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儿童进行劳动教育的建议

儿童进行劳动教育的建议赏析八篇

时间:2024-03-05 16:29:52

儿童进行劳动教育的建议

儿童进行劳动教育的建议第1篇

一、《规划》主要目标进展情况

《*妇女发展规划》涉及七大领域,271项指标。其中统计指标260项,工作评估指标11项。《*儿童发展规划》涉及五大领域,167项指标,其中统计指标149项,工作评估指标18项。经监测评估,妇女规划的246项可量化指标、儿童规划的139项可量化指标达到了中期目标要求,部分指标达到了省、*市中期目标要求,各项评估指标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施规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突出表现在:

(一)参政议政。*年,全市共有各类女干部3960人,占干部总数的36.6%。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配备女干部6名,比*年增加1名,配备率100%;全市副科级以上女干部89人,占同级干部的10%,正职女干部7名,其中乡镇2名,分别比*年增加3名、1名;12个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为100%,比*年增加8个百分点。市级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的比例分别达到15%、22.78%。农村妇女进两委比*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发展女党员比例达到26%,比*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二)教育培训。*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100%,巩固率达到99.8%以上,初中普及率达到100%,巩固率保持在9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56%,比*年提高14个百分点;城市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88.5%,农村儿童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8.9%,分别比*年提高提高了0.3和0.8个百分点,中小学教师持证上岗率达到93.9%,上升了11.6个百分点;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4%,提高了2.1个百分点;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城乡妇女接受实用技术和岗位技能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大网络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市95%的城镇职业妇女接受了职业技能培训,80%以上的农村妇女接受了实用技术培训。全市共有1800名农村妇女获得绿色证书,1700名妇女获女农民技术职称。市职业中专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市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各具特色、协调发展。

(三)妇女就业。妇女就业比例逐年上升,就业领域逐步拓宽。*年底,全市社会就业女性19.65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1%,比*年增加1.03万人。下岗女职工再就业率保持在55%以上。组织农村剩余女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近三年来,共向外输送女工7000余人。妇女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教育、卫生、金融业妇女就业人数逐步增加。在毕业生就业、干部招考等方面均体现了男女平等。

(四)卫生保健和计划生育。*年,全市市、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实现了标准化、示范化建设。启动了母婴保健保偿和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由*年的98.5%提高到100%,听力筛查率达到97.47%,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保持在100%,妇科病检查率由*年的54.7%下降至*年的38.92%,下降了15.7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36.64/10万。全市农村卫生改水受益率达到90.1%,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7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3.7%,分别比*年提高了3.1%、2.64%、5.7%。大力推行新型婚育文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8.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7%,出生性别比为100:106.6,继续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五)法律保护。进一步完善了“148”法律服务热线、家庭暴力致伤鉴定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妇女特邀陪审员制度等妇女儿童维权机构建设,最大限度地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女职工人数为9900余人,比*年增加了20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女职工达到8000余人,比*年增加1000人,参加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的女职工人数逐年增加,城镇女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95%。劳动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大,女职工“四期”保护依法落实。司法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打击拐卖、收买、绑架、残害妇女儿童的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每年集中时间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年,处理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案件2起,较好的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二、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实施妇女儿童规划新平台。

各级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从战略高度出发,将妇女儿童规划目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部门职责,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政府工作报告,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统筹、妇联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人大政协监督检查、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全市上下积极参与的大好格局和有效工作运行机制,为实现各项妇女儿童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是加强领导,创新组织网络机制。市委、市政府多次听取妇女儿童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批示。市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妇女工作的意见》,及时调整充实了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也相继调整了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了领导力度。为及时掌握规划实施情况,各单位明确了一名联络员,负责本系统实施规划的信息、材料、指标统计等工作,全市形成了上下贯通、职责明确的妇女儿童工作组织网络。

二是完善制度,创建高效运行机制。市里明确了妇儿工委办公室建制,实行了编制单列,专人负责,活动经费单列。加强妇儿工委办公室自身建设,完善了会议制度、工作报告制度、联络员制度、协调议事制度、监测评估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创建了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责任,创新目标管理机制。为了把规划的各项目标落到实处,市里制定下发了《目标职责分解》和分年度、分阶段实施计划,将指标细化、量化到各成员部门。按照规划涉及的相关领域的目标任务,确定了阶段性目标、任务。各乡镇、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的职责,制定了本地、本系统实施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把指标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人。为加强对实施规划工作的指导,确立了书院、鲁城为示范乡镇(街道),市委组织部、教育局、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计划生育局、法院等为示范单位。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签定了《*-*年*妇女儿童规划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目标责任,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搞好监测评估,创新监督激励机制。调整充实了市妇女儿童规划监测评估领导小组及下设的专家评估组和监测统计组,下发了《*-*年*妇女儿童规划监测评估意见》和*-*年第一阶段监测评估实施方案,完善了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完成了*、2002年度重点指标和*--*年第一阶段的监测评估,形成了妇女儿童规划监测评估报告;市里每年召开一次妇女儿童工作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妇儿工委成员会议或联络员会议。*年8月,市人大组织有关部门对《妇女法》和《妇女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了视察。*年9月,接受了省、*市政协对我市实施规划情况的视察,11月份,*市妇儿工委组织部分成员分组对全市3个乡镇、7个市直部门实施规划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总结了经验,查出了问题,为做好下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广泛宣传,培训骨干,营造实施规划良好社会环境。

