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青年奖章集体事迹材料

青年奖章集体事迹材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0 14:56:09

青年奖章集体事迹材料

青年奖章集体事迹材料第1篇

我院在校全日制学生均可参加评选。

二、评选名额

全院共评选20名左右。

三、评选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理想坚定,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在学习、工作中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和认可度,至少获得过一次团内表彰(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

2、勤奋学习,成绩优秀。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以上考试,至少获得过一次奖学金,在近两年中无不及格现象。

3、入学以来,积极参加院系级集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在实践中检验真知。

4、事迹特别突出、为学院做出重大贡献或赢得重大荣誉者,经分团委推荐、院团委审核同意,可以破格申报。

四、评选程序

1、由各系院分团委对照条件组织初评,于4月13日前向院团委择优推荐1名候选人。

青年奖章集体事迹材料第2篇

沈德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现任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心理学科评审组组长、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先后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重点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教材16部,丛书6套,70余篇;主持研制第一代国产心理学仪器10种。为中国实验儿童心理学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先后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部级优秀教材奖”、“全国优秀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一等奖”、“全国模范教师”、“部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以及天津市“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立功奖章和“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等24项国家和省市部委级奖励。

该书共50万字,分为序言、祝辞、论文选粹、学术年表、媒体报道摘编等五部分,集中反映了沈德立先生50年学术生涯的具体成就。

已故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北京大学王教授和天津师范大学靳润成校长分别作序。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祖祥、车文博、杨治良、林崇德、欧阳仑等先生分别写了祝辞。

这本论文选集着重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沈先生为中国心理学发展所做的三件重要工作:

第一,为了解决高校心理学教材内容陈旧和脱离中国实际的问题,他与他的老师张述祖先生接受了国家教委下达的编写全国统编教材的任务,于1987年出版《基础心理学》一书。该书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具有“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并于1992年获得“部级优秀教材奖”。1995年,他们又出版了《基础心理学新编》,对《基础心理学》予以丰富和发展。

第二,为了心理学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使心理学研究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他主持研制并生产了第一代国产10种认知系列心理学仪器和第二代国产心理学仪器――心理实验台,供应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使用,并于1989年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第三,他在一所心理学基础非常薄弱的地方高校,创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心理学科。具体表现为:培养了一批年轻人;争取了世界银行贷款,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大型的先进心理学仪器设备,率先在国内建立现代化的心理学实验室;争取成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承担大量国家和省市部委级重点课题;发表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和出版了一系列学术专著;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些在教育部重点院校或许算不上什么,但对于一个普通地方院校来说,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对我国许多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沈先生以“爱国、尊师、勤奋、认真”这八个字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按照“人以德立”的行为规范在心理学这块沃土上默默耕耘了五十年,反映出他对心理学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书中精选沈先生从1957年到2003年间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40余篇论文。

该书收集资料内容翔实、全面,图文并茂,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中国老中青三代心理学工作者为发展中国心理学事业的艰苦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书中还介绍了沈先生先辈的爱国事迹,这些都是他一生成长及其半个世纪学术生涯的坚实思想基础。

该书之所以能顺利付梓,得益于沈德立先生至今所完好保存的全部资料。由于他在上大学学习心理学时,就曾下决心要为中国心理学事业添砖加瓦,而且形成一种习惯:凡做一件专业性工作,必须要有结果,并且尽量用文字记载下来。这样就为我们这次编辑出版工作提供了一大批非常有价值的材料。

青年奖章集体事迹材料第3篇

一、宗旨

每年“五四”青年节前评选、表彰一批学生中品学兼优、事迹突出的先进个人作为“十佳中学生”,树立学生典范,宣传十佳中学生事迹,形成正确舆论,弘扬五四精神,让学生学有楷模,赶有目标,在全校形成一种浓厚的“追星”氛围。

二、评选条件

1、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一中学生管理手册》。

2、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热爱集体,关心社会,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尊重他人,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维护公德,诚实守信,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爱护公物;

3、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广泛的群众威信,能积极、主动、有效地组织、参与学校活动,组织、协调能力强,能够起骨干带头作用,在学生中有较大影响和威信。

