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区域经理工作计划

区域经理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06 21:14:50

区域经理工作计划

区域经理工作计划第1篇

一、区域经理存在工作管理存问题

1、不敢放权:即对下属的工作能力缺乏信心,自我认为下属处理不好这些事情,因此对市场工作大包大揽,事无巨细事事都要过问,最终使自己陷入问题的泥潭之中,造成很多问题区域经理不出面就无法解决,因此区域经理自己也就无法脱身。

2、不会授权:即对自己的下属的工作能力缺乏基本的了解,虽然授权但是对象错误,造成下属缺乏解决问题的南里,或者在授权时没有明确各自的责权利,是不是喜欢亲自解决,最终使下属不敢管也不愿意管,最终问题上交了事。

3、缺乏计划:即对整个市场的工作缺乏统筹安排和计划性,对事情的管理没有轻重缓急之分,往往想起一件事就办一件事,结果是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胡子眉毛一把抓。

二、区域经理工作管理存问题的解决方法

1、要敢于放权、不必事必躬亲:作为一名区域经理必须要明确这一点,任何一个市场工作的出色表现不是区域经理一个人能够做到的,都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为区域经理一个人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任何事情面面俱到都能处理好,因此作为区域经理要充分相信下属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要敢于放权,要放手让下属去做,而不是事必躬亲,这样才能锻炼下属的工作能力,才能使下属负有责任感的去工作,并激发其工作的热情,同时才能使区域经理将自己从繁杂的琐事中解脱出来,去考虑和解决重要的工作和问题。

2、学会抓大放小、善于授权:区域经理在工作中抓大放小主要指区域经理在工作中要善于分清主次,抓住问题或工作的主要方向和关键点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而对于次要或者不是很重要的工作要交给下属去做,这样才能使自己腾出时间专注思考和解决重要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得以提高,做到这一点作为区域经理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授权将这些工作转交给下属处理,要达到上述的目的要求作为区域经理而言授权的同时要学会善于授权,即所谓授权不简单只是你负责什么什么工作,而是在授权时首先一要了解下属的工作能力和特长,要让下属发挥所长;其次要明确其职责和权利并形成制度,三是要充分尊重下属的决定,不要肆意干涉;四是要求下属不必事事请示,敢于独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授权才能起到分工的作用。

3、要对工作进行计划:即培养事先规划时间的习惯,依照事情的轻重缓急优先顺序进行时间上的安排,并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时间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解决。

三、区域经理要加强对自己的时间进行有效管理

我们找到了区域经理在工作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找到了解决办法,这对于区域经理而言这仅仅只是将区域经理从纷繁复杂的事情解脱出来而已,对区域经理来讲在后期还需要通过对自己的工作时间的有效进行时间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升工作效率获取好的结果的目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定期对自己每个时间段的工作情况定期做好检查和反省,即通过记录自己的时间,追踪自己的时间流向,定期分析自己时间的运用状况,找出在时间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和造成时间浪费的因素,进行修订并改掉浪费时间的习惯,。

2、制定工作目标的同时要拟定工作的进展计划,使时间的应用更具效用和计划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心无旁骛地在一段时间内切实执行工作计划,使自己成为掌握时间的主人。

区域经理工作计划第2篇

一、为什么要开展区域卫生规划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为目标。对机构、床位、人员、设备和经费等卫生资源实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笔者认为开展区域卫生规划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医疗机构的供给能力与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不适应。二是医疗机构与人员的结构不合理。三是卫生经费的使用结构不合理。

(一)医疗机构的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地大于群众的医疗需求:从1980年到1995年全国的医生数从115•3万增加到191•8万,增加了66•3%,其中西医师的数量从44•7万增加到118•6万,增加了165•3%。县及县以上医疗的床位数1980年为119•2万张,1995年增加到205•3万张,增加了72•2%,全部医院床位(含乡镇卫生院)从1980年的198•2万张增加到1995年的283•6万张,增加了84•6万张[1],可见增加的床位数全部为县及县以上医院所有,其它医院的床位总数还减少了1•5万张。在80年代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群众医疗需求的增长速度,到了90年代,在患者的门诊和住院人数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医疗机构的床位和人员仍在增长,以至人均工作量和床位使用率多年来在连续下降。1985年县及县以上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2•7%,1992年下降为78•6%,1995年则进一步下降为66•9%,其中卫生部门为70•2%,工业及其它部门仅为59•2%[1]。卫生管理学界一般认为床位使用率以80%~85%为宜,何况我国的平均住院日较长,从这些指标分析,我国的医疗服务机构无论是结构与分布,还是人员、床位数,都明显超过了现阶段群众的实际需求,那么到底超过了多少呢?卫生部信息统计中心饶克勤、陈育德同志根据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的资料,经过分析研究认为,依照需求法测算医生数多出87•5万人,依照需要法测算多出11•6万人,依照需求法测算病床数多出101•6万张,依照需要法测算多出11•5万张[2]。(注:需要是指病情需要,需求是指在经济条件约束下实际表现出来的购买量)饶、陈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还可以再商榷,得出的数据也可以再讨论。但是我国医疗服务机构从总规模上超出群众的现实需求,已是可以明确的事实。值得提及的是,我们过去一直认为的贫困农村缺医少药也是一种脱离实际的认识,根据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对全国一百多个贫困县的实地调查,贫困农村卫生机构和人员供大于求的情况更加严重。有病不能看医生的主要原因不是缺医少药,而是经济支付能力的限制。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失灵。(注:计划失灵和计划失误不是一个概念,计划失灵是指计划机制和要达到的目的不适应所造成的错误和偏差)而且计划失灵造成的局面还比较严重。改变这种局面可以依靠两方面的办法,一是依靠市场机制优胜劣汰,二是重新做出合理规划,并且付诸实施。在现阶段完全依靠市场是行不通的,因为医院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财政和政策生存的,经营收入少的医院可以得到较多的财政和政策性收入生存下去。因此调整卫生资源还需要有计划手段,所以区域卫生规划是调整卫生服务达到供需平衡所必需的。

