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气象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Meteorological Monthly

杂志简介:《气象》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282/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纪念顾震潮先生百年诞辰、论文、技术交流、天气、气候评述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
主办单位:国家气象中心
国际刊号:1000-0526
国内刊号:11-2282/P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75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49
复合影响因子:2.39
总发文量:2194
总被引量:60426
H指数:80
引用半衰期:4.6996
期刊他引率:0.7371
平均引文率:19.9851
  • 2018年一次罕见早春飑线大风过程演变和机理分析

    作者:盛杰; 郑永光; 沈新勇; 张涛; 曹艳察; 林隐静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18年3月4—5日,华南、江南等地发生了一次大范围强对流过程,发生时间早,落区范围广,多地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剧烈对流天气,尤其飑线在江西境内造成了严重大风灾害。基于大气环流和雷达回波发展演变特征,将该次过程分为初始、发展和减弱三个阶段:初始阶段西风槽前西南急流造成的低压倒槽为强对流提供大尺度触发条件;发展阶段对流...

  • 江淮灾害性大风飑线的特征分析

    作者:吴瑞姣; 陶玮; 周昆; 邱学兴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利用2000—2017年4—9月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和高空探测资料,识别出江淮地区35条飑线。空间分布显示,飑线主要形成于长江以北的平原地区。时间分布显示,40%的飑线发生在7月,其中7月下旬有一峰值;约37%的飑线形成于中午到下午,在午后到傍晚成熟,在下午至夜间消亡。较多的飑线向东南方向移动,移速集中于8~16 m·s-1,长度为200~250 km,强度为...

  • 一次引发极端降水事件的江淮气旋发生发展分析

    作者:沈阳; 孙燕; 蔡凝昊; 苏翔; 史达伟 刊期:2019年第02期

    利用NCEP0.25°×0.25°再分析数据和多种观测资料,对2017年6月9—10日在苏皖地区引发区域性大暴雨并在江苏数个观测站造成极端降水事件的江淮气旋过程(简称'0609'过程)进行了分析,从气旋的生成、发展、冷暖锋和相当正压性等方面与前一次降水较弱的江淮气旋过程(同年6月5日过程,简称'0605'过程)进行了对比,结论如下:(1)对流层高层正涡度平流及出流...

  • 基于SWAN雷达拼图产品在暴雨过程中的对流云降水识别及效果检验

    作者:张勇; 吴胜刚; 张亚萍; 刘伯骏; 龙美希; 邹倩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基于SWAN雷达拼图产品,选取了组合反射率因子、组合反射率因子水平梯度、回波顶高及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作为识别参数,采用模糊逻辑法对暴雨过程中的对流云与层状云降水进行了分类试验,对发生在重庆的12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类结果进行了验证。并以ADTD地闪资料作为对流云降水的实况观测数据,分别采用了四种不同半径的空间匹配与四种不同时...

  • 一次江淮气旋暴雪的积雪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作者:杨成芳; 刘畅 刊期:2019年第02期

    利用自动站、人工加密观测及常规观测资料,通过对2017年2月21—22日一次江淮气旋暴雪过程积雪特征的分析,揭示了近地面气象要素对积雪深度的复杂影响。结果表明:(1)江淮气旋系统特有的空间结构导致山东南、北地区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不均衡分布。(2)积雪深度具有时效性,在降雪结束时达到峰值,因温度的变化导致峰值不一定维持到次日08时。(3)积雪...

  • 一次副高影响下的局地强风暴触发及维持机制探析

    作者:李强; 王秀明; 张亚萍; 何跃; 张勇; 黎中菊 刊期:2019年第02期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FY-2G卫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的重庆局地强风暴过程进行了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其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演变,抬升触发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1)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重庆处于高温、高湿气团中,大气层结极不稳定;(2)此次局地风暴抬升触发的关键因子是地面附近浅薄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辐合线...

  • 利用FY-2F快速扫描资料分析对流初生阶段的云顶物理量特征

    作者:周鑫; 周顺武; 覃丹宇; 孙阳 刊期:2019年第02期

    基于FY-2F静止气象卫星提供的2015年5—9月的高分辨率数据,通过温度阈值法识别出深、浅对流后,分析和比较了深、浅对流在对流初生(convective initiation,CI)至发展阶段中云顶高度、云顶快速降温率(cloud top cooling rate,CTC)以及多通道差值等云顶物理量特征的变化异同。结果表明:深、浅对流在CI阶段的云顶物理量特征具有相似变化特征,即云顶...

