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合唱教案

合唱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11 14:02:45

合唱教案

合唱教案第1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声乐专业 重唱课程 音乐审美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mmon Case Studies on Vocal Teaching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Majors

FAN Ping, LI Xiaoliang, SHENG Ruiqiang, HE Chunliang, LIU Lin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Xi'an, Shaanxi 710061)

Abstract Teaching case stud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majors to study vocal music education teaching case, and take vocal quartet and music aesthetic courses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vocal music teaching as teaching case, the study includes preparation stage of preparation,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after-school feelings and experience.

Key words music education; vocal majors; quartet courses; music aesthetic

1 高校音乐教育研究声乐教学案例的必要性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记录和叙述,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的难点、重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还包括对整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思考和总结。教学案例记叙的不仅仅是教学行为,更重要的是记录伴随教学行为而产生的思考和感悟。教学案例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困惑、矛盾、产生的想法、解决困难和困惑而产生的思路和对策等。

研究高校音乐教学声乐专业教学案例,可以帮助音乐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正确地认识声乐教育在整个音乐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声乐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促进高校音乐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本文选取了对声乐教育来说非常重要的重唱课程和音乐审美课程为例进行声乐教学案例研究。

2 重唱课程教学案例研究

重唱是声乐的演唱形式之一,重唱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唱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个人声发出的歌唱旋律叠加起来,并对叠加进行深入发展的一种声乐体裁,叠加的法则一般要遵从多声思维的法则。重唱在声乐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利用和声的技巧,使得声乐更加立体化。

在重唱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在理论上了解什么是重唱,并通过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使学生了解重唱的组成,掌握重唱中各声部的特征。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将重唱灵活运用在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中。这就要求在声乐课上,要提高对学生嗓音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声音运用能力。

在重唱课程上,笔者安排学生从简单的曲目开始练习重唱。在练习一段时间简单的重唱之后,可以给学生加入一些当前流行组合的重唱曲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去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在重唱训练中,要着重加强培养学生对声音的运用,包括声音的节奏、音色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音乐想象画面,甚至要求学生根据曲目表达的情景来进行表演,锻炼学生的形体动作。课程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曲目逐渐过渡到难度较大的重唱曲目。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要学习怎样去分析作品、怎样进行人物塑造,还要去训练多种形式的重唱和舞台实践。此教学案例的难点在于怎样引导学生练习重唱中的声部平衡,培养学生控制好声音和音色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声音和其他声部之间的音准关系,那么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也会提高。

通过重唱课程的教学案例研究,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与诸位教师分享:(1)教师应当勇于突破传统课堂,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实践,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在声乐教学中,可以把舞蹈或者表演与演唱结合起来。舞蹈与演唱的结合可以达到歌和舞相互渗透的作用,载歌载舞的形式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艺术氛围。这对教师本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针对舞蹈方面的气质、风度、形体、表情等给予指导,这样的教法也比较生动。(3)在进行重唱教学时要因材施教。专业音乐学校对声乐系学生的要求包括学生要建立自己的歌唱声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而重唱是需要学生互助协作的演唱形式,更应当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

3 音乐审美教学案例研究

声乐是一种和美有关的艺术,她表现美,创造美,让观众感受美。声乐能把人的歌喉、音乐、语言、文学融合为一个整体,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赏者,都能从声乐中获得美的愉悦。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下转第167页)(上接第111页)也不可忽视。

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该用心挖掘声乐的美,做好充分准备。在选择给学生用来练习的曲目时,也不能只注重呼吸、发声等技术训练,应该选择能让学生在旋律流动中更容易感受到美感的曲目。选择曲目时也要注意该曲目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价值。在最后的个别训练辅导备课环节,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嗓音个性,不能使用一成不变的教材,要注重培养学生演唱风格的多样化,保护学生的个性特色。

课堂教学以教师范唱为开端。教师先准确、完整地将歌曲演唱一遍,要注意演唱的时候必须感情充沛。范唱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样板,也使得学生通过聆听获得艺术的享受。范唱除了增加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有助于树立教师的职业形象。所以在音乐审美教学中,笔者将范唱作为教学的开始环节。在范唱结束后,教师应当对歌曲加以介绍,包括歌曲的创造背景、表现手法、风格等等,使学生的直观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歌曲的美感。

在接下来的学生练习中,要引导学生以审美为基础,不断地琢磨、理解、记忆。在练习中要注重带领学生从易到难。先从简单的音阶练习开始,慢慢进入带词练习,最后再到完整练习。

学生达到流畅演唱之后,课堂进入下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去整体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启发学生领会歌曲的内涵,感悟作品的风格。启发学生抒发自己对歌曲的审美意境,进行创新演唱,对模仿演唱做一个提升,从在歌曲中感受美上升到从自我感受美的境界。

通过音乐审美教学案例研究,笔者发现,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在声乐课上教师应当通过运用范唱、艺术处理、教唱、伴奏等等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中饱和的情感,由此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4 总结

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记录、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研究声乐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并以重唱课程和音乐审美课程为例进行声乐教学案例研究,重唱课程和音乐审美课程都是声乐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研究了相关课程备课阶段的准备工作、课堂实施过程以及笔者课后得到的感悟和提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人文社科专项)“声乐教学常用案例研究”( 课题编号:2013JK0508)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彭勇军.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26-127.

