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音乐艺术论文

音乐艺术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31 18:28: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音乐艺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音乐艺术论文

第1篇

二胡演奏风格一般是和地域性有着明显关系的。我国的地域广阔,不同地域的特色是不同的。各个民族以及各个地域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之中,二胡自身形成具有独特性的音色个性以及表现特点,地域文化背景不同,二胡的音色性格也是不同的。比如,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我国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差异都比较明显。在新疆,音乐具有热烈和跳跃的特点,在内蒙古,音乐具有舒展和恢弘的特点,在山西,其音乐特点是质朴浓郁,在江浙,音乐比较秀丽婉转。汉族南北之间的差异对于二胡音乐风格有着更加明显的影响,对于北派来说,其特点是高亢粗犷,对于南派来说,其发音具有细腻柔和的特点。

二、演奏技巧多样

从近百年二胡的发展看,其演奏技巧得到了提升,使其具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其演奏技巧主要分为滑音以及揉弦还有弓法和装饰音等。利用这些技巧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在用二胡进行演奏的时候,利用滑音能够将喜怒哀乐等情绪充分表现出来,不仅能够模拟人的声音,还能模拟动物的声音,也能表现出姑嫂问答等效果。比如,刘天华创作的空山鸟语,是对民间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利用了滑音,表现出百鸟鸣啭的空幽山谷景色。在现代很多作品中也应用了滑音模拟性。揉弦主要有滚弦以及滑揉和压揉等形式,如果乐曲的内容比较丰富,且情绪变化多,就会利用揉弦组合形式进行应用。比如,江南丝竹,主要利用的就是小揉弦形式,表现出秀丽江南的风格。弓法这种技巧能够表现出轻重缓急以及抑扬顿挫等,顿挫弓以及垫弓和抛弓等是比较特殊的弓法,比如,二泉映月,主要运用的是顿挫弓,将欲言又止的感慨表现出来[2]。在二胡演奏的过程中,装饰音主要表现出来的是小音符,起到辅助作用,其技巧比较丰富,包括了单音以及复音还有回音和单颤音等,比如,在江南丝竹中运用了装饰音,俏皮轻快。在蒙古音乐之中,主要利用了大小三度颤音以及装饰打音。

三、风格流派不同,体现个性

第2篇

我国高校在音乐艺术教育方面,有着不容乐观的倾向,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尴尬局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缺乏具有复合型、多元化支撑的音乐艺术教育活动。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创作方,艺术活动的主要承办、组织机构,大学生艺术类团队在很多学校的视野中,强调的是作为课余文化生活和娱乐演出活动的基本方式和主要载体,这一活动集合了全校的文艺骨干和专业精英,这一机构为学校输出大量的各类文艺演出和文艺竞赛。从这个意义来讲,仅仅凭借艺术竞技类比赛的获奖证书来衡量该校艺术人才培养的综合水平是偏颇的,因为精英式活动主体以偏概全,无法代表整个校园文化的大众面。面向音乐艺术专业所进行的多元化、复合化的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地解决这一问题,要将科学教育、实践教育融入到音乐艺术类大学生的日常教学计划之中,比如开设科技史、管理科学等,从而提高全体音乐艺术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视野。这一点在许多院校并未实现。尤其是理工科大学,占主体地位的理工科学生与音乐艺术类学生泾渭分明,因此组织这些活动往往就是这些学生,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关社团、活动的学科多元性,而仍然是单纯的专业性,这种音乐艺术活动的单一性是不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

二、高等院校提高音乐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以现代视野来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为人类文明的双翅,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彼此不可分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致性,其实就是人类所追求的客观规律性与主观目的性的统一。离开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只会是一种残缺的人文精神,而离开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目标是追求善和美,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只有二者的共同尊重和统一才构成人类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也可以说,科学精神牵手人文精神,体现了理工科大学加强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的功能。具体地说,创新精神是理工科大学具有先天优势的重要功能,而处于理工科大学的整体环境下,音乐艺术教育相对先天准备不足,因此创新精神方面则会显得被动,因此,打造复合型音乐艺术人才,就是将理工科这种先天所倡导的创新精神融入到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为基本功能的音乐艺术专项教育之中,从而让大学生的创造冲动得到激发和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讲,理工科大学的整体创新氛围反而能够在其音乐艺术人才培养中得到突出和重视。

