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人文艺术论文

人文艺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11-23 14:02:57

人文艺术论文

人文艺术论文第1篇

波顿创造出来的《剪刀手爱德华》《理发师陶德》《艾德•伍德》《无头骑士》及《骷髅杰克》等形象,以其诡异、另类和刺激的创造性视觉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人物。这部影片的人物设计也同样充满了波顿式风格。在《科学怪狗》中,导演着力展现了科学的巨大威力,以及人在利用科学为自己服务的同时,一旦不慎,便会给自己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影片虽然以大团圆的方式画上句点。但仍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悲剧因素与对现代科学的忧思。人物的设计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影片主题。虽然以儿童为主要角色,但影片中的人物给观众的直观印象却是古怪,甚至有些丑陋的,这与伯顿个人风格息息相关。他们带给观众以某种程度上的感官不适。影片的男主角维克多(伯顿多部影片中男主角都是这个名字)的五官没有带给人任何唯美的感觉,他倒三角形的脸庞上一双滚圆的大眼格外突出,眼球甚至有突出眶外的趋势。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而维克多的眼睛中的黑眼仁则是芝麻大的一个点,这使他的眼睛看起来像是白色的鸡蛋上叮了一只苍蝇。而三角形的小鼻子和尖尖的嘴巴,则明显小于正常人的比例。类似的,维克多的身材和四肢都显得极其纤细,肩膀仿佛都扛不住那个大脑袋。而人物的配色也是同样令观众感到不舒服,维克多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跟僵尸差不多。伯顿这种人物设计风格,令人感到古怪而又惊悚。狗是影片中的重要角色,其造型设计也洋溢着怪异之风。通常动画电影中的狗,都是活泼可爱的形象,如《闪电狗》中的Bolt,《天才眼镜狗》中的皮博迪,都让观众十分喜爱。而《科学怪狗》中的这条狗,名字是霸气十足的“火星”,而长相则不敢让人恭维。它的造型,也出现了众多三角形元素。如,它的嘴尖尖的,呈三角形,耳朵也是三角形。它的眼睛,也是超大的眼珠上一点黑眼仁,呆滞的眼神闪现出怪异的光芒。它的鼻子,小小的一点,挂在嘴巴的尖端。在火星的脸和肢体上,到处都是刀割开的伤口和线缝合的痕迹。而插在它身上的钢钉,以及连在钢钉上的电极,让人看到,这不是一条狗,好像是组装在一起的机械。观众看到这种狗不会产生审美的,而只会产生恐怖的心理,而这正是导演想要的效果。类似的,维克多的几个同学,其造型也都和维克多如出一辙。在他们的造型上,最常见的符号就是三角形。无论脑型或长或圆,其下巴总是尖尖的。而在身体比例上,也存在明显的失调。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人的脑袋过大,而身体和四肢则明显偏小。这种艺术的夸张方式,使观众体验到异于生活常态的感官刺激。而影片所追求的阴暗风格,与人物的造型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人性中阴暗面,也在这种造型中充分展现。可见,人物形象的塑造很好的契合了影片的风格。实际上,从人物塑造上讲,这是波顿一贯的创作取向。在他的许多影片中,都可以看到类似风格的人物出现。如,《僵尸新娘》《理发师陶德》等,这也是波顿艺术个性的独特表现。可见,在人物造型设计方面,这部影片无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卡通影片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一个最大优势便是不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存在于电影创作者脑海中的人物形象,几乎都能够充分和完美地实现。由于人物形象有着最大程度的可塑性,因此,电影创作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艺术理念、影片的整体氛围,及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和精神主旨来进行人物形象设计。

二、哥特式画面风格

哥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是《科学怪狗》画面造型的又一典型特征。哥特艺术是黑暗的艺术。16世纪时,人们开始将哥特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来看待。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以哥特来称谓12世纪至16世纪之间,盛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地下藏尸所,等等。在那些崇尚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文艺复兴思想家眼里,这种建筑代表着落后、野蛮和黑暗,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TheDarkAges)的绝妙象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哥特一词,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贬义,而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建筑、绘画和文学领域都出现了它的身影。在《科学怪狗》中,波顿利用了环境因素,特别是建筑造型,烘托出了影片浓郁的哥特气氛。影片中,具有浓郁古典风格的房屋,林立在街道两旁。而房屋的构造,必不可少是尖尖的三角形屋顶,而有的尖顶上,还有风车等装饰。除了规整的房屋,混乱的墓穴,也是哥特元素的重点。在维克多复活小狗的桥段,哥特元素更是成为影片的重头戏。维克多先是将小狗的尸体装上电极,然后缝好,并盖上了毯子。这一切做好后,他将电极接上,然后通过升降装置,将小狗传送到屋顶的天窗外。此时窗外电闪雷鸣,整个房子笼罩在黑暗的夜幕下。突然,从天而降的闪电击中了小狗,一切恐怖的事情仿佛就要发生了。但影片没有马上就给观众惊喜,而是让维克多用听诊器给小狗做观察,他没有听到心跳声。失望的维克多搂着小狗哭了,而奇迹发生了,小狗的尾巴动了起来。小狗死而复生了,令人惊悚的情节也终于呈现。同时,光影效果也是影片制造恐怖气氛的利器。此外,哥特艺术极为重视感性的体验,对神秘、诡异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兴趣。科幻影片以现实世界和科学理论为基础,但其进入的仍是人类还未曾解开的未知领域。那里充满了神秘、恐惧和无限的可能性。《科学怪狗》同样如此。导演通过影片展现了人对现代科技既迷恋,又恐惧的复杂心理。维克多因为在课堂上观察到电击死青蛙,而青蛙产生反应的实验,才决定复活他的小狗。这种对科技无限可能性的渴望,使维克多铤而走险。但他复活小狗只是出于对狗的爱,而其他人,却不仅看到了复活小狗,而且看到了将其他东西复活的机会。这正是人性恶被科学释放的过程。当生死可以操控时,人对科技体现出的不仅是迷恋,而是伴随着对科技无限性的恐慌。

