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全球贸易市场

全球贸易市场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6 15:56:22

全球贸易市场

全球贸易市场第1篇

关键词: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策略;中国

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新趋势

1.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个进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表现是清晰的,更加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与更加频繁的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同时,在发生贸易摩擦的同时,全球也在积极地进行有效的经济合作,在这个资源越发紧张的时代,各个国家的资源有效合理配置是地球经济发展的的必然途径。在现今阶段的中国,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深,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引领而发展迅速,但是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加工与生产能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因此我国必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调整自身贸易策略与产业结构,积极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的贸易战争,并且在全球资源市场整合的大环境下,提升自身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2.国际间贸易竞争更加自由

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世界分散的市场逐步整合为大的市场,以国际分工为基础,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品。因此,可以认为经济全球化将会使得世界各国内部市场的竞争逐步开放,在最终整合为一个大市场的方向下,世界的贸易竞争则变得更加直接,也变得相对更加自由化。随着人类不断的工业与技术革命,科学带来高生产力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的过剩,因此国际贸易则变成了各国释放产能获取市场的最有效途径。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其工业体系与国家发展模式的特点,其贸易的发展更加成熟,并且对于市场的依赖更加强烈。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市场的获得也是极为重要的,虽然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的经济规模的限制,并不能够直接的参与世界竞争,但是,这些国家的贸易企业也在积极的获取市场或是间接地参与国际贸易竞争。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已经脱离了原始的商品与货物交易的范畴,现代的国际贸易涵盖了金融、服务、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在非物质性的产品。贸易的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将各个国家更加紧密的联合了起来,是资源在整体上更加合理的配置,对于人类来说,地球一体化的经济模式是自身发展延续的最佳模式。如图一所示,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时期,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我国的境内贸易输出数量更加巨大,我国贸易企业竞争形势严峻。

二、 我国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贸易策略

1.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

如图2所示,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货物比重之中的国家,其大部分为发达国家,并且这些货物之中大部分都是高薪技术产品的贸易,因为这些贸易是我国发展建设的必须条件,其也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了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竞争力是薄弱的,在国际贸易之中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现状。因此,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还有后经济危机时达国家迫切需要市场支持的机会下,必须积极利用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过程中的技术溢出与资本溢出效应,实现自身技术与生产加工业的大发展。只有生产出了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够客观地在国际竞争之中获取胜利。

2.扩展服务贸易空间

我国的产业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发展服务贸易对于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取得优势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图3所示,我国的服务贸易整体数量上处于井喷式的增长,这是由于服务服务性贸易属于第三产业,其产业的发展的条件是国家需要有一定的经济规模与竞争力,并且能够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所以带来了大量的服务性需求。而全球一体化在20世纪后期带来的是世界性的货物与产品,而在新世纪的初期带来的则是全球性的服务。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经济危机爆发之时,我国的服务性贸易的进出口额受到影响而轻微降低,但随机强势走高,这说明了,发展国际性的服务贸易能够规避风险,同时,第三产业是利润率最高的产业,因此,发展全球的服务性贸易是我国取得世界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3.建立完善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

重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造成的损害和冲击,制定应对政策和措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与修改,维护我国正当的国际贸易权利,防止一些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和解释权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参与国际性与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运行与管理,利用国际组织稳定与维持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磋商与合作关系,防止一些贸易伙伴国单方面采取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我国国际贸易造成的不确定性风险;通过某些削弱贸易伙伴国在国际贸易领域、某些意识形态领域的垄断解释权与使用权,防止这些国家利用民主、人权等意识形态工具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企图和可能性,同时积极主动地改善我国在这些领域的不足。(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汉林,李计广.中国外经贸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中国经济的崛起与有管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J]. 国际贸易. 2005(07)

[2]赵晓,柳阳.再论中国崛起之“国际经济摩擦时代”[J]. 国际经济评论. 2005(02)

[3]丁学良.中国经济再崛起的薄弱环节[J]. 国际经济评论. 2005(02)

[4]庞中英.对“中国”采取新姿态[J]. 瞭望新闻周刊. 2005(09)

[5]罗良文,阚大学.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人力资本存量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岭回归分析法[J]. 世界经济研究. 2011(04)

[6]张立帅,朱启荣.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研究进展[J]. 山东经济. 2008(01)

全球贸易市场第2篇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一)贸易结构优化

1、货物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比重持续下降。二战前,工业制成品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只有40%左右,1990年这一比重上升到70%,1995年以后保持在8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990年全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仅有17.4%,目前这一比重已上升到1/4左右。

2、服务贸易发展加速,结构逐渐优化。1970年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仅为710亿美元,而1999年达到13,400亿美元,29年间增长了17.8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7%,不仅高于同期世界GDP的平均增长率,而且高于同期世界商品贸易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1990~2005年运输服务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从28.6%下降到23.3%,旅游服务占比从33.9%下降到28.9%,而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占比则从37.5%逐步增长到47.8%。

(二)投资与贸易互动性加强。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它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紧紧联系在一起。近年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张,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等新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公司内贸易使跨国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有效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目前公司内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3左右。跨国直接投资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给众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融入全球生产体系的机会,目前产业内贸易已经占世界货物贸易的60%以上。