(二)医疗机构与人员的结构不合理:我国正处在由第一次卫生革命向第二次卫生革命转变的时期,非传染性疾病正逐渐成为主要的卫生问题。在我国适应第二次卫生革命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还没有全面而有效地建立起来。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相适应的一支高质量的全科医生队伍也还没有被培养出来。(目前在许多地方正在积极试点)

(三)卫生经费的使用结构不合理:其表现形式有两个,①卫生经费投向城市比较多,而投向农村比较少。在农村我们传统的把经费统统投向供方,支持医疗机构和人员的做法正在被重新考虑,目前已经逐步看清贫困农村的主要问题不是卫生机构和人员不足,而是农民的医疗购买能力太弱,有关部门正在考虑今后转为主要从需方支持医疗需求,即采取给贫困农民发放有价医疗券的形式,提高他们的医疗支付能力,同时保证这部分卫生费用的封闭运行。②卫生经费投向医疗部门的比较多,投向预防部门的比较少,这方面的文章比较多,本文就不再赘述了。以上这些问题也需要通过区域卫生规划予以调整。

二、区域卫生规划的主要内容

区域卫生规划其基本规划单位为市(地)级行政区域、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省级机构负责本省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并规划不宜由(市)地配置的卫生资源。中央有关部门代表中央政府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指导原则[3]。区域卫生规划的主要涵义是:

(一)强化属地管理和全行业管理原则,打破现有的按隶属关系形成的条块分割的卫生服务体系,依照区域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区域内的卫生资源,卫生行政部门代表政府对属地内的所有卫生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二)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行为,而不是一个行业行为,以指令性计划为主,以指导性计划为辅。各级(省、地)区域卫生规划机构将会有同级政府领导挂帅,计委、财政、卫生、劳动等部门将共同参与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实施中的有关事务[4]。

(三)区域卫生资源将进行横向的纵向两个方向的调整,即同级卫生机构之间的调整;医疗服务资源与预防资源之间的调整;不同级别的卫生机构之间卫生资源的调整;卫生行业和非卫生行业之间的调整。区域卫生规划工作将包括分析形势、确定问题、制定目标、决定对策和措施、组织实施、监督与评价这样一些步骤或阶段。

三、医院的各级管理者应当怎样对待区域卫生规划

(一)要从思想上认识编制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中央和国务院的既定政策,是深化卫生改革的必要措施,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实际需要。在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过程中,在医院工作的部门同志个人利益会做出调整,甚至可能会牺牲某些个人利益,同志们要确立全局观念,自觉地以局部服从全局。

区域经理工作计划第3篇

目前住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 籍 地: 湖南 身高体重: 173 cm/60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5 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市场销售/营销类:区域主管、区域/分销经理/主管

工作年限: 4 职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全兼职均可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10000以下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深圳市***针织品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8-09 ~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纺织,服装

担任职务: 加盟主管

工作描述: 工作地点:广东

1、负责加盟渠道的建设与管理,拓展商场资源;组织实施营销推广计划,完成部门的销售目标和回款目标;规范企业产品在零售终端的表现,提高企业形象,建立产品在地区的知名度。

2、对所管辖区域的渠道健全及网点布局做出合理规划,制定辖区内年度加盟销售和拓展计划,保证渠道能够完成相应的销售任务及所辖区域的开拓和覆盖目标、渠道的维护等运营指标。

3、保证渠道的可持续发展及稳定性,深入加盟的运作管理帮助加盟商开拓市场和降低成本,以保障盈利。

4、负责所管辖区域市场的推广活动,执行公司的相应的推广计划。

5、对区域内加盟客户开设及客户支持等相关工作严格、合理审查。

6、安排协调部门成员之间工作,对其进行培训指导。

7、按照所管辖区域年度、季度、月度销售计划、回款计划进行目标分解到各专柜,并带领导购达成目标。

8、与合作商场相关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传达给对方企业良性信息。

9、依据公司年度发展计划,制订所辖直营渠道的年度品牌推广计划,包括广告宣传、促销策划、活动推广等。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广东***内衣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6-02 ~ 2008-08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纺织,服装

担任职务: 区域主管高级区域主管区域经理

工作描述: 美思内衣是一家以生产、销售女性内衣为主的中型企业,在行业内早先以加盟方式拓展渠道,现销售渠道均为行业内名列前矛的优质渠道,销售网络2000多家。

工作地点:北京、河北、内蒙、云南

1、全面负责所辖区域营销工作,提升产品销量及市场份额,对辖区的营销目标负有直接责任;

2、制定区域年度、季度、月度产品销售、网点拓展计划,确保所辖区域市场健康、良性的发展;

3、协助财务、仓管人员制定公司年度、季度、月度营销供求计划。

4、评估、初审区域经销商经营美思产品的资格,与客户洽谈并初拟合同及作公司代表签订经销协议。

5、负责加盟商的开发和管理,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统筹所辖区域未清货款的回笼。

