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律师述职报告

律师述职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12 12:42:01

律师述职报告

律师述职报告第1篇

律师是维护正义的代表,关于律师律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有哪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律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律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一

至20**年8月份,是本人执业满一年的时间,回顾过去8 个月的执业经历,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律师行业的新兵,本人始终将认真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律师职业道德作为自身的执业准则,忠实履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职业使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现本人就过去8 个月的执业情况向主管部门和律师协会作如下总结:

一、不断加强思想建设

遵守国家法律、 法规, 严格遵守律师职业道德、 执业纪律以及 《律 师执业规范》 ,遵守各级司法机关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律师协会的 章程,履行会员的义务,遵守贵州民族律师事务所所内的各项管理制 度,敬业爱岗、廉洁自律、文明执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全心全意 的做好法律服务工作,树立品牌服务形象,坚守执业理念,最大限度 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认真学习,严于律己。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并积极参加本所和律 师协会举办的业务技能学习与职业道德培训, 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 专业素养。

二、认真参与公益法律援助活动

按照**市律师协会和**市法律援助中心的统一要求,积极投 身参与本市的法律援助服务活动。 尽管参与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数量较少,但本人所承办的每一件法律援助案件,都是本着勤勉尽责的工 作态度,全心全意的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最 大化的维护其合法权益,工作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当事人,同时也得 到了承办单位的认可。 另外,作为一名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 定,构建和谐社会,是其职业责任的应有之义,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每一位律师都应当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该责任。

为了能够对律师行 业和社会尽到一份绵薄之力, 本人今年即报名参加了主管部分和律师 协会组织的法律援助志愿者活。我想,通过法律援助志愿者的活动不 仅能够为本人今后的执业,积累更多的法律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能 够进一步提升律师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增强我们律师的职业荣誉感 和自豪感。

三、提高业务水平与技能方面

过去的 8 个月,在前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办理诉讼案件及非诉 讼案件,办案方式取得很大突破,用非诉讼方式解决诉讼问题,既减 轻当事人的讼累,又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及时息讼解纷,促进了当事 人的和解, 增进了社会和谐。 其中, 通过为某大型国企办理的一件 “履 约担保” 非诉案件, 不仅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委托人经营中的法律风险, 保障交易安全,减少、杜绝纠纷的发生,同时也促进了双方的良性合 作。回顾本人所承办的诉讼和非诉讼案件以及法律咨询,每一件法律 服务都尽心尽力、勤勉尽责,争取做到当事人满意,承办单位认可。

总之,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律师工作的永恒主题。本人在今后的执业过程中,一定认 真不断总结,纠正不足,找出工作中的差距,虚心学习。展望未来, 在新的一年里,本人一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树立大局意识,服务 社会,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和知识更新,时刻严以 律己, 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活动。

在今后的工作中力求将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作为工作目标和检验工作质量的标 准。 通过对 20** 年度律师的执业实践和理论学习的总结, 本人对律师 职业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更加充满信心。在今后的律师执业中,本人 将依照《律师法》和律师职业道德赋予的职责,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 务, 努力在现有的执业基础与理念上锐意进取, 创造更加辉煌的一年, 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律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二

踞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参加政治学习,认真贯彻党的治国方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责任性较强,并具有一定的钻研和创新精神。工作任劳任怨,敢挑重担,乐于接受领导安排的常规和临时任务,并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严格遵守纪律、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讲究效率。一年来我们所 各项工作得到了有效促进。现将以来的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加强学习,认真掌握理论和实际应用

在工作中,能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学习政治理论、先进的法学理论和文化业务知识。继续主动、认真地参加律师培训学习,尽力做到学以致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并能做到有准备、有成果、有探讨、有反思、有提高。本年度我努力探索,大胆尝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益,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二是健全完善律师各项制度,形成有章可循、有据可考的约束机制。三是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的整体合力,盘活班子成员的“能量”,把我们事务所建设成团结核心。四是提高工作能力。注重对新入的实习律师独挡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及相互协作的意识的培养。

在过去的年度里,我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团结同仁,奋力拼搏,与时俱进,完成了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本地的法制化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 发挥律师社会的职能,积极参与法律援助

根据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和分工,我所组织了律师进社区活动,坚持每月一次到服务点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根据本所安排,我积极参加律师进社区活动,认真履行职责,热心为社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我还积极参加青少年维权活动,最大限度的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央决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公平和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从全体人民利益一致,转向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存在着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维护合法权益,打击不法行为,倡导社会正义,营造社会公平。在这些服务过程中,树立了律师良好的社会形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三、在律师工作中积极开展业务工作

作为*****律师事务所的一员,积极响应上级领导的号召,认真开展律师业务。特别是20**年度,我作为一名律师在积极的宣传法律的同时,自己办理了法律援助案件5件,非诉案5件,民事案11件,刑事案件3件,总办案24件。通过以上的服务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实现了律师的社会价值。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在思想、学习和工作上取得了新的进步,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理论知识学习深度不够,业务水平还较低,开拓精神不够强,这些不足,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批评指正,我只有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向大家学习,取长补短,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作出自己微薄的贡献。做一名党和人民都放心的好律师。

律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三

20**年度,是我作为专业律师身份从事法律工作的第五个年度,经过六年时间的磨练,改变了当初的那份骄横,多了些许的稳重。改变了以前成绩面前的津津乐道,多了更多的慎思考量。也许以前你我都从事不同的工作,也有哪份成就,既然做了律师,就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就必须沉下心来,钻研业务,正真称的为师。师还有一个含义,那就是为人师表,起到模范表率的作用,这就需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人尊敬,让社会接纳。20**已经过去,但自己所做的各项工作才定格成型,构成了自己职业生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年的工作有得有失,有经验有教训。现总结如下,供领导、同事及民众来指正。

一、积极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及“中国梦”等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政治理论。只有真正的学习、领会,才能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培养出敏锐的政治觉悟。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立足本职岗位,在解决当事人法律问题的同时,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维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得以贯彻实施,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这一年来,我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身份上,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和提高,处理纷繁复杂的具体法律事务也显得沉着冷静、得心应手,少了以往的浮躁情绪。

二、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做人、做事,就是一个人一生的全部。不会做人就不会做事,不会做事就不会做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想把事做好,就必须先做人。律师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就必然要求你严格遵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国家对律师提出了严格的执业纪律要求,要求不私自泄露当事人的隐私及商业秘密,不能与对方或者法官等私自接触贿赂,不得私自收费,不得承诺包打赢官司等等。要求以你的专业法律知识最大程度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职业道德,更多体现的是当事人对你的评价,你的言谈举止,处事风格,当事人是否认可,直接体现你的职业道德风貌。

在工作中,我一直要求自己谦虚、和善、坦诚相待、雷厉风行。执业六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对我工作投诉的情形,通过我的自觉,当事人对我的个人评价比较高,说明他们心里认可了我。同时法官的评价也印证了这一点,一个法官不可能认可一个没有素质和道德的律师。我来自外地,在济宁执业,本来朋友不多,我更注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通过自身的努力,众多的当事人成为朋友,使自己能在这异乡站住颗,靠的就是品行,靠的就是职业道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永远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是律师最起码的要求。

三、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法律推陈出新的速度很快,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律师是适用法律的专家,要想为当事人解决法律难题,就必须第一时间掌握了解。为此,我坚持每天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对常用的法律知识进行温故。同时坚持学习理论及实务知识,中国法院网、中国普法网及中国律师网是我经常浏览的网站。上面经典案例及实务研究,通过对各个敏感、经典案例知识的学习,我的业务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另外,其他学科的知识,譬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文学、自然科学等知识,也是律师工作中涉及到的,为了准确的适用法律,我也利用空余的时间学习了解其他学科知识。一是充实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为本职的法律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在与朋友和其他行业的人们在一起聊天时,他人玩笑似地说,一句话就知道你是律师。虽然有点玩笑的意思,但这句话绝对不是贬低,而是褒奖。

业务素质的提高,还体现在对案件的研究,法律规定浩如烟海,你不可能精通每一个法律领域,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在经办的每一个案件时,我会详细的分析案情,查阅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同时听取同行的意见,以案学法,这样的方式使我受益颇深。

