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发展交通的方法

发展交通的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4-03-28 11:46:50

发展交通的方法

发展交通的方法第1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交通;交通文化;交通法治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行行业,对社会发展起着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交通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如果把整个国民经济比作一个有机整体,那么,交通就是这个机体的动脉。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交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交通环境的重要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交通建设的水平高低和交通关系的和谐与否既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又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中,交通设施的完备是交通发展的硬件和基础,交通关系的理顺则是交通发展的软件和灵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交通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公路到铁路,从水上到航空,交通硬件设施的配备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然而,在交通硬件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对待发展与改革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只有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才能正确处理交通发展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才能使中国的交通硬件建设从“又快又好”的发展思路向“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转变。只有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从现阶段中国交通发展的现状出发,以政治文明为依托,以立法效益为中心,以交通执法和司法的公平、正义、平等、效率为价值目标,不断提高交通立法效益,提升交通执法水平,才能促进中国交通立法在数量、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上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交通行政执法与政治文明的制度追求和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和谐发展,才能促进中国交通法治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二、既要找准突破点,又要统筹兼顾,认真研究并妥善处理交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是构建和谐交通环境的总体要求

交通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认真研究并妥善处理交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才能构建真正和谐有序的交通环境。

首先,应把交通放在整个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来看待和研究,正确处理好交通发展与交通改革的关系。随着大部委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证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搞好交通改革工作,以改革促发展。这主要涉及到交通建设管理体制、交通投融资体制、交通规费征收管理体制、道路养护体制、道路运输场站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倾听群众呼声,率先改革那些群众意见大,反响强烈的问题。比如,交通建设投资融资制度改革,如果不认真对待,交通行业的重大腐败案件就不会杜绝,交通发展的成绩就会被由于体制不科学不完善所产生的黑洞吞噬掉。

其次,应处理好交通效率和交通质量的关系,不能只重发展速度而忽略或者是牺牲发展质量。我们追求高速度,但绝不应是盲目的追求数字的增长。质量是交通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建设高质量工程就是科学的发展,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最好的节约,建设低劣工程就是最大的浪费,出现豆腐渣工程就是对人民的严重不负责任。交通作为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部门,一定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交通建设的内在质量,建优质工程,建精品工程。一方面要抓好设计环节。对设计进行多方案对比、优化和选择,提升设计质量;要以人为本,设身处地为司乘人员、沿线群众着想。另一方面应加强施工管理。将质量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个环节,抓住关键环节,严格管理。对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坚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要进一步完善“企业自检、社会监理、业主监察、政府监督”的质量控制体系。此外还要加大奖惩力度,严格落实业绩信誉和“黑名单”档案制度,对违规施工企业和玩忽职守的人员坚决清理出交通建设领域。

再次,应正确处理好交通发展与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和新的发展阶段,交通的快速发展,改革的全面深化,对交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转变职能,创新管理理念,加强行业监管,提供优质服务,是一个必须深入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问题。在加快交通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交通行业管理,不断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能,向管理要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建成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在交通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路政、服务等各个管理环节,要树立交通民本思想,认真贯彻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人本需求,体现人文关怀,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提高交通行业公共服务水平,把侧重于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的功能性和管理的方便性,转到更多考虑社会公众、管理对象的实际需求上来。

第四,应牢固树立交通可持续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加快公路建设的整体进程;又要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努力建设节约型行业。既要在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中,注重节约土地,少占耕地,合理选线,优化设计;又要在公路建设的实施中强化环保监控工作,落实环境保护的法规、措施,避免人为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以最少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搞好公路建设。既要融入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人文景观要素;又要增加科技含量和环保投入,提高建设水平,注重交通基础设施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使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获得和谐统一。严峻的资源约束要求交通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交通运输的增长方式,要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贯穿到交通发展的各个环节。

