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人文科学的劣势

人文科学的劣势赏析八篇

时间:2024-02-08 15:00:58

人文科学的劣势

人文科学的劣势第1篇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就业优势 劣势

我国目前有普通高校2000多所,其中高职院校已经超过1000所,高职毕业生已经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50%左右,这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所致。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的优势和劣势。

一、高职毕业生的优势

(一)专业技能方面,高职毕业生具有明显的优势

当下,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优势。因为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有明显的缺陷:一直以来,普通本科院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所以大多本科层次的学生中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而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缺乏的是既懂理论知识又能动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大张旗鼓地搞了几十年,但是仍缺乏实质性的突破与改变,以致目前仍然缺乏这类应用型人才。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恰好适应了社会的需求,通过实践“三段式的培养模式”,即“一年学理论,一年在校实习,一年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出“理论知识够用,又有比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心理预期和社会实践方面,高职毕业生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科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主要是受传统世俗观念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造成本科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心理预期定位过高,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20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各大高校相继进行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早就不是所谓的 “天之骄子”了,而绝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并不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或正视现实,不能放低姿态,这正是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与其相比,高职毕业生更加务实,从他们进入高职院校的时候就已经逐渐接受自己将来做灰领的社会现实,往往能够更早也更踏实地进行工作。另外,高职院校定期组织学生到现场长期实践实习,使学生在职前即已受到了大量的职业技能训练,高职毕业生现场工作的经验更为丰富,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相对更强,具有一定的优势。

3.职业证书方面,高职毕业生具有明显的优势

与同专业本科毕业生相比,高职专科文凭明显属于“弱势文凭”。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丁晓浩曾经对这种形势分析认为:什么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信号作用在人才、劳动力市场上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突出。对此,高职高专学生首先就处于被动地位。然而,面对这样的现实,高职学生如何让自己由主动转向被动呢?学生通过在校的实习操作,可以拿到中级技工证,即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双证”学生,学生毕业时既获得毕业证也获得技工证。而在当下,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是既拥有理论基础又拥有一技之长的毕业生。

以上三个方面充分展现了高职毕业生就业时的明显优势,与此同时,高职毕业生自身也存在劣势。

二、高职毕业生的劣势

(一)后续竞争力方面,高职毕业生具有明显的劣势

通常情况下,本科生视野宽阔,理论基础深厚,有长远的理想和目标,只要进入企业,他们会紧跟现实,勇于进取,尽快纠正自身的不足之处,脱颖而出。而多数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和要求较低,认为自己属于技术型人才,只要懂技术、会操作就可以了,普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科学地规划,安于现状,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立远大的奋斗目标,缺乏进取心和工作动力。这样的毕业生往往在工作岗位上没有突出表现,很难发扬自身闪光点,在职业生涯的后续阶段往往缺乏有效的竞争力。

(二)可挖掘潜力方面,高职毕业生存在一定的弱势

本科生理论功底深厚,他们善于钻研,能够及时迎合时代所需,创新能力强。而专业技术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想取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必须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高职毕业生在入校前的起点不高,学习过程中理论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可提升的空间不大。

综上所述,与同专业本科毕业生相比较,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劣势和威胁。毕业生只有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认清自身的不足,积极弥补和完善,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韩包海.为学生做好就业指导[N].浙江教育报,2000-5-18.