(三)贸易保护出现新形式。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大部分国家出于本民族经济或国内特殊利益集团考虑,实施了许多隐性的贸易壁垒。其实,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始终贯穿于国际贸易发展史,但经济全球化下的某些贸易保护主义因其表面的合法性、合理性使之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反倾销、环境壁垒、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有所减少,一些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也受到牵连。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信息技术和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经济环境逐渐改善,这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积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引进、利用外资。利用外资是后进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实力的捷径。外商直接投资意味着外商带着资本与技术来当地进行生产活动,对于缺乏资本与技术的后进国,有着非常明显的正面影响。近年来,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首选,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至今已累积达5,500亿元;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量14,000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600多亿美元。可见,外资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2、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在法律框架下实施制度性开放。一方面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生产要素;另一方面多边贸易体制的不断完善,在某种程度上可对贸易保护主义起遏制作用,并且公平、合理地解决贸易摩擦。

3、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外部环境。世界经济结构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调整,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周边国家对我国出口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依赖不断加深,为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环境逐渐改善,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我国巨大的市场。随着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负面影响

1、粗放增长方式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上说,我国外贸仍然没有改变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

(1)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层次较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商品所占比重不高。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与国际水平相比是滞后的。1980年制成品所占我国出口产品的比重仅为45.9%,到1981年才略超过初级产品,九十年代后期我国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已上升到83%左右,这标志着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但在八九十年代,也就是全球化加速的时期,一些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在迅速调整,从以资本密集和传统技术为基础转向以知识密集和高新技术为基础。此外,我国货物出口的55%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实现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85%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

(2)服务贸易出口发展严重滞后。服务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0%,明显低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1995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而且逆差规模总体呈不断扩大的态势。

(3)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缺乏科技创新意识,我国企业满足于引进和模仿,自主创新投入不足。我国虽然成为世界彩电、计算机、手机和DVD等产品的第一生产大国,但并不拥有核心技术,仅仅是世界的加工车间,无法分享到更多的利润。这种粗放型增长如果得不到根本性改变,我们将很难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2、出口市场集中,贸易摩擦增加。我国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增加了市场风险和贸易摩擦。市场结构分布过于集中,受制于个别国家的政策束缚增大,贸易摩擦增多。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平均每年遭受6起反倾销指控,1990~1994年上升到每年25起,1979~2000年9月共遭受国外反倾销378起,仅2006年1~9月份,我国遭遇的各类贸易摩擦涉案金额就达到91亿美元,其中美欧对我国纺织品设限,涉案金额62亿美元。在涉案金额增大的同时,贸易摩擦正逐步向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体制和制度层面延伸,涉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企业用工制度等方面的摩擦呈增加趋势。

3、能源安全问题凸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2004年我国原油进口1.2亿吨,铁矿砂进口2.1亿吨,均占国内消费量的40%左右。然而,我国对国际资源的控制力很小,95%以上的进口矿产品以现货贸易方式直接从国际市场购买,在国外投资开发、有控制权的份额油矿资源占进口量的比例不足5%。世界上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的81%掌握在世界排名前20位的跨国公司手中,我国能源供应受国际制约较大,经常因价格变动遭受巨额损失,我国能源保障面临日益增大的国际国内压力。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策略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积极效应,更重要的是要客观地对待负面影响,制定应对策略,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一)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1、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和自有品牌。经济全球化时代,科技革命将继续快速发展,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势必弱化。因此,要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同时,推进出口品牌发展战略,建立有效的出口品牌政策支持体系,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2、提高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在世界经济日益紧密的全球化时代,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还要靠跨国投资带动。因此,要更加注重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主导产业技术进步、参与国际间高层次水平分工的积极作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抓住跨国公司价值链延长的机遇,推动加工贸易向上下游延伸,逐渐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3、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逐步实现出口产品结构升级。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质量和技术层次,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增加其结构优化的带动作用。加大投资开发力度,提高机电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努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使之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二)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实施多元化战略

1、推进贸易方式多元化。国际投资、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一般货物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成为各国和地区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贸易方式还比较单一和落后,尤其是加工贸易占据了出口的半壁江山,成为制约我国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要在我国实际生产力水平基础上,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手段开拓国际市场,例如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输出劳务以及各类贸易方式。

全球贸易市场第3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政策研究

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化扩张与联系的经济活动,它将资本、贸易、信息等有效地优化组合并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共享。经济全球化是伴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的一个历史发展的趋势。[1]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实现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市场在不断地完善,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并在不断增强市场依存度。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各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都归功于经济全球化与市场一体化,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能够从中获得利益。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世界经济贸易活动中的参与者由于不同的历史因素和经济基础,在市场竞争力、科技水平、政治经济地位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导致经济全球化中各国能够得到的利益以及当世界经济发生动荡时所受损害程度也不尽相同。

一、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

发展中国家由于在技术、经济实力、信息通信等各领域较之发达国家有许多不足之处,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主要采取贸易保护和贸易自由两种贸易政策。

