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全民健身背景

全民健身背景赏析八篇

时间:2024-04-02 14:41:41

全民健身背景

全民健身背景第1篇

关键词:全民健身背景;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对高校建设资金的不断投入,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设施在不断地完善,全民健身的时代已经到来,体育设施的建设成为了全民健身中所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最大作用,国家开始将高校体院场馆向社会化运营方向发展,但就目前的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的问题

(一)运营体制存在缺陷

在很多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中都存在着运营体制缺乏科学性的现象,有关部门或者是高校没有针对这一运营体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缺少一些细节上的规定。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体制的缺陷,导致在高校体育场馆实际的开放过程中,面对一些问题时没有合理的制度来解决。一些高校体育场馆虽然实行了社会化运营的管理体制,但是只是根据相关部门派发的文件执行的,将上级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直接照搬过来,没有根据高校体育场馆的实际情况和当地居民的健身要求来制定符合实际发展的制度。有些高校管理者在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中只考虑带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忽略了该校学生的体育文化课程和学生活动需求,甚至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1]。

(二)运营方式落后

在全民建设的背景下,实行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是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很多高校也在实行这一建设,但就目前各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方式来说,这些方式都大同小异,并且都比较落后。有很多高校体育龉菰谏缁峄运营的过程中只是局限于校园内的发展,并没有与其他高校或者是社会性体育场馆进行合作,导致社会化运营的效率较低。还有一些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方式是通过对场地及器材的租赁,极少数存在市场包装的方式,并且租赁的价值也是较为低廉的[2]。

(三)运营管理模式单一

我国长时期的实行计划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给许多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思想上的影响,导致一些高校在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行上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很多高校的管理者都担心社会人士的使用会给体育场馆的设备造成损坏,会增加校园内部的危险性,因此在实行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过程中,选择了对体育场馆定时定点开放,并且只开放一部分。对于场所和器材的租赁没有进行网络上的宣传,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的进行社会化运营,只是等着有需要的单位和团体上门商谈租赁业务。高校管理部门对于在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制定风险规避的管理模式,在问题发生后自己采取措施来解决,没有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优势,也没有运用社会资源,这样的管理模式与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的目的不对应。

二、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的方式

(一)改善社会化运营的体制

在全民建设的背景下应当改善传统的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理念,在理念的引导下完善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体制。高校管理者要加强对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一方面是能够满足学校的体育教学需求和师生活动需求,另一方面是能够为体育场馆社会化提供更加有效的资源;树立多元化的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思想观念,运用多种融资手段解决体育场馆修建的资金来源,加强与政府或者其它社会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举办赛事等形式增加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力度,积累更多的社会化经验和社会化财富,改善社会化运营的体制,提高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水平[3]。

(二)优化社会化运营的方式

很多高校管理者都想实现对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管理,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管理经验没有找到适合学校的运营方式,在这方面上我国的高校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运营方式,成立专门的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管理团队,来负责社会化运营的工作。聘用有专业素养的管理人员,对群众运用体育场馆器材的行为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加强与各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通过承包使用权单位体育赛事、为体育活动提供场地、为比赛提供裁判和指导人员等方式来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增加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效果。在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方式中,高校应当重视的是社会化运营的科学性,这就需要高校在社会化运营一段时期后对运行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的利弊,从而制定长久发展的运营方式。

(三)健全社会化运营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社会化运营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整体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水平的根本措施,高校管理人员要利用社会管理的经验来完善体育场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对各项场馆工作的规定来明确每个员工的职责,健全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针对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目的和方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构,明确社会化运营的目标及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高校发展部门应当制定风险规避和解决的管理制度,做到在出现问题后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解决,增加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效率。

三、结语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是全面健身背景下的正确选择,在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在制度与管理方式上都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因此各高校在进行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中,要结合本校体育场馆实际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的健身情况,运用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来选择适合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模式。

参考文献:

[1]闫海莲.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3:26-28.

全民健身背景第2篇

一、研究文献与现状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相关的研究文献以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经营模式和制约因素等方面为研究主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读,认为高校的体育硬件资源、体育人力资源、科研成果和信息资源在充分满足高校教学和训练的情况下,只有直接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服务才能使高校体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不同的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采取适合本校的社会服务模式,才能更好地使高校体育资源为社会服务。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制约因素可以归结为三点:第一,政策制度缺乏、观念落后,服务形式单一,这是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制约因素之一。第二,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校体育资源的资金投资力度小,投资渠道单一这是制约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另一因素。第三,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欠缺,这是制约高校体育资源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研究普通本科院校的文献占很大比例,但是以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的却寥寥无几,高职院校的数量远多于本科院校数量,其体育场馆资源也是如此,因此本研究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以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为课题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和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的内容

