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全民健身日的来历

全民健身日的来历赏析八篇

时间:2024-01-25 14:43:55

全民健身日的来历

全民健身日的来历第1篇

关键词:武术运动 全民健身 发展前景

武术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活动,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备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时值今日,武术运动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武术仍体现着巨大的魅力。武术对全民健身有哪些作用和影响?其开展情况和发展前景如何?我们该怎样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以响应全民健身计划,促进其贯彻与实施?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大家探讨以上的问题。

一、中华武术的特点

武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兼及健身、修身、养性,在形式上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从主体上可分为竞技武术、学校武术、群众武术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武术运动通过人体躯干的物理运动与体内各器官相互协调,达到通经脉、运血气、理脏腑的效果,从而有效提高人体的反应速度,增强人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使人体得到全面的锻炼,能够明显提高人的身体素质。

武术运动历来重视“武德教育”,练武需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更要厚德载物正直公平,远离邪恶与霸气,不以强压人,这就是中华武术精神,也是中华武术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的原因所在。习武不仅能提高身体的各项机能,而且还能够陶冶情操,培养人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永不自满,自强不息的品质和精神。长期的武术锻炼,可以使人变得更加勤奋、顽强、刚毅、果断,有助于塑造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

武术的基本价值和作用是防身制敌,惩恶扬善,除此之外武术还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武谚“站如一棵松,卧似一张弓,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恰当地描述了练武之人的那种形神兼备的美,那些显现武术动与静套路的表演,以及竞技性的斗智斗勇的对抗性散打比赛,都会高潮迭起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正如杜甫在《公孙大娘舞剑器行》一诗中所咏的“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武术融技击美和技艺美于一体,力量之强,速度之快,身姿之矫健,令人目不暇接,易使人们在奋发抗争、锐意进取中获得审美的愉快和精神升华。

二、武术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

全民健身运动是一项由国家宏观指导,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各种形式体育锻炼的系统工程,它以全体国民为实践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目标是提高全体国民体质与健康水平,使之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武术运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武术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健身方式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和心理素质,其动作与套路切合中国人的生理特点及身体状况,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

以武术的三个重要特点:①健身;②塑造良好品质;③创造审美价值这几方面来探讨,武术必将在新的时代更好地发挥它的“强身健体、防身制敌、修身养性”的作用。当武术在各级体育部门大力倡导下发展为喜闻乐见的群众运动时,其作用将更明显。

在1990年的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和1994年的广岛第十二届亚运会上,武术都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为我国武术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契机,同时也使我国武术运动面临着新的挑战。武术运动需要向全民推广,以广拔人才,壮大实力,走向“高、精、尖”的发展方向,这可以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龙头,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的影响。

三、武术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发展前景及对开展武术运动的几项建议

为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大武术工作者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对此,可以从《计划》实施以来所取得成果中看出。在我国,各种初、高级武术学校以严格的管理和扎实的功夫培养出了一大批武术人才;各种武术刊物如《武林》、《中华武术》等已拥有了大量固定读者,这说明武术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已具有蓬勃发展之势,其观念在局部地区已深入人心。今天,在人们日益注重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的情况下,武术运动必将得到长足发展。

全民健身运动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群众性武术运动。学校武术是普及武术运动的重要环节,在学校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武术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提高人们对武术的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应把武术开展成为融健身、修身、娱乐、社交于一体的多层次、多种类群众运动。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武术的各种优点,使群众性武术活动更加深入地开展下去,使武术运动更具有大众文化特色。

武术运动对于全民健身,提高国际体坛竞争能力,全面推进体育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应更加努力地推广武术运动,使武术在中华大地上散发出新的魅力和光彩。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武术

全民健身日的来历第2篇

一、文艺精品创作实现新突破

我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底蕴,抓好以“三

枝花”为主的文艺精品创作,打造县域文化品牌,并通过文化交流展现县域文化的风采。年内,参加省市大型文艺演出20余次,荣获重要奖项14个。

1、靳派乐亭大鼓唱响省市及国内曲坛。2月24日,乐亭大鼓《效能风暴赞》荣获首届唐山市廉政建设文化艺术节创作一等奖;3月25日,乐亭大鼓《小两口争权》参加唐山“三八”妇女节文艺联欢会并获一致好评;3月28日,乐亭大鼓《作风建设颂》代表唐山市参加省“正气之歌”反腐倡廉文艺晚会演出,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评价;9月20日,在唐山市首届“弘艺艺术杯”乐亭大鼓比赛中,我县选手荣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10月份,乐亭大鼓《赞歌唱给曹妃甸》代表省海洋局参加了在某举办的全国海洋系统文艺汇演,受到了领导和广大观众的交口称赞;10月16日,乐亭大鼓《盲人摸象》参加曹妃甸论坛文化演出,反响很好。二是评剧在文化交流中尽显风采。年内,县评剧团参加中央电视台11频道“走进宝坻--评剧之乡”演出活动,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参加省第二届青年(戏曲)演员比赛,荣获两个二等奖;参加“迁安杯”第五届省戏剧“燕赵红梅奖”大赛,荣获优秀组织奖、10个银奖和铜奖。11月份,组织参加省第八届文化艺术节,评剧新剧目《凤凰坨》荣获剧目奖1个、编剧奖2个、优秀伴奏奖1个、优秀舞美设计奖1个、优秀音乐唱腔设计奖2个、优秀表演奖3个、表演奖6个和荣誉奖1个,专家评委一致评价:“作为一个县级团,一部戏荣获如此多的奖项,在参演剧目中是极少的,实属不易。”

