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4-01-22 14:57:46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第1篇

关键词:中学生全民健身体育投入及其效益教育改革

一、前言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正式批准和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一个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动员全民积极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它从面向21世纪,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出发,对本世纪末直到下世纪初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措施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纲要》明确提出“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而中学作为培养青少年合格人才的摇篮,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符合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投入以及目标的健康状况如何?体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体育教学如何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旧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教育体系。本文拟在通过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存在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改革对策,提出笔者的设想,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我市宜章县、北湖区、资兴市、安仁县、桂东县等5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200名学生,其中男生108人,女生92人。

2、研究方法。

调查法:①问卷调查:对我市5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发出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95.2%。②访问面谈对部分县、市、区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3、调查内容。

根据《一二一启动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其内容为:对《纲要》的了解情况,每天锻炼时间、锻炼目的、掌握锻炼方法,影响锻炼的因素,喜欢项目,体育消费和体育书刊等8项。

三、结果与分析

1、对中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的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25.5%的中学生对《纲要》根本不了解,甚至是指什么回事都不知道,这说明全民健身在中学的宣传力度不够。调查中还发现84%的中学生对体育有较强的认识,他们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说明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明确的,其动机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仅注重于参加锻炼的直接动机—体育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参加的间接动机—体育活动的结果,而间接动机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大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如何引导学生的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升华,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必须考虑的问题,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女生中有28.3%是为了保持体型苗条,说明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女中学生更加追求美的心理倾向。调查中还可以看出,几十年一贯制的体育教育仅使学生掌握了1—2种锻炼方法,体育能力差,与多年来以运动技术为重点的教学是相违背的,同时说明,体育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体育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和不断完善。

2、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的主要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调查结果表明,53.5%的学生认为锻炼条件差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市没有一所中学的运动场、馆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体育器材符合《配齐目录》的也未几所。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此外,因学生任务重而自动放弃体育锻炼的占22.5%,属于外界干扰慢慢地脱离锻炼的占17.5%,两项合计占调查总数的40%这40%大都是两三(初三、高三)的中学生,说明应试教育还很严重。调查中还发现,59.5%的中学生最喜欢球类运动,15%的喜欢武术而对田径、素质、器械体操等项目不感兴趣,喜欢的人分别是6%、7.5%、10%。由于学生对项目的偏爱,加上锻炼时间又集中在课外活动时间,势必会对场地器材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压力,要缓解这一现象,必须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疏导。

3、中学生体育投入少。中学生体育投入包括时间投入和物力投入两个方面。

①中学生体育投入时间少。据调查,200人平均每天锻炼时间为19分钟,而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有168人,占总数的84%;40分钟以上的只有32人,占16%。这根本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每人每天必须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调查中还发现,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一到高三的体育锻炼时间呈减少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主观上对健康定位不准确,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对于人获得有适应能力应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认识不够,从而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由于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两操两活动”开展不正常或缺乏严格的组织与管理;三是应试教育还很严重,导致学生学习任务加重,致使两三(初三、高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减少。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上或宁愿将时间白白浪费,也不甘心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②中学生体育消费低。

据调查表明,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很低,年平均每人消费22.5元,86%的中学生年体育消费在30元以下,而这些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鞋。14%的中学生年体育在40—80元之间,这与有关资料显示的我国年消费百元以上的占16.02%相比差距还很大。总之,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对体育消费进行合理的应用投资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层次,然而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报刊杂志平均拥有量为0.38本,有79.5%的学生根本没有体育书刊杂志,除了必备的教材外,较少问津其它的体育书刊。

四、发展对策

1、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有74.5%的中学生不了解。因此,学校要进行宣传,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每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教室室内课组织学习,并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一期《纲要》的专刊,以达到宣传之目的。

2、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较强,但运动能力及参与意识较差。根据《纲要》要求,中学生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从体能还是心理,都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高度境界,从中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3、中学生的体育投入较少,体育消费水平偏低。中学生锻炼时间的减少引起身体素质的下降及整体体质的下降的现象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形成传统,成立多项的体兴趣小组,己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4、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由于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还继续盛行,所以,违背国家教委开课之规定,私自增加课时,加班加点,造成了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锻炼机会。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随时随地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不相符号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勒令他们限期改进,对于累教不改的学校领导和他人要给予行政处分,对造成学生心身健康受到损害的要降职或追究刑事责任。作为素质教育的当今,我们应该把学校办成合格加特色,把学生培养成素质加特长的社会主义新人,让素质教育在各校生根、开花、结果。

