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内控制度

企业内控制度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24 18:49:34

企业内控制度

企业内控制度第1篇

一、企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会计法》明确规定,我国境内的各个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统计信息审核制度和部门[2]。企业的内部会计检查审核制度是企业实行的能够有效保护企事业单位运营成本安全、保障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行为正常进行和高效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和理论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该制度极大地彰显了企事业单位内部审核制度的相关要求和精神要领。在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国家的会计法规法律进行办事,可以完全提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优点。企事业单位成立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措施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事业单位经营成本的安全和稳定,可以明显提高企事业单位经营成本的使用效率。详细地来讲,指的是企事业单位应该采取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保障企业的会计统计信息和管理行为的时效性和促进作用。确保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措施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行为中能够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促使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资金达到极小值,从而实现企事业单位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此外,还应当及时纠正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环节中发生的一些错误,以保障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所以,企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促进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还能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经营效益最大化。企事业单位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及其组织特点,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生产活动中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企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企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

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光局限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她存在于企事业单位的所有经营生产活动中,在企业的材料采购中、生产制造中、市场销售、劳务关系管理和财务会计统计等各个环节中都有他的身影。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所有工作人员一起努力奋斗的结果。所以,不断提升企事业单位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可和了解,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使得该制度在企事业单位中发挥巨大作用。企事业单位能够在企业的文化体系中增加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内容,采取培训讲座的形式,增强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和发挥功效建立群众基础,促使企业的所有员工都积极参加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活动中,积极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

第一,企事业单位应该提升领导层的管理素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是企事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创造人,只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更加重视该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所以,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创新管理理念,使企业的管理层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企事业单位只有创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可以有效约束企业管理者的权利,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和检查,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报账企事业单位运营成本的安全和稳定,降低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第二,企事业单位应当不断提升财务部门人员的技能,单位的财务部门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的技能和态度对企业的会计统计信息的可控制质量有很大影响。当前,我国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偏低,工作中不够规范,造成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统计数据不准确,难以真是体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现状。最后,企事业单位应该增强企业的全体员工的职业素质,深化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机制。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应该是一致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企事业单位只有所有的员工众志成城,价值观一致才可以发挥应有的效果。因此,企事业单位必须不间断地在企业内部开展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教育培训活动,使得全体职员都建立优良的内部控制制度意识和观念。并且企业的全体员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当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和指导下进行,让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潜移默化地深入所有员工内心。只有当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内部不断推广和改善,才能发挥该制度的应有效果,才可以报账企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的保护下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效性

首先,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能够完美解决企业内部职务不相容等问题。因为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数量和生产经营规模都是有一定的限制,有时候不可能实现专门的人负责某一岗位,所以,企事业单位中经常出现一个员工身兼数职或同一个部门的员工负责其他部门事物的情况,这种情形就会导致各项各种责任不能完全落实和企业的制度不能相互之间检查和监督。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产生不良影响。企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应该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按照专人负责一个岗位的原则进行。比如,企业的账目和欠款相互分离,审核和付款的人员应该不是同一个人,这样可以起到互相监督和牵制的作用。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中,应该将各生产经营任务分配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进行负责,实现互相促进的作用。其次,企事业单位应该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增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地位和作业,建立和完善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逐渐加强企业的经营行为。只有采取这些措施 才能不断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地位和完善该制度。企事业单位应该安排专门的乐园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管和纠正,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现的违纪行为进行批评和纠正,对某些优良行为进行鼓励和表扬。只有这样,企事业单位才可以不断提升全体职员觉悟,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内控制度第2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它是通过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乃至每一名员工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高效的相互制约的行为规范。