三、积极推进交通法治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交通环境的重要制度保障

交通法治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交通立法既要保持一定的规模和速度,又要保证其质量和水准;既要充分考虑现阶段的社会承受能力,又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保证交通法律法规结构的内在平衡,又要保证交通法治发展与中国社会总体发展的平衡,进一步扩大交通法律法规在社会中的生存发展空间,使交通法律法规的价值功能得以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使中国的交通管理理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向现代、从人治向法治的重大转变。交通法治可持续发展强调交通立法速度、规模与立法效益之间的平衡,强调法律结构的内在平衡,强调立法增长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平衡,强调法律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在交通立法层面,应改变那种只强调立法数量,忽视立法质量,只强调立法规模和速度,忽视立法效益,只强调立法的外在威慑作用,忽视立法结构内在平衡的功利性交通法治发展模式,构筑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兼顾公平和效率的交通法治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交通行政执法层面,一方面应着手解决执法资源稀缺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应加大监督力度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交通执法资源的作用。在交通司法救济层面,应排除干扰,认真贯彻《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规定,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在交通行政执法中,行政相对人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时刻面临着被行政权侵犯的可能。当公民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执法机关或执法人员的非法侵害时,他们应该获得必要的司法救济,这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四、培植健康向上的交通文化,是构建和谐交通的精神动力

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交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理念,而且是交通行业各部门、各单位信奉和倡导,并在交通建设、运输和管理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的价值理念。

发展交通的方法第2篇

论文摘要:和谐交通作为和谐 社会 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其实质就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交通,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交通。因此交通部门的干部员工必须在把握和谐交通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法构建和谐交通。构建和谐交通,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交通发展的突出问题,把交通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和谐社会的永续发展上来,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和谐交通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好处。

一、前言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谐交通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十一五”期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仍将“高速”进行,五年间,将新建高速公路2.4万km以上,至2010年,总里程将达到6.5万km。届时,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将基本形成,这也将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同样,现阶段交通发展面临着 历史 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和谐社会建设和两个率先发展的要求,以及剧增的交通 运输 需要和资源、能源与 环境 等因素的制约,给交通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二、构建和谐交通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和谐交通其实质就是能够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交通,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交通,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交通。在十七大所作的报告中,总书记高屋建瓴,全面 总结 了

(二)构建和谐 交通 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统领我国 经济 社会 发展全局,也是统领我国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的 指导 方针。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交通的一部分,构建和谐交通必须处理好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就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就是要遵循公路工作正确的方法论;公路建设与 环境 保护的关系,就是要牢固树立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的关系,就是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公路建设与公路养护的关系,就是要牢固树立“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思想;改革力度与承受能力的关系,就是要正确树立“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的思想。

(三)构建和谐交通是实现南京交通永续发展的保障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公路、水路交通需求更加旺盛,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促进交通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对 运输 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要求公路、水路交通必须努力与之相适应,资源约束更加要求交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和谐社会,对交通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构建和谐交通的措施

(一)以 马克思主义 哲学 为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我们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 历史 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依据,也是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点。构建和谐交通的目标要求,应该看作是对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可以说,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构建和谐交通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渊源。如南京绕越高速公路东南段建设模式,就是南京交通事业在新的时代下,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重要代表。该条高速公路按照国家 投资 体制改革的要求,借鉴国内和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有益经验,按照“项目法人投资、专业机构代建、政府行业监管”的新模式组织实施,使得投资、建设和监管高度和谐。因此,构建南京和谐交通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南京交通事业新局面,这也是开拓马克思主义

部分 交通 管理 执法行为没有 法律 依据,或者有依据而无具体措施,或者有依据有措施,因为风俗习惯、人情世故等无法执行。例如法不责众、领导说情等现象,在交通事业管理中还不能完全杜绝。笔者认为交通部门要履行法定职责,通过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 环境 ,让交通参与者明白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法律所允许的,使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有法可依。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制裁严重违法行为,增强法律威慑力。另一方面要细化法律法规,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让那些有条款无措施的法律内容变得更加具体,从而提高可操作性。

(三)坚持以人为本

道路交通环境作为事故的间接原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作,以人为本,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自主创新,建立交通预警管理信息系统。一旦出现恶劣天气,可以及时掌握路面情况,包括天气变化情况、具体方位、变化趋势、能见度、严重程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以及路面交通流量,通过 电视 、电台等各种途径传达给交通参与者,做到恶劣天气早知道、早报警、早处置,争取主动,从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隐患。如南京市公路建设处承担着南京的高速公路建设任务,为了加大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该处与南京市气象部门进行合作,气象部门及时将一周内的天气预测传给该处,该处通过预测资料,再统筹制定计划,合理安排下阶段的建设任务,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施工人员恶劣天气施工的现象。

