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研究

伦理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tudies in Ethics

杂志简介:《伦理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3-1385/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伦理思想、探索与争鸣、政治伦理、西方伦理思想、伦理学基础理论、外国伦理思想、伦理与生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马克思主...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南师大
国际刊号:1671-9115
国内刊号:43-1385/C
全年订价:¥ 172.00
创刊时间:2002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8
复合影响因子:0.56
总发文量:1783
总被引量:6939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5.7895
立即指数:0.0185
期刊他引率:0.9609
平均引文率:10.4877
  • 论孝养义务的伦理基础

    作者:徐汉辉 刊期:2019年第06期

    孝养义务是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所具有的照料、陪伴及满足合理需求的道德义务。就其伦理基础而言,一种主流的观点是感恩理论,即认为,子女应该孝敬赡养父母是因为父母对子女有生养之恩。然而,这一观点面临诸多挑战。感恩理论总的说来是基于“生养有利论”:把一个人生下来并(或)把这个人抚养长大是有利(benefit)于这个人的。正因为子女从父母那里得了...

  • 在“互镜”中寻求“合作”--现代性视域中的规范伦理学与德性伦理学之争

    作者:叶舒凤; 韩璞庚 刊期:2019年第06期

    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道德危机,尤其是在解决现代人如何安身立命的重大生存论问题上,规范伦理学与德性伦理学究竟处于何种关系,亟待从理论层面加以澄明。对之把握,需要摒弃“二元对立”的抽象思维,立足现代道德生活的完满诠释与理解。现代道德生活既追求社会秩序,又崇尚道德理想,希冀幸福生活。由此,现代道德生活既需要能够守住道德底线的规范伦理...

  • 羞耻的本质及其伦理价值

    作者:曾振宇; 李富强 刊期:2019年第06期

    在孟子和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中,羞耻概念具有重要地位,基于两者羞耻德性的互诠,可知两位哲人分别认识到了羞耻本质的不同侧面,前者强调羞耻的内在性与先天性,后者强调羞耻的外在性与社会性。这是构成羞耻本质的两个要件,而且这两个要件在羞耻德性的伦理价值上得到了体现。在现代社会中,羞耻感这一道德力量的普遍衰减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 庄子“德”论释解

    作者:王敏光 刊期:2019年第06期

    庄子“德”论思想主要承接老子对“德”的阐释而来。“德”的原初意义是为“得到”,老子在此基础上对“德”的蕴涵加以提升与扩展,主要意指为“人”与“万物”从“道”得到的属于自身的特质,具体落实到“人”这一个体层面而言,主要是指个体的德性而论,老子哲学中的“德”重在阐述政治意义层面个体之“德”。而庄子所论的“德”着重阐发了人生哲...

  • 论君子人格的精神特质

    作者:陈诗师; 邓名瑛 刊期:2019年第06期

    有关君子人格的论述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对儒家极力提倡的君子人格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特质,学者们有不同的表述,这些表述虽然是符合儒家思想本义的,但零乱而不成系统,很难对君子人格的精神特质作一个系统的整体性把握。其实,通过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君子人格的精神特质表现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即志道信念、仁爱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志...

  • 周海门良知观辨析

    作者:阮春晖 刊期:2019年第06期

    周海门的良知观,从阳明而来又异于阳明,突出表现在:其一,无物而物在。将“无物”之说与《中庸》相联,良知之体被清晰地归合为“无”之深微本质,良知能量在对“无”的界说中得到进一步激发。其二,手持足行是道。在良知之体的观照下,良知之用从顾及整体规模细化为注重当下行为的道德呈现,并被赋予与良知同等的道德层级,良知“彻上彻下之道”得以贯...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70年回溯与前瞻

    作者:汪洁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涉及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和智慧,学理上横贯伦理学基本理论的诸多方面,可谓纷繁复杂,异彩竞呈。通过回溯新中国70年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历程,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全面把握研究的焦点问题,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润泽来路,明烛去途,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对一切人类优秀...