1 企业应科学合理完整地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经营管理循环。就制定内控制度而言,我认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经营的设计理念上就应该高度树立制定内控制度的观点和意识,注意从建章建制向整体框架的构建与认真实施转变,做事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科学严谨的制定有序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经济越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就越重要。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在每项业务和环节上都必须按内控制度办事,使企业的内控制度真正起到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发现和纠正弊端和错误,确保企业的经营运作有序、科学、高效。企业可采用业务循环法,将企业整个交易循环事项的过程,划分为销售和收入的循环、采购和付款的循环、生产过程的循环、筹资和投资的循环、货币资金的循环五个关键性环节,并据此制定各环节的科学、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2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2.1 人员素质的控制

主要包括对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控制。人是内控制度的主体,首先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否则制定科学合理、严谨有序的内控制度就成为一句空话。而制定了内控制度就需要具有相应素质的员工来执行,如果人员素质不符合要求,控制措施就会失效。所以企业应按照不同岗位的要求,招聘不同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竞聘上岗,科学合理地安排,使每个职员所担任的职务与其所具备的素质、能力相称,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把所担任的工作做到最好。内部控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因此就高层管理者的控制而言,首先是其应德才兼备,并深知明确实施内部控制的主体,是最大限度强调高级管理层的控制责任,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其次是要设计和协调好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加强内部的民主监督机制和控制检查制度,防止经营者侵犯国家利益、或非法牟取私利。内部控制是由人来设计和实施的,就会计工作人员素质的控制而言,首先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的修养,使其做到遵守国家、企业、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其次应建立岗前培训,定期不定期的业务再教育,确保会计人员政治上过硬,业务上精通,确保会计工作正确规范严谨,并能适应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科学严谨的内控制度才得以有效实施,保证企业的经营有序科学高效,企业才能在日益竞争的经济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壮大。

2.2 组织控制

首先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即经营业务的授权者与执行者要分离,执行者与记录者、监督者要分离。要注重把握①在决策层内部要有明确的透明度、合理的权利分割与牵制。特别应充分发挥董事会必要的集中决策,集体领导,形成即相互支持与协助,又相应提醒与制约的优势,落实监事会与职工代表大会应有的监督检查作用。②决策过程中应有的科学程序以及决策与管理体系中应有的结构层次。对企业的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由于它们涉及的资金或资产数额很大,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影响重大,有时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为了防止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就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来把关。其次,对外投资、资产处理、资金调度以及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如资产重组、收购兼并、担保抵押、财务承诺、关联交易等)的决策一旦作出,其执行过程也必须由不同部门和不同人员相互监督和制约。就会计工作而言,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应分离、相互制约。实践证明,为了使内部控制行之有效,三项职务必须分离,资产保管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经营责任与会计责任相分离,授权与执行、保管、审查、记录相分离。

2.3 业务程序及信息质量的控制

企业为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科学高效有序的运行,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规定内部业务程序。控制的要求是,按组织控制的要求和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工,授予各机构及各层次管理人员相应的审批权,强调任何机构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得行使审批权,也不得越权审批,对已经发生的业务必须按照会计控制的要求及时、正确、全面的反映和记录,并复核记录内容,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及时完整。会计信息是企业中最重要的信息,因此,建立和和健全会计信息系统,是完善会计制度设计、信息质量控制的主要方面。企业必须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及有关法规,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会计科目表,建立严格的原始记录和凭证连续编号制度,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对账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建立定期的会计分析制度。只有科学的经营运作,高质量的信息反馈,企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及时改进控制,及时提出新的更科学的决策。

2.4 资产保护控制

内部控制的各种控制方式都具有保护资产安全的作用,对不同类型的资产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2.4.1 货币资金的控制。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大多数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因此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才能确保经营活动合法而有效。货币资金应实行集中管理模式,建立货币资金预算审核制度,实行钱账分管,相关岗位及相关人员应相互分离和制约,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按照申请、审批、复核、核准支付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的收入应及时上缴财务部门。

2.4.2 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控制。首先要加强实物资产的数量控制,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核对,确保账实相符。对主要资产企业应通过保险来保护资产的安全。其次要加强实物价值的控制,定期对实物质量、市场价值进行检查,实事求是提取跌价和减值准备,。对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投资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与分析,并进行风险效益的计算,确保投资的价值。在建造过程中要加强监督、严格管理,完工后及时组织竣工验收,确保资产完整入账。

