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9 21:17: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税金融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 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城镇化进程 产业结构调整下的陕西省城镇化进程与发展趋势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城镇化速度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关系研究 《中国农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评介 农村城镇化\异质性金融需求与金融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关联分析 利用城镇化契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 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及动态分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发展趋势研究 山西省产业结构演变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 新型城镇化对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 新型城镇化对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浅谈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结构调整 论中国新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城镇化中农民的安置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研究 浅析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产业结构调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4年元月7日访问.
[3] 周明勇,肖宏伟.生态民间借贷制度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1).
[4] 肖宏伟,易丹辉,周明勇.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
[5]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http:///zcfb/zcfbtz/2010tz/t20100527_349482.htm,2014年元月8日访问.
[6] 周明勇,易丹辉.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规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4).
[7] 徐孟洲.耦合经济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 黄卫平,胡玫.美国次贷危机与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5).
[9] 搜狐新闻.湘西集资案:曾成杰担责最重数十政商人士受处.http:///20130718/n381 982879.shtml,2013年12月8日访问.
[10] 曾鸣.神木民间借贷调查:所涉官员高至厅局级有人获利2亿.http:///shendu/nfz- m/detail_2013_07/25/27902117_0.shtml,2014年元月2日访问.
[11] 张成.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学位论文,2011.
[12] 武俊奎.城市规模、结构与碳排放[D].上海: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12.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金融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京津冀冀乡村旅游区域PPP融资制度法治化研究”(项目号:HBTFKL201516);2015年保定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第二)项目“京津冀冀区域经济制度生态化研究”(项目号:15ZR066)。
【论文摘要】新世纪新阶段实现我国国防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深化国防经济制度创新。文章从完善宏观调控制度、健全运行机制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新时期深化我国国防经济制度创新的主要措施。
中国国防经济60年来深刻的制度变迁实践为我们继续推进国防经济制度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为切实消除不利于国防经济制度创新的诸多制度缺陷,更好地推动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式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经济制度创新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制度
国防经济制度创新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与发展全局,涉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和利益的调整,需要国家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和协调,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相关的宏观调控制度。
1、完善指导性的计划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日益发展,我国国防经济制度创新的市场化取向也日益明确。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即使市场机制是完全地发挥作用,也解决不了全部问题。”而国家利益的刚性又使国防经济运行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离不开国家计划的宏观指导,在坚持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取向时,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指导性的计划制度。
针对现有计划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在市场化的制度创新进程中,必须进一步深化计划制度改革,从总体上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以国家指导性计划为主的计划制度模式。要在充分考虑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制订国防经济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计划来推动制度创新顺利进行。今后一段时间,在促进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进程中,完善指导性的计划制度需要尽快建立以下支持系统:一是科学的宏观调控计划目标系统;二是强力有效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系统;三是计划的决策、审议、咨询与评估系统;四是现代化的经济预测和信息系统;五是重要商品、物资的采购、储存与调节系统等。
2、完善多元化的投资制度。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文件的出台并实施,我国国防经济领域多元化的投资制度已初步形成,大量的非政府财政资金不断进入国防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的渠道也不断得到拓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必须进一步完善。
第一,要进一步改进政府对国防经济的投资管理方式,确立相关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建立国家投资的保全制度,加强投资和项目监管,强化各方面、各环节的政府投资项目责任。政府对国防经济的投资,可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贴息等多种方式,同时积极探索采用代建、租赁、借用、补偿和调配等新的投资方式。
第二,综合考虑国家安全和引入社会资本的现实要求,积极引入非政府性的社会资本,切实推进国防领域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和军队等有关部门应加大政策性引导和资投入,可采用事后补偿等办法,鼓励相关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自筹资金进行前期研发,缓解资金紧张等问题。同时加强调控手段的运用,通过对国防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研究,合理、科学地确定国防经济投资发展战略目标,引导相关投资主体进行科学、理性的投资决策。
第三,加快培育国防投资领域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一是深化现有军工企业改革,使之真正成为市场投资主体;二是大力发展投资市场化的投资中介体系,鼓励建立并完善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咨询、信息、资产项目评估、预决算审计验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规范的投资中介机构;三是积极发展资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军工企业以适当的形式整体上市,适度增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积极探索和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新型投融资方式。
3、完善相关财税金融制度。在历史上,国家有关财税、金融机构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对国防经济尤其是国防科技工业的资助和扶持力度,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时期,现有财税金融制度离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首先,要对承担国防任务的有关企业和投资主体一视同仁,建立规范、公平的财政、税收支持、服务体系。从财政、税收上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开放具有军民两用或通用价值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的力度,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国防领域发展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生产、引进先进科研仪器和设备的企业给予必要的税收减免政策等。