三、总结

人文艺术论文第2篇

第一、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研究。

明确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是实现艺术设计改革的前提,也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的保证,更是提高教育效益的关键点。所以,在实践中,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系统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在应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不是仅仅局限在教室的范围之内,倾听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就可以达到培养目的的。所以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来研究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近年来,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可以表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其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创业意识等都比较弱。其中一部分毕业生不能脚踏实地,安心工作,而是频繁跳槽,好高骛远,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良性发展;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因为无法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工作而处于再就业状态。由此可见,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目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艺术设计的地位有所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教学资源充足的教学体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绘画技巧的教学占据了教学的主要过程。在无形当中,绘画成了所有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公开课和必修课。此时,绘画技巧的传授就脱离了各个方向的特点,和专业之间缺少了必然的联系,也体现不出专业的差异性,模糊了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

第二、在创新创业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方法。

1)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下,改革艺术设计类的教育举措。实现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决定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环节,也是高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工作的重点。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学科动向是教育者一定要首先深入调查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学科的现状来构建完整的、科学的、健全的课程标准体系是高校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重要保障。所以,逐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自由化、开放化、与实际相结合的工作理念,是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所以艺术教学必须要以现代生活为土壤,扎根于实际生活之中,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所以艺术设计教学要与人文、自然、社会等全面接触,将艺术教育融于文化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此外,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要恰当处理,对于二者之间的比重要进行规划安排,既要突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又要给予专业课程以足够的课时,来培养学生在艺术设计方面的专长。

人文艺术论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劳特累克

 

劳特雷克出生在阿尔比一个大贵族之家,是阿尔丰瑟公爵和阿戴勒·塔皮埃·塞莱朗这对表兄妹的儿子。阿尔丰瑟是的个浮华而爱好体育的绅士,其母亲是个简朴充满爱心和宗教感很强的人。

劳特雷克曾经是个健康但体弱、活泼而好奇的男孩,巴黎丰塔纳公立中学的优等生。但不幸的是,由于多病的身体,他不得不退学。后来开始自学,那时已经显露出绘画的天资,他开始画一些动物和家人的肖像。1878年他因骑马摔下跌断了双腿。由于缺钙,他的骨骼没有能长结实,他的双腿再也无法如正常人那样发育。年少的他,唯一的慰藉就是速写本人文历史论文,是一个诚实但平庸的画家送给他的,这个画家教他画画并鼓励他。于是年轻的劳特雷克在这名画家的推荐下于1882年到了学院派画家翁纳特的画室,学习正确的技法和职业培训,在这里,他一直呆到1883年。第二年他为了提高画艺,他到科蒙画室求学。

在科蒙画室他遇到了伯纳 、梵高等一批艺术家。由于梵高古怪的性格和他对艺术具有独特的见解,所以对梵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他给梵高画了一幅肖像画,笔触既有深度又有力度,色彩大胆,画面凝重的表情,画出梵高内心孤独的无耐。在劳特累克的建议下,梵高去了法国阳光充足的南部城市阿尔,在那里他造就了人生艺术的巅峰。

1886年,发生了一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情:劳特累克离开了亲友,迁到了巴黎蒙马特区,并建立画室,站在画室的窗户前就可以看到德加的画室。在那里他结识了那个地方很多具有鲜明特色的人,如晚上去跳舞的年轻女裁缝、在酒吧消愁的劳动工人、在这表演的贫困舞蹈演员和姑娘或大众节目里的表演者,他怀着人道的同情和绝对的尊敬给他们所有的人作画,也从他们那里挖掘出人性的痕迹和缩影。

劳特累克对马奈和德加都是十分敬仰人文历史论文,特别是德加。德加的色彩、构图、题材对他来说都是很有吸引力的。德加是法国动态的绘画大师,色彩具有印象派特色。题材大多取自芭蕾舞剧院、咖啡厅和赛马场等。从70年代开始画粉画,有时同油画相结合,色彩鲜艳柔和。从劳特累克给梵高画的自画像中可以感受到德加的影子。

在《红磨坊的舞蹈》这幅画中,劳特累克运用与杜米埃相似的讽刺和稍有夸张的造型手法,为我们展现了红磨坊乐园的场景。画面由前、中、后三个不同的空间构成,并且木地板的线贯穿整个画面。前景为高贵的女性和几个即将消失在画布左端的几个人统一了整个画面;中景是一对跳舞的人构成了画面的中心部分,在以绿色调的环境衬托下,他们在尽情的跳舞,从造型上看,那个跳舞的男性的身影随意伸曲并跳动,陶醉在一种既幽默又放肆的自由状态中。再看那女的撩起她的长裙,翘起她的腿,在跳踢踏舞,摆能风骚,但是她的面部表情十分呆板,好像所有的动作只是下意识的机械的动着;后面部分人围绕在舞池的边上,与前面的人构成呼应。这种夜生活对劳特雷克来说太熟悉了,因为他经常出入这些音乐咖啡馆、舞厅、酒吧间林立的大街上。用病态的心理和异常敏感性,来表现这种半上流社会的喧闹景象,“红磨坊”娱乐成了他创作灵感的一个重要源泉。

同时劳特雷克在创作技法上吸收了日本版画的很多因素人文历史论文,如淡颜色的使用,和单线平涂的技法等,都是很明显的。劳特累克的招贴画是通过石版技术绘制出来,他对他的创造性活动很感兴趣。这从他给母亲的信中可以得到证明,他在1891年的信中写到:“今天,我的招贴画被贴在巴黎的城墙上。这是我略感兴奋,我还要在做一幅……”。

