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汽修实习工作总结

汽修实习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19 06:50:26

汽修实习工作总结

汽修实习工作总结第1篇

【关键词】汽车;修理;人员;技术素质

0.前言

汽车修理劳动强度比较大,技术性很强,能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不仅在修理汽车时一定保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而且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汽车修理技能,能够科学修理汽车故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汽车修理质量,延长汽车使用寿命,避免因为维修人员自身技术素质不足而造成的人为的汽车运行故障甚至由于机械故障引发的行车事故等。本文将在探讨汽车修理人员需要具备的技术素质基础之上,说明应当如何提高汽车修理人员的技术素质。

1.汽车修理人员需要具备的技术素质

1.1汽车的基本理论知识

作为一名汽车修理人员,首要的就是应当具备一定的汽车基本理论知识,只有具备了汽车基本理论知识,才具有上岗修理汽车的资格。汽车由无数的零部件组成,每一部件汽车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从而构成完整的汽车。因此汽车修理人员不仅要对汽车这一个整体有了解,还应当深入地认识和熟悉汽车的每一个部件、每一个零件,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否则,盲目地进行汽车的修理,就必然会影响汽车的质量和运行。

1.2汽车修理技能

汽车在长期的运行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故障,而如何检查和排除这些故障,就需要汽车修理人员有优良的修理技能来为汽车做检查、做手术。但是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非常规的问题,汽车修理人员按照正常的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进行油、电路检查,却发现不了故障所在,更不用提解决问题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汽车修理人员长期的工作经验和对汽车的了解程度进行“非正常作业”。针对汽车的奇怪故障,修理人员首先应当具有基本的修理技能,其次就是个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熟练运用而获得的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汽车的故障进行科学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创造性地处理汽车故障。

1.3长期工作积累的汽车修理技巧

针对不同的汽车类型,不同的工作条件,需要汽车修理人员具备相应的汽车修理技巧。汽车型号的单一或复杂,所需要配备的专用于拆装汽车零、部件等的维修工具多少不同。当就地修理小型的运输汽车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汽车修理人员出现操作不当的失误,就会导致零部件的损坏等,从而导致修理时间和范围增大,修理时间加长。而具备长期工作经验和特殊的修理技术的汽车修理人员则会充分利用其内在储备的汽车知识,以技巧性的修理方法来处理李零部件的问题,这样不仅不会损害零部件的使用而且会节约修理的成本和时间。

1.4检测零部件使用时限的能力

汽车修理人员对于零部件或总成技术状况检验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汽车修理的总成本和质量,若果汽车修理人员对于汽车的零部件或总成技术状况做出错误的判断,一方面,如果该更换的零部件不更换,则会导致汽车故障的发生和汽车修理的成本;另一方面,如果不该更换的零部件未到使用年限而随意更换,则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并且对于汽车本身来说并无益处。

1.5正确识别零部件并进行合理装配的能力

汽车的零部件外观相同,尺寸相同的情况较为常见,且此类零部件在装配的位置上,如上下部分、左右部分、正反方面、都几乎相同,且零部件之间并没有不协调,装错一个零部件也不会影响到下一个零部件的装配,因此极容易出现装配错误的情况,这些在汽车零部件装配中不应当有的失误就会造成汽车的故障,甚至危害汽车的运作,造成行车危险,产生行车事故,危及驾驶员与乘客的人身安全。

2.提高汽车修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建议

2.1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目前汽车修理人员需哦修理的汽车大都是老的车型,因此其获得的修理技术也大都是老的汽车修理技术。在提高汽车修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问题上,不能仅仅依靠在工作中的实际学习和老的汽车修理工人的传授,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汽车组装等的进步,系统研究新型汽车的工作原理和各种零部件的作用与组合,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应对汽车的修理工作。

目前汽车的车型更新速度极快,组装汽车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作为汽车修理工人而言,应当尽快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新车型的相关内容,并钻研具体的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汽车修理技术。

2.2善于总结汽车修理技巧

汽车在实际的运行中往往会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故障,甚至是一些疑难杂症,在实际的修理过程中并不存在通法通则,这就要求汽车修理人员在工作之余善于思考和总结,分析所遇到的具体分体和最有效的修理方法,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提高汽车修理的技巧。如应当养成写汽车维修札记的习惯,将每天日常修理工作中所遇到的疑难杂症和有效的维修方法记录下来,既可以增强对汽车修理技巧的理解,也可以在进行汽车修理技术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提高实践的能力。