为营造实施规划的良好社会环境,三年来,我们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妇女儿童、面向领导干部,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儿童优先意识,宣传实施规划的目标、任务、意义和策略措施,工作中突出了“三抓”。

一是抓声势。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在《*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专题、专栏,在主要街道通过制作公益广告、宣传橱窗、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向社会宣传“九五”规划取得的成绩,宣传妇女典型和妇女儿童工作典型,宣传新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把每年的3月份、6月份分别作为妇女、儿童规划宣传月,把“三八”节、“六一”节作为咨询日,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年3月份,对教育、卫生、计生、劳动等部门实施新规划的好做法进行了电视宣传。今年2月份,市妇儿工委办公室组织拍摄了“同心同德,谱写孔子故里妇女儿童事业新篇章”纪实专题片,并制作成光盘,“三八”节期间,在*电视台利用黄金时间向社会播放,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是抓培训。把妇女儿童规划目标列入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面对不同层次,有计划、分阶段培训实施规划骨干。2002年7月,举办了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妇女干部、妇儿工委成员、妇女儿童规划监测评估人员、联络员参加的新规划培训班,邀请*市妇儿工委领导授课,教育、卫生、劳动等重点指标部门讲课。每年市委组织部、市妇联联合举办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内容涉及法律、妇幼保健、农业实用技术、家庭教育等知识。在农村,以巾帼文明队队员为主体,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宣讲。

三是抓深入。为提高新纲要、新规划的社会知晓度,我们组织了两次知识竞赛答题活动。*年11月,举办了“电信杯”妇女儿童规划知识竞赛,竞赛全程在电视台转播。*年5月,在全市副县级领导和乡镇党政一把手、分管领导、副科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了新纲要、规划知识答题活动,强化了各级各部门对纲要规划的认识。*年6月份,开展了新纲要规划征文活动,收集征文20余篇,加强了对规划的深刻理解。

(三)整合社会资源,实施重点突破,着力解决妇女儿童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实施新规划工作中,我们立足实际,认真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实施重点突破,在薄弱环节上做文章,促进规划目标的顺利实施。

一是扎实推进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重视女干部队伍建设,在配备班子、干部调整、班子换届时,实行政策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女干部。制定了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计划,从提高女干部素质入手,通过召开各界女干部座谈会、举办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推荐副科级以上女干部到省、市党校学习培训等途径,提高了女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以市、乡换届为契机,加大对女人大代表、政协女委员、股级女干部、农村妇女进“两委”的调研,及时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对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提出了具体规定,优化了妇女参政环境。

二是切实做好妇女就业与女工特殊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切实保障妇女平等就业和劳动权益。在女职工“四期”保护、技术培训、劳动保险、劳动合同等方面,按照有关规定依法落实。每年组织一次劳动执法检查。重视劳务输出,3年来,共输出妇女劳动力7000多人,有效地缓解了全市就业压力。

三是狠抓特困儿童救助工作。继续实施“春蕾计划”、“希望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市妇儿工委办公室每年对特困儿童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登记造册,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和个人给予资助。3年来,先后协调中国儿童福利基金会、省儿童福利基金会、*市妇联及*市部分企业和个人资助特困儿童500多名,“希望工程”救助特困儿童100多名,为特困儿童顺利完成义务教育提供了帮助。市总工会积极协调社会资金380万元,对全市8739户困难家庭进行了救助。*年8月,团市委筹集社会资金5万元,为22名考上大学,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提供资助,圆了她们的大学梦。

四是不断加大对妇女儿童事业的资金投入。坚持多渠道投资的原则,努力筹措妇女儿童发展所需资金。投资800万元,进一步加强了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全面扩大了高中阶段教育。投资近2亿元,新建了*一中、教师新村。不断加强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万元,购置了X光机、听力检查仪等妇幼保健医疗设备,投资100万元用于市乡医院产科改建,投资18万元创建了母婴宣传一条街。投资20万元购置了优生检测仪和自动咨询台,优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投资10万元建起高标准科普画廊,为妇女儿童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科技服务。吸引资金90万元,建立了3所希望小学。注重加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阵地建设,投资300万元,新建了三孔儿童乐园。

三、存在问题

三年来,由于各级各有关部门措施得力,实施规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通过这次监测评估,也发现一些问题:

1、规划目标任务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的不够深入,重抓典型宣传和媒体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2、妇女参政议政比例不高,科局级正职、实职女干部少、虚职多;妇女进“两委”比例偏低;女干部在提拔、培训、轮岗、交流、挂职等方面缺乏明确比例,政策依据不足;

3、工作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单位)明显好于经济条件差的,个别单位领导重视经济工作,抓妇女儿童工作力度不够;

4、用于发展妇女儿童事业的经费投入不足,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措施缺乏经费保障,政策不够优化,影响了一些重点、难点指标的进度。

四、下步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纲要、规划的目标意义,宣传实施规划的好经验、好做法,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各级党校培训内容,进一步增强决策层的社会性别意识,把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2、将妇女儿童发展状况纳入国家统计。建立分性别指标统计和数据库,为监测评估提供数据依据。同时,将妇女儿童纲要、规划纳入统计部门业务,统一安排部署;

3、加强对示范县工作的指导。实行政策扶持、项目倾斜、环境优化。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等形式,交流经验,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着重加强对示范县妇儿工委和办公室负责人的培训,加强对实施纲要规划工作的指导;