(一)全民健身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全民健身的理论知识和现实情况,分析出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在体育场地方面的限制因素和瓶颈,为本研究探讨实现路径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二)长沙市高职院校体育场馆基本情况及服务社会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收集长沙市高职院校体育场馆基本情况,了解长沙市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所做的工作(含已做的工作情况和未开展工作)及其原因分析,包括体育场馆人才、对外开放情况、资金和信息来源、经营模式、承担比赛情况等,为本研究提供参照系。

(三)专家对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观点和建议分析

拜访本领域的学术专家和体育场馆一线管理者等,获取专家们站在学术角度和现实角度对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观点、建议、注意事项、要做的工作、长期规划、实现的可能、可行性分析、风险评估等,为本研究的进行提供专业的数据信息和专业知识指导。

(四)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实现路径分析

根据前期工作的成果,对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实现路径进行探析,结合全民健身的热潮,研究出符合实际可行的服务社会计划和探讨出可行合理的实现路径。

三、调查的结果分析

(1)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行为和情况不太乐观。(2)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方式、办学效益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是制约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主要因素。(3)全民健身的切实开展需要较充足的体育场地设施来予以保障。(4)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实现是多因素的综合表现,不能简单地以某一个或某一部分因素为依据,要在统筹兼顾的视角予以对待和开展。(5)长沙市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有较大的可为之处。

全民健身背景第3篇

关键词:大庆市 高校体育场馆 运营模式

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群众对体育场馆的需求和场馆资源不足的矛盾逐渐突出,

调查表明在大庆市的体育场地分布中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占有相当的数量,而高校的体育场馆相比较中小学的体育场馆而言种类齐全,且位置相对集中,如果对外开放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促进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可以解决体育场馆的维护和管理经费,使学校节约资金更加完善体育设施和环境,不失为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另一条出路。

一 大庆市全民健身开展现状

2010年大庆市全民健身掀起新高潮,10项全民运动贯穿始终。提出通过5年努力,使体育人口数量提高7个百分点,市民体质合格率由78.6%增加到89.4%。这一主题活动以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为总体目标,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体育人口由目前的106.6万人增加到126万人;人均健身场地面积也要从1.138平方米增加到1.5平方米;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全民健身工程覆盖达到100%,基本解决市民健身场地问题;社会体育指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指导员数量由现在的1400人增加到5000人以上。这种现状表明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迫切需要以更多的体育场馆作为支撑,而适当的开放大学体育场馆可以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体育场馆不足的矛盾,节约资源,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二 大庆市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现状、

被调查四所高校,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和大庆师范学院共有室外田径场7块,其中东北石油大学3块,大庆师范学院2块,其他学校各一块,其他数量较多的分别为篮球场,排球场和网球场,室内场馆9个,这些场馆承担着大学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各学校的场馆都是作为平时的体育教学和专业体育训练比赛使用,不完全对外开放,但种类比较齐全且位置相对集中。

三 大庆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

目前大庆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范围很小,几所高校的体育场馆实施了部分有偿开放,主要是承担政府部门、体育部门或者教育部门举办的运动会或各项比赛,另外还有部分社会单位及社会组织的比赛。各高校的体育场馆除教学训练时间外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体育资源的浪费。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满足了群众一定程度的需求,但是现阶段的开放程度仍然很局限。

四 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前景

高校体育场馆可以采用有偿开放的运营手段,在节假日和教学间隙对外开放,既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又能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一)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

服务大学,促进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

体育场馆是体育活动的载体,大学的体育场馆主要功能是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教学训练场所,青少年是全民健身的主体,充足完备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可以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健身需求。

兼顾社会 以馆养馆

在教学和训练时间之外可以充分发挥大学体育场馆的项目多样、位置集中、交通便利的优势,为社会服务,满足城市居民的健身和娱乐需求。对其提供有偿服务,达到以馆养馆,完成对场馆的维护和保养。

(二)运营模式和策略

1 运营模式

运营模式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两部分。对内,满足学生日常教学训练以及社团活动是非盈利性质,学校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计划,充分高效的安排场馆进行各项体育活动,避免体育资源的浪费。根据学生更高层次的健身要求部分可以适当开展有偿教学服务,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对外,在不影响教学训练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利用闲置的体育场馆同社会各部门,各团体合作,承办一些体育赛事,使闲置的体育场馆能够创造出一定的经济利益。

2 策略

选择合适的开放项目,制定开放时间。

各高校可根据本校特点和实际情况适当的选择开放的项目和时间,最好能够适应当地居民的爱好,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创造出各自的特色。