2.3充实知识素养,善于实践运用

汽车修理工作对于汽车修理人员的动手动脑能力要求极高,汽车修理人员应当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断提高个人的知识素养,掌握系统完整的汽车知识和汽车修理知识,并在熟记于心的基础上,善于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只有在循环往复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汽车修理技术体系。

2.4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汽车修理工作与其他的学习工作一样都需要在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得到学习效果的突飞猛进。因此,在工作中,汽车修理人员之间应当积极进行交流,营造良好的帮学氛围,通过团结协作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

3.结语

汽车修理工作对于汽车修理人员来说是一项基本的工作,但是也需要极高的技术素养,在实际的工作中,汽车修理工人不仅需要具备完善的汽车基础理论知识和汽车修理技能,更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增强自己的技术素养,保证汽车修理的质量。只有在明确汽车修理对于自身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加以完善,才能在日后的修理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成为一名合格的、成功的汽车修理人员。 [科]

【参考文献】

[1]邓占胜,孙锡山.谈汽车修理人员的技术素质[J].世界家苑,2013,21(6):56-57.

汽修实习工作总结第2篇

关键词: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顶岗实习 教学模式

一、引言

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范型式的教学结构,或者说是教学要素的一种相对固定的联系。这些教学要素包括: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角色、教学策略、评价。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往往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大多以课堂为中心,形式单调,已明显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高职汽车专业学生的要求。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又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它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把整个学习过程分离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交替进行的两部分,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通、能力较强、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级专业技能型人才。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各教学要素存在于校企二元环境中,来自校企双方。在工学交替具体实施阶段,工作的时间应安排在企业用工需求的高峰期,专业学习的时间和假期安排在企业用工的淡季。

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专业,但它却有着相当蓬勃的朝气。该专业系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其所属教学团队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为了适应现代汽车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近几年来,本专业积极筹措并运作“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时,需要合理安排企业教学时间和学校教学时间,将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穿插在整个人才培养的工程中,图1为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总体安排。

图1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总体安排

近几年,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常发集团、黄海客车等企业及常州的汽修厂、武进汽车城的4S店进行“工学交替”实习,并不断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拓展“工学交替”实习企业的种类和数量,对“工学交替”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此模式遵循了高职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实施过程中,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专业课程采用贴近企业实际的施工现场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岗位相结合,学中干,干中学,边讲边练,突出了学生顶岗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重构了课程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密切了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顶岗”能力,实现了“零距离”上岗。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而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可以用图2表示:

图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图具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把教学分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段。在实践教学这个阶段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然后自然地过渡到理论教学阶段。首先,把要学的“知识技能”放在任务中,以任务为“诱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其次,解决任务前要使用一些必需的知识技能,学生使用这些技能来完成任务;最后,面对圆满的任务结果,自然要想一想为什么,明白了为什么,理论教学也基本完成了。这是一个先明确要学的知识技能,再掌握所需理论的一个“探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过程。

该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采用时,以《汽车空调实习》课程的教学为例,实习教师设计的工作任务为:一台桑塔纳3000轿车,由于年代长久,空调系统问题较多,经检查后,需要全面检修和保养。学生从工作任务中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同时制定工作计划,确定报告方式,成立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规程。学生在小组内协作完成工作计划中涉及的工作任务,并进行记录。工作任务完成后需要写出工作报告,检查空调系统中的问题是否解决,故障是否清除。最后,指导教师进行知识的拓展讲解,主要介绍其他空调系统类型及今后空调系统的发展方向。

四、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是指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论基础指导下,遵循“做中学”教学原则,以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学生、项目及教学媒体这四个教学系统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图3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示意图

此模式中,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第一步的工作是项目的选择。对于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而言,进行“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一内容的讲授时,针对某一特定车型,打开点火开关,发动机不能起动;第二步的工作是查阅该车型相关资料,根据故障诊断过程中先查油路、再查点火、最后测电路的总体思路拟定总项目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案;第三步的工作是分解项目并制定各子项相应的工作计划。例如,油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分别检查油箱、油泵、供油管路、喷油器等;第四步是根据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情况进行项目总结,并撰写项目报告。在项目完成的每个步骤中,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采用“发现问题文献查阅与思考拟订解决办法尝试解决办法”四步循环法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与项目组指导教师讨论,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项目组自主解决出现的问题。图3给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示意图。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对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使用,使得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会”与“会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精神。