其次,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营造更加有利的金融政策环境。逐步建立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积极探索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资金投入为主的方式,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更多资本进入国防市场。同时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为进入国防领域的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
二、进一步完善具体、有效的国防经济运行机制
国防经济制度创新的顺利进行和最终成功,离不开健全、成熟的运行机制。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需要不断完善以下运行机制。
第一,完善竞争机制。一是形成民用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准入与退出制度。要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军品市场的准入与认证,把符合法定条件、具备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用高技术企业广泛吸纳进来,与军工企业一道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形成合作竞争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对进入军品市场的单位和任务承制单位进行动态管理,形成灵活有序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二是建立有利于军民融合的标准制度。可借鉴、参照发达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一些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一方面加快建立国家标准、军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协调互补的标准体系,凡是民用标准能够满足军事要求的尽量直接采用,不再单独制订军用标准,在确保武器装备作战使用性能的前提下,积极采用符合军用要求的民用标准,对那些低于民用标准或能用民用标准代替的军用标准,明确采用民用标准;另一方面要定期对各种已经失去先进型的军用标准进行修改,并使之制度化。
第二,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直接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参与建设和研发;通过设立民用高技术提升国防基础能力的专项资金,鼓励吸纳、引进民用高技术和相关能力。二是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发明,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消民用高技术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顾虑。对于企业自行投资产生的技术成果和研制生产的武器装备和建设设备,其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成果转让时应缴纳知识产权转让费或培训费;鼓励研发单位和生产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共同分享知识产权和由此带来的产业化收益。
第三,完善评价机制。要建立有利于推进军民融合的信息服务和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并动态跟踪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相关情况和动向,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并逐步完善分级别的军品需求信息制度,建设开通政府主管的军品市场网站,搭建适合民用企业发展特点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及时定向相关政策法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社会投资领域指导目录等信息,指导民用企业加强与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信息沟通,为民用企业提供了解军品市场进入政策和程序的低成本渠道,解决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种种障碍与问题。二是建立军品市场信息统计、补充、完善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信息数据库,并适时进行补充、完善,为军品市场的经济分析提供最直接的参考基础,成为有关政策制度形成的有力支撑。
第四,完善监督机制。一是加强对引进民用企业的主管部门和相关程序的监督,强化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军品任务招投标制度的要求,分别制订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杜绝寻租等腐败现象滋生。二是加强对程度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单位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家保密规定和相关行业的特殊要求,建立军工科研生产资格审查、资质认证制度和能进能出的准入退出机制,并对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相关企业进行诚信跟踪和管理,切实把好民用企业的进入关。
三、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一种法制经济,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都要受一定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范,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因此,在推进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促进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体系。
1、国防科技工业和装备采购方面。首先要制订、颁布一系列有利于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国防科技工业投资法》(规范投资主体及其行为,确立投资市场的交易规则和竞争规则,明确各层次投资主体的经济权益和责任风险,以及执法部门的权力和责任等;将承担国防任务的非公有制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合资企业等纳入投资计划等)、《军品信息管理办法》(重点规范军品信息的范围、军品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渠道、军品信息的权限等)、《国防科技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规范国防科技成果产权的属性、管理权限与职责等,明确在国防科技知识产权形成过程中国家、集体、个人等之间的权属关系),等等。其次要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如要完善《合同法》中对军品合同的具体规定、修订有关军品税收政策,对承担国防任务的企业包括军工企业、民营企业等一视同仁等。此外,要对一些已经过时、明显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或总体上已不适应当前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甚至相抵触的法律或法律条款进行废止。
2、国民经济动员方面。一是要加快国民经济动员基本法的立法步伐。国家应依据《宪法》、《国防法》等有关法规,尽快制定出台《国民经济动员法》,确立国民经济动员的基本方针原则、基本任务、动员体制、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奖惩办法等,明确把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纳入国民经济动员范畴。这样,既利用国民经济动员机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又通过抢险救灾等非战争行动的实践拉动国民经济动员应战工作的发展;同时,在制定、修订其他法律法规时,应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动员需要,尽可能地融入国防条款,赋予其国防功能。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基本法规,逐步制定和完善民用运力、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征用补偿等配套法规,特别是对民营企业、行业部门如何履行国防义务做出明确规定。二是要加强地方性法规的配套衔接。各级地方人大、政府要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逐步制定完善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和程序,把党和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动员的政策指示上升为国家意志,把基层的成功经验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把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用法规的形式体现出来,使之与基层实际相结合、与动员需求相衔接、与国家基本法相配套、与其他法律相补充,形成依法动员的法律法规体系。
3、军队后勤保障方面。当前主要是应尽快出台规范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可设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统领下出台《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法》,与即将出台的《国民经济动员法》和修订后的《中国后勤条例》配套运作,共同作为统揽地方供应商和军队行为的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基本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运行机制、合同管理、纠纷调解与仲裁等规范体系。同时,对《后勤条例》进行及时修订,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发展方向相适应。
