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论坛

社会科学论坛杂志 省级期刊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3-1229/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人文探索、哲学与政治学研究、文史纵横、法学视界、学术评论、学科新探·侨易学、学人随笔

主管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8-2026
国内刊号:13-1229/C
全年订价:¥ 255.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6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3546
总被引量:5376
H指数:25
立即指数:0.021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3775
  • 多元背后的共识

    作者:钱满素 刊期:2004年第10期

    一、和谁同化? 曾经听一位来自美国的学者讲美国移民史,她本人就是大陆去的中国移民,如今在美国扎了根儿.在她讲完美国移民的痛苦经历后,有学生问她:"您作为新移民在美国是如何同化的?"她露出鄙夷的神情回答:"同化?和谁同化?去和盎格鲁-撒克逊同化?现在是多元文化主义了!"我想她的意思是,她完全可以而且应该保持她的中国文化,不必也不应该美国化...

  • 论时期潜在写作者对时代资源的超越

    作者:摩罗 刊期:2004年第10期

    谈到时期的潜在写作者,一般都认为它们一定与当时的主流话语势不两立,表现出强烈的对立情绪和反叛意识.接触到当时一些具体材料之后,就会发现这种想象是不如实的.实际情况比我们的想象更加复杂一些.其中,当然也有与政治权力和主流写作尖锐对立的,也有与主流写作完全一致的(比如那些反特破案故事);同时,我特别注意到,还有明显超越当时的主流话语...

  • 启蒙的星座:伊曼努尔·康德——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

    作者:卫撄宁 刊期:2004年第10期

    1724年4月22日,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出生在普鲁士王国首都柯尼斯堡.说是首都,普鲁士王国的君主们却难得降尊纡贵驾临这座城市.1618年东普鲁士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勃兰登堡选帝侯的领地,1701年普鲁士王国建立时,国王在柯尼斯堡加冕,但普鲁士王国真正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勃兰登堡的首府柏林.尽管如此,康德对于自己出生的城市仍然极为满意.他除了...

  •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从康德历史哲学中的自然和历史说开去

    作者:安希孟 刊期:2004年第10期

    人类历史领域是有别于自然规律的自由王国,其特征是世界性、未来前瞻性和开放性.因此,历史哲学断不是如同中国文化那样停留在封闭的自然民族状态,而是进入开放的面向未来的历史和自由的视野.自由的历史领域以人为本,而在必然的自然领域,人却是手段.自然和历史,民族和世界,既往和未来,封闭和开放,必然和自由,是两个分离的领域.自然界没有历史和自...

  • 1949年前中国国立大学校长与政府的关系

    作者:谢泳 刊期:2004年第10期

    一、国立大学校长的来源及大学理念 严格说来,中国现代大学的建立只是20世纪以后的事.主要以当时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清华大学的建立为标志,其他大学的建立时间大体在这前后①.当时,中国大学的主要格局是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三种形式.

  • 明清诉讼:官方的态度与民间的策略

    作者:徐忠明 刊期:2004年第10期

    迄今为止,很多学者认为,传统中国乃是一个"厌讼"社会而非"好讼"社会.因为它的流行,似乎成了一种真理.然而这种真理的背后,却是一些似是而非的依据.这一论断的根本问题,乃是抹煞"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 程序与道义精神的夭亡——中国研究生招生拷问

    作者:蒋泥 刊期:2004年第10期

  • 秀才齐说理 大兵诉诸力——对朱苏力的终极判词

    作者:张远山 刊期:2004年第10期

    早上起来,打开电脑,上网,发现大家对朱苏力事件已经没有多少言说热情,心情很郁闷.对"郁闷"这个中文网上使用频率最高的情绪词,突然产生了有史以来最深刻的感受.郁闷中,想起上个世纪50年代,大家说得正起劲时,突然鸦雀无声的情景.

  • 《社会科学论坛》暑期恳谈会侧记

    作者:逸秋 刊期:2004年第10期

  • 关于办好学术期刊的几点意见

    作者:黄安年 刊期:2004年第10期

  • 学术期刊的境遇与出路

    作者:杨玉圣 刊期:2004年第10期

    就一般情形而言,如今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的境遇,似乎很微妙,也很尴尬.这是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正处于大转型时期这一现时代特征分不开的.

  •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兼及“西化”问题

    作者:资中筠 刊期:2004年第10期

    中国知识分子专做"注六经"的工作,自己没有发明创造的权利.古来如此,于今尤烈.

  • 《1982》编后记

    作者:余世存 刊期:2004年第10期

    2002年冬天,我和几个朋友给可能的作者发信,向他们约稿,这100来人给了我热烈的响应.到来年春截稿之时,有80多人寄来了稿件.这一事实本身,使我对兄长们感激之余,对他们的生活态度有了极大的信心.

  • 生命战胜死亡(八)——足球、桑巴舞和贫富悬殊

    作者:文甘君 刊期:2004年第10期

    四、巴西经济社会状况的补充性说明 应用研究所和财政部官员向我们介绍的情况涉及广泛的方面.他们提供的基本事实和他们对这些的解释稍有不同,却也大体接近.有些问题没有来得及深问.有些问题没有谈清楚.有些问题说法有出入.根据在巴西接触到的其他人所提供的情况和有关书面资料,需要进行补充性说明.

  • 黄远生:划过夜空的流星

    作者:傅国涌 刊期:2004年第10期

    一 1915年12月27日晚,美国旧金山唐人街,一声枪响,年仅32岁的中国记者黄远生倒在血泊之中.他遇害的噩耗传来,海内震惊;他的死因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暗杀者到底是谁,暗杀出于何故,曾经成了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