2、歌舞及书画作品获奖颇丰。2月份,歌曲《纪检三十年颂》获首/,!/届唐山市廉政建设文化艺术节表演二等奖、创作三等奖。4月份-10月份,组织参加了唐山市第八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的“新农村、新农民”秧歌大赛、唐山市大中学生街舞、健身操大赛和唐山社区居民歌咏大赛等多项赛事,荣获优秀组织奖、十大名票1名、十佳票友3名、二等奖1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2个。

二、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建国60周年和“健康滦南、幸福人民”,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历时2个多月,包括“大地欢歌”春节联欢晚会、16个镇秧歌队和县城老干部秧歌队秧歌进城表演、评剧票友演唱会;3月份,承办了全市反腐倡廉书法、美术、摄影巡回展,和县委防范办联合举办了“反”图片展,受到县领导的好评;4月份,举办了“健康滦南、幸福人民”文艺专场演出,揭开了健康文体工程的序幕;五一期间,举办了庆“五一”文艺演出和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大型晚会;6月份,举办了全县“红歌唱响未来”歌咏比赛;7-9月份,举办了庆祝建国60周年消夏系列文化活动,这次活动历时一个月,举办了10余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的主题突出庆祝建国60周年,每场演出不少于3首“红歌”,作为对建国60周年的礼赞。彩色周末消夏系列文化活动在我县已连续举办了十四届,已成为全县群众文化活动的经典品牌活动。10月份,组织举办了“庆祝建国6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和杨绍福个人漫画展,两次展出作品250余幅,参观人数达1万人次,还邀请了国家、省、市知名书画家现场作画,这次活动在我县及周边县形成了广泛影响。9月份,我县顺利通过第二次全国先进文化县的复查,继续保留荣誉称号。

在组织重大文化活动的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文化阵地、文艺人才等文化资源优势,开展群众文化服务活动。年内,送戏下乡200余场,送文艺下乡60余场。深入机关、厂企、学校和农村辅导200余人次,辅导文艺骨干余人次。

三、全民健身运动日趋活跃

年内以全民健身为主题,突出户外运动。春节期间组织举办了滦南县“电力杯”中国象棋精英赛、门球赛、太极拳(剑)展演等系列健身活动;5月15日,举办了滦南县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填补了残疾人群众没有综合性运动会的空白;6月12日,举办了“健康滦南”干部职工钓鱼比赛,由来自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30多名选手参赛,推动了“健康滦南,幸福人民”户外运动的开展;7月29日至8月9日,举办了第六届“劳动杯”男子篮球赛,共历时12天,赛事70余场次,成为我县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篮球体育运动盛会;7月30日,在县城古 城文化广场举行了首届集体健身舞大赛,来自城区的21支健身舞队的360名健身舞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12爱好者踊跃报名参加了比赛,现场吸引了近4000名群众驻足观看;8月份举办了庆祝首个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包括太极拳(剑)比赛、健身腰鼓展演、首届“太阳光辉杯”青少年跆拳道比赛,营造了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9月23日,举办了全县迎国庆“燕南杯”第六届职工乒乓球赛,来自全县的32个代表队156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10月26日,组织举办了

老人节庆祝活动,进行了13项文体表演。年内的全民健身活动次数之多、项目之丰富、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是近年来唯一的,许多活动都是首届,充分体现了“健康滦南、幸福人民”的主题。年内,市人大组成调研组对我县《唐山市全民健身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市局确定的示范单位,我局按市局要求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各类人员体育锻炼状况调查,工作经验被市局在全市推广。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显著

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及传承得到国家及省、市的充分肯定。1月份,我县乐亭大鼓、评剧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月份,滦南民间剪纸艺术、靳派乐亭大鼓艺术、滦南旱船和滦州驴皮影被列入首批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月份,我县皮影、乐亭大鼓入选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月16日至5月19日,我县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赴山东省博兴县参加了由国家文化部社文司、中国群文学会主办的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戏剧之乡经验交流会。会议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民间文艺之乡”为题,来自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名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经验。我县在艺术之乡创建、评剧艺术繁荣与发展及民间艺术传承保护方面的经验,得到与会代表的关注和专家的肯定。9月份,靳派乐亭大鼓艺术研究会成立,为靳派乐亭大鼓的理论研究、保护发展提供了保障。靳派乐亭大鼓第三代传人何建春为已故靳派乐亭大鼓创始人靳文然先生音配像时长200分钟,为贾幼然等艺术家录音、录像总时长700分钟,为靳派乐亭大鼓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今年以来,我们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按照县委办、政府办下发的《滦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具体要求,精心部署,层层抓落实。全年召开普查动员会、信息交流会、工作座谈会等各类会议8次;下乡督导、检查、辅导30多次,下发《普查情况交流》信息12期。全县17个镇普查领导小组逐村逐项逐人进行走访,已收集到大量文字及图像材料,查到了很多宝贵的遗产项目,完成了总字数达50余万字的《滦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这是我县建县以来首次全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涉及地域广、规模大、普查内容多(共十六大项,二百余小项)、历时时间长。在6月3日的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上,市文化局白局长对我县普查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工作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将作为典型在全市推广。8月底,全面完成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经省文化厅、市文化局验收后,初步建立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五、基础文化体育设施逐步完善