全民健身背景第4篇

关键词:锅庄舞全民健身经济因素 职称论文

锅庄舞作为一项具备强身健体功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近些年逐渐受到更多的追捧,在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和认可的前提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以经济方面出发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原因:

1.在经济收入不断增长的前提下,锅庄舞在人们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的基础上被推崇。

在先进技术飞速发展和经济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休闲时间的增多是人们生活方式得以改变的良好催化剂。社会中大的企业由于可以带来巨大的生产力,因为人们的休闲生活有了很大的物质性的保障;工时制度的变革,依赖于现代工业企业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技术;社会公众的休闲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跟上大自然的周期和规律是建立在现代化企业所提供的现代生活设施的基础上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公众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必然发生着很大的改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底层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必然会有高层次需求的追求。但是,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着“双刃剑”的效果,在经济飞速增长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大,“文明病”的蔓延,让人们将强身健体的重要性理念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并且逐渐明白了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如此一来,由于藏族锅庄舞的不少特性都和社会公众锻炼身心的意识和目的有着诸多的契合,因为逐渐成为社会各界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之一。

2.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使得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锅庄舞成为了良好选择。

中国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典范说明。确实,如果物质生活都不能得到基本保障,那么精神生活的追求只能是一种空想。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保障自己的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意义上的需求的满足。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的背景下使得身体健康的意识被广泛传播,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和精神生活的享受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

迄今为止,人类已从木棒、石器,青铜、铁器,蒸汽、电子时代进入现代化的科学信息技术时代。人们使用的劳动工具的不同也就映衬着时代的不同,人们的身心健康指数必然也存在着差别。在高强度以及纯体力的劳动时代下,肢体的疲劳才是对人们的身心产生影响的最大因素,良好的休息和睡眠就可以使其很快恢复。而在机械化的劳动密集型的时代,社会分工的日益详细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乏味和单调而产生局部性的疲劳。而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劳动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压力的增大,而且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心理和精神,带来了高级神经系统的疲劳。所以,在劳动方式不断变化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方式舒缓身心、放松压力、强身健体成为人们追求卓越的精神生活的主要目标之一。而锅庄舞所具备的良好特性恰恰能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为人们派遣压力,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日益成为炙手可热的促使人们追求良好品质生活的媒介事实。 3.在民族旅游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锅庄舞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休闲、度假以及旅游逐渐成为社会公众所喜爱的放松身心的方式,随之而带来旅游业的大发展。而民族地区以此为契机,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旅游业使我们全都全球化这个舞台上的表演者,演绎着我们自己设定好的剧目和生活。”由此可见,在旅游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民族文化逐步变成社会中的商品,作为传统文化的锅庄舞也没有成为例外。为了吸引和培养更多的游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满足诸多游客为了体验民族风情的心理特征,很多民族旅游景点所推出的旅游观光项目包括民族古乐、民族舞蹈以及民族娱乐等。而锅庄舞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增长的同时,也被千千万万的游客所宣传,逐渐成为旅游活动中的必备娱乐因素之一,这中社会基础是锅庄舞成为一项大众性的健身活动的重要催化剂。

因此,锅庄舞成为一项被广大群众所推崇的大众健身运动,究其原因,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收入的增长,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也促进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因此锅庄舞被推崇、被选择。而随着民族旅游业的发展,锅庄舞被广泛传播。锅庄舞在流传过程中更好地适应了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使其长久存在并被广泛应用于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最重要原因。

注释:

1 《管子·牧民》。

全民健身背景第5篇

关键词:新医改 民营医院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R 197.3 文献标识码:A

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民营医院在面对此次挑战时首要应该采取的措施,就是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改革力度并健全医院内部管控体制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自新医改方案全面实施以来,在医疗监管、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却忽略了对医院管理影响作用最大的财务管理,良好的财务管理对保障民营医院日后稳定发展和生存起着重要作用。

一、新医改背景下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

新医改方案自2009年首次提出,对医院的总体改革思路进行了明确规划。主要对医院的监管、运行、管理和服务机制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求医院在切实减轻公民医药费用负担的基础上有效地改善医院服务体系,并建立健全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和监督机构,新医改下的医疗改革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重新确定了新的目标,即以病人为中心规范医院服务体系、对内部资金加强管理,科学使用并保证医院合理收益。