儿童进行劳动教育的建议第2篇

市人大内司委:适时制定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规、条例;组织对《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视察、检查,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重大案件进行监督。

市法院:指导和监督全州各法庭及时审理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各类案件;结合办案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宣传活动;积极吸纳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维权工作经验的妇联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参与涉及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案件的审理;健立健全维权合议厅或妇女维权席、少年维权合议厅,加强对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

市检察院:加强对侵害妇女儿童刑事案件的审查批捕和审查公诉工作;加大对涉及妇女儿童权益各类案件的监督力度,保障案件的依法公正处理,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市公安局: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解救受害妇女儿童;加强防范措施,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有效遏制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行为;查禁取缔“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市司法局:加大有关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做好市妇女法律援助中心、148法律咨询热线、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工作,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女性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市教育局:保障适龄儿童入学率,控制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失辍学;保证九年义务教育,保障在招生、毕业就业指导中坚持男女平等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性别歧视;积极开展对农村青壮年妇女的实用技术教育和扫盲教育。

市民政局:加强对属于社会救济对象的妇女儿童的救助工作;逐步建立受暴、受虐妇女儿童救助中心;认真贯彻实施《婚姻法》,研究解决《婚姻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市人事局:制定和落实有关保护女性人才的法规及政策;保障女性人才在招录公务员、评聘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先进职务、审核奖励及离退休待遇等方面与男性享有平等的权利。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保障女性在招工、就业、技能培训、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方面与男性享有平等的权利,纠正劳动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制定和落实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法规、政策;禁止使用童工;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市的生育保险制度。

市农委: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依法纠正剥夺或侵害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行为,保障农村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获得与控制经济资源的权益;在扶贫开发中给予妇女优惠政策。

市文体局: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查禁取缔文化市场中有害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的文化经营场所和文化经营活动,查禁有辱女性形象、人格的文化产品。

市卫生局:以农村妇女健康保健服务为重点,建设并完善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围绕母婴安全,建立和完善生殖保健体系,降低婴儿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市计生局:认真贯彻有利于妇女的计划生活技术服务、优生优育及生死保健服务的各项措施;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加强政策措施的管理与服务,保护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严格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

州工商局:支持妇女举办个体、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女性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为下岗女职工再就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查处在广告和企业名称中有辱女性形象、人格的行为。

市信访办:受理涉及女性权益的信访案件,加大对侵害妇女儿童权益重点信访案件的协调督办力度;加强对有关妇女权益的信访情况的分析研究,减少妇女群众和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弱势妇女群体的合法权益。

市妇联: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妇女法律素质;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参与处理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重大案件;积极参加有关执法检查与监督活动;承担维权协调组办公室的工作任务,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儿童进行劳动教育的建议第3篇

为全面了解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给困境留守儿童争取更多的帮助,xx市xx区xx镇妇联组织专门的调研组,于4月中旬,对全镇15个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贫困留守儿童生存现状

据调查统计,xx镇有儿童1835人,其中男孩994人,女孩841人;留守儿童292人,在校留守儿童263人;贫困儿童46人,在校贫困儿童40人,其中小学在读21人,初中在读17人;父母外出打工的占72%;贫困儿童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1500元。通过调查发现,贫困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 、发展相对缓慢的村,这些村部分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孩子隔代,代管、单亲教育管理存在严重不科学性,家庭教育有严重断层;部分在家作田或者因病丧失劳动力,孩子家庭生活压力大,家庭教育缺失。

二、贫困儿童留守在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发现,贫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家庭教育缺位,导致儿童学习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来看,贫困儿童家庭生活拮据,很大一部分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部分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们长期溺爱孩子,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另一部分虽然生活在父母旁边,但是由于父母忙于农活和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教育学习的重视不够,没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认为学习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没有任何用处,因而对儿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儿童无心向学;还有一部分是父母因病丧失劳动力,长期在家毫无经济来源,只能靠低保维系生活,家庭困难,从而导致儿童过早的接触生活,面对生活中的现实,大部分家务劳动由儿童来承担,从而导致一些儿童心理压力大,体力透支、精力不集中、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二是因缺少父母关爱导致亲情缺失和监护缺少。这些贫困留守儿童还没有成年,心里或生理都处于转型期,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些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心理的关爱尤为重要。长期缺乏父母呵护,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障碍。有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遇到问题憋在心里;有的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情感和心理关怀,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显得比较孤僻和自卑。他们渴望与家人亲近,与人交流,需要精神上的强大支持,因缺少家长指导导致学业问题和行为偏差,有部分留守儿童甚至犯罪。

三是家庭经济差,导致儿童生活质量不高。贫困留守儿童多处于交通不便的村,他们的父母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学习,外出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劳动,干的事是繁重脏活、苦活和累活,劳动时间相对较长,工资收入较少,一年难得回几次家;而留在家里的农民大都从事最基本的农活,经济来源单一且少,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三、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情况

xx镇妇联组织民营企业主、镇属企事业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等定期开展帮扶活动,积极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镇妇联为每名贫困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和联系卡,定期与孩子和家长进行交流,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谈心、救助、帮扶工作。 四、关于对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农村贫困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当前,如何搞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城乡的农村留守儿童扶贫领导机制。