【参考文献】
项目后评价是水电站基本建设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对项目决策、实施、运行等各阶段工作通过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客观的对比分析、总结并进行的综合评价。其目的是通过工程项目的后评价,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提高项目决策、工程实施和运营管理水平,为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改进管理,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笔者根据在水电站规划、建设、运营中的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就水电站项目后评价中的利率、移民征地安置补偿、电价等因素进行梳理,对工程投资与生产运营环节的关键要点进行分析,为相关电站投资决策提供帮助,促进投资者科学分析,规避风险。
1利率因素
水电站投资较大,工期较长,工程概算中利息支出约占总投资的10%左右,控制好贷款利率水平是控制总投资的关键。工程建设期的贷款利息依据资金流、资本金平均投入,按照年利率的复利进行测算。建设期内人民银行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年利率一般都有相应的调息政策,为科学合理地预测利息支出,水电站项目的投资者对于利率的预测要考虑到以下的因素:
1.1分年度的项目投资计划表是确保利息合理支出的基础,同时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运用有效的合同约束条款对工程款、物资设备款进行有步骤地支付,可以确保年度资金计划的准确性。
1.2项目贷款合同的签订建议采用随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长期贷款利率。因为水电站的建设工期一般较长,3-5年以上,而业主单位对于国际经济态势、国内货币政策的把握不准,签订这种浮动的利率约定合同,可以对水电站投资的资金总成本进行控制。
1.3在水电站的实际建设中,业主单位应根据项目特性灵活运用政策性银行的技援搭桥贷款,中国农业银行的扶贫贷款资金以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银行兑汇票、协定存款帐户等金融工具,从而节约利息支出。
2移民征地安置补偿因素
移民工作在水电站的建设中一直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话题,特别是水库淹没的投资概算政策性强,参照设计规范审查通过的补偿范围、基数、标准等往往与安置实施实际执行存在偏差。这主要是因为淹没区域的地方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年公布的补偿标准文件与设计规范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土地的分类、林地和未利用地的补偿方式都不相同。所以,借鉴同时期水电站的实际补偿范围、倍数对移民投资概算进行修正才能满足实际移民工作需求,确保工程进度未因移民工作受阻。
3电价因素
上网电价是制约水电站效益的关键因素。在目前的电价申报与核准体制下,各地省市物价局、电网公司、发电企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上网电价承受能力存在博弈。物价局在核定上网电价时,通常会根据某个电站的总投资、库容、装机规模、发电量和一系列的社会平均成本来反推其上网电价。在水电站投资决策中,对于新电站推算的上网电价一定要参照近期实际的上网平均电价,来测算投资回收期。
目前设计单位编写的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测算的上网电价通常为不含税电价,而物价局批准的为含税上网电价。这往往在项目评估决策时容易被忽视,特别需要引起水电站投资者的重视,需对评估电价进行同口径还原,提供真实的决策依据。
一般电站在投运初期都很少能获得设计平均电价,所以运营初期多为亏损,这与可研报告中的25年经营效益的平均推算又存在偏差。水电站多作为电网的主力调峰电站承担了重大的调峰、调频任务,因此无功、空转较多。但是因电网调峰、调频的补偿方案一直未正式出台执行,所以无法在上网电费上得到补偿。
作为经营者,必须要有足够的现金流来就应对这种差异。随着电价的稳步增长,经济效益会越来越好,来平衡投运前期的亏损,综合多年的经济效益。
4水资源费和库区维护费
在水电站的经济评价中,总成本费用主要考虑了折旧费、修理费、工程保险费、职工工资及福利费、劳保统筹和住房公积金、材料费、库区维护费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利息支出及其它费用。库区维护费多按厂供电量0.001元/千瓦时计算,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从工程竣工后开始按400元/人.年提取,共提取10年,水资源费是暂未考虑的。
而笔者参与的几个水电站从投产以来,水资源费的开征从0.001元/千瓦时目前逐步提高到0.008元/千瓦时,而且还有上涨趋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各省市的水资源管理条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凡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直接从江河(溪流)、湖泊或者地下水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财综〔2007〕26号《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库区基金从自有发电收入的大中型水库发电收入中筹集,根据水库实际上网销售电量,按不高于8厘/千瓦时的标准征收。库区基金属于政府性基金,实行分省统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中,省级辖区内大中型水库的库区基金,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征收;各省市库区维护费标准多按厂供电量0.008元/千瓦时征收。投资概算中按厂供电量0.001元/千瓦时计算明显偏低。
鉴于水资源费和库区维护费密切与上网电量挂钩,对于新电站的效益分析都应考虑到这些政策性因素调整的差异,目前每千瓦时0.15元的固定成本压力是经营者必须自行消化的。
5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在经济评价中,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都未列入成本。根据项目后评价分析,这两者因素影响较大,应在投资决策中单列分析。
水电站由于占地面积广,加上国家对土地稀缺资源的调控,且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级税额标准呈增长趋势,所以土地使用税是经营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税金。
根据[89]国税地字第013号文件《国家税务局对关于电力行业征免土地使用税问题的规定》及[89]国税地字第044号文件《国家税务局对<关于请求再次明确电力行业土地使用税征免范围问题的函>的复函》,国税地字[1989]第140号文件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关于土地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的文件精神,对水库库区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对企业范围内的荒山、林地、湖泊等占地,尚未利用的,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审批,可暂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但坝区征收土地使用税是不能减免的,坝区的涉税面积也较大,税额标准高,这部分税金在经济评价中都未涉及,但在电站运营期是需按年缴纳的。
从2006年1月起,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征收房产税的通知,凡在房产税征收范围内的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包括与地上房屋相连的地下建筑以及完全建在地面以下建筑、地下人防设施等,均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征收房产税。水电站的地下厂房都纳入了房产税的征收范围。虽然业内一直对水电站的地下厂房征收房产税有异议,无论是从地下厂房工程结构特点(结构形态、施工组织、投资造价、功能形态),水电站临时工程费用的分摊还是从国家的能源政策、清洁能源的长远发展、水电产业的政策导向来看都不适宜,但是财税[2005]181号的要求从2006年1月起已经执行。对于造价较高的地下厂房和综合办公楼等都应计算缴纳房产税。
6流域水情分析
来水量、发电用水量与发电量之间的相关性密切,相关密切程度高,充分体现了水电“以水定电”的特性。从电站运行结果来看,来水量是制约电站发电及经济效益最根本的因素.所以投资前的水情与水情资料的收集、分析相当重要。
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水文气象情报站网站所进行的水文气象要素观测项目包括:雨量、水位、流量等。从流域洪水特点及传播时间可以看出:要充分利用电站洪水预报系统提供短期预报的水情信息,提前1-2天预知每一次洪水过程。即便在电站洪水预报系统失灵,也可充分发挥水文站的作用,人工点绘洪水过程线,也可提前5-7小时预知洪峰到达坝前时间和可能的入库洪量。
因此,在洪水起涨阶段,结合坝前实际运行水位,推算本次洪水可能出现的最高坝前水位,若推算造成弃水,可提前与调度沟通协调,加大机组出力运行,提前腾出库容,调蓄洪水,避免造成过多的弃水或不弃水。在洪水退水阶段,把握好蓄水时机,及时拦蓄尾洪,力争将水库蓄至较高水位,提高水能利用率、增发电量。超级秘书网
7结束语
重视项目经济后评价工作,规范管理流程
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经济后评价工作,并不是电站正常发电交付使用,竣工决算归档后项目建设就终结,而要在统一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地项目经济后评价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项目建设管理的常规性步骤。为有效地节省评估成本和时间,对于水电站这种建设周期相对较长的工程,可以在阶段性地进程中引入后评估工作,纳入项目管理的日常工作任务。为电站的经济可行性提高更可靠的保证。
注重项目后评估结果的反馈应用
项目经济后评价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所总结的经验教训在新立项项目投资的决策、项目设计、建设管理等过程中被采纳和应用的效果。遇到类似的、同规模、同区域、同特性的在建项目是否可以将后评估结论中差异较大的项目进行修正,有效避免同类差异。同时项目经济后评估的反馈和应用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必须建立一个使项目后评估信息得以反馈和应用的机制与平台。企业应在相应的工作流程中明确规定后评估结果的应用制度。为新项目的决策和提高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确保项目的立项成功。