(四)坚持永续发展

交通业作为国民 经济 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战略性产业,在经济和 社会 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交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另一方面,交通的发展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如:占用土地资源、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以及社会问题。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交通的建设是以较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不当的规划破坏了路域自然风貌和 文化 风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生态破坏加剧。

为保障交通的和谐发展,交通部门必须鼎新革故,摒弃原来的发展模式,正确选择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改变传统的交通发展模式,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换取较高的交通发展速度,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全面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走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考虑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体现在:交通建设资源的规划应有前瞻性和科学性;优化交通建设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对建设征用地制度需进行改革;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主要表现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交通建设环保意识,发展环保技术。

参考文献:

发展交通的方法第3篇

一、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交通环境的重要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交通建设的水平高低和交通关系的和谐与否既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又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中,交通设施的完备是交通发展的硬件和基础,交通关系的理顺则是交通发展的软件和灵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交通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公路到铁路,从水上到航空,交通硬件设施的配备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然而,在交通硬件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对待发展与改革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只有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才能正确处理交通发展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才能使中国的交通硬件建设从“又快又好”的发展思路向“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转变。只有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从现阶段中国交通发展的现状出发,以政治文明为依托,以立法效益为中心,以交通执法和司法的公平、正义、平等、效率为价值目标,不断提高交通立法效益,提升交通执法水平,才能促进中国交通立法在数量、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上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交通行政执法与政治文明的制度追求和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和谐发展,才能促进中国交通法治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二、既要找准突破点,又要统筹兼顾,认真研究并妥善处理交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是构建和谐交通环境的总体要求

发展交通的方法第4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决策的有效实施,可以降低城市交通建设成本,提高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交通能力,促进城市交通和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但就我国已建设且开通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践情况来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存在诸多问题,其未能科学、合理、有效的运用,致使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效果不佳。对于此种情况,应详细、深入的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存在的问题,在明确原因的基础上,探究优化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加以调整,使其优化落实,如此可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决策的应用效果。

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原因分析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原因,笔者从必要性、充分性两方面予以说明。

(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出行量较大,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客运交通呈现出行量增大、出行距离变长的情况,这使得原先以常规公交+小汽车+慢行交通的城市交通体系运行效果不佳。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提升了客运交通速度及客运交通量,有效的解决了城市较长距离出行困难的问题,可以缓解当前城市行车拥挤、道路堵塞等问题,促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另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还可以满足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技术需求和持续发展的长远需求。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满足环保、方便、快捷、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促使轨道交通深受城市居民的青睐,这必然会促进城市交通现代化发展、城市持续稳定发展[1]。

(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充分性

城市交通建设需要巨大投资、较高的施工技术以及高运营管理要求。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则可以降低城市总体运行成本、优化城市交通服务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带动城市发展,从而在总体上提升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配合城市公共交通和综合交通系统的提升和改善,可以改善城市总体交通出行结合,使其符合城市长远运营及发展需要[2]。

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决策存在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包括城市相关规划研究分析、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分析、客流需求分析和预测,轨道交通功能结构、规模和制式的选择,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交通综合规划,建设和土地时序分析控制规划。基于此点,可以确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能够使城市轨道交通良好运行。但从多目标决策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发现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

其一,与城市规划协调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不仅服务于城市轨道交通,还要服务于整个城市的规划,为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创造条件。如何在轨道网络规模、制式选择、线路方案布局方面更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需要首先解决的。

其二,经济性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城市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不仅仅要考虑轨道交通的运行问题,还要考虑其经济问题,即建设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但很遗憾的是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其三,网络设计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繁琐性,设计者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参考城市交通现状、城市规划、城市发展、轨道交通应用、城市网络、线网客流需求等,规范、合理、科学的展开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设计。但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设计方案,不难看出其线网规划不合理、网络规划复杂等问题。这充分说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设计深度不够、专业性不强、合理性差[3]。

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方法

面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还不够成熟的情况,探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方法是优化建设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必经之路。