2.4.3 债权性资产的控制建立应收账款回笼和催收责任制,通过对企业应收账款科目同客户应付账款科目相核对,发现差错及时纠正,对账期超过信用期的应及时反映,列入重点管理,加强催收,防止应收账款失去诉讼时效,对账龄进行分析,对可能造成的呆账或坏账及时处理,以免失去受偿机会。定期对债务人资信进行评估,并根据企业特点和情况计提坏账准备金。

2.4.4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预算是以数量、金额来体现预算内企业工作方针和经营决策的综合经营计划。预算控制的基本要求是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使得预算更加切实可行,应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企业内控制度第3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内部控制;控制制度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enterprise interior various levels, the various links overall science highly effective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s organic system, is system which is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control policy and the procedure. the goal is guaranteed that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ng activities order, the highly effective movement, guaranteed the enterprise assets completeness and the insecurity, guards against each kind of operational risk, prevents promptly with the correction mistake and the malpractice, really guarantees the accounting data complete, management operation information prompt accurate. it is in is clear about the science highly effective mutual restriction behavior standards which through the enterprise interior high-level superintendent and even each staff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foundation carries on.

key word: in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control system

前言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将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挑战,对外贸易越来越频繁,企业经营所遇到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多,加之企业经营改制中存在的不完善的运作,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峻。wWW.133229.cOm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经济潮流中生存、竞争、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1 企业应科学合理完整地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经营管理循环。就制定内控制度而言,我认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经营的设计理念上就应该高度树立制定内控制度的观点和意识,注意从建章建制向整体框架的构建与认真实施转变,做事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科学严谨的制定有序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经济越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就越重要。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在每项业务和环节上都必须按内控制度办事,使企业的内控制度真正起到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发现和纠正弊端和错误,确保企业的经营运作有序、科学、高效。企业可采用业务循环法,将企业整个交易循环事项的过程,划分为销售和收入的循环、采购和付款的循环、生产过程的循环、筹资和投资的循环、货币资金的循环五个关键性环节,并据此制定各环节的科学、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2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2.1 人员素质的控制

主要包括对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控制。人是内控制度的主体,首先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否则制定科学合理、严谨有序的内控制度就成为一句空话。而制定了内控制度就需要具有相应素质的员工来执行,如果人员素质不符合要求,控制措施就会失效。所以企业应按照不同岗位的要求,招聘不同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竞聘上岗,科学合理地安排,使每个职员所担任的职务与其所具备的素质、能力相称,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把所担任的工作做到最好。内部控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因此就高层管理者的控制而言,首先是其应德才兼备,并深知明确实施内部控制的主体,是最大限度强调高级管理层的控制责任,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其次是要设计和协调好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加强内部的民主监督机制和控制检查制度,防止经营者侵犯国家利益、或非法牟取私利。内部控制是由人来设计和实施的,就会计工作人员素质的控制而言,首先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的修养,使其做到遵守国家、企业、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其次应建立岗前培训,定期不定期的业务再教育,确保会计人员政治上过硬,业务上精通,确保会计工作正确规范严谨,并能适应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科学严谨的内控制度才得以有效实施,保证企业的经营有序科学高效,企业才能在日益竞争的经济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壮大。

2.2 业务程序及信息质量的控制

企业为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科学高效有序的运行,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规定内部业务程序。控制的要求是,按组织控制的要求和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工,授予各机构及各层次管理人员相应的审批权,强调任何机构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得行使审批权,也不得越权审批,对已经发生的业务必须按照会计控制的要求及时、正确、全面的反映和记录,并复核记录内容,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及时完整。会计信息是企业中最重要的信息,因此,建立和和健全会计信息系统,是完善会计制度设计、信息质量控制的主要方面。企业必须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及有关法规,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会计科目表,建立严格的原始记录和凭证连续编号制度,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对账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建立定期的会计分析制度。只有科学的经营运作,高质量的信息反馈,企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及时改进控制,及时提出新的更科学的决策。