1893年,他在梵高工作过的古庇画廊举办了一系列的油画和素描展览。同年,他开始从事绘制招贴画的活动,并获得极大的成功,以至他的招贴画大大地超过了他的绘画作品。

《红磨坊的拉·姑柳小姐》是劳特累克第一幅招贴。在当时巴黎万博会给巴黎带来了商机也带来了无限的竞争,红磨坊在竞争的面前生意一天比一天差,老板齐得拉十分着急,他不惜金钱请了很多在当时很知名的艺人加盟红磨坊,使红磨坊在舞会形式和人力资源上优越与其他的舞厅。同时老板也想到了找劳特累克为其制作宣传海报招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至于为什么请劳特累克,或许是劳特累克在巴黎小有名气;或许劳特累克是红磨坊的常客;或许是红磨坊的老板齐得拉深知劳特累克对舞女及演艺人比其他的画家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总之齐得拉是再三恳请劳特累克为为他画几张精彩的招贴画来吸引顾客。这张招贴画非常的成功,轰动了当时的巴黎,不仅让红磨坊的生意蒸蒸日上,也让画家本人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家。

劳特累克并不是一直在蒙马特的,有事他也出去旅行。1895年他到过伦敦,在那里人文历史论文,他看到了惠斯勒的绘画,并且十分欣赏。1896年他在欧洲旅行了很长时间,去过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和葡萄牙。回来后,他加入了由纳唐松兄弟领导的《白色画刊》的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与之合作的还有波纳尔、维亚尔、瓦洛通等当时的天才插图画家。

夜生活过度的酒精和连续的工作使他几乎发疯,于是,他的母亲把他送到勒伊的一个精神病院治疗。没有呆上多久便出来了。他又恢复了过去的生活,但不在是原先一模一样的生活。他的绘画开始表现出一些奇怪的不稳定性和改变技法及色彩的企图。1901年9月9日,他的母亲合上了他的双眼,一颗艺术之心随着他生命的终结而枯竭。时仅三十七岁。劳特累克在短暂的一生留下了大量的绘画、招贴画、石版画、插画等作品,他影响了后代的很多人,受影响中最有名的当属毕加索、蒙克、马蹄斯等人。

人文艺术论文第4篇

一、孤寂的情感世界与悲悯的人文情怀

梵高出身于牧师世家,他从事过画商工作,做过短暂的传道士,也曾想仿效基督做一个心灵高沽的圣徒;他曾阅历过痛苦的恋爱但一次次的以失败的打击而草草收场;感受过被人误解的孤单与无法;最后执着而猖獗的用全部的生命把绘画艺术推向一个极致。他终身悲悯人类的灾难,并希冀以牺牲自我的方式去救赎他人,以真实的自我感悟自然,以共同而博大的人文情怀和灾难肉体把生命的全部意义在其艺术作品中得以诠释。梵高是真实的。他终身热心于协助贫穷的人们,并深化其中尽本人最大的才能关爱这些仁慈朴素的心灵,他经常坚持忠诚和永久的爱心去品读圣经教义并以自虐式基督肉体在生活中践行本人的信心:他大量翻阅本人喜欢的文学作品,在学问的海洋中废寝忘食地吸取肉体粮食;他酷爱生活,酷爱生命,坚持自我,努力工作,即使在生活最困苦最疲惫、在身心最孤寂最无助、在一切人都不了解而被当作异类而遗弃的时分,梵高还是一直在工作,直到本人完毕生命的最后时辰,仍对生命自身带有极大眷恋。“悲情永驻”(The sadness will lastforever…)这句他的遗言让一切人对其死神袭来的悲凉心境凄然泪下,历久无法宁静。“…一个人必需带着高尚严肃亲切的同情心去爱,带着力去爱,带着明智去爱,……,这是通向上帝之路,也是通向坚持不懈信仰之路。”梵高宗教般的人文情怀和艺术信仰超越时空,他悲悯的灾难肉体和真实的人格情操万古不朽。

二、共同的生命蜕变与猖獗的艺术情怀

从某种意义说,梵高的人生轨迹并不是由本人一手所筹划的。梵高不断活在世俗和家人的既定规律和意愿中,但是当他遭遇了痛苦的感情世界、悲悯的传道士以及自虐式的基督情怀和种种不幸后,他开端领悟到以前历来没有想过的事情:一切关于上帝的说法都是天真幼稚的说辞,上帝是不存在的。这个世界只要一片浑噩、凄惨、灾难、严酷、煎熬和无尽的黑暗。他对世俗开端疑心、不平、仇恨……这些都似乎预示着他的人生将有所改动。终于他在生命的最后10年随同着痛苦的抵触和摇晃中彻底的发现了自我。

正如梵高本人所说:“我也会有用途的,我也感到本人生存的理由,只是要怎样做,我才干成为有用的人?对哪一方面有用?”是上帝给予他天才式的思想和聪慧。由于以前对绘画的理解和酷爱,他的脑海中时辰传播着对绘画的热望,这种急迫的愿望正在超越其他一切觉得,而行将奔涌出来。“经过了’这些虚度的岁月,我终于发现了本人!我将成为一个艺术家。我一定要成为艺术家。那就是我做不好其他一切工作的缘由,由于我不是那料,如今我曾经抓住了永远不可能失败的东西。”梵高开端了真正意义上的绘画生活。

初涉画坛之前,梵高通读了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亚和米什莱等巨匠的文学著作。接触和鉴赏过包括夏尔·得格鲁、伦勃朗、吕斯代尔、巴比松和海牙画派等巨匠的艺术作品,并以米勒和伦勃朗等巨匠为导师,精心临摹了本人喜欢的大量作品。一开端梵高就显现出对绘画惊人的敏锐力和感悟力。在寻求本人绘画的艺术道路上。梵高先到布鲁塞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然后在法国的埃顿、海牙、纽南和安特卫普辗转学画。这段时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农民肖像画微风景画。作品大都以灰暗的颜色表达了画家内心的苦闷孤单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与怜惜。

