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科研申请书

科研申请书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16 22:09:23

科研申请书

科研申请书第1篇

 

 

课题名称:    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模式研究 

 

负 责 人:          彭 仁 芝                 

 

所在单位:       资源与环境学院               

 

申报日期: 2011 年  6月  8日         

  中共钦州学院委员会宣传部

  2011年制

申请者的承诺

 

1.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如果获准立项资助,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学校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2.如果我申请的是非自筹经费课题,但由于经费有限,被立为自筹经费课题,我同意( )/不同意( )接受。

 

                             申请者(签章):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1.“课题名称”限25个汉字。

2. 封面上方2个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

    3.封面“所在单位”一栏填写所在的基层党组织名称,即“××党总支”或“××党支部””。

    4.本表报送一式10份,要求一律用计算机如实填写、A4纸双面印制,装入一号大信封并在信封正面注明:2009年度党建和思政课题、课题名称、负责人姓名、推荐基层党组织名称、电话号码等,统一报送。

    5.报送地址:学院党委宣传部办公室,电话2807523,2807723

 

 

 

一、课题数据表

课题名称

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模式研究  

 

主 题 词

高校  辅导员  博客   团队模式

 

课题类别

 A.重点项目 (■)  B.一般项目(  ) c.自筹经费项目(  )

 

负 责 人  姓   名

彭仁芝

民族

出生日期

1984 年11月 1日

 

行政职务

钦州学院资环院党总支青年委员、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

专业

职务

助 教

最 后

学 历

研究生

最 后

学 位

硕 士

 

工作单位

钦州学院资环与环境学院

 联系电话

18777738082

 

 

 姓  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专业职务

学历学位

研究专长

 

    工 作 单 位

 

彭仁芝

1984.11

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

硕士研究生

学生工作

钦州学院资环院

 

乔  钥

1983.03

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

研究生班

学生工作

钦州学院资环院

 

黄再裕

1951.12

总支组织委员

大学本科

学生工作

钦州学院资环院

 

黎树式

1980.07

讲  师

硕士研究生

学生工作

钦州学院党(院)办

 

张元朗

  男

 1961.09

副教授

本科学士

学生工作

钦州学院

学生工作处

 

陈惠娟

1972.12

助理研究员

法学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钦州学院物理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学生课题填写)

 

专业职务

 

工作

单位

 

预期成果

         B.论文 

 

  字数

 ( 5000) 千字

 

 申请经费(单元:千元)

2000元

预计完成时间

2012 年  3月 1日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博客始于1996 年,麦特·德拉吉的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以“每个公民都可以成为记者”的理念掀开了全球网络“博客”的风潮。美国学者R.D.维默尔(R.D.Wimmer)和 J.R.多米尼克(J.R.Dominick)针对网络媒介研究提出四阶段模式。[ 1] 国外不少大学应用博客于教育领域,如哈佛法学院的“网络与社会”贝克曼研究中心主持的“博客在哈佛法学院”研究项目就非常有影响力。2002 年11 月,第一个教育博客网站在哈佛教育学院创建,Provost Steven Hyman 主张在大学不同的院系和研究中心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以促进各种信息和思想的交流。目前,国外的博客在教育领域主要应用于学生学习情况的电子档案、教师职业训练、课堂教学的辅助管理、协作学习、校内外的沟通、知识管理、研究日志等。[2]

国内,中央性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决定。如2004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了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要求;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报告;2007 年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研讨会,等等。高校辅导员博客就在这种情况下孕育而生,中国大学生在线网于2009 年启动“十佳辅导员博客”评选活动,“高校辅导员博客网”、“南粤辅导员网站”等也日益活跃。通过网络实现育人目的,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一个新阵地、新载体。高校辅导员博客的相关研究也日趋火热,以辅导员博客对思政教育方面作用与功能的相关研究最多。如温海波[3]、何雪梅[4]、蒋春雷[5]、金俊阳、 朱忠祥[6]、王少飞[7]、张 兴[8]、矫兴艳、张大明[9 ]、赵玉英、吴进、陈雯[10]、蔡玉梅[11]、庞 丹、杨连生[12]、刘娜[13]、郝珺[14]、陈燕红[15]、陈琛[16]等大批学者对此都做了类似研究,相关论文不少于20篇。他们对辅导员博客的定义、特点、设计、作用、功能、对策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辅导员博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对建立与应用辅导员博客进行思考的论文也有不少,胡小俊、夏 姗[17]、(刘广生、杨永青、安宁、刘敏)[18]、郝 珺 、蔡海飞[19]、林强[20]、申淑征[21]、王宏伟[22]、王士永[23]、李云辉[ 24]等人都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对高校辅导员博客的意义、建设的内容途径、管理运行机制等进行了较为深入地阐释。从辅导员博客应用、管理途径等视角研究的也有一些,如江西师范大学肖瑛的硕士论文《博客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研究》,王永强的《博客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探析》,薛徽等人的《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途径探索刍议》,房志明、高雯的《关于辅导员博客的构建、规范与管理探索》,周平等人的《辅导员博客:高校教育管理新途径》,商亮的《提升高校辅导员博客影响力的方法探讨》及《提升高校辅导员博客影响力方法研究》,邱 杰、张 瑞的《以辅导员博客为载体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研究》等。有从构建辅导员博客团队的视角进行论述的,有从促进辅导员专业反思、自身发展角度论述的,还有从师生交往实例进行叙事性描述的,等等。高校辅导员博客在实践上处于自发、零散、无统一规范等系列问题及困境,在相关研究成果中都有不同程度地体现。

可以说,辅导员博客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已经取得许多可喜的成果。辅导员博客团队研究也初见成效,湖南大学在辅导员博客团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都走在前面。该校率先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进行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主要采取“辅导员和学生干部”、“辅导员和辅导员”的结合形式。相关论文有该校李丰涛等人的《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模式的思考与探索》,阐释了辅导员团队博客能够弥补个人博客“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等弊端。有该校唐亚阳等人的《加强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分析了辅导员博客团队存在的现状、问题、困境,为今后打造辅导员博客团队指明方向。此外,还有陈承利的《团队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研究》,宋菊芳的《试论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等。

但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实践及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也还比较缺乏,视角比较单一,尚未形成规模和体系。还存在许多可以研究的空间和领域,团队应用策略和经营模式研究等相关研究还很不足。很多高校,尤其是一些刚升本的本科院校,面临思政人员缺乏,学生数量庞大的困境。造成师生交流少、思想教育工作单板、枯燥的尴尬局面。师生之间感情薄、关系冷、僵局突显。怎样通过网络,积极影响和引导大学生的思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值得每一位思政工作者思考和研究。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构建辅导员博客团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积极探索和尝试,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研究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辅导员形成合力,发挥团队作战优势,营造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和教育资源;有利于辅导员自身及辅导员博客的健康长足发展;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局的稳定。

实践意义: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模式研究,有利于网上和网下相结合,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有利于师生互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的态势;有利于建立辅导员博客群或博客联盟,形成辅导员团队核心竞争力。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主要内容