(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原则

为使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可以有效实施,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技术出发,方案的制定都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体现绿色交通理念。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服务城市居民的,而基于绿色交通理念原则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可以按照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和谐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环境需求来加以优化和调整,如此可以使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合理且可行,促进轨道交通良好运行,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不破坏环境,不阻碍城市发展。

其二,与其他运输系统有效衔接。轨道交通网络应与公共交通网络衔接配合良好,可以使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各种运输方式协调配合,提高城市交通功能。

(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方法

1.发现问题,确定可行方案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决策应用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首先就是对决策应用存在的不同层次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其次是基于对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的了解,提出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最后,将所提出的问题处理方法巧妙的融入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中,使其可以优化实施[4]。

2.选用适合的优化方法

基于以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决策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将层次分析法、消除和选择转换方法等方法合理的应用到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中,优化决策,为使其有效应用创造条件。对于层次分析法的有效应用(如图一所示)是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网络规划层次及判断矩阵,进而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进行客观的分析,提出有建树性的优化决策。对于消除和选择转换方法的应用,则是构建决策矩阵,进而利用决策矩阵来掌握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决策详细信息及决策者的价值,提出几种可行的优化决策方案,并对这几种决策方案能否消除轨道交通网络规划问题进行思考,进而选择适合的优化方案。

图一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结构图

结束语:

目前,诸多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法和方案都存在一定问题。对此,笔者建议通过发现问题,确定可行方案、选用适合的优化方法来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方案,弥补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不足,促使城轨道交通可以在其支持下科学、合理、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高鹏,汪鲲.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优化决策方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93-94.

[2]陶克,吴小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优选决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34(3):608-610,615.

发展交通的方法第5篇

关键词经济法学 交通产业法学 研究方法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83-01

一、 前言

交通产业法的研究方法问题在整个交通产业法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法学的研究方法是法学发展的助推器,甚至是法学流派分野的重要标志之一。交通产业法理论的完善和成熟,很大程度在于研究方法的构建和突破。分析交通产业法学研究方法的性质,从上位经济法的研究方法以及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借鉴的角度,寻求符合我国交通产业发展特色的研究方法,丰富交通产业法学理论。

二、交通产业法学研究方法问题的提出

交通产业法学研究方法的落后制约其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拉伦茨在《法学方法论》中亦说“ 法学之成为科学就在于其能发展及应用其固有之方法”。交通产业法学在过去二十年中的兴起和繁荣,反映了我国现代交通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缜密完善的理论无疑是交通产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皮尔逊所言: “ 整个科学的统一仅在于它的方法不在于它的材料”。经济法学中以往的成就、突破、纷争和遗憾,都可在研究方法的得失上觅求原因。交通产业法学未来的发展,关键也在如何选择和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了新颖的研究方法或原有研究方法的新组合,新观点、新内容会滚滚而来,正所谓得“鱼”不若得“渔”。交通产业法学欲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应重视、加强自身方法论的构建。

三、交通产业法学研究方法的学理分析

交通产业法学的深层理解关键在于对其研究方法的剖析。正如研究方法论的台湾学者杨仁寿先生所言“法理学中最为主要者,厥为法学方法论及法目的学二者”。法学研究方法,作为前人学者研究的一种智力成果和文化积淀,具有的强大的影响力,它总在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后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维。要在硕儒皇皇巨著中得到启迪,同时勾勒出属于交通产业法学研究方法的一片天空殊非易事。选择以法学研究方法为交通产业法学的切入视角,是开启交通产业法学知识大厦的“钥匙”。

(一)交通产业法学研究方法与经济法研究方法的关系

交通产业法是经济法的组成部分已成定论,其研究方法自然属于经济法的研究方法之一。更深一步辨析,交通产业法研究方法与经济法研究方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是系统论意义上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要素”和“系统”的关系。

(二)交通产业法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分析

交通产业法自身性质决定了其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交通产业法是在经济法蓬勃发展中开出的一朵奇葩,体现着交通产业演进趋势中出现的新特点,我们应该以变革的眼光看待交通产业法的发展。

1、交通产业法研究方法具有政策性

交通产业法是研究调整提供位移服务的社会关系的产业法,是国民经济结构稳固与安全的支柱。国家是其中的主体,国家在交通资源的配置,交通投资方向的决定,交通发展布局的规划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无不表明交通产业法的国家政策导向性。