四、20**年度具体办理案件的情况

20**年度,是我从事专职律师五年来,成绩最好的一年,一个是经办的案件数量比往年增多,再一个涉足的领域也所扩大。20**年总计承办各类诉讼案件58件,法律咨询及代书21件,法律顾问单位3家。其中承办民商事经济纠纷案件49件,涉及人身损害赔偿、民间借贷、婚姻家庭、抵押担保、道路交通事故、票据、股票、工程建设等领域,刑事案件1件,行政案件8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件。现已办结50件,已全部归档。经过各类案件的办理,自身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经过与当事人的积极配合案件办理效果当事人也都非常满意。这是我最为欣慰的一点。

五、20**年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虽然案件办理的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诸如公司并购、知识产权等高端业务没有涉及,说明自己在高端业务上的知识还很欠缺,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向高端业务领域发展。第二,还没有更好的更及时的回访当事人,我一直认为认识就是缘分,要珍惜这份感情。应该及时的与当事人保持联系,不能案结情了,这也是律师业务拓展的一个方面,以后要进一步的做好。第三,在业务知识上还存在欠缺,一个建筑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我就明显感觉到自己经验的不足,以后必须花费时间进行深入的研究。第四,在法律顾问工作中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工作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已有案件的办理。虽然是单位的法律顾问,但必须保证自己身份的独立性,不能让单位认为你是他们的打工者,这一定程度上有损律师这个群体和职业形象。

律师述职报告第2篇

            

按照“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有关要求和《关于召开2018年度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晋组通字〔2019〕4号)精神,今天我们以党员大会的形式召开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进行民主评议党员。会议应到党员30名,实到30名,因工作原因未能到会的党员,支委班子成员代表支部在会前分别向其本人征求了意见。

下面,我代表党支部进行专题述职,请广大党员提出批评意见。

一、2018年的工作

2018年,在市律师行业党委的领导下,北京盈科(太原)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创建省、市两级“双强六好”党组织为契机,按照“政治引领、党建先行,以党建带队建、促所建”的工作思路,坚持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宣传力不断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显,各项工作明显提升,先后被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授予“‘双强六好’省级示范党组织”、“‘双强六好’市级示范党组织”。同时,2018年完成九个大的专业团队优化组合,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年服务客户增加522户,同比增多52%。

二、这次会议的前期准备情况

从2月中旬开始,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支部组织全所广大党员、律师、行政人员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主题,聚焦“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结合律师职业特点,制定大讨论实施方案并稳步推进。按照方案要求,针对这次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由我主持起草并提交支委会审议通过专题组织生活会工作计划,按照计划我们紧扣主题,结合社会组织党组织重点任务,突出律师职业特点,在动员部署环节,我们邀请市委组织部和上级党委进行了动员部署,精准解读政策;在学习研讨环节,我们通过印发学习手册自学、专题领学、网络论坛、微信专栏、问卷测试等方式推动学习入心入脑;在谈心谈话环节,我们通过上下级谈心、党员交叉谈话等方式,落实好“六必谈”,真诚敞开心扉;在征求意见环节,我们围绕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社会责任和助力“三大攻坚战”等重点,采用多种形式最大范围面向群众,开门征求意见,截至目前共征集意见建议73条。

在此基础上由我主持起草支部述职报告,经支委会审议通过后印发各党小组,由各党小组长主持召开党小组会议分别对党支部班子提出批评意见。

三、查找出的问题

支部班子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主题,聚焦“六个破除”,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经过认真对照检查,主要查摆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思想政治方面

一是政治站位不高。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面对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有组织、无纪律”,“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所也存在重业务轻党建,重务实轻务虚的情况,在处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关系上用力不均、畸轻畸重;组织生活不规范、不严肃,把党内政治生活等同于一般会议,落实时间、参加人数、学习效果还不能得到保证,存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不够严肃的现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不高,在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方面组织力不强,结合实际引导不够,方式方法也不够灵活;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习惯于一人读大家听,无法做到领悟原理、获取精隨,学深悟透。除了会议学习外,“外请专家专题学、联系实际思考学、带着问题专研学”的平台至今没有搭建起来,满足于微信群里发送、党员律师自学。

二是宗旨意识不强。党支部引导和支持律所有序参与社

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存在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范围不广,程度不深的问题。比如,我们针对当前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分配不均衡的情况,没有站在群众立场,从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职能上主动作为。再如,我所被确定为“中小企业维权基地”后,党支部就没有及时引领、督导、帮助广大党员律师及其团队,积极与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群体对接,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的法律问题和转型升级的法律支持问题,大家只知道所里有个维权基地站牌子,但却没有实质性的开展工作。

(二)在“破除僵化保守,着力解决改革意识不强问题,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方面。

对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特别是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理解不深、实践不多。结合自身实际大胆闯,大胆改的意识欠缺,满足于向上级反映或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没能积极投身于改革第一线。比如,至今没有参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和军民融合发展项目的法律服务;在山西省的“三去一补一降”事项中,没有主动承担相应法律服务;在落实上级一些改革举措上,力度不够,方法简单,成效不明显。

(三)在“破除因循守旧,着力解除创新精神不足问题,坚持以创新激发动力活力”方面。

习惯于翻本本、循惯例,缺乏创新精神,特别是对律师事务所受传统管理理念形成的结构性、体制性等问题基本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手段。例如,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案件流程和律所内部管理仍然沿用老套路、旧思维,没有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提升工作水平,相比先进律所,凸显出内部管理和律师办案的效率短板。再如,专业团队建设、高端律师引进与培养方面,习惯于等人上门,守株待兔,没有及时研究分析形势、创新方法模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专业团队和人才优势作用不明显。

(四)在“破除封闭狭隘,着力解决扩大开放不够问题,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方面。

至今还没敢把律所业务放到“一带一路”的大格局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框架里统筹推进;固步自封,本所与外所相互封闭,所内部门之间、律师之间相互封闭,各自之间固守一方水土资源,不开放、不拓展、不合作、不共享,因而做不大,做不强。对律师行业长期性、常态化的“律师进进出出、律所分分合合”所带来的队伍不稳、资源浪费、管理短板等现象习以为常,更没有尝试用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去革故鼎新。盈科在体系内部对标一流意识不强,不愿打破地域界限主动对标一流,而是仅仅满足于自身工作取得的一点点成绩,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律师和律所的发展,对此,支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在“破除资源依赖,着力解决市场理念不浓问题,坚持以市场打开发展新通途”方面。

仍有一些律师把同司法人员和客户单位领导的个人关系、交往、运作看作所谓的“硬资源”,不注重运用市场化思维,合作共享的大格局去开拓法律服务市场,忽视法律知识的更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是仅仅依靠和经营所谓的“硬资源”,去维系生存和谋求收益,支部没有及时正确引导;二是在为企业服务时,没有运用市场化理念和思维,在企业风险防控和法律智库方面提供支持,从企业升值的角度,帮助企业提高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能力,有效防控经营风险。

(六)在“破除随遇而安,着力解决工作标杆不高问题,坚持以一流标准创造一流业绩”方面。

一是支部党建工作方面安于现状,停留在省、市两级“双强六好”的荣誉面前,缺乏赶超精神,没有进一步对标对表,用一流标准创一流业绩,推动支部党建工作再创佳绩。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身份意识和荣誉感、责任感不强,甚至有些党员将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二是支部标准化建设上,热衷于硬件建设,而对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否规范,支部党的建设存在的短板和弱项问题重视程度不高,解决的力度不大,如:党员档案管理制度尚未规范建立,党员档案管理混乱,甚至有部分党员的档案在自己手里而不知道如何处置。又如:支部活动经费和党费收缴问题的制度建设,至今没有完善,再如:优秀党员评选标准不公开、评选程序不科学;三是推动律所发展方面,存在着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的现象,存在党建工作尽量不给律所业务添乱的思想,忽视了党建工作对律所发展的政治引领功能。

(七)在“破除慵懒散漫,着力解决作风不实问题,坚持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方面。

一是党支部在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方面,仅按照上级要求填写党员联系群众表格,应付了事,而且联系面仅局限于本所人员,工作面窄,号召力不强;二是深入党员群众调查研究少,同党员群众促膝谈心、坦诚相见少,思想政治工作不深不细,对党员群众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了解不全面,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问题不果断,没有真正做到同党员和群众心连心,做他们的贴心人。三是在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方面,能躲就躲,躲不了就应付差事,比如,太原市的创城工作开展地轰轰烈烈,其中大多需要普法和法律咨询、法律服务,而我们基本没有参与。

