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音乐活动总结

音乐活动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25 00:45:43

音乐活动总结

音乐活动总结第1篇

这次音乐节延续四天之久,10月18日晚是欧洲新爵士领域的大师级人物ErikTruffaz的四重奏表演;19日晚是世界级萨克斯风演奏家KennyGarrett的四重奏表演;20日晚是格莱美最佳灵魂福音六人人声团体Take6的表演;21日晚是世界顶级爵士钢琴大师McCoyTyner的表演。

我们有幸欣赏到了世界级萨克斯风演奏家KennyGarrett的四重奏表演。他们所演奏的作品都很有自己的音乐个性,驾驭音乐的能力也非常强。我想这与他们在多年的人生历练中同样踏实地付诸于音乐实践是分不开的。在他们的音乐中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对音乐的呐喊,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对音乐的执着与坚持,真是大饱耳眼福啊!到至今回想起当日的情景,心情还是澎湃万分。

10月20号上午我们来到了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在该学校直属教育局领导与该校办主任史老师的细心指引下,我们对上海的教育系统、管理模式以及上海建平世纪中学的教学模式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发现上海的教育模式还是比较开放式的。例如他们的学校都会组织每个星期“快乐半天”的活动,类似大学的选修课。学校开展各项专业课程提供学生们选择,中途学生如果发现该课程不适合自己也可以通过向学校上报退此专业课再选其他课程。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们轻松的学、快乐的学。加上学生本身的素质也比较高,学校会提供给他们展示的平台,每月组织一次音乐会,供大家报名参加与观看欣赏。上海的教学模式也非常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例如音乐课教材经过几年的试教已经正式定为由音乐、美术、舞蹈三和一的教学形式。这更考验了专业老师的综合能力以及教学水准。

音乐活动总结第2篇

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出版的民间音乐资料与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解放区音乐事业发展,也奠定了中国民族音乐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独特贡献集中表现在:由于延安音乐家的民族音乐田野采录实践与理论研究,是在未接受同时代境外学者的有关学科理论,也未经过专业的民族音乐田野考察的业务训练背景下展开的,因此这些成果作为民间音乐调查、研究等方面的系统理论总结,是完全建立在音乐家对解放区田野调查实践之上的,是在实地采录工作中总结出田野作业的经验与理论。这些理论成果主要集中于两篇重要论文,即吕骥撰写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1941年撰,后不断增补,本文采用1947年东北书店《民间音乐论文集》版),张鲁、安波等1942年集体编写的《怎样采集民间音乐》(1942年《民族音乐》1卷5、6期合刊),它们是延安音乐家长期从事民间音乐田野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提升。

1942年张鲁等编写的《怎样采集民间音乐》,对民间音乐采集目的,采集者业务素质,采集内容、步骤,以及如何记谱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阐述,它是民间音乐长期采录工作的经验总结。文章特别强调民族音乐考察的现场性,带有鲜明的“实地调查”科学方法色彩。对于采集民间音乐的步骤,该文强调采集前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生活,风俗习惯语言人情作一般的了解……调查该地区民间音乐活动的实况”,因为采集者只有预先对对象具有一定的初步认识,接近它们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而对于调查者而言,“如果自己还会演奏一种民间最流行的乐器……进行采访时带着它,对于收集工作是有很大用处的”,因为这样更容易融入调查对象。由于革命战争时期民间音乐采访对象包括工人、农民、士兵、学生、妇女、民间艺人等,文章强调针对不同采访对象,应采取不同调查方法,尤其对妇女更要注意采用诱导的方法,因为妇女一般较难开口,所以采访者开始要由她们的日常生活谈起,然后再慢慢引到中心问题。她们一旦开口,就会提供出乎意料之外的丰富材料。这些都是得之于实践,弥足珍贵的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的重要经验。该文提出民间音乐采集者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如“普通音乐的知识”、“辨别音的高低与写谱的能力”、“对节奏的理解”、“对方言的了解”、“懂得新文字的拼音法”。采集者业务素质在记谱环节表现最为突出,因为它最能体现田野工作的学术性。该文将记谱步骤做了非常细致的概括;对于记谱中存在的困难,也提出解决方法。