(一)贸易保护

发达国家凭借其各方面的优势一直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相对劣势一端,在进行经济贸易时往往无法占据有利的地位,因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能够对本国经济发展起到保护作用。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实施了进口替代策略,对本国工业发展和经济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后来,韩国、阿根廷等国家就逐渐将经济战略由进口替代转为出口导向,[2]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这些国家采取进口替代策略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以韩国为例,从1949年开始的十年时间里,GDP增长率仅为3.8%,出口增长率仅为2.1%,经济的增长和出口增长水平明显不足,同时也由于对本国经济过度保护,使得国内企业危机感薄弱,无法与国际水平相竞争;其次,进口替代策略是将本国的劣势产业所需的生产资源通过人为干预进行输送,导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缓慢,而对于一些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经济要想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依靠外部资源以及出口市场战略导向;最后,进口替代战略对本国经济的保护一方面缓解了外部对本国经济的冲击,另一方面也阻挡了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

(二)贸易自由

所谓贸易自由,就是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必须实现贸易的高度自由化,国家和政府不能过度干预经济贸易的实行,避免本国企业过度依赖于政府,不利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起,许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之前放弃进口替代转为出口导向的国家的成功经验,也纷纷开始转向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以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获得相应的利益。以墨西哥为例,其开始实行贸易自由化策略是在80年代后期,通过降低关税等方式与美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到21世纪初时,墨西哥的GDP中,出口额占了将近30%,并且制成品的年均出口增长率超过20%,增长速度远超亚洲各国。墨西哥的工业制成品已经成为国内出口收入的主要途径。从数据上来看,贸易自由确实给墨西哥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墨西哥在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墨西哥迅速增长的制成品出口是以降低实际工资为代价的,而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就造成其制成品出口不具备竞争优势,难以长久维持。其次,墨西哥的出口产业不能有效关联国内其他产业,无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不能形成完善的制造业供应链,国家经济竞争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中国对外贸易历程以及面临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完全封闭的,计划经济要求国家实现自给自足,对产业发展实行完全国家干预。改革开放以后,对外开放政策打开了国家的大门,中国开始加入世界经济贸易中,并逐步参与世界分工,也使得国内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也得调整优化。国家陆续出台了外贸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进出口关税制度、进出口检疫检验标准和流程等,给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也让中国更好地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作用。从20世纪开始,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加快了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步伐,对外出口也从资源和初加工产品为主转为制成品或成套设备出口为主,大大提高了产业的国际竞争水平,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也在成倍地增长,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贸进出口贸易总额是204.4亿美元,而2014年统计结果表示,我国我国外贸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达到264300亿美元,增长速度惊人。因此,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间,我国对外贸易主要以扩大出口量为主,对外贸易体制也更倾向于这一目标。对外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新思想和新技术,也让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丰厚的利益,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是,在光环的背后,一些负面效应也逐渐突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贸易环境恶化。在国际贸易市场中,中国商品在价格上占尽优势,其“物美价廉”的特性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但低价在另一方面也使国内企业应得利益受到损害,对贸易环境的构建造成不利影响。现有的对外贸易政策往往注重于出口数额,而对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以及可持续经济发展缺乏重视。并且,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虽然对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提升作用,但也会增加国家财务压力。企业间的恶意价格战,使得贸易环境恶化,对外贸易呈现“贫困化增长”。出口成本增加。国内企业出口的产品多以纺织、机电设备等加工产品为主,随着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产品利润越来越少,同时,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也在慢慢下降。日益复杂的全球经济。对外贸易中,难免会涉及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纠纷以及其他国家保护政策等问题,中国对外贸易过程中受到的限制也在逐年增加。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张,发达国家开始以“最大顺差国”的理由迫使人民币升值,这对我国出口形成非常不利的局面。自主品牌、高竞争力产品匮乏。目前我国企业出口产品多数为初级加工或OEM代工等劳动力附加值产品,对产品定价、核心技术、销售渠道等不能自主把控,目前只能做到以低价和量多取胜,高附加值产品匮乏,受全球化市场限制较大。

三、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应对全球化冲击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为了在全球贸易环境中站稳一席位置,持续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中获得收益,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需要做出一些调整。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竞争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是出口纺织业、产品代工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这些产品让中国一直处于世界经济贸易金字塔的底层,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无法形成世界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应该积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使出口产品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并形成一条完善的出口产品供应链,在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走规模化贸易道路。

(二)贸易保护和贸易自由策略相结合

目前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原材料资源和劳动力加工方面,这些优势也为我国出口导向工业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的经济必须全面发展,在产品出口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产品进口,两者必须相互促进,相互协同。在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实施中,贸易自由能够推动国内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也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基本经济策略。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产品竞争力还不够,为了减缓本国经济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和影响,在符合国际贸易条例和规范的前提下实施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是有必要的,通过进出口配额、技术型屏障、政府干预等手段使得国内较为薄弱产业得到保护,避免受到过大的冲击。因此,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必须通过贸易自由以获得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份额和利益,也需要采取贸易保护来抵御其他国家造成的经济压力,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完善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制度。

