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人文经济学视野下的《聊斋志异》解读 【正文】

人文经济学视野下的《聊斋志异》解读

作者:陈庆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430072
聊斋志异   蒲松龄   经济人   社会人   人文经济学  

摘要:人文经济学把人分为经济人和社会人两个层面。作为经济人,蒲松龄有其个人的利益需求,《聊斋志异》中关于科举失利的若干描写,个人牢骚的意味较多,不能据以评判科举制度。作为社会人,他痴迷和执着于艺术创造,矢志不渝地从事《聊斋志异》的写作,充分体现了蒲松龄的艺术个性;而他对中国志怪传统和文言小说叙事传统的改造,则赋予了《聊斋志异》崇高的小说史地位。在人文经济学的视野下解读《聊斋志异》,既不忽略经济人蒲松龄在小说中的烙印,更充分关注社会人蒲松龄的主导地位,可以对作品获得更加深切的理解。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