1、新建10个镇综合文化站。今年以来,经过积极申报,争取资金,倴城、长凝、司各庄、安各庄、南堡、东黄坨、马城、柳赞、胡各庄、坨里等10个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被列为新增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我们作为项目责任单位,多次深入基层就建设标准、功能布局、工程进度等问题进行督导。目前,10个镇综合文化站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加上去年建成的镇综合文化站,我县各镇已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这在全省是为数很少的,在全市是唯一的。

2、完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我们积极申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省市下拨的健身工程46个,目前已全部到位。同时,省下拨的县城广场体育健身器材已到位,在县城文体活动广场安装健身器材23件。为配合健康滦南、幸福人民行动,我们在全市县(市)区中率先在部分主要干道、宾馆、公园、广场及主要健身场所设置了体育锻炼提示牌和体育运动量标识。

3、30个村新农村书屋工程全部落实。该工程总投资60万元,涉及我县项目村30个,目前图书已发放到各项目村。每个书屋配备图书余册、音像制品百余种,确实为农民送去了精神食粮。

4、加强了图书管理软、硬件设施建设。年内,积极争取资金,配备了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设施,顺利通过省市公共图书馆评估。

全民健身日的来历第3篇

一、加强领导,适时制定出全民健身工作方针。

组织领导是开展各项活动的根本保证。今年初,我市就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省群体工作会议精神,及时组织召开了**市体育工作会议,对今年全民健身工作的特点、形式和开展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研究,明确提出了今年全民健身工作要以宣传《全民健身条例》和巩固北京奥运会的体育成果为主要任务,以“8.8”全民健身日和重大节假日为节点,以贯穿全年的多样性群体活动为主体,以遍地开花的形式在全市社会各界各类人群中,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全力宣传《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历史意义。为此,我市在分管体育工作的副市长兼**市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主任梁伟华同志的召集下,即时召开了2010年度**市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领导组成员会议,制定并下发了《2010年**市群众体育工作意见》,对我市各级全民健身指导机构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要求。因此,今年以来,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在各级相应组织机构的坚强领导下,从年初到岁末,从社区到乡镇,从各企业到各机关,群众体育活动热潮不断,各类人群参与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充分展现出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丰硕的群众体育成果。特别是针对如何围绕今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开展好系列群众体育活动,我市专门成立了以副市长梁伟华同志为组长,江阳区政府、体育局、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市公安局等十几个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联席会,研讨如何根据省上要求,结合我市特点,把8月8日“全民健身日”做成一个群众参与面广,影响远的体育节日,并制定出了在城区连续三天为主会场,各县区须于8月8日的当天设分会场相呼应,每个会场必须要有气球吊标、横幅等宣传内容和健身展示内容,各体育协会要组织一个以上的比赛或健身活动,一条以上标语,有条件的乡镇要有运动会等具体组织措施及要求,要在全市范围营造出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以达到宣传全民健身,展示体育成果的目的。

二、精心策划,突出重点,群体活动遍地开花。

全年以来,我市围绕元旦、春节、国庆和“全民健身日”等几个重大节假日,从元月份一直到年底,都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贯穿全年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各县区、各系统也纷纷组织各种群众体育活动,各单项体育协会也积极开展各项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及交流活动,使我市群众体育活动在后奥运时期开创出了一个良好的新局面,直至8月8日前后,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1、元旦,我市体育局、教育局、团市委共同举办了以在校学生为主的“迎新年”健身跑活动,参加人数达7000余人,社会各界参与热情非常踊跃,如果不是因为交通管制方面的困难,将会有更多的人群加入到本次活动中;各大广场同时还举行各种不同的健身展示活动,充分展现出了健身的魅力,特别是冬泳爱好者横渡长江的活动,展示出了体育爱好者无畏、向上的拼搏精神。

2、2—3月份,举办了**市首届乒协杯乒乓球公开展,参加人数达500多人,赛事盛况空前;3月8日,举办了庆“3.8”妇女节趣味运动会,城区各企事业单位妇女异常涌跃,尽情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3、4—5月份,由市直机关工委、市体育局、市总工会共同举办了市级机关第七届“健身杯”职工篮球赛。共有47支代表队,6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利用每天晚上的业余时间,142场比赛历时50多天,充分展示出了市级各机关的精神面貌,同时为宣传和倡导全民健身作出了榜样;5月4日启动了主题为“快乐体育、健康**”市青联、青企协网球、羽毛球、登山邀请赛,为我市私营企业家们搭建了一个健身的互动平台;5月27日,市委宣传部和市体育局共同举办了“爱家国、树新风、健康任我行、健步走”活动,参加人群包含了机关、企业、学校、部队、社区、体育协会等方队,参加人数5000多人。健步走队伍行进中,用标语、口号等形式着重倡导了科学健身,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争做文明市民,整个活动市领导带头参加,新闻媒体也进行了跟踪报道,使受教育的人多面广,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4、7—8月份,我市主要围绕8月8日全民健身日这一中心主题开展活动。7月初,我们派出了健身气功指导组到乡镇、社区和市人大、市政协等单位进行了健身气功指导,泸县、江阳区、纳溪区等多个县区为此组织了专门的健身气功比赛,使健身气功的推广,向纵深发展;7月中旬,我们根据省上有关精神,就如何搞好8月8日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进行了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积极组织开展2010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群众体育活动的通知》(泸市体[2010]91号),明确了以“崇尚运动、分享健康”为主题,对活动现场的布置、口号的设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等提现出了相应的要求,整个活动于7月29日拉开序幕。7月29日,连续三天举办了体育舞蹈大赛。参赛运动员达到了空前的700多人,紧接着部分系陆续开展了系列体育比赛,直到8月8日,整个活动气氛达到了高潮,8日上午7时**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组织了300多名骑手,在白塔广场齐声宣读了全民健身倡议书并进行环城骑游宣传;上午9时,**市8月8日全民健身启动仪式在市灯光球场准时举行;随后举行了**市首届俱乐部跆拳道比赛,各分会场分别进行了各种类型的健身展示活动;下午5时,市游泳协会300多名爱好者在长江边举行了漂流和横渡活动,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邹尉到现场作了重要讲话并参加了漂流活动。有条件的体育协会还在当天设立了临时宣传站,发放由**市体育局编印的《全民健身手册》1000多册,8月9日,市体育局与江阳区政府共同举办了系列全民健身展示活动。8月8日前后,全市共悬挂气球吊标200余个,横幅1000多幅。整个活动宣传力度大、影响范围广,基本达到了营造一个体育节日气氛的预期目的。