6、管理所辖区域之市场秩序,策划实施调查,经总公司审核批准后有权具体执行奖罚。

7、理顺、巩固、维护所辖区域的客情关系,处理投诉事件。归类分析所辖区域市场信息、竞品信息,作出市场方向建议呈营销中心。

8、协助商管理营销团队、培训及协助其拓展并维护网点,提升责任区域销售;从而达到销售回款目标。协调公司跟经销商之间各方面的沟通合作。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2006-06-01

所学专业: 工商企业管理 第二专业:

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3-09 2006-06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工商企业管理 毕业证 123081200606002611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一般

区域经理工作计划第4篇

【关键词】销售区域;快速消费品

销售区域也称为销售辖区,是指生产企业的销售部门分配给销售人员、分支机构或者是某个分销商的产品销售地理范围。销售人员、分支机构或经销商只能在限定的区域内进行管理和销售,这个限定的区域就是销售区域。在销售管理活动中,划分销售区域可以明确责任、便于管理,提高效率。

快速消费品是人们日常需求量较多的日用品,其特点是销售量大,消费群体广,产品销售必须借助零售终端,依靠厂家销售人员和分销商进行销售。厂家的营销人员如何管理好区域市场,是每个厂家人员面临的问题。对于新进入某一销售区域的营销人员来说,一般要进行下列管理工作:

1、寻找分销商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查询有关区域市场的背景资料、大量走访分销商和零售商,以确定企业的潜在客户,为该市场的运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1寻找分销商

在销售区域内进行销售,重要的工作是寻找分销商。寻找分销商要进行下列工作:

(1)确定目标销售区。这是首要工作,主要是根据市场开发计划确定开发的目标销售区域。(2)查询目标销售区域的背景资料。包括目标销售区的人口数量、收入水平、重点企业名称及其经营状况、消费者日常习惯、主要街道、乡村分布状况、主要经销商、主要批发市场、主要历史名胜等,这些都是有关目标销售区域的背景资料。销售人员如果对之详细了解并加以分析思考,对以后的市场运营极为有用。(3)寻找分销商信息。销售人员应依据所从事的行业,有重点地寻找分销商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法、重点专业批发市场的位置及交通路线、集镇等,为下一步销售做准备。(4)提样访问。这是整个访问分销商中最艰苦的工作,其特点是走街串巷,主动向客户介绍产品,寻求合作意向。销售人员此时要注意不畏艰苦,坚持走完所有目标地区,访问大多数行业客户,坚定对自己的产品和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为客户介绍产品和分析市场要不厌其烦,对意向较强的客户要约定日期,以便再次上门。(5)确定重点客户。销售人员每天访问归来,都要把当天的客户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这样就会逐渐理出眉目来,确定重点客户,记下二次访问录,为第二阶段的工作做准备。

1.2在逐个走访重点客户的基础上,选出客户,确定最终的分销商

(1)考察客户是否符合本企业选择分销商的标准。因为行业、地域的不同,选择的标准也不一样。总体来讲,分销商要商誉良好、具有销售网络或具有开拓能力、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不经销其他同类产品。(2)征询对方要求,寻找合作结合点。对于客户的要求要认真对待,能够当场答复。不能答复的也应说明理由。要知道只有最终双赢合作才能成功。所以,在求同存异的接洽中销售人员应适当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对待对方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分销商。

2、协助分销商进货和铺货

在确定分销商后,加强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管理显得尤其重要。销售人员既要协助分销商开发市场,又要及时反馈客户动态信息,还要保证企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双方建立关系或签订合同后,销售人员就可以协助分销商从企业进货。在进货的时间、进货的数量等方面,不能单纯为了完成销售任务而不顾市场的实际情况盲目多进,造成分销商产品积压,产生怨言,甚至中断合作,不利于下一步的合作。应该和分销商协商,尽量使第一次进货量合理。

在分销商进货后,销售人员可以协助分销商进行铺货,使产品快速进入终端,同消费者见面,这样产品才能进入消费领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销售。同时,销售人员可以进一步了解市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达到厂家、零售终端的双赢。要防止销售人员欺上瞒下、同客户串通一气坑害企业。铺货时要防止铺货人员为了增加铺货量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法,如防止贿赂终端商暂时同意铺货,等业绩评估期一过,就向企业退货等现象的发生。销售管理必须在确定客户管理原则的前提下,对销售人员的岗位责任、作业方式等进行明确和量化考核,并进行定期的培训,特别是针对市场运作的管理和考核,才能有效防止各种弊端发生。

3、按照规划销售路线拜访客户

所谓销售路线是指派到销售区域的销售人员每天或者每月巡回拜访销售区域内客户的路线。一旦划分销售区域、确定分销商后,销售人员必须对自己区域内的客户(分销商)加以有效管理,依据各个客户的重要程度的不同、任务的不同等来安排销售拜访。一个销售人员一般负责多个客户服务。客户散布于销售区域内,设计一条从起始点开始经过当天所有的要拜访的客户又回引起始点的访问路线,可以节约时间,降低成本。

3.1制定科学的销售路线的作用

(1)为客户提供定期、定时、定点的服务。(2)可以掌握每一经销商、零售店的销售趋势与销售量的变化,进而可以制定未来的销售计划。(3)可以作为新产品上市及实施促销活动而设立销售点的选择依据。为了进行路线规划,应该把当前客户和潜在客户在销售区域地图上注明,然后确定每个客户的拜访频率,在做完这些工作以后,实际的路线规划就容易多了。