5、学校环境差阻碍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了给学生拥有锻炼的场所与器材,学校各级领导要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把体场馆建设列为学校是否符合办学条件的大事来抓。学校要在现有的条件下,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在长效果,少投入的原则上进行扩建和改造,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第2篇

1.体育消费的概念和类型

1.1 狭义的体育消费:狭义的体育消费主要指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行为,如买票观看体育比赛和表演、参加各种健身、健美学习班的学费、购置运动健身器材、运动服装等。

1.2 广义的体育消费:广义的体育消费则包括一切与体育活动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消费行为,如参加体育活动或观赏运动竞赛表演所支付的交通费、住宿费及购买食品饮料费等。

2.研究对象。沈阳市5个区10所普通中学1500名学生,其中男生808人,女生692人。

3.结果与分析

3.1 中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的调查。对中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5.5%的中学生对《纲要》根本不了解,这说明全民健身计划在中学的宣传力度不够,不到位。84%的学生对体育健身有较正确的认识,他们能够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是能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3.2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现在中学生由于受素质教育的影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将来考到重点大学,学校追求升入重点高中的指标,于是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被用于参加课外辅导,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参与体育运动,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投入的主要因素。

3.3 中学生体育投入值。中学生体育投入主要包括时间的投入和资金的投入两方面,这两方面有密切的联系。

3.3.1 中学生体育投入时间少。调查显示,有36.2%的学生在体育活动的投入时间为30分钟以下,有48.4%的学生在体育活动的投入时间为30-60分钟,投入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仅占15.4%。

3.3.2 中学生体育消费低。调查显示,中学生平均每月的体育消费投入主要集中在50—80元和80—100元两个区间,所占比例分别为56.45和35.58%。

3.4 中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为增强体质和调剂业余生活,中学生在体育获得体育知识的消费方面相对比较少,这必然要影响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

3.5 中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内容。调查显示,中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容主要为体育服装鞋类和体育器材,比例分别为53.09%和35.73%。

4.对策

4.1 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有74.5%的中学生不了解其内容,因此,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从各个方面利用各中方式进行有效宣传。体育教师应是宣传的第一人,把教学与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4.2 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增强,同时提高其运动能力及参与意识。根据《纲要》的要求,学生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认识到无论为了增强自身健康体质还是为了获得健康的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了我的身心健康发展自觉练”的高度自觉行为,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健身放在自我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4.3 增加中学生体育锻炼投入。学校体育工作要保证学生的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形成传统,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更便于发展学生的个体,带动全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放学后或节假日到社区参加体育活动并积极指导其他人的运动。鼓励学生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4.4 素质教育得到普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把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个性,积极主动贯彻《纲要》为国家培养新型综合性人才放在首位,让素质教育在各个学校生根、开花、结果。

4.5 改善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差异阻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领导应提高对体育场地器材建设的重视程度,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加对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方面的投入,整个社会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关注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改善学校、社区的体育设施,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

4.6 加强体育消费的宣传力度。加强体育消费的宣传,引导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消费是开拓体育消费市场的切入点。使中学生建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出现“用钱买健康”的良好势头。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6

[2]崔立新.体育健身娱乐的消费和发展的对策性研究[J]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第3篇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实践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2010年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的体质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其体质变化发展规律,针对其体质状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为促进荆州市成年男性的健康以及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40-59岁成年男性 体质状况 研究与建议

一、前言

国民体质是国民的基本素质,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健康基础。国家通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了解和掌握国民体质状况和变化规律,制定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方针政策,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激励国民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指导国民科学健身,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本文通过对2010年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的国民体质指标现状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体质的现状与规律,为荆州市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0年国家进行了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按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要求,对荆州市八个县市40-59岁城乡男性进行整群抽样,有效样本为696人,其中城市人群为458人,农村人为238人。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各项体质指标数据运用spss16.0统计分析)、逻辑分析法、实践调查法对其数据展开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1.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身体形态指标与全国对比分析