五、顶岗实习教学模式

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不同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地方,在于学生被置于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挡一面,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起了很大作用。我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岗位特点,熟悉企业环境,认同企业文化,获取就业信息;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实施“无间隙”教育教学。

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顶岗实习的教学目的,同时进行全新的教学设计;其次,要根据社会需要科学合理的设置顶岗实习内容;第三,要把握好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工作流程。这当中,在顶岗实习开始时,使学生清楚了解顶岗实习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难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顶岗实习内容的安排情况,具体包括新员工培训、汽车维修工实习、汽车维修电工实习、汽车检测实习、汽车维修前台接待实习、汽车美容维修工实习、汽车维修材料仓管实习、汽车保险与理赔实习、汽车维修班组长管理实习。主要使学生了解企业历史与现状,学习企业规章制度和岗位的职责;熟悉发动机和底盘维修的常用工具、量具和设备,零件检验方法、汽车总成装配、大修竣工验收标准、维修作业的工艺过程、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等;熟悉汽车电气设备的线路,汽车音响、空调和防盗装置升级、安装及检修方法;学会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检测项目并对检测结果分析;了解汽车维修前台接待的程序,与客户进行沟通与谈判,掌握汽车的外观检验与判断汽车的维修项目,掌握汽车维修前台与维修车间衔接流程,做好售后跟踪服务;掌握汽车美容的项目,常用汽车美容护理用品的性能和特点,各个汽车美容项目的工艺规程以及常用汽车护理设备的使用;掌握仓库的管理程序、配件的进出货与登记检验;掌握车辆保险的承保实务及理赔程序与方法,学习汽车消费贷款及信用保险实务和车辆置换的相关业务等;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模式,掌握所在车间与班组的工作流程,学习车间与班组的生产管理、技术质量管理、配件管理的方法。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参考实行“三导师”制,即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和企业导师。专业导师负责下达顶岗实习任务书,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并负责与企业导师沟通与联系;职业导师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担任,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就业过程中进行思想指导和职业指导,负责维持实习纪律、生活、安全等;企业导师由学生实习单位主管或技术骨干担任,负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日常工作与学习,对学生在工作和技术上进行指导。

通过顶岗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的组织及整体运作模式,掌握运用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从事汽车行业单位的业务管理、技术服务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团队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适应汽车行业需要的汽车检测与维修生产第一线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汽修实习工作总结第3篇

关键词:中职教学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改革措施

近年来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热点,社会对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汽车维修演变成为“性能检测―故障诊断―换件修理”这样一种全新的模式,以诊断、检测为主,更换新件,缩短车辆在厂维修时间,已成为新的维修理念和维修方式。中职学校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尽快掌握维修技能,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维修人才。

一、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落后,学生学习积极性差

目前,中职学校虽然教师应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辅助教学,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存在厌学心理。在相应的实训教学阶段,虽然学生有较高的参与实操的积极性,但对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往往只限于进行模仿性的操作训练,不能触类旁通、难以形成系统技能;对汽车零件的装配关系及传动路线、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对“故障排除”学习时,思路不清、无从下手。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积极性难以进一步调动。

2.实训设备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一个对实训环节要求较高的专业,要求实训设备的投入非常大。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设备配备情况基本不能满足技能实训的要求,并且实训设备落后。课程设置仍然主要沿袭着传统的以机械维修为教学重点的设置,而目前汽车大多是以先进的信息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为基础的汽车控制与故障诊断系统。这就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维修技术,而且还要具备检测设备的操作能力。另外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内容有交叉、重复,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彼此链接不一致。例如在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源与启动系统检修课程中蓄电池、发电机和电压调节器部分的内容重复;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构造”“故障分析、诊断”“修理工艺”教学时间分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总成结构的认识学习是断续、分散的。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整体认识不透彻,又缺乏对汽车结构、故障诊断、修理方法的系统技能知识,因此培养的学生往往不能满足用人企业的要求。