2、逐步建立健全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儿童帮扶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指导和推进农村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一是建立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城乡对接帮扶机制。利用创先争优活动的契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活动。二是建立农村贫困儿童扶贫救助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扶贫部门要加强对儿童及其家庭困难状况的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制定有效地扶持措施,切实保障特殊困难农村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扶贫救助。三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儿童帮扶工作纳入本年度目标考核范围,作为单位和个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不断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将此项工作长期不懈的抓下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农村儿童扶贫工作表彰大会,积极鼓励、表彰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全面开展。

儿童进行劳动教育的建议第4篇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农村基础教育 以人为本

笔者从事农村基础教育近二十年,由于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缺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近二十年来,我先后教过语文、数学、体育,还曾经担任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安徽省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笔者任教的学校又处于贫困山区,教育对象近一半是留守儿童。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充分认识到关注留守儿童和留守学生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关注留守儿童的理念渗透进农村基础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什么要关注?如何关注?在这方面,我有过长期的观察、思考和探索。

留守儿童问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相伴相生的。关注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凸显出“以人为本”的教改新理念,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

一、问题和现状(为什么要关注)

据2014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4000万人,保守推算和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至少4590万以上,在一些劳动力输出大省,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儿童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半数,比例高达56.1%。另据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①。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不可小视的社会问题。

未成年人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而留守在家的未成年人由于缺少父母情感上的照顾和呵护,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得不到父母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极易产生三观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异常,一些留守儿童甚至受到不法侵害,或者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往往会产生监护不力、缺乏呵护、不法侵害、心理阴影等诸多家庭和社会问题,其中在心理健康方面尤为严重。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闭锁、情感冷漠、自卑敏感、缺乏爱心,在行为上表现出内向孤僻,不主动与人交流,脾气变化无常,冲动易怒,甚至染上吸烟、饮酒、逃学、网瘾等不良行为和习惯。

二、措施和办法(如何关注)

关注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有关政府部门携起手来,共同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担负起各自责任。在这方面,我作为一名农村基础教育的工作者,着重从学校教育方面谈谈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

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变传统的“分数”评价机制。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以分数高低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主要评价标准,以分数为标准,把学生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并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使得某些教师喜欢学习好、听话的学生,而对于学习习惯不好、又常违纪的学生则表现出厌恶的态度,甚至不理不管。而在这部分学生中,留守学生往往占多数。

2.教师改变错误学生观,主动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成绩好坏和听话与否,是影响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导因素,也是需要摒弃的错误的学生观。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成绩都不理想,往往得不到教师的重视,甚至受到教师的厌弃,导致这部分留守儿童会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对学习也会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导致成绩更进一步下降,或与老师对着干,师生关系出现恶性循环。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一方,应该担负起“育人”的职责,主动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成长,课上是教师,课下是他们的朋友甚至是他们的临时父母。只有每个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才能在学校得到很好的解决。

3.从课堂到课下,从校内到校外,全面启动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

在这方面,一些地区的经验和思路很值得我们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是成功的经验,都值得我们“拿来”学习。如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家庭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逐一登记造册,动态跟踪,结对帮扶;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增设一些培训留守儿童生活技能的内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建议和愿望(改善和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

1.家庭方面。

父母尽可能不要双双外出,至少留一人稳定在家,避免留守儿童因“亲情饥渴”而产生畸形心态。即使不得不双双外出,也要尽可能带上孩子。当然这需要异地考试等一系列制度的出台和完善。

2.学校方面。

学校和教师要担负起关注留守儿童的主要职责,即使在现行教育体制的前提下,教师也要把留守儿童视为自己的孩子一般。建议有关部门要把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作为考核教师的一个标准,淡化分数评价体系的负面影响。

3.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各部门联手,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保护网络。如打击容留未成年人上网的不法网吧;建立和完善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以校为家,并安排专人管理;加强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完善异地考试制度,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担负起主要责任,政府相应承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另外,可以多组织公益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保护中来;通过立法,从源头上遏制针对未成年人的不法伤害事件。

总之,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手努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儿童进行劳动教育的建议第5篇

一、总体现状

1.留守儿童年趋俱增。20*年留守儿童26000人;2007年31182人;20*年为35912人,占在校人数的48%。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91.4%的留守儿童是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6%被托付给亲友,3%在校寄宿。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70%以上学习成绩偏差,成绩优秀的较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网络,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盗窃、抢劫现象的占10%。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县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的仅占8%,75%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他们没有倾诉的渠道,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三、形成的因素

由于我县留守儿童存在的量大,涉及的面广,近而在开展的留守儿童的工作中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我们县对留守儿童工作做了一定的努力,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中央一号文件的连续下发,国家免征农业税、种粮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由于农民基础设施长期滞后,农村经济底子薄,农村快速发展生产、提高生活的难度还很大。在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少的情况下,进城市打工,把收入用于农村家庭消费,是一个改善家庭生活水平的有效方式,在农村非常普遍,是形成留守儿童群体的根本原因。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教学原因。由于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加之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而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四、对策及建议

“留守儿童”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而且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由于这一队伍的不断扩大,问题自然愈来愈凸现。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我

县的实际情况,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留守儿童”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而且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由于这一队伍的不断扩大,问题自然愈来愈凸现。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根据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儿童进行劳动教育的建议第6篇

在这次评估工作中,各成员单位对《两个规划》的所有领域进行从执行过程到实施结果的全面评估,对各个领域中的重点指标进行重点评估,突出妇女儿童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两规划》实施现状