随着新医改的全面实施和逐渐深入,民营医院认识到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提出了新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从医院成本、经营、投资和计划方面提出了要全面实现医院整体经营战略目标和决策管理系统化,并快速提升民营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新医改逐渐发展的背景下,民营医院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必须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民营医院应建立起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识并树立良好竞争的思想。民营医院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应做到能够更好地满足公民的医疗需求即为公民提供低廉且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在满足公民需求的同时也要保证医院自身的经营利益,从而使民营医院能够同时收获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医改背景下民营医院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

(一)医疗成本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核算科目较少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民营医院普遍缺乏全面完善的成本管理,使医院的医疗成本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全面的成本管理是民营医院能够快速提升内部资金使用效率和控制医疗成本的有效管理措施。民营医院的管理者不能只去关注医院的创收情况,而应重视对医疗成本的控制。部分民营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清晰的成本核算意识。在处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和进行归纳总结医院年度支出时,没有较高的医疗成本节约意识。而且民营医院没有对各科室配备相应的成本管理工作人员并缺乏跟踪各科室的健全信息系统,导致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地对各科室消耗的医疗物资的类别和具体数量进行了解,从而出现民营医院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科目较少的现象。民营医院在对各科室的综合成本进行确定时,缺乏规范性且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无法对医院的成本费用,特别是医疗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造成民营医院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民营医院资金使用比较盲目,缺乏科学性

民营医院普遍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健全的资产报废制度、科学合理的盘点清查制度。不能够有效地保证医院财务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并且对医院无形资产的管理也不够重视。因此,民营医院在资金使用方面多有盲目性且缺乏科学合理性。民营医院在资金方面主要的问题是,一方面存在大量多年不用的医疗材料和设备库存,从而占用了医院很大一部分的资金,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医院使用资金的不足。民营医院的资金运作模式难以优化主要还是由于自身资产管理能力的不足。如民营医院在采购大型的医疗设备时,没有经过财务部门的专业可行性分析就擅自决策,这种只根据科室需要就盲目审批采购的方式严重缺乏科学性,导致民营医院出现严重的医疗资金浪费现象。由于大量资金占用,带来医院财务状况恶化。而对于流动性较强、需求量大的各种医疗耗材的管理,同样需要财务人员的专业指导以缓解利用率低、占用资金大的不良模式。

(三)民营医院筹资渠道窄,融资风险大

国务院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就包括要重点解决民营医院在筹资、投资、融资等方面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政府支持不足的问题。民营医院一直存在的资金缺乏、筹资渠道有限、融资难度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医院的发展。民营医院的筹资渠道窄,大部分都是通过采取银行贷款和自行筹集资金的措施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3]。但是由于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相比,其具有规模有限、病源分布窄、经营风险大、自筹资金能力弱,所以大部分的民营医院都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且民营医院先天性信用缺乏和规模有限的特点导致了其在信贷市场一直处于不利地位这使民营医院在融资方面也具有很大的难度,担负着较大的融资风险。

(四)民营医院财务及经营管理不范

民营医院在财务和经营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问题。财务方面,医院没有对现金流量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以及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作用,造成民营医院存在着较大的财务报表局限性问题。民营医院虽然高度重视内部分析,却严重忽视了外部分析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民营医院严重缺乏与之适应的财务分析指标,没有可以用来比较的财务指标,就没有可以进行横向比较的医院。民营医院在经营管理上,惯用的是事后进行分析,往往忽略了事中和事前的分析工作,缺乏前瞻性的目光。且大多数的民营医院高层管理者和经营决策者普遍缺乏现代医院经营管理理念和经验,导致民营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不规范。

三、新医改背景下民营医院财务管理的完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

民营医院的相关财务管理职能部门应根据医院当前的实际经营运行情况,修改和制定与之适应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并努力完善和健全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体制。由于民营医院属于自收自支和自筹资金性质的机构,其不像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与国家财政联系紧密。所以民营医院在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时应主要选择和遵守国家出台的《会计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院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具体规定的相关条例和规章制度,以及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务管理制度和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等。

(二)建立健全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及内容控制和监督机构

建立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管控制度和监督机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证民营医院的资产完整和完全,并起到降低医院经营风险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通过增强民营医院管理决策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制度以及健全医院的支出审批制度与票据管理制度,从而达到有效地完善医院资产管理和成本核算体系以及对内部控制关键节点管控的目的。完善的内部财务管控体制和监督机构还能够对民营医院的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调度、有效地降低医院经营运行成本,使医院运营成本使用效率显著提高并实现医院的经营管理目标。民营医院还可制定一系列的日常财务规章制度,如内部的奖惩制度等,以此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控,提高民营医院的经营效益和规模。