(三)严格把关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在国际经济市场的竞争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型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提高产品的竞争水平。国家可以推行企业现代化建设扶持以及优惠政策,通过企业并购、产业重组等方式运用市场手段加快企业的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并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使得企业产品能够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能够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占据一席之位。除了政策上的鼓励和扶持,企业自身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高度协调企业产品供应链,打造一套完善的从产品生产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渠道,并提倡品牌建设,摆脱过往以制造业加工和原料输送等出口方式为主的经济贸易底层局面。企业还应根据自身发展的规模和市场定位,及时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出符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市场战略,同时加强市场竞争意识,并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和进步,扩大经济全球化市场的份额。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贸易的政策取向应当以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贸易自由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这就客观上要求了必须实施相应的保护政策来维护经济的发展,深入了解和分析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通过进口配额、政府采购、关税、贸易法等相关技术手段适度保护本国经济,维护国家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也应随着经济增长的方式发生转变,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即发展贸易出口,又鼓励进口,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使国际贸易达到平衡发展,使我国对外贸易既不过度对外依赖又能够有效参与国际分工,真正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焦二卿.完善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7(5):94-96.

[2]王杰.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取向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55.

全球贸易市场第4篇

关键词贸易全球化贸易壁垒对策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在于生产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个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向纵深推进,在组织安排和管理体制上超越国界局限;二是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之间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建立全球生产体系,国际分工更加细化。近年来受交通运输、通讯及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和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各类生产。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走出国界,实现跨国经营成为生产全球化的主角。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起了主导作用。它们依靠竞争优势,实施全球范围内的最佳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的组合,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不仅使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增长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使跨国公司成为各国经济联系的主要渠道,加深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与影响,也带来了贸易的自由化。

2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贸易的特点

贸易自由化体现了跨国公司生产全球化的市场目的,因此它与生产全球化相伴而生。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国际贸易已经出现了几大特点。

2.1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出现了重大变化

二战后,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商品贸易发展速度,服务贸易的比重相对于货物贸易正在快速上升,至1997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已相当于当年商品出口贸易额的25%,这一比例数还在逐年提高,使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世界贸易新的增长点,工业制品中技术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原材料产品中具有特别意义和战略意义的资源产品的贸易量增长迅速,绿色环保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

2.2产业内部贸易比重上升

20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加速资本的相互渗透,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进而推动了产业内贸易比重上升。在21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纵深发展,这种趋势将继续扩大。

2.3区域内贸易扩大,全球贸易向自由化方向发展

由于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在各地区的相继建立,使自由贸易区内部关税将最终消除,生产要素逐步实现自由流动。因此,在一体化区域内部贸易量将迅速增加,同时将减少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使贸易更多地在区域内部进行。在多边贸易体制另一侧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合作以降低贸易壁垒、推进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区域贸易自由化正成为全球现象。

2.4世界市场竞争激烈,贸易大国摩擦此起彼伏

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经济的立足点放在世界市场上,为了发展经济,都要扩大出口,市场竞争大大加剧。各贸易大国竞相扩大海外市场,必定会加剧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随着国际贸易体制的改变,发达国家往往打着合法的旗号,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政策。

2.5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正在稳步上升

国际分工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发展中国家已逐步改变了只生产和出口原材料的情况,发展了自己的多种制造业,且制成品出口日渐增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工业有较大进展的国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正在大力发展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这导致了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的改变。

2.6各国外贸额相当于GDP比重大幅升高

1950年国际贸易占全球生产的比重为7%,现已接近20%。到1997年,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占GDP的比例都是1995年的两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1995年的三倍。这些特点将会导致全球贸易额和贸易量的增长。国际贸易额增加使各国外贸依存度加大,国际贸易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据预测,到2020年,贸易将占GDP的50%,世界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贸易仍将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3贸易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贸易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全球化具有两重性,既为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跟他们带来诸多问题。从而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发达国家由于对国际贸易的垄断,长期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不平等交换,使得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价格“剪刀差”不断扩大,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断加大工业制成品的全球份额的同时,又不断提高高科技、尖端技术等知识含量高的产品在其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以推动世界贸易增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大多实力弱小,竞争力不高,容易受到跨国企业的冲击,一些民族名牌产品消失而代之以跨国公司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国际名牌。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将面临着更为不利的影响和更大的损失。

二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脆弱,其单一,畸形的经济结构使得发展中国家仍是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有所发展,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地位仍然是从属的、次要的。例如,1996年全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60%,而发达国家对外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5%左右,显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贸易比重。如果从国别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份额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占本国GNP的比重却很高,远远大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加之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贸易存在着严重的依赖,这使得国际市场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更多地取决于国际市场,但又无力支配国际市场。

三是在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下,各国逐步降低关税,大大推动了贸易自由化进程,但各国都希望实现本国顺差,纷纷采取不同形式的保护措施。发展中国家由于民族工业稚嫩,工业化时间短,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弱,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比发达国家更多地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国扩大对外开放,逐步下调关税,减少贸易障碍。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嫌其步伐太慢,要求实行“贸易自由化”和“新自由主义”,大力推行“全球贸易自由化”。由于贸易自由化是发达国家率先发起并积极倡导的,他们的动机就是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己在经济领域的优势。因此建立在以这些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决定性影响建立起来的世贸规则为基础上的全球化贸易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合理,比如发达多家对夕阳工业的保护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合法化,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实质上的不平等;一些双边合地区贸易协议更是通过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强加了苛刻的条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高额贸易壁垒,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向有利可图的市场出口;为维护既得的利益和获得更多的利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却采取了更具灵活性和隐蔽性的非关税壁等。这说明贸易自由化实际上只是为了维护发达国家自身的利益,而脱离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因而对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利。