全民健身日的来历第4篇

关键词:广东;健身行业;从业人员;资质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2

前言: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给与了更多关注和重视。体育健身已成为人们健身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更引发了我国体育健身市场的空前发展,也进而促进了体育健身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的快速壮大,也使得该行业成为二十一世纪热门职业之一。

本研究中的体育行业从业人员主要是针对健身行业经营性体育场所从事科学健身指导活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各类人员,包括企业正式在岗职工以及各类非正式就业人员、兼职人员。就本研究而言,健身行业从业人员资质是指进入健身行业,从事健身指导工作的一种法定资格。在这一广义概念界定之下,本研究从从业人员的性别及年龄结构、从业人员来源、学历及继续教育状况、职业资格证书取得情况等几个围度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

一、广东省健身行业从业人员资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为高职类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总体设计,是高职类体育院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是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决定着专业教学内容的方向和总结构。①本研究对广东省体育行业从业人员从学历需求、性别结构、职业素养现状以及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状况几个维度的调查结果使我们进一步明晰了市场现状与需求,为高职类院校从专业设置、招生比例、课程规划到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提供了倾向化的参考,有的放矢,加强针对性培养,使不久的未来体育行业从业者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便弥补自身缺陷,发挥就业优势,全面丰富完善自己,从而提升自己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潜力与核心竞争力。

2.为体育行业从业人员提升学历、强化技能敲响警钟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就业现状、分配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广东省体育行业个别项目从业人群呈现出了低学历的显著特征,就游泳救生员项目为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仅仅占到调查总人数的36%左右,大多数的从业者均为大专及以下学历,难以满足职位本身对从业人员的需求。从业者多为在校大学生兼职或小区物业公司保安兼职,这种学历教育欠缺现状给体育行业从业者学历的提升以及继续教育培训提出了要求,也为即将进入行业就业的人群明确了学历及能力要求。

3.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广东省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

针对从业人员市场的研究也必将为广东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直接依据。首先,体育行业从业人员的从业资质证书获取状况使接下来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据可依,根据本研究,广东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会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较低的项目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推广,分项目、有重点、阶段性地制定鉴定工作计划;其次,本研究对各个项目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从业人员资质的欠缺便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不断打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与社会认知度要从培训工作开始着手,体现社会行业岗位需求的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才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生命力所在。同时,我省体育行业从业人员资质研究也反映出了我省体育行业从业人员资质混乱的市场状况,体现出了我们下一步配合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规范市场、统一证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广东省健身行业从业人员资质现状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截止2006年为止,广东省共有体育服务单位4314个,其中体育健身娱乐业4062个。②就广东省健身市场发展最成熟的深圳市来讲,截止2005年为止,登记在册的体育健身娱乐企业一千余家,加上各单项经营场所共约1500家。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及相关人员于健身行业就业,体育健身产业俨然已成为我省经济的朝阳产业。本研究采取抽样调查,针对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区健身行业(其中包括健身教练、游泳救生员、跆拳道社会体育指导员、健美操社会体育指导员四个项目)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进行调查分析,回收问卷216份,其中有效问卷198份。

1.健身行业从业人员性别及年龄结构

在参与调查的198名健身行业从业人员中,共有男性从业者 136人;女性从业者 62人;男女从业者比例为2.1:1 ;男性从业者占所调查者总人数的69%。其中,游泳救生员项目男性从业者比例最高,其次为跆拳道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和健美操社会体育指导员,从抽样性别比例中也可以看出项目性别比例与项目特征有很大联系。就年龄结构而言,82%以上的从业者年龄均位于20岁至30岁之间,其中低于二十六岁的从业者占到所调查总人数的73%,充分显示出了健身行业从业者年轻化的总体特征。其中,健身教练从业者的年龄结构最小,其次分别为游泳救生员、健美操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跆拳道社会体育指导员。

2.健身行业从业人员来源及流动状况

所调查的216名健身行业从业者主要来源有如下三类:1)高等体育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或在读学生;2)相关项目退役运动员;3)长时间(至少两年以上)从事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爱好者。其中来自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占从业者比例的68%;相关项目退役与动员以及体育运动健身爱好者所占比例为32%。通过对该人群近两年来岗位流动状况进行访谈与调查发现,我省健身行业就其他行业来讲,呈现出流动性比较强,流动范围较窄(主要内部流动于健身行业)的特征。这也受到行业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用工制度以及从业者个人因素等很多方面条件的影响。

