世界汉学

世界汉学杂志 部级期刊

World Sinology

杂志简介:《世界汉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604/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汉学家、汉学著作、汉学机构、汉学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文化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文化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7-0028
国内刊号:11-2604/G2
创刊时间:199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总被引量:105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世界汉学合作单位

    刊期:2005年第03期

  • 世界汉学编辑委员会

    刊期:2005年第03期

  • 传统与寻真——西方古典汉学史回顾

    作者:韩大伟; 程钢 刊期:2005年第03期

    由作为翻译家、编撰者和编辑的耶稣会士,驻外领事,商人组成的前汉学家(protosinologist)队伍,以及十九世纪中後叶第一批传教士汉学家,他们留给了二十世纪初期的汉学研究一种既粗糙又不成体系的方法论观点及研究课题,尽管两者都得自於中国本土学者和注经家(scholiasts)那里。

  • 德国汉学家在1933-1945年的迁移——重提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

    作者:MartinKern 刊期:2005年第03期

    在德国纳粹政权统治时期,绝大多数从事汉学与东亚艺术史研究的德国青年学者,和一些已确立地位的德国学者,离开他们的国家迁往它地继续其学术生涯,尤其是前往美国。若不提及五十年前所发生的这一幕——上方面是德国知识与创造力的广泛损失,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学者在美国学术机构的有效发展,——就几乎不能阐释当前国际汉学研究的状况。

  • 中国与世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1840-2000)——相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维也纳大学举行

    作者:李帆 刊期:2005年第03期

    2004年5月17-18日,在维也纳大学汉学系召开了以“中国与世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1840—2000)”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奥地利、德国、意大利、荷兰、英国,瑞士、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近百名学者与会。

  • 威廉·冯·洪堡的语言思想与中文研究

    作者:班立华 刊期:2005年第03期

    在十九世纪,随着知识规范化和学科化建设的进展,语言研究内部的专业划分也明确起来,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研究人类语言本质和普遍规律的普通语言学,在这一时期正式形成,其奠基人一般认为是威廉·冯·洪堡(Wilhelm Freiherr von Humboldt,1767—1835)。

  • 《华裔学志》及其研究所对西方汉学的贡献

    作者:BarbaraHoster; 谢惠英 刊期:2005年第03期

    本文试图评估《华裔学志》对於西方汉学的贡献。1935年《华裔学志》在中国成立,学志为国际导向,共襄事者一者来自中国,二者来自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华裔学志》成立至今已出刊五十册,本文将论评其中内容。除此,本文还含括评论“Monumenta Serica Monograph Series”(《华裔学志丛书》系列)以及最近才更名为“Collectanea Serica”(《华裔...

  • 《圣经》在十七世纪的中国

    作者:NicolasStandaert; 尚扬 刊期:2005年第03期

    自十六世纪末以降,天主教一直持续不断地在中国出现.然而,第一部天主教的圣经全译本却是在1953年才得以印行,而新教的多种译本早在十九世纪就已经可以见到。马歇尔·布鲁姆霍(Marshall Broomhall)在其所着的《圣经在中国》一书中,对天主教圣经译本之阙如深表诧异:“当我们回想起耶稣会士曾翻译过诸如托玛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这类著作,

  • 耶稣会传教士与欧洲文明的东传——略述明清时期中国人的欧洲观

    作者:张国刚 刊期:2005年第03期

    公元十六至十八世纪有一个中西文化交流互影的历史时期,一方面中国文化在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的欧洲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从万历到乾隆,中国人对於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中西文化出现了双向交流的热络局面。与十九世纪中叶以後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不同的是,後者是比较主动地去了解世界的形势,而明清时期,

  • 伯希和西域探险与中国文物的外流

    作者:耿昇 刊期:2005年第03期

    敦煌藏经洞的开窟、敦煌文献的发现和敦煌学的诞生,已经一百多年了。我国西域与敦煌历史文物和文献的外流,也有一百多年了。在西方和日本的科考、探险、考古学家们劫掠敦煌西域文物的狂潮中,法国探险家、语史学家、东方学家和汉学家伯希和的西域探险,则颇为引入注目。本文试对伯希和西域探险团在我国新疆和甘肃各站,尤其是在敦煌从事考察和...

  • 法国对中国考古和艺术的研究(1950-1994)

    作者:MichelePirazzoli; 耿昇 刊期:2005年第03期

    给予本文的限制迫使我作出一些困难的选择。因此,我仅限於介绍已发表的或正在付印期间的科研成果,我觉得它们是在各个领域中都具有代表性者。同样,我也被迫删去大部分通俗作品,但这些著作却十分有益,所有的专家们都曾致力过这些着作的写作,

  • 中国书法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

    作者:JackJ.Spector; 高建平 刊期:2005年第03期

    很久以来,中国书法就在西方艺术和文化中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本文将探讨它对一些现代诗人和画家的影响,还将描述这种影响的某些历史条件。

  • 《利玛实世界地图研究》出版

    刊期:2005年第03期

    由黄时鉴、龚缨晏撰著的《利实世界地图研究》,前不久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部二百多页的大书,不仅装帧精美,内容上更是引入入胜。正如黄时鉴先生在前言中所说:

  • 西方汉字印刷之始——兼论西班牙早期汉学的非学术性质

    作者:全国平; 吴志良 刊期:2005年第03期

    十五世纪起始的地理大发现,加速了东西方之间交流的频率。结构性方块汉字外传的历史也与海交史一样悠久。现有研究表明,在西方最早印刷出版汉字者为西班牙人贝尔纳尔迪诺·德·埃斯卡兰特(Bernardinode Escalante),他的全名是Bernardino de Escalante y del Hoyo .

  • 明清时期西洋体育在澳门的传播

    作者:汤开建 刊期:2005年第03期

    从明(1557年)葡萄牙人正式定居澳门,到(1911年)清王朝的灭亡,这三百五十余年间。澳门一直充当着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与孔道作用。(虽然鸦片战争後。香港崛起完全取代澳门早期之地位,但十九世纪後半个世纪及二十世纪初头十年。澳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仍不可忽视)。当时处于领先地位的西方哲学思想、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等均通过澳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