1. 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 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3. 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模式初探

4. 以钦州学院为例探讨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高校工作的重点,是高校育人的重心和主题。目前高校思政工作面临许多难题,怎样突破,怎样创新,怎样使高校思政工作不那么说教、单板,学生乐于接受。这些是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技术路线

90后大学生特点

学生及家长

 

思政工作者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辅导员工作需要

                                     

辅导员博客兴起

中央文件出台

 

 

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模式

座谈走访

专业课教师

社会学家

管理团队

校内管理

学工、团委、思政老师、二级学院分管、一线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共管

 

 

 

 

 

 

 

探索校内外合作管理的运行机制

校外协作

                                                                      

平台构建

校内、校外网络技术共建

生生、师生、师师多向互动

学校、学生、社会共同营造

线下、线上及时有效结合

校内、校级、区域博客群联盟

规章制度

考核、激励、奖惩制度

博客团队板块内容规定

 

反馈、监督制度

 

 

 

 

 

 

 

 

 

 

 

 

 

(三)主要方法:

调查研究法、专家咨询法、主题讨论或座谈法、个案研究法,对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分析,对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模式进行探索。

三、拟解决的问题、特色及创新点

(一)拟解决的问题

通过分析目前高校辅导员博客的现状、困境、困境成因等,寻求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发展模式,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些许可以借鉴的方法和思路。同时通过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影响良好的校园精神文明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二)特色及创新点

本课题站在模式构建的高度研究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的发展,从学生、辅导员、思政工作者、专业教师等多个视角进行思考,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主体三者“网”成一体。思考思政教育的新阵地、新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更隐蔽,更灵活,更深动,力求将思政工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四、参考文献

 

[1]S.T.金,D.韦弗.因特网之传播学研究:主题元分析[J].陈源摘译,国外社会学,2003,(6):65-68.

[2]以博客为平台的知识管理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大四学生为例.华中科技大学.2006,5.

[3]温 海 波. “辅导员博客”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其实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8.

[4]何雪梅.从辅导员的角度探讨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文教资料.2009年1月号上旬刊.

[5] 蒋春雷.辅导员博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J]. 江苏高教.2009,4.

[6] 金俊阳; 朱忠祥.辅导员博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12.

[7] 王少飞.辅导员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信息(教学科研).2008,25.

[8]张 兴.辅 导 员 博 客 在 新 升 格 本 科 院校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中 的 应 用[J].文教资料.2009,17.

[9]矫兴艳; 张大明;赵玉英.辅导员应用班级博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

[10]吴进;陈雯.高校辅导员博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s1.

[11]蔡玉梅.高校辅导员博客的特点及其思想工作的功能[J]. 通 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2010,9.

[12]庞 丹;杨连生.高校辅导员博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新析[J].新媒体思政.2010.8.

[13]刘娜.利用“辅导员博客”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

[14]郝珺.利用辅导员博客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15]陈燕红.论辅导员博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作用[J].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2011,4.

[16]陈 琛.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辅导员博客[J]. 科技资讯.2010,11.

[17]胡小俊;夏 姗.辅导员博客建设的定位及思考[J].黑河学刊.2011,4.

[18]刘广生;杨永青;安宁;刘敏.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8.

[19]郝 珺 ;蔡海飞.关于辅导员博客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苏州大学为例[J]. 教 育 理 论 研 究.2010,15.

[20]林强.关于建设辅导员博客的思考[J].体育教育研究.2010,12.

[21]申淑征.建立和应用辅导员博客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第10卷,第五期.

[22]王宏伟.建立和应用高校辅导员博客的思考[J].高校讲坛.2010,5.

[23]王士永.建设辅导员博客的几点思考[J]. 辅导员工作研究.2010,12.

[24]李云辉.利用博客平台,加强辅导员工作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0,2.

[25]陈承利.团队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研究[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4.

[26]唐亚阳;张 坤;王 莎.加强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 9 .

[27]肖瑛.博客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5.

[28]以博客为平台的知识管理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大四学生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06,5.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

形式

发表刊物

或出版单位

发表或出版

时间

钦州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

乔  钥

论文

法制与经济

2010年8月

高校的民主管理工作必须加强

黄再裕

论文

广西工运

1998年8月

面向就业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步研究

黎树式

论文

科技创业月刊

2010年11月

地方院校助理班主任工作新模式探索

黎树式

论文

高等教育研究

2009年6月

对大学生问题及问题大学生

的讨论

张元朗

论文

松辽学刊

2002年4月

高校学生公务应用文写作普及与强化教学研究

张元朗

教改课题

成稿中

2008年6月申请成功

风险社会下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基本内容

陈惠娟

论文

《学术探索·理论研究》

2011年3月

和谐社会视野下当代大学生生命责任教育的价值

陈惠娟

论文

贺州学院学报

2011年6月

谈提高辅导员工作实效

陈惠娟

论文

教育与职业

2008年11月

备注:

 

 

 

 

 

 

 

 

四、预期成果

 

 

 

 

 

  段

  性

  成

果限

报10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1.7-2012.3

组织调查、主题谈论

调查报告

彭仁芝、乔 钥

2

2012.4-2012.7

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促进校园文化初探

论 文

彭仁芝、张元朗

3

2012.8--2012.12

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模式—以钦州学院为例

论 文

黎树式、乔 钥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限

 报

 2

 项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

名  称

成 果

形 式

预计字数

  参 加 人

 

 

 

 

 

 

 

 

五、经费预算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经费预算

    金额(元)

   1

   资  料  费

资料、调查、走访、电话等

    500元

   2

国内调研差旅费

考察、社会调查

    500元

   3

  小型会议费

主题讨论及座谈

    300元

   4

  计算机使用费

  网络技术学习费

    200元

   5

   其    他

等费用

    1000元

 

   6

以上5个科目预算经费合计

 

2500元

  

 

 

六、指导教师意见(学生课题)

 

指导教师需认真负责地介绍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态度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负 责 人:

 

                                                       年    月    日

 

 

 

 

七、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党组织意见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政治业务素质是否适合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要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是否同意承担本课题的信誉保证。

  

 

 

 

 

 

 

 

 

 

单位党组织公章:                    党组织负责人:

                                                       年    月    日

 

八、学校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

人数

 

实到

人数

 

表决

结果

 

赞成票

 

反对票

 

弃权票

 

建议课题金额(单位:千元)(表决未通过没有此栏)

 

 

 

 

 

 

 

 

 

                                  

 

 

 

 

专家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九、学校审核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十、学校向课题申报人反馈意见

 

 

 

 

 

 

 

 

 

 

                                   盖章:

                                              