3.从业人员学历以及接受继续教育状况

健身教练员的年龄结构是指健身教练员群体内部不同年龄层次的比例和相互关系的组合形式,它是健身教练员结构中重要的亚结构。处在不同年龄时期的教员,其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教练员的健身学历及受教育状况直接关系到对健身锻炼者的指导质量。③从所调查从业者的整体状况而言,50%左右的从业者拥有大学本科学历;32%左右的健身指导人群具有大专或中专学历,高中学历以下的占18%左右。

可以看出,我省健身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总体水平较高,专家指出:广东健身行业的总体接受教育状况是由行业敏感度、流动性以及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就业状况所影响。但是,从业人员整体接受在岗继续教育状况可以说并不理想。其中,健身教练及健美操社会体育指导员项目由于专业技能更新速度较快,行业在岗人员较其他项目而言参与继续教育或各种类型的社会短期培训班较为普遍,而其他项目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参与社会培训人员比例较低。

4.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状况及执教年限

所谓职业素养,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是显性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 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我们称之为隐性素养。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构成一个人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④

随着我国健身市场的迅猛发展,健身行业从业人员队伍急剧扩大,然而,目前健身指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指导员证书五花八门,健身者对健身指导人员执教资格提出质疑的事件屡见不鲜,健身行业从业证总体职业素养无法满足目前健身人群的健身指导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健身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发展速度。提高健身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对21世纪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兴旺,社会体育健康、科学地发展,以及全民健身计划更好地实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大众健身指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虽然每家经营性体育场所都有几位专业素质过硬的教练或指导人员,但滥竽充数的也不少。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就职于经营性体育场所已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员数量为76人,所占比例为38%,逾六成以上的健身行业从业人员未经过系统的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非体育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及相关培训的人数为58人,于俱乐部或健身场所一线工作的从业人员逾五成以上在该岗位之前未就职于体育行业。从局部情况来看,可以说,我省健身行业从业人员从事健身指导的科学性、专业化程度并不理想。

三、广东省健身行业从业人员资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健身行业从业人员上岗资质相关规定缺乏执法力度

我省于07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广东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规定》,但如何与有关部门联合执法(体育局没有执法权)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没有执法,法规即便颁布也是形同虚设,经营性场所的经理人和从业人员都会抱着侥幸的心理,放弃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同时,《全民健身条例》已经2009年8月19日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国家对以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具有达到规定数量的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条例》中还明确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处罚措施。规范体育市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身权益起到积极作用。

2.健身行业从业人员资质状况参差不齐

从资历指标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省健身行业部分项目从业人员从业经验欠缺,即便是学历层次较高的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在指导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尚无法满足经营性体育场所健身人群的需求。尤其是游泳救生员项目,整体学历状况过低导致科学指导能力、应急判断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欠缺。

近年来,健身场所如雨后春笋,遍布大街小巷。“花钱买健康”也成为一种社会新时尚。与此同时,由此而生的投诉也节节升温。2009年1月至8月14日,广州市“12315”接到健身消费类投诉、咨询123条,与去年同期的45条相比,增加了215%。投诉、咨询激增的背后,折射了健身行业的种种乱象。整合体育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机构,规范健身市场,是体育行政部门所面临的当务之急;行业不规范、高素质从业人员欠缺是各方面的共识。

3.健身行业从业人员执教资格证书混乱

就健身教练项目来讲,目前各大俱乐部比较认可的专业证书有国际健联(IFBB)高级私人教练、亚洲体适能(私人教练)教练证书、水中有氧教练证书、健身球教练证书、普拉提(Pilates)垫上运动证书等等。我们暂且不去衡量这些种类繁多的证书的质量与社会认知度如何,健身行业证书多门的现状已成为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可喜的是,新的《全民健身条例》的出台和颁布对健身行业从业人员资质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今后,健身行业从业人员仅仅拥有这些专业课程的教练证书,还不能取得上岗资格,必须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批准的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才可以上岗从业。如同其他行业一样,人们日趋频繁的健身活动需要科学的指导与权益的保障,健身人群对科学指导的质疑与健身行业投诉的日趋增多告诉我们,开展体育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变“证出多门”为“一证统一”是体育市场本身的需求和未来的大势所趋,毕竟人民群众科学健身的需求和日趋增高的呼声才是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注释:

①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jwc.nxgs.省略/.

②体育年鉴.2005:252.

全民健身日的来历第5篇

关键词:打歌;全民健身;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239-02

引言

国民体质的健康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之后,提升国民体质健康水平的群众体育运动受到政府重视并加以全面开展,尤其是近十年当中发展最为迅速。随着1995年6月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之后又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条例,保障了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体育活动普及和参与程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到2010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2010年)》规定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巩固全民健身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又制定了2011—2015年的全民健身计划。

在新一阶段的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运动项目的选择要符合大众性原则,本文作者观察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省,发现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打歌”不仅有着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而且若把它推广于全民健身运动中,将会挖掘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更大价值。

“打歌”又有“跳月”(即“跳乐”)、“打跳”、“三跺脚”、“跳脚”、“左脚舞”、“跳歌”、“跌脚”、“踏歌”等名称,是流行于滇西与四川省凉山交界地区、滇西南部的彝族和相邻的其他少数民族之中的圆圈舞。

一、打歌简介

(一)“打歌”的起源

“打歌”在彝语中被称为“欧克”,在云南大理巍山历史久远,是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舞种。它的起源在民间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传说是在部落时期,彝人和傈僳发生了战争。彝人不敌,被包围在山包上,眼见太阳就要落山了,只见彝人在山包上燃起火堆,大家一边绕着火堆走圈,一边挥舞着手中的刀棍,同时嘴里还齐声大喊 “傈僳子你瞧着”(这也成为了后来打歌调中的主要衬词)。山下的傈僳人看到山头熊熊燃烧的烈火,加上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不绝于耳,误认为彝家后援来救,匆匆收兵。为了表示对这次战斗胜利的纪念,从此彝家就有了围着篝火打歌的民俗。