身高反映了人体骨骼生长发育和人体纵向高度的情况,通过与体重、肢长、围宽度的比例可以反映人体匀称度和体型特征;体重是反映人体横向生长及围、宽、厚度及重量的指标,不仅可以反映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的发育情况和人体充实度,还可以反映人体的营养状况;人体的围度反映人体骨性结构的大小和人体内脏器官发育程度,以及肌肉发达程度和皮下脂肪厚度。胸围反映了胸廓大小和肌肉发育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情况。腰围一定程度上反映腹部皮下脂肪和营养状况,保持腰围和臀围的适当比例关系,对成年人的体质健康和寿命有重要意义;皮脂厚度可以估计人体体脂含量的百分比,从而判断肥胖程度。

统计数据显示,在身体形态方面,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与全国相比,身高差异没有显著性;体重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异在45-49、50-54、55-59三个年龄段具有高度显著性(P

2.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身体形态指标城乡对比分析

通过对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身体形态城乡比较得知,在身高方面,城乡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4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荆州市成年男性城市肥胖人口比农村多,农村成年男性存在的问题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偏瘦人口较多,从体重和三围的城乡差异进一步说明了以上现象,提示荆州市成年男性应注意合理营养,科学膳食,参加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二)身体机能指标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1.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身体机能指标与全国对比分析

安静心率是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跳次数(次/分),主要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正常情况下,安静心率越低,心血管系统功能越强,分析表明,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的安静心率与全国相比,在40―44年龄段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血压是反映人体心血管机能的最常用指标之一,它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统计数据反映出,不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的均值与全国均值对比分析后存在显著差异,且在50-54、55-59两个年龄段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

肺活量是重要的生理机能指标,它综合反映胸廓的发育程度,肺的用力呼吸能力,呼吸肌的强弱和全身锻炼水平,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肺活量的均值在40―44年龄段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

台阶指数是通过测量定量运动后的即刻心率即恢复心率间接计算出来的指标,主要是对心脏功能的评价。台阶指数越高,说明心脏恢复功能越好。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台阶指数各年龄段均值与全国平均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2.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身体机能指标城乡对比分析

通过对荆州市城市和农村40-59岁成年男性身体机能比较分析,城市成年男性肺活量指标高于农村,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

(三)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1.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身体素质指标与全国对比分析

握力反映了人体的力量素质,主要反映人体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坐位体前屈是测定人体柔韧性的指标,反映身体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以及弹性;闭眼单脚站立是用来衡量人体平衡能力的强弱(注:闭眼单脚站立时间越长越好);选择反应时是通过受试者手眼反应时间的测定来,来评价神经肌肉系统的反应和动作能力(注:选择反应时用时越短越好)。

通过对比发现在40-44年龄段荆州市成年男性握力的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2.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身体素质指标城乡对比分析

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身体素质指标城乡比较得知,城市成年男性的选择反应时水平高于农村(注:反应时用时越短表明神经系统反应越迅速,水平越好),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的体质各指标均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在身体形态上荆州的总体状况优于全国水平,尤其在体重和肩胛部皮脂厚度及腹部皮脂厚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在身体机能方面,荆州成年男性表现出心血管功能比全国好的状况;但在身体素质方面,荆州市成年男性的状况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2.通过对荆州市40-59岁成年男性的体质各指标城乡对比,我们得出,在身体形态上荆州市成年男性城市肥胖人口比农村多;身体机能方面,城市成年男性肺活量指标高于农村,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

(二)建议

1.提高体育锻炼的宣传率和参与率,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宣传科学健身的重要性,加强健身知识的普及和锻炼方法的指导,开展体质评价与健身处方,从根本上提高荆州市成年男性的身体体质。

2.针对荆州市成年男性表现出来的城乡差异,建议荆州市各级政府应加强社区、单位、农村乡镇体育工作,添置基本体育健身器材,广泛建立俱乐部,使健身者拥有充分施展的活动场所,同时,居民也要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膳食的平衡摄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第4篇