科研申请书第2篇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和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司负责“111计划”的具体组织工作。核心内容是按照“统筹规划、限额申报、专家评审、择优建设、动态管理”的原则,以项目形式建设100个左右引智基地。2005年启动实施以来,该计划共有77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得批复立项建设,引起了教育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和各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为国内高校与国外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以及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十一五’规划”要求,今年,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将于近期启动2008年度 “111计划”的申报工作,再建设一批新的引智基地,进而完成“111计划”的整体布局工作。为方便申请者申报,现就有关具体事项做些说明,供申请者及相关高校与部门参考。

受理条件

申请者申报前须仔细阅读“关于申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申报通知”)与《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严格按申报领域和相关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申报程序

1.了解申请信息

“111计划”自2007年起采取网上申报方式,通过“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访问网址stmp.moe.省略/)进行。

“111计划”项目申请者和依托高校在组织项目申报之前,首先要了解和把握“111计划”的性质、内涵和意义,以及申报资格要求等事项。相关文件可登录教育部科技司网站主页(dost.moe.省略/)查阅。

2.为申请者设立账户

“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系统是为满足教育部科技管理工作电子化办公需要而建立的,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各高等学校推广使用。高校使用此系统进行项目申报时,必须拥有相应的帐户和密码。目前各高校科技(研)处(部、院)拥有本校管理员账户和密码。凡通过学校外事处、国际合作处等部门申报“111计划”项目的高校,需与本校科技处协调设立申请者账户事宜。

3.申请者网上提交申请书

申请者在教育部科技司网站下载最新版本的项目申请书后,按要求填写“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申请书”的各项内容。填写完成后,进入“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系统,选择对应的支持领域,按提示要求逐条在页面上填写相关内容,并将申请书电子版本通过申报页面在申报系统中提交。

4.依托高校审查并提交申请书

申请者通过“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提交申请材料后,依托高校须对申请书内容真实性等进行审核,并在管理平台中填写项目审查意见。特别注意必须在受理期限内通过网络提交申请材料。直属高校的申请可通过管理平台直接提交到教育部科技司,部门所属高校的申请在管理平台中只能提交到相关部门,须经部门进行审查后方能提交到教育部科技司。

5.部门高校管理部门审查并提交申请书

部门高校管理部门必须对所属高校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交后,申请材料方能到达教育部科技司。

申报注意事项

鉴于前两批项目申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避免今后项目申报发生类似情况,现将申报中需注意的事项做一较为详细的介绍,供申请者参考。

项目组织要求

1.“111计划”主要目的是引进海外人才并与国内团队形成较紧密的结合,以带动学科发展。强调的是“强强合作”。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要求拟建立的引智基地需同时拥有较好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

2.在注重海外学术大师的学术影响力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个人影响力,考虑其能否团结和凝聚整个团队在一定时间内开展研究等。

3.海外学术骨干要与学术大师及国内研究团队有一定的前期合作基础。海外团队的人员组成结构必须合理,避免临时拼凑、避免海外团队与国内团队研究方向不一致等情况发生。特别注意要避免海外人才的重复引进聘用。

4.国内科研骨干要有较高的研究水平,拥有能够与海外人员开展高水平合作研究的能力。国内研究团队的人员构成要合理,团队成员间要有较为稳定的前期合作基础,避免临时拼凑。不建议将外单位研究人员加入到国内研究团队中。

5.要注重斟酌和凝练拟建基地名称,避免基地名称不能反映申报基地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申请材料撰写与提交要求

2007年度,“111计划”项目实行网上集中申报,最新版本的申请书可在教育部科技司网站的“下载中心”下载。

1.申请者应严格按照申请书中的“填写说明”和各条款中的“填写要求”填写。

2.申请者在“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中提交申请书电子版(须PDF格式,大小不超过10M)时,申请书中各签章页和部分附件内容须扫描,其中各签章页须原件原色扫描。在撰写附件材料时,项目申请者只需按申请书要求提供相关附件材料即可,无需制作上千页的附件材料。同时,申请者提供的纸质材料内容须与申请者在“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中提交的电子版材料内容完全一致。

3.项目依托高校需组织本校学术委员会专家讨论项目申请,并对拟建引智基地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工作设想的科学性、预期目标、经费预算的合理性等签署具体意见。依托高校管理员须对项目申请内容进行审查,确认申请书填写无误后,在“审查意见”栏填写审查意见,并提交至上级管理员进行审查。各项目申请只有通过教育部管理员审查通过后,方视为有效申请。

4.申请者提出的首年度申请经费一般不得高于“申报通知”中规定的经费额度,项目依托高校应按照《管理办法》和“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申请书”中的相关要求出具匹配资助经费等条件的书面承诺,否则不予受理。

网上申报流程

为避免项目申请者因不熟悉申报要求和申报流程而失去申报资格,“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中提供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申报注意事项及网上申报流程”,供申请者在进行网上申报前了解申报流程。项目的申报和评审流程如下页图所示。

在进行网上申报时,必须严格按照网上申报流程操作,否则“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将无法显示申报项目信息。对教育部直属高校而言,申报操作流程为:项目申请者填写学校管理员审查教育部管理员审查;对各部门高校而言,申报操作流程为:项目申请者填写学校管理员审查部门主管司局管理员审查教育部管理员审查。如果低一级管理员没有对项目进行审查,则更高级管理员将看不到该项目。项目申请者及各级管理员都应随时关注项目状态,直到项目状态显示为“教育部审查通过”,方可认为项目网络申报成功。

学术人才要求

1.国外人才规定

应聘请不少于10名海外人才,其中包括:不少于1名学术大师、不少于3名学术骨干、不少于6名来华短期学术交流学术骨干。已被其他高校引进聘用或已在前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受聘的海外专家,不得重复引进聘用。在拟引进的海外人才基本条件方面,《管理办法》做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具体如下:

(1)海外人才应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任职,且与拟建基地有良好的相关合作研究基础。

图:“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申报及评审流程图

(2)海外人才所属学科领域包括基础科学、技术与工程、管理等。

(3)海外人才应具有外国国籍、所在国家或地区永久居留权,对中国态度友好,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富于合作精神。学术大师年龄一般不超过70 岁(诺贝尔奖获得者可适当放宽),学术骨干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4)学术大师应为国际著名教授或同领域公认的知名学者,学术水平在国际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取得过国际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眼光,能够把握国际科学发展的趋势,引领本学科保持或赶超国际领先水平,汇聚国际上本学科的学术骨干,解决对学科或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研究课题。

(5)学术骨干应具有所在国副教授以上或其他同等职位,拥有创新性思维,与学术大师有合作基础,在所属领域取得过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

(6)国内工作时间:学术大师每人每年原则上累计不少于1个月;学术骨干每人每年累计不少于3个月,一般应有一名学术骨干留在基地工作;每年来华短期学术交流的学术骨干不少于6人次,时间不限。

2.国内人才规定

申请负责人,亦为国内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和拟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需要有很好的全局统筹意识和战略眼光,也要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并有能力统领一批高水平人才进行长期合作研究,其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

国内科研骨干,要求配备不少于10名国内科研骨干。科研骨干成员需具有博士学位,5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国家和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获得者应占国内科研骨干的一半以上。