吕骥为更好地指导民间音乐研究工作撰写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由“研究中国民间音乐的目的”、“研究中国民间音乐的原则和方法”、“民间音乐的范围”、“应该研究的问题”四部分构成,对民间音乐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进行界定,并对研究民间音乐的目的,应注意问题等进行阐述,至今仍是指导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指南,如《提纲》着重提出:对于民间音乐的研究,不应只停留在已出版的文字资料上,而“特别应当注意民间音乐在人民生活中应用演奏的情形”,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形式上技术上的问题不是文字或符号所能说明的,更重要的是因为从民间音乐的应用与演奏中更能使我们了解民间音乐在人民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存在的价值,以及与生活相结合的情形”。这些源于实践的真知灼见,对今天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与理论研究都有重要启示。

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出版的民间音乐资料与研究成果,对于中国民族音乐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积极影响。

一方面,采集的民间音乐资料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成果,成为新中国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方法建立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新中国成立后更大规模民间音乐普查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张鲁等编写的《怎样采集民间音乐》是解放区民间音乐采集工作实践经验的重要总结,对建立中国特色民族音乐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文章对于记谱法的探究,就作出了独特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同时他们通过实践的摸索,逐渐总结出一些特殊的工作方法,如对于如何解决记谱困难就提出了解决办法。应该说,这些方法强调了客观、忠实的记录原则,并涉及对唱法、表情、嗓音的处理,真假声的互换,方言音韵,调式和语言等,这是对构成民间音乐完整性因素全面记录的方法,只有在真正深入学习、研究民间音乐的切身经历后,才能总结出如此科学有效的方法,它们完全是感性经验与理性思考的成果,成为记录民间音乐重要原则。而且,延安音乐家通过自身实践摸索出的田野作业方式,不仅符合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基本要求,而且还在很多方面对中国特色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方法的形成做出独特贡献。

另一方面,延安民间音乐田野作业经验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并在实践中进行理论总结与提升。很多采录、研究成果之所以至今还产生着积极影响,正因为其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因此对实践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如随着田野考察实践的深入,延安音乐家陆续发表的《民歌的节拍形式》(吕骥)、《秦腔音乐概述》(安波),《陕北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歌咏》(马可)等研究成果,其中《秦腔音乐》是近代首部深入考察并全面论述中国地方戏音乐的专著,影响深远,据乔建中《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论纲》(《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2)统计,至20世纪末约有30余部剧种音乐概论出版,其论述范围与基本框架多与《秦腔音乐》近似。

音乐活动总结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音乐教育;特色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包括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分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几个层次。总目标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总的任务和要求,它体现了《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关于美育的精神,即“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它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目标最概括的表述。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总目标:(1)通过对周围环境和音乐作品中美的感受,培养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2)初步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和道具,通过歌唱、韵律活动,欣赏音乐和乐器演奏等音乐活动,培养幼儿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3)通过集体音乐活动中的自我表达和人际沟通、协调,引导幼儿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健全、和谐的人格。

一、音乐教育活动对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音乐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而音响的物理因素亦作用于人的心理,优美、悦耳的音乐使人精神愉快、增强活力,对人们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

音乐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而幼儿在感受、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来认识生活。尤其是音乐有着表现情感的功能,音乐语言既是传达感情的手段,也是表现感情的结果。幼儿在感受作品内容的过程中,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感情,产生情感共鸣。因此,音乐教育对幼儿的情感、情操、个性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品德教育、情操培养处于同一个过程。

例如,在欣赏《中国人民进行曲》的过程中,幼儿既能感受威武、雄壮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又能体会到坚定不屈的英雄气概,激发出勇敢、坚强和热爱的情感。又如歌曲《我的好妈妈》和《小鼓响咚咚》,简单生动的歌词和欢快流畅的旋律带来的语言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的感染,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幼儿对妈妈的关心体贴,对“小妹妹”的关心照顾的良好感情。幼儿在愉快活泼的音乐中,接受了品德和情感的教育。

此外,幼儿在参与集体音乐教育活动时,一起活动,共同体验,表达一种愉悦的情绪,容易产生共鸣,形成友好、愉快、协调的幼儿集体。它有利于培养幼儿互助互爱、关心他人、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

(二)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智育的影响

音乐从艺术角度反映社会生活,丰富和扩展幼儿对社会、自然的知识和印象。更重要的是,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促进幼儿听知觉的发展