[2] 吴晓.民族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滞后的原因与对策探究[J].北方音乐,2011.4:85-86.

[3] 刘伟,王善虎,吕小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5:116-118.

合唱教案第2篇

第一章从指挥的发展简史、指挥的学习条件与要求、指挥者应具备的职责与能力等角度出发,阐述合唱指挥学前的理论准备,此外,还涉及合唱指挥原则、指挥与团队的关系等内容。第二章介绍合唱指挥的技术语言,包括指挥姿势及基本动作、指挥拍子和表现方法、拍点移动方向、指挥棒使用方法等。第三章介绍指挥的肢体语言,涉及起拍与收拍、呼吸与换气、不同节奏与组合、不同节拍的手势与图示、特殊的指挥技巧等内容。第四章阐述合唱指挥艺术表现前的准备,包括合唱指挥的选材、案头工作、艺术处理及其动作的艺术设计等。第五章论述合唱指挥艺术表现的演练环节,涉及排练计划制定、排练步骤与方法等。第六章探讨合唱指挥艺术表现的舞台呈现,包括合唱指挥走台、指挥实践、演出实践与总结等环节。

结合本书可知,合唱是一门技术,而合唱指挥则是一种技能,通过融入不同技术以及各方的配合与协作,辅以指挥者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呈现完美的舞台表演效果。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设置合唱指挥课程,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形式以系统化训练为主,教学内容凝聚合唱训练、指挥技法和声乐教学的基础核心素养,因此,合唱指挥课程具有普及性和大众性,从中体现出一定的人文修养和基础音乐素养。但合唱指挥作为新兴学科,相较于其他音乐学科起步较晚,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不够成熟,且由于缺乏科学教学模式的先例指导,合唱指挥教学存在训练时间不固定、合唱排练效率低下、团队协作能力弱以及作品演绎能力差等问题,导致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不高。受传统模式影响,教师普遍采取整合性教学方式,同时开展合唱教学和指挥教学,导致学生难以同时掌握多种知识。基于上述论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指挥模式亟须加以改进。在开展合唱指挥教学工作中,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师需积极创新现有教学方法,尤其在采取针对性教学方式的同时,兼顾其科学性和综合性,具体实施路径表述如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采取科学性的课程教学方法,具体可通过制定合理教学方案实现。在开展合唱教学时,教师需遵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制定教学方案,从合唱的基础训练方式入手,比如发声训练,有助于学生在日常训练中明确其发声特点,而简单曲目的合唱训练则是在学生掌握并学会调节发声后,根据自身发声优势选择合适曲目进行合唱训练,当学生能轻松驾驭此类简单的合唱曲目时,教师可开展深层次合唱教学,并在学生掌握合唱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更高层次的情感教学,即将不同歌曲中的灵魂思想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表演形神兼具。在指挥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流派及文化合唱指挥知识的分辨能力,如向上的指挥动作是西罗马派,向下的指挥动作是东罗马派,而西欧的合唱作品则需要靠前发声的指挥动作等。

合唱教案第3篇

中小学生的合唱教学属于童声合唱的范畴,我们将结合奥尔夫的体态律动、维尔特的具象化教学、柯达伊的手势教学以及形式多样的趣味游戏的方式开展中小学合唱教学,让学生在掌握演唱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对合唱的持久兴趣,让他们在愉快形象的游戏中充分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1.趣味音准练习