××县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区),339个村(居)委会,末,我县总人口达44、4万人,其中:女性人口21、8万人,占49.1%。0—17岁儿童人数10、2万,0—17岁女孩人数5万,全县财政总收入2、71亿元,全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1.47亿元,妇幼卫生经费支出0、4461亿元,全县出生人数4360人,其中出生女孩人数2121人,占出生人口数的48.6%,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2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0.4577元。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

(一)妇女与经济

为了保障妇女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和共享资源的权利,促进男女平等就业和男女同工同酬,维护妇女的劳动权益,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作用。9年来,县委、县政府将贯彻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采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建立职业介绍机构,扩展就业信息服务,提供就业培训等办法,千方百计为妇女就业创造机会。女性从业人数比例于就提前达到规划终期目标1、妇女就业人数逐年增多。截止目前,全县女性劳动力约为12、2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6.4%,其中外出转移就业5、94万人,占外出就业总人数的21、58%;返乡创业158人,占创业总人数的30%。全县社会就业人员26、06万人,女性就业人员12、1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46%,城镇单位就业人员4.6万人,其中女性2、2万人,占48%。

2、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女性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2、48万人,其中女性0、62万人,占2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3、49万人,其中女性1、54万人,占44%;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为1、13万人,其中女性0、60万人,占53%;企业参加了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逐年增加,达1、38万人,女性0、39万人,占28%。城镇职工生育保险人数覆盖率达98%。女性享受社会保障比重逐年提高。从参加各类保险的男女性别比来看,虽逐年在缩小,但整体差距还较大。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女职工人数和农村社会保险投保人数还很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加失业保险、参加工伤保险人数的女性比例虽已达到县规划标准,但还未达到全市标准。

3、着力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妇女再就业。××县注重失业妇女再就业和农村妇女向非农就业转移工作,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妇女实用技术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帮助妇女就业。9年来,政府制定了零就业家庭扶持、技能提升、岗位开发、提供城乡就业补贴和扶持资金等促进就业措施,各部门开展各类培训促使一大批失业妇女实现再就业。

4、加大贫困妇女扶持力度,逐步改善贫困妇女生活状况。为帮助贫困妇女摆脱贫困,每年为农村贫困妇女举办技能培训1次以上,9年累计培训贫困妇女9000人次,同时加大帮扶力度,采取送技术资料,送种子种苗,协助信用部门上门小额贷款,帮助组织种源,帮助寻求产品销售等,到底,使80%以上农村贫困妇女基本达到了当地中等收入水平。九年来,共联合推荐了100名残疾妇女就业,扶持了60名残疾妇女个体经营,共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0期,培训残疾妇女120人。残疾、贫困等特殊妇女群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进一步好转。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到底,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妇女1、22万人。

(二)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管理国家社会事务是体现妇女进步与发展的关键措施。9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女性参政比例和议政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保障妇女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的权利,扩大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范围和程度,增加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的比例,提高妇女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县委按照中央、省、市培养选拔女干部有关规定,研究制定全县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有关政策,建立“女性人才库”,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同等条件优先选拔女干部,加强对年轻女干部、少数民族女干部的培养和优先选拔,为女干部成长创造比较宽松的环境,使大批德才兼备的女干部在领导岗位上大显身手。

女干部、女党员队伍逐步壮大。底,我县有女公务员314人,占全县公务员总数的18、5%,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8人(正处级2人),县委、县人大各有2名女领导班子成员,县政府有1名女班子成员,县政协有3名女班子成员;女科级干部96人,占全县科级干部总数的12%,其中正科级30人(8名担任党政正职,其中担任乡镇党政正职的2人)。以来,全县共发展女党员750名,占全县发展党员总数的25%,截止底,全县女党员数达2530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30%,比时增长了十个百分点,目前,全县广大妇女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并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推动全县“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作出了贡献。

妇女参政议政、参与社会事务管理进一步得到体现。全县有女村委委员356名,占村委委员总数的34、3%,其中女村支部书记4名,实现了全县每个村至少有1名以上女委员,村级女干部队伍积极发挥作用,使广大农村妇女在参与村民自治、经济建设中发挥“半边天”作用。县十四届人大代表中女性­50人,占代表总数的24、3%,县六届政协代表中女性39人,占代表总数的16、7%。女代表、女委员认真行使权利,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展现出新时期女性的新风貌。

我县女性参与决策与事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如县政协委员的女性比例与全市20、01%的比例还有一定差距,县直女性较集中的单位女性班子成员配备不齐,县人事局、公安局、审计局、广电局等20多个单位无女性班子成员,19个单位无女副科级干部,目前全县还有5个乡镇暂无女性班子成员等。

(三)妇女儿童与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9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国民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通过“春蕾计划”、“希望工程”和“关爱女孩行动”的实施,××县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女性接受教育机会不断增加,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男女受教育程度的差异逐步缩小,女性受教育人数的比例不断提高。