4、上进心强,有强烈的竞争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上目标明确,志存高远,态度端正、刻苦认真、质颖好思、善于合作、成绩优秀、堪称楷模。

5、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魄。自觉坚持体育锻炼,遵守两操规则,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6、具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意识。思想不僵化、思维不拘泥,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去学习、去工作。

三、评选原则

坚持逐级推荐、全面评价的原则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四、评选办法

1、候选人的产生

每班推荐一名同学作为候选人:

(1)班主任列出本班本学年历次学校考试平均排名前10名的学生名单。

(2)由班主任牵头、班委、团支部组成评议小组对以上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议打分,最高分者则为候选人(体艺特长者学习成绩可在前20名)。

(3)每名候选人写一份个人事迹材料报送校团委,事迹材料内容包括在高中阶段任职情况、获得的各种荣誉、奖项,曾公开发表的文章、突出事迹(如:社会公益、爱心救助、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勤俭、孝敬、刻苦学习、发明创造、自强不息、体育艺术特长等)。

2、候选人积分计算(以年级为单位)

(1)学习成绩(权重0.35)

本学年历次考试年级名次最高者按100分计算,最低者按60分计算,其他名次相应折合得分,然后加权计入总分.

(2)荣誉积分(权重0.3)

荣誉包括校级以上比赛得奖、三好、优干、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在高中期间省级荣誉每项得15分,市级每项得10分,校级每项得5分,累计最高分按100分计,最低分按60分计(无分的不计分),然后加权计入总分。

(3)突出事迹(0.35)

学校组成专门评议小组,对学生个人的突出事迹逐一审定打分,每项事迹给分10——100分,以年级为单位,最高分者按100分计,最低分者按60分者计,其他相应折分,然后加权计入总分。

(4)职务加分

学生会主席加3分,副主席加2.5分,班长、团支书及学生会各部部长加2分,其他班委成员、团支部委员及学生会各部干事加1分,计入总分。

根据以上分数得出总分,高一、高二各年级总分前5名者,为“十佳中学生”。

五、表彰奖励

1、五四前召开表彰大会,颁发证书及奖品。

2、利用橱窗、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十佳中学生”的事迹。

青年奖章集体事迹材料第4篇

XXX院士自1961年留校任教以来,始终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先后担任XXX大学科技处处长、国家林业局竹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和木材、竹材加工利用研究,是我国竹材加工利用研究领域开拓者,为竹材加工利用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院士198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始终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瞄准前沿,矢志不渝,勇攀高峰,用累累教学科研硕果抒写了共产党人先进性篇章。

为人师表诲人不倦

XXX院士学术造诣精深,热爱教育事业,注重教书育人,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具有优秀的教风和崇高的师德,深受同事和学生欢迎和爱戴。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育了一支业务能力精、学术水平高,协作精神强的学科团队,并带领他们获得了多项省部级、部级大奖。

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他治学严谨,甘于奉献,以人格魅力引导和熏陶学生,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在承担繁重科研工作同时,他成功培养了4名博士后,30余名博士、硕士。他关心青年学生思想进步、健康成长,经常抽出时间为在校大学生、青年教师作报告,甚至给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上党课,谆谆教诲青年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坚定信仰、立志成才、报效国家。

深入实践物我两忘

XXX院士崇尚科学,献身科学。为了有更多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他经常放弃双休日和节假日,甚至不顾自己年过七旬身体,常年坚持出差200多天,深入到生产实践第一线,深入工厂、农村、山区,指导科研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及时发现问题,做好记录,掌握第一手资料。回到学校后,他又根据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确定新课题,进行潜心研究和技术攻关。

XXX院士经常抱病坚持工作,把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放在第一位,兢兢业业,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持之以恒、不知疲倦、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令本校师生为之折服,成为其他党员和群众学习的楷模。2012年张齐生院士被评为江苏省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青年奖章集体事迹材料第5篇

一、融合时尚道德元素,培养高尚人格

初中生独立性增强,不愿被人教导,却乐于从电视和网络中感悟人生。2002年开始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和2007年启动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充满了道德感召力,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因此,在生态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这类作文素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