[2]邵.高职毕业生就业模式探讨[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人文科学的劣势第2篇

原文作者:秦昕

“屌丝”,泛指广大中下层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年轻产业工人、蚁族大学生等。这个过亿的群体大多是80后、90后,本应是家庭幸福的动力、国家腾飞的引擎;然而,他们大多却缺乏生活激情和目标,得过且过,这种状态即《人民日报》提到的“屌丝心态”。作为社会劣势群体(与之相对的是社会优势群体),“屌丝”沉沦的核心表现是不愿意追求长期目标(如进行教育投资、追求长期职业目标、保持身体健康等),而长期目标的追求和最终实现往往需要个体投入大量的资源(如时间、金钱等)。已有研究证实,追求长期目标的意愿是保持生理健康和心理幸福的根本。滑铁卢大学的kristin laurin教授、杜克大学的gráinne m. fitzsimons教授和aaron c. kay教授发表于顶尖心理学期刊《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的最新研究结果,为“屌丝”的不沉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该研究发现,只有在处于社会劣势地位的样本中,社会公平信念才与追求长期目标的意愿正相关。即,对社会劣势群体而言,其感知社会越公平,就越愿意投资资源追求长期目标(见图1)。社会公平信念对社会劣势群体追求长期目标的意愿有正向影响,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相比社会优势群体,社会劣势群体更容易意识到,他们实现目标的能力会受到不公平的负面影响;第二,相比社会优势群体,社会劣势群体追求长期目标的终极目的是提升个人社会地位,而社会流动只有在公平的社会中才能发生。譬如,中国古代社会正因为有科举制度,贫家子弟才可以通过读书、科考进入上层社会、甚至统治阶层。综上,提高社会劣势群体的社会公平信念可增强其追求长期目标的意愿。由此,笔者认为,以下两方面的努力可以使“屌丝”不再沉沦。

第一,社会劣势群体应提高公平信念。高社会公平信念有利于社会劣势群体找到生活和工作的方向,也愿意不断投资资源(金钱、时间等)追求长期目标。这样的信念最终有利于个人的身体与心理健康以及幸福感。

第二,政府和企业应努力创建更公平的制度环境;同等重要的是,政府和企业必须发出明确信号使社会劣势群体感知到这些努力,因为最终使社会劣势群体努力与振作的是其感知的社会公平感。 (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哈佛大学商学院中美富布莱特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农民工和公平,作者邮箱为qinsin@hotmail.com)

人文科学的劣势第3篇

一、高职毕业生的优势

(一)专业技能方面,高职毕业生具有明显的优势

当下,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优势。因为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有明显的缺陷:一直以来,普通本科院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所以大多本科层次的学生中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而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缺乏的是既懂理论知识又能动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大张旗鼓地搞了几十年,但是仍缺乏实质性的突破与改变,以致目前仍然缺乏这类应用型人才。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恰好适应了社会的需求,通过实践“三段式的培养模式”,即“一年学理论,一年在校实习,一年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出“理论知识够用,又有比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心理预期和社会实践方面,高职毕业生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科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主要是受传统世俗观念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造成本科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心理预期定位过高,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20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各大高校相继进行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早就不是所谓的 “天之骄子”了,而绝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并不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或正视现实,不能放低姿态,这正是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与其相比,高职毕业生更加务实,从他们进入高职院校的时候就已经逐渐接受自己将来做灰领的社会现实,往往能够更早也更踏实地进行工作。另外,高职院校定期组织学生到现场长期实践实习,使学生在职前即已受到了大量的职业技能训练,高职毕业生现场工作的经验更为丰富,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相对更强,具有一定的优势。

3.职业证书方面,高职毕业生具有明显的优势

与同专业本科毕业生相比,高职专科文凭明显属于“弱势文凭”。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丁晓浩曾经对这种形势分析认为:什么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信号作用在人才、劳动力市场上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突出。对此,高职高专学生首先就处于被动地位。然而,面对这样的现实,高职学生如何让自己由主动转向被动呢?学生通过在校的实习操作,可以拿到中级技工证,即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双证”学生,学生毕业时既获得毕业证也获得技工证。而在当下,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是既拥有理论基础又拥有一技之长的毕业生。

以上三个方面充分展现了高职毕业生就业时的明显优势,与此同时,高职毕业生自身也存在劣势。

二、高职毕业生的劣势

(一)后续竞争力方面,高职毕业生具有明显的劣势

通常情况下,本科生视野宽阔,理论基础深厚,有长远的理想和目标,只要进入企业,他们会紧跟现实,勇于进取,尽快纠正自身的不足之处,脱颖而出。而多数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和要求较低,认为自己属于技术型人才,只要懂技术、会操作就可以了,普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科学地规划,安于现状,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立远大的奋斗目标,缺乏进取心和工作动力。这样的毕业生往往在工作岗位上没有突出表现,很难发扬自身闪光点,在职业生涯的后续阶段往往缺乏有效的竞争力。

