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林

民族艺林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Ethnic Art

杂志简介:《民族艺林》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4-1011/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文化、艺术博览、影视研究、网络综艺、美术研究、理论探索、非遗研究、文化旅游、黄河文化

主管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宁夏民族艺术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3-2584
国内刊号:64-1011/J
全年订价:¥ 164.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宁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8
复合影响因子:0.21
总发文量:777
总被引量:283
H指数:6
平均引文率:3.2778
  • 《牡丹花开》中国画

    作者:曾杏绯 刊期:2019年第01期

  • 《民族艺林》征稿启事

    作者:《民族艺林》编辑部 刊期:2019年第01期

    《民族艺林》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管、宁夏民族艺术研究所主办的文化艺术理论学术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首批认定的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本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64-1011/J,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3-2584。

  • 马建军作品

    作者:马建军 刊期:2019年第01期

  • 水月观音图像样式的创新与意图——瓜州西夏石窟唐僧取经图出现原因再考察

    作者:沙武田 刊期:2019年第01期

    水月观音图是瓜州西夏石窟东千佛洞和榆林窟重要的题材,唐僧取经图又是瓜州西夏石窟水月观音图常见的画面组成,计有5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唐僧取经图出现在瓜州西夏石窟的原因多有探讨,其中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即是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经行瓜州,在胡人向导石磐陀的帮助下偷渡玉门关的故事。但是作为晚唐五代宋以来流行的水月观音图像,从敦煌莫高窟壁...

  • 西夏壁画中的山水研究(上)

    作者:陆文军 刊期:2019年第01期

    西夏是我国历史上11至13世纪的一个重要的王朝。西夏王朝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的封建政权。作为一个文化、艺术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西夏早期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绘制多延续晚唐五代和北宋的风格,通过传承与发展,民族艺术逐渐成熟,在壁画的创造和审美方面越来越多地显示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创作力。与敦煌以往的壁画相比较,西夏晚期...

  • 改革开放40年宁夏艺术评论发展述评

    作者:王艳 刊期:2019年第01期

    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内艺术创作气象万千,艺术理论和艺术评论不断丰富,宁夏艺术评论领域亦是佳作频出。文章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呈现出40年来宁夏艺术评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 改革开放40年宁夏歌曲创作发展述评

    作者:马恒辉 刊期:2019年第01期

    改革开放40年来,宁夏歌曲创作蓬勃发展,更多作曲家和文艺工作者都在为宁夏谱写着动人的歌曲。这不仅代表宁夏有着较好的民族民间音乐传统和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更说明了宁夏人民对于音乐文化有着独特而炽热的爱。改革开放40年宁夏歌曲创作的三个发展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唱响了宁夏人民的幸福生活,赞美着塞上江南的美丽风光,讴歌着...

  • 曾杏绯绘画风格及其渊源

    作者:马文祥 刊期:2019年第01期

    在宁夏艺术家中,曾杏绯是西部画家群中的杰出代表。近年来,曾杏绯绘画的艺术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挖掘、研究曾杏绯的艺术创作心路,关注她的作品表达方式,仍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曾杏绯的绘画艺术思想轨迹的四个阶段,分析了曾杏绯绘画风格及其渊源。

  • 构建当代中国美术批评生态的思考

    作者:贾峰 刊期:2019年第01期

    美术批评是修正美术创作的一面镜子,也是后世研究当代美术发展的珍贵标本。文章以当代中国美术批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坏现象'为引子,进而引出关于批评意识与批评家责任的讨论。文章呼吁应着力构建当代中国美术批评的新生态,站在'为中国美术立言'的高度来开展美术批评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精神'与'本土语境'的当代美术评价体系,定位能...

  • 甘肃先秦铜镜研究

    作者:马莉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世界古代铜镜分为东西两大系统,即以西亚、南亚、北非为代表的西方圆板具柄镜系统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圆板具钮镜系统。甘肃历史悠久,其先秦历史文化资源特色鲜明,通过对甘肃地区先秦铜镜的研究,不仅可对其进行类型学上的研究,还可'以小见大''以镜鉴史',通过铜镜的分类与装饰,了解该地区先秦时期文化的起源与交流状况。

  • 手工刻板图案数字化之相关问题探讨——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阳印染布艺”为例

    作者:行佳丽; 任江波 刊期:2019年第01期

    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与文物中存在大量的手刻图案、纹样,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图案是当时当地人群之民族特色、时代特征、文化特点的反映。这些图案作为数量巨大的有形遗产,有必要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图像采集''图形绘制'是记录静态图像的主要技术手段。文章以平阳印染布艺原纸型版图案的采集与绘制为例,旨在探索手工刻板图案数字化保护标准化的...

  • 清裕陵地宫石雕图像配置方式研究

    作者:唐玲玲; 蔡敏; 佟达 刊期:2019年第01期

    清裕陵地宫石雕图像的内容选择与布局表现,是生人思想观念的彰显,体现出生命的基本内涵与对生命永恒的追求。石雕图像是建构整体墓葬艺术的重要内容,图像的蕴含意义和布局方式,与墓葬整体建筑的建设法则存在着密切关系,透过图像表象可以追寻其文化本质。如同巫鸿先生所讲:'为了达到对中国墓葬艺术及建筑的真实理解,我们需要从基本的层面出发,反...

  • 2018年度宁夏舞台艺术发展述评

    作者:马珊珊 刊期:2019年第01期

    2018年,宁夏舞台艺术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紧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这一主题。社会各界积极作为,重大活动精彩纷呈,各级院团创作踊跃,演出活动遍及各地,艺术创作生产演出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繁荣面貌。

  • 男旦现实困境的必然性探析

    作者:韦强 刊期:2019年第01期

    男旦是戏曲表演行式之一,在中国古典演剧史上曾是个重要的存在和主流构成,但在当代男旦则陷入了较深的生存困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男旦本身产生于不平等的社会观念和社会制度之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狎优等负面现象和争议。另一方面,男旦的美学属性也和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美学追求、生存模式格格不入。因此,男旦的衰落有着历史必然性。

  • 印度宗教作品中的乐舞艺术研究

    作者:王蕴锦 刊期:2019年第01期

    印度宗教作品中的乐舞形象,反映了印度文化的传统审美观。神像常常借鉴舞蹈或瑜伽的动态,呈现出夸张的站姿、坐态和手势,借此表达某种深刻的宗教内涵,并逐渐趋于程式化。文章采取图像学研究手段,以印度教、印度民间神以及大乘佛教中的宗教作品为研究对象,对舞王湿婆雕塑的经典造型、民间药叉女树神雕刻作品,以及阿旃陀壁画上的菩萨形象和桑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