3.资助经费使用

“111计划”对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支持采取分阶段滚动资助的办法,首年度支持经费一般为180万元,各申报单位应按照国家外国专家局相关经费使用原则和“985 工程”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进行预算。资助经费主要用于:

(1)聘请海外人才的国际旅费、津贴、住房、医疗等开支;

(2)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人员费、助研津贴和其他相关费用,原则上不得用于购买3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

(3)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配备的国内优秀科研骨干赴国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从事合作研究、短期访问及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所需费用;

(4)其他与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相关的费用。

4.项目申请者与依托高校的责任和义务

(1)申请者的责任和义务

申请者要按照本年度“申报通知”中支持的指南领域要求,认真撰写申请书,要保证提交的所有申请材料的真实性。申请者有义务向拟引进的海外人才说明“111计划”的性质及相关要求,不得制作虚假合作证明,更不得通过非正常方式获得海外人才签字。对于故意在项目申请中提供虚假资料和信息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该申请负责人申请资格,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相应处理。

(2)依托高校的责任和义务

科研申请书第3篇

一、你想做什么?__研究目的

你为什么要做?研究意义和立论依据

你如何去做?__研究方案

你以前做过什么?__研究基础

提高命中率=水平+技巧(选题、填表)

选题:

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

结合国家需求,严格符合指南

结合自己积累及特点(不赶时髦)

注意创新、注意学科前沿、交叉和科学意义

避免重复(已立项的重点重大项目)

有限目标(三年时限,突出重点)

新概念要多费口舌,学术用语要准确,语言表达要具体,防止空泛;写申请书必须采用一种说服评议人对你将要开展的工作产生兴趣的方式去组织整个申文秘站:请书。申请书的思想要清楚、明确、严谨,逻辑性要强;书写要突出创新点,要有连贯性、前后照应;不写错别字,要使你的申请书能充分、真实地反映出你的学术思想、水平和研究能力,使参加评审的科学家对你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给你的申请投上赞成的一票。

由于国家基金申请竞争激烈,使得申请人的表达能力、说服能力和申请经验几乎摆在与项目本身的学术价值处于同等的重要地位,有了好的想法、高的学位、出色的文章并不能保证一定能获得资助,所以申请人对同行评议过程及对评议专家

评议的重点和要求的了解,对申请书的清晰写作的掌握也是申请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国家基金申请要求申请人在申请书中提供以下4方面的信息:

(请按申请书中的填报说明来填写申请书)

1.简表按《简表填写要求》填写

2.《立论依据》__要充分、合理

特别是要引人入胜、要有近期的文献引证,国内同行的工作要尽量引证,避免过激的评价别人工作。

应说明开展此项工作的研究背景,分析以往研究工作的进展和存在问题,表明你将对那一问题展开研究,或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和发现了什么新现象,而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将这些信息资料收集全进行分析,以证明你对问题的选择和分析是正确的。必须充分重视所提出问题的创新性。选准了研究问题后,要讲清楚通过你的研究工作将会给本研究领域贡献什么,增加那些新的认识。

3.《研究方案》

这是申请书的核心部分,许多申请人容易忽略它,据统计数据发现50%以上的申请项目均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如不合理、不可行、不具体、非最佳等等。我校是63.7%,未资助课题问题出在这里。

①研究目标是项目申请的精髓它必须具体、明确、可行、准确地将你要做什么、希望解决的问题清晰地传递给评议人。

②设置的研究内容和关键问

题应紧紧围绕研究目标,且内容不能庞杂,切忌面面俱到缺乏重点。

③创新的或重要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叙述必须清晰、具体;可行性应针对研究内容中提到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可操作性进行分析论证。同时注意保护自己的思想和关键技术不被侵犯。

④项目的特色与创新应着重于与他人研究的主要不同之处和本项目自身的特点。

⑤预期的研究进展应包括每年的年度进展和每年的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研究成果应客观实际,以发表文章和实物或将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形式。论文只是载体。申请书中一定要使研究方案与研究目的一致。

4.《研究基础》

要求提供项目组主要成员以往的、主要相关的研究基础和实验室支撑条件的背景资料,并客观的自我评价。尽可能介绍申请项目的前期进展(附上有关已投稿的文章和被接纳的证明),加强对你的信任。提倡尽可能地利用国家重点或部门开放实验室已有的研究设备。

主要成员的学历和工作简历应清晰,提供近三年内发表的的论著目录,且应包括论著中全部作者名单、顺序,论文题目发表年月、期刊名称、期号、页号等。

5.《经费预算》

项目的经费预算是否合理,过高无力资助,过低无法开展工作。99年平均资助强度为13.5万元/项,参照99年指南上99

年的平均强度,平均往上加1万多元。

按申请书上要求的顺序填写各项预算,项目实施费包按申请总金额的10%计算。面上项目累计不超过1万元;仪器设备费不要超过总经费的1/3,只能购买本项研究的特殊专用设备,协作费指合作单位科研经费。

6、绩效管理加强要求《前一结题项目完成情况》,要根据上报的项目《总结报告》认真填写,并按要求附上相关材料,因与新申请项目评审挂钩,均勿马虎。__年惩罚1项。

注意的几点:

① 不要超项,96年10项,97年5项,98年5项,99年5项,一项),__年一项基金委规定每人可承担两项面上项目(包含申请项目在内)和1项重点(重大)项目,并对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课题组成员进行检索。发现一人超项即取消资格。要征得每个成员的同意,记住自己参加及申请的项数,特别注意口头承诺的项目数,避免超项。

②在读研究生、已离退休的、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但可作项目组成员参加研究。

③面上申请者应具有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的须有两名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④已获得国家青年基金资助的,不能再申请国家青年基金,可申请别的类别项目。

⑤按照项目指南公布的学科分类和代码选准申请书投送的学科专业。同一项目组研究内容相近的项目,只允许报送

一个学科(管理学部启用新代码)

⑥外籍额座科研人员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科研人员,可以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加在内地进行的研究工作,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对尚在境外的项目组主要成员,不能在申请书上亲笔签名、合作单位不能盖章的应附本人同意参加合作研究的信件,不要冒签。

科研申请书第4篇

高职院校以往的科研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进行,从课题申报、立项评审、任务书提交、项目审核、中期检查、结题申请到专家评审、课题管理、成果推广等环节都是依靠office文档、纸质操作和召开现场评审会议,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导致数据汇总困难、数据冗余、工作效率低、数据不能共享,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最新的科研情况,影响到教师和评审专家的正常授课时间,增加科研管理工作量,降低了服务水平。