2.3 组织控制

首先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即经营业务的授权者与执行者要分离,执行者与记录者、监督者要分离。要注重把握①在决策层内部要有明确的透明度、合理的权利分割与牵制。特别应充分发挥董事会必要的集中决策,集体领导,形成即相互支持与协助,又相应提醒与制约的优势,落实监事会与职工代表大会应有的监督检查作用。②决策过程中应有的科学程序以及决策与管理体系中应有的结构层次。对企业的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由于它们涉及的资金或资产数额很大,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影响重大,有时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为了防止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就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来把关。其次,对外投资、资产处理、资金调度以及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如资产重组、收购兼并、担保抵押、财务承诺、关联交易等)的决策一旦作出,其执行过程也必须由不同部门和不同人员相互监督和制约。就会计工作而言,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应分离、相互制约。实践证明,为了使内部控制行之有效,三项职务必须分离,资产保管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经营责任与会计责任相分离,授权与执行、保管、审查、记录相分离。

2.4 资产保护控制

内部控制的各种控制方式都具有保护资产安全的作用,对不同类型的资产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2.4.1 货币资金的控制。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大多数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因此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才能确保经营活动合法而有效。货币资金应实行集中管理模式,建立货币资金预算审核制度,实行钱账分管,相关岗位及相关人员应相互分离和制约,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按照申请、审批、复核、核准支付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的收入应及时上缴财务部门。

2.4.2 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控制。首先要加强实物资产的数量控制,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核对,确保账实相符。对主要资产企业应通过保险来保护资产的安全。其次要加强实物价值的控制,定期对实物质量、市场价值进行检查,实事求是提取跌价和减值准备,。对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投资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与分析,并进行风险效益的计算,确保投资的价值。在建造过程中要加强监督、严格管理,完工后及时组织竣工验收,确保资产完整入账。

2.4.3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预算是以数量、金额来体现预算内企业工作方针和经营决策的综合经营计划。预算控制的基本要求是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使得预算更加切实可行,应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2.4.4 债权性资产的控制建立应收账款回笼和催收责任制,通过对企业应收账款科目同客户应付账款科目相核对,发现差错及时纠正,对账期超过信用期的应及时反映,列入重点管理,加强催收,防止应收账款失去诉讼时效,对账龄进行分析,对可能造成的呆账或坏账及时处理,以免失去受偿机会。定期对债务人资信进行评估,并根据企业特点和情况计提坏账准备金。

企业内控制度第4篇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1 内部控制的目的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指内部控制想要达到的目标,大致包括:①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②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存在、可靠和及时提供。③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④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⑤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以及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⑥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秩序有效地进行。

为了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应预先确立衡量实际绩效的标准;正确记录经济业务执行情况,并将工作实绩与标准目标进行比较,借以发现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各种因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针对偏离目标和标准的现象,提出纠正的措施予以补救。还应注意一些特定控制程序的执行,如核对会计记录数字的准确性,保持调节表、日常编报资料和试算表,核准与控制各种凭证,同外部资料比较,将现金、有价证券和记录核对预算与执行结果比较等。

2 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一般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内部管理可以说是有章可循。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解,甚至概念模糊,治理结构先天不足,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使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主要表现在:业务决策人员与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业务授权(管理职能)、业务执行(保管职能)、业务记录(会计职能)、业绩检查(监督职能)兼容现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无标准操作现象;财产清查没有制度,“家底”不明确;内部审计没有制度,该设的内审机构不设,该配的内审人员不配等,使得管理力度层层递减,管理效应层层弱化,从而造成企业竞争力降低,经济效益下滑。

3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包括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风格,组织机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务,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2 加强企业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审批;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保管、记帐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

