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赏析八篇

时间:2024-03-05 14:43:56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第1篇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and new media clients such as "microblogging" and "WeChat", the society has quietly entered the "micro-era" and showed fission develop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also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in the content, form and means. Phubbers are commonly see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management workers are also very concerned about this, which has become the urgent problem of the current college counselor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mobile Internet platform has good results for several aspects. For counselors, it can promot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o as to grasp students ideological dynamics faster and more accurately.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大学生;育人模式

Key words: mobile Internet;college students;educa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206-03

0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普及率越来越高,移动互联网平台在当代大学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多重影响。高职院校随处可见“低头族”、“拇指族”等现象,成为当下高校辅导员亟需解决的问题。而换个层面来说,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背景下,在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带来了很多便利。因此一方面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难得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双刃剑”这一特性,就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 移动互联网创新高职学生育人模式研究目的

时代为现在广大学生群体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对现在广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高水平的要求。大学生要迎合时代的要求,背负起新的使命,不仅需要提高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而且需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必然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人的基本素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它逐渐深入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网络新媒体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所研究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了真实的了解微博、微信等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真实状况、运用现状和实施效果,探索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创新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网络技术水平,使用新技术、新方式、搭建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道德文化体系。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引导学生对移动互联网中的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吸收,丢弃那些负面低俗网络信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思想观念,让学生能够规范、自律的利用移动互联网。移动平台在线学习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重点延伸,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使用好移动在线学习平台,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让移动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点得到最大发挥。

2 移动互联网平台对高职学生育人模式的影响

①高职移动互联网平台下思政教育开发是信息网络时代繁荣的客观要求。高职学生正处在怎样实现自我、怎样做人和探索人生价值的重点阶段。移动互联网的现实存在,学生就会在多元化的移动互联网络世界里探索他们多元化他们的需求和梦想,就无法避免移动互联网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心理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②高职移动互联网平台下思政教育建设是净化学校移动网络信息的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可以作为信息的传播者,直接参与移动互联网平台信息的制作。并且使用管理等手段对移动互联网中的不良内容进行“过滤”,努力去除不良信息和错误观点。

③高职移动互联网平台下思政教育建设是培养新型思政教育者的需要。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得教师的主体教育逐渐改变,教师与学生更为直接的交流。手机等移动终端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3 移动互联网平台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会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无形之中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它的长处和优点也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正面的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向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发展,工作中一直希望并在努力积极地推崇以教育者为主导、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但是如何突出和发挥在传统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课题。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和书本。也不仅局限于老师的授业解惑。相反,在课下学生可以自主的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去讨论研究。或者通过互联网的线上线下和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无障碍交谈的“交流式学习”。因此“自主性学习”、“素质教育”等理念得以贯彻。同时,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愈发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平台。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信息存储,资源传递和沟通的便捷,取代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传统方式。现阶段,我国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渐渐由过去的面对面的交流或者沟通方式转变为现在的QQ、微信、邮件等方式进行。快捷、方便成为它最大的特征。因此是深受当前大学生喜爱的常用的方式方法。由此可见,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而且给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方式和途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当前我国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4 移动互联网给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不利因素

随着移动互联网平台给我们带来便利,我们也应该发现其中一些问题和弊端。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层面,当然也包括高职院校。虽然互联网在校园中有所应用,但是也仅仅限于课堂上的PPT课件,微课等,最多会有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网站,如校园BBS、微信公众号等,这些是学校主动为学生创建的微信公众号,还有学生自己会在微信上接受形形的网站,其中难免会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功能和内容。但是和学生自己应用的效果相比较,就差了许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娱乐功能日积月累,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媒介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娱乐。现在的信息产业极其发达,还有疯狂发展的个人媒体,已经导致人们能够从越来越多的途径获取信息,更加的自由和灵活地利用媒体获得信息的行为也极为普遍。另一方面,在快速发展的信息产业的同时,一些负面的、非良好的信息也已在互联网的允许范围内泛滥。例如垃圾信息、色情信息等不良信息在网络环境下更为常见,大学生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时难免会碰到这种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信息。

5 移动互联网平台下对高职院校创新思政教育的策略

5.1 更加全面地对高职院校创新思政教育进行体制改革

依托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若要将大学生从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迂回到课堂上,改变独角戏型的教师,就必须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通俗易懂。思想政治课应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综合运用科学教学方式,例如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使学生辩论所疑问的问题。在课堂中,结合教学且紧贴大学生生活,着重热点问题和社会现象,放矢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讨论、辨析,充分发挥学生思维创新的主导作用,增强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和辨别是非的慧眼。

5.2 移动在线学习将思想政治课扩大到无限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在课堂上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与日俱增的个人学习需求,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必将获得长久发展,而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智能化的普及,让网上教育逐渐从电脑端跨入到移动端则成为网上教育发展的必要趋向。最近一段时期,虽然电脑端是互联网线上学习的最主要的用具,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网上教育也渐渐的平移到了智能手机移动端。比如,以过来人的身份办理公开课为极力构造移动互联网,连续推出了Android版、iPhone版、iPad版客户端,笼罩全球移动互联网人群。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移动端的学习方式,在所有群体中学生群体是最多。

5.3 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学生群体进行交流,更好地去适应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积极地去接受和学习移动互联网这一个新媒体技术,积极的更新移动互联网知识结构,通过在网上教育平台上实现自我学习,改良自己的教课方式,增进老师们的专业知识、教课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尤其是改进将移动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能力。另外,增强运用移动互联网平台,要知道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掌握学生们的思想状况,引导大学生们茁壮成长和努力发展。