四、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治功能。对标江西南芳律师事务所,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引导广大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创新再发力、开放再提质、工作再扎实。

二是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对标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把改革作为推动律所发展的主动力,不断增强改革意识,提升改革能力,聚焦工作短板和律所发展重点,在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升律师办案效率等改革课题上动脑筋,提高改革精准度和含金量,用一批实招和新招,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三是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对标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文化特色,创新模式,着力打造行业品牌精品,增强我所的全国知名度和区域影响力。

四是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对标盈科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开拓“一带一路”法律服务新领域的成功经验,不断更新观念,扩大视野,立足省城,放眼山西,站在全国的角度用全球的视野思考日常工作,强化交流合作,探索出一套科学完备、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担当起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引领的政治责任。

五是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对标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树立法律服务市场化的竞争理念,跳出对传统资源的依赖,增强市场观念,开拓新型法律服务市场,推动法律服务产品更加完备,推进法律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努力实现资源依赖向市场效益的本质转变。

六是进一步强化标杆意识。对标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以对标意识、以常学常思的看齐意识、以有所作为的担当意识,按照“可行、可信、可复制”的标准,强化自身担当,带动身边更多的社会组织党组织,凝聚起更大的共识与合力,更好地发挥出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律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七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对标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以“革命加拼命”的的奋斗精神,推动党建工作,教育引导职工群众增强政治认同,鼓足党员群众创新的勇气和干劲,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承担社会责任,为省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我代表支部委员会做的述职完毕,请大家提出批评意见。

谢谢大家!

律师述职报告第3篇

一、研究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是当前证券市场发展形势的迫切需求

证券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场所,也是信息的聚散地。确保证券市场正常有序运转的核心基础是一套完善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可靠的信息与投资者的信心是证券市场的两大关键因素。然而,目前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信息质量不高,尤其是财务会计信息常常存在着误导、虚假和重大遗漏的情况,已成为当前证券市场的一大顽疾,也给注册会计师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诉讼,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问题又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新的挑战。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问题一直是西方法律界和会计界的热门议题。而我国涉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才刚刚开始,相应对该问题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从我国目前对违规事务所的处理看,主要是行政处罚。除了验资诉讼涉及到民事赔偿外,证券市场中各违规事务所,尚很少涉及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而对于投资公众来说,最为重要的其实就是如何保护其经济利益。如果不追究民事责任,不管对事务所的惩罚多严重,都不会挽回其遭受的经济损失,也很难增强其投资信心。其实,从各国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已是一种主流。

二、虚假审计报告认定的法律标准

虚假报告的认定标准是明确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会计界与法律界的诉讼争议中存在分歧与困惑的焦点所在。因为各自职业特点的限制及相互的不了解,对以哪种标准来衡量审计报告的可否信赖,注册会计师和法律专家难以达成共识。

从会计界的观点来看,判定虚假审计报告主要依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以下简称《注册会计师法》)。按照《注册会计师法》第22条的规定,判断审计报告是否虚假的关键是看其是否严格遵循了执业准则、恪尽职守。从该条可以推导出:如果存在严格遵照执业准则也不能发现的错弊,则注册会计师依照本法规定已经尽到了应有的专家注意义务,不再承担法律责任,换言之,审计报告就不是虚假的。按照《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8条和第9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七号——审计报告》以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八号——错误与舞弊》的规定,会计界对审计报告的真实与否的界定主要是从审计程序角度来认定的。认为由于审计测试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固有的限制,注册会计师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并不能保证发现所有的错误与舞弊。由于审计技术本身的一些特点,如抽样审计、重要性判断的运用,以及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而确定的对其依赖程度等,使得注册会计师即使恪守执业准则,也不能保证发现公司所编制财务报告中全部的虚假或隐瞒之处,也就是说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并不意味着已经完全没有错弊,但只要仍在审计重要性标准控制之下,不会影响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就不影响审计意见的客观公正性。即使因第三方经济利益受损而发生诉讼,也只能由被审计单位承担会计责任。也即判定审计报告虚假的关键是:①执业过程没有恪守执业准则;②不符合审计重要性要求。

不过,公众常常认为,虚假报告就是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那么多前提条件。法律界也有许多专家对此不理解,认为法律着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只要结果存在与事实的不符,就应该认定为虚假报告。因此对注册会计师一再以行业准则来解释不能接受,认为注册会计师所强调的执业过程真实合法在法律上不能构成抗辩理由。

在各国法律界的研究及司法实践中,对“虚假报告”的内涵,有这样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即构成法律客观要件的虚假陈述应同时具备两个要件:一是内容上存在虚假陈述,二是虚假陈述具有重大性。我国在《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中首次确定性地使用了“虚假陈述”一词,其含义涵盖证券公开文件披露的各种不当行为,包括不实陈述、遗漏和误导三种。不实陈述指在信息公开文件中作了“明知不实”或对事实作出错误评价的陈述;遗漏指完全或部分地不公开法定公开事项,或者没有合理根据而不公开法定事项以外的事项;误导性陈述则指公开的事项虽为事实,但由于陈述存在缺陷而使公众产生多种理解,可能形成与事实完全不同的理解。关于重大性问题,目前在法律界依然是一个探讨中的问题,定量性的标准很难找到。但从定性上来讲,大家一般比较认可美国证券法的观点,即能够影响理性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且该信息已经决定性地改变了投资者所获得信息的组合。将该问题延伸至审计报告的认定上,即认为虚假报告的判断标准应该有两个标准:一是审计报告及所附财务报告资料存在虚假陈述内容(存在虚假陈述),二是该虚假陈述足以影响报告使用者据以进行营运决策(虚假陈述具有重大性)。笔者认为,将“存在虚假陈述内容且该内容可能导致报告使用者错误决策”列为认定报告是否虚假报告的法律要件,是符合法理的。

那么审计重要性与法律判定标准“重大性标准”之间有什么异同呢?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的规定,审计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对特定的被审计单位,判定的审计重要性越低,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多,而相应的审计风险就越高。对审计重要性的运用,主要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根据对客户的初步评价进行的职业判断和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根据收集到的客观数据进行的适当调整。审计重要性的运用合理与否一部分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能力,另一部分取决于是否尽到了合理的专家注意义务。如果这两者均能恪守,则不可能出现导致报告使用者作出错误决策的虚假信息,除非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资料中存在掩饰很好的虚假,而后者则不是注册会计师所能控制的。

从审计重要性和法律重大性的涵义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的异曲同工之处。二者从概念上是一致的,均认为可能影响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信息是重要(或重大)的,也是判断报告是否可认定为虚假报告的要件之一。不同的是,审计重要性是贯穿于审计始终的,是在财务报告到达公众之前,由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对客户财务报告的公允性进行鉴证,对审计重要性判断得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而法律重大性标准则相对确定一些,它是在财务报告已经到达使用者且已经发生争议时需要考虑的一个指标。此时发生虚假陈述的信息是什么已很清晰,报告使用者据以进行的决策也已经明确,判断该信息的重要性是否足以影响报告使用者的决策相对要客观与简单一些,法律重大性标准更注重的是结果。但法律重要性标准依然是一个主观判断,其中依然蕴涵财会技术要求,对这种判断的作出还需要参考审计重要性。从这一意义来说,如果法律重大性与审计重要性一致,则审计报告依然是客观公允的,不构成虚假报告;如果法律重大性与审计重要性不一致,说明注册会计师或是职业能力不够、或是未能恪尽职守,报告构成虚假报告。由此,我们对虚假报告的认定标准的讨论可以下一个结论,即虚假报告的认定有两个法定要件:其一,报告涉及内容存在虚假性陈述;其二,虚假陈述存在重大性。

三、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的法律责任性质分析

法律责任的性质取决于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在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是明确的委托合同关系。如果虚假报告损害的是客户的经济利益,则注册会计师应负违约责任,在这一点上,争议不大。在注册会计师与第三方利益关系人(即财务报告使用者)之间的法律责任的性质问题上,各国学者的观点是不一致的。在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所采用的主流法律构成是“将确认为纯粹财产损失的违约责任的保护扩及第三人”,同时也利用良俗违反的侵权责任作为补充。在英美法系国家,一般认为专家出具虚假报告对第三方是一种侵权行为,专家对第三方负有信赖义务,该义务基于第三方对专家的信赖而产生。我国《证券法》规定,专家对其所出具的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并就其负有责任的部分承担连带责任。虽然未对法律责任性质作出明确规定,但从其宗旨分析,我国也认为专家对第三方所应承担的是侵权责任。