在内部牵制中,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牵制的效果。工作轮换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频繁轮换,次要的岗位可少一些。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

3.3 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通常认为企业内部控制仅仅是审计部门关注的问题。其实,从企业的角度或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更应关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因为它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财产的安全有重要的直接的影响。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基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抓好关键人,如分支结构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②把握关键部位,如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电脑操作密码等;③管好关键物件,如重要的发票、银行票据、印鉴等;④控制关键工作岗位如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等。

3.4 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切实加强企业对内控的认识。企业的一些高级管理人员认为,稽核部门不能创造效益,还要占用人员编制,增加经营成本,因此对其并不十分重视,这一观念应立即更新,并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

3.5 关注新形势,不断创新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控制度第5篇

【关键词】职务分离;适当授权;有效控制

一、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维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正确和财务收支合法合规,以及保证经济活动有序进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它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

(二)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对会计活动的有效性和会计记录、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具体是企业为了有效的管理会计工作而制定的各种组织、分工、程序、方法、标准、守则和规程。内部会计控制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组成,其基本目的在于保护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保护企业财产安全。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一)不相容职务充分分离

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经营业务的授权、批准、执行和纪录等完全有一人或一个部门办理时发生错误与舞弊的概率就会增大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职务。(1)资产的保管与会计分离。当同一员工身兼两职时,就可能一方面利用资产为自己谋私利,另一方面通过操纵相应的会计纪录而加以遮掩或逃避责任。(2)经营责任与会计分离。为了尽可能使会计信息不偏不倚、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会计纪录和财务报告的编制,一般由财务总监领导下的单独的财会部门统一进行。(3)交易的授权和交易的执行以及相关资产的保管三者相分离。例如,如果采购业务的授权与采购业务的执行不分离,如果采购业务的执行与采购货款的审查支付不分离,就容易发生采购经办人索要回扣、损害企业利益的不道德行为。

(二)凭证和记录控制

企业应设计和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确保经济交易和事项得以全面、完整和准确地记录。这些凭证和记录包括销售发票、请购单、工资表、各种账册等。会计科目表通过准确精细地说明什么类型的经济业务应该归入什么会计科目,可以减少经济业务的分类错误,减少财务报表上的错误。程序说明书通过具体阐述账务处理程序,有助于这些程序被一贯、正确地执行,提高会计记录的准确性。

(三)经济业务经过适当授权

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都经过适当的授权。授权通常包括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一般授权是指管理当局事先政策,规定各个部门、各个职位的权限。属于政策限定范围内的所有经济业务。对于特殊的经济业务或者超出一定金额的经济业务的授权,管理当局可能不愿意制定一般性的政策,而宁愿逐笔业务逐笔批准。

(四)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的控制

企业对接触、合用资产(特别是现金和存货等易变现资产)和记录(包括会计记录和业务记录),应当有适当的防护措施。企业若实现了高度的计算机化,保护电脑设备、计算机程序和数据文件更显得特别重要。保护资产和记录,一方面需要强化授权控制,另一方面则应实行物理控制。常见的物理控制如建立仓库,由一个胜任的仓库保管员控制货物的进出、进行仓储管理,将现金、有价证卷、等重要的物品放置于保险柜中,则是防火防盗的有效保管措施。

(五)独立稽核

最后一类控制程序是指对已记录的经济交易和事项及计价由具体经办人之外的独立人士地行核对或验证。独立稽核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如果不存在经常的检查评价机制,内部控制倾向于随着时间的迁移而变化。

(六)风险控制

企业针对每个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与控制。主要包括:(1)筹资风险控制。企业的财务结构、筹资结构、筹资金额及期限、筹资成本、偿还计划等都要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考核,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这一手段获取财务杠杆收益,提高自有资金赢利能力,同时要注意防止因过度举债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加大,避免陷入财务困境。(2)投资风险控制。无论是债权股权投资还是长短期投资,企业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根据项目和金额大小确定审批权限,预计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及对策。(3)信用风险控制。主要指应收账款引起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应制定客户信用评估体系,确定信用授权标准,规定信用审批程序,进行信用实时跟踪。(4)合同风险控制。建立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和违约措施的控制程序,防止因发生法律纠纷而导致的企业诉讼。