3.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教师不仅需要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需要有动手操作的指导能力。目前,专业教师有相当部分从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其他学科或专业转行而来,自身没有接受过有关汽车专业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而且绝大部分教师是从各类学校毕业直接进入中职学校担任教师的,缺乏相关汽车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另外汽车维修本身是一个技术更新很快的行业,即使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若长期脱离生产实践,也会存在知识、技能落后的情况。总之,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普遍不高,需要进一步通过培训学习,尽快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1.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汽车维修的工作过程是根据故障现象(仪表盘显示、听声音等)发现故障、判断故障原因、制定维修方案、实施维修方案、检验维修效果以及对维修过程进行反思的系列活动,要求汽车维修人员能在实施过程中构建出一套自身独有的工作知识体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教会学生独立制订计划、实施计划以及评估学习效果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例如设置“汽车蓄电池自行放电故障排除”的工作任务,通过真实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协助学生排除汽车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关键的操作技能、维修技巧及关键知识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则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获得关键的技能。并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了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将过去由教师主导的单一评价方式转变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三维立体的评价模式,评价重点由过去的只评价结果转向评价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习惯、方法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以Flas演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多种信息刺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所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2.增加实训、实验设备,优化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是以培养高技能的人才为教学目标,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中职教学特色的重要保证,另外汽车的维修是一项技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必须配备先进、齐备、典型的汽车电器、汽车零部件总成和现代化检测诊断仪器设备等实训、实验设施,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亲自动手反复操作。同时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来设置课程,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也可以由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汽车零部件设备和企业岗位来实训、工作,这样学生既接受了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又提高了岗位职业能力。

3.通过多种方式,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要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要能胜任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来说,急需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实践工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所以说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学生的前提。

首先,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要进行自学,尽快了解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及时参与专业相关的各种培训,包括市级、省级和部级的培训,增强专业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其次,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模式,安排专业教师“走出去”,或外出参观、进修,或深入到汽车行业与企业的生产第一线中实践、调研,了解国内外本专业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和成功的教学经验,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拓宽视野和调整知识结构,使专业教师成长与技术发展同步。另外利用企业专有的技术和资源,“请进来”企业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师傅作为专业的客座教授,定向、定期给教师授课,大幅度提高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小结

汽修实习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 工学结合一体化 改革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中技)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是以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开发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地位十分重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教学尝试,根据中职教育的发展和需求,认为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课程应在教学理念、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

一、教学理念改革

教学改革,首先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改变以往课程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的状况。我们要以“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理念来转变教学角色,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向重视人的“学习权”转变,以确定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学习过程要采取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二、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本课程是通过汽车维修机电工岗位工作任务分析,选取了汽车发动机传动带的检查与更换、发动机正时带的检查与更换、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检测与修理、发动机汽缸盖与汽缸体的检测与修理、曲柄连杆机构的检测与修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测与修理、发动机的检测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总成的更换、汽车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机械故障诊断9个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学习情境。以完成各工作任务为目标,结合汽车维修机电工(四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按学生认知规律,采用递进或并列相结合的结构来呈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一体化学习站灵活采用案例导入、大脑风暴进行小组讨论、引导法学习知识、关键技术进行示范演示、分组实施维修作业、小组成果展示等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同时,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信息收集与处理、分工与合作、自我学习与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教学全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笔者建议将本课程汽车维修企业工作流程实施项目教学,或转化为“布置任务、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检验、任务评价”的“五阶段教学法”。在此基础上灵活采用大脑风暴法、引导法、项目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大部分学习任务的“学习准备”阶段采用正面课堂教学,部分采用独立学习;多数“计划实施”阶段采用小组学习,明确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的职责类似于汽车机电维修组组长的职责,负责组内纪律、工作分工、工具设备和学习资料的管理工作等。

本课程建议以小组学习为主,实施项目教学,并建议授课相对集中。本课程的各阶段学习组织主要如下。

布置任务阶段:接受前台维修接待派来的任务,通过小组讨论理解任务。

任务准备阶段:收集相关信息,制订任务计划;通过小组讨论,论证计划的可行性,并做出决策。

任务实施阶段: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工作规范实施维修作业。

任务检验阶段:待维修结束后,将车辆送给车间维修质量检验员检验。

任务评价阶段:车间质量检验员将检验信息反馈给前台维修接待和维修小组,并对维修小组的维修质量(返修率、作业规范、工位5S作业等)等实施综合考核或评价。

四、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1.评价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权重为7∶3。

2.评价要求

(1)评价主体:各考核任务均采用小组自我评价、组间互评、教师评价三方综合评价。小组长根据各成员在实施任务过程中担当的角色、责任、完成质量等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根据企业工作实际与职业标准的要求,评价内容主要从任务完成质量、小组实施过程中计划合理性、实施组织、安全防护、5S作业规范等方面考虑。

