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记者

青年记者杂志 北大期刊

Youth Journalist

杂志简介:《青年记者》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4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00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刊首快语、前沿报告:新生态中的媒介批评、理论视野、观察与批评、调查与研究、新闻实践等

主管单位: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主办单位: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国际刊号:1002-2759
国内刊号:37-1003/G2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1941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
复合影响因子:0.37
总发文量:24664
总被引量:25399
H指数:28
立即指数:0.0197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4919
  • 党报评论员的时间感

    作者:姜赟 刊期:2019年第24期

    前几天,几个党报评论员聚在一块儿侃大山。有人感叹:“我们每天日以继夜、埋头苦干,生命很充实,生活很骨感,少了很多东西。”这一下子,大家就七嘴八舌起来。有人说,少了头发;有人说,少了休闲娱乐;有人说,少了陪孩子的时间。突然,有人蹦出一句,“我们己经没有生活上的时间感”,立刻引发大家强烈共鸣。

  • 媒体脸谱

    刊期:2019年第24期

    系列短视频《可爱的中国》8月6日,光明网等主办的“可爱的中国”各民族优秀知识分子讲述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系列短视频。系列短视频共58集,其中包括1集综合宣传片、1集特别短视频及56集系列短视频。新华网“你在我心中”寻访记启动8月8日,新华网主办的“同心聚首卓行始发——‘你在我心中’寻访记”启动。活动将行经新疆、青海等H个省市自治区...

  • 传媒视点

    作者:姫德强; 徐立军; 刘赫; 高新民 刊期:2019年第24期

    媒体融合:打造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拥有平台才能掌控舆论和服务人民,才能创造各种可能。平台不仅是一个全面互联的隐喻,一个媒体组织的增量,也不完全是垄断了注意力资源和流量经济的商业互联网公司,而是一种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和基层治理的以公共性为核心特征的数字基础设施。在这个意义上,媒体融合的目标一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和新型主流媒体,也可...

  • 反思与重构:媒介伦理再探讨

    刊期:2019年第24期

    每一次新技术被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总会给传媒业带来巨大的变革,新闻生产、信息、用户体验以及信息反馈等被重新定义,传媒、公众和技术也在互动中出现了异化,产生了伦理失范问题。传统媒体在融合转型过程中坚守媒介伦理、引领传播秩序面临哪些挑战?新媒体传播需要树立哪些核心伦理理念,形成哪些基本伦理共识?互联网媒体企业如何坚守社会责任,正...

  • 高质量新闻缺失:数字时代新闻伦理的最大挑战

    作者:胡钰; 谢铭琪 刊期:2019年第24期

    在这样一个“极好”传播与“极坏”传播并存的时代里,新闻伦理成为保障新闻责任的核心要求,而高质量新闻则成为保障新闻伦理的核心要求。进入数字时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人工智能、算法推介、数字编辑等技术愈发成为新闻生产的重要手段,社交媒体、搜索类媒体、聚合类媒体等新媒体愈发成为新闻分发的主导渠道,这些非传统型、非专业的媒体带来新闻...

  • 边界危机与传播伦理面对的历史转型

    作者:胡菡菡; 丁珂玥 刊期:2019年第24期

    一些传统的议题,正在边界危机的作用下开始了历史转型,形成了一种对传播伦理的现实挑战。伦理,是一种观念性的、非刚性的规范与约束。而这种规范和约束是一种共意,建立在人们对行为及其后果的共同预期上。与法律相比,伦理与特定时空中的特定文化共同体的联系更为紧密。这是因为特定时空中的特定文化共同体其成员更为单一化,在观念上更为趋同。当...

  • 算法技术演进下新闻传播的伦理困境

    作者:林嘉琳 刊期:2019年第24期

    算法所带来的各式各样的伦理风险冲击着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对现行的法律体系和新闻传播行业的伦理规范都提出了挑战。从报纸到广播再到电视,从互联网到社交媒体又到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每一次新技术的诞生和变革都对新闻传播的实践造成了深刻影响,也给新闻传播的伦理规制提出了挑战。虽然目前投入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但...