  • 史蒂文森与黑尔的伦理观比较研究

    作者:孙伟平 刊期:2019年第06期

    在20世纪初兴起的元伦理学运动中,史蒂文森和黑尔是两位最为成功、彪炳史册的元伦理学家。他们的伦理观都追随摩尔、艾耶尔和维特根斯坦,反对“重入世”的传统伦理学在进行道德语言分析以前就“匆忙发表意见”,而将道德语言分析、伦理学研究方法的探讨视为伦理学的主要任务,表现出鲜明的“元伦理风格”和分析哲学色彩。但作为情感主义与规定主义...

  • 论当代美德伦理学的规则困境

    作者:董滨宇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为了给行为确立正当性规则,当代美德伦理学提出了诸多论证,其中,以赫斯特豪斯的"完全美德者理论"最有代表性,依据这一理论,一项行为是正当的,当且仅当它可以是由"完全美德者"所实践的。然而,对此,一些人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像约翰逊就指出,正当行为可以是由"不完全美德者"所实践的,而且,具有美德之人也可以是不断自我改进的,而这些并不符合"完全...

  • 21世纪的非自然主义

    作者:迈克尔·史密斯(著); 王桂玲(译); 徐蓓(译); 陈真(译) 刊期:2019年第06期

    20世纪初摩尔版本的非自然主义主张我们据以理解所有其他规范性特征的根本特征是一种基本的非自然特征"好"。它最主要的问题是:它使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任何人都应当在意好的事情。斯坎伦为代表的21世纪的非自然主义则主张基本的非自然特征不是"好",而是一种理由关系,它既承诺了理由基本主义(即主张存在基本的理由关系),又承诺了理由基础主义(即主...

  • 科技发展中法律与伦理的双重变奏:案例、逻辑与建构

    作者:邓达奇 刊期:2019年第06期

    在特定的社会场域内“基因编程婴儿”事件、“连体婴儿”与“冷冻胚胎”案等典型案例展示了科技发展中法律与伦理的双重变奏关系,科技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法律与伦理的激烈交锋。具体而言,科技、法律、伦理互有各自的场域空间,法律对待科技存在三种态度:管制、回应与重构,当伦理介入后形成了“背景基础”下的双重变奏逻辑。然而在“应然逻辑”...

  • 人工智能辅助医疗决策并未挑战尊重自主原则

    作者:孙保学 刊期:2019年第06期

    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医疗研究和临床应用。随着大数据算法诊断疾病和提供治疗方案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人们对智能医疗系统的信任度也在不断提升;随着它们越来越多地接管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人类的自主决策权似乎也在不断被侵蚀。因此,人们开始担忧大数据算法使医生和患者都陷入被动,成为听命于人工智能的傀儡。但是,我...

  • 认知增强技术的自主性问题及其伦理分析

    作者:高佳; 李伦 刊期:2019年第06期

    激烈的社会竞争加剧了个体对认知增强技术的依赖性,弱化了个体自我决定的能力,易导致自主性问题。认知增强技术的自主性问题主要包括直接强制和间接强制。直接强制,即因工作或某种特殊任务需要,强迫从业者进行认知增强而导致的自主性问题;间接强制,即个人迫于工作、竞争等压力而被动使用认知增强技术所引发的自主性问题。遵循尊重自主原则,禁止...

  • 空间正义的出场逻辑、理论旨趣和批判方位

    作者:李武装 刊期:2019年第06期

    较之于作为“某种良善品性”的人的一般正义,作为“某种良善状态”的空间正义,其本质在于澄明事物的整体特别是事物内构或外溢的各种关系“应当”如何的问题。“新马克思主义”独特而睿智的社会批判视点与视界,径直开启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视角;而在西方社会批判理论实现“空间转向”的进程中,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及其焦虑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

  • 论正义的空间性与空间的正义性

    作者:袁超 刊期:2019年第06期

    正义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永恒的价值理想和目标,空间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条件。作为理论存在的正义在建构过程中空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正义价值规范的构建与创造需要引入空间维度,这是正义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空间的变迁同样需要引入正义维度,空间生产需要正义逻辑的规范。空间是社会生产的重要场域,空间造就、延续了社会的不平等并使之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