摘 要 全民健身的实施,对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建立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对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都具有重大意义。运用专家咨询、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等对包头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行了总体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包头市的全民健身工程促进了全民健身发展,缓解了部分群众的健身需求,经费来源主要还是依靠于政府投入,社会指导员数量逐年增加但仍不足,且指导效率不高。

关键词 全民健身 服务体系 现状调查

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强化体育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战略目标”。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促进城市及整个国家向前发展的有效载体。

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沿黄经济带的腹地,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是内蒙古的工业中心及最大城市,属欠发达省市,具有后发优势。包头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西北部城市具有一定的带动和借鉴意义。包头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调查与研究,对地区全民健身起到重要作用,对推动包头市全民健身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期刊网、图书馆、包头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资料室进行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

(二)专家访谈法

采用提纲访谈的方式对3位研究全民健身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并对包头市体育局群体处4位管理干部以及5个市区级群体管理者进行了访谈与咨询。

(三)逻辑分析法

通过上述两种研究方法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归纳,并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运用演绎和推理的方法,分析了包头市全民健身的相关问题。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场地设施与建设资金的现状分析

1.场地设施现状与分析。包头市的全民健身基本模式由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雪炭工程、全民健身活动基地,全国优秀体育公园组成。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的要求,包头市体育局从2005年到2014年年底利用公益金共投资建设的全民健身工程数量如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616个,雪炭工程3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9个,全民健身活动基地3个,全国优秀体育公园1个(注:数据由包头市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资料整理,以上数据截止2015年8月底)。场地设施的建设是推动全民健身的物质基础。包头市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得到了一定缓解,但与真正的需求仍存在很大差距,各级部门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2.全民健身投入经费现状与分析。全民健身投入的经费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全民健身作为一项公益性的事业,资金来源主要是体育公益金。据调查走访了解,包头市全民健身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市场和第三方投入近乎空白。截止到2014年底,据统计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对包头市全民健身工程总投入830万元,包头市政府对全民健身工程总投入900万元,分别占总投入的47.9%和52%,共计1730万元。部分缓解了群众对健身场地的需求,有效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二)全民健身组织体系的现状与建设

截止2003年,包头市建有部级传统项目学校1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个;各类体育协会33个;全民健身指导站共计建成256个。据调查,锻炼地点多为民众自发组织形成,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协会帮助形成的占少数。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

建设良好的社会指导员队伍,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建设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基础,据有效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包头市已拥有5604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部级65人,一级86人,二级1527人,三级3526人。总体上看,包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而且多为管理型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型指导员严重不足。应从人员数量、结构、服务领域方面进行合理有效配置。

三、结论

(一)包头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了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同时部分缓解了包头市群众对健身场地及设施的需求。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仍有很大差距。

(二)包头市全民健身的经费来源过于单一,仍主要依靠于政府的投入,来源于体育公益金,市场和第三方投入近乎空白。截止到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和包头市体育局利用体育公益金共计投入7千万元建设全民健身工程,部分缓解了包头市健身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的情况,促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近年来,随着包头市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意识和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健身需求日益强烈,与落后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形成的矛盾日益激烈。政府应加快建设全民健身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

(四)总体上看,包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多管理型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匮乏,指导率不高。应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结构和数量上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提高服务的整体功效。

参考文献:

[1] 陈宁.全民健身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6.

[2] 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8.

[3] 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97-101.

[4] 侯令忠.陕西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35-38.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第5篇

一、国内研究现状

1.我国健美操类健身俱乐部发展状况

现代健美操自60年代初开始萌芽以来,从80年代开始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风靡世界。健美操在我国兴起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先是在高等院校中开始,很快便推广到社会各阶层。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体育健身场所以来,经过缓慢发展的时期,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致使大众对健身、健美服务的需求迅速上升。从1994年到1997年,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出现了投资兴办健身俱乐部的高潮。当前,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如在北京很有影响的中体蓓力、青鸟、宝迪沃等实力强大的明星企业,他们的经营面积都在3000平方米以上,而且逐渐都形成了连锁企业。但是,当前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也存在诸如定位不准,项目结构失衡;一哄而上,盲目投资;企业经营和市场管理等诸多市场化运作过程无序的问题。

