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与应用

化学研究与应用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em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杂志简介:《化学研究与应用》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378/O6,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化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化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评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新技术与应用等。

主管单位: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四川大学
国际刊号:1004-1656
国内刊号:51-1378/O6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化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4
复合影响因子:0.56
总发文量:4150
总被引量:18217
H指数:35
引用半衰期:4.9514
立即指数:0.0157
期刊他引率:0.8867
平均引文率:12.7702
  • 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周佳盼; 米红宇; 王吉德; 徐友龙; 崔青霞 刊期:2014年第07期

    导电聚合物由于具有结构特殊、环境稳定性好、成本低廉等优点而成为科学领域中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本文综述了采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制备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电化学聚合方法是此类材料重要的制备方法之一。基于该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系统地归纳了导电聚合物的恒电位法、恒电流法、动电位法、脉冲法等电化学聚合方法,并展望了...

  • 分子印迹膜修饰丝网印刷电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孝刚; 唐玲; 周智慧; 朱秋劲; 赵晓联 刊期:2014年第07期

    分子印迹膜(MIM)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识别性和高选择性。丝网印刷电极(SPE)具有高灵敏度、低成本、设计灵活和一次性可抛性。因此,MIM修饰的SPE传感器技术具有开发低成本、方便、高识别和高灵敏度的商业化传感器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该技术在膜修饰技术,特性表征技术,电极制备材料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足。本文针对SPE与MIM联用技...

  • 基于自组装与电聚合联用制备磺胺甲噁唑分子印迹传感器及特性研究

    作者:黄小小; 余会成; 黄学艺; 谭学才; 孙月新 刊期:2014年第07期

    以磺胺甲噁唑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脂为交联剂,采用自组装与电聚合相结合方法,制备了一种对磺胺甲噁唑具有特异性识别位点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CV)、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和安培计时法(I-t)表征了该印迹传感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在5.0×10-6~2...

  • 大孔树脂去除炼油废水中酚的研究(英文)

    作者:蔡艳荣; 李玲玲 刊期:2014年第07期

    论文对大孔树脂去除炼油废水中酚进行了研究。采用静态法实验研究了树脂用量、pH、温度、废水中酚的初始浓度等条件对H103和X-5树脂吸附和解吸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室温对吸附有利,随着树脂用量和初始浓度的增加,两种树脂对酚的吸附率增加。30min内吸附率可达80%以上,返洗率可达90%以上。用H103和X-5树脂对炼油厂废水处理厂排放的低含量含酚...

  • KH550改性纳米SiO2的制备及其界面相互作用研究

    作者:朱建君; 翟秋阁; 李晓玲; 朱锦锦; 于心爱 刊期:2014年第07期

    采用KH550为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2进行改性,对改性前后的纳米SiO2采用XRD、TEM、FTIR、NMR等表征手段研究样品的微观结构、表面羟基含量、有机/无机界面相互作用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纳米SiO2经过KH550的改性,亲水性减弱、亲油性增强,表面质子运动活性也随之增加,并且KH550与SiO2有相互作用存在。29Si核的NMR谱表明,由于KH550与纳米SiO2表面的...

  • 卟啉化聚合物纤维膜负载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作者:陈哉娜; 冯潇潇; 韩丹敏; 王丽婷; 曹伟硼; 李寒梅; 邵林军 刊期:2014年第07期

    通过烯基铁卟啉分别和苯乙烯、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制备三种卟啉化聚合物,然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这三种卟啉共聚物与TiO2颗粒共纺制备卟啉共聚物纤维膜负载TiO2光催化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显示卟啉共聚物纤维负载TiO2催化剂都具有良好的纤维结构,纤维直径约为1.0-2.0μm。X-射线衍射仪(XRD)则表明TiO2的晶型在纺丝前后都...

  • 六种花青素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DFT研究

    作者:吴莉; 齐婧敏; 吕庆章 刊期:2014年第07期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d,p)水平上对花青素分子中天竺葵色素、矢车菊色素、飞燕草色素、芍药色素、牵牛色素、锦葵色素及相关自由基分子进行了优化计算。从六个分子的结构参数、酚羟基氢原子上的自然键轨道(NBO)电荷数、酚羟基解离能、HOMO和LUMO能级以及其能级差△E(LUMO-HOMO)等方面分析了六种花青素类化合物清除...