音乐对发展幼儿的听觉有极好的效果。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学习分辨音的高低、音的时值长短、音的强弱和音的不同特性等,幼儿的听觉得到了训练,有助于提高其听觉的敏锐程度。

2.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需要仔细倾听和记忆音乐内容,认真观察教师的面部表情和示范动作,并借助想象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和再创造,有利于幼儿想象力、记忆力和观察力的发展。幼儿处于直接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经常借助动作进行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习惯于边动作边学习,还经常用动作表述内容、表达情感。

例如,小班幼儿唱《摇篮曲》时,常以手势动作和脸部动作形象地表达歌曲内容,以及对娃娃的亲切感情。

二、小班开展音乐特色教育活动的方法

(一)示范

教师演唱和演奏音乐作品应正确运用各种表现手段的作用。示范时要感情真挚、表情恰当,面对全体小班幼儿。

(二)运用语言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运用语言的方法包括:讲解、说明、提问、提示、谈话等。适当地运用语言能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但语言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只起到辅助作用,不可替代音乐。教师在运用语言时,应力求精练、明确,将具体形象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三)练习

掌握音乐技能技巧离不开系统地练习。练习时,教师要注意明确要求,突出练习重点,积极提高幼儿练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应把练习活动的过程组织得生动、丰富,不单调乏味,注意循序渐进。

(四)多通道参与法

在小班幼儿音乐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觉器官协同参与,以更好地丰富和强化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体验并享受音乐艺术的美。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儿童感知、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更能够调动和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上四种方法是音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方法,它们相互联系地运用于音乐教育之中。教师要根据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认真、细致地选择方法。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幼儿情绪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总之,教师在运用方法时应灵活、机智和适度。

结论

总之,儿童是音乐活动的主体,教师在以音乐教育促进儿童主体性发展的过程中,要合理地根据音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综合地考虑引导儿童进入音乐学习的方法和具体形式,将各种方法视为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有机统一的整体,以更好地促进音乐教育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刘颖.浅析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J].戏剧之家,2017,32(01):222.

[2]周秀娟.“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J].学周刊,2016,16(05):246-247.

[3]申燕.论奥尔夫幼儿音乐教育本土化实施路径[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20(04):111-113.

[4]汤才虎.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探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3(03):108-109.

音乐活动总结第4篇

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总结,请笑纳!

兴趣小组活动总结1我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以艺术教育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推进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实现“人人都合格,个个有特长”的目的。成立个兴趣小组,我有幸担任了健美操和篮球兴趣小组的老师,通过一学期的教学,现将我校的兴趣小组工作总结如下:

1、我们根据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创造性地进行训练。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在健美操基本步,一些简单动作,上肢动作都有了很好的基础;篮球方面:学生的运球技术,投篮动作及命中率都有了较高的提升,花样动作也能掌握一些。

2、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能力,让学生自主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每次课都以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3、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无论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不会因为任何事情否认学生的长处,也不会因为学生有短处而轻视他。这样学生对兴趣小组产生了积极的兴趣。

总之,学生的兴趣是可以激发和培养起来的,但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实验总结,用更多更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兴趣小组活动总结2一学期的时间又过去了,这一学期我们的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有序的在双周四下午第四节课开展活动。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喜悦,学生们在活动中让我们看到他们的另一面。现将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天真、活泼好动,很喜欢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要利用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有利时机,为学生身心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体力,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优良品德,陶冶美的情操。

二、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的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使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另外,活动内容全面、具体,教师提前备课,活动时扎实有效。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掌握较快,每次都达到了较好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一定发展。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1、内容多样化。

本学期主要以任务完成型完成,还有集体活动型,教师讲解型。任务完成型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问题能力,集体活动型可以集中全组学生的智慧,使问题的解决更灵活、更全面。

2、针对性教育。

活动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发挥他们的长处,补足他们的短处,教师要分类指导,指定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活动有时比较缺少目的性,学生不知如何学习。以后要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和管理学生,要形成正规的管理模式,制定良好的纪律来规范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我会继续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在首位。为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更好的园地。

兴趣小组活动总结3一、学生情况分析:

合唱兴趣小组的成员来七年级,中学生声音的艺术性训练起来比较有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制定与学生的审美能力相符的歌曲。我打算在这个学期能基本统一学生的声音,提高他们的音色及乐感。