(3)评价方式:过程和终结评价方式。

(4)评价内容:考核任务及其所占的考核权重。

①发动机传动带的检查与更换(5%);②发动机正时带的检查与更换(5%);③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检查与修理(5%);④发动机汽缸盖与汽缸体的检测与修理(15%);⑤曲柄连杆机构的检测与修理(15%);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测与修理(10%);⑦发动机系统的检测与维修(5%);⑧汽车发动机总成的更换(5%);⑨汽车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机械故障诊断(5%);⑩终结评价(应知部分)(5%)。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汽修实习工作总结第5篇

关键词:汽修专业;专业教师;企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一、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意义

1.培养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要建设一支以就业为导向、重视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使教师所教的知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并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以适应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实现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目标。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促使我们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满足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2.让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师学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

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师只有脚踏实地地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学习,将传统的教学大纲、专业教师课程培训与企业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培训相结合,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在师资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方面有很大突破。进入企业实践不仅可以提高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也可以让专业教师对以前所教学的理论课程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可以说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可促使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的理性认识提升到感性认识的新高度。

3.让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

通过进入汽修企业与企业员工的交流,可以让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师切实了解企业对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通过了解企业对维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专业知识要求和应用情况,全面提升汽修专业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教学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做好准备。

二、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体会

1.教学要贴近维修企业实际

大部分汽修专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讲了很多理论性的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根本就用不到,因此学校专业课程设置要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做中学、学中做”。

如在南京交院进行一个月的集中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我接触了EP6CDTM发动机构造及发动机总成的拆装、汽车变速箱总成的拆装、车辆常见电控系统电路故障与排除、焊接技能、车身的测量与矫正、丰田4万公里保养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保养作业的内容、流程、规范等知识,经过培训学习,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比如缸内直喷、可变正时相位调节、电控变排量、电子车身稳定系统、自动驻车、抬头显示、倒车影像等新技术,这是在书本上没有介绍的。在汽车车身的焊接技术方面,还可以系统地了解到电阻电焊、铜焊、激光焊的原理,亲身体验实操前翼子板的拆装,超声波车身三维尺寸的测量,体会到要多思考、勤于练习、多问问题,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经过企业实践,使学生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汽修行业的发展和维修设备的更新换代。

2.课程设置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

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后,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跟企业人员准点上班下班,从事和企业员工相同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使教师们体验了员工工作的艰辛,更重要的是使教师感受到了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经过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与管理制度,在教学理念上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如在江苏外事汽修实习期间,企业领导组织我们对实习单位进行参观,熟悉外事汽修企业的运行模式及维修的真实环境。在实践期间,我们根据自身所教科目需要,到相关车间去进行了的参观,获得了更加准确的生产实践知识,更清楚地掌握了工厂的运作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实习要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需求完美结合,从而促使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与研究。我们可以虚心向师傅们学习发动机常见故障维修检查方法,对汽车底盘、悬架、轮胎等进行拆卸与更换,对汽车电器常见故障进行维护和更换,汽车空调制冷剂抽真空、加注,汽车空调故障诊断维修等方面的知识,这是课本上没有解释和表达清楚的地方。

在广汽本田雨田4S店实践时,我们了解了其“领先、便捷、可靠”的经营理念和“学习、创新、诚信”的企业精神,了解其生产管理及其决策程序。通过在维修车间实践锻炼,同师傅们一起参与汽车维修与保养工作,熟悉广本4S店定期保养项目及作业流程;学习使用变速箱清洗设备更换ATF油;知道在更换助力转向油时,要多次来回转动方向盘,以便排出转向器里的旧油;学习更换刹车油及排空气;熟悉刹车四件套养护要领;学习更换曲轴油封、VTC滤网,更换方向机、下臂组件、减振器、半轴防尘套等。在实践过程中,接触到档位挂不进、高速刹车抖、打方向有异响、轴承响、风扇不转、空调不制冷等实际故障。经过企业实践,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维修技能,并且检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这为接下来我们回到学校的专业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也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所教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操演示。

三、反思

1.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突破

我们到企业实践,可以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掌握相关生产工艺和新的技术信息,同时对企业运作模式、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有了充分的认识,可大大提高实践能力,也对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切身体会。

2.提高认识

通过企业实践活动,我们了解到当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根据企业对员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沟通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的要求,修订教学计划时加大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培训课程比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