(二)可挖掘潜力方面,高职毕业生存在一定的弱势

人文科学的劣势第4篇

关键词 财经类院校 新闻传播专业 教学理念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 A

在财经类院校如何办好新闻传播专业,业内虽然有不同观点的探讨,但笔者认为,突出学校特色,变劣势为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培养特色人才,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

一、新闻传播专业在财经类院校中的地位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未能进入学校的优势学科,在学校处于“边缘化”或“陪衬”的地位。众所周知,财经类院校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要优势学科的院校,经济学、管理学也是其支柱学科,这些学科发展历史早,一般都有几十年的历史,师资队伍完备,教学科研积淀深厚。省级、校级重点学科也大多集中在这些专业门类中。而新闻传播专业大多是在“合校”、扩招以后发展起来的,历史短,教学科研积淀不够,整体实力较弱,在整个学校处于一种劣势地位,短期内难于与财经类优势学科相抗衡。

2 师资科研水平、实践能力低于财经类优势学科。财经类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科研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规模,实践教学也具备了较为成熟、完善和稳定的模式。相比之下,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在这两个方面都显得不足。从师资上看,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大致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学中文的教师转过来的,二是在媒体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到高校任教。三是近些年毕业的学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第一类师资虽然积累了一些中文的研究成果,但派不上用场,需要重新开始。第二类师资,由于长期在媒体工作,工作要求与高校差距很大,进入高校后,高校所要求的“高级别”、“高层次”的科研成果较少。第三类师资由于毕业时间尚短,学术积累有待时日。这样一个师资队伍,在财经院校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自己的劣势。在实践教学方面,与财经类的传统专业相比,各个环节还不够完善。许多还处在探索、修改过程中。

3 实验室经费投入不足,难于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新闻传播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足够的实验设备供教师进行模拟媒体教学、科研和学生操作、训练。如演播室、报纸、期刊排版系统、激光照排机、印刷机、一定数量的照相机、录像机及非线性编辑系统等。由于在财经院校中的弱势地位,一般学校都不肯花大本钱投入在非重点学科上,致使实验室经费严重投入不足。有的学校设备陈旧老化,多为重点学科淘汰下来的设备,不能与社会同步,使毕业生到媒体工作后上手慢。有的学校虽然设备能与社会同步,但种类不齐全,有些设备总量又不够,这也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 难于获得重点项目的支持。一则,新闻传播专业确还不具备与学校优势学科相抗衡的总体实力。二则,即使水平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学校也担心报上去竞争不过其他的综合性大学,因而不如推荐经济类、管理类的学科更稳妥。这样,大额的经费往往都集中于优势学科,使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奖励教学、科研、支持学科建设。而新闻传播专业,除了正常的办公经费以外,几乎得不到任何大额项目经费的支持,仅靠精神鼓励,缺少教学、科研的物质激励机制与手段。一方面,管理者面对捉襟见肘的有限经费黔驴技穷,另一方面,教师缺乏教学、科研创新的积极性。虽然总体也在不断发展,但与优势学科相比,则相对落后。

5 毕业生就业质量低于优势学科。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就业率并不低,但就业的总体质量却不及财经类的专业。用人单位在个体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他们更愿意接受综合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财经类毕业生由于“师出正门”,因而许多人能够找到对口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而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受到用人单位的不重视,只有少数毕业生能够找到一份到对口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总体协议就业率低于前者。