三、评价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一)健全性原则

从《规范》规定看不仅包括单位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与方法,也包括对人、财、物、信息等方面以及对供、产、销、运、存等经济活动各环节的控制,还包括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计划、预测、决策等管理职能的基本要求与制度。

(二)经济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产生于加强经济管理与监督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三)适用性原则

由于各单位在业务类型、管理组织、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必须与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符合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使其能够产生足够的、有效的控制力。

(四)协调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要求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处于最佳组合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单位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四、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

加强总会计师在会计工作的地位,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不以个人意志左右内部会计控制,保证内部控制正常有效运行。

(二)强化经济业务活动中的内部会计控制

许多企业和单位正致力于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以此作为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强化经济业务活动中的内部控制。

(三)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控制,与内部审计共同完善内部监督控制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加强对会计人员以《会计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和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掌握财务运行工作的全过程,自觉学会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四)根据新形势,创新内部控制制度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将发生明显变化,内部控制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并实施ERP,应当关注并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应当关注观念的变革与创新。内部控制更应当有全球经济意识,要能敏感地认识到各类新生事物的价值,如品牌、域名、互联网、生物工程等。

7

参考文献

[1]刘大贤,袁小勇.审计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李若山,刘大贤.审计学[M].经济大学出版社,2005.

企业内控制度第6篇

企业内控制度是企业实现控制目标的一个过程,它的存在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了保证,它的实施不仅需要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行动,也需要全体员工的配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剧,面对来自国内乃至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传统的家族式企业管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其规范性和科学性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运用,而企业内控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发展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然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二、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内控制度的联系

从我国鼓励发展市场经济到现在,同样行业中的不同企业,有的发展成了国内甚至是国际的知名企业,而有的企业则在时间的流逝中销声匿迹,从“郑百文事件”、“银广夏事件”和“中航油事件”等众多类似的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可以导致企业的亏损乃至灭亡。

企业内控制度之所以会对企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它作用于企业日常运行的各个方面,这种作用的重要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愈发明显。企业内控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与企业的财务信息、经营风险、财产和资源安全密切相关。首先,合理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其次,合理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对企业经营风险起到防范作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几乎时时刻刻都面临着风险,要想使企业的发展更加平稳,就必须对各种各样的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内控制度就是防范风险的一种方法。再次,合理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确保企业财产和资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后,合理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的有序运营。内控制度贯穿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内控制度越完善,采购、生产、营销、财务和管理等各个部门衔接会越好、配合会越密切,从整个企业来讲,整体运营就会做得越好,企业的发展也就会越好。正是因为内控制度关系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所以企业的发展也必然与其内控制度紧密相关。

三、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才逐步推行企业内控制度,由于实施时间较短,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内控制度还不完善,导致了企业缺乏竞争力,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企业内控制度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企业认识不到位

我国企业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转变还没有完成,不少企业的领导和员工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二)内控制度不健全,整体缺乏监督力和执行力

现在不少企业的内控制度并不能完全执行,空有制度却无人执行,使得内控制度只是一纸空文。

针对企业内控制度的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企业内控制度进行改进。第一,考虑人的因素。企业所有者和员工都要从思想和行动上积极实施企业的内控制度。第二,与企业规模相适应。不同企业所拥有的部门不同,要针对本企业的特点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内控制度。第三,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会计系统监督控制着企业的资金来龙去脉,会计系统的有效运转可以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有效。第四,监督与激励相结合。内控制度需要外部的监督,建立监督的激励机制可以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企业内控制度的财务方面