在证券市场中,注册会计师只是受托制作专家报告者,他与利益第三方之间不构成任何合同关系。如果依照合同违约来追究,会受到合同责任相对性原理的制约,操作性差且不合法理。如果直接据以追究专家的侵权责任,则不仅可以因直接追究赔偿责任而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还通过明确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性义务来迫使其更加谨慎地完成工作,充分发挥其社会鉴证职能,保证其超然独立性。

审计报告是由作为专家的注册会计师在充分调查取证、严格审查的基础上出具的。基于对专家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社会声誉及其执业行为准则的社会普遍接受性等因素考虑,报告使用者不可能不充分信赖专家出具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报告使用者对发行公司真实财务状况有知情权,知情权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行公司与注册会计师。由于报告使用者不能直接接触发行公司财务资料,其本身在实现知情权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法律为了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第三方的利益,同时为了防止受信人即专家滥用其权力,就要求受信人对第三方负有信赖义务。基于这一法理,专家出具虚假报告构成对第三方的侵权责任,应承担因此而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

四、注册会计师对第三方的法律责任所适用的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

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民事责任的标准和规则,它直接决定着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责任方式和赔偿范围等诸多因素。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虚假报告可以归类于一般侵权行为,相应适用的是过错原则,即以行为人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要件,无过错即无责任。不过,由于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专业技术性太强,对其行为的过错认定比较困难,且依照一般过错原则设置的举证责任给原告带来了难以完成的证明责任,原告几乎不可能以确凿的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有过错。因此笔者认为,此处更适用的是一般过错责任原则引申出来的过错推定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其实是适用过错原则的一种方法,是根据损害事实的发生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只有行为人证明自己确实无过错时,才能免除责任。过错责任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转移了举证责任,一方面免除了原告的举证责任,另一方面认可了行为人举证反驳的法律效力,有利于其进行有效抗辩。

按照过错推定原则,注册会计师承担对利益第三方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为:报告被认定为虚假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未尽应有的谨慎(亦即存在故意或过失的违法行为,该行为可能是未能恪尽职守违反了《注册会计师法》及相关规定)、报告使用者(在此限于原告)发生了经济损失、该损失与注册会计师所出具报告中的虚假陈述内容存在因果关系。从法律角度来说,以上四个要件,任何一个不成立就不能构成侵权,因此,在诉讼过程中,诉辩双方必须证明自己的主张。

律师述职报告第4篇

(一)审计师法律责任审计师因审计失败可能承担的责任形式有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而行政责任是我国审计师承担的主要责任形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审计师受到行政处罚是其被提起民事诉讼的必要条件。证监会是对审计师实施行政处罚的重要机关,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机制及对审计师的行政责任认定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审计师是否承担其他法律责任。

然而,现行法规的原则性及执法信息的不透明使得公众对证监会认定审计师行政责任的逻辑思路一直是雾里看花。

(二)研究现状Carcello和Palmros(1994)对审计意见和诉讼的关系的研究认为,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可以减少但不能消除诉讼的可能性;在破产前几年连续签发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会带来更高的诉讼驳回比例和较低的赔偿比例,减少审计师最终承担责任的可能性。根据R0ujns和Bremser(1997)的研究,如果监管者认为管理层蓄意错报或掩盖重大事实以至于这些错误与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非常小时,只有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层受到处罚;但是,如果监管者认为公司报表中的错误与舞弊原本能够被审计师发现,但审计师却没有发现,上市公司和审计师都要受到处罚。Firth(2005)的研究表明,相比于客户报表中的披露不足,由于客户重大虚假陈述导致的审计失败更容易使审计师遭到处罚,而且涉及盈余的虚假陈述比涉及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虚假陈述更容易导致审计师受处罚,监管者认为审计师有责任识别并报告重大的、以交易为基础的、涉及盈余项目的虚假陈述。

以上国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大样本分析中影响审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各种因素。吴溪(2007)通过分析2003~2006年受到处罚的13例审计案,发现审计师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明显违反审计准则等“硬伤”、被审计单位的责任界定是监管者认定审计责任的重要判断因素;同时,证监会在2003年之后对审计师的责任认定显著趋于缓和与稳健,对审计师实施处罚的原因认定方面表现出了很强的选择性,并不是所有的审计失败都认定审计师在其中承担责任。

以上文献为研究审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提供了有益借鉴,而忽略个案差异及主观因素的大样本分析方法并不能对如何认定审计师行政责任提供清晰的分析思路;而且以上因素如何影响监管者认定审计师的法律责任,上述文献缺乏理论分析和法规支持,只是从统计抽样的角度进行了经验检验。

鉴于此,本文以相关法规及证监会对审计师做出的处罚实例为研究线索,采用归纳演绎法分析证监会认定审计师行政责任的逻辑思路,从理论上阐明影响审计师承担行政责任的制度因素。

二、理论分析及逻辑推理

(一)相关法规及处罚实例证监会对审计师进行行政责任认定及行政处罚,其法律依据主要有《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根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上市公司出具文件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应当按照本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和道德规范,对其出具文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如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严重误导性内容或者有重大遗漏的,审计师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999年颁布、2004年修订的《证券法》规定,为证券的发行、上市或者证券交易活动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必须按照执业规则规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对其所出具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并就其负有责任的部分承担连带责任;审计师就其所应负责的内容弄虚作假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005年,《证券法》在上述条款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对审计师勤勉尽责的要求及无过错免责的规定。

上述法规表明,审计师在执业时应遵守如下法律条款:一是按照执业规则执业;二是不得出具有虚假、严重误导性内容或者重大遗漏的审计报告。否则,在无免责情况下,审计师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也就是说,审计师所出具的报告内容存在虚假、严重误导性或者重大遗漏是导致其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因素,也就是已有文献所指的虚假陈述(刘燕,1998;于守华,2007);此外,审计师在执业时是否遵守了执业规则、保持了应有的职业谨慎也是影响审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关键因素。

从1998年至今,证监会已对39例会计师事务所及涉案注册会计师因违规签发审计报告做出了行政处罚。表1列示了证监会作出的针对审计师的部分处罚信息,包括处罚决定书中列示的审计师的违规事项、违反的法规条例、证监会判定的证据及审计师的抗辩。证监会认定审计师的违规事项有两个方面:一是审计师没有遵守执业规则,没有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或履行不到位,未勤勉尽责,未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二是审计报告存在虚假陈述。并且,受罚审计师在违规年份签发的审计意见多为标准无保留意见,但签发非标意见(石家庄会计师事务所)并不能为其免责。

相关法规及证监会做出的处罚实例均表明,证监会在认定审计师的法律责任时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认定:一是审计师是否遵守了执业规则,保持了应有的执业谨慎;二是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否存在虚假陈述。但是,上述法规的原则性规定及处罚实例所提供的信息并没有阐明以上两个方面在认定审计师法律责任时的主次关系及因果关系等。

(二)理论分析关于审计报告是否虚假的认定,学术界和实务界尚存在程序理性与结果理性之争。程序理性者认为,只要审计师遵守了独立审计准则,出具的审计报告即是真实的审计报告;而结果理性者认为,如果出具的审计报告与公司的实际情况不符,即是虚假的审计报告。正如刘燕(1998a;1998b)所说,这场争论背后蕴含着的,实质上是独立审计准则在法律上的地位问题。即:审计师遵守了独立审计准则能否为其免责?在与监管部门的抗辩中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

从审计活动的本质来看,审计师执行年报审计业务遵守的首先是独立审计准则。在审计成本原则的约束下,审计风险永远存在,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只能提供合理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审计师即使完全遵守执业准则进行审计,也未必能够保证出具的审计报告与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相符,也即审计过程是真实的,但结果是虚假的。谢德仁(2000)的研究认为会计信息只可能遵守程序理性;蒋尧明(2004)从哲学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角度论证了对审计师虚假陈述的认定只能采用法律真实说(程序理性),而不能采用客观真实说(结果理性)。