二、突出学校特色,变劣势为优势,适应社会需要,培养特色人才

1 设立经济新闻方向,变劣势为优势。财经类院校的强势在于经济学、管理学,若能利用这一优势,在新闻学专业设立经济新闻方向,这样就能变劣势为优势,培养出特色人才。根据我们对毕业生的回访和用人单位提供的信息,许多用人单位更愿意接受经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这首先是现实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类的报刊、杂志大量涌现,即使是综合类的报刊也有较大版面的经济栏目。各级电台、电视台都分别设有经济台、经济频道、经济栏目。网络媒体更是充斥着大量的经济内容。以前经济节目、栏目的编辑、记者大多是学经济的。虽然经济学的功底较好,但他们到媒体以后。需要一段时间熟悉编辑、记者的职业特点、工作流程及操作技能。而经济新阐专业的毕业生就省却了这个“见习期”,上手快,能够直接进入角色。在媒体,这两种人还可以取长补短,产生互补效应。从目前财经类院校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看,只有少数毕业生能进入省级大媒体,多数毕业生只能在市级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或网站等媒体从事编辑、记者工作。这些单位机构小,人手少,需要毕业生来了就能上岗,独当一面,经济新闻的毕业生正是适应了这一特点。再从就业市场来看,经济新闻的毕业生有一定的经济学功底,又懂得新闻业务,在与综合大学新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更有特色,更有专长,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这样,财经类院校的新闻专业,就变劣势为优势,走出了制约自己的瓶颈。事实上,各个专业类大学都在尝试这种办法,如青岛农业大学设立了农业新闻方向、有些体育大学设立了体育新闻方向,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工商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都设立了经济新闻方向或经济新闻专业,已初步尝到了“甜头”。但由于是新生事物。关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重要内容还处在探索、发展过程中,这种尝试在专业类院校中还是少数,多数还在徘徊观望状态。

如何保障经济新闻方向的培养质量,关键在于课程设置,经济学的基础课必须由专业课教师“原汁原味”开足,如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打好经济学基础。在高年级的选修课中,还可以增加一些经济学的延伸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对经济学的时代感和前沿问题的把握。新闻学的专业课也要作适当调整,如新闻评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可改成经济新闻评论、经济新闻采访、经济新闻写作,这样就把经济学和新闻学结合起来,避免了“两张皮”。在实践教学方面,尽量带学生到经济类的专业报刊或电台、电视台的经济台、经济栏目、经济节目实习,使学生在实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专业所长及学业上的不足,从而回到学校以后更加努力地有针对性地学习,“缺什么补什么”,增加学习的针对性和效果。

2 聘请业界人士做与课程有关的专题学术讲座。新闻传

播专业,除了请这类专家做“一般性”的学术报告以外,还要请与各门专业课程相对应的业内专家做专题学术讲座,这是由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性决定的。如新闻评论课程,河北经贸大学就聘请了河北省著名新闻评论专家、河北省唯一韬奋奖的获得者、河北日报的高级编辑储瑞耕先生做了关于新闻评论的专题讲座,由于是课程讲座,有的放矢,学生听了“解渴”,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报纸编辑等都要请名记者、名编辑做与课程联系紧密的专题学术讲座,其他专业课也是如此。甚至有些专业课的时段(实践性、操作性强的时段)还可以让媒体的从业人员去讲,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与社会同步,消除“滞后效应”。

3 强化师资的专业技能。上文谈到。新闻传播专业的师资分为三类,除从媒体调入高校的以外,其他两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少媒体的实际工作经验,致使许多教师在讲到“操作性”的问题时“心里没底”,这也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出台了:50岁以下新闻传播类专业课教师,凡没有专业对口实际部门工作经历的。都要到对口实际部门脱产工作锻炼半年以上。并把此项内容纳入职称评审体系分值。对教师的实践锻炼也要有具体要求,实践完毕要提交实践报告,并出具用人单位对本人工作的鉴定。学院也要对教师的实践进行不定期检查,起到督促、监督的作用。经过锻炼的教师,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感性认识增多了,讲课更有底更自如了,同时也为科研提供了一手资料。