梵高并不满足于现有的艺术创作情况,然后他来到巴黎。期间,在弟弟提奥的举荐下,梵高结识了许多印象派画家,并得到毕沙罗的赏识和指教。他尝试着学习运用亮堂的颜色,于是,其艺术作品也逐步亮堂起来,并经过技法、运用点状的笔触和单纯的颜色,将其对艺术的满腔热情表达出来。此时,梵高总是处于创作的狂热之中,他的艺术作风也因而独树一帜,并成为后印象主义绘画艺术的出色代表。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浮士绘”呈现在他的眼前,这些独具特征的东方艺术由于其颜色鲜明、线条简明而又富有表现力感动并唤起了梵高的共鸣。他吸收其精髓,并在本人的艺术创作中加以理论,使本人的作品愈加丰厚,更具特征。这种博采众长、使东西方绘画技法集于一身的做法,致使梵高的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境地,并超越了欧美同时期许多优秀的巨匠,构成了本人共同的艺术作风。然后,具有印象派绚烂颜色和东方艺术简约线条的梵高,内心蕴藏着一股激烈的情感需求倾注。他已不满足于巴黎的阴霾,他向往着愈加光明的中央,由于他心中有着十倍于太阳的热情,急需一团烈火来加以引发。于是他来到了法国南部的阿尔小镇,这里四处辉煌,梵高的天赋和激情完整得到了流露。他曾如此白问:“我的体内存在着某种东西,那是什么呢?”如今,那个莫名的东西构成一股不可遏止的力气迸发出来。他以惊人的勤奋不连续地停止创作,阳光让他兴奋,他用艺术描画着意味热情、光明和生命、富有金黄颜色的太阳,描画着阳光下的田野,描画着田野四周生活的农民。热烈的太阳神给了梵高源源不时的创作灵感,高涨的创作愿望差遣梵高投入近乎猖獗的工作之中。期间,他大胆创新,大量运用红、黄、蓝等原色。特别喜欢用红色、黄色及柠檬黄和橘黄。他以为。这种红、黄原色产生的激烈效果会给受灾难的人以希望,也会给本人以慰藉。他的作品颜色夸耀,笔触激情有力,一笔一画之中运载着奔涌不息的情感谢流。粗暴、豪迈、充溢动感,慌张、激烈而富节拍。这些巨大的作品传送着梵高满腔激情,表现出一种既热烈又悲伤、既躁动又孤寂的内心心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居然完成了200余幅油画和许多素描作品,他的绘画技法臻于成熟。

但是。他那蓬头垢面的艺术家表面、忧伤孤僻的内心及其意气激动与暴戾的性格使得人们惧怕他、厌恶他,以至有人把他当作疯子。而他却以高度的绘画热情忍受着人们对他的误解、仇视以至驱逐,终于在一次割耳事情后,他被送进了肉体病院。他忍耐着内心不被人了解的宏大痛苦和身体的极度折磨,而他体内熄灭的绘画激情却从没有停歇。这时的梵高开端依照本人内心的感受来作画,激越而狂放。作品还运用了一些旋转、扭曲的线条,扭曲的笔触向上升腾着,画面给人一种活动感,并表现着、充溢着力的格斗。这正是梵高内心所追求且意欲所反映的深入的思想意境。这种境地表现着梵高横冲直撞、不屈于命运、积极向上且与命运抗争的人格与肉体。但是。梵高还是没有打败肉体团结抑或是癫痫的宏大创伤,他还是向本人扣动了扳机……。倒下的36个小时后,一个幽魂飘向了极乐世界。半年后。他的弟弟也告别于世,他们生前永不别离,死后仍旧魂魄不离。

三、不朽的艺术价值

我们很难置信一个人会把本人全部的生命都倾注于艺术创作中,但是面对梵高绘画艺术的真实感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命力的追求及对灾难民众不屈于命运的关切之情,我们会为之一震。由于这种面对社会丑恶、腐朽而表现出的不屈的肉体将鼓舞后来者在艺术长河中不时地探究与追求。

论及个人,梵高无疑是不幸的,他单纯的理想主义信心,痛苦的疾病折磨,孤僻、直率、执着而神经质的性格使他难以融入当时的社会,并与人为善相处。或许正是这种性格缺陷成就了梵高的不朽。他以广博的文学涵养,宽厚的人文情怀,博大的同情心,悲悯的基督肉体,炽热的创作激情,共同的绘画技巧,把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熄灭在绘画艺术中,构成了他得以不朽的艺术生命。

人文艺术论文第5篇

关键词:人文素质;

艺术设计;

设计教育

引 言

人类文明创造的数以万计的为世人所认可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中,除了注意功能、技巧之外,都实现了人文价值。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该地区独特的政治、地理、语言与传统文化。实现了人类所制造的东西应该是有生命的,应该是人性化的、有生机的和温暖的。

这就要求,一个合格的设计人才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还必须了解和懂得人类的文化、历史、哲学、宗教等人文范畴的知识和智慧。这样,他在设计过程中才有可能不仅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而且从人自身存在的价值出发全盘考虑问题,关注人类文化,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关注人类未来,从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当今社会,生态的问题,已是我们关心的首要问题。艺术设计教育应注重人文与科学的融通与共建,人文素质的提高。使之在设计作品中体现人文精神,使得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生存环境更符和人性。

一、人文素质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上个世纪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德国包豪斯的设计风格成为主流,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到了六十年代走向极端,演变成为了过分追求理性的国际主义风格。其观念影响下的设计,过分依赖高科技,生产出来的标准化的产品,给人以冷漠、理性,缺少多样性、个性和情感。设计中缺乏对人文的关怀。

上个世纪末,IT产品的出现,未来的生活是由网络生活构造的。这样的生活形态是否是我们最理想的生活形态?它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但从人类的本质来看,人其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从自然来,要回到大自然中去,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是任何高智能化的机器代替不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作品中更好地体现人文素质,给人们以精神享受。