其实,不管是《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还是历次修订的《证券法》,都没有忽视独立审计准则在审计师执业中应有的地位:从上述法规条文中我们就可以窥见一斑;证监会做出的处罚决定中也不乏对独立审计准则的援引;作为规范该行业的基本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法》更是肯定了独立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从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过程看,由中注协起草财政部审核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是具有法律地位的执业标准,法律赋予独立审计准则作为审计师注意义务判别标准的抗辩地位(颜延,2003)。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证监会对审计师实施处罚是由于审计师违反了相应的行政管理的规定,包括独立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及《证券法》等。如果审计师遵守了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保持了应有的职业谨慎,其执业行为就不构成违法,因而就不应受到行政处罚。因此,证监会将主要根据审计师是否遵守了执业规则而不是根据审计结果来认定审计师的虚假陈述行为及法律责任,即应偏重于程序理性而不是结果理性。

据此,我们推理如下结论:审计报告反映了审计师的工作结果,审计意见也常常成为证监会调查审计师的线索,因而受到处罚的审计师在违规年份签发的审计意见也多为标准无保留意见,但审计意见与审计师承担行政责任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证监会在认定虚假陈述行为及审计师的行政责任时主要根据审计师是否遵守了执业规则来认定。当审计师遵守了执业规则并保持了应有的职业谨慎情况下,如果签发的审计意见与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不符合,根据程序理性观,审计师出具的依然是真实的审计报告,因而不承担审计责任;如果审计师在执业时并没有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或未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出具的审计报告与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不符合时,审计师应承担审计责任。

由此可见,审计师签发的审计意见与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不符是影响审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审计师是否遵守执业、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既是认定虚假陈述的前提,也是认定审计师是否承担行政责任的关键因素。

律师述职报告第5篇

1.1 为了指导律师制作法律意见书和工作报告,制订本规范。

1.2 本规范规定了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和工作报告的范围和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出具程序、修改程序、反馈意见及工作底稿等。

2 适用范围

2.1 本规范适用于本所全体律师。

2.2 下列人员应通晓本规范:

    1)律师

2.3 下列人员应了解本规范:

    1)业务辅助人员

3 术语

3.1 法律意见书:是指律师对有关的法律问题明确发表的结论性意见。

3.2 律师工作报告:是指律师详尽、完整地阐述所履行尽职调查的情况,在法律意见书中所发表意见或结论的依据、进行有关核查验证的过程、所涉及的必要资料或文件的文本。

3.3 工作底稿:是指律师在制作法律意见书和工作报告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及在工作中获取的文件、会议纪要、谈话记录等资料。

4 职责

本规范的编制和修订由本所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经合伙人会议批准后,由主任颁布。

5 引用法律、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编报规则(第12号)》

6 出具范围和基本要求

6.  (1)在下列情况下,律师可以向委托人出具法律意见书或律师工作报告:

    (2)委托人要求律师就有关的法律问题明确发表结论性意见的;

    (3)本所作业文件要求的;

    (4)律师在承办案件或法律事务过程中认为有必要出具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的。

6.2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所作业文件对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的内容有明确规定的,律师在制作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时应符合有关规定。某些具体规定确实对委托人不适用的,律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变更,但应向委托人说明变更的原因。

6.3 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所用的语词应简洁明晰,不得使用“基本符合条件”或“除xxx以外,基本符合条件”一类的措辞。对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本所作业文件规定的事项,或已勤勉尽责仍不能对其法律性质或其合法性作出准确判断的事项,律师应发表保留意见,并说明相应的理由。

7 基本内容

7.1 法律意见书的基本内容

7.1.1 法律意见书开头部分

    (1)法律意见书开头部分应载明,律师是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按照律师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道德规范和勤勉尽责精神,出具法律意见书。

    (2)律师应承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及本法律意见书出具日以前已发生或存在的事实发表法律意见。

    (3)律师应承诺已严格履行法定职责,遵循了勤勉尽责和诚实信用原则,对委托人委托事项的合法、合规、真实、有效性进行了充分的核查验证,保证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及重大遗漏。

    (4)律师应承诺同意对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律师应承诺同意委托人部分或全部引用法律意见书或律师工作报告的内容,但委托人作上述引用时,不得因引用而导致法律上的歧义或曲解。

    (6)律师可作出其他适当声明,但不得做出违反律师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道德规范和勤勉尽责精神的免责声明。

7.1.2 法律意见书正文

    律师应在进行充分核查验证的基础上,对委托人委托的事项明确发表结论性意见。所发表的结论性意见应包括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真实有效,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风险。

7.1.3 总体结论性意见

    (1)律师应对委托人委托的事项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明确发表总体结论性意见。

    (2)律师已勤勉尽责仍不能发表肯定性意见的,应发表保留意见,并说明相应的理由。

7.2 律师工作报告的基本内容

7.2.1 律师工作报告开头部分

律师工作报告开头部分应载明,律师是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按照律师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道德规范和勤勉尽责精神,出具律师工作报告。

7.2.2 律师工作报告引言

    (1)可以简介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包括(但不限于)注册地及时间、业务范围、执业律师人数、本次签名律师的执业记录及其主要经历、联系方式等。

    (2)说明律师制作法律意见书的工作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与委托人相互沟通的情况,对委托人提供材料的查验、走访、谈话记录、现场勘查记录、查阅文件的情况,以及工作时间等。

7.2.3 律师工作报告正文

    (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委托人的章程等规定,委托事项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存在法律障碍、可能引致的风险等。

    (2)律师认为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8 出具程序

8.1 提交委托人的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应是经至少一名以上执业律师签名,并经本所加盖公章、签署日期的正式文本。

8.2 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在经本所盖章前,应经至少两名以上合伙人审阅并签署“同意”意见。

9 修改和反馈意见

9.1 律师签署的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提交委托人后,不得收回进行修改。如律师认为需补充或更正,应另行出具补充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共2页,当前第1页1

9.2 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提交委托人后,律师应关注委托人的反馈意见。委托人对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提出疑问的,律师认为有必要,可以出具补充法律意见书和补充报告。

10 工作底稿

10.1 律师在制作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的同时,应制作工作底稿。

10.2 律师应及时、准确、真实地制作工作底稿,工作底稿的质量是判断律师是否勤勉尽责的重要依据。

10.3 工作底稿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律师承担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委托人名称、项目名称、制作项目的时间或期间、工作量统计;

(2)为制作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制定的工作计划及其操作程序的记录;

(3)委托人设立及历史沿革有关的资料,如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合同、章程等文件或变更文件的复印件;

(4)重大合同、协议及其他重要文件和会议记录的摘要或副本;

(5)与委托人及相关人员相互沟通情况的记录,对委托人提供资料的检查、调查访问记录、往来函件、现场勘察记录、查阅文件清单等相关的资料及详细说明;

(6)委托人及相关人员的书面保证或声明书的复印件;

(7)对保留意见及疑难问题所作的说明;

(8)其他与出具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相关的重要资料。

10.4 上述资料应注明来源。凡涉及律师向有关当事人调查所作的记录,应由当事人和律师本人签名。

10.5 工作底稿由承办律师根据ty/gl05.03《律师业务档案立卷归档办法》的规定立卷归档。

11 引用文件

    ty/gl02.01《律师执业规范》

    ty/gl02.02《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

律师述职报告第6篇

论文摘要:当前注册会计师的诚信问题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注册会计师受到了公众的普遍指贵,这些指贵是不是恰如其分?目前国内对注册会计师应该承担法律贵任的多少有较多争议。在强调法律贵任的同时,注册会计师也需要法律保护。如果法律贵任过大,导致注册会计师高度关注风险,会降低审计的功用,某种程度上过度的贵任让注会职业无所适从,也会让这一职业失去发展潜力。如何在二者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应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理论界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探讨颇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乎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现在上市公司造假、操纵利润时会计师成为帮凶,应加大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惩治造假者,警示造假者。另一种观点认为注册会计师近年来被提供虚假信息的公司所累,已卷人“诉讼爆炸”的深渊,注册会计师职业已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职业,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不宜再加大。