二、活动设想、措施:

1、基本功训练

教给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学生声音的高位置,让学生区分出大本嗓和艺术嗓的区别。

2、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

通过学习艺术歌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辨别什么样的音乐是好的,什么音乐是不好的,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使其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3、声部和谐训练

由于声音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所以分声部的训练难度比较大,所以要求老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来训练。

4、扩大知识范围开阔眼界

定期给学生欣赏中外合唱的名曲,以及名师的讲解,开阔学生的眼界。

三、训练方法: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巩固中声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谐调,平衡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然后再逐步过度到音准、节奏,扩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

1、声音的训练

(1)、呼吸。(2)、声音位置(3)、直声训练

2、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多声部

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

3、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具体措施。

(1)、胸音训练(2)、头音训练

4、合唱表现的四种手段。

(1)、连唱(2)、跳唱(3)、强而有弹性(4)、不连不跳

5、节奏训练

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示的艺术,节奏是它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因素,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

6、咬字与吐字的训练

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通过一年的训练,学生在音色、音准、声音的控制以及演唱的姿势、技巧都有明显的进步,我希望在这学期能有进一步的突破!

兴趣小组活动总结4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进一步展示我校学生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校外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学校特组建了合唱兴趣小组,并力求整个活动能顺利、高效地开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小合唱兴趣小组的成员来自四五年级,他们通过前几年音乐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发声方面的知识,并且声音上由于年龄差距不大,融合性较好,所以声音方面比较好训练,但是由于是小学生,音乐修养还比较差声音的艺术性训练起来比较有难度,因此,教师需要与学生交流,制定与学生的审美能力相符的歌曲。

三、活动设想: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四、活动措施:

1、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训练纪律,保证每次训练时间。

2、基本功训练

教给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学生声音的高位置,让学生区分出大本嗓和艺术嗓的区别。

3、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

通过听赏一定的童声合唱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使其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4、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合唱技巧,使学生的呼吸方法保持统一,达到口型的统一,进而达到声音的统一。

5、扩大知识范围开阔眼界

定期给学生欣赏中外合唱的名曲,以及名师的讲解,开阔学生的眼界。

五、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过练唱中外少儿合唱歌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六、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二的下午第三节课。

兴趣小组活动总结5一、目的意义: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特在校园内成立音乐兴趣小组,以声乐训练为主。

二、兴趣小组成员:

50人左右分别从二至五年级学生中选拔。(男女生各25人)

三、活动时间安排:每周星期二下午两节课后

四、活动地点:五楼音乐教室

五、活动项目:

声乐训练(合唱及表演唱)

六、指导教师:

七、教学制度: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八、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兴趣活动课,做到“四定”。

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

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好的舞蹈。

4.对小组的课程做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音乐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任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附:所需用具:

可听CD的双卡录音机、电视机、DVD、麦克风、音像资料。

音乐活动总结第5篇

摘 要: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是发声、识谱、视唱、教歌、听音、练耳、节奏、齐唱。这种“填鸭式”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学生感到厌烦、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音乐教学是艺术,尽管有规定的音乐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要求,但音乐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充分的时空,可以自由驰骋,自由探索,自由创新。

关键词:音乐教学 舞蹈 写作

《教师用书》提出“提倡学科综合”,指出“音乐课的综合性”。具体阐述到“音乐课的综合性是: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而不是与其他学科平起平坐、不分主次的综合;是贯穿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我认为,音乐课堂是教师演绎人生的舞台,是教师展现教育智慧的平台。在课堂上,我遵循《教师用书》中“提倡学科综合”的指导思想,充分运用综合教学法,优化教学效果。我的音乐综合教学法是综合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具体表现在:朗读、唱歌、乐器、舞蹈、写作融为一体,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促使学生在音乐学科内部各学习领域间能够横向联系,而且促使学生在各门艺术之间也能够互相联通、互相迁移。这样有效整合不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而且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既培养了学生综合艺术之审美能力,又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以下是我在十几年的音乐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现撰成此文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关于唱歌的教学

我校的学生狂热地热爱音乐,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我在唱歌教学中,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总结出学习唱歌的方法―《学习歌》