1.观看颁奖盛典,感受人格魅力。《感动中国》每年的颁奖晚会都遵循着一定的程序,颁奖短片运用电视语言尽可能地还原人物的行为,并将细节放大,主持人朗诵的颁奖辞将感性的情感凝结为理性的总结。《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按评选类型分为5个章节,每个章节通过播放电视短片、现场访谈、歌曲舞蹈、朗诵、颁奖礼、致辞等多种形式交错进行。这种高度仪式化的颁奖晚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瞬间都表现出对人性的关照,能够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跟随主持人走近每一位模范人物,在一次次的心灵震撼中使学生的精神得以洗礼,思想得以升华。

2. 阅读人物事迹及颁奖辞,内化人格力量。观看颁奖盛典,能让学生在强大的视听震撼中受到感动,而真正要把它内化,则需要认真阅读模范人物的事迹材料,用心品评推荐理由、颁奖辞或致敬辞。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报纸和网络及时搜集相关材料,印发给学生,并在校园网上开辟专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推介。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人物事迹及颁奖辞,用心感受模范人物闪光的心灵、高尚的人格精神,引导学生将之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深入观察并思考社会、人生和自然。

二、构建主题作文系列,塑造健全人格

传统的写作教学侧重于技巧的训练,很少在塑造学生人格上下功夫,而生态写作教学则是在唤醒学生灵魂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精神的培养与升华。缘于此,依据初中生人格发展的特点,笔者在生态作文教学中初步构建了主题作文系列,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1.走进生活,打造“自信乐观”这一主题。进入中学以后,学生需要面对新的环境,在融入新环境的过程中极易发生人际冲突、产生性格问题;学习任务的增加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又会让他们因不适而恐慌,甚而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可在生态作文教学中确立“自信乐观”这一主题。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开展“向你介绍我自己”“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剖析,亲近同学,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的快乐与美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确定与“自信人格”密切相关的内容为题目,如“快乐的双休日”“那一次,我战胜了自我”等,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关注多彩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与美好,从而逐渐形成自信乐观的人格。

2.走进心灵,打造“向善尚美”这一主题。进入八年级,大多数学生进入了青春叛逆期。他们有较强的探究意识,但偏激易冲动;上进心和独立性强,但又有很强的惰性……因此,可在生态作文教学中把“向善尚美”作为训练主题。针对学生的追星热,教师利用黑板报向学生推荐科技星、劳模星等事迹,强化榜样的作用;对港台等青春偶像,我则开展辩论会,消除对明星的好奇感,减少对明星的盲目追求。教师让学生完成《我看“追星族”》《我心中的明星》等作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还可以精心制造不同的竞赛机会,让学生学习有兴奋点,生活有乐趣,并在完成《青春在于奋斗》《生活因竞争而多彩》等作文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奋斗青春的魅力。

3.激感,打造“感恩责任”这一主题。九年级学生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中考,培养他们的感恩和责任意识至关重要,可在生态作文教学中确立“感恩责任”这一主题。在写作中,教师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感恩父母、师友和社会。例如过完暑假,学生从温馨的家中回到学校,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艰辛,我布置作文《家――我心中的明灯》,以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理解、感恩之情;又如学生整日忙于学习,遇到困难,父母、师生等都会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们,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作文题《心怀感激》来善意地提醒他们……只有心怀暖暖的感恩情,才能滋生浓浓的责任心,也就能为学生冲刺中考提供力量的源泉。

教师要围绕作文主题精心设计活动程序和内容,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省察事理,指导学生表达感悟。如此,逐渐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开展“讲自己的故事”的课前演讲活动,提升健康人格

为将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生态作文理念常态化,教师可以开展“讲自己的故事”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要求学生能具体清晰地讲述一件事,要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还要体现对故事的独特思考与感悟,做到“事、情、理”三者融合。

我的具体操作是:按学号顺序每天由一位学生演讲,按座区把全班学生分成四大组,每大组每天推荐一名学生点评,老师综合评价。演讲者根据师生的修改意见再进行修改,一周后上交。学生对打印稿进行认真校对,并加上自己的感悟,最后由老师汇编成册。