在中小学生的合唱训练及演出中,经常会遇到音准的问题影响合唱作品的表现力。音准是进行合唱的基础,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合唱的大门。音准在歌唱艺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合唱的队员必须形成较好的音高概念,才能在合唱中准确把握音准,从而进行正确的歌唱。良好的音准来源于很多方面,包括敏锐的听觉、优良的乐器、精湛的技巧,但更多的是有效的视唱练耳训练。在音准训练时,如果简单的通过钢琴、或者伴奏等方式强化学生对于音高的概念,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奥尔夫的体态参与、柯达伊的手势等辅助教学,借助游戏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全员参与,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的进行了音准的练习,从而解决合唱的基础问题。学生良好的音准是进行其他训练的重要前提,只有掌握较好的音准,才能更好地去展现歌曲内涵,让听众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案例:合唱团中有一位学生音准概念比较弱,总是和别人不在一个调上,最糟糕的是他自己感觉不出来,而且陶醉在自己的歌唱状态中。后来我带领着合唱团的学生进行“超级模仿秀”互动游戏,让不同的学生先后唱出不同的音高,然后整个合唱团一起模唱这个音高。从一个音的模仿逐渐演变到一个乐句的模唱。最初是合唱团的学生来迁就这位同学的音高,慢慢的培养他的听觉,确立音高概念,随后在让他追随模仿别人的音高,慢慢的融入到合唱团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再也没有那个不协调的声音了。很多时候学生唱不准音,并不是他做不到,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没有良好的听觉能力,这种练习方式就是提升学生听力的方式之一。

2.游戏统一音色

中小学生嗓音稚嫩,所以在合唱中必须强调科学的发声训练,使各个队员的音色向全体队员形成的集体音色上靠拢。在合唱团队的基础训练中,指挥应注意将集体演唱中的“基本音色”协调以求得统一。如果合唱队员在发声方法上相差太远,势必要造成集体发声的混杂,刺耳与不协调。为了求得基本音色的统一,指挥需先统一全体合唱队员的发声方法。在给学生进行声音训练时,我采用“我是大歌星”的游戏让学生辨识正确的声音,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了不同的声音类型以及形成的原因,用这样的方式,老师把抽象的内容给具体化、趣味化,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演唱。

案例:中小学生平时听到的专业童声合唱作品较少,多数还是流行音乐,大多书学生存在发音和咬字位置靠前的现象。音乐训练原本就很抽象,看不到、摸不着。过于理论化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丧失兴趣。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采用“我是大歌星”的游戏让学生辨识不同的音色特点。合唱团的学生一听到这个游戏名称,马上就兴奋了,我请不同的同学来模仿自己喜欢的偶像歌手,很快,周杰伦、陈伟霆、陈奕迅、王菲……教室里面简直就是歌手大咖演唱会。团员们开心的和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歌手,另一方面,当听到惟妙惟肖的歌手模仿时,教室里面还会有阵阵的掌声。等学生的情绪平复以后,我引导他们一起分析每位歌手的声音特点,然后带领团员们分别体验不同的音色特点。在这种浓郁的氛围中,逐渐的渗入理论知识,告诉学生合唱作品中的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这种游戏训练统一音色的方式中小学生都很喜欢,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3.趣味气息练习

歌唱时的呼吸不同于日常讲话的呼吸,它要求相应地增加气息压力的强度。对于合唱队来说,良好的气息训练是合唱团的声音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们现在用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是结合胸腔、腹腔和横膈膜共同呼吸的方法,是国际上采用的最先进的呼吸方法。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身体的器官在运动起来时又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狗喘气”和“吹纸片”的游戏让大家来感受庀⒌奈恢谩U庵植斡胧教逖榻萄Э梢院苋菀捉饩鲅生气息浅、坚持不住的现象。

案例:中小学生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普遍存在气息浅的现象,在进行学生了解横膈膜练习时,我运用“小狗喘气”的游戏帮助学生练习。首先我先问学生家里有没有宠物狗,然后请个别同学说出小狗喘气的动作并尝试模仿。然后我进行示范,并讲述动作要领:舌根放松、牙关打开,身体前倾、双手叉腰。慢慢的带领学生进行由慢到快的练习。在逐渐的练习中,学生找到了横膈膜的位置,并且感受到了横膈膜在呼吸时的变化。但是这种练习不能持久,时间长了学生会出现头晕的现象。

4.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的风格特点,校园歌曲的欢快活泼、艺术歌曲的优美抒情,作品的体裁和题材有很多种类,但是中学生因为年龄和阅历的特点,不可能对每一部作品都了解的那么透彻,教师在讲解时,也不是单纯的用语言和文字来解释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风格,我们在不同的游戏中学习音乐。

案例:童声合唱的音乐作品多数轻快活泼,但有时也会铿锵有力、抒情柔美,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到不同的演唱情绪,在引导学生时,教师就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歌曲《杵歌》时,合唱团的学生总是将强弱的节奏唱的太硬朗,首先我先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高山族的生活环境,然后介绍舂米这项劳动,最后观看了当地的舞蹈,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表现高山族音乐的节奏特点,我让学生围成圆圈,在拉手杵舞的游戏中学习了音乐的节奏特点,在舞蹈的律动中载歌载舞,潜移默化的将这首歌歌曲的节奏演唱准确,从而更加准确地表现这首歌曲的风格。