学习歌

看题目,读词曲作家。

诵歌词,感情要丰富。

唱歌词,音准声好听。

跳舞蹈,活动身体好。

你我他,学习本领大。

例如在学习初中第十五册课本中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第一步是教师用亲切的语言指导学生集体朗诵《学习歌》,这个步骤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一目了然。

第二步是看题目,读词曲作家。这个环节分为四小步:(1)学习题目(2)聆听全曲(3)介绍创作背景(4)学习作者简介和音乐小知识。

第三步是诵歌词,感情要丰富。朗诵要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个环节目的是学生通过朗诵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词意境,同时掌握朗诵技巧,提高朗诵水平。

第四步是唱歌词,音准声好听。这环节分五小步:(1)随音响学唱(2)随教师示范唱学唱(3)随钢琴伴奏演唱(4)学习唱谱(5)分析曲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先学会唱歌,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全音符、附点音符这些难点节奏都很快掌握。这个环节演唱、演奏、音乐欣赏是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

第五步跳舞蹈,活动身体好。这环节分五小步:(1)师示范跳(2)朗诵教授法,分解学习动作。(3)复习难点手语动作(4)师生载歌载舞(5)学生表演。这环节音乐艺术与舞蹈艺术相互联系,营造了 美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载歌载舞的能力。第六步你我他,学习本领大。这环节分两小步:(1)鼓励学生自由表演(2)以词的形式总结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轻捧腮霞飞,柔抚泪始干。爱心千千万万颗,诉衷肠,不孤单。欢乐同期待,风雨共追求。天涯知己若比邻,心祝愿,福平安。

这个环节,把音乐艺术与诗词艺术相互联系,既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又深刻地理解了歌曲主题。课后同学们说:“我喜欢写诗词,感谢老师给了我文学创作的机会,让我学到不少知识。”综观本节课是恰当地运用了综合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用书》中提出“提倡学科综合”的指导思想。

(二)关于欣赏的教学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的一种音乐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相对静态的教学形式。我将单纯的音乐欣赏与唱歌、跳舞及写作结合起来,总结出欣赏六步曲。

看 看题目,读词曲作家。

听 听歌曲,思考小问题。

说 说见解,师生共讨论。

唱 唱歌词,音准声好听。

跳 跳舞蹈,活动身体好。

写 写总结,尝试搞创作。

例如在中国江西民歌《十送红军》的欣赏教学中,第一步通过复习歌曲《采茶舞曲》进行导入,目的是唤起同学们对江南音乐特点的记忆,为下面的音乐欣赏、分析和表演做好准备。

第二步教师板书 欣赏六步曲:看、听、说、唱、跳、写。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欣赏歌曲的方法。

第三步看题目,读词曲作家。这环节系统学习歌曲的调式、节拍、速度、情感基调、词曲作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歌曲的音乐知识。

第四步听歌曲,思考小问题。首先欣赏全曲,接着教师提问:(1)歌曲《十送红军》创作的历史背景(2)歌曲的演唱形式包括哪几种?(3)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4)结合刚刚了解的江南音乐的特点,试着分析《十送红军》的曲调特征。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独立思考,顺利地进行到第五步说见解,师生共讨论。

首先教师讲解(1):《十送红军》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流传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民歌。现在学习的歌曲是音乐家搜集整理后的作品,它保留了原民歌的基础素材,同时也有艺术上的加工与提高。”学生自觉地、积极地、热烈地讨论后,总结回答出(2):“歌曲的演唱形式包括男低音、混声齐唱、女声齐唱、女低音、男高音、男声齐唱”。学生从音响感知入手,逐步展开想象、联想引发的情感体验很深刻,回答出(3):“《十送红军》的音乐情感是留恋、企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为一体。”师生共同总结出(4):“本曲曲调特征是全曲分为三个部分,即一个主体(A),两个变体(B与C)。从而构成ABABCA的结构形态。”这两个环节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目的是培养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发展,最终达到自主地理解音乐的目的。

第六步唱歌词,音准声好听。学生先细心聆听范唱再学唱。这环节音乐欣赏与演唱相联系,目的是让学生深刻体验歌曲情感,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企盼,同时提高学生地演唱能力。

第七步跳舞蹈,活动身体好。师生根据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编配舞蹈动作。学生跳舞时动作不到位,显得局促不安,自信心不足。我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克服害羞心理,勇敢大胆地跳,他们学得努力、投入。