2、交通产业法研究方法具有技术性

交通产业法与其他法学相比,更具技术性。交通本身的作用是为克服人、货物在距离上的困难,人们能够克服空间位移的能力,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越发达,交通产业就越发达,交通产业越发达,就有求于更完备的法学理论,交通产业法学研究方法的技术性应运而生。

四、交通产业法学的研究方法的法学构想

交通产业法是一门具有实证精神的法,应具有不同视角的研究方法。笔者认为在坚持经济法的一般研究方法上,用经济学、社会学和工程学的研究方法描绘交通产业法研究方法的蓝图是切实可行的。

(一)经济法一般分析方法的本土化

交通产业法学首当其冲应该适用经济法的一般分析方法。经济法的一般分析方法多为国外先进理论的引进,这是法律全球化的表现方式之一。现代的交通产业法研究方法不宜靠移植得以创立,应从我国本土资源中演化而来,注重对国情的研究。

(二)借鉴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交通产业法的“产业”源自经济学,应借鉴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交通产业法的立法理念多在于经济学,直接吸收经济学的概念、论断不胜枚举,如前所述交通产业法自身的学科特色也需要和经济学的交叉、融合,形成此中有彼,比中有此的局面,注重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明智而正确的选择。经济学的大量分析方法直接适用于交通产业的研究方法,可以开辟交通产业研究方法的新领域。

五、 结语

交通产业法学的研究方法是认识交通产业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的基本性能、发展规律和社会功能的思维方式,在方兴未艾的经济法学界占有重要一席。了解已有的交通产业法学研究方法,寻智者之步伐,开己之半亩方塘,是每个交通产业法学者的光荣使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交通产业法的研究方法能得到突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杨仁寿.法学方法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3]林立. 法学方法论与德沃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4]杨紫煊.经济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

发展交通的方法第6篇

一、 限制交警部门上路执法的原因

当前,为了经济的发展,各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优化经济环境,并且不断开拓创新,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一些地方为了经济的发展,对交警部门上路执法查车进行限制,不允许交警上路查车。在他们看来,是交警部门的上路查车限制了外地车辆的流入,影响了当地经济环境,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 对限制交警上路执法的看法。

诚然,当前上路查车的部门过多,过乱。有时,一个部门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检查。有的部门没有上路执法权,却随意上路检查,有的部门越权上路查车等等。而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也是多少存在。对于限制交警上路执法的情况由来已久,主要是因为个别地方政府对于交警工作的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因此,就采取了限制交警上路执法查车的做法。从而制约了交警执法工作的开展。

限制交警部门上路执法的做法其实是片面的,经济发展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些部门的越权执法,随意执法等造成了道路环境的不和谐。但是,不能把这些问题完全归咎到交警部门一家。道路交通环境是社会综合环境的一个主要方面,确保道路交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对那些越权执法,随意执法的部门进行限制和治理是应该的。但是,如果因此就限制交警部门上路执法查车,那么就是釜底抽薪了。

(一)作为交警的职责一是维护辖区的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最大限度的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做到“一降两保”。二是维护辖区内道路上的治安秩序,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所以,交警部门需要认真履行上路执勤执法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作为交警部门,经常有各种重大活动需要对道路进行警卫和巡查。并且,还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需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处置。而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点具有不固定性,根本来不及等待请示,只有先期处置。如果等待安排,那么,就可能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三)综合环境的提高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而道路交通环境又是综合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县招商引资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一个和谐的交通环境,必然会影响我县经济发展的大局。而交警部门担负着上路执法,治理各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保护经济环境的重任。根据上级规定,交警还是治理公路“三乱”主要责任部门。所以,必须通过上路巡查、监督来治理公路“三乱”。

三、交警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交警部门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和艰巨的任务,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的重要职能部门。因此,限制交警部门上路执法是不恰当的。但是,我们还要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具体分析存在以下几点:

(一)个别民警服务态度不好。这看上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不注意自身改造,耍特权,工作中冷、横、硬、推的现象时有发生。动不动就对群众发脾气,耍态度,给群众脸色看。使群众对交警工作产生很大的意见,损害了交警队伍的形象。