【关键词】营改增;机场;建议;影响
1.引言
增值税从计税原理方面来讲,是对产品从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增值部分所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该税种是对产品增值环节进行征税,因此其具有抵扣进项税额的特点。因此可以根据商品的销售额乘以相应的税率得出销项税,同时抵扣相应的进行税额,差额部分作为应缴纳的增值税。目前增值税是我国最大的税收来源,占我国税收总收入60%以上。
2012年1月1日以上海作为试点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始进行营改增试点改革,试点成功后,从2013年8月1日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营改增工作。辽宁某机场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照现代服务业标准进行营改增,按照经营业务的不同,分别使用6%销项税和17%的销项税。
2.营改增改革对辽宁某机场的影响实践分析
2012年1月1日实施营改增以来,机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税率由营业税5%变更为6%的增值税,并且对于机场来说营业总成本中,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财务费用和其他运营成本比重所占较大,新增固定资产较少,原材料和存货的采购比重少,可取得的可抵扣进项税额较少,对于机场的来说,整体税负增加,降低了盈利能力。
2.1营改增以前机场的营业税税负
该机场应缴纳的营业税为:航空性收入:49512*0.03=1485.36万元;非航空性收入中地面服务收入按照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其余按照5%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应缴纳营业税4318*0.03=129.54万元,合计1485.36+129.54=1614.90万元。
2.2营改增以后机场的营业税税负
营改增后有形动产的增值税税率为3%,除餐饮特许经营收入、停车场服务收入以外的收入的增值税税率为6%,该机场应缴纳的增值税和营业税合计为:航空性收入:49512/(1+0.06)*0.06=2802.56万元;非航空性收入:536/(1+0.03)*0.03+1350/(1+0.03)*0.03+2432*0.05=15.61+39.32+121.60=298.13万元。合计2802.56+298.13=3100.69万元。
通过以上分析,营改增后该机场的税负明显增加,降低了该机场的盈利能力。
3.营改增对机场行业的影响分析
3.1对机场行业有利影响分析
(1)从根本上消除重复征税问题,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机场主要对候机楼资产、飞行区资产和停车楼的资产进行运营和管理,对航空公司提供保障和对旅客提供服务。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前,机场发生的增值税业务其进项税税额不允许被抵扣,销项税正常缴纳,从这个角度来说,机场运营所缴纳的税费存在多个环节缴纳的问题,营改增后,会从根本上消除重复征税的影响,有利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从而减轻机场业税收的负担。
(2)有利于民航机场企业完善运营模式和组织机构改革与创新
营业税改增值税后,民航机场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大大减少,增值税有所增加,但是总体上来说,有利于机场梳理企业的组织结构,完善运营模式,可以将其从生产型向管理型机场转变。对于机场的一些特许经营管理模式和资源管理等专业性强的业务在市场的竞争中不断优化,有利于机场做强做大,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3)有利于充分利用市场专业化服务,促使机场集中核心业务发展
上海营改增改革试点,对现代服务业进行推广,有效地将各个行业之间发生的税务交叉问题很好的解决。对于民航机场来说,营改增后,机场内部的一些生产经营活动可以进行外包,发挥市场化的作用,使得机场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生产运营中去,机场的核心主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发挥。从宏观角度来说,机场服务外包后,产业链不断细化,可以演化成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3.2对机场行业不利影响分析
(1)机场行业特点带来的局限性影响
根据增值税的特点来说,增值税的税务是一层一层向下推移的,不同的生产环节都会产生税务的积累,不同生产经营环节都是对上一环节接受了相应的税负,如生产者生产产品时候,其购买的原材料中已包含上一环节缴纳的增值税,生产者销售其产品时,其销售价格中也包含了相应的税负,这些税务随着商品的流通,最后还是由消费者来买单。
就目前机场的营业总成本来说,其负担比较重的主要包括人工成本、财务费用、维修成本和运行成本,这些成本占机场营业总成本的90%左右,其中人工成本主要发生在宝洁或者绿化等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中,这些费用的支出并未真正实现营改增,对于国内大部分机场来说,尤其是财务费用可能会占营业总成本的40%,很大的一块比重,由于金融业并实行营改增,机场的销项税大大超过了可以抵扣的进项税,短期来说,对于机场行业会有相应的税收负担,如果营改增涉及到金融业,机场的税负可以大大的降低。
(2)增值税税收征管环节复杂性带来的影响
营改增后,对于机场来说可能会加大其经营管理的难度。对于机场来说税法上明确规定可以的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情形只有两种,即凭票抵扣和计算抵扣两种,同时增值税的征收管理环节上相对比营业税要复杂和规范,对于机场来说具有一定的税务风险。
(3)行业指导价格限制带来的影响
民航局159号文件明确规定了机场营业收入的范围和收费标准,因此,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范围就会依据现有的民航总局文件来执行。但是随着税收政策的调整,行业的相关政策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导致机场范围内的上游和下游企业的歧义发生。对于民航总局的159号文件来说,文件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其制定的收费标准是否是含税价格,就这一方面来说,机场和航空公司对这一问题就产生了争议。所以,对于机场行业来说,应该及早或者更多的与行业主管机构和政府部门沟通和协调,争取新的行业支持政策或者配套政策的出台,利用增值税税作为价外税的特点和转嫁的特性,适当推行价格机制的调整,经过一段时期的优惠期调整,把机场服务价格调整到位,将增加的税负适时向下一环节推进转移,最终与国外接轨。
4.建议
4.1推进内部机制改革,完善抵扣链条
机场行业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营业税双重环节重复征税的弊端得以消除,不仅机场外购产品和外购服务发生的增值税可以进行抵扣,而且机场相关特色专业服务的市场化,也可以为增值税抵扣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机场企业必须推进内部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一方面,整合机场行业的业务资源,做强做大具有机场特色的专业化服务并使其走向市场;另一方面,进一步界定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将机场行业更多的内部生产活动或业务转移为外部提供,发挥市场上专业化服务单位的作用,完善服务外包形式。
4.2 完善税收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
由于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征收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必须完善机场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并加大宣传、培训以及人工投入,以防范改革带来的税务风险。一般而言,机场各运营单位对项目进行具体管理,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从各个环节加深对增值税的理解,合理增加增值税可抵扣额,并顺利完成增值税认证与抵扣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怡建.我国增值税“扩围”改革面临挑战[J].涉外税务,2011.7;
关键词:税收;税收管理;税收秩序一、目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纯追求收入目标,税收职能单一化倾向日益明显1994年税制改革以写作论文来,我国工商税收收入以年平均近1000亿元的速度递增。除了经济增长、加强征管等因素外,维系高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政府行为和支持政府行为的税收“超常措施”。为了完成任务,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继续采取“超常措施”,“寅吃卯粮”、“无税空转”等现象日益公开化、普遍化。任务高压下的税收征管,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刚性的任务标准弱化了刚性的税收执法,看似力度很大,实质上是对法律尊严的自我践踏。其二,大面积的超收,人为改变了正常情况下的税收数量和规模,掩盖了税制的运行质量和真实的税收负担程度,为宏观决策提供了虚假的数字依据。
(二)一些税种先天不足,税收对经济调节乏力税种设置、税率设计的目的,最终要通过征收管理来实现。税收征管中的一系列问题,使一些税种的设置初衷大打折扣。现行消费税的征税对象主要是烟酒。由于大量的欠税和税收流失,该税种的调节作用无法发挥,与政策设计的初衷大相径庭。而且,从中央到地方,对烟酒税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实际工作中采取了一些积极扶持政策,完全偏离了限制消费和生产的初衷,税收调节严重乏力。