4 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本科二批培养的学生既不同于本科一批重点大学注重理论基础,又不同于职业技术学院上手快的应用型人才。其目标应该是:“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复合型人才。笔者曾了解过河北日报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据报社的某领导称,过去我们是要学中文的,后来发现学新闻的上手快,就改为要学新闻的,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学新闻的后劲不足,现在又改为要学中文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是,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上手快,尽快独当一面。作为毕业生来说,也是先就业,再择业。鉴于此。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理论基础扎实,又要动手能力强,不能只是坐而论道。

人文科学的劣势第5篇

网络教育虽然仅仅只有20年的发展史,但已经成为了在职者最认可的学历提升形式。其优势有:不耽误工作、一年两次报考机会、考试通过率95%以上、学历国家承认学信网可查、国内重点大学颁发学历。其劣势也逐渐呈现,如:招生名额缩减、专科可选专业减少。这个劣势的解决方法就是预报名详情可联系在线老师了解。

2、自考——成人学历提升最大的挑战

自考是成人学历提升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学习形式,据统计通过率不足20%,最终有不少人只能选择放弃。自考的优劣势都很明显,优势是能学到一定的书本知识,劣势是拿证率太低。即便参加自考培训班,也不是很理想。

3、业余——根据院校安排需到校上课

业余是成人高考后的一种学习形式,根据院校安排,需在傍晚或周末到校参加学习,这也是成人学历教育中唯一一种需要到校学习的形式。优势就是只要通过了成人高考,拿学历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劣势就是耽误你的应酬和休息时间。

4、函授——自学为主的学习形式

函授也是成人高考后的一种学习形式,平时以自学为主,每学期有集中面授。优劣势参考业余学习形式。

5、电大——另类的大学

人文科学的劣势第6篇

1.1优势分析

1.1.1服务信誉良好军队疗养院多诞生战争年代,经历了战争的锤炼和洗礼,伴随着国防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壮大,始终保持着革命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记姓“军”为兵的宗旨,在长期为部队官兵和首长的健康服务中,潜移默化地达到了热情、细致、精心的服务标准,深受军地疗养员的高度赞誉。

1.1.2疗养环境优越军队疗养院大多建在著名风景名胜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疗养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具有丰富的健康维护资源。

1.1.3学科体系完善军队疗养院大多围绕平战时官兵的健康需求建立起预防、保健、康复、心理、营养等一系列学科体系,为疗养院优势学科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1.2劣势分析

1.2.1人才引进困难军队疗养院的医务人员绝大多数为军地高校的临床专业,加上对疾病预防康复学习研究不深,加之疗养院与医院福利待遇有一定差异,导致高尖端疗养康复人才引进较为困难。

1.2.2科研能力不强疗养专业为医学边缘学科,底子差、基础较为薄弱,我军多学习借鉴前苏联经验做法,国家政策对疗养科研的扶持力度远不及医院临床,加之尖端人才和先进设备不足,在客观上制约了疗养科研创新。

1.2.3拓展市场有限多年来,军队保障经费远不能满足疗养院学科发展需要,军队疗养院因任务繁重,主要疗养资源用于服务部队官兵,对地方医疗市场研究不够深,拓展不够,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不足,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在经费和人才培养上对疗养院的学科发展均有较大的制约。

1.3机会分析

1.3.1健康需求增多随着我军新制战斗力装备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部队训练伤、职业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逐渐呈现高发态势,对军队疗养院学科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也为军队疗养院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3.2政策红利显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对康复事业越来越重视,疗养康复的许多治疗项目在一些地区逐渐纳入医保、农合、工伤的报销范畴,大大地拓展了疗养康复医疗市场,同时军队对疗养院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在资金投入、人才培养、设备配置、体制编制等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为军队疗养院优势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

1.3.3疗医互促有优势联勤以后,许多军队疗养院均有下属医院,集亚健康与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在对疗养员的健康维护上不仅实现了双向转诊,而且实现了人才、设备、技术共享,具有地方医院和疗养院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为学科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人才、设备、资金等方面有力保证。

1.4威胁分析

1.4.1健康意识不足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加快,随着部队官兵训练强度的加大,军地人群亚健康、心理障碍发病率越来越高,又常常无暇顾及自身生理、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亚健康心理市场还未充分显现。