3.2合理分配安排时间

销售区域的时间分配就是指销售人员如何支配时间,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来完成销售区域内的销活动。时间的浪费代表着销售成本增长、销售效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意味在实际销售工作中销售人员用于业务洽谈的时间正在减少,花在路途以及客户寻找的时间正在增加。因此对销售人员的销售时间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很有必要。为了更好地管理销售人员的时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月、周、日计划。制定出销售人员每一天、每个星期、每个月的访问计划,以便于他们按照计划开展销售活动。(2)对客户进行分析。首先销售人员应该确定哪些人是当前客户,哪些人是潜在客户;其次销售人员要客观地估计他们的销售潜力,要根据客户的购买潜力制定自己的销售计划。(3)销售管理层应该对销售人员的销售工作给予更多的帮助,如帮助他们搜集客户资料,安排销售宣传等。这样就可以节约销售人员宝贵的时间,从而提高销售工作效率。

3.3设计销售路线时要注意的问题

(1)每条销售路线的设计以销售人员能够照顾到为原则,销售人员依此销售路线来逐一拜访客户。(2)销售人员的销售区域的分配和销售路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实际销售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3)要经常整理销售区域内的客户资料,以便进一步确定拜访顺序和拜访费用。

区域经理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城市防洪;防洪标准;降雨;防洪水位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概况

宜兴市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江、浙、皖三省结合部,隶属江苏省无锡市,其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浙江长兴、安徽广德毗邻,西邻溧阳,北接金坛和常州市武进区,水利分区属太湖流域湖西区。宜兴属我国东南丘陵向长江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地貌形态多样,山、丘、平原、圩区并存,其中丘陵山区占34.12%,平原占29.74%,圩区占19.39%,水域(不包括太湖水面)占16.75%。市域地势总趋势是南高北低,南部山丘区,山丘高程为200~400米,其中茗岭境内的市最高峰黄塔顶达611.5米,岗地一般为20~200米;北部为宽广的太滆平原,地面高程约为5~7米;东、西部为圩区,地面高程为3~4.5米。

2、防洪标准

根据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近期宜兴城市人口为34万人,远期至2020年将达到45万人。按照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的规定,人口在20~50万之间,属于Ⅲ级中等城市,其防洪标准应该达到50~100年一遇标准。考虑宜兴洪水主要受上游区域洪水压境和下游太湖洪水顶托的影响,宜兴城市防洪标准近期按50年一遇设计;远期,随着流域按第二轮防洪规划进一步扩大望虞河、实施吴淞江分洪工程和湖西区扩大通江河道工程新孟河等的实施使宜兴城市防洪达到100年一遇标准。

3、暴雨类型及其特性分析

宜兴市地处太湖上游、湖西区的下游,汛期洪水位既受湖西区上游来水的影响,同时又受太湖洪水位的顶托的影响,因此,宜兴市洪涝灾害与流域、湖西区暴雨密不可分。根据流域、湖西区(包括宜兴市)洪涝灾害分析,造成流域、区域洪涝灾害的降水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历时较长、连绵不断的梅雨型降水;另一种是历时较短、强度较大的热带风暴雨型。

4、防洪水位分析

宜兴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推算各标准防洪设计水位比较复杂,须通过多种技术途径综合分析确定。由于区域发展较快,流域、区域工况及下垫面条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水位排频成果难以直接作为宜兴防洪设计水位。因此,本文考虑工况及下垫面条件的变化,利用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并根据以往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确定设计洪水位,其中,由于宜兴地理位置的特殊,设计暴雨须考虑流域设计暴雨和区域设计暴雨两种分布状况。

4.1、太湖流域设计暴雨、年型及地区组成

本次各洪水频率、流域、设计雨量直接采用《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简要报告》成果,流域设计典型年及暴雨采用四种组合中对湖西区和宜兴城区洪水位影响较大的 “91上游”、“91北部”和“99南部”三种组合。

流域设计暴雨以30、60、90日雨量控制,湖西区设计暴雨以15日雨量控制。流域上述雨型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设计暴雨,湖西区雨量最大分别为20年一遇和70年一遇左右。

4.2湖西地区设计暴雨及设计典型年

暴雨频率成果:根据《太湖流域湖西防洪规划》,湖西地区暴雨采用的设计时段为15天。与流域防洪规划相协调,区域暴雨频率成果采用太湖流域管理局、河海大学于2000年12月编制的《太湖流域防洪规划——设计暴雨及产流计算》中的分析成果。

设计暴雨典型年:通过对湖西区和宜兴市主要成灾年份的暴雨特性以及太湖水位作对比分析,宜兴城市防洪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洪水设计典型年均选用1991年。

设计暴雨过程:根据1991年实况降雨,暴雨分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5月21日~6月20日;第二个时段是6月30日~7月15日。湖西区最大1、3日降雨量均发生在第一个时段内,为6月12日左右;最大7日和最大15日降雨量均发生在第二个时段内,即7月初的的暴雨。宜兴站实际发生最高洪水位的时间为7月14日,达5.21米,属于由第二个时段降雨所形成的洪水位。对形成宜兴城区最高洪水位的设计暴雨过程,采用湖西区1991年最大15天降雨过程,即以1991年型第二时段6月30日~7月14日的暴雨作为基本过程。

