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民俗典籍文字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训诂学与词汇学、章黄学术研究、文字学、文献学、跨文化研究、汉字文化研究、民俗学、音韵学、特稿

主管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370
总被引量:143
H指数:4
引用半衰期:10.1746
平均引文率:5.1707
  • 编者的话

    刊期:2016年第01期

    2015年8月24日至25日,章黄学术思想研讨会暨陆宗达先生诞生110周年纪念会,在传统语言学研究重镇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8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参加学术研讨,几十位学者发表了学术演讲。本辑特选其中数篇于此刊发,以飨读者。王大年教授《季刚先生的句读理论是研究古代韵文语法的指南》、冯胜利教授《文献语言学——陆宗达先生秉承章黄...

  • 为继承国故而发展学术,为坚守师说而吸纳新知——在第四届章黄学术思想研讨会暨陆宗达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作者:王宁 刊期:2016年第01期

    传统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章黄学术以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复兴为使命,这种传统经陆宗达先生的弘扬得以延续。近几十年来,章黄后学把前辈们一个世纪前为之奋斗的事业,作为今天正在努力实现的理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向国内外一切专家和一切有用的科学学习,坚守自主创新的学术精神,发展师说,实现传统语言学的科学化,使之走向...

  • 季刚先生的句读理论是研究古代韵文语法的指南

    作者:王大年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文根据黄季刚先生在《文心雕龙札记·章句第三十四》中所阐述的句读理论,特别是声气句读的理论,结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并通过对某些古代韵文声气句读的剖析,草拟了一个古代韵文的句法系统,它与传统的古代汉语句法的不同点,主要是在单句方面。季刚先生在《文心雕龙札记》134页至13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3月版)说道:"今谓辨句之法,...

  • 对非议或误解黄侃古音学的澄清(上)

    作者:李葆嘉 刊期:2016年第01期

    评价学术首先应据作者所处时代,考察是否超越前人;其次方是基于评价者时代,考察与该领域进展之关系。如果材料不足,可以不说、少说,但不可妄说。为避免"积非成是而无从知,先入为主而惑以终身",对非议或误解黄侃古音学说的评说,务必依据原典、正本清源,以免贻笑后人。林语堂(1928)对之冠以"循环论证",不知配对认知图式,"文调过高"而学识...

  • 文献语言学——陆宗达先生秉承章黄的学术精华

    作者:冯胜利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文试从当代语言学的角度,理解和诠释陆宗达先生在继承和发展章黄学术精华时提出的"文献语言学"的概念及内涵。文章首先以作者从先生受业十数年之所学为基础,体会和总结先生何以反复强调"文献语言学"之意义及原理所在。然后,分门别类对比索绪尔以来当代语言学分科的理论体系,讨论"文献语言学"与"历时/共时语言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文...

  • 陆宗达、王宁先生学术的渊源、传承与发展

    作者:宋永培 刊期:2016年第01期

    陆、王学术的渊源,是由章、黄上承戴、段"以字考经,以经考字"之学,进而取法许慎以五经词义为本、以形义统一理念为指导的《说文》学,直至发端于代表中国文化、学术源头的"圣之时者"孔子的"修己治人"的先秦经学。汉语言文字承载中华民族文化,通乎古圣贤心智,其命运关乎民族兴衰,陆、王对章黄学术和中国传统学术的传承与发展,首先是领悟、继...

  •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文始》比较研究——以同族词比较为例

    作者:朱乐川 刊期:2016年第01期

    语源学是章太炎先生治学的重点,而《文始》又是其语源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文始》写作基本是与太炎1908年在日本讲授《说文》同时进行,而其讲授《说文》的课堂实录后被整理成《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本文先从整体上对《笔记》与《文始》进行比较,发现两书具有很强的传承性。《文始》中的463条初文、准初文的材料在《笔记》中直接出现的字头...

  • 党性民间文艺与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作者:董晓萍 刊期:2016年第01期

    在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中纳入传统民间文艺要解决一系列具体问题,包括传统民间文艺与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上的不匹配怎样解决?对民俗文化功能与社会政治运行的差异如何解释?对作家和工农群众共同参加新编民间文艺作品的活动的关系怎样描述?社会主义新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兼容并包的总体原则是什么?以及上述理论构建对于发展党性民间文艺和民...