还有的设计对自然与人文环境造成了破坏。对历史文化的不重视,不能很好的保留历史文化遗迹,将自然和人文的环境破坏,另外,却换上人工痕迹很浓的所谓环境设计,做舍本趋末的事。城市与城市之间他们各自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消失了。这些都是设计者人文素质的低下造成的。

因此,我们培养设计人才技能的同时,要提高设计者的人文素质。

二、人文素质在设计作品中的价值

艺术与科学是相辅相成的一种设计理念。一些艺术设计作品,只注重科技的含量,偏重于实用而忽视了艺术,忽视了人文内涵对于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和作用,从而影响了它们的效果。所以那些为世人所称道的作品,都实现了这样的设计理念。

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就是将东方哲理和美学思维方式,融与现代设计中,赋予作品一种全新的东方文化精神和理念。他的作品北京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关注到与本土文化的结合、融会,挖掘出古老文明的精粹,将欧美的设计表现手法融入东方人的哲学思想,构筑有生命的当代艺术建筑。同时,也是一位能够熔自然与传统文化于一体的设计大师。

象丹麦设计师阿恩·雅各布森最为经典的椅子——“蚁”椅、“蛋”椅和“天鹅”椅。这几种椅子的造型都是缘与自然,从自然形态中得到启发,经过设计师的大胆抽象而完成的。象“蚁”椅,外形颇像蚂蚁的躯干,头、颈、胸成为椅背,蚁腹成为椅面,光滑的表面饰以白、蓝、红、黄等各种纯色,色彩简洁自然而又大方,椅脚由三支细而挺拔的不锈钢管构成。椅身是用热压胶合板一次创作成型的,整件作品外形俊秀,比例匀称,又充满童趣味,像一只只在森林里呼朋引伴的小蚂蚁,给现代人的居家、办公等活动带来了轻松、活泼的感觉。同时,它的设计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椅身与人体的躯干轮廓十分贴切,坐起来非常舒适。

以上这些设计大师的优秀作品,无论在经济、文化还是社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文化内涵的设计,除了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提升产品的功能和经济价值的作用。它和与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所谓“现代设计”,是不矛盾的,而是相互提升的。

三、在教学中对人文素质的重视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产业的高度发达,使得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设计教育因此也相对发达。美国著名的《零点项目》和《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给我们很多启示。1957年前苏联的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科学方面领先的美国人很惊讶,都在思索其中的原因。他们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建立了《零点项目》进行立项研究。经过上百名科学家20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的艺术教育落后于俄罗斯,导致了空间技术的落后。1994年克林顿政府提出新的教育法,把艺术、历史、语言,与数学、自然科学一道列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并制订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教育法和制订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将美国现代设计教育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它不仅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要求,还高瞻远瞩地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基础教育。

钱学森说过:“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 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要求:从幼儿园至十二年级,对每个学生提出了四门艺术学科(音乐、舞蹈、戏剧和视觉艺术)的教育标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是美国在1994年制订的一部非常完善的艺术基础教育的法规,不仅为美国的艺术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还为高等艺术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才。

中国现在的发展进入一个转型阶段,要坚持育人为本,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原则,以适应新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其根本原则:明确艺术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建设文明社会的作用;把艺术产生的历史、文化、民族背景作为艺术课程的基础,强调艺术教育的文化多样性;强调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准确理解技术手段、艺术技法和艺术追求之间的关系。艺术设计既提供知识面宽广的文化教育,又传授专业实践所必须掌握的专门技能。艺术设计专业更需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艺术设计与人文关注有密切的关系。在艺术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从科技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且要从人文关注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够真正设计出以人为本的优秀作品。艺术设计的关键是设计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是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摇篮,高等学校的艺术设计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信念。我们在这方面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与理论,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加强调查研究,并突出地方人文特色,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静一浪漫建筑.贝聿铭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室内设计与装修,2000.1

[2] 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3] 李立芳.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内蕴的融合.装饰,2002.12

人文艺术论文第6篇

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号召,高校艺术人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高校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都需要根据社会所需和学生自身因素作出相应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搭建艺术实践平台培养高校艺术类复合型人才,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改变象牙塔式的唯书本性教学,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以增强在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市场信息敏感度。[3]学生在专业学习达到一定水平后,到合作企业中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同时,学校制订相关标准对其进行考核。学生在专家的指导下,实践内容将更具有前沿性和针对性。在学校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践将更具有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性。学生必须至少完成一次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组织的艺术类实践活动,包括演出、创作、组织、排练等,并以影像、书面等形式佐证,同时要有校方指导教师和企业方指导教师的共同考核。当然,合作企业也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正规注册;2.有一定实力与规模,最好是龙头企业;3.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系统的工作流程;4.专业对口或相关。

二、实施方案

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个路径来提升他们的人生观、艺术观、创新观,使其艺术素养更具有前沿性、专业性、实践性,让高校艺术人才更具市场竞争力,更好地融入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有利环境中。第一,学生要用大部分时间扎实、系统地完成专业课、必修课等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夯实专业发展基础。第二,专业基础夯实后,开展社会实践。初期由教师为学生进行实践对接,并带领学生走访多家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进行观摩、调研和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动向、企业对艺术类人才的要求、专业知识与产品的转换和推广等信息。第三,初步实践后,让学生完成分析报告并进行内部讨论,再由教师对艺术书籍、艺术演出、艺术作品、艺术产业及案例进行剖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共同认知的过程。这些举措有利于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市场信息敏感度,为就业指明方向。全程由一位或多位专业教师指导实践,此阶段学习偏重实践式教学。第四,学生根据专业水平或个人特长及意愿分为若干组,到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工作岗位上亲身实践,由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带领参与实际工作。全程由一位或多位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工作实践进行辅助和指导。学校和实践单位定期进行考查,根据考核员工的标准对学生的工作表现或完成的某一项目进行评定;成绩占实践课程总分的60%,由企业与教师共同商定。学生在企业实践期内所创造的价值和成果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约定、协商分配。第五,学生带着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回到学校,进行讨论、调整、改进、学习、解决,最后争取以优秀的成果完成学业。毕业作品的考核需要校企双方专家、教师共同参与完成。