合唱教案第4篇

[关键词]合唱指挥课程 微格教学法 课程改革

微格教学也被称为“录像教学”、“微观教学”和“小型教学”等,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主要是指运用电教系统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的方法与手段。微格教学最先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博士在1963年创立的,他给微格教学界定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北京教育学院微格教学课题组在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后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和训练,它是建立在教育理论、科学方法论和视听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

在合唱指挥集体课教学过程中运用微格教学法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合唱指挥技法能力与教学技能,通过对教学过程录像的情景内容进行分析评价,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师生反馈的评价意见,不断地修正、改进学生的合唱指挥技术动作要领和学生反复调整自己的合唱指挥教学方案与教学实践方法的过程。

在高师合唱指挥集体课中运用微格教学法首先要对微格教学法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要以探讨合唱指挥集体课的新方法、新理念为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合唱指挥的理论、实践与教学水平的目的。当前在高师合唱指挥教学过程中,基本都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力培养的环节,认为合唱指挥课是以教授指挥技术为唯一的目的,有的合唱指挥课甚至成了学生模仿老师的指挥动作的“填鸭式”的教学怪圈,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也很少涉及合唱指挥教学这一内容,就是少数实习学校在实习结束时搞一场有合唱的晚会,在排练过程之中也很少有实习带队老师进行评价和反馈,而优秀的合唱指挥老师除了要有过硬的指挥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有良好的表达方式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因此,在高师合唱指挥集体课教学中应用微格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的。首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及时地得到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教学步骤的指定也将更加具体化,微格教学法还能将教育学、心理学等运用于教育实践中,对教学情景的创设也很有帮助。其次,循环反复性是微格教学法最为显著的特点,参与教学过程的师生可以对教学情景进行循环反复的摹拟演练,以便不断分析学生的指挥技术难点和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

要在合唱指挥课程中对微格教学法作出有益尝试,我们必须要了解微格教学法实施的步骤,在合唱指挥课程中运用微格教学法可以分为理论学习、实验技能、示范观摩教学、实施微格教学与反馈评价教学等五个阶段来进行。第一、在理论学习这一步骤,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前对合唱指挥理论和合唱指挥教学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对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育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的相关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因为微格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当然,了解微格教学的概念、微格教学的实践意义、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教学评价和学习者的特点分析以及现代技术教学媒体的应用等相关理论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二、实验技能教学阶段。实验技能教学阶段提高学生的合唱指挥技法和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要根据自己要训练的教学技能的内容、目的和要求设计教学方案,方案出来之后由指导老师学生分析每一教学技能的应用要点,对学生的学习所预见的反应提出指导性意见。第三、示范观摩教学阶段。通过对典型的教学范例的观摩与学习,使学生明确要训练的教学技能的目的和要求,通过示范教学录像还可以使学生学到各种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微格教学法的教学方案,以提高自己的技法水平与教学技能水平。第四、实施微格教学阶段。实施微格教学法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反复实践机会,目的达是提高学生的指挥实践与教学技能,学生在试讲前要介绍自己在本堂课中所要展示的技法和要练习的教学技能,在摄录像人员的帮助下,通过录像、录音或者文字记录学生模拟的8-10分钟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中还要有评议人员对学生的技法和教学过程、教学方案进行观摩和记录。第五、反馈评价教学阶段。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小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形式是实施微格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通过信息的反馈来进行评价是学生如何改进动作要领、教学方案与提高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这种微型课堂的有反馈评价环节的的微格教学法优于传统的传统的整节课培训的形式。

集体合唱指挥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授课面小、教师工作量大和重复劳动强的问题,然而单纯的集体教学形式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很难做到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深层次的指挥技术难点而提出不同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也就很难培养出指挥技术较为精湛、舞台实践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也较强的高素质的指挥人才。

微格教学法关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突出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的培养。我们在合唱指挥教学过程中融入微格教学法就既可以突破传统的集体课教学模式无法兼顾学生的个性、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瓶颈,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指挥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

要实施合唱指挥微格教学法,我们要对传统的集体课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和调整。

首先,为实现高师音乐教育的专业的特色,我们在进行合唱指挥教学的目的是:一、提高学生的指挥理论修养、指挥技术和实践水平;二、掌握对指挥理论和指挥技法的教学技能。

在实施指挥理论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微格教学法的多媒体的功能,通过多媒体的融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指挥理论的积极性,在进行指挥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每一个指挥技法进行录像,通过播放和老师、学生进行评价的环节,使学生由在被录像时的学生角色转换为评议时的教师角色,通过对老师、同学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分析,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进而达到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某一项指挥技法的目的。也可以将学生按照8—10人分成若干小组,由指挥技术较好的学生任组长,在小组讨论之中相互启发,并尝试用技术较好的学生的示范和抽查技术较差的学生办法来进行观摩与学习,最后形成录像材料,再汇总到老师处进行评价,通过吸纳老师和同学的反馈意见,就可以达到以有带差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对规范的视屏示范资料和自己与同学的教学示范行为,反复对比,不断改进,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合唱指挥的教学原则和规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目的。