众所周知,“小企业靠管理,大企业靠数据”,这足以说明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明确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而这些指标最终会化为数据呈现在企业所有者面前。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财务管理。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不仅可以使企业资金得到节约和充分利用,还可以保证企业稳定的资金流,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保障的资金供应。

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规范财务管理,堵塞财务漏洞。企业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完善财务方面的内控制度。

(一)科学化预算体系

企业拥有严格的预算制度,才能对各个部门的资金运用实施严格的控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可以使财务部门对各个部门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得到的财务资料更切合实际。落实责任到人,每一笔预算要有指派的专人负责,使企业的每一分花费都清楚明了,增加企业资金使用状况的可预见性。

(二)制度化经费管理

各个部门要明确岗位责任,经费的使用要有严格的记录,在预算范围内合理使用经费,超支不补。这样可以让各个部门自觉实行自我监督,杜绝浪费。

(三)专业化财务人员

无论制度本身多么完善,人为因素总是难以周全考虑的,想要让制度有力实施,拥有一批思想、业务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是必不可少的。财务人员上岗前要进行严格筛选,在岗人员要实行轮岗制等,最大程度上避免人为因素对制度实施的阻碍。

(四)日常化审计工作

企业内控制度第7篇

一、建立企业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一)内控制度是经济环境发展的必然产物

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议:到2010年使大多数国有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这些决议的提出,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实施、内控制度的加强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我国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和行业进行企业改制、试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9年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效果,对千家企业经营者进行问卷调查显示:55.36%的经营者认为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54.92%的经营者认为已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公司组织机构,50.33%的经营者认为经营决策比较科学,46.8%的经营者认为公司治理机构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由此可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加强企业管理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内控制度是法律法规迫切要求的产物

新修订的《会计法》第27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企业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从企业内部会议监督制度的内容看,其本质是一种控制制度或是吸收和借鉴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精神和内容。因此,对《会计法》有关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法规的遵循程度,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对建立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议

(一)建设具有操作性的企业内控制度

企业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从企业实际运用出发,制定内控制度,具有可操作性。为此,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上的规范性。在对控制的对象和内容的规定上,要体现共同性和个别性的差别,体现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要求。对各单位共同内容或环节,应当做出具体规范性的规定,即统一标准,共同遵守;而对有差异的内容或环节,则应当规定得较有原则,以便各单位在制定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时有一定灵活性,使其内部控制制度更具有适应性。如财产保护控制制度中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定期进行财产清查,杜绝财产流失;建立债权债务清理制度,使企业资金周转良性循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等。二是操作上的程序性。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规范各控制点或控制环节时,要体现程序性的特点和要求,要明确与该控制点或控制环节相关方面的操作步骤,各步骤涉及的部门或岗位所应履行的职责权限。如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年初总支出预算下达后,一般不做调整,年终不允许超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运输生产方案、布局进行重大调整;生产技术条件、运输市场、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突发性、重大政策性变化以及不可抗力事件等,确需调整预算时,必须按照调整程序和审批手续批准后才能进行预算调整。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支出标准和支出范围,不得擅自提高支出标准和扩大支出范围,同时,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对年度预算的执行负总责。程序性的要求,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非常重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环节,也是一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行和有效的关键。三是总目标的分解性。企业总目标的实现体现在企业内控制度系统中,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总目标的分解,企业内控制度形成了一个分层次、复杂的大系统。在此系统中有总目标,每层次的每个子系统有从总目标分解而来的分目标,并按此目标拟定可行方案实现各自的最优控制;整个系统的控制通过协调子系统的办法实现。其运行方式为:每个层次都只控制下一级的活动,而不越级去直接控制更下一级的活动,只有最下一级的控制子系统才直接控制系统的运行,上级层次的系统只起协调作用。如全面预算控制制度中,铁道部下达初始预算为总目标,铁路局、各单位等层层分解得来分目标,落实到最下一级的相关责任部门、车间、班组。