三、结论

人文艺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工艺现状模式

创新是现代设计的本质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在当今的设计教育中,我们一方面在反思中国设计缘何缺乏创新?另一方面又在探索怎样才能有所创新?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重视设计的发展,设计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然而由于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存在着先天不足的情况,加上自身缺乏探索和积淀,所以在追随世界设计发展潮流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严重的理论滞后,而且缺少本土、本民族的原创性。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设计并不只是一种潮流和趋势,它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在本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上的设计教育,势在必行。因为先进的设计艺术教育理念和方式决定着设计艺术的发展方向。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绵延不竭的动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有创新和创造力的民族,有着十分发达的传统设计。然而,在从传统设计向现代设计转变的过程中,不仅落后于世界潮流,而且步履艰辛,进程缓慢。这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与传统的设计教育方式不无关系。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传统观念推崇“学而优则仕”,讲究所谓的“书香门第”,使拥有知识、具有创新、创造力的人远离了物质资料的生产领域,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两个根本对立的阶层——劳心者和劳力者。另一方面,工艺的传承一直恪守着家族式的承袭方式,经验和简单的重复性成为传统设计传承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缺乏创新也就成为最大的弊端。而当19世纪西方的现代设计艺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的时候,我们仍然处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可想而知,在落后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仓促发展起来的现代设计艺术,是怎样的先天不足!

师徒制作为中国传统设计存在和延续的主要方式,在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其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随之发生变化。面对世界工业化潮流,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1840年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而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中国的传统设计开始了演变,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开始发生、发展。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对西方设计教育发展经验的学习和借鉴,不仅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的不明确性,而且呈现出杂乱无序的格局。从鸦片战争开始,此后一个世纪,中国设计教育先后经历了所谓的工艺教育、手工教育、图案教育、工艺美术教育、工业设计教育等阶段。这其中虽然有从国外引进过来的教育模式,但因缺乏设计存在的经济基础,在短时间难以见效而无法延续。1904年1月13日(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第一次肯定了图画和手工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图画和手工课作为培养实用专门技术人才的重点,试图通过这些课程教会学生一些“实用之技能”,这是“西学为用”的原则在设计教育中的具体实施。以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国民政府借鉴了当时西方发达国家设计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把西方美术中的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以及设色、明暗等画法和设计、工艺制作中一些新的理念引进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试图用普及美术教育来提高国民的设计意识和能力。这虽然与清末通过单纯的几门课程的开设改变人才培养目标的做法有了较大的区别,但仍未走出美术学的范畴。1940年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开设了服装、家具、漆工等系科,可以说开创了中国工艺美术教育分科教学的先河,但所传授的内容及实行的方法缺乏理性,基本上仍属于传统手工艺。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工艺美术教育进行探索,强调工艺美术教育与生产实践联系并注意体现民族特色。1957年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提出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保护、发展和提高”的方针以及在生产上应符合“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但与现代化设计教育近似的工艺美术教育刚刚起步,因“”而全面停顿。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才真正扬帆起航,但要在短短的20余年中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这中间除了教育体系自身的规律、特征之外,还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思想文化基础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今天中国的设计教育已走到了一个转型时期。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是:整个社会都已认识到了设计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发展设计教育的重要性,以至于今天不仅高等教育中设计人才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在中小学,乃至幼儿园教育中也进行了有关设计的教育。至于社会上的设计从业人员,以设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更是发展迅猛。但是,无论是设计教育体系,还是设计发展的整体水平,仍然没有达到其相应的程度。与国际接轨尚有很大的差距,更不要说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和代表本土文化的设计师了。因此,如何使中国设计转型迅速完成,对于未来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要实现一种教育的转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从分析已有教育现状入手,找出问题的症结,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第二,从先进的教育模式中探究其发展的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而发掘有利于我们转型的内涵。第三,构建一个既具有民族特色,同时又与国际接轨的设计教育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这种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我们不妨从分析我国现阶段设计教育的几个阶段入手。大致来说,我国当代的设计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普及美术教育阶段。从民国初期的中小学图画和手工课开始,一直到80年代,在中小学教育中,都试图通过开设所谓“图画”或“美术”课来启发学生审美本能、涵养其性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描绘的技能。这种方式注意到了审美教育培养,但淡化甚至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因为在这类课程中,我们往往是把大人(老师)的观念和视觉思维“强加”给孩子、学生,毕竟孩子在视觉思维方面与成年人是不同的。尽管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国家标准(实验稿)》中,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如:“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探究性学习,以及自主性和合作性的学习。①从很大程度上把人们脑子里已经客观形成的所谓美术就是画画和手工制作的认识,转变为美术是提高学生整体发展素质的途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很难落到实处,因为一些花费成本较高的课程,最终无法实现其目标。以致从幼儿教育到中小学教育,能够将美术、设计与学生自身活动结合的情况寥寥无几,这与西方国家同一层次的教育是有明显差别的。西方国家在美术教育中,特别注重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并试图通过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最常见的做法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如场地的布置、宣传和活动的编排都由学生独立完成。中西方美术设计普及教育中的这种差异,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我们现如今的教育心理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特别是学生到高中阶段,考虑到其升学压力,美术课总会被迫停开或者转为美术作品欣赏课。目前我国高考采用“3加X”考试方式,高中一年级后分文理科,然后学生专修文科科目或理科学习。而一些文化课功底较差的同学此时就选择进入艺术班。待高考时,面对强调理工科成绩的工科院校招生,一些不具备艺术素质的学生便进入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而一些有艺术训练基础的学生,却对文化课程,特别是数理化课程望而却步。这种状况为接下来的本科教育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二是为高考而开办的美术辅导班教育。这种班目前已成为向绘画、设计等高等院校输送艺术人才胚体的教育阶段。由于这一阶段具有强烈目的的应试冲刺教育性质,所以,基本上都是很有针对性地练习高考科目——基础素描、石膏像或者人物写生、色彩以及速写。来这种辅导班的学生,大多是抱着学艺术可以降低文化课成绩的态度,所以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与此同时,受利益驱使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此外,教学管理比较混乱、短暂的集训时间,甚至错误的教学方法和肤浅的专业知识结构。这些“速食面”式的高考美术辅导班教育不仅没有为学生的设计基础和能力培养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而且为他们以后高等教育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性。