另一种传说讲的是三国时,诸葛亮南征,设计让士卒起火围圈弄刀,以少胜多的故事。为纪念胜利,围火打歌。现在打歌时舞的大刀,恰似关刀。

又传:唐·六诏时期,蒙舍诏(南诏)主皮逻阁为统一六沼,于垅圩山修建一座松明楼。借星回节祭祖之机,召五诏诏主回蒙舍川祭祖,设宴于松明楼上。宴间,皮逻阁退席点火烧楼,烧死了五诏诏主。皮逻阁轻易吞并五诏,建立南诏国。为庆祝胜利,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打歌庆祝。

(二)打歌的民俗特证

“打歌”是在西南少数民族中盛行的、分布广泛、影响较大、历史久远的一个舞种。由于在云南各地区的风格不同,所以有着不同的称谓。大姚彝族、丽江纳西族、宁蒗普米族、摩梭人称 “打歌”为“打跳”,保山彝族称之为“打跩”,普洱、临沧彝族、拉祜族称“跳歌”;滇南多称“跳乐”、“跳弦”。“打歌”一词多用于大理西南部的巍山、南涧、漾濞、永平、云龙等县的彝族舞蹈上,尤以巍山为甚,境内有“东山打歌”、“南山打歌”、“马鞍山打歌”、“巍宝山打歌”、“五印打歌”、“云碧打歌”和用汉语演唱的“打汉歌”[1]。“打歌”在巍山广泛流行,可能与清乾隆年间绘制于巍宝山文龙亭的《踏歌图》有关。《踏歌图》记录了当地的舞态。每当节日和喜庆之时,人们挽手围圈,载歌载舞或随乐而舞。现存“踏歌图”的后山,仍为打歌场。大量史料证实巍山打歌源远流长,由来已久。

“打歌”是一种群众性的舞蹈,在时间的选择上不固定。丰收之后、农闲季节、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时兴“打歌”。“打歌”的伴奏乐器通常有笛子、三弦或葫芦苼。“打歌”时,对场地的要求也比较随意,舞者可以在广场中、院落里甚或是田间、地头的随意一块平地上,围成一圈,合着乐器的节奏,一边唱歌、一边踏地跌脚翩翩起舞,舞蹈始终以下肢动作为主。步法虽多,但都简单易学。

二、“打歌”与全民健身的关系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工作措施中第(十一)条,特别强调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活动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在有着25个少数民族的云南省,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就“打歌”而言,这一原始古朴的少数民族自娱、健身舞蹈形式,在云南除了深受彝、白、苗、拉祜、瓦、布朗、纳西、景颇等民族喜好外,甚至在一些汉族地区也广为流行。皓月当空的夜晚,在城市、社区的各类广场、平地上都可见到人们手拉手,围成圈,合着音乐,欢歌起舞。随着这一民族元素在广场体育文化的融入,无形之中使大众不管是在健身项目的参与上、还是锻炼的手段和方法上都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对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项目的多样性、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性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打歌”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群众体育中的作用

全民健身日的来历第6篇

关键词:广场舞 审美特点 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民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城市广场作为市民交往、休闲和娱乐的聚集地,早就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已经融入大众的生活,是市民生活中不可分的一部分。而舞蹈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身体语言艺术,其艺术表现最为直观,随着极具人类情感的广场舞群众参与进来,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的概念和生活条件的改观,越来越多的市民特别是老年人,逐渐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那么兼具锻炼身体和娱乐精神功能的广场舞,成为老年市民茶余饭后广泛接受并深爱的活动也就不足为奇。

一、广场舞的概念

不是所有的舞蹈都叫广场舞,首先它来自于民间,来自于广大的普通家庭,它是来自历史文化遗产的舞蹈!它来源于生活,所以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并不是说所有在广场上的舞蹈都能称为广场舞,比如民族舞也来自民间,是当地民族历史传承的产物;古典舞源自中国的传统戏曲,是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有其独特的神韵和魅力;还有诸如当下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街舞,这些如果能够走出室内、走向街头、走进广场,它就是广场舞,简单理解,广场舞就是同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可以使人们达到身体放松、精神娱乐的,所有在街道和广场上舞动的舞蹈都是广场舞。

二、广场舞的意义

(一)广场舞是有助于促进人民大众之间交流的,是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它不仅融合了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还满足了人们不同层面的物质需求之外的东西,它还有助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和普及。从长期来看,促进民g传统文化合作的广场舞的有些动作是需要舞伴之间的分工合作的,因此,舞伴彼此之间在舞动的同时既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于建设和谐社会是有益的。

(二)广场舞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文化遗产,它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同时它的即兴特点也使其没有太多固定的要求,即十个人可以,来五十个人也行,它的这一特点也使广场舞群体日益壮大,所以说来自民间并能娱乐大众的舞蹈虽然在历史的变迁中历经磨难,但其经过岁月的洗礼,它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因此,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华夏文明的累积,民间舞蹈也在阔步向前。