三、高等院校提升音乐艺术教育的路径

(一)宏观上强化音乐艺术教育针对性,加强对音乐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

“重科学,轻人文”现象历来在理工科大学中成气候,针对音乐艺术专业人才的模式创新往往受制于技术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约束,因此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示人,这体现了这样一种必然性和必要性,即要从全面提高音乐艺术专业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度。一是要认清音乐艺术教育的开放性,改变音乐艺术教育重感性轻理性,重想象、轻逻辑的传统教育观念,使大学生在科学与艺术、审美与求真的双赢中得到和谐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认清音乐艺术教育对象的多元化,淡化单向度标准化意识,强化多元性引导,使大学生都能在多元化、复合化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同时,还应协调好两者关系:一方面,处理好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与其个性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学生群体的共同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要把音乐艺术教育工作作为一个发展性潜力型项目,潜入学校年度规划、五年规划甚至长期整体战略性发展规划中去,并以相对应的规章制度予以保证;同时合理设置音乐艺术学院的相关教育机构,配合专业教育管理团队建设,以及专项服务机构的设立,从而对音乐艺术教育、科研活动进行规划、督导和组织,从而确保这项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二)完善音乐艺术教育的课程系统

要完善音乐艺术教育的课程系统,就要在理念上对美育、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梳理,三者之间不可相互替代也并不互相涵盖。经济建设在我国近三十年来已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繁荣,但这并不代表这就是真正的发展,因为在激增的物质文明面前,精神文明建设整体上的滞后和匮乏相当让人担忧,特别是音乐艺术教育,要么落入虚无主义,要么打造成功利主义。可以说,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项工作推行下去,并不代表学校内部的音乐艺术课程教育得到了有效的推行。这种倾向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们轻易就忽略了音乐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激发人的综合素质上的突出作用。可以说,对这一类型的教育存在着普遍的忽视现象已经构成一个较为顽固的模式现状,而要想改变和革除这种现象就必须要多方面的努力,当然这里少不了领导层和社会精英的支持。因此就要有针对性地对音乐艺术课程综合化合理设置进行强化,在课程内容建设上,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基本的教学目标。

(三)提高音乐艺术教育师资的整体水平

建设一支有较高艺术理论水平、爱岗敬业和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首先是重视对外交流,强化学术合作,从高位着眼促进音乐艺术类教师教研综合水平的提升。通过对现有的音乐教师进行周期性的培训和进修,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实力和科研视野。其次是打造科学完备的评估考核体系,其指标一定要全面考察音乐教师独特的工作内容、作品产成规律,确保他们能够不失创作的激情,还能保证工作的热情,从而实现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

(四)加强校园音乐社团的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从音乐艺术类社团建设和活动的线索来加强高校特色社团与音乐艺术类社团的支持和合作,尤其是挖掘不同类社团的相关性,如将计算机制作技术引入到原创音乐社团中用于负责后期制作、音频处理和旋律设计参考等,从而发挥科技类社团的技术优势,激发音乐艺术类社团在组织社团活动过程中的含金量。

四、结语

第3篇

⑴在音乐教学中,学校的办学思想要和教师的教学思想相统一,教师应该将所教授的课程与音乐学科的全部体系相融合;应该避免盲目的向其他院校看齐,也不可偏重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⑵教师要坚持加强多专多能和面向社会的宗旨,在学生特长的教学指导思想上多下功夫;⑶教师要开拓视野,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多组织学生对当地中小学课堂教学进行实地考察,现场倾听音乐教师授课,参观实地教学场所,了解现场教学状况以及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都具备怎样的音乐知识,另外,教师还应教导学生多和大自然接触,学习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开拓自身视野的同时,丰富音乐专业知识。总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及本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多参加实践锻炼。