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适用范围上也要有所区别,有所选择,要把握好两条原则:一是普遍适用原则,即对所有单位具备的业务,如货币资金业务、采购业务、固定资产业务等。所有单位都具备这些业务,而且业务内容和操作程序也基本相同,与这些业务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则应当适用于所有单位。二是个别适用原则,即对一些不具普遍性的业务,如对外投资业务、捐赠业务等,只有部分单位有这类业务。相应的该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只适用部分单位,而不能适用于所有单位。

(二)重视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内部控制的宣传

内部控制成败与否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其中主要是单位负责人控制的随意性或相互串通、搞内部人控制。因此,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宣传、提高他们自觉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格外重要。我国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对此,《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负有执行《会计法》的法律责任。在制定控制有关规定时同样要明确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由上而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要求、从而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健康发展。

(三)建立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目标体系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我们制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必须达到以下目标: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交易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符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账面资产和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保证财务会计监督的及时性、准确性。

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达到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要达到对经营活动的控制,必须使财务内控制度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控制好各个要点。实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实现以下要点:明确管理职责、纵向与横向的监督关系;职责分工,权利分割,相互制约;交易授权,建立恰当的审批手续;设计并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的授权;资产和记录的保管制度;独立稽核,例行的复核与自动的查对;制订和执行恰当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工作轮换;独立检查,包括外部和内部审计等。

(四)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及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

为了尽快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企业应制定和统一的单位内部控制标准,供所有单位执行和参考,一般的单位内部控制应满足以下方面的要求: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将共性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不仅要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还要定期检查考核和评价,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在此基础上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对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成效显著的单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违反内部控制的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

企业内控制度第8篇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权力制约机制

按照《公司法》的要求,企业必须切实建立起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又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分离而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我们在这方面有以下主要做法:一是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权力制衡。严格实行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分设制度,重视做好外派董事和监事会工作。各全资子公司和国有控股、参股公司由出资人派出监事会,以财务监督为重点,加强对企业财务活动及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权益不受侵犯。二是完善和执行重大事项议事规则,从制度上防止重大失误的产生。企业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资金使用都按照法定程序履行。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实施责任追究。坚持把企业领导人员权力运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经营责任目标检查考核,每年定期对各单位执行重大事项议事程序的情况进行督察、考核,从责任、监控、利益等方面齐抓共管。严格实行领导问责和责任追究,完善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控制机制。

二、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在加强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对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经营利润等指标进行年度预算,严禁突破预算或无预算乱开支的行为。制定了资金管理、专项资金、会计委派等监管制度,加强对资金审批使用、收支行为的管理,强化资金运行的监控力度,确保了资金的安全。在加强产权和股权管理方面,我们强化对资产处置权和重大投资权的监管,严禁控股企业从事委托理财、期货、证券等投资活动。建立了国有资产退出制度,对缺乏主营业务优势、连续亏损的控参股企业,进行股权调整直至完全退出。在规范内控机制、健全经营管理制度方面,我们紧紧围绕企业领导人员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建立预防为主的企业内控监督制度,加强对领导人员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总结,集团公司实行了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这有利于把分散监督转为对总公司个别关键部门的集中监督,减少了监督点,有效地解决了二三级企业管理混乱、运作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三、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提高内控制度水平

近年来,我们抓效能监察工作主要从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大额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和管理的薄弱点人手。把解决具体问题和完善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预防腐败监控机制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整合公司内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目前,初步形成了行政领导主抓,纪检监察组织牵头,审计、投资发展、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配合,职工群众参与的效能监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推进效能监察T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结合盐业实际,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规范效能监察工作重点、工作程序。三是抓好效能监察立项。我们突出抓好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资产监管、产权交易、大宗物资采购和工程项目招投标等主要内容的效能临察。四是围绕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近两年,公司开展了以借用或拖欠公款、超编超标配备使用公务小汽车、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私设小金库的“四项清理”活动以及对领导干部配偶从业和收入情况的调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