二、法律责任:太多还是太少

(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过小的视角

第一,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争议。很多学者都非常强调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并认为注册会计师责任是注册会计师职业地位的保证。莫茨和夏拉夫认为注册会计师一味怕承担责任会让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地位下降。“我们对职业的地位提出要求时,伴随的是服务的责任。如果独立的注册会计师们真是职业人士,他们就不应仅为某些个人的利益而奔忙。他们不仅对其委托人负有责任,而且作为职业专家,他们理应对经济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审计以外的其他职业、其他类型的活动均不能负此重任,它们不能鼓励职员诚实,也不能揭发会计师们的失职或舞弊行为。许多人认为,审计如果拒绝对经济社会提供这种服务,它就丧失了社会对它的信任。”同时,他们还认为审计人员不愿承担责任、不愿意提供一项虽然艰难却极为有益的服务、不愿意哪怕是小规模地对付严重损害经济生活的邪恶势力。这种态度只能降低职业的声誉。而且“审计人员应该承受一定的风险。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过小的指责由来已久,尤其是国际上出了几个大的会计舞弊案之后,几大会计师事务所都受到牵连,人们再次把焦点集中在注册会计师身上,因安然事件而破产的安达信至今还让人们记忆犹新,近期因科龙电器公司,有专家和投资者对德勤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操守也表示质疑。人们认为正是因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过小,即违规成本太低,才导致注册会计师有胆量造假,从而应该加大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并提出了“乱世用重典”的主张。

第二,对审计报告的指责。来自这方面的指责认为“纵观审计报告发展史,其专业语言的使用显示出了审计职业逃避审计法律责任甚至审计职业责任的倾向。”并且认为“审计报告对社会公众的价值越来越小”。投资者认为审计报告精确的措词,是在小心谨慎地回避法律责任。并且认为审计报告的程序化、标准化使审计报告对投资者而言毫无意义,有研究表明审计报告没有信息含量。公众要求增加审计报告的内容。

第三,对当前审计模式的指责。主要的责难是认为目前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基础审计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将关注的焦点放在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上,这样注册会计师们势必在风险与报酬间进行权衡,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注册会计师的投机取巧行为,而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并不是注册会计师考虑的主要问题。

(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过大的视角

第一,对第三人责任问题。对第三人是否承担责任,承担何种责任决定了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大小。

从近年的诉讼案例来看,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法律责任有加大的趋势。1931年美国在审判“阿尔恰迈尔斯公司诉塔契”案时,法官卡多卓认为,审认人员的过失责任不应该扩大到第三者,因为这样做将会阻止人们从事这一对社会有重要意义的职业。他对审计人员责任扩大到第三者的后果作了下面的描述:“如果存在过失责任,那么,一个无意疏忽或不慎,未能查出偷盗或伪造账目,这可能使会计人员在不确定的时间,对不确定的人员承担不确定的责任。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审计职业所承担的风险如此之巨大,以致人们怀疑这种责任定义有问题”。

蒙哥马利早在其著名的《蒙哥马利审计学》中就指出“60年代中期以来,控告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件剧增,以致造成‘诉讼爆炸’。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变化和法院重新解释了普通法和联邦证券交易法,将委托人的法律责任扩大到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第三者。”

我国的学者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倘若法律一方面强制会计师对第三人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在归责于会计师时,又不考虑其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况,这实际上是让他对其他人行为承担期限不明的无过错责任。这对于会计师未免苛求,将使会计师职业的生存受到严重挑战。”

第二,审计报告的问题。针对公众对审计报告的指责,有两个误解需要澄清:一是审计报告的措辞。前面我们提到,公众对审计报告的措辞有较多的指责。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审计意见的变化,只是删除了一些可能承担法律责任的字眼,甚至指责审计报告中模棱两可的词语使投资者对审计报告的信任度大为降低,而这正是对审计报告的误解所在。实际上,客观地来看,审计意见并不象投资者所批评的那样是刻意回避法律责任,审计职业界一直都在为如何更好地向利益相关者传递信息做出不懈的努力。在著名的美国会计委员会1973年出版的《基本审计概念说明》中曾指出:审计人员对审计意见中的技术术语的精雕细琢并不象外界所指责的那样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我们也可以从审计意见的变革中看到审计人员为传递准确信息所做的努力。这里涉及到一个审计意见陈述有效性的问题,审计意见的措词除表明责任外,最重要的是简明地向信息使用者表达审计师的意见,因此审计意见陈述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当然使用者也存在准确理解的问题,审计师和使用者之间应对特定审计术语达成共同理解,这需要双方的努力。二是审计报告的程序化(标准化问题)。对审计报告程序化的指责没有考虑到审计报告的噪音问题。审计报告承载太多的内容会产生噪音,让投资者更加无法得出合理的判断。三是审计报告的本质。从审计发展演变的历史和审计研究文献来看,审计报告的本质是对财务报告信息的价值再造,它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据以作为做出决策的依据。因此,审计报告不是对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完全保证,无法满足投资者对审计报告的过高期望。审计职业界一直在向公众做出说明,但公众对财务报告的过高期望却转嫁到审计报告上来,使审计师承担了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第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负面影响。一是是国际大事务所的破产速度加快。二是事务所专业人才的流失。

三、结论

第一,注册会计师的理性选择。从经济学“经济人”的假设来看,注册会计师也是经济人,他会做出自己的理性选择,也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努力。注册会计师也需要生存,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也不是福利机构,那些认为注册会计师责任视为高于一切的观点似乎有些过于理想化,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公众,使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过高。在风险或成本大于收益时,仅靠社会责任去促使注册会计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并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同时注册会计师追求自身利益并不一定会侵害投资者的利益。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不是仅靠强调责任就行的,在加大法律责任的同时它也需要法律的保护。

律师述职报告第7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法律责任分析;美国

证券市场上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广泛的经济后果,失真的财务会计信息容易导致证券市场乃至整个社会信用基础的崩溃。尽管2001年以来安然、施乐等财务丑闻暴露出了美国治理财务报告舞弊的薄弱环节,但美国仍然是各国治理财务报告舞弊的典范。

1美国《证券法》与《证券交易法》的相关规定分析美国关于财务报告舞弊的法律责任规定分别在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进行规范。《证券法》的主要目的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时对招股说明书中的虚假信息进行规范,而《证券交易法》的目的则是惩治二级市场交易中的虚假信息。

《证券法》第5节(b)款对登记文件主要就招股说明书中是否含有重大瑕疵作了规定。如果登记文件中含有严重误导性陈述及重大隐瞒,就构成了对第17节(a)反欺诈规定的违反,违反《证券法》第5节和第17节(a)有可能导致刑事诉讼。除此之外,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后,仍销售了证券,就构成不法证券的销售。美国《证券法》第12节明确规定,违反《证券法》第5节的人,对与其有直接买卖关系的人所受到的损失,应当给予民事赔偿。根据《证券法》第11节的规定,重大误导性登记文件的准备人和签署人以及其他在参与发行时使用这些误导性文件的人也负有相应的民事责任。《证券法》第11节(b)款规定了免责理由以及发行人应对其重大错误或隐瞒承担严格责任。《证券法》第11节(e)款规定了损失赔偿的依据;该款还进一步规定,如果被告能够证明部分(或全部)损失并非是由于登记文件中存在错误陈述或隐瞒的原因而引起的证券贬值,他的赔偿责任可以相应地被减轻。对于损失的赔偿金额问题,除了该款规定的针对违反登记要求的法律补救以外,《证券法》第12节还规定,在证券交易中上当受骗的购买人有权起诉卖方;其中的第一款规定,原告可以撤销合同,被告必须向原告返还购券款及利息;如果原告不再有证券,他可以提出以买价与实际售价之间的差价作为损失赔偿;他们之间有多次交易时,原告可以只撤销那些没赚钱的合同。该条款的防范性还表现在它并不要求违法行为与价格下跌而导致购买者受损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证券法》第11节(a)款明确规定,当登记文件中对重大情况有错误陈述或隐瞒时,证券购买者有权起诉,除非能够表明购买者购买证券时已经知道存在错误陈述或隐瞒,否则,任何获得这种证券的人都可以提起诉讼。同时该条款列出了要对登记文件中存在的错误陈述以及隐瞒承担责任的人和机构。如:所有签署文件的人、登记证券的承销商等。

《证券法》第13节则对诉讼时效作了规定。该节规定诉讼时效为一年,即自错误陈述或隐瞒行为被发现或应当被发现之日起计算,而且无论如何起诉都不得于证券被“正当公开发售”三年后提起。

《证券法》第11节(b)款列举了三类对抗第11节之诉的辩护理由:购买者明知登记文件不准确;错误陈述或隐瞒并不重大;超过诉讼时效。

《证券法》第12节(1)款的起诉必须在违法行为发生后一年内开始,而且最迟不得超过证券公开发行后的三年。

1934年《证券交易法》则承接了1933年《证券法》第17节(a)的反欺诈规定,在原有原则性规定的基础上加入了诸如禁止经纪人或交易商进行欺诈、操纵或欺骗新的反欺诈条款。