2.关于国内健美操类健身俱乐部现状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中国学术论文期刊网发现,国内关于健美操类健身俱乐部的研究目前并不多,多是关于健身俱乐部的研究,如对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如张雪七《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定价与经营》对俱乐部的收费形式、会费标准、投资规模等进行了研究,邹玉玲《江苏省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现状调查与研究》对经营性健身房的基本概念、行业及行业管理状况、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消费者、经营者基本情况、场所的区域特征、经营模式、管理体制进行了研究,也有关于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如曲辉等人《沈阳市健身俱乐部消费者构成及消费行为研究》侧重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特征和消费行为特征,以及影响消费者消费欲望的外部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缪慧梅《苏南城市健身俱乐部消费群体现状调杏与分析》侧重对会员的基本情况(如会员的性别、年龄、每周锻炼次数、锻炼后的体验等)进行调查分析等。

在有关健美操类的健身俱乐部的研究中,主要是关于健身指导员的研究。如:方熙嫦等人的《福州市健美操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侧重对福州市健身俱乐部指导员的基本情况、指导动机以及健身课的授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陈瑞琴《苏州市中小型健身俱乐部健美操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侧重对对苏州市中、小型健身俱乐部健美操指导员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层次、所具备的从业素质等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彭玫《对南京市健身中心健身操教练员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对教练员的专业水平、授课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教练员水平偏低;李学君《重庆健身健美操教练及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中指出了重庆市健美操教练员在知识更新、健身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教练员资格规范的要求;韩春英《对乌鲁木齐市健身俱乐部和健美操指导员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中对健美操指导员的需求、教学与指导进行调查分析,指出了健美操指导员对多项目的交叉教学训练能力不足,积极提倡有氧健身和无氧健身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赵宁《对辽宁省健美操指导员现状的调查分析》中指出应加强对经营者的培训,以起到对健身指导员的监督检查;李晓红《广州市健美操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中指出健美操指导员的培养没有形成良好局面,管理力度不够,影响健美操指导员作用的发挥。

另外,钟海鸥等人的《我国大众健美操俱乐部市场化进程的审视与思考》侧重对我国健美操俱乐部市场化的形成与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析,童维贞《俱乐部健美操的教学方法》中认为,以镜面示范为主、背面示范为辅的带领法教学有利于教练员掌握现场教学情况,加强与学员的沟通,并建议教练员的教学多加强课堂交流,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徐国斌《健美操俱乐部教学与管理优化研究》中针对教练员教学过程中训练内容安排、训练强度的掌握以及音乐的选择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认为教练员要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综上所述,我国关于健美操类的健身俱乐部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不同地区的健身健美操教练员状况进行的个案调查与研究。这些研究在理论上为本人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但仍有以下不足:根据查阅的资料,许多研究和探讨仍停留在描述性分析上,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零星研究多,系统研究少。

二、研究意义

1.全民健身工程的蓬勃发展和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开拓健身市场

当今社会,拥有健康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但现代生活方式既向人类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科学证明合理有效的体育锻炼是人们取得健康的金钥匙。新科技革命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导致现代生产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革,使人类社会对体育活动依赖程度加重,在这种社会现实下,我国于1995年提出了全民健身计划,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建设科学文明、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2002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借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筹备和举办之机,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当消费者逐渐了解健身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形、延年益寿等身体方面有积极作用的时候,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据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4%降低到2004年的46.4%,90%的消费者选择健身俱乐部锻炼身体,健身消费平均上涨47.3%。消费者对健康意识的增强促使他们对健身趋之若鹜。

2.健美操运动在大众健身运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健美操广受人们喜爱,首先是由这个项目本身的特色所决定的。第一,健美操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通过长期的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和提高人体的协调性、灵活性等,增进肌肉的弹性,消除人体多余脂肪,促进心脏功能的发展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第二,健美操具有符合大众健身、美体的要求。由于健美操动作简单,讲求力度和幅度,具有美感,注重实效,因而可以使人体的各部位均得到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健美的体态,塑造健美的体型。第三,健美操具有健心的特征。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练习,人们在欢快、激情的音乐中练习能够产生愉快的感觉。陶冶情操,忘却烦恼,同时它是一项集体运动,可以使人们增进理解,更易沟通,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健美操运动具有很强的“人为性”,它不同于其它一些项目,具有严格的规则、固定的场地和一定的器械才能够进行。健美操的运动形式是人们根据需要而人为地创造动作去进行练习。可以根据参与者的年龄、性别、锻炼目的的不同去创编适宜的动作,选择不同的音乐,使各种体质人群的需求得到不同的满足,从而达到他们健身、悦心的目的。此外,在运动的环境条件上,大众健美操可以在室外、室内、广场、大娱乐场健身房,甚至在家庭的居室中进行。练习的人数可多可少,时间可长可短,这种广泛的适应性是一般运动项目难以相比的。