1.4.2行业竞争激烈一是军队疗养院大多位于旅游城市,自然环境优越,同类型康复疗养院医疗机构较多,开展技术服务大体相同,加上军队医疗单位在宣传上有政策限制,对医疗资源的市场份额占有量处于劣势。二是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地方医院普遍建立了康复医学科,这些新建医疗单位技术先进、设备齐全,对部队疗养院开拓康复医学市场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1.4.3经费仍显不足目前上级给军队疗养院下拨的学科建设经费有限,而学科建设在治疗和康复手段上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这些都需要经费的支持。而且军队疗养院同时承担疗养员接待任务,每年旺季来临,支出较大,限制了疗养院对高、精、尖康复设施、设备的投入。

2学科发展策略的选择

SWOT分析法可为我们提供4种发展策略:SO策略、ST策略、WT策略和WO策略。在学科发展规划中我们首先选择了SO发展策略,即,充分发挥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提供机会,打好学科的建设基础。其次,选择了WT策略,即尽可能把劣势向优势转化,把威胁向机会转化,推动学科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3学科发展的实践

学科建设是军队疗养院内涵建设的核心,也是提高军队疗养院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途径,直接关系到疗养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在对疗养院学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挖自身潜力,引入外部优势,降低威胁因素,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学科,提高军队疗养院学科建设的竞争力。

3.1把好服务方向把军队疗养院学科建设发展的思路融入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主流,平时多开展战伤康复类型学科,将恢复期的伤病员收到疗养院进行功能康复,这样既满足了伤病员及其家属需要,缓解医院床位压力,也使医务人员积累下丰富的康复治疗经验,战事需要时即可转为战伤康复,真正成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加油站。

3.2打造特色品牌打造以海水、森林、矿泉等自然疗养因子为依托,以健康管理、康复理疗、心理干预、营养配餐为支撑的特色品牌,把技术服务作为促进疗养院学科建设的品牌和突破口。

3.3增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通过选派人员外出进修。以全军培训计划为契机,按照学科发展方向需求,选定专人出外专项培训。二是参观见学。参观在本专业学科建设方面独具特色的单位,学习他人建设发展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中心建设发展规划。三是参加国内本学科的学术会议。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把先进的技术理念带回来。四是颁发激励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多创新,多研究,多出成果,并适当给予物质奖励,与职称评定相挂钩。

3.4加强多维合作筑巢引凤,取长补短,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引入外部有利资源。如与医院合作,弥补自身技术、设备落后的弱点;与科研院校合作,弥补自身科研人才队伍不强的弱点;与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合作,弥补地方医疗市场打不开的局面;与其他疗休养基地合作,发挥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文化优势,突破疆域限制,多维拓展学科的广度和深度等。

3.5用好红利政策国家医疗制度改革初期,各地区实行医疗保险定点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军队疗养院的发展。但随着医疗保健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军队疗养院对地方医疗政策的逐步熟悉,军队疗养院同样可以依托地方医保、农合、工伤等有利政策,拓宽患者来源,更有利于打出优势学科特色,增加收益,为优势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良性促进作用。

人文科学的劣势第7篇

[关键词] 宏桂公司 绿色食品 SWOT分析

一、 引言

成立于1998年的楚雄宏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以后简称宏桂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绿色食品加工出口的企业,以开发优质原生态野生产品为己任,经过公司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现已通过了ISO9001:2000年国际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生产的产品已远销欧洲的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以及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并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累计向国外市场出口绿色食品数千吨,开拓了欧洲等地稳定的客户群,并与外商建立了稳定而持久的贸易合作关系,在国际野生菌交易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公司如何求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仅靠加强公司内部的职能管理是不能奏效的,而必须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公司发展战略。