合唱教案第5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试唱练耳;低效成因;解决方案;探析

在音乐专业教学中,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从内容上讲,它主要通过视唱和音乐听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能力,培养音乐感受力,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为音乐实践服务。同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由于对这门课的不了解,学生们容易产生听觉惰性,因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本人就视唱练耳教学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做个探讨。

一 ,对视唱练耳课认知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视唱练耳是各音乐学院、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它主要通过视唱(看谱即唱)、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及和弦的听辨模唱、节奏模仿、曲调记忆模唱、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音准感、节奏感、音乐记忆力及识谱能力,以此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学习音乐的素质和条件。”因此,视唱练耳的学习不仅在考试中而且在实践活动中都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具有积累时间长、成绩效果慢的特点,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学习态度上的不重视,归根结底是对视唱练耳这门课没有全面地了解而造成的。

解决方案:加强对视唱练耳课的全面认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视唱练耳课主要包括两部分:视唱和音乐听记。视唱是借助于视觉进行视谱的,但更重要的是凭借内心听觉将乐谱中的内容通过人声加以实现,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往往只是一味地反复模仿,课程的单调性不仅使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改变,而且他们对这门课的真正意义也发生了本末倒置的情况;音乐听记在视唱练耳中直接担负着音乐听觉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形式。因此,音乐听记与其他音乐理论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们没有了解视唱练耳课的特殊性和关联性,单纯地认为视唱就是唱谱,听记就是记谱,没有什么难的,临时抱佛脚就行,孰不知视唱练耳就像英语听力一样,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想在短时间内出成绩是不现实的。

二 ,听觉惰性的产生

所谓听觉惰性,是指在音乐听觉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下意识或无意识的听觉状态,是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通俗地说,学生在上视唱练耳课时,没有积极地去感受音乐材料,也不注意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对音乐材料仅仅是“一听了之”,不进行积极的音乐思维或者思维速度迟缓,听觉上的惰性也就随之产生。

听觉惰性的产生是由于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的方式,即:在音高、音程、和弦、节拍节奏、调式调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听觉上的训练时,总是在模仿中反复练习,给学生以基本的感受,如视唱中的范唱或识谱以及模唱听辨等环节。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各种音乐知识及要素的认知,只是初步的了解,具有音乐听觉直观性和机械性强的特点,对学生而言具有被动性。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听觉惰性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教学方式的不得当,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其主要原因。 解决方案: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发展音乐听觉、增强音乐思维能力的前提。首先,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去理解音乐的各要素。以节拍的单拍子为例,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过去积累的各种节拍进行综合分析,把各个拍子(如二拍子、三拍子等)的特征加以概括、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并在大脑中逐渐形成单拍子的节拍概念,当单拍子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迅速做出反应,学生的判断能力也会逐步增强。

其次,视唱练耳课与其他音乐理论课及学生的专业学习都有着密切联系,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进度,这也体现出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能力。换言之,学生在初学音乐时,经常会唱谱但不会记谱,这就是学生没有把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突出表现。一条旋律或者一首歌曲,普通人通过反复的听,也能唱得很好;但如果要把旋律准确无误地记下来,对普通人而言就比较难了。这是因为旋律的哼唱是感性的,即使不经过训练也可以表达出来;而记谱不仅需要感性的认识,还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基本乐理等音乐专业知识,是一种理性的认识。

再次,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音乐知识消化吸收的数量和质量也会有所不同,由此而表现出来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也有所差异,与学生的性格、毅力及接触音乐时间的长短、音乐知识的积累等诸多因素都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视唱练耳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音乐思维,避免产生听觉惰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尽快地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 对音乐情感的忽视

合唱教案第6篇

【关键词】高师;合唱指挥集体课;微格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27-01

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其特有的性质,即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教师。但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受许多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培养模式形成专业知识性较强,实际知识输出困难的局面。笔者针对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合唱指挥集体课中存在的问题,试用微格教学方式进行解决,提出自己的见解。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教学方法。基本过程是让参加培训的学生或教师分成几个小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每个小组进行10―15分钟的“微格教学”,用摄像机录下当时的实际情况。然后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小组成员反复观看录下的材料,进行讨论、评价和总结。

高师合唱指挥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有能力进行合唱教学的教师。众所周知,合唱指挥的学习,不但在理论上有较高要求,而且实践也非常重要。所以,在班级或年级实行微格教学可以看作是一种学校内部的社会实践,在毕业之前,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自如地“倒出来”。因此,合唱指挥集体课的微格教学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塑造。