(二)融合乡土音乐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种音乐教材中均包含着优秀的民族经典音乐作品,但是多数的乡土音乐作品却未被编进教材。因而,在高校音乐艺术课程教学中,应该多运用乡土音乐教材,让学生学习乡土音乐,了解家乡、爱家乡,在开拓他们视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尊重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应将乡土音乐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热情和兴趣。

(三)突出音乐学科的主体性

当前,艺术领域中包含着戏剧、舞蹈、音乐等丰富的艺术形式,但是艺术教学的课时较少、教学方式单调及各学科的不相互往来却与之形成了现实矛盾,因而有必要强调学科综合性。不过,要将音乐学科作为学科综合性的主体,将音乐作为教学的主线,运用实际的一些音乐材料将其他艺术门类学科联系在一起。总之,学科综合只能作为音乐学习的途径,不能置于音乐理解和学习之上。

(四)传承优秀音乐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外国音乐作品涌入我国,这也预示着音乐多元化时代已经到来。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对待这些外来音乐文化,从中吸取有益成分,去除不利于我国音乐艺术发展的成分,将国内外优秀的音乐艺术融合到高等院校音乐文化领域当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音乐艺术。改变音乐课堂仅唱歌、仅听音乐等单一的教学形式,多元组合和排列音乐知识理论、表演技能、欣赏、唱歌等课程设置,以激发在校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获得比较好的课堂效果;⑵为了使高等院校音乐艺术课程改革更好的进行,应将各种评价方式相互结合,例如互评、自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并逐步形成音乐教育鉴赏及音乐教育批评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模式。

(五)结语

第4篇

从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来,“以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就逐渐被教育工作者们所熟悉。音乐艺术是美育的范畴,高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自我意识发展和人生观形成的特殊阶段,教会我们的学生如何审美的欣赏音乐,培养我们自己的音乐艺术特长学生,主动的学习音乐,走进音乐艺术,真正热爱音乐,树立起较强的音乐理想观(比如考入知名的艺术高校,进入专业的艺术团体等),为以后的艺术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高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高中艺术部门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也是高中音乐教育美的体现。

二、高中艺术部门的教育意义———塑造音乐艺术学生美好未来

高中是学生发展阶段中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三观与自我意识的加强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并将影响学生的一生。素质教育中提出,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有个性的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要求我们的学生不能都按照一个路子、一种模式去成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与属性是不同,所以教育教学中出现文理分科,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方面的同样的教育关注,使有音乐艺术细胞和才华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去发展自己的特长专业,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有个性的发展是高中艺术部的职责。

三、我校高中艺术部建设与发展展望

(一)学生的招收意义———艺术特长生不是差生。只要是优秀的人才我们就要好好培养。为了培养出更多的社会所需要的不同发展方向的顶尖人才,发展更适合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丰富校园文化,以择优录取的原则,面向普通初级中学招收音乐艺术方面有造诣、有天赋,基本科学文化素质合格的艺术优秀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有艺术部统一管理,系统地进行专项方向教育与培养,为我国各著名高校培养输送出更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

(二)特长学生文化课成绩的保障———艺术特长学生进入正常文化课班级进行基本科学文化的学习。因为我校为省级普通示范性高级中学,拥有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招收学生的文化科成绩平均水平较高,文化学习氛围较浓,特长学生往往在文化课方面处于劣势,但在自己专业方面表现突出,让这些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融入普通班集体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督促鞭策这些学生努力认真学习,保持较稳定的文化学习成绩。确保我校音乐艺术学生在全国艺术高考的比拼中文化课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三)艺术部音乐艺术学生音乐专业培养———文化课不掉队。音乐专业培养与音乐素质培养共同发展。在校的音乐特长生,除正常的文化课学习以外,学校艺术部还可以根据学校课程安排,选择固定时间组织音乐艺术学生进行自己本专业的练习。提供练习的琴房与教室,发挥艺术部音乐教师的艺术才能,在专业课程与高考所需要的音乐理论公共课程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教育与培养。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美术校园艺术活动,参加各级各类的艺术展演比赛活动,以音乐社团形式为基础,成规模发展与排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艺术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的艺术特长得到直接的锻炼,在艺术发展与升学方面,发展公共课程教学,迎合现代音乐艺术高考趋势与内容,有侧重点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锻炼,学校根据学生优势和特点,主动出击,联系有音乐艺术人才需要的优秀高校,实现升学对接。真正做到自我招收,自我培养,自我输送。

