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考古

农业考古杂志 北大期刊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杂志简介:《农业考古》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069/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农业考古发现与研究、农业历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农业思想史、农业工具、农业灾害与救荒、农田水利、经济作物等

主管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6-2335
国内刊号:36-1069/K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1
复合影响因子:0.3
总发文量:4592
总被引量:14305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6.1806
立即指数:0.004
期刊他引率:0.7813
平均引文率:7.9758
  • 应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江西的生态经济建设

    作者:桂慕文; 毛小林; 杨淑萍; 魏春娥; 熊家全; 彭晓剑 刊期:2005年第03期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先提出来的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理念.其表述为三十二个字:"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紧接着又加了四十四个字的补充论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是中...

  • 《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版

    刊期:2005年第03期

    桂慕文研究员主编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大型农业研究文集,从微宏观、实践理论、古往今来、理念与方式等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途径和规律。、是主编和他身边的同事近四十年来的研究成果精粹,也是我国江南县域农技推广演变史的一个典型缩影。书中既有细微的作物学研究报告及论文,也有赴全国多处实地考察农业的真实记录,

  • 后李约瑟时代中国科技史的发展趋向

    作者:卜风贤 刊期:2005年第03期

  • 北方地区史前旱作农业的发现与研究

    作者:李春华 刊期:2005年第03期

    随着文明起源这一重大学术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与文明起源相关的一些课题也陆续受到重视,农业与文明的关系就是学界探讨的热点之一.二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在考古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证明.整个北方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支撑这一文明化进程的经济基础必然会成为我们关注的...

  • 钱穆对中国农业文明起源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

    作者:赖功欧; 郭东 刊期:2005年第03期

    在中国现代史上,钱穆作为人文主义思想大师可谓包容广大,含藏丰厚;而其思想矿藏中的农学及其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基本认识,却很少为人所探知.这大概是因为人们大都将其作为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国学大师与学富五车的历史学家所致.然而,学术界所熟知的钱穆思想中最为精粹的天人之学,却正是基于其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基本认识之上的.作为一个思想起点,钱穆...

  • 九象尊透露的农业信息

    作者:陈国强 刊期:2005年第03期

    比诗人的赋、比、兴更早,古人在铸造青铜器时就喜欢使用象征性手法了.他们喜欢赋予青铜器的纹饰以更深刻的含义,以此来彰显他们的思想.这种深奥的艺术手法使得青铜器上的纹饰超越了艺术的范畴,反映了他们的崇拜、生产、军事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看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青铜器上,透露出早期农业的信息.

  • 从汉画图像看汉代农俗

    作者:李真玉 刊期:2005年第03期

    汉画像石(砖)是汉代的建墓用材,它的出土范围涵盖了河南、鄂西北、山东、苏北、皖北、陕北、晋西北、四川等广大地区,其中有许多是反映汉代农事风俗的画面,现结合考古新发现及文献资料对其中的农俗图像及所折射出的汉代农俗作一初步的探讨.

  • 近东、中东和非洲大陆游牧业起源研究的若干背景资料译介

    作者:郑君雷; 曹小曙 刊期: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关于北方长城地带游牧业起源问题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1).中国学者已经开始在欧亚草原的大背景下讨论这一课题,而且开始注意借鉴西方学者的相关成果和理论方法.Thomas J.Barfield曾经按照自然地理和经济文化特征将现今世界划分为五个主要游牧文化区,分别是,横贯非洲大陆的撒哈拉沙漠以南至非洲大裂谷一线的东非热带草原;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

  • 西方农业起源研究理论综述

    作者:郑建明 刊期:2005年第03期

    一、西方农业起源研究主要范例的变化 农业起源作为人类学、民族学、生物学及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课题,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并且在20世纪,成为了考古学研究的最主要的课题之一.该问题研究范例由于受各自时期的人文科学、考古学的研究范例的影响,分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存在几次大的转变:20世纪初之前的文化进行理论影响下,主要研究...

  • 基诺族“游耕”问题研究的误区

    作者:马瑞江 刊期:2005年第03期

  • 中国若干考古遗址的古食谱分析

    作者:胡耀武; 王昌燧 刊期:2005年第03期

    前言 古代人类食谱研究是生物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科技考古领域的研究前沿.重建古代先民食谱,不仅可望揭示他们的生活方式、探索古环境和人类迁徒活动,而且可为古代动植物的变迁、农业的起源和传播以及动物的驯养等重要研究等方面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1,2).

  • 汉唐间黄淮地区的水稻生产

    作者:陈香 刊期:2005年第03期

    本文所指的黄淮地区,包括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其西起伏牛山,东至泰山,包括今豫东、鲁西北、皖北和苏北的广大地区.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人民有着良好的重农风尚,故该地区自史前时代就是我国境内的重要粮食产区,从汉至唐的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堪为历代王朝的基本经济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

  • 安徽滁州何郢遗址的植硅体分析

    作者:吴妍; 黄文川; 姚政权; 宫希成; 王昌燧 刊期:2005年第03期

    1.引言 某些高等植物,可从地下水中吸取可溶性二氧化硅,并将其沉淀于细胞内或细胞间,形成非晶态二氧化硅,这种非晶态二氧化硅通常称为植硅体(1).土壤中的植硅体组合缘自腐烂的植物残余,蕴含着该地区植被和环境的信息(2).如今,植硅体分析已广泛应用于考古研究中.本文根据何郢遗址有关植硅体的分析,对这一遗址的农业活动和生态环境作了认真的探讨.

  • 秦汉商品经济与农民生活消费的变化

    作者:温乐平 刊期:2005年第03期

    关于秦汉时期农民生活消费的研究,学术界至今关注不够(1).现有成果还存在很多问题,往往关注的是贫农的较低消费,忽视了秦汉商品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民经济收入结构的变化,没有去考察秦汉农民生活消费结构的改善及消费水平之提升.因而,多般以最贫困的农民(佃农或雇农)的最低消费视为秦汉农民消费的整体实情,故无法从总体上把握农民生活消费的状...

  • 汉代河东郡农业状况初论

    作者:赵李娜 刊期:2005年第03期

    两汉河东郡大致范围相当于今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的临汾、运城地区,此区域开发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汉时,处于长安、洛阳二统治中心的京畿边缘地区,其政治经济地位十分重要.然而,以往史家在研究汉代农业经济时,总是将河东纳入"三河"区域内加以探讨,鲜有将其作为独立经济区而研究其农业情况.本文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从农业环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