(三)财务核算虚假,税收监督不到位1.偷税逃税普遍化、社会化,税收差额严重。税收差额是衡量一国税收征管效率的重要指标。据调查,我国的税收差额大体在30%-40%。当前的突出问题是,一些不法分子大肆盗窃、伪造、倒卖和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数额巨大,触目惊心。2.财务核算成果人为控制,经营指标虚假。受各种利益因素影响,许多企业建有两套或三套账目,在上报经营成果或计算税金时,往往使用虚假账目,形成税收监督的真空。一些没有设立两套账目的单位,在财务核算上也掺杂许多虚假成分,看似规范合理的会计核算掩盖着许多经过处理的问题。虚假的财务核算不仅导致税收流失,还造成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的失真。3.某些企业腐败严重,侵蚀税基。企业负责人的腐败,屡禁不止,局部地区愈演愈烈,已经成为社会毒瘤和顽症。尽管企业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反映在财务上,毫无例外都是化公为私,侵吞国家资财,侵蚀税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整个社会的执法状况欠佳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相继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长期以来“无法可依”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一直严重困扰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税收执法始终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行政干预、人情干预、部门配合不力、司法腐败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严格执法。1.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难。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以多种具体操作上的理由拒绝暂停支付和扣缴税款。金融部门为防范风险,实行贷款抵押,企业资产大部分甚至全部抵押给银行,税务机关扣押、查封企业财产,有时没有标的物。2.法人案件处理难。一般说来,对纳税人个人的税务违章案件比较容易处理,而对法人涉税案件的处理往往会遇到来自地方的行政干预和社会的压力。企业的税收问题被查实后,政府一般要予以庇护,税务机关一般也要作出让步。第6期何朝阳:浅析我国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9一些地方企业普遍困难,税务机关在案件处理上,不得不考虑社会稳定和税源延续问题,因而手下留情甚至不了了之。3.涉税违法案件处罚难。税收执法专业性较强,司法立案需要重新取证,一些涉税违法案件查处迟缓,久拖不决,处罚不及时、定案不准确、执法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法制原因———税收立法滞后于改革进程1.大部分税种没有通过人大立法,而是以条例形式,法规层次低,而且具体条款频繁修改,缺乏应有的权威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一些正在执行的条款不能作为认定纳税人犯罪的依据,客观上存在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执法上的双重标准。2.税收程序法律依据不足,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税收程序的规定过于简单、原则,可操作性差。3.没有建立独立的税务司法体系,税务机关的职责和权力脱节。
三)内部机制原因———税收征管机制落后机构设置条块分割,重叠交叉,成本过高,效能低下。一方面,各种经济成分的重新组合,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频繁变动,各行业的相互交融,使得企业的经济性质、经营方式、隶属关系呈现明显的多极性和不稳定性。反映到税收征管上,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征管范围无法划清。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主管部门的合并、撤销、精简、改变职能,原有的行业格局、所有制格局重新排列,直属机构失去存在必要,城市税务直属分局和区局并存,给税收成本的控制、机构精简、管理效能的提高带来一定负效应,也给纳税人办理税收事宜带来诸多不便;征收分局与稽查分局在任务承担与职能行使上相脱离;交叉管理,税负不公,争抢税源,漏征漏管严重。
三、对策分析
(一)改革税收计划管理,提高其合理性、科学性1.实事求是,增强税收计划管理的科学性。税收计划的制定,除了参考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收入外,更应从经济税源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市场变化,遵循从经济到税收、积极可靠和留有余地的原则,以“发展变化”的总观点来预测分析经济税源,使税收计划尽量与实际税源相吻合。为确保计划制定和分配的科学化、合理化,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所有者结构确定相应的调查方法和参数依据,为科学编制税收计划奠定基础;二要在具体编制计划过程中,采取因素测算法与抽样调查法进行综合验证,合理科学地确定每一因素,避免简单推算,提高计划准确度;三要开发设计出税收计划信息管理软件,建立纵向可与各级税务部门联系的征管数据库,横向可与各部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互相交流的反映市场动态的数据库,并科学地将这些信息分类、解释、分析、转换成编制、分配税收计划的正确依据。2.完善会计改革,保证计划执行的准确性。现行税收会计核算办法虽以申报应征数作为核算起点,建立了基层征收机关分户分税种明细账,但由于诸多方面原因,在基层会计实践中,除入库数额外,其他数据一定程度上缺乏真实性、完整性,影响了税收计划利用会计资料来计算税收增减因素、测算税收负担和税收增减幅度、预测税源及其变化趋势。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税收会计改革,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在计会领域的应用水平,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税源和税收收入以及欠税情况。3.注重调查研究,增强计划分析的针对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制定税收计划的同志应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及时反映征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经济税源结构和变化情况以及发展趋势,提高预测税收收入的能力。在税收计划执行情况分析中,要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既要分析客观原因,更要分析主观原因,做到有情况、有数据、有比较、有办法、有预测,抓住重点。还要实行税收计划分析与税收统计分析相结合,充分发挥现有信息资料的作用。4.实行综合评价,增强计划考核的合理性。当计划与实际税源有较大的差距时,不能以计划冲击税法。对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的考评,不能把计划完成情况好坏作为唯一标准,要强调依法治税,加大对执法情况监督考评的份量,以促进税收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 作用 问题 改进意见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包括下列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程序、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和对控制的监督等5个方面,内控贯穿于企业从生产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在不同的环节设定内控测试点以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有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另一方面,有效执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为会计报表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数据,为决策者和报表使用者提供详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进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 企业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相对混乱,内部控制不健全、不规范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内控建设尚处在一个完善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出纳会计一人兼,发票印章一人管,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松弛的情况逐渐暴露;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收账款有继续上涨的态势,导致坏账损失率不断上升;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基于当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及相关控制的设置不健全的现状之下,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司相比,在内控的设置和完善上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为此,2010年4月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指引》,明确了企业内控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有助于加强企业内控管理,提高企业绩效,增强投资者信心。沿着“指引”的方向,内控建设会继续前行,特别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所有权与经营权未分离、内部控制缺失或失效、员工素质不高等问题,将会在内控指引下得到有效的改善,我国企业内控建设的步伐会不断加快。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会产生某些经营层面的风险,诸如管理层超越内部控制,将其利益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内控自然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而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都要以内控为蓝本,为决策提供数据,为成本控制提供一种监督,内控失效,则不能保证内控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存在的重大错报。为防止管理层以权力超越内控而产生的内控风险,企业应该严格设定内控权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超越内控,应该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登录的权限设定,设定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内控能够得到有效实行。