3.健身俱乐部蓬勃发展,成为大众健身的重要场所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第6篇

摘 要 文章通过对深圳全民参与健身状况分析和出现问题探讨,提出发展深圳全民建设事业的有效途径和对策,希望对深圳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基础。

关键词 全民健身 深圳 体育

全民健身是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体人民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人民身体强健。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一、深圳健身现状分析

(一)从居住地方面看,城区居民要比农村居民锻炼多。从居住地方面看,城区居民要比农村居民锻炼多。此现象的原因,分析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城区与农村相比较而言,经济、文化较发达,设施较齐全,路面硬化程度高。第二方面,农村人口与城区人口的差距,城区人口大多有较为稳定、轻松的工作,收入保障较好,且大多数人都有福利与保险,能够有充足的时间锻炼身体。而农村人口呢,大多的人都从事着务农与个体经营,收入不稳定且工作量大,当做完一天的工作与家务后,基本就没有空闲时间和多余的精力来锻炼身体了。

(二)从年龄方面来看,青少年锻炼最多,老年人其次,年轻人、中年人最少。青少年的锻炼是比较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锻炼,而老年人的锻炼以散步为主,能够到公园去参加较为系统、专业的锻炼的老年人并不多。青年与中年,由于工作多,事务繁忙,日常锻炼自然就少。

(三)在健身方式来看,选择散步健身的人最多,青少年主要以球类为主。健身方式来看,选择散步健身的人最多,青少年主要以球类为主。居民选择频率最高的健身方式是散步。散步作为传统健身方法之一,是最简便易行又轻松自如的运动方式,这种无需花钱、无需花太多时间、无需寻找合适场所的简单运动项目是大多数的人的选择。交叉分析显示,从市民的择休闲运动项目看,青年人多选择足、篮、排球、游泳等运动强度相对较大的项目,而中老年或老年出于身体状况的原因,多数选择散步、舞蹈、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不太大的项目。

(四)对于健身的认识差异,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认识到其强身健体的作用。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极少数人认为健身无关紧要,思想和认识上的改观,下一步就是行动上的改观了。存在的问题:健身场地设施不足是制约居民参与健身的首要因素;工作忙没有时间,中青年成为健身的弱势群体势群体;健身房费用偏贵,普通百姓难接受;对健身无兴趣爱好的大有人在。

二、深圳全民健身的建议与对策

(一)增加公益性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布局合理化;加强小区健身设施的规范化建设管理,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力度;降低门票价格和入场门槛,加大宣传力度,科学指导群众;改善居民的休闲环境,提高市民的休闲质量。由于多数中年人工作负担重、社会应酬多、家务繁重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致使体育锻炼参与人数比例很低。群众体育活动内容均为大众化的体育项目。体育活动缺乏社会组织。体育组织程度低、社会化的程度不高。市民体育消费水平很低,与其他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健康投资”的观念有待于转变和提高。市民对体育锻炼的理解程度低,体育锻炼方法,健身等理论知识匮乏。

(二)政府要加大体育投入,制定群众体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应重视城市建设中配套体育场所的面积,同时尽可能地对现有的小区体育活动场所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为市民体育锻炼创造条件。积极完善社区体育建设,完善社区体育管理。可以使更多的群众参与体育锻炼中来,不断扩大体育参与者的队伍。用多渠道、多手段加强体育文化的传播,扩大全民健身的社会影响,提高群众的体育健康知识,增进群众的健康意识,逐步改善群众“健康投资”观念。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第7篇