第八步写总结,尝试搞创作。师生共同以诗歌形式总结歌曲主题。

十送红军

送红军难舍难分,

想红军鸿雁传信。

嘱红军早传捷报,

爱红军情深似海。

这环节唱歌与写作联系,目的是使歌曲主题思想深刻化,精炼化。同时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一堂课的结尾是课堂教学的“高潮”,学生在这环节注意力集中,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写了各种各样的诗歌表达主题思想,虽然文笔稚嫩,我仍然收集且装订成诗册。学生们有满足感、成就感。

综观本节欣赏综合课,不仅采用欣赏法,还综合多个角度、多个学科入手,采用看、听、说、唱、跳、写等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主动理解音乐的内容,掌握各种技能、技巧。有力提高了学生们的欣赏能力。

音乐活动总结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节奏乐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96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090

节奏教学是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音乐教学质量十分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著名儿童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不可脱离节奏而存在,不管任何旋律,一旦脱离了节奏,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能称之为旋律。对于幼儿园的节奏乐活动,我有如下见解。

一、教师要确定节奏乐演奏的方案

教师在进行节奏的演奏活动时,首先要选择适合的音乐。幼儿园使用的节奏乐曲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伴随歌曲或演奏旋律的器乐曲而进行的由节奏乐器演奏的乐曲;另一类是纯粹由节奏乐器或替代性的节奏乐器演奏的节奏乐曲。是选择歌曲还是器乐曲,要充分地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来选择适合的音乐。在选择了适合本班幼儿演奏的音乐之后,就可以来确定演奏的方案了。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总谱法、指挥法、创作法等通过幼儿自己配器,编制变通总谱,激发了幼儿创作欲望,培养了创新能力。幼儿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的动作来表现乐曲的节奏,而教师也可以设计简单易懂的图谱来帮助幼儿记忆演奏的方案,再通过独特的语言提示来帮助幼儿掌握不同的节奏型。

二、让幼儿了解节奏乐知识和技能

演奏的技能主要有:用自然协调的动作演奏,奏出适中的音量和美好的音色,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并使用自己的演奏与整体音响相协调。

首先,要让幼儿知道常见乐器的名称、演奏的方式和音色的关系等等。教师可以利用区域活动,让幼儿进行不同节奏型的练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为乐器演奏打下基础。在幼儿的节奏感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各种图谱帮助幼儿记忆节奏型,比如说语言图谱、动作图谱,图形图谱、节奏谱等,在图谱的运用中,幼儿的各种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其次,到了大班阶段,教师就可以尝试利用指挥的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演奏,在幼儿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之后,就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即兴表演,即兴创编演奏,让孩子充分动起来。

三、选择合适的节奏乐演奏材料

演奏的材料要考虑到三个要素:音乐、乐器和配器的方案。教师在音乐的选择上要考虑节奏清晰、结构工整,旋律优美、形象鲜明的作为演奏的音乐。3―4岁的幼儿选择的音乐最好是幼儿熟悉的歌曲或者韵律音乐,韵律简单的,结构短小一段体的为宜。5―6岁的就可以选择稍微复杂一些的,可以两段体或者三段体。

在乐器的选择上应该考虑到乐器的音色、声音的大小,幼儿的演奏技能的水平如何。首先音色要好。比如铃鼓鼓面一般不宜选用塑料制或铁质的。其次就是大小和重量要适合,比如铃鼓的直径一般不宜超过15厘米,以12厘米为宜;木鱼的底面积不宜超过幼儿手掌的大小。

四、多方位创造演奏乐器,让幼儿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乐器是幼儿表达节奏的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演奏乐器也是令孩子感到快乐的活动。在各种乐器中,打击乐器是孩子最容易掌握的乐器之一,因此,幼儿园也为幼儿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打击乐器,有碰铃、大鼓、三角铁、沙球等等。这些乐器演奏方法简单,音响效果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选择几种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打击乐器进行教学。但是,我认为,这些乐器固然对孩子的节奏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我们也不能丢弃生活中的“乐器”。