  • 三种咪唑类药物缓蚀性能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作者:佟永纯; 王清云; 王龙德; 马银巧 刊期:2014年第07期

    本文采用失重法研究了在5%的H2SO4溶液中甲硝唑(MNZ)、奥美拉唑(OPZ)和酮康唑(KCZ)对钢的缓蚀性能,同时测定了浓度、时间和温度对这类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的H2SO4溶液中这类缓蚀剂均能有效的抑制钢腐蚀,其中KCZ效果最好,缓蚀效率可达80%以上。并采用密度泛函(DFT)理论计算方法对三种缓蚀剂分子结构与缓蚀性能之间的关系...

  • 硼酸镧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在植物油中的抗磨减摩性能

    作者:谷科城; 陈波水; 陈勇; 闫忠意; 韦友亮 刊期:2014年第07期

    以Na2B4O7·10H2O和La(NO3)3·6H2O作原料,油酸作改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硼酸镧纳米棒。利用X-衍射仪、FT-IR光谱仪、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四球摩擦试验机考察了其在植物油中的抗磨减摩性能,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钢球表面磨斑的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定了磨斑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硼酸镧呈纳米棒结构,其直径为50 nm、长达50...

  • 不同催化系统降解甲基橙的效率比较及过程分析

    作者:吕向菲; 马宏瑞; 李卡; 张茜; 马鹏飞 刊期:2014年第07期

    以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为降解目标,在自制的圆柱形不锈钢反应器中,比较三种不同的光催化系统:TiO2光催化、紫外光辐射及臭氧单独氧化的催化效率,检测脱色率、COD、pH值影响、臭氧及羟基自由基(·OH)的变化分析催化反应历程。研究表明:三种体系降解150 min后COD降解率分别为46.23%(UV),44.54%(O3)and 74.12%(TiO2),而120 min后脱色率达93...

  • 计算机模拟研究Pu4+在人体血浆中的分布

    作者:邓冰; 蒋树斌; 董兰; 董亮 刊期:2014年第07期

    建立了由多种金属离子和小分子配体组成的多相人体血浆热力学平衡模型。模拟研究了Pu4+在血浆的形态分布及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和CO32-、Citrate3-浓度对细胞液中Pu4+形态分布的影响。血浆中的低浓度Pu(Ⅳ)易以Pu(OH)4(aq)的形态蓄积在肝脏中,钚浓度升高则形成沉淀Pu(OH)4(s)难以排出。在[DTPA]=2.5×10-5mol·L-1时,血浆中水溶性...

  • Mo和W共掺杂对Ru-Se簇合物催化氧还原性能的影响

    作者:赵东江; 马松艳 刊期:2014年第07期

    以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和硒粉为原料,采用低温回流技术在1,6-己二醇中合成了W和Mo共掺杂的Ru-Mo-W-Se纳米簇合物。利用SEM、XRD和旋转圆盘电极(RDE)技术表征了合成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和电催化性能。催化剂以六方结构的Rux簇为主相,同时形成无定形相,聚集颗粒高度分散。在氧气饱和的0.5mol·dm-3H2SO4溶液中,Ru-W-Mo-Se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ORR)...

  • α-FeOOH纳米线的合成及其对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作者:任铜彦; 何平; 张萌萌; 张便利; 苟兴龙 刊期:2014年第07期

    以FeCl3和NaOH为原料,一步水热合成了α-FeOOH纳米线,通过XRD、SEM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XRD表明该材料的成分是α-FeOOH,从SEM可看出该材料是线并形成网状。考察了其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并研究了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α-FeOOH纳米线对于刚果红的吸附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平衡,平衡时间为12 min,动力学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

  • 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A3碳钢缓蚀的协同效应

    作者:陈志; 郭芳; 许俊强; 李军 刊期:2014年第07期

    采用电化学方法、静态失重法和观察法研究了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12-2-12)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及其复合体系在1M HCl溶液中对A3碳钢的缓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具有很好的离子协同效应,在较低浓度下即具有很好的缓蚀效果,属于阴极/阳极混合型抑制剂,当二者复合摩尔比为1:0.8时,协同效应最佳,缓蚀率达到99.9%。通...

  • 三联吡啶及其Pt(Ⅱ)配合物与i-motif 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慧青; 任雳君; 魏春英 刊期:2014年第07期

    本文通过荧光滴定、紫外可见吸收滴定、紫外熔点实验以及CD光谱研究了三联吡啶衍生物L1-L3及其Pt(Ⅱ)配合物1-3和人端粒i-motif 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体和配合物均能与i-motif DNA相互作用,结合常数约为105M-1,而且配合物的亲和作用强于配体。配合物的结合导致i-motif DNA的熔点温度降低并对其构象产生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