第5篇

儿童的艺术含有相当多的经验的成分。儿童是感性的,儿童年龄越小,他的意识的发展程度也就越低。也就是说,儿童年龄越小,也就更深地被他自身本能的经验的内容所占据。这些意识上还很朦胧的孩子,生活在梦想的王国里,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自发地游戏、自发地涂画、自发地歌唱。儿童会将自己妆扮成歌曲里的主人公,儿童也会因为在幼儿园中听到一首在家中或是在父母的车上经常听到的歌曲而激动不已,围绕着“我听过这首歌,这首歌我们家里有,爸爸车上有”这一话题,同教师及周围的小伙伴交流不已。也会为突然听到一首自己并不熟悉的陌生曲风的音乐而充满好奇疑问,三五成群地围听、议论。当大家都熟悉的音乐响起时,孩子们会相互注视着彼此,哈哈大笑,伴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这是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和体验。例如有一位母亲带着自己三岁的孩子去医院取药,当孩子看见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周围围着一圈人的时候,孩子慢慢地走了上去,毫无征兆地对着老人唱起了“祝你身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妈妈震惊地拉着孩子赶紧离开了医院。妈妈问孩子:“为什么要唱生日歌?”孩子回答:“在幼儿园,过生日的小朋友坐在中间我们围坐成圈圈就唱生日歌。”音乐在不知不觉中促使孩子总结了很多生活的经验。尽管有些还是那么的不成熟,但对于孩子来说,这点点滴都是促进成长发展的良好因素。

2音乐与儿童的发展

儿童生活是充满游戏、童话、梦想、好奇与探索色彩的,是从本能的无意识逐步迈向有意识。对于不断成长中的儿童而言,所谓喜欢的音乐,可能只是自己经常听到,或是爸爸妈妈喜欢的,对于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可能还需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才能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随着人类的发生而发生,音乐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音乐也随着人类走向未来。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这种情感艺术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最能拨动人的心弦,使心灵发出震颤,与之产生共鸣,而它的教育功能也就在音响流动的瞬间实施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情感,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对于儿童而言,能够在自然的音乐中,或是自己创作的“音乐”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获得创造力的发展则更有价值。对成长发展中的儿童而言,他们并不应该是成年人的附属品,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成年人的帮助和引导,而最终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则需要其自身不断地探索、努力。要生存,就需要学习实践,要不断地进步来适应周围的环境。家长如何正确地把握孩子的需要来帮助其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各种形式的儿童音乐教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社会和家庭也在为儿童更好的发展提供各种机会和服务。有意识的音乐教育培养、无意识的听歌模仿,我们会观察到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哼自唱的时候,都会喜欢对各种能发出声响的物品敲敲打打。孩子们在音乐的环境中,玩的花样似乎更加多了一些。因此我们说,儿童在音乐中的尝试和创造表现是最自由无拘束的,充满了想象和乐趣,是好奇,是探索,是情感的表现,而不受知识技能的限制。然而,过于功利主义的倾向也会使得我们对音乐的有效使用发生偏差。钢琴是目前大家广为学习的一种乐器,开始学钢琴的年龄也日趋降低,甚至有出世才6个月的婴儿,被心急如焚的母亲抱在怀中,前去参加钢琴培训班。多数儿童从练习钢琴的第一天起就被父母们寄予了无限的期望,而这种做法恰恰违背了音乐在生活中的本质作用。