四是世界贸易在20世纪下半叶增长了19倍,发展中国家在近十年中,以每年平均5.6%的经济增长率向前发展。这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积极的向各种世界性的贸易组织或者区域性的贸易组织靠拢,积极参与世界贸易发展是分不开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多边贸易体制中,使自己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二战以后,阻碍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的最大的障碍是这些国家贸易体制的不稳定和不透明。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迫使他们建立起稳定透明的贸易体制,这也就自然而然的为他们的出口创造了巨大的潜在好处。并且,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使得发展中国家获得了新的市场准入机会以及在参与国际贸易活动中受到多边规则的保护。

4新贸易环境下我国的对策

面对贸易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反过来加速了国际贸易迅猛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凡是积极参与的,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了益处。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双边及多边贸易。我国可以在世贸组织非歧视原则下,在一个多边的、平等的、互利的框架下,进行双边及多边贸易,可以联合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还能利用世贸组织解决争端的机制,平等地解决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经贸纠纷。因此,应尽快调整我国的外贸政策,改革外贸体制,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

二是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快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在市场中优胜劣汰,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世界级的大企业往往代表着一国的整体经济,并主宰着世界经济格局。国际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跨国公司名牌产品之间的竞争,中国限于国力和财力,很少有跻身国际市场的跨国企业。为了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加速发展自己,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要走强强联合之路,但前提必须加快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实现“转机建制”。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综合地解决国有企业走向市场所遇到的一系列体制性矛盾。长期以来,我国商品出口是粗放式经营,以数量而不是以质量取胜,这种廉价销售与外国国内市场或第三国(替代国)市场同类商品价格相比,往往给人留下倾销的印象。近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虽然不断改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外贸企业必须转换增长机制,转向依靠技术革命提高生产率的集约型增长机制,提高单位资本的产出率,使企业真正做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同时,又要根据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外贸企业向集团化、实业化、国际化、综合化经营发展,提高规模效益。而中小企业由于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轻工、纺织、工艺等)和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国际交换中,往往拥有大企业集团无可比拟的经营优势,应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积极调动和充分发挥它们在外贸发展中的作用。

三是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不断升级,提升全球化质量经营理念。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最突出的是质量与标准体系,未来国际贸易已是质量与品牌的竞争,打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关键在于尽快提升企业质量经营战略新理念。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实施全球化质量经营战略,首要的就是要提升质量经营战略理念,以质量经营打破技术壁垒。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一方面,质量必须要达到国际技术标准新要求,取得国际权威技术论证和进口国特殊技术许可。另一方面,则要强化满意度质量意识,即努力使产品与服务达到进口方国家、消费者、经营者与社会等方面的认可,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哲.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及我国的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1)

2平惠敏.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与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J],西北师大学报,1997(5)