对内控执行的检查与测试是企业确保内控有效实施的保证,而当前很多企业对内控执行的检查大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为应付领导和业绩考核而进行的检查,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为此,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考核和奖惩力度,对于相互串通舞弊的员工予以开除,严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指导,使其对内控加深了解,进而不会违规操作而触及内控警戒线。
三、内控建设中关键点的分析
一般而言,内部会计系统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以控制目标为导向,主要包括构造业务循环模型、分析常见的业务弊端、提出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以及确定相关的控制措施等四个方面。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核算采用手工记账、过账的形式,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很大,但财务数据输出的准确性却不高,而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发展到ERP阶段财务数据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
企业内控是基于相关内控环境而设置的,内控一定要符合相关的内控环境才能在实质意义上奏效,内控环境的分析对企业而言一般比较困难,它不仅仅局限在治理结构、人事政策、组织结构、员工素质和经营方式等层面上,还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管理层对风险的态度、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分析以及对相关因素变动的分析,企业抽调相关的人员进行调查,成本耗费是不小的一笔开支。
如何有针对性地设定内控分析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可能关键控制点的选取有所不同,企业要在整体生产、销售流程中设定不同的控制点,首先要了解流程中哪些地方比较容易出问题,控制相对薄弱,哪些地方暴露出缺陷,一般要发现流程中的问题需要一段时间的经营,问题和缺陷才容易暴露出来,企业再根据成本有效最低原则,设置内控点,其中货币资金类(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循环(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与分摊)、往来业务款项、计提工资费用等方面一般要设置关键内控点,还要在漫长的适应过程中不断纠正,不断设置新的相关内控点,才能给企业生产提供一个安全的内控保障。
虽然电算化系统有它的优势,但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在于其不能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控制,而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潜在风险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如系统程序风险与系统故障风险,极有可能导致财务数据缺失;操作职责不明确,未经授权人员非法操作或相关人员操作失误,而导致的财务数据与信息失真;对不合理信息系统没有识别能力,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是通过事先设定的程序来处理相关经济信息,对于会计事项记录中违反会计准则、法律、法规和不符合会计政策的记录,都无法进行识别和控制。针对上述存在的潜在风险,企业可以设定系统预警机制,从金额、数量的角度设定相关指标加以控制,而对于非量化的指标,企业可以设定相关的监督机制、定期检查以及要求操作人员进行相关问题过程披露等措施来达到降低潜在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生智: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定位及实现途径[D].兰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万方数据
[2]卢洁:我国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2月号上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策
我国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了必须关注经济质量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切实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的转变,就必须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在这3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实力大大增强,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最具活力的省区。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在广东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促进广东国民经济增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地方财政税收、优化产业结构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广东能否保持优势再上新台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尤为关键。
一、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1.有利条件。近几年广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对这些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也大大加强,除了成立中小企业局,省政府还重点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就业型”、“农产品加工型”等四类民营企业发展。截至2010年5月,组建的34个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内的中小企业,3年来出口创汇总额达到150多亿美元,新增利税累计1232亿元;联盟总共申请专利11万件,其中获得专利1.5万件;攻克产业关键技术572项;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107个,建立联盟运作实体2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个。(1)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一是瞄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前沿,与国家有关部门共建了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二是以区域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成立了“广东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重点支持了一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2)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仅2009年,全国就有180多家大学跟广东进行产学研合作,合作项目6000多个。(3)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广东中小企业与广东省产学研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合作,分别在佛山、中山等市举办中小企业服务日暨产学研对接活动,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服务平台和机制。(4)中小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充分利用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平台,加强中小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加强中小企业省际区域合作。
2.存在的问题。尽管广东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许多优势条件,但是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据广东省中小企业局与广东省社科院联合编制的《2011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抽查的333家企业融资需求总额为5188.6万元,已获融资3397.0万元,融资缺口达1791.6万元;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调查显示,被抽查的382家中小企业中有67%存在资金缺口,42.7%的资金状况与2010年同期相比趋紧。而与此同时,融资却相当困难。(2)技术中介机构不健全、不完善。目前广东省的科技中介机构一是类型多样,但市场意识不强;二是规模偏小,协作机制和综合服务力较差;三是缺乏高素质人才。(3)创新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R&D占销售额的比重过低;二是科技研发投入总体规模偏小;三是风险投资不发达。此外,还存在着技术创新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4)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与核心技术欠缺的矛盾。作为全国出口大省,统计显示,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主要依赖进口,70%的制造业仍属中低技术和传统产业,不少企业和产品是贴牌生产,加工贸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5)缺乏优秀的人才。目前,广东技术人才状况不论从规模、质量结构等方面都亟待进一步优化、提升。比如东莞本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好土壤,产业基础优势明显,配套完善,已形成多个产业集群,例如厚街家具、虎门服装、大朗毛织、长安五金模具等等,这些传统产业资源,是支撑东莞电子商务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但由于缺乏电子商务人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的东莞本地电子商务产业至今未能形成有代表性的第三方平台和网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淘宝网上却有30%的商品来自东莞。