音乐活动总结第7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音乐活动课程类型

分析当今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现状,对普通高校音乐艺术活动现象进行研究不难发现:今天的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还是以老师的课堂教授为主要形式,学校团委组织的学生音乐活动和学生自发的音乐团体具有非教学目的特性。而伴随着我国高校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笔者分析了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现状,并对普通高校音乐活动现象进行研究后认为:今天的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更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普通高校学生亲身参与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音乐活动,实现以普通高校学生获取与音乐相关的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为主要内容、以普通高校学生主体学习活动和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高校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而设计课业和其进程,这就是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

一、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分类的理论依据

(一)笔者经过仔细分析后,将普通高校各种音乐活动归为三类:按主题纪念日进行的分类;按照活动的组成方式进行的分类;按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各类课外音乐活动项目进行的分类。但是不难发现这三种分类并不十分健全,还缺乏整体性。第一种分类的缺陷在于,不可能将所有的音乐活动都进行归纳,不可能概括所有音乐活动现象。第二种、第三种分类的缺陷在于,活动项目之间出现相容现象。因此,明确高校音乐活动课程类型不但要借鉴各种活动现象,而且要依据合理的设计思路。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活动的分类理论。在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研究中,马克思认为人的活动在总体上是双重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依据此理论可分析出五种人的活动形式:以变革客体为主的改造(创造)活动;以反映客体为主的认识活动;以占有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欣赏(审美)活动;以检测客体为主的评价活动;以“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结构为运作机制的人际交往活动。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活动的分类理论作为我国高校音乐活动课程分类基础,解决了该课程的设计思路问题。

(三)我国相关学者对活动课程的不同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分类的方法有所不同,我国相关学者对活动课程的分类大体有以下三种:第一种,侧重人际交往的活动课程;侧重认识对象世界的活动课程;侧重体验对象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欣赏(审美)活动课程;侧重改造对象世界的活动课程;侧重评价的活动课程。第二种,活动——学科辅助课程;活动——经验中心课程;活动——素质发展课程。第三种,常规活动;联科活动课;科技活动课;社会实践活动课。

二、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的类型

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可以参照以上分类和理论,根据普通高校音乐活动的特点,将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可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普通高校音乐联科活动课程。1.校音乐学科知识辅助课程;2.音乐综合活动课程。第二类,普通高校学生音乐兴趣活动课程。1.各种音乐类协会活动课程;2.各种音乐社团活动课程;3.各种音乐俱乐部活动课程。第三类,普通高校社会音乐活动课程。1.结合学校艺术周、艺术节、节假日的音乐活动课程;2.学校艺术团、校、系、班、组开展的社会性质的音乐活动中的课程;3.各种义演音乐活动课程。第四类,普通高校学生“业余生活”音乐活动课程。1.听取各种“直接面对作曲家、演员、大师们”音乐讲座中的音乐活动课程;2.亲临现场演出中的音乐活动课程。

三、四种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类型的进一步说明

(一)普通高校音乐联科活动课程。联科活动,与学科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发展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特长,并可以深化、补充和应用学科课程内容,因此它类似于学科活动。联科活动的内容远远比学科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它既可以与某一门学科配合,形成单科活动课程;又可以同几门学科配合,形成综合(合科)活动课程。体现在普通高校音乐活动课程中的联科活动可以理解为,与普通高校音乐学科课程有着紧密联系的音乐活动。根据音乐活动所配合的学科数量,可将高校音乐联科活动课程划分为音乐学科知识辅助课程和综合(合科)活动课程。

(二)普通高校学生音乐兴趣活动课程。普通高校学生音乐兴趣活动课程就其字面意义而言,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共同参加的一种团体性活动课程。因此,它更能体现音乐活动的社会性,更能反映人的活动的本质。该课程在总体上是通过专题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特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它有着只分专题不分年级的优势,可以促成不同年级水平的学生各方位的交往,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交往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体凝聚力。普通高校中各种音乐类协会活动、各种音乐社团活动、各种音乐俱乐部活动是该课程的理想模式。

(三)普通高校社会音乐活动课程。普通高校社会音乐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课程,更是带有强烈的“社会”色彩的课程。社会活动包括交往活动、欣赏(审美)活动、甚至还有改造对象世界的活动。普通高校社会音乐活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走出教室,步入社会,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沟通与联系,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并通过社会活动,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增添新知识,锻炼各种能力。该课程有着丰富的内容,有结合学校艺术周、艺术节、节假日的音乐活动课程,有学校艺术团、校、系、班、组开展的社会性质的音乐活动中的课程,有各种义演音乐活动课程。

(四)普通高校学生“业余生活”音乐活动课程。普通高校学生“业余生活”音乐活动课程,主要指在校园内,利用大学生业余时间所举办的各类名家、演员亲临现场的各种讲座和表演活动。学生通过与演员、大师们面对面的交流,较之通过教师讲解、各种媒体播放等的音乐信息的体验,更容易与音乐交融,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容易被震撼。这种“直接”的力量,是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活动课课题组.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

[2]靳玉乐.活动课程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重庆出版社,2001年9月.