(三)广场舞能够锻炼身体、娱乐身心,随着人类进入互联时代,整个社会的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多的依靠各种机器及互联网;近年来,城市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人们日益加大的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也就使得人们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医院里也经常出现原来只有在春运中才能看到的人满为患的场景,国家和人们终于认识到以健康的代价来换其它东西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国家提出了全民健身的理念。而长期坚持跳广场舞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够放松心情,所以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将其称之为城市之舞。

三、广场舞蹈的发展趋势

(一)多方融合

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审美观是不同的,像上世纪八十年代受港台影响,青年人都喜欢学跳霹雳舞,到九十年代,人们普遍爱上了交谊舞;到了本世纪初,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又开始推崇街舞等等。那么广场舞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传承的产物,它也可以说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出现的一种产品,它也是不断发展,不断与时俱进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来西方国家独有的一些舞蹈,如印度舞、肚皮舞等也都传入我国,并将其中的一些元素融入到广场舞当中,在广场舞中率先实现了全球一体化。同时传统戏曲、武术以及中国传统的杂技等不甘落后,融入到了广场舞当中,可以说实现了强强联合,广场舞已经成为当下中国舞蹈界的巨无霸。

(二)编排建议

不可否认,广场舞内容很丰富,形式也很多样。但笔者提议,无论何时创作编排广场舞也不能哗众取宠,而忽视其内在特点,背离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要紧跟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而且,广场舞的参加者的广泛性,也决定了其与室内的舞台表演是完全不同的,包含有太多的不确定。同时,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进步,当下需要什么?时代在呼唤什么?因此广场舞中配乐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音乐不仅能促进民间舞的传承,也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及民族特色,对当前广为传唱的音乐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

(三)服饰建议

广场舞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人们追求自由运动的乐趣,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参加或不参加的自由,所以一般对服装也没有什么硬性规定,但是,现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都开始统一为民族服装,相信这必将引领广场舞界的潮流,因为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再配上艳丽的民族服饰对推广中华文化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在笔者最近的调研中发现一个可喜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亦已扔掉手机和IPAD,加入到了广场舞大军。

四、结语

可见,当下所需要的广场舞要兼具现代舞的外形和意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潮流,当然这也是所有的舞蹈界从业者应该追求的目标和方向,编导们也应该融合多方舞蹈元素,尽可能满足更多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创作出更多符合大众审美品味的广场舞作品。同时伴随着广场舞参与者的日益广泛,广场舞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笔者认为广场舞如今已经成为市民日常文化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份,有理由相信,它在不断进步发展的同时,也会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发挥出积极的、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牟顶红.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J].科技风,2010,(24).

[2]彭.广场舞蹈的现状、特征、价值与推广对策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02).

全民健身日的来历第7篇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历史背景

    1.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也就有了人类为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各种活动。体育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体育的历史可以说与人类的历史一样长久。同样,从古代开始,少数民族也出于各种各样的需要创造了原始的体育活动。

    1.1.1源于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是古代各民族生存的主要和首要活动。那一时期的生产劳动以农耕、渔猎、游牧为主。劳动工具及使用工具的技能从一个侧面影响着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生活在山林和草原的少数民族在生产活动中离不开奔跑、投掷、攀爬等与身体活动相关的内容。因此,产生了诸如赛马、射箭、摔跤、射弩等体育项目。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纳西人过去打猎时使用的飞石索;蒙古族的赛马、赛骆驼、马球是草原游牧民族狩猎活动的再现。柯尔克孜族的赛马、飞马拾银;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摔跤、射箭、叼羊;壮族的打扁担;苗族的打草球等都是与生产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1.1.2源于日常娱乐与游戏。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之后,古代少数民族人民也有表达喜怒哀乐、抒发情感、表达意志的心理需要,并要求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于是,体育便蕴藏于娱乐、游戏等一系列的身体活动之中,以表达人们的这种需要。在古代,少数民族人民的娱乐活动是比较有限的,而其中舞蹈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如反映云南佤族人民生活的沧源岩画就有采集舞和模仿打猎的舞蹈场面,即有娱乐意义更有劳动训练意义,其中体现了体育的元素。在生产劳动间隙,为丰富生活内容,各族人民因时因地创造不同体育活动。如广西龙胜瑶族和苗族中流行的“打泥脚”就是人们在田间劳动劳累之余,用黄泥团相互击打对方腿脚并跳跃躲避对方打来的泥团,以求一时的放松,而由此形成的一种体育活动。

    1.1.3源于宗教活动。宗教作为人类早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每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过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同样如此。如藏族、裕固族等民族的“祭鄂博”就是隐含着浓厚的民族体育成分。“祭鄂博”是一种祭祀小神———财神的活动,庙宇设在山顶或两山连接处的山腰,喇嘛念完经,祭祀的人们都要穿上新衣,开始登山,这实质就是一种登山活动,寓于祈求来年人畜平安、生活富裕。又如,划龙舟是一项壮族人民所喜爱的体育项目,而且此项运动早期属于祭河性的传统体育,是壮族先民对神灵的祭祀。在众多宗教祭祀活动和仪式当中的一些体育活动的元素,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演化成为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其节日的内容。