2系统需求分析

2.1系统功能需求

实现课题申报、立项评审、任务书提交、项目审核、结题申请、结题验收全过程系统化、信息化、项目化管理。实现项目申请立项、结题验收专家网上评审功能,由系统自动进行计算排名。申请人提交立项或者结题申请材料后,由科技秘书对项目进行汇总分类,按照项目内容进行分组,安排评审专家。课题评审专家接到任务后,在系统设置的规定时间内,只需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和相关附属设备(键盘、鼠标等)即可登录系统开展评审工作,时间灵活度高,同时也节约了纸张的大量使用,节约学院办公经费,提高评审效率。项目立项申请流程如图1:建立项目补录模块。把学院历史立项的所有项目和院外申报项目进行电子系统进档,建立项目数据库,使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实现科研项目综合查询与统计功能。对相关类别科研项目数据实现图形化统计,生成水晶数据报表;实现科研课题项目化管理。

2.2用户功能需求

系统的用户角色有:普通教师、二级部门管理者、科研处管理人员、评审专家、系统管理员。各用户角色功能如下。普通教师:普通教师即课题的申报者,访问系统具有的权限主要有:浏览、录入个人信息、查询个人信息;填写、上传课题立项申请、任务书、结题验收的材料;查询项目评审情况;查询科研课题进展;科研档案输出打印、项目补录等。二级部门管理者:在系统中设置学校二级管理部门的管理者,主要是对属于本部门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合同任务书和项目结题验收申请作基本的审核,查询本部门科研情况。科研处管理人员:主要是科技秘书,主要权限是查询项目立项申请、验收申请情况,对项目进行形式审核、分类,安排评审专家,填写科研处、校学术委员会意见;补录历史项目和院外项目;同时,对优秀项目进行成果推广。

2.3系统架构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是以MVC三层架构为依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管理权限层,使其更符合本系统开发的需要,增加的全新权限层,能更好的控制权限管理,使其可实现到对每一底层按钮的控制。

3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开发

3.1系统时间段设置模块的实现

通过对系统时间段的设置来限制系统使用者对系统的操作权限,同时也为规范科研处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起到一定辅助作用。主要有立项申报开始、结束时间,任务书提交开始、结束时间,中期审查开始、结束时间,验收申请开始、结束时间等4个时间段(点)的设置。并提供了新增时间段和修改已设置时间段的功能。

3.2科研项目管理模块的实现

项目申报模块:主要页面元素有:列表窗控件、按钮、下拉菜单等等。通过该页面可以完成项目申请立项书的录入和保存;项目修改导出模块主要提供了在查询、修改、输出打印和删除申报书的功能。项目任务书管理模块:提供了项目任务书的录入和输出打印功能。对已超出系统规定的立项申请时间和已通过科研处审核的项目进行操作将出现相应报错提示。项目验收申请管理模块:提供了项目验收申请信息录入和结题验收申请表的输出打印。对输入数据格式不正确和已通过科研处审核的项目操作显示报错提示。项目主持人可以查看立项评审、验收评审的评审专家打分情况和评审意见。

4结语

科研申请书第5篇

我国专利申请现状分析

中国加入WTO,特别是随着科技创新体制的建设,人们增加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了解,增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将自己科技创新的成果进行专利申请,以此获得专利保护。从保护国家经济利益的原则出发,同时也为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我国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国务院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科技部在2003年的《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中规定: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立项、执行、验收以及监督管理中全面落实专利战略。将专利战略目标纳入科研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专利保护在科技开发中的重要性。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暂行办法》,鼓励高等院校将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专利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政策鼓励专利申请,激励发明创造,以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以上政策和鼓励措施,大大激励了广大科研人员从事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迅速增加。但是,与我国所拥有的人口数、企业数、高校和科研院所数相比,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专利的数量仍然太少,并且分布极不合理。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国内申请发明专利9.3485万件,其中三分之一是个人申请,在剩下的6万多件中又有一半左右的来自三资企业,国内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只有3万多件,而这3万多件中约有一半集中在申请量最多的前200家单位,余下的几百万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只有1万多件专利申请。我国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国内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国内拥有专利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只有几千家。在专利申请量居前10位的国内单位中,有4家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3所高校、2家民营企业、只有1家国有企业。

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历来是原始创新的主体。我国原创性的科技成果大多数来源于高校、科研院所,但是由于过去实行的科研立项、鉴定、评价、奖励制度所造成的专利意识淡薄,长期存在着重论文、轻专利的现象,科研人员的考核、职称评定等都与发表的论文数挂钩,科研成果主要以的形式公布于众,并不重视成果知识产权的取得与成果的保护。许多好的、有市场前景及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成为公知技术,被他人甚至国外公司无偿使用,甚至将其申请专利保护;反过来,中国企业却花费巨资引进国外的技术,支付昂贵的专利使用费,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惨痛的经历和深刻的教训。这都是由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广大科研工作者缺乏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或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所致。

相对于来说,申请专利费用高、周期长、程序比较复杂,而且短期内不能看到明显的经济效益,许多单位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不能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效的指导。因此,大多数科研人员即使有发明创造的成果也不清楚是否能申请专利保护,申请何种类型的专利,以及通过什么途径怎样申请专利获得知识产权保护。鉴于此,本文对专利申请中的上述问题进行简单介绍,希望能对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和广大科研人员有所借鉴。

申请专利的类型

专利法所保护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发明是一项新的技术方案,是指运用自然规律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某一特定技术问题,并产生一定效果的方案,发明分为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两大类型。实用新型也必须是一种技术方案,但实用新型只限于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不能是一种方法,并且对实用新型的创造性要求不高,而实用性要求较强。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都可以涉及产品的形状,但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形状是从产品的技术效果和功能的角度出发的,而外观设计是一种设计方案,所涉及的形状是从产品美感的角度出发的。

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包括所有由人创造出来的产品和所有利用自然规律的方法,也可以是现有产品和方法的改进。绝大多数发明都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例如对产品或方法中某些技术特征进行新的组合或新的选择等,只要这种组合和选择产生新的技术效果,就可以获得专利法保护。

科学研究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等几个层面。基础理论研究主要从事理论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其科研成果可采取公开的方式,将自己的创新思想以及科学前沿的发现等公布于众,由此获得其在该领域内的公认和引用。而对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成果,均可通过申请专利对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在应用基础研究过程中,很多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都是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理论、新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或者直接运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获得原创性的发明创造,特别是在新技术领域,容易产生原创性的发明创造成果。在这个阶段,发明创造可能只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构思,在理论上能够实现的技术方案,其技术方案多以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产品、方法在性能、功效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提升的方法为主,可以对产品性能优化方法、改进过程等申请专利,这个阶段提交的专利申请以方法专利为主。

在应用技术研究中,主要是将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解决现有技术中产品以及生产制造过程、生产工艺等方面存在的技术缺陷。在这个阶段,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构思成熟、针对性强,已经有能够对产品进行实施的功能结构的完整方案,有的甚至已经进入样机的设计或试制阶段,处于产业化的前期。此时,提出的专利申请可以是对产品构造、产品性能进行改进,或采用新方法直接得到新产品的产品专利,也可以是对生产产品的新技术、新工艺、控制处理流程的方法改进,这个阶段可以申请产品和方法专利。

