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考古

农业考古杂志 北大期刊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杂志简介:《农业考古》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069/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农业考古发现与研究、农业历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农业思想史、农业工具、农业灾害与救荒、农田水利、经济作物等

主管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6-2335
国内刊号:36-1069/K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1
复合影响因子:0.3
总发文量:4592
总被引量:14305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6.1806
立即指数:0.004
期刊他引率:0.7813
平均引文率:7.9758
  • 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者:李金玉 刊期:2011年第04期

    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牛耕的普及和施肥技术的推广以及社会的需求,大大促进了当时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破坏,这是我们应该着重研究的。

  • 自然环境要素对农耕社会的作用机理研究——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例

    作者:苏华 王义民 刊期:2011年第04期

    人类社会是不断演进的,迄今为止它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渔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未来将进入生态社会。渔猎社会时间漫长,从距今5万年至1万年,持续4万年左右;农业在距今1万年至6千年开始发生,但人类真正进入农耕时代,则是距今4千年前,至今,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也仍然还处在农耕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工业社会发生在距今约300年前...

  • 红水河流域文化及生态保护刍议

    作者:覃勇荣 罗之勇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一.红水河流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干流,古称群舸江,其源头出自云南省沾益县的马雄山,干流全长659公里,流域面积4.379万平方公里。据考证,珠江源头的两个支流南、北盘江经迂回曲折,穿越千山万弄之后,汇合于贵州省望谟县蔗香村的双江口才称为红水河。尔后,红水河自黔人桂,自西而东横穿广西中部,途经桂西北河池...

  • 殷墟墓葬陶器种类及其组合初探

    作者:胡洪琼 刊期:2011年第04期

    殷墟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部。作为商代晚期的都城,共历时二百余年。自1928年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大量的文化遗迹和遗物,这些为殷商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而墓葬是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殷墟已发掘商代墓葬达万余座。陶器是墓葬中最为常见的随葬品。殷墟墓葬所出的陶器自发掘开始就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对于不同陶器的特征...

  • 论阳陵着衣裸俑与西汉前期的农业文明

    作者:夏学兵 刊期:2011年第04期

    本文以田野考古、实地考察、文献调查等方法,从雕塑造型的角度入手,对西汉阳陵裸俑的造型特征和布局进行分析,以图还原西汉农业社会的政治和生活图景。

  • 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祥瑞画像造型图考

    作者:牛向阳 刊期:2011年第04期

    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简称麒麟岗墓)于1988年考古发掘,共出土110块画像石,150余幅画像,是南阳出土画像最多的汉画像石墓。墓室由一前室、三主室构成,前室、中主室、北主室墓顶除画像石板外,上面还有小砖券顶。南主室没有画像石板墓顶,仅有小砖券顶。北主室与中主室之间利用柱石和横梁形成格洞相通,中主室与南主室隔墙东端有一扇石门相...

  • 东汉墓葬中的陶灶设计研究

    作者:黄文静 刊期:2011年第04期

    “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陶灶作为人们烹煮食物的主要器具的一种,不仅能与罐、釜、甑等配合烹调出美味的食物,而且还具备给屋内供暖御寒等功能。战国时期起秦人开始将生活用的灶随葬于墓中。考古发掘成呆表明,生活使用的灶实际形体庞大,但出土的陶灶尺寸都比实际的要小;其次,红陶和灰陶材质松软,因此这类随葬器皿不可能是实用器...

  • 从出土实物看辞书中“地券”的释义——附释“丹书铁契”

    作者:吴早生 李建平 刊期:2011年第04期

    《汉语大词典》集千余名语言工作者之力,耗时十八年,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在充分吸收前贤成果及全面掌握分析古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语词的起源、发展、演变和在实际运用中的种种情况,从共时性和历时性的角度作了比较全面和科学的历史总结,反映了当前汉语辞书研究的最高水平。

  • 对小农经济的重新解读

    作者:蔡志荣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一.小农经济不等于自然经济 (一)小农经济的内涵 小农经济是指以农民家庭为单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农业与家庭工副业相结合、自给性生产与商品性生产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小农经济之中的“小”并无否定和贬低之意,它是针对生产单位和规模而言的,说明生产经营的单位小、规模小。“农”,一是指以农民家庭为单位从事经济活动;二是指主...

  • 农村研究的草根取向

    作者:胡钢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一.农村研究应存良知观照 笔者曾与一基层地方官员接触,此颇具学者味的乡长出语惊人。他称研究者对农村、农民、农业其实并不了解,或可说全无所知。对中国已存5000年并将存相当时段的亘古未变的难题与困惑,太多专家学者借之安身立命,却难解决,哪怕前掀一步。

  • 试析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原因

    作者:赵亚凡 刘金岗 刊期:2011年第04期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都有所增强。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垦田的增加、农田水利得到良好的建设、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农耕技术的提高、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宋代农业在保持了北方旱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同时,又形成了成熟的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完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总之,宋代农...

  • 南宋官田经营的新形式研究——以买扑制为中心进行考察

    作者:杨永兵 刊期:2011年第04期

    宋代的买扑亦称扑买、承买、扑断、断扑、断赁、断买、承揽、揽买。从字面上看,“买”即为买卖,“扑”字前人释为“争到曰扑”或“手相缚曰扑”,也就是争夺、竞争的意思。买扑即指自由竞争买卖。结合宋代买扑的历史进程来看,宋代买扑是指特定的人群自愿通过经济手段,向宋代政府缴纳或收取一定数额的钱物后,从政府手中买断一定时限、

  • 清代耕糟礼的文化内涵及影响

    作者:陈二峰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中国传统社会奉行重农思想,有关农业的礼制众多。皇帝躬耕和地方督导而进行的耕耩仪式,张扬重农精神,为历代所重视。清代继承前代的重农传统,实行耕藉礼。耕糟仪式作为国家政治对社会整合重构的制度措施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意义较为显著。耕耩活动所包含的有关农业生产、生活的地方性知识对地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有关清代耕...

  • 清冀州知州吴汝纶为民减赋禀文考释

    作者:刘金岗 赵亚凡 赵玉环 刊期:2011年第04期

    京城会友,偶得见吴汝纶禀文一件,该禀文质地为彩色薄帘纸,第一页为粉红色,后三页为米黄色。每页长23厘米,宽13厘米,页面上图案精美:上方祥云飘逸,右下方松干曲伸,挺拔的细竹为杆,将页面分为八格;剪刀似的竹叶,丛生有序,疏密有度散布其中;在第七格松干上镶嵌“青云直上”四个红字。更引人注目的是,几页古色古香的信笺上,苍劲、端...

  • 清末农业新政对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启示

    作者:苑朋山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历史上曾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农业发展水平上长期领先于世界,但到了清末,随着清王朝自身的衰败,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中国传统农业开始日趋衰落。主要表现为:生产技术落后,种植方法陈旧,劳动力数量相对过剩而质量不高,耕地不足且质量下降,作物产量低下,广大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庚子之后,面对内忧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