SWOT是“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en)”的英文首字母缩略语。SWOT分析是指企业在选择战略时,对其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据此对备选的战略方案做出系统的评价,最终选出适宜的战略。这种分析方法,把企业的优势、劣势和机会、威胁的情况分别记入十字型的四个方框内,然后按不同的组合对照分析,提出战略课题,如优势和劣势组合:利用内部长处去抓住外部机会的课题是什么?劣势和机会组合:利用外部机会来改进内部弱点的课题是什么?优势和威胁组合:利用内部优势去避免或减轻外部威胁的课题是什么?有没有内部优势可使外部威胁转化为发展机会?劣势和威胁组合;有没有直接克服或软化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的课题等。

SWOT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战略分析工具,其重要作用在于通过对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的判定以及所属环境中存在的机遇和威胁的识别,为企业随后的战略选择提供理性的依据。下面将对楚雄宏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进行SWOT分析,提出发展战略。

二、 楚雄宏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SWOT分析

楚雄宏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SWOT分析详见下表

三、建议战略

1. SO战略

(1)抓住云南“植物王国”、自然资源丰富、产品质量好、交通便利的优势,充分利用中国加入WTO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后,市场化程度提高,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后,优先发展绿色食品行业的机会,进一步加大营销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创良好业绩。

(2)抓住楚雄地区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3)抓住企业自身先进的生产技术,产品有一定知名度的优势,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增加绿色食品扶持力度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扩大生产销售。

(4)抓住企业产品质量好,市场前景光明的优势,利用中国加入WTO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后市场需求扩大,国际、国内消费者对野生食用菌青睐及绿色食品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等机会,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2.ST战略

(1)利用自身资源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降低生产成本,以质量和价格击败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

(2)利用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

(3)利用自身技术先进、质量过硬的优势,以高质量的产品吸引消费者,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能力。

(4)利用自身产品质量好,市场前景好的优势,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竞争力,有力地与竞争者展开竞争。

3.WO战略

(1)利用中国加入WTO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后,市场需求量扩大的机会,进一步加强科研成果向生产应用的转化,加强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在国际、国内市场份额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2)利用消费者保健意识加强,需求旺盛的机会,改变思想观念,发展高端产品,克服季节影响的不足,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形成稳定的员工队伍,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提高员工素质。

(3)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的机会,争取和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增强员工福利,关心员工发展,从而稳定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4)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家相关政策,争取科研及扶持经费的支持,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发展高端产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效益,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

4.WT战略

(1)改变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发展终端产品及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消除野生菌受季节影响较大的不足,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

(2)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培养一支稳定的、技术过硬的员工队伍,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团队精神,在野生菌市场刚进入投入期及竞争对手较强的情况下,一举成功,抢占市场。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研究开发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技术含量的终端产品,科学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细分市场,对产品进行科学定位,科学进行定价、网点选择、市场导入的分析研究,改善包装质量等,提高产品竞争力。

(4)加强市场营销研究,培养一批专业市场营销研究人员,或与高校密切合作,以专业的研究队伍为保障,进行科学研究分析,消除市场风险,有力地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著: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9)

[2](美)迈克尔・波特加里・哈默著:未来的战略.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梅清豪著:21世纪营销.上海:百家出版社,(2000)

人文科学的劣势第8篇

[关键词] SWOT 高校 韩语教学 境遇 研究

一、前言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政策支持、市场人才需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高校得到快速地发展。高校的专业设置逐渐完善,高校真正地走向综合性的道路,体现了高校办学的科学性和实际性,满足了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韩语作为高校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高校专业设置的丰富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韩语教学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但是,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高校韩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客观、科学地认识高校韩语教学的境遇,是促进高校韩语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SWOT分析理论简介

SWOT分析思想是由安索夫于1956年提出来的,后来经过多人的发展而成为一个用于环境战略分析的实用方法。它是由英文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个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构成,这是一种经营战略环境分析的新方法,在国外普遍使用。这种方法就是在科学的分析基础上,找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外在机遇和潜在威胁及内部优势和劣势,并以此进行战略组合,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制定和采取相应的企业经营战略,以“己”之长,克“敌”之短。主要思想就是:抓住机遇,强化优势,避免威胁,克服劣势。