全球贸易市场第5篇

【论文摘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技术创新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对外贸易 技术创新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技术创新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及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国际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规模跨越边界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全球化为国际贸易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不仅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而且加速了技术创新的进程。另外,国际贸易和技术创新也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有赖于一国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改变产品结构和国际分工,提高交易运作的效率和效益,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又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市场空间,国际贸易对科技产业化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及技术创新的作用 1.从要素禀赋角度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形势 (1)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劳动力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外贸出口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 (2)改革开放30年,资本市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资本市场原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加大了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力度,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解决了长期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各项制度、法律法规建设的全方位跟进,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制度性问题正逐步解决,我国资本市场和谐发展基础渐渐得以夯实。 (3)在技术方面,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5%左右,加工贸易差额占贸易总差额的70%左右。这种简单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张吸引了国内大量资源,也带动了国内投资。现阶段应该考虑我国发展战略、体制、激励机制的转型,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节约型社会、集约型技术为基础,创新科技为动力的制度体制。 (4)在市场规模方面,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00美元,国内消费市场总体空间进一步扩大,中国正在向消费型国家过渡。近五年,我国消费年均增长13.1%,200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成为消费、投资、出口中贡献最大的一项。今后即使年均增长10%,到2020年消费规模也将超过30万亿元,空间巨大。因而努力扩大内需,对实现内外贸协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未来我国必须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x 【论文摘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技术创新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对外贸易 技术创新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技术创新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及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国际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规模跨越边界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 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全球化为国际贸易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不仅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而且加速了技术创新的进程。另外,国际贸易和技术创新也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有赖于一国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改变产品结构和国际分工,提高交易运作的效率和效益,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又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市场空间,国际贸易对科技产业化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及技术创新的作用 1.从要素禀赋角度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形势 (1)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劳动力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外贸出口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 (2)改革开放30年,资本市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资本市场原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加大了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力度,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解决了长期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各项制度、法律法规建设的全方位跟进,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制度性问题正逐步解决,我国资本市场和谐发展基础渐渐得以夯实。 (3)在技术方面,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5%左右,加工贸易差额占贸易总差额的70%左右。这种简单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张吸引了国内大量资源,也带动了国内投资。现阶段应该考虑我国发展战略、体制、激励机制的转型,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节约型社会、集约型技术为基础,创新科技为动力的制度体制。 (4)在市场规模方面,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00美元,国内消费市场总体空间进一步扩大,中国正在向消费型国家过渡。近五年,我国消费年均增长13.1%,200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成为消费、投资、出口中贡献最大的一项。今后即使年均增长10%,到2020年消费规模也将超过30万亿元,空间巨大。因而努力扩大内需,对实现内外贸协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未来我国必须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2.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今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趋紧,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增加。不确定因素还在进一步增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1)今年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仍将高位运行,一方面将增加中国的进口成本,构成通胀压力,另一方面也将使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继续增加,对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 (2)今年人民币升值加快、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上升等国内因素对出口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除了采取扩大内销等方法外,应对外贸环境变化的最根本途径只有一条:拿出自己的创新产品。 (3)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增加已是大势所趋。采取税收和配额等手段,严格限制资源消耗多、污染严重的产品出口,鼓励环保节约型产品出口,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4)由于在一些低端产品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存在一定替代性和可转移性,因此,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可能会有所增加。中国需要在对贸易摩擦发展趋势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全面研究制定中国的贸易摩擦应对战略,完善多方协调的应对机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当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有效落实“科技兴贸”战略。 三、技术创新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意义 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我国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实现长期发展的目标,有一个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我们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国际分工,这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劳动力及环境资源成本的逐步提高,长期处于低端产品环节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中国绝不可能走资源耗费型的发展道路,也不可能走技术依赖型的发展道路。面 对这种国际发展大趋势和自身基本国情,中国只能走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的发展道路。那些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且重视运用知识产权推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更新,以提升本国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技术升级和企业改造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以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战略,对于我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黄静波: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M].清华大学出版社 何骏:技术创新的国际互动链[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全球贸易市场第6篇

(一)国际贸易对国民的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就是对外贸易。国际贸易有利于世界上不同产品的交换,丰富我国国内市场消费产品的多样性,满足国民不同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提升国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国际贸易可以让更多的企业在中国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我国就业率的提高。国际贸易也会使全球不同的文化及价值进行沟通交流,使人民可以学习到多元化的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

(二)国际贸易对企业的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的最重要主体就是企业,企业是沟通国际贸易的桥梁和载体。通过国际贸易,企?I可以在全球寻找最佳的公司地址、最佳的原料产地、最佳的产品市场,这样可以使企业的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通过国际贸易,可以让生产要素在全球更好地自由流通和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学习和引进其他国家优秀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国际贸易中,每一个企业不仅要跟国内的企业竞争、还要跟国外的企业进行竞争,这样的话迫使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有利于企业的自我完善,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也从整体上提升整个国家的企业竞争力、优化整个国家企业的结构。

(三)国际贸易对国家的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是一国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贸易往来。国际贸易有利于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国际贸易使全球成为一个市场,可以使贸易自由的往来,可以自由地交换所需生产要素和产品,可以优势互补、资源配置,可以加速国内过剩物资的外销,同时可以进口国内缺乏的产品。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全球各国生产要素自由地流向更有价值的地方,可以促使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更合理地配置,提升生产要素的利用价值,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国际贸易,国家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比如海关的进口关税等税收。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加强各国之间的国际联系,有利于国家间关系更加密切,有利于促进经济地发展。同时,通过国际贸易还可以传播不同的文化及价值,有利于文化多元化,有利于拓宽国民的文化视野,提升文化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可以进行中华民族的文化输出,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二、国际贸易的新形势背景

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经济贸易在全球各国进行发展,生产要素也通过全球市场进行自由流通和配置,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是全球所有的企业,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也是全球化的市场。而全球经济也从原来的单一模式变为多元模式,经济区域化发展趋势明显,比如欧盟经济体、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都说明了全球化经济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贸易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些都是国际贸易的新形势,这也给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国际贸易新形势,我国对外贸易既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何在新形势背景下,国家制定更好的国际贸易发展政策方针,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

三、新形势下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自由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各国的生产要素流通更加自由,生产要素会自由地流向最需要它、最有价值的地方,更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全球资源的配置效率及使用率。国际贸易的对象和主体范围越来越大,国际贸易不仅局限于实物产品,而是同时拓展到服务、技术、投资等方面,而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也越来越多,跨国企业也越来越多,从而促使国际贸易更加自由化。

(二)全球化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也通过不断地交流学习借鉴,引进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理念,提升企业的生产技术,优化企业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通过全球化市场,寻找最佳的生产产地、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分享全球的市场,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市场,占领最有优势的市场,扩大自己的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通过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地优化内部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有利于优化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国际贸易全球化地发展。

(三)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近年来,国际贸易的发展模式也逐渐转换为以计算机及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型发展模式,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可以促进国际贸易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可以与商业合作伙伴及客户更好地联系,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技术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全球贸易市场第7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经济贸易;贸易方式;宏观管理方式;运行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2-001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2.005