在产品产业化阶段,产品样机、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已基本形成,为了提高产品的性能,改进产品质量、降低能耗等对产品结构、制造方法、生产工艺等进行的技术改进,可以申请产品或方法发明专利。如果只是针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所做出的改进、技术革新等,为了尽早获得专利授权,在产品进入市场后能尽快获得专利保护,此时最好申请实用新

型专利,以缩短授权周期。对于一些市场前景好,有持久生命力的产品,为了使其获得更长时间的专利权保护,可以对其同时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权,等获得发明专利权后再放弃实用新型专利权。

针对产品外观形状、图案及色彩的新设计方案,适宜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专利权实质上是一种工业产权,必须能够在产业上应用。因此,申请专利的客体必须是一种技术方案,而不能是抽象的概念或者理论表述。对于科学发现、科学原理、数学公式推导、信息表述等属于智力活动的规则,均不能获得专利保护。

申请专利的时机

对专利申请人来说,把握专利申请时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实行的是先申请原则,即对相同主题的发明创造,在符合授权条件的基础上,授予最先申请的人。因此,凡确定了有申请专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发明创造,应争取尽早申请专利。

尽早申请专利是防止破坏发明创造的“新颖性”,一旦发明内容在申请日前被公开,即使这种公开是申请人自己造成的,或者通过合法程序造成的,也将导致申请人丧失获得专利权的资格。若申请迟了,一旦被做出相同发明创造的竞争对手抢先申请了专利,那您先做出的发明创造也无法得到专利保护。另外,只要有人向社会公众披露了相同的技术方案,您的发明创造也将会因失去新颖性而无法获得专利授权。

但是,也不能片面追求抢先,而把还未成熟、只有简单构思和想法、还没有形成完整技术的方案提出专利申请。如果发明人在提交专利申请后再做出更先进、更完整的技术方案的新改进,则无法加入到原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去,只得重新申请;而原先提交的申请实际上可能因构思不成熟、内容不充实、漏洞较大、申请文件公开不充分、权利要求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不具备实用性等问题而不能获得专利授权。

申请人应把握好申请专利的时机,最好在发明创造基本完成、发明构思成熟、技术方案完整、技术实施路线清晰、请求保护的范围比较明确时就提出专利申请。不要非得等样机生产制造出来或等对发明创造做出成果鉴定后才去申请专利,这样往往会使该专利申请失去新颖性而不能被授予专利权,或者被别人抢先申请了专利。对于发明创造中不够完善的局部地方,可以边申请、边完善、边充实,根据优先权原则,在提交发明专利申请文件1年内,可以对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完善,提交进一步修改的申请文件,而以第一次提交完整申请文件的日期作为该申请的申请日。在优先权期间,即使有其他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局提出申请,也会因为没有新颖性而不能获得批准授权。

因此,申请人在完成发明创造后,应尽快提出专利申请。申请专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先申请专利、后发表文章。专利申请提交后在收到专利局受理通知书确定申请日之前,不要公开发表与该专利申请主题相关、披露其实质技术内容的论文,否则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可能使该申请丧失新颖性而得不到专利授权。如果论文公开发表的时间在申请日之前,而论文公开的内容又涉及专利申请中的全部实质技术内容,将导致专利申请被驳回。

先申请专利、再进行技术转让。在技术转让过程中,由于泄密而造成发明创造技术内容的公开,也可能导致专利申请不具备新颖性被驳回。并且,未申请专利、没有获得专利权的技术成果不受法律保护;相反,获得专利权的技术成果受到法律保护,即使还没有获得专利授权,在申请期间也将获得临时保护,当专利获得授权后,可以对侵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溯赔偿。由于专利的独占性,在专利权有效期内,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允许,任何人实施该专利都是侵权的,这将使得受让方在获得专利权人的允许实施专利后,获取对市场的垄断和更大利润,这更有利于在技术转让过程中转让方的愿望能够达成。因此,在进行技术转让前进行专利申请是非常有必要的。

先申请专利、再进行技术鉴定。一般技术鉴定的参加人应负有保密义务,但是进行技术鉴定的环节较多,有可能发生发明内容泄漏的情况。因此,一般是先申请专利再召开技术鉴定会。

先申请专利、再进行产品展示。对于技术内容比较简单、直观的发明创造,特别是一些涉及结构改进的产品,当产品展示后,同行很容易模仿,然后生产投放市场,损害了真正对该产品做出发明创造贡献人的利益。更有甚者,模仿了别人的东西,还将其抢先申请专利,一旦专利获得授权,真正的发明人在实施自己的发明创造时还得付出专利使用费。

申请专利的途径

目前在我国的许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没有懂行的专职人员从事知识产权管理,许多科研人员在完成发明创造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不知道通过哪些途径怎样申请专利、申请文件如何撰写、提交哪些申请文件能够满足专利局的受理要求,有的怕麻烦,认为撰写专利申请文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申请到授权的周期长,申请后短期内不能见到效益。因此,许多好的发明创造的知识产权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以下对申请专利的几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申请人自己递交专利申请文件

申请专利首先须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文件,这是审查员依法审查的依据。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应提交的文件是:请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摘要及其摘要附图。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应提交的文件为: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外观设计图或照片,必要时应提交外观设计简要说明。

当专利申请文件写好后,应当尽快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以确定申请日。递交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面交,可以面交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受理处或就近面交到其设在全国的专利代办处;第二种方法是采用邮寄方式办理,用挂号的形式将专利申请文件寄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受理处。此外,申请人也可从网上提交申请文件。

科研申请书第6篇

为充分发挥软科学研究在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年度*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计划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作用,组织有关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研究,为决策提供参考与支撑,为编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作好准备。

*年度*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安排两大类:重点项目和自选项目,详见《*年度*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重点项目的申报题目须与指南所列题目一致,并根据具体内容开展研究;自选项目由研究人员从所列领域中自行确定选题,申报题目不得与重点项目重复。

《指南》中所有课题研究的时间跨度均为1年。项目申请采用网上申报与书面申报相结合方式,申请者需先在“*科技”网站—在线受理中填写《*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提交完成后,打印书面申请材料(需签字,无需单位公章)一式四份。

为培养软科学研究人才,*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继续对选题好、研究思路新的在研博士学位论文给予资助。博士学位论文资助方向为:(1)科技进步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科技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研究。申请博士学位论文资助需在“*科技”网站—在线受理中填写《*市科委软科学研究博士生学位论文资助项目推荐表》,提交完成后,打印出书面申请材料(需签字,且盖单位公章),并附上已通过审核的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复印件,一式四份。

所有项目的网上申请开始日期为*年3月2日,截止日期为*年3月27日,书面申请材料请于网上提交申请成功后的一周内,以邮寄方式寄达*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科研申请书第7篇

(一)论证课题

1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 这是由国家计划部门和国家科委等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各部门科技发展规则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在情报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同类研究单位,以及向专家的调研,综合分析,组织论证,并进行综合研究和平衡后,而编制的攻关项目计划。这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国务 院批准后,提交人大通过而下达实施,这类课题,如“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