如何在合唱指挥集体课中对微格教学法做出有益尝试?笔者将实施步骤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阶段

这是微格教学的基础阶段。想要把所学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别人,首先自己要有扎实的合唱指挥理论学科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扎实,才能更灵活运用和输出,要把已有知识有意识地进行分类、“穿串儿”。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实现微格教学夯实基础,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组织设计探讨阶段

组织设计,顾名思义就是要把学习好的知识按照一定的形势排列起来。这里的排列是要为微格教学做铺垫。因此,在排列过程中要明确做出教学计划,提出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确定教学内容。方案设计好之后,要与老师同学进行分析,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是提高学生合唱指挥技法的重要阶段,与老师和同学的探讨过程,也是对知识的巩固、重现和扎实的过程。

三、教师示范学生观摩阶段

在这个阶段,可以充分发挥微格教学的多媒体功能。通过观看优秀教学示范视频,使学生思考自己要怎样做才能更好,明确在微格教学中所要求的技能,对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修改,使教学过程趋于完善。

四、反复微格教学实践阶段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阶段,前三个阶段都是为了在微格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反复实践,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练习机会。学生在试讲之前,要明确介绍自己在这节课中展示的技法和要求练习的技能,通过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整个过程的10―15分钟,为之后的评估、总结做好准备,并在总结后多次反复进行微格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对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做到进一步提升。

五、自我评估反思教学阶段

虽然在微格教学中,试讲的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缺少直观感受,很难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但由于讲课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情形,如自身的紧张感或者外界环境的干扰,所以,自我评估和反思也是有必要的,能够明确自己哪部分是没有意识到的、没有做好的,哪部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进行改正的。

六、反馈总结评价教学阶段

这一阶段是微格教学应用的精华阶段,同学之间的反馈、老师的反馈、看录像后自己的主观反馈都非常重要。通过这些信息的反馈来进行改进,是微格教学运用的重要部分。事实证明,微格教学在高师合唱指挥集体课中的应用,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输入和输出知识的技能。

笔者认为,微格教学的运用不但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生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更是起到了巩固和加深记忆的作用,课堂中的实践也可以为以后的社会实践起到铺垫作用。微格教学早已应用到各个学科中,笔者希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合唱指挥集体课中发挥最大作用。

七、结语

20世纪80年代微格教学进入中国。几十年间,该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笔者希望通过对微格教学的介绍,可以在高师合唱指挥集体课的授课方式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达.音乐微格教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合唱教案第7篇

关键词:高校音乐 专业培养 民族艺术人才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诸多的综合高等院校相继开办音乐专业,越来越多的院校有“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但是一些院校往往师资缺乏、教学设备缺乏,有些学校甚至先招学生再找老师,大量的外聘教师,没有系统的教学次序、统一的教学要求,更没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导致专业课设置与实践脱节,缺乏规范的教学管理。各个专业老师的音乐技能课主观随意,性大,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活动多数围绕理论与书本,或者沿袭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注重教法更新,导致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眼高手低,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对音乐艺术人才的需求。笔者长期在民族艺术院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参与制定了《专业培养方案》,对于“培养人才”与“人才就业”的关系做出如下解析: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方案。在民族高校里的综合艺术学院的《音乐专业培养方案》,则是培养民族艺术人才的重要实施指南。总体培养目标是“坚持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二为”方针,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音乐专业教师以及专业表演人才,本专业为祖国各地、尤其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方案》通过四个模块:“通识平台”、“文理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方案》以贯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为核心,充分体现“教书育人、育德育魂”的育人理念,依托民族院校深厚的人文底蕴,通过多学科的综合平台学习,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通识平台”的课程,培养民族高校学生的素质,其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价值判断能力以及综合探究能力,获得正确敏捷的思维方式、真诚的情感沟通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文理平台”,培养民族高校学生全面宽泛的知识体系以及严格的学科基础知识。通过“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技能(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管理时间能力),为将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打好基础。本文就《方案》里的“专业平台”进行详细解读,对民族综合艺术学院的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课程计划进行详细分析,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方案》里的“专业平台”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根据教育部制定《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基本思路:“必修课程学科化、选修课程类型化、地方和学校课程特色化”。本平台的课程设计着力体现了“创新性”、“应用性”、“综合性”、“特色性”的音乐专业教育特色,不但要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技巧训练,而且要拓宽学生艺术综合能力,有以下特点:

