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

科技导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杂志简介:《科技导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421/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科学共同体要闻、智库观点、专题:体系工程、研究论文、综述、卷首语、科技工作者之声、专题:太阳燃料、专题:肿瘤标志物、专题:黄河流域生...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国际刊号:1000-7857
国内刊号:11-1421/N
全年订价:¥ 10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2
复合影响因子:0.96
总发文量:8493
总被引量:32560
H指数:54
引用半衰期:4.6051
立即指数:0.086
期刊他引率:0.8759
平均引文率:8.0985
  • 关于针刺研究的思考

    作者:韩济生 刊期:2019年第15期

    中国的传统医学中,针灸占有重要地位,并已广泛流传至东南亚甚至全世界。1960年代,中国出现了"针刺麻醉"新事物,更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举办"针刺疗法听证会",对针刺具有镇痛和止吐两种作用加以肯定。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已有18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18个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 刘保延:建议将针灸研究纳入国家大科学研究计划

    作者:刘志远; 刘保延 刊期:2019年第15期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中医药世界传播过程中,其普及度和共识度较高,全球有183个国家都在应用针灸。随着针灸逐步走向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更好地了解针灸发展的现状、优化针灸学科未来发展布局,《科技导报》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世界针灸...

  • 针灸学科当前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景向红; 朱兵 刊期:2019年第15期

    针灸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替代医学疗法,针灸走向国际也给针灸学科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概述了针灸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以及针灸学科面临的挑战,并阐述了针灸国际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 什么是针灸传统:历史与比较的视角

    作者:张树剑; 张建兰 刊期:2019年第15期

    梳理了针灸的学术传统,认为由于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条件,针灸传统一直在不断变化。秦汉时期,针灸的理论和实践非常实用,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金元时期,由于儒家理论的影响而变得死板固化;民国以来,科学化是针灸的主要学术思潮;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针灸又回到了金元的传统。临床针灸医生则一般采用中西医兼用。西方有科学针灸和传统针灸两个不...

  • 论针灸概念的产生——从具象基础到抽象规律

    作者:刘兵 刊期:2019年第15期

    中医针灸学有着不同于现代医学的特殊性,其基本概念均植根于传统中医理论。通过对针灸核心概念如经脉、腧穴、针刺、艾灸等的起源、发展、演化以诠释学与历史观的考察与分析,提出:针灸概念的产生均有其具象的身体结构基础或直观感受基础,不断发展为用以表达特定的人体体表刺激效应的抽象规律。

  • 针灸器具沿革及其动因分析与思考

    作者:姜姗; 张树剑; 赵京生 刊期:2019年第15期

    通过总结针灸器具的沿革与发展历史,理解其演变的成因,思考其对针灸技法发展、理论建构、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影响。首先对针灸器具的范畴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这一范畴的根据;汇总了古今针具、灸具的分别使用情况、创新的节点、现代的境况等,建构了新的论述逻辑;探索了针灸器具的演变趋势与人们的主动选择,挖掘了促成这种沿革的客观动因,反思了针灸...

  • 热敏灸:灸疗学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陈日新; 谢丁一 刊期:2019年第15期

    以临床灸疗热敏现象为切入点,通过探索灸疗热敏现象的出现规律,溯源腧穴原始定义,提出腧穴敏化论,创新热敏灸新技术,循证评价疗效,进行基础研究,构建热敏灸理论新体系,展示了热敏灸开辟人体机能体表热敏调控的新天地。分析表明,提高临床疗效是针灸临床工作者永恒的科研主题,坚持继承和创新是保持、发扬针灸特色与优势的主方向。

  • 针刺得气研究现状及思考

    作者:王伟 刊期:2019年第15期

    针灸疗效得到世界公认,但如何传承数千年针灸的治疗经验和标准化针灸刺激手法,尤其是临床上如何确定有效的针灸刺激量,成为针灸研究、应用,乃至向世界传播的难题。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和针刺得气的现代研究进展,思考了得气理论的意义,并提出得气是针灸取得最佳疗效的一个重要前提,在研究如何充分发挥针灸治疗作用及评价针灸疗效时,得气是不可或缺的...

  • 古术新知——从耳迷走神经剌激术谈中医发展的新思路

    作者:荣培晶 刊期:2019年第15期

    中西医整合发展态势愈加明确,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引领医学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医学的先导学科,针灸器具和技术的改革创新将成为促进中医针灸现代化的关键。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研发看整合针灸医学的发展趋势,"古术新知"的核心就是用现代科技知识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 关于针灸优势病种的思考

    作者:刘炜宏; 陈超; 王芳; 郭盛楠; 郝洋; 李述东 刊期:2019年第15期

    探讨了针灸的优势病种,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分析表明:目前关于针灸疾病谱有效能针灸等级病谱及循证针灸等级病谱的概念,根据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优势病种范围。按照循证针灸等级病谱原则,检索发表在国内医学期刊上的针灸治疗病症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整理得出68种针灸的优势病种。根据这个结果及针灸效应机制的特点,预测了针灸的优势病种的发展...

  • 针刺临床科学研究思路探讨——电针治疗便秘成功案例思考

    作者:刘志顺; 吴佳霓 刊期:2019年第15期

    现代中医研究是一个"从临床到实验室",再从实验室回归临床的循环。作为中医体系一大分支"针刺",深入研究的前提即是其相对明确的疗效。通过梳理"针刺治疗便秘"的成功案例研究,结合临床科研经验,分析了现代针刺的研究思路。中医疗效来源于大量临床经验,因此临床疗效观察大多作为针刺临床科研第一步,初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可通过随...

  • 对国外针刺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的思考——以JAMA为例

    作者:岗卫娟; 景向红 刊期:2019年第15期

    本文以美国医学会会刊(JAMA)为例,分析其刊载的针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报告,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真针不真;2)假针不假;3)针灸师资质偏低;4)研究结论的泛化;5)研究目标不明确;6)结局测量指标与治疗方案不匹配。结合针刺疗法特点,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明确研究目标;2)选择合理的对照组;3)设置参加试验的针灸师准入标准;4)优化针...

  • 干针之争及学术思考

    作者:喻晓春 刊期:2019年第15期

    近年来在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中出现了围绕理疗师等非针灸师能否使用干针治疗肌筋膜痛症的激烈论争,即"干针之争",干针之争既是饭碗之争和法律之争,某种意义上也是学术之争。干针之争中出现的干针独立倾向及其代表的西方医学针灸学的兴起,给传统针灸理论体系带来了冲击和挑战。通过回顾干针之争的各自观点及蕴含的潜在学术挑战,结合针灸国际化发...

  • “百病生于气”疾病观的针灸临床应用

    作者:赵吉平; 陈晟 刊期:2019年第15期

    "百病生于气"见于《素问·举痛论》,几千年来始终是中医临床认识疾病、防治疾病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对气的含义及气机失调致病的机制进行了梳理,得出了"百病生于气"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气机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的结论,情志因素、精神心理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内因。分析认为"百病生于气"的理论对于针灸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针灸诊疗过程中...

  • 针、药理法之异别与结合之优势

    作者:高树中; 刘兵 刊期:2019年第15期

    立足当前中医、针灸理论建设与临床发展实际,分析了针灸、中药内服理论与方法的差异及二者结合的优势。分析表明,针灸和中药内服在切入方式、效应机理、辨治视角等多个方面均有不同,二者联合应用能补充彼此之不足,具有较大临床优势;药物外治法是针药结合的重要研究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