1 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其特点

电子商务主要是指利用开放的互联网网络环境,打破商业贸易时空界限,促成交易双方在不相谋面的状态下达成合作交易的新型商业运作方式。因互联网本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全球性,以其为依托的电子商务运营成本也相对较低,交易效率高。随着商业经济全球一体化深度显著提高,电子商务已成为了全球各国进行商业贸易往来的重要手段。就电子商务运营结果而言,电子商务的存在不仅为商业往来提供了更多的贸易机会,减少了交易双方的贸易成本,提高了交易双方乃至各国的经济效益,还变革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使得国际贸易得到更多的创新契机。

目前,电子商务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1 电子商务能提供较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电子商务赖以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多样化、信息处理速度明显加快、信息传输质量高、整个计算机系统得到优质建设与服务等。就整体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体系而言,其充当着连接交易双方的桥梁作用,有利于交易双方打破时空限制,更快达成自身的交易目的。

1.2 电子虚拟市场形成

电子商务以开放式的互联网环境为载体,可直接实现不同地域交易双方的合作,这也促成了电子虚拟市场的形成。相对于当下普遍流行的实体贸易而言,电子商务促成的电子虚拟市场,无疑为商品、服务销售提供了更畅通的交易渠道。

1.3 全球化市场形成

传统的经济贸易市场是实体交易市场,其低速交易决定了企业商品、服务交易难以无限扩大其市场贸易规模。而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商品以数字化信息的形态得以迅速传输给需求者,大大打破了实体交易的时空限制。加之电子商务具有开放性和全球性,促使利用电子商务开展贸易的交易主体也能轻易地将交易范围由原来的本国经济市场扩大到全球化大市场中,全球化市场正式形成。

2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 国际贸易公司虚拟化

电子商务贸易突破全球贸易地域限制,大大方便了国际贸易公司的国际贸易服务往来。因电子商务操作便利、成本低、信息传输效率高,国际贸易公司往往会采取战略联盟的方式构建与共同经营虚拟公司。而国际贸易公司相互合作形成虚拟联盟,并利用虚拟经营方式开展贸易合作与竞争,不仅有利于提高商品、服务信息传达与传播的效率,还有利于信息化发展模式更适应现实贸易发展的需要。同时,国际贸易公司虚拟化还可强化国际贸易的个性化交易与多样化交易,细化贸易市场分工与合作,提高各种资源的互补力度与互相利用效率,最终形成利益共享的贸易状态。由此不难看出,电子商务下促使国际贸易公司实现虚拟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且有利的。

2.2 虚拟贸易空间形成

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虚拟交易有利于强化网络虚拟交易信息的交换速度,创造出更具实用价值的资源,进而构建全新的虚拟贸易市场空间。在这个虚拟贸易空间中,传统实体贸易的地域限制、时间限制都被打破,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市场正式形成。该全球市场是比实体市场还要广阔的市场,而且在这个更广阔的全球贸易市场中,信息快速流动提高了资本要素、物品要素、技术要素等多项要素的优化配置效率,使得全球各个市场在虚拟贸易空间的带动下进一步向前发展,此时,各国的贸易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可以说,电子商务促成虚拟贸易空间,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3 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创新表现

3.1 国际贸易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其主要表现有:(1)电子商务作为虚拟化的国际贸易方式,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际贸易往来各方都已选择电子实时沟通方式,而不再选择面谈等实体方式来交换贸易信息;(2)在电子商务的优势影响下,形成了两种突出的国际贸易方式,一种是完全国际电子商务,另一种是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其中,前者重在指通过电商方式完成国际贸易各方的商品供应活动与业务结算活动,即在完全国际电子商务中,商品、服务的交换完全是在虚拟网络上完成的。而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则是指商品、服务信息需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虚拟网络,但商品交易、服务交易还需通过一些传统渠道来实现,即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是一种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国际贸易方式;(3)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推动了贸易单据纸质化转化成了贸易单据电子化,并由此优化了国际贸易程序,变革了传统的交易方式。贸易单据的纸质化,一方面符合全球低碳经济理念,减少了木材等原材料的损耗,另一方面又提高了信息的储存质量,增加了储存空间,减少了实体储藏室资源浪费,使得储藏室等实体资源得到更优化配置,进而降低企业单据等资料的储藏成本和整体运营成本,间接提高了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总体而言,电子商务是通过国际贸易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规模化乃至实时化等手段来促进国际贸易方式发生变革与创新的。

3.2 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国际贸易监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对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新特点,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创新手段出台――电子政务。具体来看,主要表现有:(1)我国依托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对出口商品的配额推行了电子招标方式,使参与招标的企业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投标资格认定及商品使用配合调整信息;(2)进出口商品可直接通过网络申请的方式从外经贸主管部门申领进出口许可证,而无需按部就班到多个实地窗口办理进出口许可证;(3)在海关方面,电子化的海关管理与海关电子报关管理系统出台,大大简化了报关手续;(4)我国在商品检验检疫管理方面正式落实了进出口商品管理系统内数据通信网,使进出口货物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取得受理报验与签发商检证书等重要证件;(5)外贸业务整体运营过程实现了完全电子化。即国际贸易客户或相关贸易伙伴均可通过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货物跟踪系统实时查阅货物物流情况,大大降低了信息查阅成本,减少了货物丢失风险,也降低了商品的风险控制成本。不难看出,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的创新给国际贸易各方都带来了较大的好处。