(二)大局观念不够。仅看到了本单位的小利益,没有把目光放到本地经济发展的大局上去,对于可以适当放宽的不能够正确使用。而是死搬硬套,因此,造成了群众不满。这样就可能给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经济的顺利开展。

三、 应该采取的措施

既然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对经济环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交警部门就要不断采取措施,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积极加强和当地政府的沟通。作为当地政府从全局的观念去统筹安排,可能因为交警部门没有及时和当地政府沟通,使当地政府不能够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全面了解,可能采取一些过分限制交警上路执法的措施。因此,交警部门要积极和当地政府部门沟通,把上级交警部门的有关文件进行汇报,使当地政府能够及时了解交警部门应该开展的工作。同时,还要把当前的道路交通形势进行汇报,从而对交警工作有一个清醒地认识,支持交警部门的工作。

(二)努力提高民警综合素质。民警的素质在执法工作中能够集中的体现出来,特别是驾驶员流动性大,民警的形象十分重要。如果民警执法素质不高,那么,直接影响着当地道路交通工作顺利开展。所以,广大交警要结合当前全国公安交警部门正在开展的执法为民教育学习活动,在工作中加强纪律,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干警的素质,提高为民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执法质量,努力营造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三)交警部门要有大局意识。作为交警部门既要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同时还要从本地经济发展大局出发,确保辖区内道路交通畅通,服务经济发展。制定有关计划,对重点运输企业,交警部门要主动上门征求意见,帮助企业解决运输方面的困难。对于重点企业在运输重要物资、不可解体的大型物品时,交警部门主动为其提供交通护卫等通行便利。在机动车和驾驶人管理方面,简化工作流程,做到窗口前移,为机动车和驾驶人办理牌证提供方便。

发展交通的方法第7篇

【关键词】交通工程 系统科学 课堂教学 有机整合

一、系统科学和交通工程学概述

一般系统论认为,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要素结合在一起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3]系统科学指的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通过描述“一般系统”的特征、类型及演化规律等,试图揭示系统的对应或相似性以及同构性等共性问题。[1]该学科从系统的角度,运用系统的方法去考察认识整个世界,是具有横断学科性质的新科学,[2][4]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应用。系统科学包含的内容较多,如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和突变论、非线性科学等。[2]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系统科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其研究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如协同学说的创立、钱学森的系统科学体系和复杂性研究以及混沌理论的新发展。[2]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具体的应用领域给我们带来重要影响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的改进。它利用数学工具,使人类的思维方式从定性概括开始向定量描述发展,从而更能精确揭示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一般规律。

交通工程学是随着交通科技的发展,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而兴起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的目的是揭示交通运输这一社会活动的基本规律,从而能够提高交通的效率,节约资源和社会成本。它所研究的内容对提高公路和道路的交通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5]揭示了交通工程的研究内容,它是研究道路交通中各种交通现象基本规律及应用的一门学科,它是以人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三方面的有关内容统一在交通系统的环境中进行研究,通过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方法,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与运输费用,从而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

从上面对于系统科学和交通工程的研究内容来看,两个学科都是力图揭示自然现象的一般规律,从而能够进一步利用这一规律,为人们的决策服务,因此两个学科从总体目标上来说是一致的。由于交通系统是一复杂系统,研究交通系统的非线性现象和复杂性特征一直是交通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系统科学的发展为现代交通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为交通工程的研究提供了诸多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有力的推动了交通工程的发展。因此系统科学和交通工程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近年来,随着交通科学的发展,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交通工程教学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对系统科学与交通工程间的关系理解不深,往往忽视了交通工程教学过程中系统科学方法的介绍,使学生仅仅学到了书本上的内容,知识面不能合理的拓宽,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鉴于此,在讲授交通工程课程过程中,引入系统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是非常必要的。