2美国《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的相关规定分析1995年12月2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曾被前总统克林顿投反对票的《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以下简称《改革法案》)。会计职业界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倡导修改《证券法》,其背景是会计职业界所面临的不断膨胀的法律诉讼,以及不得不被动承认并非建立在他们应承担的责任基础上的“深口袋”逻辑。

与1933年的《证券法》和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相比,《改革法案》主要在三个方面有较大的变更:一是将原有的无限连带责任改为有条件的“公允份额”比例责任;二是损失赔偿上限的确定方法的改变;三是对审计师发现和披露舞弊的新要求。在确定“公允份额”的比例责任时,改革法案首先要求法官、陪审团必须遵照下面三个相互联系的步骤进行审判:第一步,审理被告或违法嫌疑人是否违反了《证券法》,以确定多少相关方必须承担赔偿责任;第二步,将赔偿损失在第一步中确定的责任各方之间进行分配;第三步,确定各方是否故意违反《证券法》。显然。第一步与一般案情的审理大致相同。第二步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哪些人对原告负有潜在的赔偿责任;二是损失的赔偿如何在相关各方进行分配。此外,损失的赔偿中还考虑原告的具体情况,参考两个标准:一是原告的净财富为20万美元以下;二是损失占净财富的10%以上。如果原告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则比例责任尚未补齐损失的,相关各方对余下损失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否则,不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在损失赔偿上限的确定上,《改革法案》规定,赔偿上限为证券买入价或卖出价与相关信息更正,并传播到市场后90天内的平均收盘价的差,而不是更正信息传播到市场当天的价格。

尽管有人认为,《改革法案》减轻了会计职业的责任,但在舞弊的发现和披露方面,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可能反而增加了。该法案要求每个审计师必须执行足够的程序,为发现对财务报告金额可能存在直接和重大影响的非法行为的发现提供合理保证,审计师还必须执行足够的程序以确认重大的关联交易,并对证券发行人财务状况是否能够持续经营进行评估。在披露方面,如果非法行为对财务报告有重大影响,高级经理人员不曾采取及时和适当的补救行动,以至于使审计师采取的非标准报告或解除服务合同的警告失败时,审计师应将相关结论直接向董事会报告。

转贴于

如果董事会在一天之内没有将其报告给SEC,审计师可直接向SEC报告,或者解除服务合同,并将情况报告给SEC。审计师对在上述报告中表述发现结果、结论或陈述的私人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

3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相关规定分析乱世出重典。2001年11月以来,安然、世通、施乐等一系列财务丑闻的集中爆发使得美国证券史的重要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法案)于2002年7月25日获得美国国会通过,并于2002年7月30日由布什总统签署。该法案无疑成为美国证券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因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证券监管的变化,《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首先对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许多内容作了修改和补充。其关于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会计行业监管格局的变革;审计师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财务信息披露的强化;CEO与CFO的保证责任及证券欺诈的法律责任。

1933年的《证券法》和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颁布以来,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日常监管通常都是由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组织———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使。由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资金来源、人员组成与技术支持等均与主要的会计师事务所密切相关,这一点一直成为社会各界对注册会计师协会独立性的质疑所在。安然事件爆发后,人们对注册会计师协会自律表示怀疑的呼声日渐高涨。基于此,法案规定,成立一个独立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机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

法案规定,PCAOB必须在法案生效后的270天内成立。PCAOB由5名声誉卓著且对投资者或公众利益有突出表现的全职委员组成,其中最多只有两名是CPA。不仅如此,一旦其被任命为委员会成员,该CPA委员必须与任何会计师事务所脱离利益上的关系。如果两名CPA中一人被任命为委员会主席,则在其被任命前5年不得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

它属于非营利法人组织,直接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领导。其资金主要来自于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委员会为处理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申请和年度报告所发生的费用,则通过各事务所所缴纳的注册费和年费解决。

法案规定,PCAOB的主要职责包括审计准则的制定权、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权、监督权和调查处罚权等。此外,PCAOB还可以行使委员会认为必要或者恰当的、能够提高职业准则和审计服务质量的其他职权和功能。显然,PCAOB人员、资金的独立性要求与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公众服务。

在审计师的独立性方面,法案作了专门而详细的规定,包括限制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不得向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所有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都必须得到事先批准;建立审计合伙人定期强制轮换制;建立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制度;建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回避制度,以避免利益冲突等。

在审计委员会的构成和职权问题上,法案同样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目的是加强公司内部治理,确保提供给外部投资者的信息质量。在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要求上,法案规定,所有成员都必须是董事会成员或独立董事,其中一名必须是财务专家,除了其作为董事应得的报酬外,审计委员会成员不得收取任何其他咨询收入或其他报酬,委员会成员不得由其所在发行人的附属机构的附属人员担任。在审计委员会的权限上,法案规定,审计委员会负责决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聘请、报酬,并对其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另外,审计委员会还将得到足够的预算,以支付审计费用和外部咨询费用。

为尽可能提高公众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及时性,法案对如何强化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作了许多严格而具体的规定,包括定期报告的披露要求、涉及公司管理层和主要股东的交易的披露要求、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及注册会计师鉴证报告的披露、公司高级财务人员道德守则遵循情况的披露、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信息的披露、财务信息的适时披露、定期披露信息的复核。法案规定,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应严格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确保其准确性。财务报告还应披露所有重大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协议、义务以及与那些有可能对公司当期或者未来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的变化、经营成果、流动性、资本性支出、资本来源以及收入费用的主要构成等产生重大影响的未合并实体或者他人之间的关系等。

在保证声明和法律责任问题上,法案要求公司CEO和CFO(或者担任相同职务的人员)应当对定期财务报告作出保证,保证定期报告中的财务报表完全遵循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定期报告中所披露的信息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违法行为法案规定了相当严厉的处罚措施。比如,对编制违法违规财务报告的刑事责任,最高可处500万美元罚款或者20年监禁;篡改文件的刑事责任,最高可处20年监禁;证券欺诈的法律责任,最高可处25年监禁;对举报者进行打击报复的法律责任,最高可处10年监禁。

4结语

美国《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针对不同的调整对象,对错误陈述、隐瞒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作出了严格、详细且具有很强司法操作性的规定,无疑为遏制舞弊性财务报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美国《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是界定虚假信息法律责任的一个新界标。而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具体规定内部会计控制和外部会计控制的基础上,强调了两者的有机啮合,有助于财务报告舞弊的积极治理。

参考文献

[1]汴耀武.外国证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黄世忠,陈建明.美国财务舞弊症结探究[J].会计研究,2002(10):11-16.

[3]葛家澍.美国安然事件的经济背景分析[J].会计研究,2003(1):13-18.

[4]黄世忠,叶丰滢.美国南方保健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剖析———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颁布后美国司法部督办的第一要案[J].会计研究,2003(6):29-33.

律师述职报告第8篇

关键词:法务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准则

我国的法务会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实践运用面较窄,目前主要限于经济犯罪领域有关案件的审查,对工作程序和方法尚缺乏规范化指导。为了规范我国的法务会计服务,提高法务会计的工作质量,保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我国也有必要制定法务会计相关准则,以规范从业者的行为。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法务会计概述

(一)法务会计的概念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ICA)在其法务会计准则讨论稿(CICA,2001)中指出,法务会计业务是指在潜在或现实的纠纷及诉讼活动中,基于会计领域的相关知识(如财务信息、会计处理、金融、审计鉴证、和管理控制等)及财务调查、损失的计算,一定民法、刑法及证据法等知识运用的专家所提供的服务。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ICAA)在2002年颁布了法务会计准则公告APSll指出,“该公告仅限于法务会计服务的专业方面,以区别于由法律和其他机构所赋予的任何责任”,“为这样的目的,法务会计服务指在以下方面提供专业服务但不是律师服务):(1)帮助或建议客户从事涉及以下财务调查的会计服务的任何方面:经济损失数量;股金及其他资产的估价;违背职业准则或相关公司法或证券法;欺诈;其他调查工作;(2)为解决纠纷或诉讼,在法庭上或其他裁决机构面前表达分析的结果,并作为证据。本准则的法务会计服务不包括作为仲裁者、调解人或类似角色的服务”。