此外,各部门的课题仍然需要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组织论证方式,确定各部门的重点课题,便于有关单位投标竞争。

个人选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就应该提出问题,捕捉联想,形成一种意念;随之查阅文献,建立假说,选择科学手段来证实假说。这样在有了科学的假说、证实假说的手段、合理的构思,再用确切的文字表达主体来确定课题,这就是个人选题、立题的基本过程。在确定选题以后,准备申报标书之前,为了增加获准的机会,应该初步写一份意向书,在本科室有关人员之间进行讨论,论证本课题的科学性以及证实假说的手段是否恰当,这样有利于标书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但是,有一些临床科技工作者,自选课题后,查阅资料闭门造车埋头书写标书,既不想找上级讨论,更不愿在科室集体讨论,自以为标书一定合格。这类的标书上报,很多是不合格的,甚至连院部的评审都不能过关,当然更不可能得到资助,这样的标书上报,很多是不合格的,甚至连院部的评审都不能过关,当然更不可能得到资助,这样就会影响申请者的积极性。因此,个人选题进行论证是非常必要的,应集思广益,使标书更趋完善,这是申请过程中不宜忽视的问题。

(二)具体措施的选择

临床科研选题途径有投标、接受委托和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自选题目,不论是哪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都应注重下面的具体措施。

1 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全国科技体制改革后,竞争体制引入科技管理。国家攻关项目、部门重点科研项目和基金项目,都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落实。在这种情况下,所选择的科研课题必须有较强的竞争力才能中标,从而得到科研经费的资助。为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办法是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努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形成“拳头”课题。各地、各部门情况不同,科技人员素质也不一致,总之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在全国或全省,如果把各方面的优势都集中起来,肯定会形成很强的科研力量。就单位而言,如能组合各科室的优势,进行课题协作,也会形成强有力的科研队伍。

充分利用、人力物力临床医学选择课题,要遵循卫生事业及经济建设同步前进、协调发展的原则,不能超出经济力量所允许的限度。我国卫生事业经费一般占国家财政支出的 6% ,而医学方面的科研经费仅占卫生事业费的 3% 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较低,因此用于医学研究经费绝对值与发达国家相比更为悬殊。而且近几年内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绝对不能把课题搞得太大,内容太分散;必须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出成果、出人才。

3 应用研究为主、加强开发研究 临床医学是属于应用性很强的一门科学,这就注定了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必须以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科学依据,没有相当的基础研究力量和成果,应用研究也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因此在高等院校中,在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基础科研研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科技开发越来越得到科技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重视。今后还需加强开发研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特别是省市以下科研机构,主要应当搞好成果推广应用和开发研究。从全国来讲,科研课题经费比例卫生部要求基础研究占 15% ! % ,应用研究占 65% ! 5% ,开发研究占 1% ! 15% .

4 分层次找目标、避免低水平重复我国的经济建设以计划管理为主,反映到科技政策上,也是以计划管理为主。从部级科研课题、卫生部招标课题、卫生厅申报课题,各有不同层次。每位医药卫生科技人员,固然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还要评估自己的科研水平与技术力量,申报力所能及的课题,应以地区或国内先进水平为起点,开展研究工作,避免同类工作低水平的重复。

(三)申报标书的途径 标书是课题基金的申请书,因此要按照国家部门的要求,确定课题,填报申请书,按照自己的实力,向不同层次的部门申请。由于投标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因而在希望成功的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准备接受可能失败的局面。申报的途径,分别作简单的介绍

1 部级科研课题 主要分四个层次。国家和各部门分不同层次,开辟了许多资助科研课题的渠道,其中与医药卫生关系比较密切有下列几种。

(1) 国家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每 5年为一阶段,如“八五”科技攻关计划,“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其中医学部门为国家医学科技攻关计划,由卫生部主持实施,分解出课题或子课题、招标范围、招标内容,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科技人员可参照《招标指南》,结合自己进行的科研工作,选择投标课题,投报标书

()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为了跟踪世界新技术革命中先进技术,国家安排了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其中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生物技术,主要是各种基因工程疫苗、生物活性物质、单克隆抗体、肿瘤的基因治疗等。这些项目国内能够承担的单位

不多,招标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宜面向社会。国家计划的攻关项目或高科技计划,多属于指令性计划下达的科研任务,即通过政府文件下达的计划,要求承担单位和参加研究的科技人员,都要全力以赴,完成这项特殊的部级科研任务。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该基金在临床医学上主要资助临床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印发《项目指南》,供申请者投标时选择课题。该基金资助的范围相当广泛,此外,还有鼓励研究领域。故拟申报基金者,每年都要关注《项目指南》,一般在年底发出,于次年第一季度各单位申报完毕,一旦被批准,资助额度相当可观。

(4)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为了配合博士生培养,国家教委设立该项基金,资助部分医科大学博士点导师开展科研工作,以提高博士的科研、教学质量。招标时虽有招标通知,但并没有具体课题,只规定申报大学的课题限额数及经费额度,有关单位可根据招标通知要求,进行申报。

部、省级科研课题基金

(1) 卫生部医学科研基金为提高防病治病能力和医学科学水平,面向全国医药卫生部门招标、资助有创造性与开拓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每两年申请一次(双年申报),申报范围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传染及地方病、药物、新技术和新方法、社会医学及软课题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等。目前是各级医学院校及各级医院医学科研经费资助的主要渠道,因而凡具有科研能力的科技工作者,应结合自己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投标途径,选择适合的科研课题。

() 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 各省卫生厅,每两年也有招标通知,根据各省特点制定相应内容,提供省内各医学院校或医院申请,虽然资助额度不高,但足以作为苗圃工作,奠定科研基地,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青年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卫生部及部分省市都建立了有关的医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范围是 35岁以下的医学青年科技工作者。目的是发现、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思维体系,促进他们尽快成才,给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招标时发招标通知,同时还公布招标课题和范围。

(4) 省科委科研课题基金 各省科委不同时期有重点不同的课题,包括理、工、农、医各项课题,科技工作者应在招标时,向科委了解有无适合本人研究性质的课题,以便按时投标申请。

3 地区及市级科研课题基金地区及市卫生局根据当地财经预算情况,多数均有一部分资金提供科研基金,所属地区医院或市级医院科技人员,每两年可向有关当局咨询科研课题基金招标情况,由于范围较小,竞争性也比较小一些。因此,估计申请省级课题基金水平不足者,不妨转向地区或市内申请,以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来源。

以上是申报科研课题基金的不同渠道,青年科技工作者,应通过不同层次进行申请,不能因为一两次投标失利而丧失信心,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本”,要不断创造科研条件,写好标书,不断争取科研课题经费。

(四)可行性的评估 我们对申报课题的可行性评估时,既要考虑到课题本身的科学性与创新性,还要考虑到申请者的研究能力与基础设施,评估时要依照下列几个条件,作好综合分析。