到,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学前一年受教育率、净入学率、小学五年巩固率均达到100%,小学辍学率为零,率先达到终期监测目标;初中巩固率99.98%,其中男生99、98%,女生99、99%;高中毛入学率73、7%,其中男性75、5%,女性72、1%,与相比提高了50%;全县15-50岁以上人口文盲率为0、01%;我县有步骤的扩大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女性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促使妇女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比例明显提高;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向社会化发展,提高了儿童家长科学育儿、养子的水平。全县形成妇联、教育部门共同牵头,关工委、民政、卫生、计生、新闻单位等多部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新格局。一是家长学校在办学模式上打破了以往单纯以学校、托幼园所为依托的形式,逐步延伸到社区,促进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进程。,全县已有家长学校33所,接受家教知识培训的家长达2万名,出现了万名家长进学校的喜人局面。二是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编写了《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读本》,得到留守儿童家长一致好评。三是聘请知名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家长学习家教知识的兴趣。,组织了由《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陈虹亲自来××面对家长讲座的活动,还在县电视台播出了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卢勤的讲座录相――《孩子,你真棒》,在全县掀起了家教热。开始,县妇联着手对0——6岁的孩子实施早期教育工程,全年共组织早教活动10期,参训人数达1200人。

(四)妇女儿童与健康

妇女儿童享有各项医疗保健服务和计划生育权利,妇幼保健工作有新进展。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9年来,围绕上述任务目标,全县上下做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xx年,××县被确定为“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项目县,我县儿童的保健水平将大大提升。

1、狠抓孕产妇系统管理,确保母婴安全。一方面规范孕妇培训,县妇幼保健院每月8日组织举办一期孕妇学校培训班,使孕妇掌握孕期保健、住院分娩的好处等知识,提高了全县孕妇的自我保健水平。另一方面,健全妇女保健网络,我县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个,设有“孕产妇急救中心”和“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全县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85人,乡级妇幼专干19人,村医和保健员有658人。各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配备率大大提高,已基本形成满足城乡广大妇女儿童保健需求的卫生保健网络。全县乡镇卫生产科建设达到省颁标准,基层产科整体服务能力有了新提高。其次,加强高危孕妇管理,建立了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台帐及高危孕产妇个案卡,随时掌握情况,及时调查,确保母婴安全。,全县共有活产数4360人,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4.2%,高危孕产妇筛查率33.6%,监护管理100%,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的基础上大大降低,分别是7.3‰和3.9‰,达到规划目标,低于省市标准。但是,由于高龄产妇增多,我县孕产妇死亡率从35.6/10万上升到90.01/10万。

2、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儿童保健水平不但提高。一是巩固“爱婴医院县”成果。完善爱婴措施,大力倡导母乳喂养,全县6个月母乳喂养率达到80%以上。二是开展儿童早教。以县妇幼保健院儿保中心为阵地广泛开展新生儿沐浴、听力筛查及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等。三是全面铺开儿童健康体检工作。9年来,共完成儿童体检117301人次,共查处体弱儿3100人次,查出出生缺陷儿童80名。

3、落实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保障了妇女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一是成立妇女病查治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县长担任正副组长,卫生局、妇保院、各乡镇全面协调开展工作。二是技术设备到位,先后配备了b超、乳腺透照仪、显微镜、电子阴道镜等设备。三是加强督查,确保查治活动的扎实开展。到目前为止,我县所有行政村已婚育龄妇女基本都已享受了免费检查,今年我县普查率力争达到90%以上。

(五)妇女儿童与法律保护

9年来,我县高度重视贯彻实施各种妇女儿童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妇女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劳动权和参与权,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不断强化全社会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制意识,严厉打击各类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各项合法权益。

一是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成效明显。妇女儿童法律法规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二是妇女儿童维权网络不断健全,基本形成社会化维权格局。三是侵害妇女儿童案件的侦破力度加大,共破获强奸案3起。

(六)妇女儿童与环境

9年来,在县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社会关爱女孩、尊重妇女和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加强,为我县妇女和未成年人生存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空间。

一是男女平等、妇女发展、儿童优先纳入主流意识。县委党校已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县电视台开辟“巾帼风采”等妇女专题栏目,每年宣传妇女儿童方面的新闻达200条,专题20多个,介绍、反映妇女工作、生活、健康等方面内容,采访、报道我县各条战线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建设小康××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反映××妇女“巾帼不让须眉”、以作为求地位的精神风貌。同时,全县各级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抓住“六一”等有利时机,大力宣传国家保护儿童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尊重儿童、支持儿童、引导儿童、快乐儿童的理念,广泛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出了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通过宣传,基本形成了关注妇女儿童发展,支持妇女儿童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妇女儿童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全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1.47亿元,用于卫生事业国家财政投入4200万元,妇幼保健经费65万元,防治防疫经费196万元,计划生育事业费657万元。全县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全县农村享有安全饮用水人口逐年上升,针对人饮安全,采取“分期分批,有重点有计划”地实施人饮安全工程,九年共投入人饮安全工程建设资金2199、96万元,共解决妇女儿童3万人的饮水困难。城市垃圾处理率达100%,农村改水改厕受益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逐年上升,环境卫生日趋改善。