  • 维特效应与“人的尺度”之碰撞——从浙江女童被書事件的传播谈起

    作者:江作苏; 刘志宇 刊期:2019年第24期

    将新闻伦理置于社会大伦理之中的观念,在传播伦理的建构和规范中是具有借鉴价值的,人类良知中共通的人本观念应当成为传播伦理的解读指针。在功能日益强大的网络平台上,传播技术的跃进使媒介具备了两项更强的能力:议题捕捉能力和细致逼真的表现能力,这两种能力使媒介有了冲击若干现存理念的盲动取向。

  • 仿真新闻传播逻辑的伦理底线

    作者:张瑜; 陈绚 刊期:2019年第24期

    新闻媒体过度追逐“边角料”的仿真真实来弥补事实真空,并没有对新闻中真正有利于社会的公共性价值进行反思。2019年4月21日,北大弑母案犯罪嫌疑人吴谢宇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出现并被机场公安民警当场抓获。吴谢宇是有重大弑母嫌疑的警方通缉犯,潜逃1380天后终于被捕,一时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新闻。北大学子、弑母、潜逃、假身份证、夜店男服...

  • 缘起与路径:自媒体用户信息传播伦理规范的拟定

    作者:牛静 刊期:2019年第24期

    自媒体用户在行使表达权时要充分尊重并避免侵害每位公民的权利,自媒体用户的信息传播行为应当受到伦理约束。自体用户在行使表达权时要充分尊重并避免侵害每位公民的权利,自媒体用户的信息传播行为应当受到伦理约束。基于这样的考虑,社会各界对自媒体用户信息传播伦理规范进行讨论、建议是有必要的。《自媒体用户信息传播伦理规范(建议稿)》(以...

  • 新媒体时代传播伦理的具体实践

    作者:陈良飞 刊期:2019年第24期

    传播伦理不是死的教条,而是几乎体现在所有新闻报道中的具体实践。2019年8月上旬,一则“北大退档河南过线国家专项计划生”的消息经由知乎的传播之后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新媒体时代,一个劲爆的话题往往引发的都是全民关注,绝无任何“被遗忘的权利”。北大退档事件如此,比之稍早的重庆保时捷女司机事件亦然。其后的报道显示,北大其实同时退档...

  • 正视新媒体生态中的“流量”

    作者:汪抒 刊期:2019年第24期

    新媒体、自媒体行业正从“流量为王”向“内容为王”转变,形成告别“唯流量论”的伦理共识。在互联网时代,“流量”主要指网站的访问量,是用来描述访问一个网站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所浏览的页面数量等指标。随着新媒体、自媒体快速发展,流量扮演的角色越加重要,深入影响社会行为及价值取向。互联网初期,流量对商业价值的塑造是积极有效的,是最重...

  • 全媒体时代的话语变革与价值传播

    作者:王会; 李娜 刊期:2019年第24期

    2019年1月在人民日报社就媒体融合发表重要讲话,将全媒体内涵首次界定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而后,在《求是》发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发展格局》,提出“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媒体融合是对当前我国媒体生态发展的重要论断和路径指引,是传统媒体回应时代挑战...

  • 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场域分析

    作者:程粟 刊期:2019年第24期

    “场域”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中一个关键的空间隐喻,他把社会看作一系列既相对独立又敞开且遵循一定规则或规律的场域空间,比如:艺术场、法律场、新闻场等。他解释称:“从分析角度看,一个场也许可以被定义为由不同的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构成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造。”①从他对场域的解析中可以看到他对于“位置”与“关系”...

  • 公共领域理性与情感的博弈——公共情感研究缘起与分析

    作者:郑琪 刊期:2019年第24期

    传统理性主义范式的构建理性是一种对公共商议当中无偏颇性的规范①。美国学者Yack认为,群体性的、共同的理性能够保障人们思考“我们”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在进行社会辩论时只需要探讨共同的利益,而不是其他人的争议和利益。如果在公共领域过于关注情感,就容易使人们变为“单数的人”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