3音乐中的情感体验

音乐赋予儿童的应该是才能,是开启儿童心灵钥匙,是一种充满想象与欲望的创造能力的标志。对于音乐本质的感觉、体验、理解、掌握,常常依靠悟性,而这种感悟的能力,就表现为才能。音乐才能高,意味着对于音乐发自心灵发自本能的共鸣,音乐可以培养孩子们更加敏锐的观察,细致的感受,是多方面修养凝聚的结果。而儿童如何超越条件的限制,去体会、发现、感悟,表现出音乐为成长带来的巨大动力,笔者认为这种感受并不局限于乐器演奏所呈现出的美好的乐音,大自然中汹涌的波涛声,淅淅沥沥的雨声、潺潺的流水声都在为我们的生活谱写着乐曲。家长要注重引导孩子观察并感受到生活中自然的音乐。语言是人们情感表达、交流沟通的主要形式,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受生理发育的限制,年幼的儿童对于语言的掌握还不是那么熟练,并不能够完全运用语言及丰富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同时,与儿童的沟通交流过程中,纯语言的使用也不利于儿童的理解和接受。借助音乐来表达和沟通也成为了我们在儿童教育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如很多儿童机构,会在幼儿吃饭的时候,提供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一方面,优美的音乐可以提高情绪,有利于胃液的分泌;另一方面,这也是促进儿童发展的一种体现,对于儿童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和儿童约定好,设置不同的音乐,来引导和提醒孩子。这对于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并使用语言的小朋友来说是一种尊重。优美活泼的音乐,也远比生硬简单的词语更能让儿童接受。我们不难发现,在现在一些综艺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小朋友,他们唱的歌,跳的舞,受到了很多观众的欢迎,而他们并没有受过多么正规的专业训练,可能是跟随爷爷奶奶,经常去参加广场舞,或是经常听到小区里晨练时放的音乐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儿童在成长的时候会自然地吸收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及感兴趣的事物,并按照自身成长的经验,加以组合吸收,这种过程就是自然习得的过程,它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儿童文化的特点,可能有些稚嫩、不成熟,但绝不缺乏想象力、创造力。而在特教学校或是康复中心我们也会经常发现,孩子们尽管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却感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优美的音乐响起时他们会高兴得手舞足蹈,有些孩子还会在钢琴前弹上几首曲子,伴着悠扬的音乐学生们欢快的舞姿,很难让人感受到这里的孩子们正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康复治疗和训练,命运的小插曲让他们在刚出生时就遇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他们去探索,去进取。老师们也会用音乐作为鼓励孩子们进步的方法,当孩子们清晰地吐出了一个词,正确地指出了一组数字,顺利地完成了一件手工制作,他们可以选择喜爱的音乐在教室中播放,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就是成功。只是为了心中优美的旋律能够响起,不断地尝试,反复地练习,对于他们来说,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4总结

第6篇

坚持音乐艺术院校一对一授课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师要根据每学期对每个学生的授课计划,依据学生的不同程度,不同个性,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一对一教学便于老师的指导演示,也便于对学生错误的纠正,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其演奏水平和技艺得以提高。适当增加小组课和集体大课。使学生们的专业水平彼此相互沟通,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会有共同语言,因为每个学生在专业上都各有闪光点,通过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激励自己,相互促进,提高专业的目的。充分考虑打击乐专业的特点,教师在授课中注重“多示范,少讲解”,尤其是老师掌握和擅长的一些高难技巧,更应毫无保留的反复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简单易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们提供舞台,增加演示实践课,让学生们积累的学习成果能够得到释放和展示。鼓励同学们敢于登台,敢于创新,敢于表现自己。通过让学生们多展示,多比赛,多交流,从而证明自己,体验成功,提高自信。鼓励毕业班同学举办个人打击乐毕业音乐会,这样可以很好的将学生大学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展演汇报,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力。观众的掌声可以造就他们的成就感、成功感和自豪感。总之,多种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必将会给音乐艺术院校的打击乐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提高打击乐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一)出版音乐艺术院校自己的打击乐教材

目前国内一些音乐院校没有统一的教材,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打击乐的教学质量。而我们自己编写的打击乐教材,它一定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又符合国内音乐艺术院校的实际。