3.3 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创新

电子商务加快了国际贸易信息的流动使依托信息交换为载体的网络虚拟市场正式形成,并由此创新现行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使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具体来看,国际贸易运行机制的创新主要表现有:(1)国际贸易管理组织得到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国际贸易企业构建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不仅可实时查看企业的财务、物资报表等经营情况,还可直接利用电子商务网络后台统计企业内部数据与外部客户贸易外来数据,从而使企业上层管理者能够迅速把控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进而针对企业发展做出正确决策,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同时企业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得到明显优化;(2)在电子商务优势的影响下,依托信息技术进行全球化经营贸易活动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即电子公司正式形成。电子公司有效整合了互联网优势与企业经营优势,使得企业能够跨越国界限制与他国消费者进行实时双向沟通和贸易往来,进而提高国际贸易的整体效率;(3)在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商品、服务都直接转化成了数字信号,有形与无形贸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4)电子商务打破时空限制,突破了传统贸易时空限制和国际贸易往来限制;(5)流动于国际贸易市场的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和市场垄断现象明显减少,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效率提高;(6)电子商务强化了国际贸易竞争。电子商务是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新产物,其出现与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商家与消费者的联系,从而在促使商品生产、服务在全球市场流动的同时又增强了国际贸易的竞争。

3.4 国际贸易营销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推动了市场营销的巨大变革,也促进了国际贸易营销方式的创新,其中电子营销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首先,相比传统的国际贸易营销方式,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在帮助企业挖掘客户时使企业更关注客户的需求,并尽可能为企业谋求最能满足客户需求,且又能让企业获取最大化利益的营销决策。在电子营销互动功能辅助下,客户对商品的选择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买卖双方双向互动交流趋势愈加明显;其次,利用电子营销,国际贸易中企业与客户形成了牢不可破的“一对一”营销关系,即网络整合营销的创新。这种营销关系的建立,使客户对企业商品、服务更加信赖;再次,随着电子商务逐日深化,互联网使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愈加密切,网络定制营销方式随之而生。客户可自行设计自己想要的商品与服务,交由企业帮忙定制,以完成自己的商品需求。这种新型营销方式不仅节约了客户的需求时长,还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企业与客户双方的经济效益;最后,电子商务催动了“软营销”方式的流行。在电子商务之前,企业主要采用传统广告和人员推销两种营销方式将商品、服务信息灌输给客户,进而提高客户的选购欲望。但“软营销”则不同,它通过对“网络礼仪”进行包装,如品牌故事、优美文章等吸引客户,使得客户能够感受到商品、服务的优势,进而产生消费欲望。可以说,以上四种国际贸易营销方式的改变,都把客户需求放在了第一位,这是营销方式创新的最大变革之处。

4 结语

电子商务作为国际贸易工具的一种创新性手段,在国际贸易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电子商务推动下实现的创新性国际贸易方式、宏观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和营销方式已产生了惊人的经营效益,因此,当下切不可忽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创新的功能。

参考文献

全球贸易市场第8篇

关键词: 经济 贸易 发展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区域化和全球化的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乃至阶段性的交替发展,凸显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及当代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本质性特征。一方面,在贸易 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经济一体化不断突破国家和地域限制,各国及各地区之 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的条件下,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运作,协调和规范了国 际贸易发展的秩序,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由于多边贸易体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双边和区域层次上的贸易自由化的努力仍然十分活跃,由此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新趋势 

    1.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

    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经济蔓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组织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影响,最终相互融合为统一整体,形成所谓的“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则在世界全球范围内建立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经济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化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市场成为向全球经济开放的大市场,各种资源、技术和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 

    2.贸易自由化加强

    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有内在地驱动贸易的自由化。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的跃进式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贸易的全球化无论是在其参与的主体还是在其承载的客体方面,都比以往任何时代要广要大。从其参与的主体来看,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不管它是主动介入还是被动卷入,都把经济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从其承载的客体来看,由于大经贸观念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对象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货物贸易范围,发展到包括直接投资及金融、服务、技术等在内的要素方面的贸易。贸易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说明各国的经济已经和世界市场及国际交易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了。世界经济这种相互依存和互动的加强,内在地要求各国最大限度地拆除阻碍国际交易的篱墙,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成本,增进全球福利。

    3.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明显

    区域集团化是指由国家出面,为了对内加强经济合作和对外加强竞争实力,通过协定或条约的形式,将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区域,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贸易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等,消除区域内的各成员国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超国家集体。区域集团实质上是一种区域性的一体化经济组织,像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全球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区域化经济愈来愈来呈现出多元化、自由化的活跃迹象。

    二、在国际经贸中发展我国经济的办法

    1.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

    利用比较优势,实现进出口之间的衔接。我国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抓住跨国公司全球化的战略和技术、资本的溢出效应,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并在产业发展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供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同时,产业投资又对新的技术和关键设备产品产生需求,促进了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