二、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策
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1)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的20多个工业化国家,拥有的发明专利占世界总量的99%。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提高R&D投入水平,加强研发力度,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掌握核心技术。(2)建立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机制。一是成立中小企业创业与发展基金,健全风险投资运作体系,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和发展资金;二是建立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机制;三是在政策性银行中开辟技术创新专向贷款计划,吸引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3)利用税收杠杆鼓励捐资技术创新。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捐赠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究开发经费,按规定在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2.深化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广东省与教育部、科技部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开展服务推广日暨产学研对接活动,建立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技术交流合作机制,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中小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加快技术创新载体建设。(1)建好高新技术创业园。科技创业园能够为企业提供低租金的厂房以及市场开拓、管理咨询、企业资金担保等方面的服务,可大大降低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风险,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连接科技成果和产业化的纽带,科技创业园还将培养出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对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将发挥重要作用。(2)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速建立面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性、专业体系,建设好一批国家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按照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原则,将政府管理的部分职能向服务中心转移,使政府和中介机构各司其责,同时,有关部门要对中介组织加强监督,使其规范运作。
4.完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1)借鉴美国的政府采购支持制度。在美国硅谷创业初期,其企业的订单有1/4来自政府,我国各级政府也可借鉴美国的政府采购支持制度,凡是国内中小企业能够生产的产品应优先列入政府采购名录,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2)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设面向全社会的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平台和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使我国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通过共享先进的研发、试验、检测设备,方便、快捷地检索和利用科技、知识产权以及市场信息,降低研发成本,缩短新产品的研制和上市周期。实施中小企业集群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开展中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专项,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在企业层面的实施落实。(3)不断完善政策措施,营造中小企业公平发展环境。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把中小企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打破部门和行业垄断。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工作协调机制,依法保护中小企业投资者的财产权、知识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名誉、人身等合法权益。(4)改革现行技术创新财税金融政策,解决融资难题。通过采取拨款和贷款贴息为主、税收减免为辅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和全方位推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励企业创新,为高技术企业和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5.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提高待遇吸引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允许技术创新者以专利项目和技术入股,实现期权激励与现实激励相结合;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潜能。
参 考 文 献
[1]袁惠容等.广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及对策建议[J].新经济.2006(7)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校园市场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11-02
一、大学生校园创业的现状
(一)大学生校园创业比例不高
虽然大学校园活跃着很多创业分子,各地区政府与高校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性的扶持政策,高校大学生亦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认识到创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考研、考公务员以及就业,依然是高校大学生的首要选择,真正想创业,把想法落实到实践上的人少之又少,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校园创业的比例较低,不到总数的5%。
(二)大学生对自己的创业能力缺乏信心
部分大学生接受着高等教育,并且有着强烈的创业渴望,但在进行创业能力的自我评价时,觉得自身对创业相关事宜不够了解的同学占大多数,同时认识到自身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营销经验、实践经验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能力,也不懂得如何规避创业风险,对于创业实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无法在客观准确的判断基础上做出处理决定,进而缺乏成功创业的信心,以致于遇到阻碍,就容易灰心丧气,中途放弃,总的来看,毕业后能继续坚持创业的人很少。
二、大学生校园创业的可行性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性政策,例如,央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定保障。
(一)大学生创业热情高
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中有76%的人有自主创业的意愿,并勇于付诸实践,其中有14%的大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并且在组织策划进行创业实践。虽然大学生在创业时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成功率不是特别高,但创业者们精力旺盛 ,创业热情高涨,而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增加了今后职业道路上成功的可能性。
(二)校园市场能够满足创业需求
大学生校园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饰品、餐饮、旅游、照相、复印、快递、超市、有机果盒、娱乐项目等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高校中,遍地商机为大学生在校园中进行自主创业经营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基本能够满足创业需求。
(三)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在目前就业压力日趋严峻的大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既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也能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挖掘和提升有利于解决大学生自身就业难问题,一个好的创业项目不仅会增加社会上的就业岗位,还可以有效缓解目前社会中的就业压力,为此,国家把“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当前解决就业压力的主要政策之一。
(四)能够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一个国家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就是创新。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最具活力的存在,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而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通过开设各种创业实践课程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有助于培养在校大学生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在读书过程中不断探索商机,把握机遇在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大学生校园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有效平衡创业与学业时间