太湖流域其它地区采用1991年实况降雨过程。

5、水利计算

5.1计算方法

采用流域与区域防洪规划中常用且比较成熟的、由河海大学程文辉教授等研制开发的水文水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进行模拟计算,计算范围为整个太湖流域,面积36895km2。模拟计算中的河网是在天然河网、湖泊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合并概化,概化河道为平底、棱柱形断面。概化河网、湖泊在输水能力与调蓄能力两个方面与天然河网、湖泊相似。本次全流域河网模型概化河道总计1486条,概化节点总计1228个。计算整套模型分为产、汇流模型和河网水流运动模型两部分。

5.2计算条件

现状工况:1986年《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确定的十大骨干工程全部完成,芜申运河未开挖。

规划工况:新一轮防洪规划工程包括望虞河后续工程、太浦河后续工程、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吴淞江行洪工程、东太湖疏浚整治工程、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东西苕溪防洪后续工程、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等全面完成,芜申运河按三级航道标准开挖完成。

模型中涉及流域、区域内控制建筑物的控制运用方式,当推算近期50年一遇宜兴城区防洪设计水位时按1999年国家防总批准的调度办法运行;推算远期100年一遇宜兴城区防洪设计水位时,采用流域、区域防洪规划中相应规划的调度办法运行。

5.3计算成果

根据现状和规划的工况及相应控制运行条件,通过全流域模型分析计算,宜兴城区及周边外河最高水位见表1。

表1宜兴城区及周边最高洪水位计算成果表

6、防洪设计水位

根据水利计算成果,由流域和区域设计暴雨分别计算得到宜城区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不同工况下的最高水位,经综合分析,确定宜兴城市防洪近期50年一遇水位为5.5米。

远期,在太湖流域新一轮防洪规划工程全面实施,特别是下游望虞河扩大、吴淞江分洪工程及湖西通江河道新孟河工程等的实施,使流域洪水北排长江能力加强、下游通道进一步打通,对降低宜兴城区水位作用明显。因此,宜兴城区100年一遇水位也定为5.5米,对远期规划工况下宜兴城区防洪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区域经理工作计划第6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繁荣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的目标,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坚持用科学的规划引领中心城区发展,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强化一体化发展、同城化管理的理念,推动组团城市和主城区融合,形成主副协调、功能明确、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省会新市区;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理念,以县城规划建设为重点,完善县城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县城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生态良好的城镇体系,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原则,开放规划市场,聚集规划力量,应用先进理念,实现规划设计全覆盖、标准导则全覆盖、政策法规全覆盖,力争使我市规划体系达到省内第一、国内领先。

三、工作任务

(一)都市区部分主要规划任务共85项(组团城市规划编制纳入市级规划编制体系)

1.全面完成重点规划编制

1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编制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调整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乡统筹规划。

2重点地区规划。包括新区规划(总体规划、总体城市设计、起步区修建性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古城风貌提升规划、河风光带规划、新客站及周边区域规划提升、旧客站及周边区域规划提升、省行政中心区规划提升、东南节点区规划、东部新区规划提升、正定机场周边区域规划、植物园区域开发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含控规)等城市重点区域的规划。

3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完善总体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的基础上,编制主街主路城市设计二环路及沿线区域城市设计、大街城市设计提升(含中央生态景观带)清真文化商业街城市设计、街滨水休闲带城市设计、大道城市设计、故城遗址公园详细规划、毗卢寺公园详细规划、组团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组团城市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4城市专项规划。全面完成城市综合类、市政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设施类、防灾减灾类专项规划。包括市雕塑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供电规划、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含水系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含便民市场)城市文化设施规划、城市体育设施规划、城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城市教育设施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城市消防规划、城市人防工程规划、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城市殡葬设施规划、城市地名规划、旅游规划、生态体系规划、危险品管理规划、历史遗存、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宗教设施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现代服务业体系规划(含专业市场)物流体系规划、组团城市产业布局规划、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5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和《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编制覆盖市中心城区和组团城市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控规,并完成审批和备案工作。

6规划研究。编制城市北跨动力研究、中心商业商务区功能定位研究、都市区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研究、东北工业区改造研究,为城市的规划发展提供依据。

2.健全技术指标体系

1总体城市设计导则。

2城市专项设计导则。编制城市建筑外观设计导则、城市既有建筑整治导则、城市广告牌匾设置导则、城市家具设置导则、城市雕塑规划设计导则、城市夜景照明设计导则、城市色彩控制导则、城市导引标识导则、道路绿化导则、节约建设用地标准、新民居建设导则等导则。

3市容市貌整治导则。编制道路环境整治导则、居住区环境整治导则(含单位)组团城市城乡环境整治导则。

3.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制定技术规定。按照《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制定城市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技术规定(含五线管理)规划条件管理办法、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

2完善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市规划管理制度手册、制定都市区规划管理制度和县(市)区规划成果审查管理规定、规划成果验收、存档、发放制度、组团城市规划管理制度。

(二)各县(市)矿区主要规划任务各8项

1.城区总体规划完善。按照省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完善各县总体规划,包括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供电工程、供热工程、电信工程、燃气工程、环境卫生设施、绿地系统(含水系)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防灾等规划内容。

2.城市设计。编制各县城的总体城市设计和重要区域、节点城市设计。

3.专项规划、控规、镇规划。完成县(市)区全域范围产业布局规划、县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控规全覆盖、所有建制镇总体规划。

4.城乡环境整治导则和规划管理制度手册。编制城乡环境整治导则,为城镇和村庄容貌整治提出控制原则,明确整治提升目标;制定规划管理制度手册,进一步规范各县规划管理制度,为县城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四、实施步骤