(三)设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内部资金的管理

民营医院内部资金的管理一直是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民营医院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并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民营医院在相关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年检时,必须要能够提供出有效的会计事务所开具的当年审计报告。通过健全医院审计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医院内部存在的财务管理混乱现象。如未建立账簿进行核算、有资不抵债、随意挪用医院经费等不规范的财务行为。在采购会占用医院大量资金的大型医疗设备时,应首先由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再由医院各部门和管理者共同讨论并决策。而对于小额且流动性较强的日常医疗耗材也应有医院的财务人员严格根据需求量和周转水平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在日常的资产使用和保管中应由专人负责,对各项资金支出应定期地清查考核,防止资金的意外流失。

(四)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增加民营医院自身造血功能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民营医院加大改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力度从而增加民营医院自身的造血功能,并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医院内部的现金流进行严格仔细的管控,避免出现财务报表局限性问题。也需要对外部分析重视起来,完善民营医院的财务分析指标,方便医院日后的经营管理工作。通过修改和改进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使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在与各职能部门的合作过程中,不仅可以做好事后管理的监督工作,还可以及时做到事前和事中的检查工作。同时民营医院的领导层也需要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增强自身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增加民营医院的造血功能。

民营医院为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以及快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要把传统的财务管理重心向加强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方向转移。民营医院必须树立财务管理的理念,重视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管理,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J].经营与管理,2016(08).

[2] 孙华巍.浅谈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财务管理目标与实现途径[J].现代商业,2012(03).

全民健身背景第6篇

〔论文关键词〕地震灾区;心理自助系统;羌族中学生

在维护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当事人自己的责任感、自我效能感、自我维护的意识和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自助是个体自主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形式,其本质是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改造过程,心理自助是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根本方法和途径。通过心理自助维护心理健康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要素来支持,并在自我意识的调控下共同构成个体的心理自助系统。

在“5·12”地震中,由于校舍倒塌,四川省北川、茂县和阿坝州等羌族主要聚居区的学校损失惨重,师生伤亡巨大,幸存学生因目睹灾难场景,心理受到强烈冲击。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都竭尽全力帮助灾区学生进行学校和心理重建,但是大灾之后的心理重建很难,持续时间会很长。因此,灾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应该寻找各方资源、采取多种途径。在灾后羌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鼓励和指导羌族中学生进行心理自助,构建心理自助系统,不失为羌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现实选择。

一、羌族中学生心理自助系统构建的依据

灾后羌族中学生心理自助系统构建的基本目标是以羌族文化背景为前提,发挥羌族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增进面对灾难和挫折的适应能力,完成心理重建并促进心理发展。这一目标是以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作为依据,同时也是依据羌族的文化背景和羌族学校的客观现实条件而提出的。

(一)心理学依据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人人都具有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倾向。该理论揭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在于助人自助,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通过当事人自己内在心理动能的唤醒和改变才能起到实效。积极心理学则认为,每个人自身都固有着某些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帮助他们走出灾难,实现心理重建。近来的心理学研究也发现,随着生理、心理年龄的成熟,中学生对于灾难的理解和感悟,较之小学生更为深刻,也具有更多的认知技巧,可以形成更多的认知重构和内部行动计划,来进行心理自助。

(二)现实依据

第一,依据羌族的民族文化背景。羌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素有民族“活化石”之称,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羌族丰富的文化内容,形成了独特的羌族文化。作为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其性格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必然渗透着文化的烙印。如早前应用卡式16种性格因素测验发现,羌族学生的性格与汉族学生的性格差异较大,羌族中学生的世故、忧虑、稳定性显著地高于汉族中学生。因此,在心理自助的指导中要特别考虑到羌族中学生某些心理特征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并鼓励学生积极吸取民族文化中激励自我的力量。

第二,依据羌族学校的客观条件。羌族生活在高山峡谷地带,地势险峻,特殊的地理环境使羌族学校形成了多而分散的格局,也提高了学校运行的成本。因此,羌族学校存在着经费紧张、师资缺乏的实际困难,尤其是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大灾之后,学校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应对灾难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创伤,因而对受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要借助外援,二要重视发掘学生个体自身的力量。

二、构建羌族中学生心理自助系统的结构

从结构上看,灾后羌族中学生心理自助系统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识、知识信念、情绪表达以及自我行动四个部分。自我意识是心理自助系统的核心,包括了对心理健康的各个维度的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以及自我控制。知识信念是心理自助系统中的认知结构,是心理自助过程的认识和评价的规则,也是被认识、被评价和被重组的对象。情绪表达是心理自助系统中的情感要素, 自我行动是在自我意识、情感表达以及知识信念的基础上对心理健康作出的维护和促进行为。我们认为灾后羌族中学生心理自助结构系统需要重点构建以下内容:

(一)自助意识的增强

在心理自助系统中,个体的自我意识处于核心地位,起着统帅作用。在个体出现心理问题时,自我意识会发出自助信号,产生自助意识。自助意识是进行心理自助的前提,因为进行心理自助应该对自助过程有所认识,对自助效果持认同态度,相信只有通过个体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解决心理问题。有了自助意识,个体也才能积极主动地运用心理自助方法,参与自助活动,进行心理训练,进而使个体的心理内容与环境信息之间达到协调和相容状态。因此,灾后羌族中学生的心理自助系统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增强个体的自助意识,包括对自助活动过程、自助价值导向的认识、感受以及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观念态度。

(二)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

汶川大地震后,羌族中学生面临着复杂而艰难的适应问题。一方面,他们要经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另一方面,他们要应对学习、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如异地就学以及返乡后的心理适应问题。大地震使羌族地区学校损毁严重,很多儿童青少年灾后异地就学,如地震后三个月汶川县15000多名学生全部复课,其中近14000名学生在异地复课。他们离开故乡,在新的陌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学习、生活,因而要面对因离开家乡和熟悉的文化场景而带来的适应压力,而在学校重建返校后,又将面对故园不在,故人已逝的现实。而这些变化,都需要他们自己主动调整心态,积极适应,才能顺利过渡。因而,对羌族中学生来说,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自助的重要一课。

(三)创伤后的情绪表达

虽然已有研究表明,灾区青少年学生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心理冲击和出现应激反应,从而产生无助、消沉和孤僻等负面情绪,但由于社会角色意识的发展,又使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熟,必须显得坚强。这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得若无其事,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加之羌族人民在情感表达上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如认为在外人面前流泪是一种很羞耻的事情。基于此,灾后羌族中学生的心理自助的内容之一,就是要鼓励自我情绪的表达,把内心积压的悲伤释放出来,向他人倾诉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这样才有助于消除负面情绪,并能从他人的支持中获得安全感。  (四)积极性格的塑造

性格决定命运,积极的性格特征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样经历了大地震,青少年学生因性格特征的差异,其心身健康状况也有很大的不同。具有消极性格特点的青少年,在遇到问题时较多地使用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这对其心理健康是极为有害的。羌族中学生是地震后羌族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希望以及羌族新家园的未来建设者,塑造积极的性格是震后羌族中学生心理自助的重要任务。羌族学生可以在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中找到很好的教育资源,如通过聆听“释比”演唱羌族的历史传说、史诗等,激发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气概,从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三、羌族中学生心理自助系统构建的途径和方法

构建灾后羌族中学生心理自助系统的途径和方法是多元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应结合羌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自身心理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自助途径和方法,才能有效缓解灾后的不良心理反应。

(一)创建良好的自助环境

自助环境包括心理健康书籍资料、传媒信息、心理训练设备、训练场所以及自助氛围等。中学生善于接受新思想、新知识,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个体能够加深对自我心理世界的了解,不仅有利于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增强自助意识,而且为自助时选择恰当的自助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5·12”地震后,在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下,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书籍和信息很多。如教育部在地震后旋即组织编写了《地震灾后中小学生心理援助读本》,并迅速赠送到灾区学生手中;为弘扬和传承羌族文化,有关部门还组织编写了《羌族文化学生读本》,成为羌族学生爱不释手的读物;一些国际组织还向北川等地的灾区学校捐建了图书馆等。另外,这次地震再现了羌民族许多勇敢、坚强、智慧、珍情、重义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景,出现了许多关于羌民族内部,以及羌民族与其他兄弟民族、羌民族与前来救灾的国际友人之间团结友爱、无私互助、慷慨支援的动人情景,通过接触这些优秀教育题材也可以激励羌族中学生的民族精神,促进心理健康。

(二)参与羌族文化和民俗活动

虽然“5·12”地震给羌族文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羌族文化重建正在有序地开展。古老的羌族,其民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历代羌族人民的智慧,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和作用。例如羌族“成年礼”,是历史上为十五、六岁羌族男性青年举行的一种极其隆重的人生仪式,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而逐渐复兴,羌族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这一仪式,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转折和所担负的责任,强化重建家园的使命感。另外,羌族地区的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活动中,总会保留着传统的民俗竞技项目“推竿”“拔河”等,学校还把藏羌锅庄作为学生的课间操、课外活动来开展,把羌绣作为学生的主要课外兴趣活动来开展。羌族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校中的这些民俗活动,从各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品德和磨砺自己的意志。