虽然大学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合理利用,但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学业压力,按时上课、修满学分以及一系列技能证书的考取任务,这些任务都需要一定的学习时间,这样创业就会对学业有冲击,使创业时间与学业时间之间难以实现有效平衡。
(二)创业技能不足,缺乏创业经验
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需要具备例如企业经营管理、营销策略、财务管理等诸多与企业经营和管理有关的文化知识与实践经验。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讲,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自主创业,是一个直接从理论课堂步入社会实践的过程,普遍都存在着不具备相关管理能力和经验的现象,有创业以及从业经历的大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同时,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偏重于理论知识学习,缺轻视了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和培养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实践的需要,这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给大学生自主创业增加了难度。
(三)创业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教育相脱节
成功创业,不单单只是通过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就可以达到的,成功与脚踏实地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的探究体验和动手实践才是硬道理,当下高校普遍缺乏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一定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这就导致了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非常严重。
(四)缺乏完善的创业信息系统
目前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不仅在创业资金、创业心理辅导方面有较大不足,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创业者对国家和学校在创业方面的一系列鼓励性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市场缺乏较为完善的创业信息交流系统,创业者无从获得更全面有效的创业信息,在创业之路上难以对项目的可行性作出准确的判断,无法根据有效的实际信息对前景规划作出适时的调整,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信息服务系统,势在必行。
(五)创业资金不足
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最关键的环节是解决创业资金缺乏的问题,起步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企业经营活动还未走上正轨之前,少有盈利甚至是处于暂时亏损的状态,短期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又难以通过商业贷款形式和政府政策补贴等方法获得资金补充。融资途径少,缺乏流动资金,给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增设了巨大的阻碍。
四、大学生校园创业的对策
(一)用好用足政府及学校的优惠政策
国家为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对大学生创业在申办流程、土地使用、财税金融政策以及产业资金支持、税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鼓励政策并逐渐加大优惠力度,各高校也创建了产业园和创业基地等创业平台,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学校实际的支持性政策。如果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们能在研究了解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利用,不仅能在创业之路上减少很多的阻碍,也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对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营造校园创业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网络创业课程、成立相关创业的社团、组织成立创业志愿者团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成立大学生创业活动实践基地等多种形式,将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创业者同僚。在这个大家庭中,个体之间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他们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并对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秀成果进行展示,积极发挥优秀创业者的榜样作用,形成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可以聘请专家学者来校授课,或者购买相应网络资源,同时对该校现有创业经验的老师进行集中培训,并积极鼓励教师从事创业实践,与学生一起创业,并从中积累经验,加强同各高校之间创业教学成果的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外聘创业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以及邀请具有实际创业经验的专业成功人士开展讲座等形式,致力于打造优秀且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队伍。
(四)搭建校园创业平台
1.建立校园创业协会
建立校园创业协会,在就业办公室和创业教师的指导下,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目标,以鼓励创业为宗旨,开展一系列创业大赛活动,使同学们在实践中成长,亦可以在协会中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定期举办讲座分享自身经历与经验,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了解就业相关动态,感受到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及时学习,并进行创业实践,为在校创业奠定基础。
2.实行创业学分制
各高校应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使创新创业学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合理比重,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制度,试行将大学生自主开展的创新实验研究成果以及发表的科研论文与学分相抵,获得国家专利和自主创业成功的个人就情况研究讨论折算为学分或者提前毕业,高校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地区特色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为创新创业的先进个人建立电子档案,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根据创业者的兴趣意愿和专业需求转入相关学院进修,以鼓励支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3.完善创业信息系统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创业网站、论坛、创业者QQ群等载体传递信息,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使创业信息资源共享,增加创业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4.建立创业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与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小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供政策、土地、办公设备等各方面条件,诚邀其入驻校园,建立创业实训基地,使同学们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5.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创业基金的财政投入,设立更多的创业专项基金,简化创业基金的申请条件与程序,使得更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可以获得创业基金的支持。大学生创业基金以财政拨款为主,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建立创业基金,对优秀创业代表给予资金支持。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对接并开展合作共同出资或由企业单方面出资进行投资设立大学生创业资金,对创业项目进行筛选优中择优,最大限度发挥创业基金的效用。
(五)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素质
在学习理论创业知识的同时,鼓励大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发现和挖掘商机,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并在假期举办创业培训活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同时定期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学习企业事务处理的流程,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