音乐活动总结第8篇

一、音乐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重要性

1.音乐课堂教学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音乐的再现手法和形象不如绘画、文学、戏剧等直观,音乐所运用的手段纯系情感影响,主要注重人的感受和心境。它是抽象的,而抽象是学生不易理解的根源。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一些抽象问题、抽象事物时总是存在客观上的认识、理解和接受的障碍。皮亚杰认为“一切认识在初级水平都是从经验开始”。学生认识事物往往是从身边的、从自身或他人的活动中形成。大量的课堂实践证明,一旦与学生讨论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每个学生都会津津有味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些生活中的事物、活动都是学生经历过的,或者能感受到的,他们有感性认识的基础,所以在分析这些事物、活动中的问题时,很容易在他们头脑中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容易使他们用积累的经验来感受其中的音乐问题。根据这一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因素,为其创设相应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的环境中学习,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音乐课堂教学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是探究式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条件

探究式音乐教学是指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以教材文本,以生活实际和周围世界为参照对象,自主确认和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搜集数据、信息,寻求解决方法最终以个人、小组、集体等各种形式进行有效交流和形成客观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把自由自主歌唱的权利、自由自主欣赏的权利和自由自主创造的欢乐还给学生,同时注重学习的态度;要求师生都进行逆向的、否定性的、真伪性的思维方式,去寻找新旧信息之间的融合矛盾,寻找信息符号与记忆表象及生活实践之间的某种关联与矛盾,探索在不同情景下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要求把情感的体验放在第一位,教师对“教材文本”的加工提炼,使其中蕴藏的显性情感因素和隐性情感因素得以尽可能的展示(应用美的语言、恰当的表情、创设一定的情景等形式),从而激发学生感悟到美;在养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习惯的同时共同探讨与学会如何塑造生活和更有意义的生活。把音乐问题生活化,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音乐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为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线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低沉、凄婉的音乐总会让人想起痛苦的过去;缓慢、抒情又细腻的轻音乐又会让人思念那宁静米人的夜晚。音乐欣赏是一种形象化的思维,音乐家在艺术中所传达的东西往往是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无法捕捉到的,只有借助于形象,这种“神秘”的信息传递才成为可能。贝多芬《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名为“月光”,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首乐曲被创作出之后,贝多芬本人并未给它冠以任何标题,只是一位名叫莱尔斯塔的诗人在听到这首乐曲之后,产生了“湖畔月色”这样一种形象化的联想,把不可见的生活美感付诸视觉,再被人们进一步渲染发挥并附会出一段优美的故事。但是,对学生而言,他们感情体验和生活经验较浅,没有付于视觉感官,凭“空”想象,无从想起,所以,为音乐创设情景很有必要。只要心情一致,同样对音乐作品的阐释可纷繁多样,有创造性领会的自由。

二、实现音乐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之研究

1.欣赏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师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把生活融入课堂,同贴近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式、方法、话题等激趣,让学生带着一份真情和一种兴趣去体验音乐,感悟人生,才会使他们享受鉴赏音乐的无穷乐趣。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为音乐取名字、听音乐编故事等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表达对所听音乐的独特感受与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应创收一个生活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展开想象,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用自己最喜欢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

2.实践教学的探究

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标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景,促使抽象的音乐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便能唤起学生歌唱的信心,提升他们主动学唱的欲望,促进他们自觉形成表现音乐的能力。让学生用生活中熟悉并喜爱的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读节奏,在快乐的小动物叫声中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在游戏般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节奏教学,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3.创新教学的研究

(1)为歌曲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是课堂教学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如果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象,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

(2)为歌曲改编歌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只是,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自制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当一首歌曲学会后,教师可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开动脑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拓展思维空间,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尝试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打击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