(三)创建心理自助朋辈团体

青少年从感情上更容易接受与自己有相同文化背景和相同经历的伙伴,他们容易相互理解,便于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同时,与伙伴的互动,也会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帮助,变成平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并在团体中学会新的应对方式。因此,要鼓励和指导羌族中学生在灾后心理自助活动中创建心理自助朋辈团体,营造良好的自助氛围,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在团体中帮助自己和助人自助,并在朋辈团体中重建安全感和归属感。

全民健身背景第7篇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定向运动

一、引言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提出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对全国民族素质提高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对“阳光体育运动”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为新兴运动的定向运动,它既能增强体质参与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磨练意志和熔炼团队的运动项目。随着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更新,定向运动开始走进学校,改变了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走出课堂融入大自然,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实现增进健康的目的,对于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开展阳关体育运动的背景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背景

①青少年学生健康指数下降。2006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7-22岁的学生超重和肥胖率持续增长,其中以城市男生最为严重;全国青少年视力不良率持续上升,其中以初中生涨幅最大,据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近视率局世界第二;青少年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以城市女性最为严重。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毛振明把我国目前大部分青少年的体质状况总结为:软、硬、笨、晕。

②当前学校体育课课程安排挫伤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而学生只有通过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身体的锻炼和对学习压力的放松。现阶段我国体育课“考核过关”制度,致使很多的学校放弃了学生兴趣比较大的课程如: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等课程项目,有些学校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大多数学校只开展像武术、健美操等身体姿态多一些的规定性动作的课程甚至有些学校只开设象征性的体育课,单调枯燥的课程活动使学生上体育课感觉像军训。严重了挫伤学生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出现很多学生“喜欢上自由活动式体育课”的怪现象。

2.开展阳光体育的时代背景

①世界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一个国家健康的基础是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关系国家的综合健康指数,关系民族的未来的大事。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把体育健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并由政府出台政策加强学校体育的开展,体育锻炼开展的目的一方面是注重学生的体质、运动技能和知识,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情绪、态度、理想、意识、价值等抽象心理方面向健康的方向引导。促使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精神为重点,强调体育课程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健康的需要。

②电子化时代要求青少年学生走出室外,加强身体锻炼。网络作为青少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给他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青少年自控力薄弱,长期上网极易造成认知的困惑与惰化;长期身处网络,以情感为纽带的人际依存被人际关系所取代,网络中半真半假的交往,严重影响青少年情感的健康发展,淡化了他们与社会、与他人的交流,使他们失去了对现实环境的感受力,现实情感日趋冷漠。

综上所述:根据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作为新兴体育项目之一的定向运动,能够让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上朝着健康、理智、兴趣、实效、生动、创新的方面发展同时引导学生身体和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定向运动与传统体育项目相比有许多优越之处,可培养学生开拓思维同时锻炼身体,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也是未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探索的新领域。

三、开展定向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1.定向运动课程的局限性。定向运动课程的内容复杂、课的组织管理难度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等都影响定向运动的开展。

2.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场地和器材的限制是制约各个学校开展定向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定向运动表面看虽然简单易行,但是需要特定的场地和器材。首先是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距离,其次是相应的障碍物,再次是需要奔跑难度和不易于学生直接发现“点标”的越野环境。最后还需要有相应的电子计时器等。现阶段很多学校都不具备这些条件。

全民健身背景第8篇

关键词:大众休闲;开放性;融合性;多样性;体育精神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公园调查研究,探讨针对加强赛后体育公园的社会功能性,以及从大众的休闲运动需求未考虑的设计倾向。

空间的开放性

空间的开放性体现在营造交往的场所,强调可参与性、边缘的削弱化等各个方面。在当今社会,因为考虑到“私人化”或安全性,封闭式的场地被大量地运用。然而大量地围墙和栅栏不仅使很多边缘的空间处于瘫痪状态,还使得内外的交流活动隔绝开来。围墙和栅栏区分了内外,自然是为了区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但也有了排他、孤立的形态产生。体育中心除去赛时观演更多时间是周边居民共有的户外景观空间,须以一种轻松而自然的方式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或运动,或交谈。让每个进入场地的人有机会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参与到场地的活动中来才是这个场地最诱人之处,它让每个进入场地的人成为这个场地真正的拥有者。所以在像体育中心这样公共空间的设计上要尽量做到淡化边缘,促进交流。因此设计过程中整体布局在网格的节点上可以视情况设置滨水休闲座椅、读书角、表演场地、散步廊,这种有意识地给场地赋予活动的内容的设计为场地增加了交往的活力。边缘的处理摒弃传统的围墙围栏,当然在一些需要的地方,也可以尝试用景观的边缘例如树木和室外家具的围合进行第二次的空间划分,使大的场地中有一定相对私密的空间可供人们使用。

