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杂志简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354/G3,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科学哲学、科技与社会、技术哲学、科技史、教学、学术访谈

主管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山西大学;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国际刊号:1674-7062
国内刊号:14-1354/G3
全年订价:¥ 145.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3
复合影响因子:0.32
总发文量:1487
总被引量:6316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7.7308
期刊他引率:0.9741
平均引文率:11.8197
  • 量子力学中的隐喻思维

    作者:郭贵春 王凯宁 刊期:2008年第03期

    文章首先对隐喻在量子理论中使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考察了隐喻与量子语言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通过具体分析量子力学形式体系、诠释及教学中隐喻思维的体现,探讨了隐喻在量子理论中的功能实现问题,指出隐喻在量子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启发性功能、理论解释功能及教学法功能,为科学隐喻的合法性地位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 论后经验主义科学哲学发展的实践论视域

    作者:贾向桐 刊期:2008年第03期

    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科学哲学过渡到了“后经验主义”时代。逻辑经验主义的静态逻辑分析方法受到排斥,科学哲学家将目光更多集中到了科学的历史、社会等外部因素方面,在这种背景下,科学哲学研究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文章认为,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对科学发展模式、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地位理解的变化,其中的核心是一种实践论科学哲学逐渐取...

  • 论自然科学的诠释学特征

    作者:杜建国 刊期:2008年第03期

    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诠释性的,文章认为,这种诠释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自然科学的历史诠释性、自然科学研究中对话和交流的诠释性,以及自然科学本文指称的语境诠释性。认识这种诠释性,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 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哈贝马斯对自然科学及其认识兴趣的反思

    作者:铁省林 王维先 刊期:2008年第03期

    认识论研究就是揭示认识之所以可能的前提条件,而这个前提条件在哈贝马斯那里即认识的兴趣。皮尔士对自然科学的自觉反思为哈贝马斯揭示支配经验分析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的技术的认识兴趣提供了一个样板。皮尔士从研究科学研究程序的逻辑得出,研究逻辑植根于生活过程,认识对象是主体建构的产物,科学知识是研究者集体获得的共识。客观的生...

  • 实证主义与社会科学

    作者:米俊绒 殷杰 刊期:2008年第03期

    文章分析了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形成过程和思想根源,阐释了其核心论题,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基本观念和本质特征。文章认为,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的形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的经验主义、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核心主张也引发了许多问题,无法再适应当代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后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念及一系列替代实证主义社...

  • 文化的视域和结构——关于西方的哲学-科学理性的历史反思

    作者:韩彩英 刊期:2008年第03期

    理性与人类史是不可分割的。西方的哲学史就是各种理性时而和谐共存、时而相互冲突的历史。在与宗教理性对抗时,人文理性阵营本身就是人本主义者、科学主义者和资本主义者的世俗联盟;然而,从“文艺复兴”开始的人文主义运动使得哲学成为了科学主义者所鄙夷的“小人”,人文主义者沦落为科学主义者的“奴隶”。当代人文理性与科学理性冲突的消...

  • 马克思技术思想的特点与研究路径

    作者:王伯鲁 刊期:2008年第03期

    马克思的技术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体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支流,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确证了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存在,粗略梳理了马克思技术思想的主要文献,概述了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基本特点,并提出了解读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原则与方法。全面梳理马克思的技术思想,应当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重要任务。

  • 技术概念与技术文化的建构

    作者:陈凡 陈玉林 刊期:2008年第03期

    文章对技术范畴中一些重要概念的产生与历史演变进行了梳理,着眼于把诠释这些关键词意义的“文本”置于具体历史语境中,进行话语分析和文化研究,以展现技术概念与技术文化的建构与演变过程。这种考察表明,对这些关键词的历史诠释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利用它们作为经典文本,与自己所处的具体历史语境相互参照而制造互文性、重构文本及其意义的过...

  • 人的时间性存在与技术

    作者:尚东涛 刊期:2008年第03期

    现象学视域的人的存在是时问性存在。人的时间性存在的“将来-过去-现在”的三重到达作为有“厚度”的“现在”,使“时间质料”统驭着“时间形式”。在“时间质料”意义上,人的时间性存在具有的由“操心”构成的整体的“特征性”、由“劳动时间-自由时间-必要的生理时间”构成的“时段性”、由“循环性时间形态-不可逆线性时间形态”构成的“...

  • 从技术设计视角看当代人类生活方式的重构

    作者:张秀武 刘晓东 刊期:2008年第03期

    技术设计与当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是当代哲学批判反思的一个重要问题。技术设计与当代人类生活方式变革图景的内在矛盾,凸显技术设计与当代人类生活方式重构的必要。文章从生活世界、技术编码、价值诉求三个层次敷陈,阐明技术设计与当代人类生活方式重构的根本价值指向。

  • 技术可能世界的哲学解读

    作者:巨乃岐 邢润川 王志远 刊期:2008年第03期

    技术可能世界是技术发展的未来状态,是技术现实世界中所蕴含的多种可能技术的社会整合。逻辑蕴含意义上、信息技术基础上以及生物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可能世界,是其三种基本形态。技术可能世界的发展表明,技术实践是自然解蔽与生命祛魅的过程,整个宇宙是技术存在与创造的一统天下,虚拟技术打开了主体认知机制的窗口,世界是观察者自己的世界,...

  • 对称性破缺创造了现象世界——自然界演化发展的一条基本原理

    作者:武杰 李润珍 程守华 刊期:2008年第03期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复杂性系统科学的研究,揭示出从无机的物质世界到有机的生命世界,再到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都是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而对称性破缺是走向有序的主要机制。文章通过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对称破缺现象的考察,指出对称性破缺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教益,从而反映出对称性破缺是自然界演化发展的...

  • 生态学视野中的经典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吴苑华 刊期:2008年第03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被一些生态社会主义者称为“经典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蕴含的“生态学理论”也在不同意义上获得人们的肯认。不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看作是最早的生态哲学家,他的生态学理论也被尊奉为最早的真正意义的生态学理论。然而,当生态社会主义者进一步拷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学理论的价值取向问题时,却陷入了一场“人...

  • 知识生态标准语境下的伦理决策实践

    作者:陈翔 陈爱华 刊期:2008年第03期

    由于人类创造了知识,人类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自然-知识”的知识生态环境之中。伦理决策实践能够在知识生态的人性认同标准、系统标准、历史限度标准三个基本标准中找到语境认证。知识生态的人性认同标准为伦理决策提供导向作用;知识生态的系统标准为伦理决策提供良好条件:知识生态的历史限度标准为伦理...

  • 从张量概念到张量分析

    作者:黄勇 魏屹东 刊期:2008年第03期

    张量分析是现代数学物理学的基础工具。从广义相对论开始,到规范场论,以至后来的弦理论的建立都得力于张量分析。张量分析所提供的对曲线坐标系的微分方法,真正实现了非欧几何从概念到演算的革命,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张量概念的产生为基础的,黎曼的新几何学观念是张量概念产生的原动力之一。另一方面,黎曼几何学与张量分析的交织发展体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