三是“文明家庭”、“不让毒品进我家”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县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以家庭美德建设为主题,深入开展了以“学习型家庭创建”、“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星级农户评选”等为主题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10年来,全县有一户家庭被评为省级五好文明家庭、85户评为市级五好文明家庭、300户评为县级五好文明家庭、1000余户家庭被评为全县“星级农户”。妇联系统把禁毒工作与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无毒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机结合,深入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利用“三八”节、“6.26”国际禁毒日,以黑板报、演讲会、文艺演出、千人签名等活动为载体,广泛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路,在全县树立了遵纪守法、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文明家庭新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施《规划》九年来,我县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女性就业难依然存在。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转换进程中,妇女受生理、家庭等自身特点和客观条件限制,在市场化就业岗位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不少下岗、失业女职工年纪偏大,技能单一,再就业面临较大困难。妇女在资源配置、就业机会的获取上还受到传统偏见、旧俗的影响,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二)家庭暴力、色情等社会丑恶现象仍未根治。“男尊女卑”等传统成见的影响和西方不良生活方式的传播,使社会丑恶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存和发展。调查显示,殴妻、冷暴力、虐待老人等家庭暴力时有发生,**、吸毒、等现象屡禁不止,第三者插足、包二奶、养情妇等行为更是严重破坏了一夫一妻制。

(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我国自古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随着社会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农村家庭根本无力承受“扶老携幼”的双重压力。去年我县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今后在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方面还要深入,如低保范围、养老保险运作模式、资金来源、如何保值增值、分级统筹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四)儿童健康成长环境面对挑战。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为儿童事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产生新的问题。一是劳动力外出务工有继续扩大、加速的趋势,“留守”儿童保健、计划免疫、教育、社会治安、意外伤害、儿童发展等方面的管理难度加大。二是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增多的问题仍然突出,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儿童容易遭受生活上、心理上的压力,儿童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随之改变,容易偏离社会正常轨道。三是学生体质有所滑坡,部分老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上课拖堂、周末补课等方式,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和活动时间,学生身体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对策和建议

为全面实现《规划》各项目标,针对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强化党委、政府行为和部门职责,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要继续广泛深入宣传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文明进步的妇女观、儿童优先等,并通过各种渠道向不同层面宣传《规划》的主要目标及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广大群众的认识水平,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的社会环境。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妇女儿童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加强组织、协调,对实施《规划》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监测,实行分类指导,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跟踪督查职能部门落实职责。

(二)加强妇女就业和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导向机制,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为妇女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妇女转变择业观念,提高就业率和就业满意率。二要进一步完善妇女教育体系,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妇女劳动技能。要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

“文明家庭”创建三项主体活动,进一步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三要加强宣传,提高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改善女职工的劳动条件。四要进一步加强检查、指导和服务,督促企业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严肃查处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行为。五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女职工生育保险办法。

儿童进行劳动教育的建议第7篇

一、留守儿童家庭劳动现状的调查

受数千年旧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深刻影响,在家长、教师和学生中还存在着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他们认为受教育不是为了更好地劳动,而是把受教育当作脱离劳动的特权。“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一般都是缺乏学习激情、学习毅力、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学校常发生的学生逃课、上课睡觉、碰到难题就躲、不愿意动笔瞪着眼睛呆看等情况或多或少与他们缺乏劳动教育有关。

二、指导留守儿童参加家庭劳动的策略

1、重视家庭教育,打工父母最好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以便于教育。同时要给孩子留有一定量的劳动项目,如打扫房间、洗锅刷碗、育花浇水等。根据年龄的特点,可安排在周末休息日进行洗衣、做饭等,培养其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如果条件不允许带孩子,则要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还要同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联系,共同商量教育的策略和办法。在生活等细节上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如引导孩子喂猪、喂牛、喂鸡、养花、种菜等,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孩子的道德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家长在沟通方面,不能只谈学习、考试的事,还要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与情感,更要关注他们的想法、做法及一切行为习惯。

2、加强学校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定期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的心理。要开拓思维,要求他们牢固树立以劳动为荣的优秀品格,关心同学,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从节约粮食开始,认真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讲座,帮助监护人掌握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要加强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可定期举办文艺、体育、科技劳做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生活,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3、政府同各部门联合施教。各级政府应把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大局中,筹建“农村少儿活动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看护、兴趣学习等服务,引导这些孩子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可由基层教育部门牵头,组建由妇联、共青团、工会等相关部门参与的组织。学校应建立学生学农实习基地,定期进行劳动教育,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监护体系。如我们学校在进行留守儿童的教育中积极探索,在政府与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建议社会各界也积极与学校、社会、家庭及孩子多方面沟通,搭建教育孩子的优秀平台。

4、社会各界多关注留守儿童。要宣传普及有关知识,教育进城务工的农民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可组织他们参加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学习,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要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解决。教师可志愿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担任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帮助他们学习、生活、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并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还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自己创作,在开发智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劳动技能水平,努力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做人、学会自爱、学会求知、学会创造。

三、工作成效与启发

经过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施教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能融入社会大家庭,并在相关劳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毕业后能担当起一定的重担服务于社会。

儿童进行劳动教育的建议第8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近程的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教育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我通过对我县一些城乡社区、农村中小学的走访调研、大量事实表明:2009年西乡全县共有中小学生45255人,其中留守儿童15843人,约占35%是一个不可忽视庞大的社会群体。缘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存在的“无缺”现象,正衍生这一特殊群体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亟需引起全社会的正视与关注。

一是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多,极易遭伤害,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无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的适当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儿童少年由于无人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往往容易被不法分子作为侵害对象,极易受到伤害。

二是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良好的习惯,相当部分出现经常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能力差等情况,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的正常健康发育。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不够健全,性格孤僻。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里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的疏导,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无闭自封、常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亲人产生隔膜感,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隐患。