景观的融合性

在景观的生态性的要求下应力求打造一个绿色生态景观氛围,除了保留场地原有地形地貌以及沿岸形态外,还对场地部分足球训练场地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观演坐席以当地条石为材料,自然生态的以环形排布。由内而外层层分布排列,而人们偏爱在有树荫的地方活动,因此将多种植较高的树木以供遮阴,同时使得整个环境与自然更加融合亲近。在设计中把球场错落地放在网格上,并在球场相错落的地方种植树木,在此设计中设计者力求做到建筑与景观的结合,从建筑立面上的斜线延伸到地面作为人行步道,并注意人行的便捷与直达性。设计中不是按照传统意义上既成的体育场地来设计,而是一个能满足未来场地发展变化,容纳多种生活事件、活动以及未来场地功能变化的可能性的大众景观。在总体为体育活动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场地的位置状况和未来可能承载的大型活动状况及大众市民活动需求对场地造成的影响来逐渐形成场地景观设置的内容,甚至是通过这样的设置去引导大家参与这项活动并促进交流。这样让景观可以随时间和空间的发展而发展,随功能要求的改变而改变。因为设计不仅要满足现在休闲运动设施的需要,而且还必须适应未来城市活动发展的要求。

作为中心建筑外部空间,景观设计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开的、有大众参与,或批评或认同的公共性空间场所。这些场所通常是人流量大、视野开阔的开放性空间,它能为大家的生活提供一个开阔的共享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与人相互交流,在满足人的社会属性的同时,也体现出人自身存在的价值。硬质的活动广场在满足人流集散的同时也提供活动的场地,而绿地作为建筑物之间的联系纽带,在美化环境与软化建筑的坚硬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景观中场地的开放性和与场地周围环境的融合性都是必须的,无论是在整体规划上,还是在景观造型上,都应具有大家生活所需的艺术空间形态,并使这种形态折射出时代特征的精神风貌。

功能的多样性

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即体育设施的多样化与体育休闲空间形式的多样化。

人们的休闲体育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体育公园能吸引各种各样的人到这里

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没有拘束的体育公园内的体育设施应多样化设置,满足不

同年龄、性别、工作、锻炼目的以及不同身体状况的人的需求。据资料显示,我国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前三位是:1.增强体力,增进健康;2.消遣娱乐

和精神情绪的修养改善;3.增加社交机会,与朋友同伴交流。因此,在设计中通过对空间功能与形式灵活多样的处理,表现空间的丰富多彩,为人们创造出不同需求的空间,在满足他们进行体育锻炼要求的同时,也满足他们调节身心,与人交往的渴望。

因此,体育公园不仅仅应用于体育锻炼,还同时要兼具其他功能,如:观演互动功能、集散休闲功能以及游憩娱乐等功能。针对辽滨体育中心滨水的特殊地理位置,还应在滨水等属性上挖掘潜在功能,服务大众休闲使用。同时设计中也应考虑增加配套服务设置,提供市民一个良好的交往场所。

突出体育精神

尽管要考虑功能的多样性,但是运动的主题与体育的精神还是在当下这个全民健身时代中最最需要向市民倡导遇传达的。因此体育中心各场馆设计与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要整体考虑,要与体育公园的运动主题相结合"在空间设计上充分体现体育空间的场所特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运动氛围,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时时处处向人们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引导他们进行健康的体育锻炼,改善身体状况,提高身体素质,体现现代体育公园运动与休闲的主题。

据统计,我国70%的城市居民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拥有健康的身体已经成

为人们的美好愿望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运动与保健对身体的重要性。体育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的活动空间,除了要为市民锻炼健身和休闲娱乐提供场地和活动设施外,还应该建立专业的运动场地和专业的运动指导中心,通过专业的教练为其制定训练计划和完善的恢复体系,帮助人们健康运动,使其获得健康的身体。

结语

景观环境设计体现自然环境与文化内涵相结合,同时使自然景观与人造景

观相协调。文化内涵是城市的灵魂,环境不仅是人工创建的环境,而且还应是生活、生存在那里的人们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场所感,更应是引发人们聚集的主要因素。体育公园是为城市居民而建造的,设计时尽量避免以体育设施为主,而应该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同时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尊重大众休闲运动的意愿而创造出的富有城市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让身在其中的人有强烈场所感、归属感和领域感。

参考文献:

[1]郑曙旸.景观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华炜,桂琳.“网”概念下的景观设计[J].绿色科技,2013,4.

[3]李伟红.体育休闲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