二、浅谈交通工程课堂教学中纳入系统科学的必要性

现代交通工程的发展是建立在交通科学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交通科学不断和其它科学(特别是系统科学)交叉,产生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方法。同时,这些新理论和新方法在实际的交通工程应用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为了培养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特别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需在交通工程的课堂教学中,融入现代交通科学的发展。系统科学作为现代交通科学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将其纳入交通工程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将系统科学的现展融入交通工程的课堂教学,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例如,在讲授交通安全评价方法时,常规的方式是介绍课本上的方法,如绝对评价法、事故率评价法、模型评价法等。事实上系统科学中的评价方法有多种,并不仅限于书本上的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介绍一些评价方法的发展,如层次分析法、属性综合评价方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针对不同的评价方法,介绍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比较其优缺点。通过这样的比较和介绍,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将系统科学的方法融入交通工程的课堂教学,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教与学的目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书本,逐步说明学习内容。这种导入,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引用一些重要的科学进展或是重大的实际应用,可消除这种十分沉闷的教学氛围。

另外,在交通工程的课堂教学中,引进系统科学的现展,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现代社会的科学研究是不断发展的,教材上的知识只是对过去研究的总结,教师在课上介绍最新的研究进展,可以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将学生直接带到学科的前沿,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交通工程课堂教学与系统科学发展有机整合的尝试和建议

1.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校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面对这种需要,实验教学显得尤更为重要。目前,“交通工程”实验教学的大部分内容更新很慢,已不适应现代交通科学的发展。授课教师可以根据系统科学和交通工程中的相关内容,补充一些先进的、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并有效的利用学校交通工程实验室的平台,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交通现象形成的机理及解决的过程。这样可以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重点、难点内容。

结合交通工程的专业特点,介绍现代系统科学在交通工程的应用。这样,可以大大丰富传统教学的内容,同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毕业后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现代化交通工程的实验室,或是参观一些工程应用的现场。例如,教师在讲授交通流理论中关于交通模拟模型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交通工程的实验室,重点介绍一些应用系统科学中的交叉方法建立的交通模型。通过平台演示,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系统科学在交通工程中的重要地位。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结合书本内容,遵循系统原则介绍一些系统科学的新进展及一些重大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为此,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但会使学生对教学目的有个清晰的认识,也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容易理解。例如,我们在讲授交通预测时,通常的方式是首先提出问题,如交通预测的难点在什么地方?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之后分析问题的本质,包括问题涉及的相关要素,不确定因素等,如汽车的保有量,出行频率,出行时间等。最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介绍出行预测模型。实际上,系统科学中预测模型具有多样性,而课本上介绍的不会很全面。因此,可以进一步介绍系统科学中新的方法在交通预测中的应用,如基于混沌和神经网络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把问题讲解的很清晰,对学生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宽都是有帮助的。

3.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查询、课堂讨论等活动。课外查询一些有关系统科学和交通工程的相关内容,课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探索精神。例如,教师在教授交通流特性分析时,可以先让学生课外查阅相关文献,掌握和了解应用非线性系统理论研究交通流特性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这样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需做一些必要的课外辅导工作。

四、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传统的“交通工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对系统科学方法的创造性传授。这样的教学不仅反映了系统科学的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又能与交通工程的实际结合,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齐磊磊.论“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之异同.系统科学学报,2008.16(4):31~34

2 周树杰.系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初探.哲学百家,2006:155~157

3 罗发奋、隋春玲.系统科学理论的发展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8(2):105~107

发展交通的方法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局党委《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全市交通工作实际,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交通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逐条制定整改措施。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整改,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解决好阻碍交通事业发展的问题,解决好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良好氛围,力争到2012年底,有效地解决影响和制约全市交通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三大目标体系:

1、落实“三个服务”。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5年迈好3大步,再造一个新**”的发展目标,自觉加快交通发展,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化、规模化程度,为经济社会全局的发展增创新优势、提供新动力、拓展新领域,形成满足需求、适度超前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形成**经济社会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二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省、市要求,继续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完善延伸“村村通”工程,逐步实现“户户通”,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三是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进一步深化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城乡公共交通资源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大力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便捷度、舒适度,不断增加公共交通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出行满意。

2、推进“三个一体化”。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即在保持公路活力、提高公路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注重各种运输方式内部不同等级设施之间的比例结构;二是城乡交通发展一体化,即强化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组织管理,提高农村交通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区域交通发展一体化,即加快推进区域内的交通运输一体化,分类指导各乡镇的交通发展。

