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

世界环境杂志 部级期刊

World Environment

杂志简介:《世界环境》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397/X,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绿色圆桌、镜头、封面故事、观点、热点关注、绿色科普、图文故事、绿色实践、旅游天地、青年论坛、NGO之窗、人物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主办单位: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
国际刊号:1003-2150
国内刊号:11-2397/X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0.14
总被引量:6087
H指数:26
立即指数:0.010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151
  • “非诚勿谈Ⅱ”

    作者:阿正 陈华(图) 刊期:2011年第01期

    墨西哥滨海度假胜地坎昆并非多边主义谈判的“福地”,7年前被寄予厚望的WTO多边贸易谈判曾铩羽于此,在那次同样被寄予厚望的大会上,反全球化分子的暴力抗议方式让世人惊骇。而这次坎昆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大会,虽然面对的是全人类“公敌”,

  • 农业文化遗产

    作者:邹晶 刊期:2011年第01期

    过去数十年里,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通过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和化学品。如农药化肥等来实现的。但这些方式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危害。于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计划——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适应性管理

    作者:Parviz Koohafkan ManryJane DelaCruz 沈海滨(图) 刊期:2011年第01期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发起一项全球性计划,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并将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些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 中国精细农耕法

    作者:壮歌德 王卓妮(翻译) 刊期:2011年第01期

    英文中的农业(Agriculture)来自词根“Culture”(文化、培养)。该词根表明社会可以由土壤、农季和耕作方式交织而成的社区来界定和构建。早期旅居中国的外国商人、探险家马可·波罗(MarcoPolo,13世纪)及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6世纪)用溢美之词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和谐及其与自然错综复杂的互利共生现象。

  • 促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杀手锏

    作者:李文华 刊期:2011年第01期

    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也在农村。从传统自给自足的个体农业发展到高科技的现代化农业,农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 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保护

    作者:闵庆文 刊期:2011年第01期

    特点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参见本期第12页第1自然段)可以发现,农业文化遗产与我们所熟知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是有很大不同的。

  • “三农”问题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作者:徐旺生 刊期:2011年第01期

    农业发展的本质转变 农业文化遗产是经过数千年的变化而留给人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是所有遗产中最具有实用价值的遗产。它不仅具有抽象意义的文化价值,更具有实用意义的使用价值,且时间越久,价值越大,它不仅意味着过去,更意味着现实与未来。

  • 神奇的哈尼稻田

    作者:刘珊 闵庆文(图) 刊期:2011年第01期

    云南红河州是哈尼梯田的“故乡”,也是梯田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红河州各族人民倾注了数十代的智慧与心力,历经1300多年开垦而成的生态农业奇观,它不仅是一幅气势恢宏的农耕山水画卷,更是世界农耕文明的典范和宝贵遗产。

  • 稻香“万年”

    作者:何露 闵庆文(图) 刊期:2011年第01期

    农业物种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保护它就是保护人类的“饭碗”。然而,这些生存了成百上千年,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农业物种资源,正在从地球上大量消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字触目惊心: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全球有75%的农业物种已经消失,现在每年仍有上千甚至上万农业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 一种生态农业的样板——稻鱼鸭复合系统

    作者:张丹 闵庆文(图) 刊期:2011年第01期

    在黔东南层峦叠嶂的大山里,在清澈的都柳江畔,有一片侗族人的集中聚居区,称之为“侗乡”。每年谷雨前后,侗乡人劳作的身影就出现在层层的梯田里。当温室里培育的秧苗高约3厘米的时候,他们将苗密密地移栽在稻田里,这个过程叫做寄秧。

  •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作者:苑利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质上看,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并以活态的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且具有重要历史认识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传统农耕文化事项。我们之所以如此要求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说到底是由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决定的。那么,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究竟有怎样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呢?

  • 中国首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作者:孙业红 闵庆文(图) 刊期:2011年第01期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瓯江流域的中下游,县域总面积为2493平方公里。全县共辖31个乡镇,总人口48.7万。青田县是中国有名的侨乡,有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23万多人。青田物产丰富,不仅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且拥有石雕工艺品的珍贵原料青田石。

  • 域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作者:闵庆文 刊期:2011年第01期

    世界上有许多传统农业系统都符合农业文化遗产的标准。截止目前,除中国的三个保护试点之外,还有8个国家的5个传统农业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 与城市和谐共存

    作者:阿纳休·萨巴尔毕斯科亚 彭永清(编译) 刊期:2011年第01期

    今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50%。再过40年,这个数字将有可能上升到70%。这种无法阻挡的城市化趋势预示了人类和地球未来发展的方向。2010年5月1日在中国上海开幕的世博会就紧扣城市话题,并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了本届世博会的主题。

  • 争夺北极

    作者:乡富佐子 筑岛稔 加藤洋一 南康(编译) 沈海滨(图) 刊期:2011年第01期

    一直以来,天寒地冻的北极都是一块沉寂而平静的土地。然而,近年来世界各国为了蕴藏在北极海底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却展开了一场无声的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