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刊

青少年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Youth and Adolescent Studies

杂志简介:《青少年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506/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共青团工作研究、青少年权益保护、青少年心理研究、国外青少年研究

主管单位:共青团山东省委
主办单位:山东省团校;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
国际刊号:2096-0301
国内刊号:37-1506/D
全年订价:¥ 142.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
复合影响因子:0.67
总发文量:1015
总被引量:2491
H指数:8
立即指数:0.023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5632
  • 生成健全的个人理性:多元化生存下的德育使命

    作者:薛忠祥 刊期:2010年第06期

    多元化的生活境域要求人的多元化生存。人类历史运动经验和精神探索的成果证明健全的个人理性是多元化生存的精神根基,提供这样的精神根基是近代中国人已经提出但是迄今未能完成的历史课题。借鉴西方人个人理性建构的历史经验和思想内涵,改造中国传统共名理性以建构健全的个人理性精神体系,进而塑造具有健全理性的个人和社会、民族、国家是多...

  • 多元文化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

    作者:董海霞 刊期:2010年第06期

    多元文化日益冲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越来越多的文化碰撞和文化冲突,对道德及道德教育也造成一定的冲击扣影响,引发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文化困惑。面对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依然存在着工具化、边缘化、科学化等诸多问题,削弱了其固有的文化特性。在多元文化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应当自觉承担起自己的使命。

  •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作者:刘晓倩 刊期:2010年第06期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股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笔者基于道德认知维度,深入分析网络文化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负面影响,立足于网络时代背景,为改进现有的德育教学,指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并达到高层次的道德水平提供建议。

  • 文化多元化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需要明确的若干问题

    作者:刘丙元 刊期:2010年第06期

    文化多元化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遇到的最深刻的文化难题。这一难题能否得到有效的破解,亦即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能否做出合乎历史和逻辑的文化选择,合理而有效地应对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将是制约未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成效的关键。

  • 农民工家长的教育投入与其子女的学习感受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春荣; 龚爱芋 刊期:2010年第06期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是独特的社会问题。笔者以北京为例,调查了农民工家长的教育投入与其子女学习感受,结果发现农民工的教育投入与随迁子女的学习感受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家庭文化资本投入相对于经济资本投入更为重要。文章对如何加强农民工子女良好的学习感受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 个体反社会型校园暴力行为生发机制与应对策略

    作者:师索 刊期:2010年第06期

    个体反社会型校园暴力是社会不特定个体因其在社会进程中受挫而产生反社会心理后针对在校年幼个体所进行的暴力发泄,具有入侵性、突发性、非理性等特征。个体反社会型校园暴力的形成具有多个层面的原因,并且逐层递进。应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建立一套针对此类校园暴力的长效应对机制,建立校园周边地区社会紧张情绪的评估预警机制,减...

  • 院舍照料青少年健康成长案例分析

    作者:王令玉 刊期:2010年第06期

    院舍照料青少年是社会中常见的特殊群体,他们一方面由于特殊的生活经历,在行为模式、感情认知、心理倾向等方面存在偏差;另一方面院舍照料存在一些缺陷,很难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为使他们正常成长,社工的介入在此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作为社工介入该群体的一个案例,运用团体社会工作的方法,从优势视角出发,帮助T市康教中心来自不完整家庭...

  •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社会学探析

    作者:王丹; 刘海鹰 刊期:2010年第06期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非理性的消费倾向。笔者在总结大学生消费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非理性现象,从社会学理论视角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形成、预防和干预

    作者:邵晓波; 郑金鹏 刊期:2010年第06期

    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受性别歧视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大量见诸媒体的个案和调查都显示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心理危机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笔者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分析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探讨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从个体发展、社会文化和国家政策等多视域探讨预防和干预女大学生就业心理...

  •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课堂训练研究

    作者:王磊 刊期:2010年第06期

    笔者对74名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课堂训练,并于训练前、后用UPI和自信心评定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评估。结果表明:被试在训练后UPI得分状况和自信心得分均显著好于训练前,说明参与训练的大学生人格状况和自信心有明显的正向改变。由此可见,课堂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其心理问题,对大学生适应社会、完善人...

  • 免费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与特点研究

    作者:张晓娜; 冯维 刊期:2010年第06期

    通过对556名免费师范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免费师范生的责任心、勤学、乐观、求知欲的得分较高;女生责任心强于男生;文科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显著高于理科生,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更乐观;大一学生学习最勤奋,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心理品质水平高于其...

  • 网络语言:媒介时代青少年的符号表征

    作者:胡元林 刊期:2010年第06期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张,网络沟通日益加速,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与现实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并驾齐驱的交际形式,并日渐成为青少年主流的交流工具,对青少年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情况研究亟待深化。

  • 试论青年亚文化的代际之维

    作者:郭瑞迎 刊期:2010年第06期

    代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必然生存方式,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笔者聚焦于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亚文化,从代际理论的视角出发,指出青年亚文化产生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以期形成一种代际思维,维持文化生态平衡,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 “90后”大学生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诉求及应对方略

    作者:曹明亮; 谢仕兴; 于颖 刊期:2010年第06期

    成长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快速变革期的“90后”大学生,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诉求与挑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依照“90后”大学生的特点,紧密联系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校园文体活动、校园网络文化、学校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和思想政治教...

  • 消极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主流价值观培育

    作者:霍翠芳 刊期:2010年第06期

    青年亚文化兼具积极和消极两种属性。在消极亚文化影响下,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部分青少年价值观发生了异化。重新审视当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权威,规制媒体文化价值行为,通过变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校园学生文化团体建设来完成对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