  • “舜子变型”故事在中日两地的流传变异

    作者:陈泳超 刊期:2016年第01期

    舜孝故事在中国源远流长,从形态上说,大致可以分为"史记型"和"舜子变型"两类,本文着重分析"舜子变型"故事的来龙去脉。从现存资料来看,该型故事最迟在东汉时期应已出现,到六朝时期已可见到完整的框架,其最丰满的展示则为敦煌的《舜子变》,五代之后,此类型故事在包括通俗文艺在内的通行文献中销声匿迹了,但它的实际生命并未结束,我们从广西...

  • “寤言不寐,願言则嚏”的民俗学考辨——“嚏”的民俗文化义

    作者:杨贺 刊期:2016年第01期

    《诗经·邶风·终风》"寤言不寐,願言则嚏"的解释,历来人言人异。经文"寤言不寐,願言则嚏"的"嚏"有诸多异文:毛诗本作"疌",韩诗本作"嚏",郑玄笺注本作"嚏(俗体作啑)",王肃注本作"疐",崔灵恩集注本作"疌",陆德明《经典释文》作"疌"。认为"疌""啑""疐"都是因与"嚏"形近而讹。通过对比毛亨、许慎、郑玄、王肃、崔灵恩、...

  • 《永乐大典》编纂、辑佚与语言文字学古籍(上)

    作者:鲁国尧 刊期:2016年第01期

    明成祖永乐初年编纂的《永乐大典》是一部超大型的百科全书,计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收录七八千种书籍,约四亿五千万字。关于《永乐大典》的编纂动机,学界颇有争议,有人主张朱棣编大书是为笼络人心,"消弭不平之气"以巩固政权;有人认为《永乐大典》是明初"稽古右文"的文化盛举。笔者提出第三说:《永乐大典》是朱棣刻意包装自己的...

  • 康熙朝文人对宫磑藏书的阅读与利用——以朱彝尊为线索的考察

    作者:于翠玲; 刘冰欣 刊期:2016年第01期

    从书籍史的角度看,书籍是知识的载体,也是人际交往和知识传播的媒介,而个人的阅读行为是与社会环境相联系的。清康熙朝在实施文治的背景下,特别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招揽人才;还设立《明史》馆,让考中的文人参与编纂《明史》,为此从宫磑藏书中调集了相关史书,同时在民间广泛征集各种相关图书。朱彝尊通过考试,成为博学鸿儒,以翰林院检讨的身份,进...

  • 乾嘉笔记中的《说文》词义考证初探

    作者:蒋亚龄; 齐元涛 刊期:2016年第01期

    清代是"说文"研究的巅峰阶段,乾嘉学者考释《说文》,以笔记的形式留存下大量的考据。我们全面整理了清代学者研究《说文》词义训释的材料,从考证内容、考证结构、考证方法三个方面对材料进行了描写与分析,以期完整呈现清代学者考证《说文》词义训释的总体面貌。我们发现,乾嘉笔记中《说文》词义考证具有如下特点:考证内容以考订本义为主,同时...

  • 新中国以来的甲金文研究

    作者:罗卫东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文依据现有公开资料梳理1949—2014年期间的甲骨文、金文研究成果。从资料著录、文字考释、工具书编撰、理论探讨等方面归纳了新中国以来甲金文研究状况。《甲骨文合集》等资料汇编书籍的出版,推动了单字考释、甲骨文文例、词汇、语法等研究。专家们在甲骨文缀合、分期断代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殷周金文集成》《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

  • 读《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札记两则

    作者:陶曲勇 刊期:2016年第01期

    《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简三五《侈与督邮书》中,正面第三行的最后一字整理者释作"迷",研究者或释为"悉",对比走马楼吴简等字形,此字当释为"送",读为"训",表示顺遂之意。简五《光和六年监临湘李永、例督盗贼殷何上言李建与精张诤田自相和从书》原释为"昔"的人名用字,根据居延新简的字形及隶变规律,当释为"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