(一)规划编制准备阶段,成立指挥部和各编制组、专家组、工作组,所有人员抽调到位、集中办公。拟订规划编制任务书、选定规划设计单位、签订规划设计合同、搜集基础资料以及踏勘现场。

(二)规划编制阶段,完成规划大纲编制、审查和规划方案编制。

(三)规划方案公示、审查与提升阶段,由市城乡规划局牵头,组织对规划方案进行公示,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对规划方案进行审查,此基础上,根据专家及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和社会各界反馈意见,对规划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完成规划成果。

(四)规划成果审批与公布阶段,完成规划成果的审批和公布,同时对全市规划设计集中攻坚行动进行总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规划设计集中攻坚行动指挥部,总指挥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同志担任,副总指挥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同志担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担任。同时,指挥部下设8个规划编制组、4个工作组、4个专家组。各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重大问题由集体决策。编制组下设85个项目组。

各县(市)和矿区要参照市里的做法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统一组织本地规划设计集中攻坚行动。

(二)完善工作制度。建立例会制度、规划评审制度、规划报批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监督考核制度等工作制度,及时通报规划进展情况,保障各项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展开。同时所有参加规划攻坚行动的工作人员、编制人员和专家要集中办公,集中精力,专心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各项规划任务。

(三)开放规划设计市场。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和政策性的要求,以开阔的胸襟、开放的视野,将规划设计项目推向市场,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重金聘请顶尖规划设计单位参与规划攻坚行动,引进先进理念,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保证规划质量。

区域经理工作计划第7篇

区域卫生发展理论的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一个课题。区域卫生规划是当代国际先进的卫生管理思想,也是各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了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现象。就我市卫生工作现状来看,近年来,卫生事业有较大的发展,各项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对照我市提前5年达到小康水平和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卫生工作还不适应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根据我市社会经济条件和卫生工作现状,发展我市卫生事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卫生改革,逐步走区域化发展和全行业管理的道路。为了加强全市医疗卫生工作的宏观管理,充分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解决条块分割,医疗机构布局、发展失控和资源浪费的状况,根据全市人民对预防、医疗、保健的要求,制定符合本市实际情况的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是当前我市卫生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具体来说,一是科学管理的需要。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发展我市卫生事业,减少了发展中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强化了宏观调控。二是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需要。针对我市卫生资源不足而综合利用效率又不高的问题,通过区域卫生规划可以使现有卫生资源利用合理化,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三是推行医院分级管理的需要。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是医院分级管理的基础。医院的设置、功能与分级要在区域卫生规划原则下统一确定。四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需要。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均衡的发展卫生事业,才能保证各项初级卫生保健指标的如期实现。五是逐步实现卫生全行业管理的需要。通过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将区域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业务统一管理,解决各自为政、部「〕所有的弊端,提高本地区卫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更好地发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职能。六是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职能的需要。卫生行政机构要通过区域规划,加强卫生事业的宏观调控,从以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间接管理为主,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做到宏观管住,微观放开。

二、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的做法与体

1991年6月我局成立了由局长、局办公室、计财科、医政科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区域卫生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局规划办公室,并要求全市各区(县)卫生局和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也都成立卫生规划班子,全面展开了我市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工作。为了制定好我市的区域卫生规划,我们结合本市的实情,以卫生部“八五”计划和2000年规划设想及“本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制定规划的基本依据。为使区域卫生规划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协调一致.我们向市政府、市计委、财政、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多次请示汇报,征求意见,以便取得这些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制定规划过程大体分为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和起草规划三个阶段。19引年8月至12月为调查研究摸底阶段。一是采用印发调查表逐级填报;二是走下去,深入市、区(县)、乡(镇)各级卫生部门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机构现状、群众医疗需求、现有卫生资源利用情况、发展规划设想等等;三是请上来,召开有经验的卫生管理干部、业务技术专家座谈会,征求他们对制定卫生规划的意见。以上这些调研形式,对制定规划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基础材料。第二阶段为分析问题。在前段调查研究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全市各级各类卫生单位进行全面分析(主要分析地域特点、群众需求、业务技术人员结构、床位、地方财力、大型医疗器械和基本建设现状等),根据现实情况,找出问题与优势,分析主观与客观因素。从当地疾病谱的变化和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出发,分别确定“规划”中发展的重点、一般和调整的内容。起草规划为第三阶段。我们先起草了《淄博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纲要分,历经10个月时间,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6易其稿,于1992年4月由市政府正式印发全市实施。“规划纲要”的印发对全市卫生事业发展从宏观上开始实行了控制,如基本建设立项、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和医院分级管理等级申报等,均按“规划纲要”原则确定。“规划纲要”是一个概略性规划,还不能涉及比较全面的、具体的管理内容,因此,在“纲要”指导下我们又制定了10个专题规划,即妇幼卫生、疾病监测与疾病预防、医院与医疗服务、急诊医疗、康复医疗、农村卫生、中医事业、药品监督与设备管理、医学科教和爱国卫生规划。在起草与出台每一个专题规划过程中,都打印分发给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并报市计委、财政等有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并利用局办公会、专门座谈会等形式,对每个专题规划进行充分讨论与修改后定稿,到1992年日月.“淄博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包括“纲要”和10个专题规划)印发全市实施。

