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评论

全球史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Global History Review

杂志简介:《全球史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全球史理论与方法、专题研究、评论、海外新书评介

主管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
全年订价:¥ 372.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389
总被引量:226
H指数:6
平均引文率:16.7458
  • “帝国”概念在西方和中国:历史渊源和当代争鸣

    作者:刘文明 刊期:2018年第02期

    西方的'帝国'概念渊源于古代罗马的imperium,其内涵成为一种'帝国理念',从罗马帝国到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再到以大英帝国为代表的近代殖民帝国,作为一种帝国文化遗产而传承下来。它包括三个要素:合法的统治权威、由多民族构成的广大领土、以'责任'和'使命'相标榜的普世追求。然而,一些西方学者无视西方'帝国'概念的历史性及其文化独特性,把'帝...

  • 互动视角下东亚文明史的空间结构——兼论中国的历史空间

    作者:魏孝稷 刊期:2018年第02期

    当前东亚区域史研究以及中国史的区域化普遍存在两种视角,一是立足中心看边缘的中原中心主义;二是站在边缘看中心的边缘主义。本文试着结合两种视角,采用文明史书写范式,从宏观上描述东亚文明共同体的空间结构,并从东亚文明史的角度论述中国的历史空间。本文旨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叙事单位能够更好地书写东亚文明史?历史上的东亚文...

  • 全球史视野下的元明清“译”与“驿”

    作者:乌云高娃 刊期:2018年第02期

    古代的驿传交通非常发达,各个朝代在驿传交通网络上设立客馆,并为了与四方使臣、宾客交往在驿站、客馆设立翻译人员。'译'与'驿'虽然是两个不同系统的产物,但是,二者在古代的外交、文化交流、商贸活动中是息息相关的。古代官方培养的译官多被分配到驿传场所从事翻译工作,'译'与'驿'较早地在中原王朝与周边国家、地区、不同种族之间的交往过程中,...

  • 泰西与远东之外:在华耶稣会士学术中的印度、美洲与中亚

    作者:吴蕙仪 刊期:2018年第02期

    对在华耶稣会学术贡献的研究,通常都是在中西交流史的二元框架中进行。然而这些文献中,超越'远东'与'泰西'之外的印度、东南亚、中东、中亚、非洲、美洲亦时常出现。本文通过对传教士履历的系统梳理,指出这些地区是所有传教士赴华途中的必经之路,而他们在这些地区的旅途见闻、所获知识,以及欧洲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殖民商贸利益,亦在很大程度上形塑...

  • 闽南华侨的跨境流动与追求“幸福”的家庭策略——以20世纪20—80年代石狮永宁蔡氏家书为中心的讨论

    作者:丁汀; 张侃 刊期:2018年第02期

    闽南民间保存的大量侨批,内容反映华人跨国流动所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影响。本文整理了石狮永宁的蔡天保家族四百多封侨批书信,探讨了华侨家庭与全球网络互动的多方面内容,诸如蔡氏海外营生与侨乡跨国网络,留守妇女与家庭事务的跨国运作,归侨身份与侨乡公益的跨国,'冷战'格局与华侨家庭的跨国联系,挤出国门与幸福家庭的策略选择。从而...

  • 20世纪初中国革命辩论中的“亚洲故事”——以康有为与其弟子的辩论为中心

    作者:张翔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本文分析了20世纪初共和革命辩论开端时刻围绕印度近代亡国史等'亚洲故事'的辩论。康有为批驳欧榘甲等弟子以分省自立的方式推动革命的主张,将近代印度'悖蒙古而自立'的亡国史视为与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比较对象,认为'由合而分'是致亡之道,'由分而合'是强盛之道,中国本是统一国家,不必自我削弱。辛亥革命之后革命派事实上采用了康有为的这一主张...