青年奖章集体事迹材料第6篇

一.丰富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

针对学生写作文内容空洞,材料不充实,下笔动辄就是屈原司马迁苏轼几个古人颠来倒去的现象,我有意识的在媒体库中,披沙拣金,与同学们一起痛下集腋成裘的积累功夫。每年年底中央电视台要评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一旦揭晓,我马上从媒体上搜集报道他们的英雄事迹的文章,印发学生,要求学生多加揣摩,既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更将他们的事迹作为鲜活的素材记在心上,储存在大脑材料库中,以备急时之需。几年下来,学生们作文里忠贞爱国的不再只是屈大夫,共产党的模范干部中有了郑培民、任长霞、沈浩这样的让人钦佩的名字。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领域,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政治到军事到文化,方方面面的新信息都会出现在学生的文章里,局面有了明显的改观。

二.关注现实,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我们的教材选文表现的多是距离遥远的现实生活,难以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于我们身边的鲜活的世界,课本又缺少生动而及时的反应。时文正好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影响他们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老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借鉴时文作者的写法,拿起自己的笔,去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思考。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报纸上有很多富有震撼力的报道。如何看待自然灾害?如何看待生死?我选取了中国青年报上《“范跑跑”应成为中国精英的一面镜子》《“先跑教师”缺的不是羞耻感》《清为在地震中逝去的老师立碑》等文章,通过学习和讨论,同学们不只是在辩难诘问中碰撞出思考的火花,他们还端正了自己的自然观和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拿起自己的笔,去表达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思考。先后有同学对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王兆山的马屁之作《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对舍身救学生的谭千秋老师,对范跑跑――范美中老师的弃生先逃等,表达了自己的不俗的见解。最为可喜的是。平日视作文为最难之事的他们,愿意拿起笔来去写自己的心灵所想。三年来,有卢君言同学、阮桢同学、吴吴同学、张乐明同学、童芳同学等一批学生,对校园血案、网瘾、环保大案、金融危机、应试教育等诸多现实问题发表看法,卢君言、刘恬然等先后有多篇习作发表。同学们的表达欲望慢慢地点燃了。

三.启迪心智,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现在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除了文字的运用能力差外,思想水平的低下,见识的短浅是他们写作的致命伤。我在选择时文时,注重选取能引领学生走向思维高地的文章。如,对赵本山小沈阳一类的艺术形式走红大江南北的问题,对中国渐渐走向大国的趋势,对世界性的环保危机等问题,我先后选取了中国青年报上清华大学肖鹰教授的《只有媚俗艺术走红,中国人就算不差钱也差灵魂了》《自信才能让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中国在哥本哈根的华丽转身》等文章,调整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们的思想水平。“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时,我印发了《五四不是历史的回声》,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五・四运动”的历史功勋;汶川地震一周年时,印发做川地震周年祭》,告诉同学们如何理性地看待地震自然灾害;《2009年我们会思考什么》教会我们客观辩证的回首过往;《南京是我们身体和灵魂的一部分》正告我们勿忘国耻;《诺奖焦虑与武大丑闻》为中国学术水平滑坡把脉;《别恸辄对青年的“幼稚”和“愤怒”指手画脚》呼吁保护青年人的热情与活力……持之以恒的努力,应该说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思想水平,使他们渐渐地成熟起来。

青年奖章集体事迹材料第7篇

由团省委、省青联主办的第八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活动暨记者招待会,于3月16日在广州举行,团省委副书记陈东通报了相关情况,并与历届该奖章获得者代表仲伟合、李淑勤、周东等人一道开通了官方网站。

“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是团省委、省青联授予我省青年的最高荣誉,申报者必须是青年优秀分子,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年龄介于14―40周岁(1965年5月5日―1992年5月4日出生)的有广东户籍或在广东工作满2年以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广大青年政治进步的楷模;3.积极投身于广东经济大省、文化强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的建设,在本职岗位上作出并正在作出突出业绩和重大贡献,是广大青年建功成才的典范;4.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是广大青年精神文明的榜样。