三、我市区域卫生规划的出台与启动实施情况

在“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全市各区(县)、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都分别制定了规划.通过市卫生局规划办公室的统一协调,各地区各单位的规划做到条块结合、市卫生行政部门坚持宏观管好,微观放开,有i一十划地均衡发展全市卫生事业。要求各区(县)的规划由当地政府印发实施,对市属医疗卫生单位的规划要求做到有文字规划、有规划图和规划模型(或砂型),并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和市计委、规划局、卫生局盖章认可.使“规划”既有权威性又有可操作性,还可避免单位发展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今后即使单位领导人更迭,也都要执行已确定的’.规划”。截止1992年底,全市5区3县和16个市属医疗卫生单位,按上述要求完成规划的区(县)单位占80%以上。今年各区(县)、各单位的年度计划即是按照全市区域卫生规划总目标分期实施的具体计划.因此,可以认为,我市区域卫生规划已经开始实施了。四、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的体会

(一)首先要解放思想,统一对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的认识。在制定规划工作的开始,在我市卫生系统就有部分同志对制定规划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要不要搞规划,规划能否执行等问题缺乏信心。我们认为制定与推行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卫生事业管理发展的方向,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做好“规划、协调、监督、服务”四方面工作之一。这是一项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措施,其本身就是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由卫生主管部门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通过规划的实施,逐步实现卫生全行业宏观管理,提高区域范围内卫生服务的整体效能。至于规划能否执行,主要取决于领导的重视和认识的统一。因此,在卫生系统会议上,局领导多次要求各级领导要以改革的姿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抓好规划的制定工作,并以规划指导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制定区域卫生规划,要积极争取政府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这是制定规划与实施规划的基本保证。我们起草规划之前和规划制定过程中,多次向市政府领导汇报制定规划的意义,启发领导对卫生规划的认识,并主动征求计划、财政、城市规划和国土规划等部门的意见。在“规划”的6易其稿中,每一稿都送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如规划中提出增加卫生投入,到1995年市、区(县)级卫生经费达到年度财政支出的8%,经过与计划、财政部门多次协商才取得共识。卫生机构的发展与建设规划必须得到计划、城建部门的认可,否则是难以实现的。

区域经理工作计划第8篇

论文摘要:文章指出,科技 发展 规划既是一种发展战略,也是一种科技政策,是科技计划的基础和方向,好的科技计划应该是科技发展规划的延伸,应该为执行科技发展规划提供保障。

1科技发展规划与科技计划

1.1科技发展规划

科技发展规划是国家(或地区)为实现科技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方案体系,它围绕科技发展目标,在发展领域、发展阶段、资源配置、支持条件上进行优势集成和统筹安排,以研究科技系统、 经济 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为基础,设计科技发展以及以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并通过实施设计内容来推动这一战略的实现。区域科技发展规划是在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指导下的区域性科技发展规划,它更注重区域的发展特点和区域的现实状况,是关于区域科技投人方向、科技资源配置、区域科技发展模式以及科技活动中相关主体行为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1.2科技计划

科技计划一般是政府根据国家或区域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安排、有目标、有步骤、有组织、有措施地在行政管辖范围内开展的科技活动。湖南省科技计划体系包括以下3部分:

①基础研究计划:主要结合湖南省的优势学科领域开展攻关,在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源头创新和原始性创新上取得突破性成果,抢占高技术领域制高点,包括 自然 科学 基金计划、杰出青年基金计划、院士基金计划和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②科技攻关计划:包括重大科技专项、地方科技攻关专项、科技攻关重点和一般项目。

③科技创新环境建设计划:包括软科学计划、国际合作交流计划、技术交易与市场计划、重点实验室计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及其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

规划与计划必须要形成一种有机的联系。规划管理计划,规划是一段时间科技计划的基础和方向。而科技计划是规划的落实和具体执行,要服从规划、支撑规划。因此好的规划要有好的计划衔接和支撑,而好的计划应该是规划的延伸,为执行规划提供保障。

2科技规划的制定与主要内容

2.1制定

2005年开展了1}个专题的战略研究,在取得的相关成果基础上,2005年组织了由政府管理部「〕、大学、科研院所、 企业 和近百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规划纲要起草班子,经历了前期准备、框架设计、任务凝练与政策梳理、草案形成和征求意见等五个阶段,对优先主题、重大专项、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建议等进行了筛选和综合,并组织专家多次赴北京等地与省外专家和科技界权威进行咨询,2006年4月以省政府文件的形式正式向全省颁布实施。

2.2主要内容

规划确定了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科技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有: 现代 农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 电子 信息与现代服务业、生物与医药产业、现代 交通 运输业、能源、资源与环保产业及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8个方面。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取得突破的技术群。根据《规划纲要》的重点领域,确立了s0个优先主题,部署了支撑七大科技工程的重大专项,重大科技专项是由政府主导的,用来解决国家与区域发展中遇到的关键技术性、系统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共性问题的大型创新活动,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一种科技计划形态。规划确定要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技术、公益性技术、共性技术,整合科技资源,加大投人,集中突破,通过3}s年的重点支持,形成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标志性工程。先期在超级杂交稻技术研究与示范、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型换流变压器及特高压直流输变电重大装备、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设立重大科技专项。

3规划的执行与成效

规划的作用取决于规划的执行,规划执行又依靠科技管理部门每年的科技计划支撑。湖南省科技厅管理决策层从规划制定开始就要求严格执行规划,其管理战略是:按照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程序,在8大重点领域和so个优先主体内选择实施重大专项,支撑七大工程建设。以七大工程作为保障体系,确保完成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两大任务。因此,湖南省科技厅把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作为执行科技规划的主要手段,从一定程度上讲,对湖南省重大专项的研究,大致可以看出规划的实施情况。