在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外事汽修的曹师傅这样说:“不管什么学校毕业的学生,只要肯吃苦,在一线学三年,肯定比在学校学三年管用。不过也有遗憾,十个学徒,三年后剩下的顶多一两个,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因此,在职业学校汽修教学中我们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知识和技能教学中。

3.提高专业实践技能

参与企业实践学习,可以增强我们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充分了解企业各部门的运行模式。短暂的实践时间固然不能进行熟练的实践操作,但是可以为实践教学工作提供很实用的参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到融会贯通,可以大大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总之,企业实践为我们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师与一线维修师傅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也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收获不少宝贵的实战经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学校与社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相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相结合,推动职业教育向前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汽修实习工作总结第6篇

汽车维修技术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未来。我在培训期从事汽车维修光盘,书籍的收集,汇聚一流专家汽车维修培训总结,并作出自己的总结。

一、汽车维修理念

汽车维修从故障修理为主转向以定期维护、预防故障为主;除汽车维修外,具有一定规模的维修企业还兼营整车销售、配件供应、技术咨询、旧车交易、事故车维修等业务;维修企业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都非常强,“质量就是让顾客满意”、“质量就是零缺陷”、“质量就是我们的未来”等标语在车间随处可见;由于车辆设计注重了整体可靠性,汽车维修厂基本上以小修和维护为主,而且多为换件修理,一般不设大修工序。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我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生产企业也开发和生产了修车王、电眼睛、废气分析仪、点火测试仪等发动机检测诊断设备,但功能都比较单一,在检测诊断技术上和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汽车诊断在维修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引起国内同行的重视

汽车诊断车间是维修工艺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修工的作业主要依据也是汽车诊断的结果。汽车诊断车间有专门的汽车诊断师(“汽车医生”),根据电子设备诊断结果再加上个人经验来确定车辆故障部位和维修方法。在我国,这种作业方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没有专门的“汽车医生”,虽然要求汽车维修前必须进行诊断检测,但专门配备“汽车医生”对汽车进行故障检测和诊断的企业并不多见。可能有些企业以维修工代替“汽车医生”,既进行诊断检测,又进行维修作业,这是一种进步,但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汽车维修专业化的不断提高,“汽车医生”必将成为汽车维修的关键岗位,汽车维修工会越来越不适应这一角色。因此,加快培养适应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需要的“汽车医生”,是今后行业人员结构调整和素质提高的重要任务。

三、优质的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教学,使我受益匪浅,各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升

在培训中,我们体会到现代汽车的一个发展方向,以及现代汽车业对人才的需求概况,同时也感受到学校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与工厂的差距,明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进行“双元制教学”改革:工厂要的是胜任某一个岗位的熟练技术工人,我们的职业教育要顺应这种需求!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不能为社会所承认。因此,“全面发展”的学生不应该是我们高职教育所能努力的方向,每所学校都应该充分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学校的设备、师资力量、学生素质、招生能力以及学校与企业的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衡量,把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办学真正成为有源之水,长流不止,永不枯竭。

另外,经过本次培训,我们对工人的生活方式、公司的管理制度、以及产品的销售状况,市场的同行业的竞争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汽修实习工作总结第7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 教学难点 实践性 多媒体

近年来,汽车产业越来越热,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加大,汽车维修市场也变得火爆,这就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维修汽车人才。我国的中职院校的压力越来越大,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正在面临挑战,如何让死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苦心研究的课题。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给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带来了希望,它可以展现传统教学不能实现的教学内容,让汽车维修课更加有活力,教学内容更容易掌握,学生们可以从多媒体的课件中掌握汽车部件细节和汽车工作原理。

一、汽车维修技术的教学现状及教学难点

汽车行业发展迅速,现代汽车同时具备电子功能和通讯功能,其功能的完善也增加了维修的难度,传统的汽车维修知识已经跟不上市场需要。新课程教程安排面临挑战,理论知识正在增多,操作课程急需实践。因此,汽车维修知识急需更新及调整,重点培养学生们了解汽车的内部构造,掌握复杂的维修和保养知识是教学重点。新课程安排一定要从这些方面下功夫,把新的维修知识巧妙的融合到传统的教学内容中,从而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新课程适应目前的教学要求。

教学对象普遍知识差是普遍存在的难点。因为,这些中等职业的学生多数都对学习缺乏自信,学习兴趣不强,这就造成了学生们学习效率下降,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应学生们的学习需要。能否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是汽车维修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提高学生们的操作能力更是汽车维修的教学目标。