(二)法务会计的服务范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2002年颁布的《诉讼服务职责公告第1号》3中指出,法务会计所提供的服务及产品包括:计算或评估经济损失及丧失利益的赔偿;咨询或验证关于职业准则和其他会计责任问题;交易估价;主动或被动的欺诈调查;破产前后的重组、偿还能力分析和清算咨询;特殊会计业务,如追查、重构企业和现金流量分析;涉税问题的评估与分析;离婚财产分割的评估与分析;合同成本收益的评估与分析;历史成果的评估与分析;反托拉斯和其他企业合并的评估与分析;建筑施工与环境纠纷的评估与分析;停业或其他类型保险赔偿的评估与分析。CICA在1999年的《联合法务会计师的资格信息》中还把计算机与因特网的诈骗案件列入法务会计的调查范围。从西方法务会计实务来看,法务会计未来的服务领域将由管理支持、诉讼支持、提供专家证词拓展到破产会计、内部控制评价。

二、法务会计准则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从世界上其他一些主要发达国家来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已经开始以准则和业务指南的形式帮助提高法务会计师的能力和社会信誉。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虽然没有建立专门的法务会计准则,但其公布了一系列与法务会计业务相关的实务帮助,充分解释各项业务及相应法律法规。虽然我国目前法务会计发展尚不成熟,但仍然可以采用先规范后发展的模式来推动其发展,这里要注意的是,在借鉴别国发展经验时,要切实地和本国的现状和背景结合起来。

(一)法务会计准则制定的主体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都是由政府主导制定的,然而,法务会计不同于其他审计服务,它涉及到司法鉴定、司法审判等法律程序,如果仍由政府主导制定法务会计准则,显然不利于政府和司法的分离,因而由职业团体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来制定法务会计准则似乎更为合适。首先,注册会计师协会是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最具权威的全国性组织,对促进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开拓将具有先导作用。其次,注册会计师协会还可以加强与政府之间的联系,使法务会计业务的发展得到政府的支持,使法务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此外,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加强与国际其他协会联系与交流,组织法务会计专题的研讨会,使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法务会计准则的制定应由注册会计师协会承担。

(二)法务会计准则的构建方法在构建法务会计准则时应结合采用归纳和演绎方法,总结现有的会计和法律学科对法务会计的研究成果,同时借鉴其他会计业务,尤其是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的发展及经验,推广应用到法务会计准则框架中。首先,采用演绎法建立一般准则。要充分考虑相关的其他会计领域的职业准则,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现有文献中有关法务会计的理论进行评价;集思广益,总结法务会计实践经验。建立法务会计基本准则时强调一般法务会计业务框架。其次,采用归纳法逐步建立具体业务准则。建立比较详细的具体准则需要充分总结现有法务会计服务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分析决定哪些应构成准则的内容。可以采用的手段有:评估各法务会计公司和司法机构提供给其职员的指导材料;进行各种调查;与从业人员讨论等。

(三)法务会计准则体系构建法务会计准则,首先应建立适用于所有法务会计业务的基本职业准则,这些准则不应仅仅限于当前的业务实践,而且可以指导新出现的问题。下一步应逐步建立法务会计领域内专门问题的具体准则,提供这些专门问题详尽的指导。结合国外的实践,这些具体准则应包括财务调查、财务损失以及会计鉴定领域的内容。另外,法务会计准则还应包括具体的争端解决机制,并以业务指南的形式制定(表1)。

三、法务会计准则框架结构

法务会计的基本准则是法务会计准则体系的核心,也是中国构建法务会计准则的首要任务,基本准则类似于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对具体准则、实务公告、业务指南能起到一个基本的指导作用。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ICAA)颁布的《法务会计准则公告APSll》以及《指导说明GN2-法务会计》相对于其他国家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因而在构建我国法务会计基本准则时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

(一)法务会计的一般准则 财务会计一般准则应由下述内容构成。(1)专业独立性。会计人员在提供法务会计服务时要遵守独立性,当和客户存在利益冲突时,不能接受或继续实施该项服务。法务会计人员可以建议或帮助顾客解决纠纷但是显性或隐性利益冲突的责任仍在于客户公司。(2)专业技能和胜任能力。在接受业务时,法务会计师应该具有执行相应业务所需的知识、经验和技巧。法务会计师应该在会计领域内知识渊博,包括财务信息、会计核算、审计鉴定、财务和控制等。法务会计师还应在具备以下部分或全部领域的知识:损失计量,如公认的评估方法,特别是那些用在商业纠纷领域评估方法;财务调查,如各种类型的欺诈交易,发现线索和做出推断的方法,会谈技巧,欺诈人心理和动机理论;法律,如民事或刑事诉讼程序法和实体法的规定能使法务会计师清楚各个过程的时间周期,相应的具体法律过程,各

种法律手段,证据法则,以及相应纠纷判例包括的重要财务要件。在接受业务前,法务会计师应该确定其掌握有关业务的专业知识细节,拥有足够的经验完成任务。法务会计师还应该确定是否拥有接受业务所需的能力。以下特点和技能是法务会计师业务通常需要的:善于调查研究的心理;清楚各种心理动机;勾通和劝说技巧,以及以非专业语言勾通的能力;调解和谈判技巧;分析技巧;适应新环境的创造力。(3)职业谨慎。法务会计师执业时要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每一个执业人员必须遵守法务会计准则。在接受业务时,法务会计师应该远离会削弱其职业判断或目标的利益冲突。当利用专家工作时,要确保专家的工作在其控制与指导之下。(4)保密性。从客户处获得的信息不能用于除专业职责之外的用途。除非是法律要求披露,这些信息不能提供给除客户之外的第三方。(5)专业行为。与客户有直接或间接的沟通,并在实质上构成法务会计服务时,不管有没有收费,法务会计师必须遵循相应的准则。(6)错误或令人误解的信息与评价意见的变化。如果该报告或意见是基于错误或令人误解的信息时,法务会计师不能出具报告。当法务会计师认识到报告是基于错误或令人误解的信息出具时,应及时通知客户。在这种情况下,以前的意见必须修正并重新出具。

(二)法务会计的工作准则 法务会计工作准则应包括:(1)法务会计师应具备业务的具体事件和专门环境的知识。法务会计师应具备适当的所要从事业务的具体内容和专门环境的知识。在诉讼过程中,对立方会驳斥和详细检查法务会计师的结论,会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包括要求反向评估、提各种问题等,试图加强对展现的数据、采纳的假设和进行的分析等方面有效性的怀疑。法务会计师获得具体业务和专门环境方面知识的方法有:与客户及律师进行讨论;参观现场;参考相关文件;会见相关人员等。(2)法务会计师应充分计划。包括建立专门具体的目标,决定采取的各种步骤,在考虑到业务时间和成本限制,所能获得的信息和资源,进行工作的自由程度等情况下,明确工作以指导和控制业务的执行。计划决定进行工作的特点和时间进度。每一个法务会计业务的事项和环境都是独特的,应仔细考虑制定适合的行动计划,在计划中应提出业务的目标和达到目标采用的方法。(3)法务会计师的估价和分析应以基本事实、可获得的有效数据、可接受的恰当理论概念、以及可以应用的合理一致的推理假设为基础。推理假设可能是在没有一定的事实或相关数据的情况下做出的,当对方能够证明有存在的事实能代替采用的推理假设时,事实通常会得到支持。法务会计师的分析和结论应以有效的理论概念,特别是公认的规则、惯例和标准,以及适用的法律为基础,也可以以一定的判例来支持。(4)在形成结论时,法务会计师要有充分恰当的证据支持其结论。法务会计师要搜集资料和证据来支持其结论,如分析、会谈记录、书面声明、线索、其他支持证明。为了评估证据的充分和恰当性,法务会计师应考虑这些证据搜集过程是否遵守法律,证据是否能被现行法律所采纳,是否有充分的证明能力支持结论。在确定证据是否有充分证明能力时,法务会计师要考虑它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证据因果关系链。(5)法务会计师要为进行的工作提供充分的证明文件。法务会计师应将工作的证据归档。这些证明文件通常包括各种工作文稿解释运用的方法、所做的分析、基本事实、收集的数据、采纳的推理假设、形成的结论、以及支持结论搜集的证据。其他报告和信函也应包括其中。因为有时需要在法庭上提供工作文稿,所以法务会计师应该确保他们拥有相应的资料支持其结论。这些资料,所搜集的证据和实施的工作,应清晰、简明,组织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