三、SWOT视角下高校韩语教学的内部优势和外部机遇

1.韩语专业的发展是主要的内部优势

随着高校专业设置的发展,韩语专业逐渐成为外语专业的有生力量,其地位和影响逐渐增加,成为外语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门,对外语专业和高校的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韩语专业在学校的重视和扶持下,逐渐地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有了显著地提高,教学管理日趋完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韩语教学还根据实际设置了不同专业,如应用韩语、商务韩语等,专业设置逐渐齐全,针对性地为社会培养人才,对学生的就业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高校韩语教学主要的外部机遇

(1)中韩交流的深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各国家认识到国际交流时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国家间的交流日趋增加,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非常频繁,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我国与韩国的交流比较频繁,交流的内容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交流的途径也变得更多。既有官方的交流,也有民间的交流;既有文化的交流,也有政治和经济的交流;既有物质的交流,也有精神层面的交流。中韩日益频繁的交流,为高校韩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大大地提高了韩语专业学生的数量,同样有效地促进了韩语专业学生的就业。

(2)小语种热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就业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应地人们的选择观念和倾向产生了变化。以前,英语专业是众多外语专业中招生数量最多的专业,但随着升学形式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小语种专业逐渐地成为外语专业中的热门专业,而在众多小语种专业中(如日语、俄语、韩语),韩语专业的受欢迎程度较高。因此,近年来,韩语专业的招生数量、培养规模和社会影响不断提高,小语种热成为高校韩语教学的重要外部机遇。

四、SWOT视角下高校韩语教学的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

1.高校韩语教学的内部劣势

(1)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如前所述,韩语专业经过发展和进步,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但是与其他传统专业相比,还有待于提高和完善。作为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韩语专业必须客观的认识自身的状况,理性的认识到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韩语专业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对应用化和实际性的考虑力度不够,对书本的认识学习过多。作为一门语言教学,要注重运用和实用,要提高学生交流的能力和交流的技巧。同时,在专业设置上也存在不切合实际的现象,在教学和评价方法上也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2)师资力量的挑战

教师是韩语教学中的主要力量,对教学设计、教学的开展和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作为一门外来语言的任课教师,韩语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研究发现,目前韩语教师师资力量不甚理想,韩语教师在年龄结构相对年轻,支撑结构相对较低,性别结构以女性教师为主。年轻教师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工作劲头,但是在教学经验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职称结构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目前,师资力量状况影响了高校韩语教学的开展。

2.高校韩语教学的外部威胁

(1)生源质量的挑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高校韩语教学过程要紧紧地围绕学生这一中心进行开展。因此,学生状况成为影响高校韩语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高校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发展,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随着而来的是生源质量的下降。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的刻苦程度、学习的方法选择等,较以往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生源质量的下降成为高校韩语教学开展的外部威胁之一,韩语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受到更大的挑战。

(2)就业形式的挑战

学生经过三年和四年的大学学习后,面临的就是就业,得到好的就业机会,并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是每位大学生的梦想。每位大学生都想在理想的工作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能,获得自己人生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抱负。虽然现在随着中韩在各个领域交流力度的加大,韩语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就业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市场需求和教育定位的差别、不同学生能力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韩语专业学生总体就业率还是不令人满意,就业情况不理想严重影响了招生、教学的开展,也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中韩文化的差异

作为一门外来语言教学,韩语教学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中韩文化的不同。中韩在历史背景、文化积淀、风俗习惯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韩语教学要最大程度地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要让学生尽量地以“韩式”的思路进行思考,避免中国式的思路,让学生融入到韩语的文化中,真正地做好韩语的学习。因此,中韩文化的差异是高校韩语教学的外部威胁之一。

五、小结

韩语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专业丰富性的重要表现。随着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变化,高校韩语教学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高校韩语教学要充分利用优势和机遇,科学地对待劣势和挑战,寻求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道路,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47-248.

[2]胡惠琴.基于SWOT分析的中小型服装企业转型研究[D].苏州大学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