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杂志简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354/G3,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科学哲学、科技与社会、技术哲学、科技史、教学、学术访谈

主管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山西大学;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国际刊号:1674-7062
国内刊号:14-1354/G3
全年订价:¥ 145.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3
复合影响因子:0.32
总发文量:1487
总被引量:6316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7.7308
期刊他引率:0.9741
平均引文率:11.8197
  • 天赋心灵研究的自然主义之维

    作者:高新民; 张尉琳 刊期:2018年第05期

    自然主义的天赋研究最具体明确的特点是“直指心源”,或向心灵本身和深层机制进发,直指心灵及其后面的深层结构、机制和条件。它放大了传统的天赋研究,将目标聚焦于“天赋心灵”,而不再仅局限于认识论意义的“天赋认识”。而天赋心灵作为研究目标或对象又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有具体的指标。它着力要弄清的首先是原初的心理,即生命形成时就具有的、...

  • 当代知觉哲学的发展及特征

    作者:王姝彦; 王孝清 刊期:2018年第05期

    知觉在哲学研究中是一个古老且常新的重要论题,哲学史上关于其本体论、认识论问题的探讨与争论从未停止。20世纪中叶以降,基于新的科学及哲学语境,知觉哲学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变化,不仅是创生了一些有别于传统知觉话题的新论域,更为重要的是,当代哲学关于知觉的言说方式发生了重要改变,即以知觉的自然化认识为前提,密切关注具体科学如心理学、认知...

  • 认知概率与实践理性

    作者:陈婧; 盛晓明 刊期:2018年第05期

    任何知识归因理论都必须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知识是否是可错的;以及知识的归因是否应该包含实践理性因素。语境主义选择了可错论和理智主义,但是它既无法解决由可错论所引起的阈值问题和反直觉宣称,又无法对语境的转换机制做出确切地说明。理由-知识原则虽然提出了更加符合我们直觉的反理智主义,但是却选择了不可错论与之相结合。我们关于日常...

  • 生态学实验室实验创造现象吗?——以高斯的竞争排斥实验为例

    作者:林祥磊 刊期:2018年第05期

    以生态学中的竞争排斥实验为例,对生态学实验室实验中的现象进行了考察,认为生态学实验室实验也“创造”现象,但是所“创造”的现象在自然界中也能自发呈现,这与物理学实验不同,物理学实验所创造的现象更多的是人为建构,是自然界中不能自发呈现的;生态学实验的这种“创造”是一种弱意义上的“创造”,部分重构了世界,模拟了自然,具有可操纵性及与...

  • 自然主义及其在当代心灵哲学中的困境

    作者:吴胜锋 刊期:2018年第05期

    哲学中的自然主义是一种关于自然实在本体论标准和认识论前提的理论。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性自然主义是其最早形式,近代哲学从笛卡尔直至奎因,科学自然主义发展成为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纲领。当代心灵哲学诞生之初,即奉科学自然主义为圭臬,以查默斯为代表的心灵哲学家力图通过自然主义的方案来解决心灵这一困难问题,但又因坚持心灵具有内在性...

  • 论莱布尼茨的关系实在论

    作者:张璐 刊期:2018年第05期

    通常认为单子论作为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的实体观是其整个思想的基石,为其数学、逻辑学、物理学等思想成就发挥核心作用。但依照其手稿及书信的编年史,根据思维发生学,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是在其晚期成型,他首先是作为一位数学家,其数学思想中的符号表征法与更深层的关系实在论对其整个思维方式及思想历程发挥了奠基性作用。他对理性限度的认识也为人...

  • 论女性主义知识论视域中的知识本性

    作者:左兴玲 刊期:2018年第05期

    对知识本性的研究是知识论的主题之一。从笛卡尔开始,西方哲学的知识论转向确立了一种个体知识论,旨在获得一种确定的、普遍客观的知识。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社会知识论着重考察了知识构成的社会维度,丰富了人们对知识论的理解。与社会知识论几乎同时兴起的女性主义知识论则从性别分析角度入手,对知识的情境性、视角性做了考察,主张一种情境...