三是高等专业设计教育阶段。这一阶段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是中国设计师培养的关键时期。据日本《设计艺术新闻》的调查,当今市场需要设计师的素质能力是“设计开发的策划能力占30%、设计的造型能力占25%、综合的思考能力占20%、组织和协调能力占12%、国际感觉占8%、软件操作能力及其他占5%。”可见设计艺术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但我们现在本科设计艺术教学大致分为课堂讲授与艺术表现教学、实践与体验教学、技术与能力培养教学三个部分。这三部分所占时间的比例约为8:1:1在第一部分的教学安排,通过教师的大量讲授、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能否得以增长,却是一个无法说清楚的问题。因为我们的这种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只注重了教学的过程,对于教学的政策,特别是设计的实践性的检验不太重视,甚至是忽视的。目前我国设计艺术教学的课程安排是从画素描、色彩到画图案、装饰画,然后三大构成,进入设计和电脑软件课程,对设计意识和设计制作实践能力的重视明显不足。教学结构中条块分割的现象,基础与专业的衔接、专业之间的衔接与渗透、课程设置与理论教育的结构,对实践能力、职业特点的培养等方面显然缺乏。而设计艺术学科,因为基础教育的中学分科问题,招生体制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所以,以文科考试进入美术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工艺与技术训练,以理工科考试进入工科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近些年,盲目开办起来的设计专业,使得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模糊不清。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艺术设计教育基本上按照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是在综合性大学、专业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另一种是在各种工科院校,如建筑、机械、轻工、纺织等。前者偏重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后者偏重不同专业的工艺与专业技术训练。如果这两种教育模式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建立教学、研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重视“专业表现”“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各专业之间有更多的融通性,将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要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首先要了解现代西方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及发展历程,总结其理论性和实践现实性,并结合中国自身的发展特点。那么提到国外设计和设计教育,被誉为“现代设计的摇篮”的包豪斯所建立的设计教育体系我们必先了解。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首先他们建立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强调设计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进行。培养出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另外包豪斯还提出“工厂学徒制”,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实习),成绩优异者进入“研究部”,研究部毕业时所作的作品既合乎功能又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方可获得包豪斯文凭。②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也是学习包豪斯的表现,但是由于包豪斯过分强调“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所以其教育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一种抽象的乌托邦式的色彩美学追求,而很少对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这种状况,使包豪斯的许多思想、主张大都停留在“实验室”里,还未建立起完整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直到战后德国乌尔姆学院才得以完成。包豪斯以后,不断完善的西方设计教育模式是企业加学校的形式。如德国采用以“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为主,其中60%—70%的学习在企业,包括生产岗位、培训中心、跨企业中心,而只有30%在学校进行。这种教育模式是教育针对性原则在教育中的体现,它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方式。其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基础,课程设置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考试考核也以职业资格为标准,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原则。美国的设计教育也同样有严谨的培养学生设计的方法。教师会在设计课前制定详细的设计指导书,对设计过程的每个阶段如选题、市场调研、成本分析、市场营销、产品设计都进行明确的要求。对学生文字表达、视觉形象表达及口头的设计表达规范尤为重视,并通过这种严谨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并且对设计的内涵有较完整的理解,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就业市场。另外,国外的设计学院重视理论课的开设。就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的学生而言,修完136学分才可毕业,这其中理论课就占45学分。这体现了学校不仅是为了传授学生设计观念,更是以通过教学达到培养有思想文化境界、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高素质设计人才为最高目标。

对比国外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及趋势,结合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状况,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现代设计教育可以成为设计艺术的制约因素,也可以成为设计艺术的促进力量。但是这两种结果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教育模式、教育体系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那么究竟建立什么样的教育体系或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设计界的精英呢?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第一,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代设计是围绕机械化大工业生产进行和开展的。而机械化程度与技术的进步、发明创造的出现紧密相关,由于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而导致设计艺术变革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设计教育应该注重科技的进步及发展趋势,使学生能不失时机地将新技术运用到设计中。所以在课程和人才培养环节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训练和应用,培养学生拥有敏锐的视觉和尝试、创新的精神。第二,明确现代设计是围绕市场运转的,那么现代设计教育也随之围绕市场展开。格罗佩斯曾说:“设计师的第一责任是他的业主。”这句话体现出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那么现代设计教育更好的方式应该是及时结合市场检验出来的教育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把它转化为下一步的教育举措,设计和教育都围绕市场这个指挥棒运转。这样就要求设计教育的展开必须了解市场动态,它一方面是指专业开设和专业课程设置围绕市场,另一方面指的是教育过程结合市场。具体来说就是为方便企业发展和学生就业,学校按照市场的需要设置课程。并注意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可以是与企业共同开发产品,或者是安排学生到企业长期实习,了解企业设计的流程,理解完整的设计内涵,并把企业的设计课题作为平时作业进行训练,这种有针对性的培养机制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设计工作状态。第三,信息技术时代,设计艺术的独立性相对缩小,它所包含的内容不断延伸、扩大,特别体现在与其他众多学科的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的关系上。因此,我们不仅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树立艺术学科交叉性强的观念,而且还可以在具体的教学和实践当中,组织设计艺术学院的学生与管理学院、技术学院的学生合作,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专业知识,共同完成从消费者调查、市场分析、产品定位、产品开发设计、技术分析、市场营销的全过程。第四,注重理论课对学生设计思想理念和设计空间发展的影响。设计理论并非简单的经验总结,它包括历史文化的总结、设计学的各种理论课的学习,可以使设计变得事半功倍。所以它不仅是对历史的研究和总结或者是设计理念的传授,更是了解设计脉络,了解本民族文化和特色,提高文化境界的快捷方式。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日)利光功著,刘树信译,《包豪斯——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摇篮》,轻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人文艺术论文第8篇