1、创新性:科学合理使用“学分制”方案,明确的、直观的、预见性的课程体系,在知识与技能结构上必须符合人才市场的要求。

根据《方案》,要求学生从进校就开始设计出自己的“专业规划”,明确自己本科四年的修读目标与主攻方向,自己制定出明确的修读计划。针对音乐专业的特殊性,《方案》进行了有别于其他系科的“学分制”的制定、管理,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个性发展。如:对于音乐专业主干学科:声乐、钢琴、器乐等学科都是技术类学科,这三科的学分比重较大,这些学科需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则需要在老师的引领下,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够真正掌握声乐或器乐的技能技巧。对于含技术性的专业学科,《方案》采取的是“隐藏式学年制”,即所有的专业必修课都是按学期计划开设,学生是不能够跨年级修读的,这些学科都是每期必上的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为最大限度的夯实学生专业技巧能力。但在专业选修课里就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特色化的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规划”选择专业选修课,例如:手风琴专业的同学可以修《手风琴重奏与合奏》、民乐专业的同学可以修《民乐重奏与合奏》,音乐学专业在第四学期可以在三门主干技术学科(钢琴、声乐、器乐)里“三选二”,从而获取相应的学分,充分体现专业选修的灵活性、多样性、科学性。

2、应用性:注重“实效性”,加强了“可操作性、实践性”的课程设置,避免空洞的、抽象的理论课程。

《方案》设置一系列的加强学生专业合作能力的艺术实践专业选修课程:《声乐表演与重唱》、《民乐重奏与合奏》、《手风琴伴奏与重奏》,以上课程强调艺术专业能力的实践性、合作性、应用性,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平台,给予音乐专业的同学更多的多声部重唱、重奏、合唱、合奏训练,通过这三门选修课程教学目的之一: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获取更多的声乐、器乐的表演能力,储备更多的合唱、合奏、重唱、重奏的作品,多数是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能够参加各级各类赛事,为各级各类演出服务,为社会服务;目的之二: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大学生队伍“创新人才培养”规范化、系统化,同时学生们可以积累更多的“创新实践项目”;教学目的之三:让学生们在各种赛事中、各种演出中获得艺术实践能力体验,不但学会表演作品,还会排练作品,把教室当舞台、把舞台当教室,给学生们这样的训练,从而获得真正的实践艺术能力。通过以上一些特色课程的开设,许多的民族艺术作品已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喜获佳绩,增加了学生们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3、综合性:细化“宽口径”,强调综合技术能力,从而获得宽泛的就业能力。

在2010年教育部即将在厦举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活动》,其参赛项目为“综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教育基础理论”与“音乐教育技能”,技能比赛就包括“钢琴演奏、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中外乐器演奏”,这一赛事项目出台,更加明确了音乐学专业的培养导向一“宽口径”,强化学生们综合的应用技术能力。民族艺术院校更应抓住这一重要纲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的民族人才。如将《器乐辅修》则将民族乐器(胡琴、马头琴、琵琶、古筝、唢呐、民族打击乐器)等多种民族乐器作为专业辅修,即人人都可以选择一门除钢琴以外的民族乐器,通过对民族乐器的技法学习,其目的是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与传承。

4、特色性:利用综合艺术院校的专业优势,合理设计两个专业的艺术技能、技巧课,培养出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与人才市场需求相统一的毕业生。

综合性艺术院校在音乐方向几乎都开设了两个分枝专业:“音乐学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其共性:在民族高校里更需强调的是不管哪个方向的人才培养,都要保护民族音乐、弘扬民族艺术,多演绎、传唱民族乐曲,多创作民族作品,在这个基础上尊重、理解、学习世界的多元文化。所培养的学

生必须有深厚全面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或精、或专、或全面多能,来适应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其特色性体展现在《方案》里,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技术层面上的训练是以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为参照,给予严谨的、科学的专业技术训练,采取“一对一”专业小课,要求他们在音乐表演领域的技能、技巧运用娴熟,以“专业、精深”为目标,大力倡导多演绎民族民间音乐,成为“民族音乐演绎者”。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则从“基础性、专业性、师范性”进行培养,此目标就是“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多数专业课是“一对三”小组课,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多学习民族、民间音乐。这样的专业课最大的好处是: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到本专业的“唱法、奏法”,而且还可以学到本专业相关的“教学法”,因为这样的“小组课”有利与学生相互观摩学习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课堂设计、作品选择等等,为将来更好地进行由“学生到老师”这一角色的转换。这两种专业是两种不同的行业,即有着不同的规格要求,又有相似的教学目标一“民族性、应用型、实战型”的人才。

二、《方案》充分了体现民族高校对艺术人才培养方法的特性,从以下几个层面解析:

1、“人才培养”的始终贯穿着民族音乐历史与文化。

综合民族艺术院校的音乐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现肩负着对本民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在专业培养过程中,要保护他们天生的艺术资质,再给予合理的专业训练,通过专业技能学习,能够更好地从祖辈的口中传承音乐文化;通过专业学习,懂得走向“山间原野”收集整理原生态音乐,会用音乐技术的耳朵,在舞台上展现、传承原生态音乐;懂得舞台上的原生态艺术作品,除了遵循艺术作品的客观规律(规范的音色、音准、节奏以及自己民族的乐音体系),还需遵循作品必须源自生活,体现少数民族的生活情趣,具备鲜明的民族性,能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历史文化内涵;在专业培训过程中,扩大对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了解与传承意识。对专业声乐作品、器乐作品的选择上也应体现56个民族的融和与包容。

2、多开设民族器乐课程,对民族乐器的学习目的是学习乐器的技巧以及学习与乐器相关的民族文化:

民族乐器在我国是最为普遍的乐器。通过高校民乐专业的学习,对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历史、民族风情会有进一步的学习。民族高校的毕业生具备民族乐器的技能才能更好服务于各级各类机构,尤其可以在西部民族地区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例如“二胡”作为专业辅修,通过这一号业的技能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胡琴”更宽泛的性能、演奏技艺和文化背景,了解到它们时常都担任各种民族器乐合奏以及伴随着戏曲、曲艺、歌舞、民歌等艺术形式。学习这类擦奏弦鸣乐器的演奏技巧,实则是对民族音乐文化艺术进行研究学习。

3、民间音乐采风、民族语言的音乐教育实践以及民族音乐教学研究:

合唱教案第8篇

随着我的琴声,同学们进行着发声练习。在我的指导下,断音练习短促而富有弹性,我心里甜甜的。有了这顺利的开场,我面带笑容的对同学们说:“今天来学习一首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可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我们想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来迎接圣诞节的到来,你能在这堂课上教我们吗?”顿时,班上很多同学有了共鸣,热烈地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看着学生们对《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地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预先庆祝圣诞节。”“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和迫不急待的情绪溢于言表。学会后,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有的扮演圣诞老人,有的跳起了舞蹈,有的边唱边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非常快乐。

【案例分析】

在这堂音乐课上,我根据学生的要求临时灵活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策略,如果单从预设的教案来看,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可是,从学生热情主动的参与、活泼生动的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来看,我认为这堂课是适合学生们的。如果我按照备课本去强行完成预定的教学歌曲《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而不顾及学生的身心感受,显然不是新课程实施的意愿。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更应该是活的。我们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抛开教案的束缚,抓住机会及时展开灵活教学。在这堂音乐课上,学生是那么的快乐和兴奋,他们的创造表现应得到鼓励,因为他们在这堂课上快乐地学会了歌曲。

【案例反思】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课本上的歌曲教学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上演了以上的一幕。如何来正确面对它,是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那该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呢?

一、课本歌曲可与少儿通俗等适宜歌曲相结合

好的歌曲给人以启迪、以力量,使人振奋,使人焕发。我们不否认课本上的歌曲都是一些经过专家们评审提炼出来的好歌曲,但这些歌曲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当代的学生学唱歌曲的途径是多样的,而不仅仅是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他们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来收集歌曲并经常聆听。在这些歌曲里不免有一些情绪低落、消极的、对学生身心不利的歌曲,但更多的是积极向上、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除了课本歌曲外,选择一些好的歌曲充实到音乐课堂中来。

比如,课本上的补充歌曲《铃儿响叮当》,旋律欢快活泼,积极向上,通过学唱,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滑雪的快乐。又如一些好的少儿歌曲也可适当利用课堂时间来教唱一下,像《雨花石》、《山路弯弯》等;通俗歌曲里也有些好的歌曲,如《中国娃》、《青藏高原》等歌曲,学生们都非常的喜爱。在这种情况下,音乐老师就要积极动脑,灵活歌曲教学,除了完成课本歌曲教学外,还要渗透这些适宜的歌曲进课堂,从而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歌曲学唱中来。

二、歌曲的学唱还可与其他学

科相结合

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的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是歌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但有表现力的歌唱离不开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这就需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起来。

如在教唱歌曲《拾稻穗的小姑娘》时,不妨与美术、语文等其他学科相结合起来,让同学们欣赏《丰收图》,激发起学生的主观欲望,并回忆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使学生明白丰收是与农民伯伯辛勤的耕耘分不开的,从而渗透进德育教育,让学生们懂得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不浪费一粒粮食。这样,学生既学会了歌曲,又欣赏到了美术作品,更懂得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歌曲的学唱可与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歌曲的学唱不仅仅是唱会,还要引导学生能够配合歌曲作一些律动,甚至是舞蹈。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这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四、歌曲教学与有关的节气或“纪念日”相结合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