  • 维特根斯坦论数学证明

    作者:徐弢 刊期:2018年第05期

    前期维特根斯坦认为数学命题是似是而非的命题,数学证明本质上是运用逻辑的方法看出其正确性;而中后期维特根斯坦则进一步发展了其前期的思想,认为数学证明根本上是一种图式或模型,它可使我们确信某些东西。数学证明与科学实验之间存在着根本区别。数学证明是实验的图像,但是数学证明本身却不是实验,数学证明具有规范性的要求,数学命题通过证明...

  • 语言进化研究:难题、争论与乔姆斯基的化解

    作者:杨洋; 董方峰 刊期:2018年第05期

    语言进化要回答的三个核心问题是语言的本质、语言的主人以及语言的进化方式。乔姆斯基提出合并能力说,试图用最简单的递归性操作“合并”(merge)来解释人类语言的本质和进化过程。文章详述了乔姆斯基的合并理论、其他学者对该理论的质疑以及乔姆斯基的回应。合并能力说将语言进化从复杂的现象中剥离出来,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仍需更多实证证据...

  • 人工智能语境下对“缸中之脑”假说的哲学诠释

    作者:高慧琳; 郑保章 刊期:2018年第05期

    美国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基于计算机与人脑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缸中之脑”思想实验,该假说的提出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并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期基础。从哲学角度出发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对于人们更好地把握和利用这一高新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围绕“缸中之脑”这一假说展开...

  • 读心的技术进路及其哲学问题

    作者:肖峰 刊期:2018年第05期

    读心即对他人心智的解读,存在着传统的人文进路与现代的技术进路两种手段或方法,长期以来以传统的人文手段为主。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化读心正在走向前台,目前它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显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将会在理解他心的人类读心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读心的技术进路纳入哲学的视野后,我们不仅要看到其中的技术问题,更要关注...

  • 论现代信息技术对认识结构的影响

    作者:易显飞; 赵小龙 刊期:2018年第05期

    现代信息技术对包括认识主体、认识客体与认识中介在内的整个认识结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各种认识要素都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在认识主体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使认识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力增强;“自然人”的认识主体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人工智能体正将成为新的认识主体;认识主体的知识来源发生了变化,已经从“有机”走向“无机”,且认...

  • 发明的含义及其流变

    作者:吴红 刊期:2018年第05期

    发明(invention)一词在当前主要指技术上的革新,但是发明在历史上蕴含多种意思。早期发明更多的意味着发现,同时还广泛用于修辞学、宗教等领域。到文艺复兴时期,发明开始主要指发现和现代意义上的发明,而且这两种用法开始有所区分,在17—19世纪,发明逐渐固定指向技术发明。然而,20世纪以来,发明却又和创新一词纠缠不清。梳理发明的含义和流变,...

  • 维贝克“道德物化”思想的后现象学根基

    作者:李日容; 张进 刊期:2018年第05期

    维贝克的“道德物化”思想探讨技术物的道德相关性问题,技术物在何种意义上具有道德功能或意蕴,需要基于技术调节理论才能被根本理解,而后现象学是理解技术调节理论之不可或缺的路径或基础。唐·伊德的后现象学技术意向性理论揭示了技术对于人之意向性构成的重要作用,由此表明技术在人与世界之关系的建构中并不只是中立的工具或手段,而是调节着人...

  • 黎曼论几何学基础之假设

    作者:刘建新; 曲安京 刊期:2018年第05期

    《论奠定几何学基础之假设》是黎曼在哥廷根大学所做的讲师试讲,是现代微分几何学的奠基性文献,具有重要的数学意义与哲学意义。黎曼在文中提出流形、度量、曲率等概念,用以澄清关于空间本质和几何学的基本构建的问题,其洞见直接影响了之后半个多世纪的数学家,并带来了空间观念的变革。在空间哲学、非欧几何学、微分几何学三重背景下,考察黎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