【关键词】健康调查;社会支持;心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贫困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两周患病率及慢性病患病率等患病指标处于较高水平。本文将以温州医科大学“农村居民健康状况”项目为例,了解当地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以及其影响因素,从中发现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生活的一系列问题,分析探讨该地区农村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和社区卫生服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试图为相关部门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培养适宜农村状况的卫生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1 司前畲族镇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及公共卫生情况调查

1.1 司前镇农村居民健康状况

1.1.1 身体状况

为了了解司前镇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随机调查了温州市泰顺县司前镇的部分村民,从问卷中我们了解到被调查者中对自身健康状况了解的占74.22%,患1种疾病的占23.57%,患2种疾病的占8.92%,患3种及以上疾病的占5.1%。其中,占据前三位的常见慢性病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为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司前镇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我们将司前镇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与第四次全国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两周患病率进行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司前镇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为28.03%,高于2008年全国调查的农村两周患病率,高于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的全国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17.7%,而半年内的患病率为19.11%[1]。

1.1.2 心理状况

心理健康状况作为人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对机体的生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司前镇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大部分居民认为自己是一个快乐、平静、不敏感的人。

1.1.3 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状况作为人体健康状况的另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也会对机体的生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个体感知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更倾向于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据调研、访谈结果显示,司前镇农村居民社会适应状况良好,临近居民的沟通交往较多,大多数居民拥有固定的同伴,彼此会沟通、交流。同时司前政府对文化礼堂、傍晚广场的广场舞等的建设为居民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平台。

1.2 司前镇当地医疗以及公共卫生基本情况

1.2.1 司前镇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中心

现有职工30人,其中全科健康管理师7人,保健员8人、妇幼、防疫12人。拥有X光机、尿分析仪、B超、心电图等医疗设备,设有全科门诊、中医科、妇产科、妇幼保健科、防保科、康复室、检验科等科室,能够为辖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健康教育等服务,但由于规模较小,面对庞大的就医群体任然表现出医疗资源的匮乏。

1.2.2 司前镇医疗保险状况

司前镇农村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率为89.17%;86.27%的居民认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自己家有好处;并有91.5%的居民表示明年还会愿意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 居民健康状况分析

2.1 居民健康情况

根据调研了解,司前镇农村居民中许多青年人外出务工或做生意,留在司前当地的多为老人和孩子。老人与孩子身体素质较差,抵抗力较弱,并且老人常患有慢性疾病,从我们调研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司前镇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状况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它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2]。当地大部分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表示自己是一个快乐、平静、不敏感的人。

2.2 医疗卫生以及保障情况

2.2.1 医疗建设

据调查司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为完善连同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日常的医疗保健服务,但是当面对当地较大数量的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还是表现出了医生人手不足和药品种类的匮乏。在调研中调查者发现,司前镇卫生计生服务中心虽然对档案的建设十分重视,但建设进度却比较缓慢。为了更新数据库,卫生院开展了一系列下乡入户的健康体检,为他们测量了身高、体重、血压、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等多个项目,确保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库。

2.2.2 “新农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不满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居民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未参加新农合的居民大都外出务工或做生意,常年不在户籍地,而参加新农合需在登记地报销,这就意味着看病想要得到报销就必须离开居住地回到户籍地,极不便利;其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普通门诊治疗报销比例低,农村居民实际收益度较小,低于期望值;最后,居民反映报销程序繁琐也是他们不满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方面之一。

2.3 司前镇农村居民自身医疗卫生习惯及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在入户调研中,调查者观察到司前镇农村居民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意识。大部分居民家中整洁,物品摆放整齐,卫生状况较好;问及居民是否饮用生水,除个别在山中劳务时会饮用山泉水外,几乎没有饮用生水的情况。从调研中了解到基础医疗设施才是服务于农村居民的主体,对于乡镇、县级医院的建设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居民的医疗水平。

3 结语

加强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工作,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质量,满足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整合现有农村卫生资源,提高乡镇村卫生组织的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利用率。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抵御疾病风险能力。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逐步提升其在居民中的满意度,切实做到为人民群众服务。司前镇作为泰顺县一个较为发达的村镇,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宜人,但这个小镇上许多青年人因为生活需要,大多外出务工,现居住地老年人与孩子的比例较高。该地居民健康状况较差,两周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医疗设施不完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度较低。我们希望这次调研所得能够为有关部门的工作的改进有所帮助,在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农村居民健康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第8篇