3、实现“三个有机衔接”。一是注重各种交通网络的衔接和协调,以整体效益更大、比例结构更优的目标,对各种交通网络进行整合。二是注重境内外交通通道、走廊的衔接和协调,紧贴我市城镇体系和生产力布局,加快构建由多种运输方式有机构成的选择更自由、运行更可靠的大通道和大走廊。三是注重枢纽的衔接和协调,以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为目标,突出加强交通运输枢纽的整合,引导各种运输场站共建共享和加强连接性设施建设。

三、分析梳理

四、落实整改

(一)交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开放交通建设市场。建立有效机制,积极鼓励、吸引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领域,积极鼓励、吸引内资、外资、民营资本全方位参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财务科、公路科、农管所、运管所、海事处

完成时限:2009年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公路科、交战办、农管所、运管所

完成时限:2009年

3、进一步规范交通建设市场秩序。将依法行政、依法治交贯穿于交通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构建“办事依法、群众信法、为官学法、行政用法”的浓厚法治氛围;继续深入整治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强化项目建设监管力度,加强招投标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资金管理和目标管理,确保交通目标如期实现。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纪检信访办、公路科、法规科、农管所、运管所

完成时限:2009年

(二)综合交通发展程度与我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不相适应。

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市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重点由“立足本部门”转向“立足大交通”,由“注重单一的公路交通”转向“铁路、高速、公路”等综合交通运输方式并举,为我市建立现代交通综合体系提供依据。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公路科、农管所、运管所

完成时限:2009年

(三)现有管理养护水平与百姓安全便捷出行需求不相适应。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健全公路养护保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加强全市农村公路路面养护,缩短养护施工周期,方便人民群众快捷出行;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和规范公路治超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公路科、农管所

完成时限:2009年

2、进一步加强客运市场监管,整顿客运市场秩序,严格客运线路审批,实行运输服务质量招投标,督促客运车辆按审批线路经营、进站经营,优化客运站点服务环境,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加大对黑巴、黑车等非法运营车辆的专项整治,维护公平有序的运输市场环境。进一步做好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加大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公交服务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出行方式。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法规科、运管所

完成时限:2009年

(四)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与又好又快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整改措施:

组织干部职工在理论和业务学习上下功夫,坚持深入持久地学,全面系统地学,真正学深学透、学懂弄通,不断加深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增强应对复杂局面、总揽发展全局、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领导干部要积极投身交通发展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增强运用科学规律推动发展的能力。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办公室、人事科、纪检信访办、局属各单位

完成时限:2009年

(五)部分干部职工规范执法、服务质量与科学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整改措施:

加强文明执法教育,增强为民执法意识,进一步探索和加强综合执法试点。进一步增强交通干部职工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提高执行能力、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加强干部培训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关怀交通干部职工特别是基层一线干部职工的成长,对基层优秀员工先进事迹加强宣传,增强职工立足岗位、干事创业的事业感、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不断强化交通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与监督考核,坚决遏制交通腐败不松懈。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人事科、办公室、法规科、纪检信访办、局属各单位

完成时限:2009年

(六)交通改革相对滞后,企业发展与市场体制不适应。

整改措施: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中心,结合交通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交通企事业单位与市场经济接轨,建立符合市场体制的管理模式,使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需要相适应。积极推进农村养护体制改革和交通规费征稽改革。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人才培养、任用和使用机制,推行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办公室、人事科、企业科、纪检信访办、局属单位

(七)局机关内部管理与政府部门“两转两提”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整改措施:

按照“依法、为民、高效、廉洁”的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提高能力素质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关键,以绩效考评和效能监督为保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建立完善高效行政的工作机制和严明工作纪律,进一步转变政府工作作风,改变政府管理方式,规范行政运行行为,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严格落实交通局公务行为礼仪规范、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交通行业应急工作领导机制,提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以机关节油、节水、节电等为重点,加大管理力度,防止出现浪费现象。强化财政预算的约束作用,把预算外资金统一到预算控制之内,形成完整统一的单位预算,实行统一收支、统一管理。落实大事报告制度,严格控制管理费用和各项支出,以降低行政成本。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办公室、财务科、纪检信访办、法规科、局属单位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局党委成立《方案》实施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方案》实施重大问题,监督检查重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各单位(科室)要将《方案》中的各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时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意见,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立即着手解决,对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积极解决,确保《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