二、汽车维修与多媒体融合的优势

汽车维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中职院校的教学条件普遍不高,实践课课程安排有限,远远跟不上教学的发展要求。而且有许多学校都还是采用“老师教,学生记”的传统模式,在课堂上,老师只能在黑板上画,学生在课桌上记的旧模式让所传授的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们对课堂知识没有兴趣,更难理解教学中的难点。在加上教学内容越来越多,更会给学生们带来学习压力,学习兴趣越来越低,直到产生厌学情绪,极大的影响了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视频、图片、动画等可以直观、形象的呈现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们理解汽车维修知识的能力,更减少了教师黑板上画图的工作量,让教师可以节约时间来改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采用了这种汽车维修和多媒体技术融合的教学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一定要加以借鉴,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让多媒体技术起好辅助作用,提高我国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汽车维修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

有机结合汽车维修和多媒体技术是要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方法。所以,多媒体和课堂知识的融合,多媒体和汽修实践的融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课程安排重在实现理论、实践和多媒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重在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让教学内容丰富、知识点全面。下面,我根据教学要求总结一下多媒体和教学内容结合的表现方面:

(一)实物演示

实物演示是很好的教学方式。这类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可以直观的展示实物,让学生们可以看到细致的汽车部件,尤其是汽车细小的零件都可以让学生们有一定的印象。例如:学习软件可以形象的展现汽车的内部构造,汽车电机的工作原理,内部油门和离合线的相互工作关系等,特别是三维立体的画面,给学生们展现了一个立体的汽车全构造图,让学生们一目了然,不仅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享受,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视频演示

视频演示指的是在课堂上或课后给学生们播放汽车维修教师的修车视频。教师通过整理有价值的教师修车视频来给教学提供实践教学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类视频教学的优点是:1.带来最真实的汽修工作过程,给学生们带来了实践的感受;2.视频教学可以反馈出实际维修中所遇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感受到维修中不能只靠书本;3.有利于总结实践要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们提高认识,工作中加以注意。视频教学尤其独特的教学优势,让无法用语言解读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明了,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就是用利用计算机实现学生们仿真操作维修汽车工作过程。这种方法首先是建立汽车维修模拟系统,这个系统的不同模块可以提供专业需要的实践模板。其次,学生们通过在模板上操作可以实践汽车维修技能、操作汽车的工作原理、维修设备的使用等。这弥补了学生们不能真实操作的许多实践性课程,让学生们可以掌握许多教学难点,了解日常接触不到的维修设备,掌握不同车型的工作原理,为以后的实践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模拟教学对学生们掌握汽车维修知识发挥着不可估量的能量,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更减少了学生们的实习时间,对提高学生们的整体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四、结语

多媒体和汽车维修学科的结合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改善目前教学方式落后的有效方法。以上内容说明,二者融合在教学中有着重大的教学意义,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提高了教学效率,让新课程听起来不仅生动有趣,更节约了教学时间和教学成本。我们作为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一定要加大专研力度,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和汽车学科结合中的漏洞,让多媒体技术更好的起到辅助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汽修实习工作总结第8篇

“汽车构造”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是我校的精品课。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掌握汽车主要系统、机构的基本构造、功用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总体布局及各个机构、系统的联结关系,拆装顺序和装配方法;了解汽车结构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了解汽车设计、制造的要求及其发展趋势,并要求掌握汽车使用、维护、保养等实践技能。课程内容涉及广泛,概念、名称繁杂,内容比较分散,各种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也各不相同。“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环节也较多,有课堂理论教学、零部件及总成的拆装实验、修理实习、毕业实习等多个实践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组织好课程的各个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环节,使之有效地紧密相连,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尤为重要。

“模块化”教学是20世纪90年代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教法上做到知能(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一体,学生在学法上强调行知合一。使教与学在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理论+模块”的教学方法,是在“模块化”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本科生的需求与课程的特点,将理论与实验、实践三位一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程安排上,打破了传统的按教材内容先安排理论教学,然后安排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把授课内容分成几大模块,使得理论教学、实践、考核集中于一个模块内完成。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了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上而实验课在实验室上的方式,把理论教学安排到实验室上,对照实物、模型讲授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抽象的汽车结构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这种“理论+模块”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