摘 要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来对枣庄市社区居民广场舞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目的是了解社区居民参与广场舞的目的和锻炼情况,分析广场舞对枣庄市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对广场舞的兴趣,丰富社区居民运动训练的方式,有利于身心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枣庄市 社区居民 广场舞 现状分析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枣庄市社区居民4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到枣庄市图书馆借阅图书,以及登陆枣庄市图书馆中文数据库检索有关广场舞运动研究现状的资料,收集并归纳整理从理论上对本文研究进行指导,为撰写本文提供科学依据。

2.问卷调查法。在导师的帮助下,编辑发放问卷,获得数据资料。共发放问卷150份,全部回收,问卷的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42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5%。

3.数据统计法。对访谈和问卷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量分析,科学的分析枣庄市中老年人广场舞运动的现状。

二、结果与分析

(一)对枣庄市社区居民参与广场舞运动年龄段的调查与分析

根据表1可以看出45-59岁年龄段的人参加广场舞运动的人数最多,有73人,占51.41%;其次是60-70岁年龄段的人,有51人,占35.92%;人数最少的是7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有18人,仅占12.67%[3]。

(二)对枣庄市社区居民参与广场舞运动的动机与目的分析

根据表2的数据可以发现:枣庄市的社区居民进行广场舞训练的动机以强身健体为主,有87人,占调查比例的61.26%;排第二位的是兴趣爱好,有49人,占调查比例的34.51%;以减肥为动机的只要6人,占调查比例的4.23%,不足总人数的十分之一[4]。

(三)对枣庄市社区居民每周参与广场舞运动时间的分析

从表3的数据可知:枣庄市的社区居民每周练习广场舞的时间以1-2个小时的人数最多,有82人,比例为57.75%;每周练习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人次之,有46人,比例为32.39%;每周练习时间在3个小时以上的人数最少,只有4人,占被调查比例的2.82%[3]。

(四)广场舞运动对枣庄市社区居民身心影响的分析

1.广场舞运动对枣庄市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的影响。通过简单的调查发现:87.32%的枣庄市社区居民,感觉通过广场舞运动提高了自己的睡眠质量;89.44%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广场舞运动使其体态更为优美,更为修长。广场舞运动时,社区居民的心跳能达到145-155次/每分,能够提高呼吸系统的频率和呼吸的深度,提高运氧能力,对心肺功能有重要影响[8]。

2.广场舞运动对枣庄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枣庄市89.58%的社区居民通过练习广场舞运动性格变的更为开朗更为自信了;75%的社区居民通过练习广场舞运动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了[9]。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枣庄市的社区居民进行广场舞训练的动机以强身健体和兴趣爱好为主,占调查比例的61.26%和34.51%,是从事广场舞运动的内部动机,属于主动运动形态,能够长久的提供训练动力[3]。2.枣庄市的社区居民每周练习广场舞的时间以1-2个小时的人数最多,比例为57.75%;自发练习是主要的组织形式,超过了调查人数的一半有94人;有人会采用老师指导和视频学习两种方式,比例为51.41%[1]。

(二)建议

1.枣庄市要加强对广场舞运动的认识与宣传力度,改革教学内容,帮助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广场舞运动,形成正确的运动动机。2.枣庄市应该改革体育场馆的管理规则,让普通社区居民也有权利使用这些场馆设施,为广场舞运动的开展创造条件。3.加大对广场舞开展的政策与财政支持,加强广场舞的人才培养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广场舞比赛,并邀请优秀队伍参与社会重大比赛活动的热身与暖场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广场舞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刘爱平.广场舞与城镇主题文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3(24).

[2] 秦华.试论广场舞蹈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J].大舞台.2013(04).

[3] 王荣红.浅析广场舞的发展及定位[J].大众文艺.2011(13).

[4] 王兆征,胡生贵.南昌市广场舞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13(05).

[5] 刘星.洛阳市广场舞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6] 牟顶红.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J].科技风.2010(24).

[7] 雷胜辉.论广场舞蹈的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