1 立题的科学性 首先要看申请者立题的科学依据,对国内、外情况分析及掌握国内、外动态是否十分清楚,以及该项课题研究目的及其科学意义是否十分明确。科研课题的提出如缺乏科学性或者立题依据不充分,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也更谈不到可行性的问题。

研究水平的估计申请者在文献复习以后,对国内、外研究水平应有明确的分析与了解。结合自己所提出的课题,可以看出是否达到国际水平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无创新之处,与国内其他单位研究的重复性是否过多。如果一个课题有创新特点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就可增加在申请科研基金中的竞争性。要是一个课题与他人重复较多,没有新的见解,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在评审中就完全失去了竞争性。因此,对自己申报课题进行研究水平的比较,在可行性的评估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3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 在计划书中的实施方案必须要明确、具体,然后在方案实施中的技术路线也要清楚,这样就可评估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法的先进性与可行性。有部分申请书的实施方案,只提了一些实验技术的名称,如 PCR、斑点杂交、Suhen 印迹杂交、DNA分析、基因克隆等,而在其后面缺乏具体内容,这样会使评审者认为申请人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实验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就这会降低可行性的评估。

4 经费预算及标本数量经费是进行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完成标书中的实施方案必需有确切的经费预算,而且要符合招标单位的额度要求,经费估算过高也是失败原因之一。再者,样本数量也需要作合理的估计,例如,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需 8 例患者,但每月平均能收治 5! 6例,要想一年内完成该项研究工作可行性就成了问题,这就需要申请者延长研究时间或与他院协作进行研究来完成这项任务。

5 研究技术水平与实验条件申请者已有的研究基础和良好的实验设备条件是完成科研的保证。选择科学手段证实假说,再配合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就会出色地完成这项研究。如果没有研究工作的积累,实验条件下完善,专业技术水平一般,研究梯队不健全,这样的情况要想完成高质量的课题,就会有很大的困难,可行性也很低。

科研申请书第8篇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申请审核博士招生简章

为了选拔和培养适应现代科学发展需求的优秀创新人才,积极探索新的博士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体制,根据学校《博士“申请-考核”制选拨工作实施办法》(西交研[2017]93号),特制定本学院2018年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如下:

一、招生规模

2018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计划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47名(含公开招考、长学制转博、直接攻博)。

二、培养年限

培养年限全日制是三至五年、非全日制是三至六年。

三、申请程序

1、申请条件

符合《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博士生招生简章》上规定的报考条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通过者优先。

2、网上报名

登录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为:yz.xjtu.edu.cn),进入网上报名系统。按网上报名系统说明录入本人各项真实信息,下载确认报名情况登记卡及报名相关表格(网上报名具体情况请留意交大研究生院网上的通知),考核内容及程序以此办法为准。

3、缴纳报名费

考生登录报名网页按照网页提示缴纳报名费,不缴纳报名费者报名无效。报名费一经缴纳概不退还。

4、递交申请材料

(1)博士生考生报名情况登记卡(双面打印,须经本人签字);

(2)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3)两份攻读博士学位考生专家推荐书,由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的正教授填写。

推荐书是我院确定博士生申请资格的重要依据,考生在选择推荐人时要足够重视(格式见附件)。推荐书应由推荐人根据自己对考生的了解,实事求是由本人撰写,并签字密封直接投寄。推荐书主要内容应包括该考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课程成绩、外语水平、科研能力、协作精神等(推荐书格式为材料学院专用格式)。

(4)原则上可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目录上的研究方向,也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研究,提交一份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书(不少于5000字),学院可根据计划书指定导师。(请在2018年3月5日前提交)

(5)科研水平和能力佐证材料,如、专利或论文正式录用函的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6)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加盖公章有效)

(7)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或其他英语能力考试证书。

(8)学士、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本科、研究生毕业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生须在入学前补交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复印件)或证明书。往届硕士生提供硕士学位认证报告,应届硕士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认证报告,境外学位证书报考者,须提交“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证明的复印件。

(9)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往届生)或论文主要结果和详细摘要(应届生)。

(10)考生本人身份证件复印件,应届生需附学生证复印件。

(11)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

5、申请材料递交

除科学研究计划书外,其余申请材料需在2017年1月6日前通过以下方式递交:

(1)邮寄: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学院教务室,冯宇虹老师(邮编:710049);

(2)直接递交: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务室,冯宇虹老师,仲英楼A215房间。

备注:① 若递交的申请材料不全,申请将不予受理;

② 面试时需提供所提交申请材料原件,以供查验;

③ 一旦发现造假行为,将取消面试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④ 申请材料一经提交,恕不退还。

四、资格审查

本院博士生招生工作组组织专家审阅材料, 将在2018年1月14日前将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人名单公布在学院网页上。经过资格审核的考生须于2018年3月30日在仲英楼A215进行现场确认,3月31日参加综合能力考试,现场确认需携带以下材料:

(1)学士、硕士学位证书原件,本科、研究生毕业证书原件(应届毕业生须在入学前补交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或证明书。往届硕士生提供硕士学位认证报告,应届硕士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认证报告,境外学位证书报考者须提交“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的证明原件(查验原件);

(2)准考证。2018年3月23日-3月29日期间,登录研究生院主页下载打印准考证。

五、考核及录取办法

学院成立综合能力考核小组,由学术分委员会成员、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博士指导教师组成。

1、材料评议:考核小组委派3名专家对申请者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科研项目、学术水平、攻读博士的研究计划书、推荐书等材料进行评议,对申请者的书面材料进行全面、独立的评估、打分(满分100分),并出具书面评议意见,不合格者不能进入下个环节。此环节成绩占总考核成绩的30%。

2、综合能力考核:凡取得考核资格的考生于2018年3月31日到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加学院组织的博士生入学综合能力考试,考试形式为笔试,笔试成绩不合格不能进入复试阶段。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笔试内容包括两部分:

(1)专业课,以“材料科学基础”为主,个别考生可选做“固体物理导论”或者“普通有机化学”的相关内容,主要考察材料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灵活运用能力,不指定参考书。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100分。

(2)材料专业英语。主要考察材料专业英语的翻译与写作能力,形式为英汉互译,不指定参考教材。考试时间为1小时,满分100分。

3、综合面试:学院成立面试专家组对考生进行综合面试,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其中考生介绍自己基本情况15分钟(采用PPT)、提问5分钟,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硕士论文研究内容及成果、读博科研计划等;本环节主要考核申请者的科研志趣、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面试专家对申请者进行无记名打分,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40%。

4、录取:本院研究生招生工作组根据以上三项成绩汇总后排名录取,按照材料学院博士招生文件政策,实行双向选择,确定拟录取名单,并进行公示,拟录取名单经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正式录取,并由研究生院发放正式录取通知书。

六、联系方法

招生网址:mse.xjtu.edu.cn/

咨询电话:029-82665286

联系人:冯宇虹老师

Email: fengyh@mail.xjtu.edu.cn

七、其他

其他未尽事宜按照研究生院博士生招生简章执行,考生在报名前必须和报考导师沟通,本实施方案的最终解释权归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