一 “理论+模块”教学方法在“汽车构造”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汽车新技术、新材料及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汽车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对“汽车构造”课程的理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理论+模块”教学方法,把”汽车构造”课程分为几大模块,在讲授各个总成、机构的工作原理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大量的二维、三维多媒体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现发动机及底盘各部分的结构、工作原理、运动过程。通过鲜明的色彩、逼真的画面及生动形象的动画或影像视频,把汽车各个部件的结构和运动状态演示出来,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学生高效地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翻。

以传动系模块为例,在讲授离合器总成时,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离合器的构成,使学生对每个构件的名称、位置、安装过程有一个感官的认知,然后对照离合器模型和实物逐一地加深对其结构的了解。熟悉了离合器的结构后,再通过动画演示的理论教学来讲授其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这样,使得学生对离合器的组成、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有了充分客观的认知,给后续的课程设计奠定了基础。在讲授变速器总成时,教师通过理论讲解、动画演示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模型教具上进行换挡操作,更加深刻地掌握了变速器的结构形式、组成、轴与齿轮的安装顺序、各档位的位置及动力的传动过程。

“理论+模块”教学方法在“汽车构造”理论教学中体现了其独特的教学效果,使以书本为中心的理论教学转变为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把多媒体课件、挂图、录像、模型、实物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应用于理论教学中,利用图片、模型和实物提高学生对汽车构造结构的认知,把概念和工作原理等利用多媒体软件转换成详细的图片演示、生动的三维立体动画演示,学生能够仔细观察机构中各构件的运动,详细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功能。使得“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在理论中有实验、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实现了理论与实验、实践三位一体的一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

二“理论+模块”教学方法在“汽车构造”实验课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在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变化,各高校的扩招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实验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依据模块划分进行实验项目安排

“汽车构造”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前都是在教师按教材进行几个章节的理论讲解后进行,学生到实验室对各个总成进行结构拆装实验,这种教学方式使得理论与实践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的联系都不够紧密。要想实验课程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以理论知识为指导,教师除了在实验之前把实验所涉及到的主要的相关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让学生了解整个实验的流程,让学生带着探索精神和学习任务进行实际操作。根据“理论+模块”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验环节整合为相对独立的“模块”,在实践中强调理论,在实践中深化升华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有理论的运用,在运用中找到规律,在摸索中找到技巧,让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我校“汽车构造”课程的实验教学设置了八项必做项目和两项选做技能训练项目,八项必做项目要求在实验教学学时内完成,两项选做技能训练项目,学生可在业余时间在开放实验室自行完成,或在实验室教师指导下完成。为了使实验教学任务得以更好地完成,我校维修实验中心配置了零部件单体实验室、发动机拆装室、底盘拆装室、电器实验室、电喷发动机实验室、整车维修基地等实践场所。维修基地除了保证完成学生的实验和实习,还对外承揽修理业务、常年开放,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根据学以致用安排实验课的考核

对实验课效果的考核,改变了原来做完实验后只根据实验报告给分数的情况,采用理论和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重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素质进行考核。每做完一个试验项目,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自我总结评价,使学生通过实验课能够亲自体验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关联与融合。然后教师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提问,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操作的方法、步骤进行考核。最后对实验报告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避免了学生抄袭实验报告应付了事、学习态度不认真的现象,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 “理论+模块”教学方法在“汽车构造”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教学是巩固加深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环节,是锻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汽车构造”课程适用专业广泛,新技术较多,必须有相关的实验课和实践教学环节支撑。按照“理论+模块”教学方法,我校汽车专业的实践环节分为汽车结构与拆装实习、汽车修理实习、汽车工艺实习三个实践环节。

汽车结构与拆装实习安排在课程结束后,在维修实验中心完成,通过对几大模块各个总成及零部件的拆装,使学生加深对汽车结构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各零部件、总成的结构功用与使用,以及在拆装时的注意事项。例如,在进行发动机模块活塞连杆组活塞环的拆装实习时,它不同于实验课的拆装实验,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活塞环的结构、功用、工作原理,还应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设置了这一环节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知识模块当中,要求学生熟悉活塞环的功用、工作条件、材料,掌握活塞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活塞环的使用与拆装注意事项。在能力模块中要求学生认识活塞环零部件,掌握活塞环装配要点,了解“三隙”检查方法。体现了“理论+模块”教学方法中理论与实验、实践的融合。

汽车修理实习根据汽车市场应用较多、车型多而新的特点,设置了四个实习基地:维修实验中心、凯华汽车维修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安城4S店、奥迪维修销售中心。实习期间学生观摩学习工人师傅的实际诊断、修车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案例分析中,锻炼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