  • 闽中南罕见冬季锋前暴雨个例特征分析

    作者:陈健康; 赵玉春; 陈赛; 黄惠镕; 郑辉 刊期:2019年第02期

    利用福建省逐小时加密自动站资料、风廓线、S波段双偏振雷达与雨滴谱等新型探测资料以及NCEP逐6 h的1°×1°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2月21—22日福建中南部一次预报失败的冬季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类似于锋前暖区暴雨,自2000年以来仅此一例,十分罕见,是在低空急流偏强并长时间维持的背景下产生的,并未受到南支槽和冷空气的影响...

  • 东北地区月气温序列的均一性检验和订正

    作者:崔妍; 徐文慧; 李庆祥; 赵春雨; 周晓宇; 敖雪; 余君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采用惩罚最大T检验(PMT)方法,结合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对东北地区129个气象站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和订正,并与已有均一化数据集(CHH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的非均一性在空间上普遍存在,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检测出断点74个和94个,资料拼接和迁站是造成非均一性的重要因素。均一性检验和订正提高了东北地区最高气温和...

  • 不同强风天气系统风特性的个例分析

    作者:陈雯超; 刘爱君; 宋丽莉; 王丙兰 刊期:2019年第02期

    利用广东省东莞市的80 m气象塔在台风莫拉菲、强对流和强冷空气期间的观测数据,分析不同强风天气系统近地面边界层的平均风和脉动风特性参数。研究发现:(1)1号强对流的风速变化最为剧烈,风速的10 min升幅可分别达台风和强冷空气大风的1.8和3. 7倍。强对流的10 min平均风向变幅也最剧烈,可达到120°·(10 min)-1。(2)台风强风廓线的幂指数值为0. 17...

  • 深圳地区季节风特征研究

    作者:刘炳荣; 李晴岚; 杨琳; 李辉; 曹宇麟; 唐小新; 孙石阳; 孙立群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研究利用深圳地区8个沿海、陆地自动气象站2007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11年的小时风速观测数据,按不同季节对各站历史阵风观测进行特征分析研究,并计算比较各站的阵风系数。结果表明,沿海气象自动站四季风力观测普遍高于陆地自动站的风力;8个气象台站在夏、秋季受台风影响的最大阵风大于冬春之际受冷空气影响的最大阵风。各台站中,距离海岸最...

  • 河南省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干旱天气指数保险研究

    作者:曹雯; 成林; 杨太明; 许莹 刊期:2019年第02期

    利用1971—2014年河南103个台站地面气象逐日观测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选择对产量有明显影响的拔节-抽穗期干旱作为天气指数保险设计的气象灾害类型,分析了河南冬小麦拔节-抽穂期干旱发生基本规律,并开展干旱风险评估。定义降水负距平百分率作为冬小麦干旱天气指数,并利用173组典型灾害样本建立了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干旱天气指数与减产率的关系...

  • 武汉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作者:王苗; 吕桅桅; 王凯; 马德栗; 方思达 刊期:2019年第02期

    利用质量控制后1990—2014年酸雨逐日观测数据,分析武汉市酸雨变化特征,并研究酸雨与降水强度、风、气团来源及污染源的关系。结果表明:武汉站年均pH值为4. 86,属弱酸雨等级,酸雨强度整体呈增加趋势但2007年后趋于减弱;年均电导率为39.1μS·cm-1,呈8. 8μS·cm·(10 a)-1的增加趋势。酸雨强度冬强夏弱,发生频率冬多夏少,电导率冬高夏低。武汉市强酸...

  • 2018年1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作者:周军; 徐冉; 张天航; 饶晓琴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18年11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环流呈四波型,东亚槽略偏弱。本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4.9 mm,较常年同期偏多32.4%,出现两次较强降水过程。全国平均气温为3. 1℃,较常年同期偏高0.2℃,共出现四次冷空气过程,其中两次为全国范围中等强度过程。本月共发生两次雾-霾过程。其中,11月24日至12月3日的过程叠加沙尘影响,是今年秋...

  • 《气象干旱年鉴(2014)》

    作者: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年鉴是对2013年全国气象干旱的全面记录、分析和综述。描述2013年全国气候特点与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诊断全国重大区域干旱事件的特征与成因;分析四季气象干旱特征;记述干旱的影响;介绍抗旱减灾重大服务情况;阐述2013年全球气象干旱特征、全球重大气象干旱事件及其成因;回顾全球与全国历史上的重大区域干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