3.1 20062007年度湖南省重大专项的安排

2006年共安排了8个重大专项,总经费为7 400万元,年度经费3 200万元,共引导承担单位投人73 19s万元,投人引导比接近1: l0 0 2007年在对2006年重大专项滚动支持的基础上,又启动实施了11个重大专项,共投人科技拨款2.13亿元。其分布是:在现代农业领域安5个,在能源、资源与环保产业领域安排4个,在先进装备制造业领域安排3个,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安排2个,在生物与医药产业领域安排2个,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领域安排2个,符合规划设计的重点领域发展要求。

3.2成效

①促进了新型 工业 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重大专项的重点在钢铁、有色、工程机械、汽车、电子信息、电工电器、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急需重点扶持的产业上。比如,2006年设立了2 mw以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关键部件重大专项,通过两年多的联合攻关,该专项突破了整机系统集成技术、机组控制系统技术、大型直驱动低速永磁风力发电机制备三大技术瓶颈。2007年11月3日,2 mw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下线、2mw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大型风电装备制造技术进人世界先进水平。

②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设立重大专项的主要目标是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以提升解决瓶颈制约的突破能力。这种目标导向强化了重大专项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必须发挥重要作用。湖南省科技厅将取得发明专利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促进了专利申报的积极性。2006年实施的重大专项共突破70项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共申请专利56项,制定技术标准7项,鉴定成果16项。比如,现代柑桔工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专项,在柑桔罐头酶法脱囊衣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相比原有的酸碱脱囊衣工艺,每吨产品减少酸碱废水排放约40 t,全年可减少400万t废水的排放,相当于50万人口城市1年的居民污水排放量。

③促进了科技资源的进一步集成。重大专项按照首席专家负责制的机制运行,实现了科技计划项目由单一技术突破向集成技术创新的转变,由单一的承担单位向产学研结合的转变。如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重大专项,就集中了全省电机、电池、电控、整车等方面分别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

④促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持续高速 发展 。200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 历史 最快增速,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 700.6亿元,增加值840.8亿元、利税309.2亿元,出口创汇44.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 ,40.7% ,60.6%和57.1%;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 %,较2001年增加了10.9%,有力地推进了湖南省新型工业化进程。

⑤引导 企业 成为创新的主体。目前,湖南省r&d活动人员71.46%分布在企业;r&d经费投入企业占77.45 %;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占55%以上。 2007年,80%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主持和参与承担,82%的职务发明专利为企业创造。20062007年承担重大专项共有81家单位,企业占承担单位总数接近62% 0 2007年全省首批27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中,每个企业平均拥有研发机构4.37个,研发投入占销售收人比例平均达到8%0

⑥科技规划促进了科技进步。湖南省统计局和湖南省科技厅对湖南省2006年科技进步的统计监测显示,全省科技进步综合指数为109.1 % , 2006年湖南省科技进步的总体状况是:科技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人员增加。2006年全省科技人员123.53万人,比上年增加0.9%。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拥有高级专业人员8.04万人,比上年增加0.2%;科技经费投入增加,r&d投入小幅增加。2006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为133.7亿元,比上年增加23.2% o全省投入的r&d为53.61亿元,比上年增加20.4% , r&d经费占gdp的比童为0.71%,比上年提高0.03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发明专利居中部第一。2006年取得成果986项,其中15项获国家奖励。专利申请量10 249件,增长17%,授权量5 608件,增长53.3%;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 经济 的拉动作用加大;2006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 893.18亿元,增长24.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达11.78%,拉动全省经济增1.44%;大型工业企业科技投入大幅增长。2006年全省大型工业企业投人r&d经费25.12亿元,增长29.6% ;科技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6年全省gdp为7 568.89亿元,增长12.2%,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提高1.5%

4对科技规划与科技计划衔接的评价

4.1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措施保证了规划得以执行

湖南省科技厅重视规划的落实和执行,特别重视重大专项的作用,从2006年开始,从总体设计、立项评审标准、监督检查、经费支持和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强管理。在专项的总体设计上,提出了“突出重点、有限目标;集中投入、稳定支持;完善机制,滚动发展”的总体思路。此外还提出了“省级重点,地方配套;地方重点,省级支持”,促进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在资金配置上,一方面,集中省本级}o%的科技三项费,单项强度由几十万元提高到数百万上千万元,另一方面,要求承担专项的企业保证配套资金至少达到l:n.s以上;在专项管理机制上,依法采用合同管理,实行首席专家和承担单位的责任制;为了加强监督检查,制定了科技厅专项主管处室、重大项目办、重大项目领导小组的职责,实现立项、实施、监督、考核的相对分离,保证立项公平公正,预期效果显著。

4.2规划制定与实施的不足

①数据使用不充分。规划以宏观的定性阐述为主,没有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缺乏规划应有的系统性数据支撑体系,规划的文体特征不明显,看似如同工作报告。

②先进的技术方法使用不够。规划发挥了专家、管理人员的智慧,但从系统方法上看,规划所列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并没有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如技术预见。技术预见是区域科技管理的新方法,已被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高度重视并实施。技术预见在区域科技管理中可以发挥前瞻与优化作用,在资源有限情况下,选择最优支持点;发挥衔接与协作作用,促进单一要素绩效的联系;发挥整合与集成作用,促进创新活力与创新规模经济性的结合;发挥预警与评估作用,全面评估其影响 现代 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福利和来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