申报方式:1.通过全省各级组织、青年组织举荐;2.通过社会各界、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举荐;3.通过历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举荐;4.公开接受个人自荐。

呈现四大创新亮点

与往届相比,第八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在形式和组织方面有所创新,呈现四大亮点:

一是拓宽参选渠道,鼓励毛隧自荐。除全省各级团组织、青年组织之外,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主管部门、历届奖章获得者和个人,皆可推荐或自荐。

二是提高评审权威性,彰显程序公正。今年主办者首次设立了评审委员会,由约20人组成,成员有团省委、省青联负责人、特邀各相关党政部门领导、部分历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以及新闻媒体负责人,以保证评选活动的公信度和权威性。

三是依托网络资源,促进公众参与。今年首次开通了“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的官方网站,通过电子媒体相关信息,促进与青年一代的互动、交流,以提高社会化程度。

四是加强宣传攻势,扩大社会影响。活动期间,组建“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协会,展开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等行程,同时编印《“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风采录》丛书,以先进事迹带动青年成才。

据悉,今年人选申报工作已于3月26日结束,欲知详情,可登陆此次活动的官方网站http://54bz.省略查询。

评审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本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评选一如既往,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高层次的、权威的评委会参与选才,必可扩大影响层面,提高社会参与程度。

在初审阶段,由团省委组织部汇总各地、各单位以及社会自荐的参评人选材料,根据评选条件,初步确定初审人选并提交评审委员会。初审人选提交评审委员会后即进入复审阶段,由评委评出20名左右的提名人选,提出获奖建议人选提交团省委党组研究,再由团省委党组确定10名左右的获奖人选。最后进入终审阶段,团省委负责对确定的人选进行严格考察,人选基本情况在主要新闻媒体上公示7天,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考察和公示期间,如发现有不符合本评审条件者,将取消评审资格。

“五四”期间,团省委、省青联对获奖者进行事迹宣传,并组织他们参加系列社会公益活动。

第七届奖章获奖者来自七大领域

“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始于1999年,每年一届,至2005年第七届共计表彰122名各行各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广东青年,其中包括著名运动员陈小敏、胡佳、“抗非英雄”张积慧等风云人物。

2005年第七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历时两个多月, 10位获奖者分别来自教育、科技、企业、部队、医疗卫生、社会团体、农村等七大领域,除了参与印尼海啸救灾医疗队的医生周东、广东同声传译第一人仲伟合之外,孤身勇斗多名持刀抢劫歹徒的华南师大学生李华志,成为历年来首位获得该奖章的在读大学生;自学成才的茂名石化技师杜广华,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技术工人。

第七届获奖者平均年龄仅31岁,是第八届评选结果揭晓之前历届获奖者最年轻的一届,他们的奋斗历程和成长之路各不相同,但皆有“非凡出自平凡”的共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广东青年早立志、早成才、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趋势和特点,名单如下:

仲伟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教授、教坛精英,被誉为“广东同声传译第一人”;

许伟镇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大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造福于民的“青年村官”;

许玫英(女)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勇攀科技高峰的绿色广东建设者;

杜广华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化建设公司高级技师,岗位成才的青工状元;

李森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队长,用爱心奉献和谐广东的青年志愿者;

李永刚广东陆军预备役高炮师第二团勤务连班长,科技强兵的“全能炮手”;

李华志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学生,见义勇为的青年学子;

陈智深圳市铜锣湾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引领商贸流通潮流的青年企业家;

周东广东省人民医院脑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参加印尼海啸中国救灾医疗队,是不辱使命的“青年白求恩”;

郭东林东莞市东越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打造广东服装名牌的青年创业者。

青年楷模的精神引领作用

“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评选通过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在广东青年中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引导和激励了广大青年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当中。

去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接见了第五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第七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寄语全省青年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肩负起国家和平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对全省青年提出五点希望:

一是要坚定理想。理想是人生的坐标,人生的动力。要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是要掌握本领。没有过硬的本领,没有广博的知识,理想只能是一句空话。一定要立足本职,提高素质,尽职尽责,争创一流。