(二)重视打击乐的基础训练

无论是小军鼓、爵士鼓还是马林巴,都要强调具有过硬的演奏基本功。老师要严要求,循序渐进,做到演奏方法科学规范。充分利用好每一条练习,使基本功练的扎实有效。

(三)重视音乐素养

乐理、视唱、练耳是每一位学音乐的同学应具备的音乐素质。一个学习音乐的人如果不学好音乐素养,他就无法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更加准确的去表现音乐。尤其是现代打击乐的爵士鼓,由于自身没有旋律,对听音、视唱接触的少,就更应该督促学生提早重视音乐素养的培养。

(四)引导学生参加

交响乐团和电声乐队的排练通过乐队的合作配合,提高打击乐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及乐队成员间的相互融合能力和演奏能力。享受打击乐带给学生的快乐,提高练功激情。还可组织以打击乐为主题的协作练习等教学活动,发挥学生各自所长。如:打击乐独奏、合奏、为主唱伴奏、重奏等不同类型,以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五)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7篇

(一)音乐艺术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对大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驱力。尤其对于设计类学生而言,“不拘一格、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是潜力与能力的体现。音乐是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更自由、更感性、更灵动。音乐与设计有着共同的特点———没有对与错,而在美的追求上,都是永无止境的。设计中的简约、优雅、精致,如同现代音乐、浪漫时期和古典时期音乐一样,各具魅力。发现、感知并创造美,是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应不断提升的能力。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视野,畅游在艺术的海洋中,尽情的体验、发现、想象、创造。

(二)音乐艺术教育美育功能发现美———音乐打开了美的视野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音乐是语言的升华。“音乐始于词尽之处。”圣桑说,“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出的东西,它使我们发现我们自身最神秘的深奥指出;它能传达出任何词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和心灵状态。”音乐的神秘之处,在于它的可意会性。经典艺术作品通过人声及不同乐器种类,在旋律、节奏、表情等元素组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幅幅色彩各异、风格鲜明、精美绝伦的图画,等待我们去打开、去发现。感知美———音乐是一把打开心灵的钥匙。当延绵起伏的旋律娓娓道来,丰富的心理活动随着音乐时而紧张、时而放松,实现了音乐与心灵的共鸣。通过情绪的感受与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锻炼大学生情绪的调控能力。能够欣赏艺术、感受它的美,是人生一大幸福。这种能力帮助大学生心灵坚强,不为外界的困境而颓废。创造美———音乐的启发和创造的作用。科学和艺术,前者是理智、冷静,后者是感情、兴奋;一个客观、准确,一个主观、朦胧。但本质都是人类精神领域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学习音乐,除了感官灵敏之外,更重要的是音响作品背后的情感内容,艺术价值、流派风格等。大学生们通过系统音乐学习,加强艺术形式和内容了解,愉悦身心的同时,开拓了眼界、丰富知识面。

(三)音乐艺术教育的德育

功能音乐艺术教育作为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是对大学生精神上的塑造与培养,健全人格的培养。

1.高校音乐教育有利于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高校的德育教育形式应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注重教育成果的时效性。音乐艺术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内容,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教育与实践活动,营造直观真切、生动形象的环境,激发学生所有的感官,让受教育者整个身心浸泡在艺术审美与道德真理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让道德文化不再是枯燥的概念,而是有鲜活思想、有呼吸的生命体。意识升华积极影响行为规范,从而拓展与延伸了德育教育的广度、深度和长度。这种本质的改变将为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夯实基础。

2.音乐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积极作用

(1)音乐教育促进个体思想认识的升华

大学生通过经典音乐艺术作品聆听与感受,世界杰出音乐家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创作主题的了解,结合自身的经验与体会,产生丰满地、积极向上、充满力量的思想价值体系。音乐的目的,不仅局限于听觉享受,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升华。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音乐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将爱国主义以音乐的形式让学生聆听,激发爱国热情。音乐是表演的艺术,通过演唱、演奏、舞台表演将内心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淋漓精致地表达出来。当今音乐艺术表演形势发展迅速,如何引导学生聆听、赏析经典的爱国主义音乐作品,例如歌唱祖国大好河山、歌颂国家文化与历史的经典作品;演奏展现民风民俗、展示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民族民间音乐。都是爱国主义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3)音乐实践可以强化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增强集体荣辱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音乐实践中,合唱与合奏是典型的集体性艺术活动,团队合作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声部间的平衡与和谐;力量的分配与协调;音准到位、音色统一;作品的深刻理解。都离不开集体共同努力。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可以通过课堂、第二课堂、大学生艺术团等多种教育活动形式,通过适当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参与音乐作品的排练、汇报、演出和比赛中。当学生通过集体活动,学会分享、学会体谅、学会分担时,高校的德育教育作用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如何有针对性地深入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活动