  • 古犹太人人华时间考论

    作者:李大伟 刊期:2018年第02期

    关于古代犹太人入华,有'周代之前说''周代说''汉代说'与'唐代说'等不同主张。其中前四种主张多凭借间接文献得出、讹误颇多,且未被考古与文献记载证实。据目前所知的考古与文献记载,显示犹太人最早在唐代入华。唐代,犹太人经丝绸之路贸易到达于阗、敦煌与广州等地,甚至在这些地区建立犹太人聚集地。

  • 白鸽长音:卫三畏与美国排华运动

    作者:李彬 刊期:2018年第02期

    卫三畏是晚清近距离观察和参与华工出国的代表人物。在美国排华运动中,卫三畏通过公私信函、演讲、著书立说乃至集会抗议等形式,旗帜鲜明地反对过激的排华行为,为延缓排华法案的出台和客观保护华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卫三畏对华工的态度是复杂的,对旅美华工的印象也存在负面因素,倾向于隐性的鸽派和缓式限华排华行为,其间也不乏为贩运华工的奥...

  • 民族海洋与海洋民族:近代以来的韩国海洋史研究

    作者:黄普基 刊期:2018年第02期

    目前韩国史学界正处于海洋史研究热潮,众多学者围绕历史认识与相关学术理论展开激烈的争论。其中,韩国史学界最关注的有两个方面:其一,从海洋史角度重新解释韩国历史,研究海洋在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意义,即重新研究大韩民族经营海洋的历史,可称之为'民族海洋'研究,但在阐述历史中海洋性的过程中,他们过于夸大海洋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提...

  • 西方全球史中的中国书写:学术史视角的思考

    作者:荆玲玲 刊期:2018年第02期

    西方全球史学者从多种不同的视角来书写中国,如威廉·麦克尼尔的文明互动视角、贡德·弗兰克的世界体系视角、王国斌和彭慕兰的中西比较研究、S.A.M.艾兹赫德从全球视野将中国放在世界历史中叙述等,虽然视角不同,但他们在书写中国过程中都突出了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贡献做了阐述。影响这种中国书写的主要...

  • 全球化背景下中外文明互动的多维阐释——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发展》谈起

    作者:曾金花 刊期:2018年第02期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发展》是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为主题的会议论文及评议的集结展示,论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互动和关联。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并且具有多维性特征。中外文明交流真正持久的动力在于互利共赢。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理解、包容和共存,共建人类美好...

  • 历史社会学视域下的亚洲传统与未来——读杜赞奇《全球现代性的危机——亚洲传统与可持续的未来》

    作者:张连伟 刊期:2018年第02期

    《全球现代性危机——亚洲传统与可持续的未来》是杜赞奇近年的新作,标志着其研究方向的重要转向和最新进展。该书把关注点放在了全球现代性危机和可持续性发展议题上,以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对比研究为框架,通过对韦伯传统及其历史社会学理论基础的反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历史社会学理论和观点,如'流转的历史''对话式超越'等。...

  • 评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作者:龚树川 刊期:2018年第02期

    李伯重著,《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407页。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史这一史学流派在美国兴起,随着威廉·麦克尼尔、斯塔夫里阿诺斯、菲利普·柯丁、杰里·本特利等人学术研究的深入,全球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当下,全球史的研究风潮已经扩展到整个国际历史学界,不少大学成立了全球史研究中...

  • 评科朗克《法律与发展的徒劳:中国与输出美国法的危险》

    作者:滕凯炜 刊期:2018年第02期

    Jedidiah J. Kroncke, The Futility of Law and Development:China and the Dangers of Exporting American Law,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6, 376pp.二百年前,美国建国者在思考如何构建新共和国的时候,不仅将目光投向了欧洲,还投向了太平洋一侧古老的中国。尤其是富兰克林和杰斐逊,他们对中国的法律与文官制度推崇有加,把中国法视...

  • 评杰弗里·冈恩《第一次全球化:1500—1800年亚欧大陆的交流》

    作者:陈强 刊期:2018年第02期

    Geoffrey C. Gunn, First Globalization:The Eurasian Exchange, 1500-1800, 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3, 360pp.杰弗里·冈恩(Geofrey C. Gunn)教授目前任教于日本长崎大学,同时还是澳门大学的客座教授。他出生于澳大利亚,曾在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莫纳什大学学习,研究领域包括全球史、区域史、国际组织等,但他主要关注的区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