1.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是决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目标的确立对于艺术类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和组织构建具有决定作用,是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2]。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是决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现阶段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教育从研究型办学定位逐渐向应用型办学定位转变,然而我国当前的许多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却没有跟上这一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革新的转变趋势,他们仍然使用传统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研究型、精英型、知识型艺术人才宗旨,没有考虑到人才多样化的培养需求,忽视了学校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研究型、知识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占据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育市场。但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转型驱使下,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社会人力资源市场对学生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求高素质、高技能兼备的创新型人才,尤其需要艺术类多样化人才。根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许多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始终沿用“教师、教材、课堂”三点一线的培养模式,艺术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重理论轻实践。比如动漫设计专业的课程中,课程内容主要以美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巧、美术绘画能力、美术鉴赏能力为主,而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2.艺术类人才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民营本科院校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教师、教材、课堂”三点一线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艺术类课程内容所体现的创新力度有限,绝大部分知识和案例停留在以往的基础上,旧的教学案例不能紧跟瞬息万变的时代变化。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的教学思想僵化、循规蹈矩,在人才培养行为上亦步亦趋、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没有完全认清当前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和竞争压力,对待一些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敢尝试,总是畏首畏尾,导致艺术类人才培养仍然处于原地踏步状态,与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严重不协调。虽然当前艺术类院校教材吸收了前人优秀的文化研究成果,但是缺乏对前人人文社科成果的深度挖掘,没有将精神文化成果中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求是的精神反映出来。此外在教学手段上,沿用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将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合理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这种滞后单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与一般公立高等院校相比,它的办学工作和内部管理完全是按照民营机制运行的,民营院校与一般市场企业一样实行独立法人、独立场地、独立教学、独立财务、自主招生,民营院校的办学经费一般从学生的学费中获得,而公办高等院校的办学经费除了有学生的学费,还有来自国家的财政教育支出。因此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在办学经费上呈现短缺问题,从而导致艺术类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此外艺术类专业由于专业性质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耗材严重,多实行小班化教学,与文理科学生相比,教育经费往往要高出一倍。加之随着学生扩招后,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变得越来越捉襟见肘,教育资源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学生数量。

4.艺术类人才培养空间受限,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现阶段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在教学空间上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比如动漫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动画设计在当前艺术专业中是新兴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绘画能力,培养学生二维、三维绘画技术的操纵能力,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专业知识和绘画技巧外,计算机绘图操作技术也是一项重点培养项目。教师仅仅把教学地点设置在室内教学,极少开展户外写生、校外进企实习等活动,导致动画设计专业人才没有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对于社会市场经济中的动画设计动态无法准确定位和把控,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这也是阻碍艺术类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关键。

二、加强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艺术课程建设。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的重点在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而课程体系的完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必经之路。首先,重新整合和规划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动画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而言,除了培养学生的思政道德水平、社交技能、思辨能力之外,还要讲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放在技能培训上,将技能培养目标细分到各个课程当中,贯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计划之中。动画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重点在于人物造型设计、动画场景设计两个方面,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美术专业知识和绘画技巧,还要具备计算机绘图操作技术。其次,完善艺术课程体系建设。以某民营本科院校的动画设计专业课程设计为了,它采用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有思政与美术教育基础知识课程、动画设计专业技能教育平台、动画设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构成,这种课程体系设置改革了以往的动画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落后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着重强调了知识的创新性和应用性,

2.革新教学观念,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观念革新是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创新的前提条件,只有思想上跟上了时代的步伐,那么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就会按部就班地一一实现。针对民营本科院校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问题,民营本科院校要成功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打破“教师、教材、课堂”三点一线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艺术类课程内容创新力度。因此学校要改变以往畏首畏尾的发展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针对教学手段单一问题,艺术类学校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多采用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创建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的课堂情境和学习氛围,尤其是对于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绘画技能和对人物场景的把控能力要求学生拥有熟练的绘画技巧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课外阅读和名家作品欣赏非常重要。同时教师要适当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布置设计任务和团队调研作业,采用开放式、多元化的成绩评估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合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设备,在课堂上多展示一些与动漫设计相关的新型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加大艺术类教学经费投入,构建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针对当前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学校可以通过拓宽办学经费的筹集来源,比如加强与政府教育部门的联动合作,争取获得国家教育部的教育财政补贴。又比如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为企业输送艺术专业人才,而企业为学校的教学资源做出相应的投资,形成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艺术类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要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是根本。针对当前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首先,构建开放多元化的人才引进体系。在招聘艺术类教师时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还要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道德素质等,重在引进“双师型”教育人才。二是构建完善的教学考核机制。教师的薪资奖励、职称评定等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业绩、科研成果、指导学生获奖等挂钩。

4.构建校外实践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艺术类学生除了课堂时间外,还拥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而充分利用这部分时间创建校外实践学习课堂,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学校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动合作,为艺术类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习平台,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其次,学校可以举办一系列的科研训练、作品展览、创业实践等,比如动漫作品展、美术交流会、户外写生、校外采风等活动。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