    1.1.4源于军事活动。进入人类社会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长足发展,各族人民为扩大势力范围、掠夺财富等原因发动了战争。战争促使部分生产工具转化成为了武器,生产技能转化成为军事技能。那么,学会制造武器和使用武器就为体育的产生提供了又一场所。如苗族武术的起源是“角抵”,相传其祖先神蚩尤与黄帝争斗时,“以角抵人,人不能向”。还有壮族的“壮拳”;侗族的“赶山狩猎”;仡佬族和水族等民族共有的“赛马”;毛南族的“箍腰摔跤”都与当时的军事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1.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1.2.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处于一定地域的民族或几个民族所处的区域环境以及由区域环境而带来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各个民族都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之上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方式。如蒙古族处于草原的地理环境中,人们的生产简陋、生活朴野,在与大自然的严酷斗争中培养了勇武精神,赛马、摔跤、角力等体育项目开展广泛。而处于山环水绕、气候温和、农耕细作的地理环境中,游泳、赛龙舟、舞狮等项目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喜爱。在不同的地域环境里,很多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常常是本民族所特有的。如苗族的百狮会;土家族的斗角、抵杠、投绣球;侗族的抢花炮等,都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即便是同一体育项目,也各有本民族的特色。

    1.2.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丰富的民俗性和广泛的普及性。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民俗习惯。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与民俗文化相融合,即丰富了民俗的内容,有促进了传统体育的发展。民俗与传统体育活动有着不解之缘。例如,在贵州、湖南、广西相毗邻的侗族地区,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是“花炮节”,甚至一些民族的节日更是一体育项目命名。我们知道,传统体育项目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作为本民族自创的健身运动形式,由于极具民族特点,并和族民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共同的民族心理特征的表现形式。因此,在本民族中是具有相当的普及程度,而且民俗习惯与传统体育项目相融合的同时,也增强了这种普及性。

    1.2.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原始传承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凝聚着各族人民的精神、智慧、信仰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文化,其项目是在各民族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发展的。源于狩猎和征战的射弩、武术;源于农事与家教的跳鼓、接龙舞、上刀梯;源于婚恋与民俗的八人秋、草球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都表现出较为原始的性状。原始的元素已经在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中成为基本的要素体现出来。

    1.2.4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健身娱乐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正因为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各民族的发展。那么,出于人民对自身体魄和闲暇时间以及充实民俗节日内容等需求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生产活动相分离,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趣味性、娱乐性得以充分的发展,并提高了其项目作用于参与者的健身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本民族内的普及程度,被人们所喜闻乐见。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以传统的农业、牧业社会为文化背景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是依附于农牧业社会中的生活、宗教祭祀、军事武艺、民俗习惯的。我国正在由农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向以工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社会转变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必将从原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剥离出来,形成具有现代社会价值的民族传统体育。

    2.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积极倡导,加强领导,改革提高,稳步前进”的民族体育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949年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体育进行了大规模整理、挖掘和发展,还把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少数民族体育发展成对抗性较强的竞技体育。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国家在天津市举行了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30年后,即1984年国家体委将这次体育运动会定为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此,这项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主的赛事活动便每4年一次的开展起来,至今已分别在天津、内蒙古、新疆、广西、云南、北京—西藏、宁夏和广州等省市区举办了8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与此同时,众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适应时代要求,对其自身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寻求发展。如回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木球运动”,早期称为“打毛球”、“打篮子”、“赶木球”、“打木球”,作为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从1982年至今的20余年,通过对场地、设施以及规则、裁判法进行的多次修改和完善,并经过历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检验、证明,已经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被各族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更具生命力的运动项目。但是,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道路上还是困难重重,遇到不少问题。根据有关学者对民族学专家的调查研究显示:认为传统体育活动与以往相比“更丰富”了的占36.62%,认为“没什么变化”的占9.59%,选择“减少了”的占54.79%。对传统体育活动在内容、形式、方法方面的调查研究显示:认为变化比较大的项目“不多”的为81.25%,“没有”的为9.38%,“很多”的仅为9.38%。有民族学专家谈到,很多传统体育项目只是在节日庆典或民俗活动以及政府组织的活动中才能看到,而在城乡的社区、学校、公共体育场所等处却很少见到传统体育活动的影子。这表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正在逐步减少,活动开展的形式、方法、场所的变化不大,大多仍保持原貌,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因此,如何进一步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挖掘、扶良除陋,并从历史渊源及其特征中提取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价值、功能,成为未来发展的当务之急。

    2.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

全民健身日的来历第8篇

“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从立秋起,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高逐渐下降。但从我国气候特点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素有“秋老虎”之称。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中下旬。

按照中医理论与中华养生学,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这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为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

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苦夏后“贴秋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杭州、江南一带有立秋吃西瓜的习俗。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少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有的地方立秋之日必须吃茄子:“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对于糖友们来说,选择食物的范围扩大了,秋天果实大量成熟,瓜果、豆荚类蔬菜种类很多,鱼、肉、禽、蛋也比较丰富。糖友们一定要坚持控制饮食,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

进入秋季,也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糖友们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多多运动。

8月8日 全民健身日

今年的8月8日是国务院设立的首个“全民健身日”。

“8月8日让我们去相约健身!”旨在号召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各种健身活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创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008年8月8日,“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在北京盛大开幕,宏大的开幕式,运动员激烈比赛的镜头,让人们记忆犹新。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国务院于2009年1月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是控制血糖治疗疾病的五驾马车之一,健身运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日常生活项目。糖友们更要积极投身到这样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去。

8月12日 国际青年节

国际青年节(International Youth Day)是一个由联合国发起设立的节日。第一个国际青年节是在2000年8月12日 。联合国在1999年通过了第54/120号决议,将每年的8月12日定为国际青年节。各地在国际青年日这一天,会举办演唱会、研讨会、文化活动和会议等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目前糖尿病发病趋向年轻化,青年人的糖尿病防治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每个家庭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均衡饮食、合理运动,从小开始积极防治糖尿病。

8月26日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即七夕。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