三是要勇于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年华、聪明才智为国家、社会、人民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发光发热。

青年奖章集体事迹材料第8篇

一、明确乡土语文教学范畴,立足于农村教学实际。

乡土语文是广泛的一个概念名词,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特点,搞好乡土语文研究有利于增强家乡成就的认同感,培养健康积极的思想情操。

多年来,民乐镇是北流市亮点多多的乡镇,该镇有全国农业旅游点罗政村、广西历史文化名村萝村、投资2.5亿元的中国青春大世界旅游项目、部级大容山森林公园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课题研究的材料比较充分,可挖掘的历史名人、语文素村很全面,利于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一开始就制定了操作性比较可行的计划,组织好学生学习家乡、热爱家乡,说出一二个家乡的名人与故事;家乡中有哪些先进优秀人物,农村中蕴藏有什么历史文化。通过两个学期材料准备,通过材料带动了学生的写作,特别是萝村的国学大师陈柱勤奋好学的事迹感动了许多学生,学生们在平时作文中的记叙文,除了对家庭成员有所温情表达之外,难以形成妙笔生花,空洞无物。经过乡土语文的教学实践,原来家乡是如此多的精彩文化,学生在作文中可写的题材就多了,有了活水,学生的写作源泉就多了。

据统计,年春季期九年级语文段考成绩比上一学期提高了平均10.2%,而且优秀作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这充分体现了乡土语文实践中的成功之处。

二、科学探究乡土语文途径,提升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

乡土语文研究不能够简单等同于印发历史资料、学生抄写事迹的初级手段,而是从研究中提升语文文化的涵养能力,来实现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材料收集与研究应用同步。在学习罗政村钟耀荣支书先进事迹中,课题组就成功地将生态家园文明的理念引入了“低碳教学”理念。既然农村是进行了生态优美的建设,那么在学校中也应该实现生态化的教学,也就是“低碳教学”理念的形成。要知道,农村初中管理成本因各种原因是比较高,老师费力不讨好,表面上看似是老师能力的问题,但更深层次的是学校管理与教师育人方式转变的问题。农村初中学生由于视野狭窄、可接触的现实社会有限,直接影响了发散性思维的扩展,就造成了学生在校不知道如何学习,更加谈不上进步了。

所以,课题组针对上述问题,有效地引入乡土语文“低碳教学”的理念,让语文教学回复简单清新的面貌,让人文思想回归自然,自然就会引起教师观念的转变,将“低碳教学”发挥得自如有加。

2、拓展课题宣传力度,提升课题的影响力。自一至终的课题研究,凝结了课题组成员的心血,只有通过有效的宣传,才能体现研究劳动的价值所在。年6月7日《玉林日报》和玉林教育信息网均对该课题研究进行了充分报道,吸引了周边学校的注意,而且了课题组顾员林秀兰老师的《罗政村旅游资源调查》的综合实践教学设计获得了玉林市教育学会评比一等奖。

3、优化课题研究的途径,建立科学评价模式。只有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课题研究当中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课题组按照表格化、质量化、应用化的“三化”模式构建了评价规格体系,每一个课题成员都能够从细节中强化乡土语文自觉行为,然后通过课题中期研究会,不断优化研究成果,使得研究有章可遁。

三、综合乡土语文资料整理,设计课题研究开发方案。

根据研究计划,可通过相关书籍、网络、电视报道、报刊杂志等各种途径收集所需资料。要求学生学会向村民或村支书、主任及镇政府人员进行采访,弄清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或已有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等。各调查小组在调查结束后应将收集的资料,所做记录及相关设想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写成调查报告。

比如说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以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不同的旅游文章写作与美景,比如,巴东三峡的雄奇秀丽,周庄水韵的“中国第一水乡”美称,青海湖如梦如幻的美境,还体验了纽约的勃勃生机异域风情。然后引导学生这样设计:在你的家乡有尚未开发的山川湖泊或名人名村吗?有成片的果园可以让游人去观赏采摘吗?有特色景观的风土人情可以吸引游客吗?已有的旅游景点,又该如何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