四是留守儿童学习动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教育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宁儿童在学校反映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家庭作业完成普遍较差,厌学情绪严重,甚至发展到旷课、逃学、流浪社会鬼混。

五是留守儿童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养成差,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以加之祖辈溺爱的无奈,部分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差,常有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总之,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它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产生,有着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社会背景因素,在此不再陈述。但剖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缺乏、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因素,我认为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家庭教育缺失

首先表现为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家庭是儿童个体成长的重要陈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儿童个体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最为安全的,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但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却享受不到这一正当的权利,其家庭或者是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教育角色弱化,或者是父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与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依恋,人生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成长发展水平,其次表现为家庭环境的缺失,一方面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农村的贫困文化及教育现状滋生了农村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等思想使他们对子女教育采取排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另外留守儿童寄养、家庭代养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其寄养家庭缺少文化氛围,无力辅导其学习,教养方式不科学,不理性,从而也加剧了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一定的程度上留守儿童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

农村教育环境制约

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经济落后与文化贫困相生相伴,这种现象在我县也不例外的存在,这种贫困的落后农村文化以其浓厚的小农意识和行为,构成了制约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阻碍因素,使农村的教育缺乏必要的人文环境,人们难以打破原有陈旧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客观上影响留守儿童对教育选择的倾向。农村经济生活的现实是生产水平低下,小规模的简单再生产短期内无法换代升级,人们往往感受不到传播人类文明和开启人类智慧的教育带给他们的长远“实惠”,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短期内的经济利益,教育对他们来讲纯粹是一种“风险投资”,他们在教育投资面前表现得相当没有耐心和信心。加之目前高校毕业生人才结构性过剩,就业压力空前加剧,尽管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但每年依然有几百万应届大学生无法就业,严酷的就业形势,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他们对子女升学接受良好教育的价值选择,使他们变更为务实和保守,及早让孩子停学外出打工或者经营由于成人外出务工而留下的农活。同时,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和问题也使得教育缺乏鲜活的动力。

社会反应淡漠、关注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伴随我国社会转型而产生,留守儿童如何教育管理的问题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到今天,不知道有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而留给我们广大农村社会的留守儿童又不知有多少?又不知因此而引发有多少社会矛盾和问题?但是全社会对一严峻问题却不甚敏感、反映淡漠,缺乏战略性的理性思考与应有的高度关注重视。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经引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我们全社会应积极行动起来,高度重视和加强留守儿童的关护与教育管理工作。我建议:

(一)留守儿童家长应正确处理好外出务工挣钱与培养教育子女的关系,想办法妥善管教好孩子,只对家庭、对子女、社会负责,履行为人父母的法定职责,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舍弃孩子教育管理去挣钱,以至于“富了当代人,垮了下一代人”,给家庭、社会留悔恨,酿成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社会之疼、民族之疼。国际基础教育界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父母对孩子的特有教育功能是任何其它教育力量无法替代的,我们呼吁所有未成年人的家长都要尽到教育子女的应尽职责。

(二)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大阅览室和图书馆建设力度,增强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引导留守儿童阅读书籍、感知文化、参与活动、接受熏陶、陶冶他们内心缺失的爱,要创办心理咨询室,配置心理咨询教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要强化师资培训工作,在师资培训的内容中增加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技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与一般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和更多的不确定性,难度较一般学生更大,这就要求实施教育和管理的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使他们增加对留守儿童心理行为上了解,从而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运用专业技巧从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们更多的关爱,让其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缺失的家庭温暖进行补偿;要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对其进行跟踪教育;要注意改进教育管理方式,尽量凸现人文关怀,远离父母,留守孩子需要集体的关系的关爱与温暖,学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想他们之所以想,急他们所急,努力创设条件让他们学得舒心玩的开心,要结合实际适时举办不同形式的家长学校,监管人面对面交流,对家长,监管人进行有关教育知识的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三)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要综合协调安排,统筹城乡发展,外出务工子女教育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目前我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教育,已得到一定解决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逐步开放城内公办学校,扩大城办小学,初中办学规模,并整合教育资源,办好城区民办学校,改善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民办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使外出务工人员子女能够有效转移,进城入学,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对他们进行特殊的教育管理,给他们以特殊的关爱,这将有利于留守儿童在寄宿制学校得到好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要大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结合县上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农村中的非农产业,尽量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留在本地务工兼顾孩子教育,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相关行政部门在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网吧经营场所的管理,开展扫黄打非斗争,重点抓好以青少年为转播对象的有害卡通画册、淫秽出版物的集中整治,要广泛深入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等类型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净化孩子们的心灵,促使其健康成长。

(四)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农村社区教育监护体系增强和发挥农村社区教育功能,建议由辖地乡镇政府牵头,整合基层派出所、法院,法律服务站,学校,妇联、共青团、工会、村委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构建农村社区教育监护体系。把留守儿童社区教育监护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区教育监护和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指导,乡镇劳服站还可主动与劳务输出相关单位联系,及时了解他们在外务工情况。利用寒暑假时间统一组织孩子们到父母劳务工地与父母团聚,便于通过短期交流掌握孩子情况适时教育,社区要创设适当活动形式,把留守儿童有效组织在一起,让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相互交流,增强群体开放意识,减少狭隘封闭意识,要有意识的组织一些替代留守儿童父母亲的角色,让这些留守儿童能更多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情感慰藉,找到心理支持,最大程度地创设人人关心孩子,个个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打造一个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