提升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是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姗,将认知领域的学习水平依次分解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六个由浅入深的层次,每一较高层次必须以前一较低水平为基础和前提。这种明晰的目标分类法体现了教学规律,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也同样有指导意义。

(一)衔接初等音乐教育

深化音乐艺术教育工作学校的音乐教育应该具有一条由小学到大学连续发展的轨迹。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围绕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建立以听觉感受为主的审美判断力。高校音乐教育的对象是文化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大学生,教育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为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上,更应在人才知识结构和总体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即造就一大批现代科学社会所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全方位的高级人才。

(二)构建教育平台

开设必修与选修课程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提升,离不开基础音乐知识的支撑。开设由乐理、视唱练耳、曲式分析和音乐表现等基本理论知识于一体的综合必修课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结合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发展需求,应当开设丰富多彩,门类齐全的选修课。以及结合各二级学院专业特色,开设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计算机音乐、音响学等跨学科课程。为该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

(三)探索教学模式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学音乐艺术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动的、扩展的理解,从而增强批判力和评审力,形成学习和创新的态度。因此,教学形式应当结合设计类专业发展需求做到生动灵活。例如结合该专业学生特点,通过问答式、案例式、协作式、发现式等学习方法,培养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能力。并在课余时间,为设计类的大学生们提供各类艺术观摩、学习和实践机会,充分鼓励设计类学生参与到大学生艺术团和艺术社团,参与到各类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提升课程设置合理性、内容安排针对性和各类观摩实践、第二课堂参与性,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的应用价值。

(四)融入日常生活

第8篇

音乐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营造乐学氛围,培养小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音乐课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兴趣为中心,引导小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让学生自主体验和探究歌词,开阔小学生的文化视野,鼓励他们喜爱音乐,感受音乐。在教学新歌前,教师要带领学生读歌词,分析理解歌词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内涵。如教学《闪烁的小星星》一课时,教师在学习歌曲之前,先领学生读歌词,促使学生、教师、文本和情感之间进行对话。让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记住歌词后,教师带唱,学生模仿唱旋律,让学生把旋律唱准,然后让学生试着表演太阳和乌鸦的动作。让学生想象月亮姐姐和小星星之间发生的故事,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乘坐月亮船飞上太空看到的景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引起师生情感共鸣。学生尽兴品读,读得摇头晃脑、如醉如痴,激发课堂活力。通过说、唱、演,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记忆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在品读中感受到星空的神奇,为学习歌曲延长做好恰当铺垫。

2自主表演,张扬个性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经常遇到一些胆小、爱面子、自卑感强的孩子,他们不敢在课堂上唱歌,更不敢表演,别人唱他们听,别人演他们看。教师要多关注这样的孩子,给他们一个微笑,送上一个赞美的眼神,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自主表演。用角色化的歌声与表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自主表演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把歌曲内容形象地再现给大家。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小学生的心理,了解小学生的心态,不断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自主表演中理解歌曲内容,培养学生表演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如教学《小乌鸦爱妈妈》时,教师动情地说:“乌鸦妈妈受伤了,小乌鸦特别着急,希望妈妈尽快地好起来。它会怎样照顾妈妈呢?它对妈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注意用表演的形式体现孩子爱妈妈的深厚情怀。”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表演。孩子用柔和的声音、关切的眼神问妈妈还疼不疼了,给“妈妈”端水、喂药,轻轻地拉好被角。孩子们的表演惟妙惟肖、情真意切。学生的表情是兴奋的,忘记了疲劳,彰显了表演魅力。自主表演时,学生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积极努力,共同完成了表演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践行了感恩教育。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