5.4 建立一个完善的校内移动互联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高校为了能够更好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学校的校园移动互联平台,积极创建一个完美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基地。充分运用能够为大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的微电影技术、益智游戏技术等形式,以符合大学生经常浏览网络的习惯方式,默默的对大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在吸取网络上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剔除一些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高校还可以建立公众微信号,官方微博等,让学生们进行关注,自然而然的形成一个综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5.5 对移动互联网的信息要加强监控

面对移动互联网有好有坏的信息,对网络站点信息加强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看来就以移动互联网监控的技术来谈,信息监控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完善和加强对移动互联网信息的监控一刻都不能落下。帮助学生科学运用移动互联网,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在学生用到移动互联网的时候,设置安全提示,通过这些安全提示的步骤,警示学生们屏蔽垃圾信息。W校应该对官方微博,公众号还有官方贴吧等进行技术程序研发,借助高新技术的智慧,分析学生们日常在学校的活动方向,形成道德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动化能力。

6 结语

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利用移动互联相关技术打造智能管理与智能应用教学。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继承和弘扬中华名族优良品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核心、原则,不断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完善人格道德品质。移动互联网的利弊更能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培养出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第2篇

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

“互联网+”这一概念最早是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于扬,在2012年以《互联网+》为演讲主题而率先提出来的,而大企业家马化腾则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专门为“互联网+”做了相关议案,希望我国能够加快建设和完善“互联网+”的运用,以此作为改革先驱和基础,将互联网和我国各行各业进行融合,从而演变出行业创新发展新业态,才能够更好的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作为我国十大新词之一,其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业态和社会形态,严格上来讲也是属于“后互联网”时代,是全世界后现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通过与各行各业形成融合,所产生的新业态和行业形式都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其发展潜力将是不可估量的。

二、“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1.创业教育课程授课面狭窄。我国现阶段大学院校中虽然都设有创业教育的课程,但学校没有对这样的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加不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只是选修,在一些不出名的院校内,更加没有设立这方面的课程,没有组建良好的师资团队,设立科学和完整的课程,得不到重视就没有好的发展,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培养大学生创业方面的能力,对大学生以后的创业和就业没有帮助。2.创业教育定位模糊。我国现阶段大学院校中,开设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五花八门,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和方向,有的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而开设的,有的纯粹就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检查而开设的,对创业教育的概念和定位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觉得这样的课程吸引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投入资金过少,没有好的师资团队也没有好的软硬件设施,没有用长远发展眼光来看待大学生创业教育,这样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更好地适应学生群体创业需求。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了以“互联网+”为发展方向,全面实现我国各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更加快速的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以及电子商务产业,实现产业经济完成转型。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提供了创业就业的机会,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首先,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当成功,以互联网作为大学生创业平台,可以解决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资金、场所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且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创业成本。另外,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创业也要不断的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平台不同于实体店面,销售方式不是面对面而是通过电子商务工具进行聊天,其中将遇到许多不同类型的消费人群,对销售技巧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大学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沟通技巧,针对不同消费者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通过互联网完成创业的目的。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我国的高等院校需要更加的重视创业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网络技术和创业知识为目的,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互联网+”发展,充分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创业和就业难题。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率提升。《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高等院校必须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来进行,将培养人才作为最终目的,以大学生为主体,从而设定更多符合时代经济发展的创业教育课程。尤其对于我国部分非重点的院校,更应该重视这个问题,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和自身能力,以此来弥补创业就业中的不足之处。

四、“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1.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创业教育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转型的,只有培养更多的人才才能实现经济强国的战略目标,也是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所以,我国的高等院校要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首要目标来施行,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组建良好的师资团队,设定更加合理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将创业教育与其他重要的课程同样对待,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的目的,为我国提供更多互联网高质量人才和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重要的意义。2.以网络技术教育为内容。“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大学生所掌握的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我国的高等院校要从自身特点出发,为在校大学生构建理想的创业平台,不断完善网络技术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技能,最终实现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目的。3.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利用校内空置场所或者跟企业合作,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创业实践基地。首先,通过与本地企业紧密合作,创办更多如:我省众创空间“摆渡创新工场”“东艺创客空间”和“辽源东北袜业大学生科技园”等符合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基地。其次,学校可以利用校内的空置场所,将其建设成大学生创业实验场所,通过大量建设这样的实验培训基地,可以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创业经验,并且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场所,不仅对大学生创业技能和经验有帮助外,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知名度,对企业的发展也将更为有利。4.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第一,院校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建设良好的师资团队,让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到更多管理创业知识,将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可以避免学生在创业上犯错;第二,将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程来配备教师,可以公开从社会招募也可以内部转岗;第三,聘请专业教师来组建团队,可以弥补学校该方面专业教师不足之处。“互联网+”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和方针,学校在教育体制上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来迎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其中的核心,更要引起学校的重视,通过组建、改革、发展创新教学模式,最终解决大学生创业和就业所面临的难题。

作者:白璐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朱军.“互联网+”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对策建议[J].企业导报,2015(16):118-119.

[2]刘长华,丁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8):77-78.

[3]杨乐.“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76-79.

[4]刘莎.“互联网+”背景下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24):58-60.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第3篇

论文关键词:山区农村互联网社会道德

互联网正以很快的速度在我国农村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2007年底,农村网民数量己经达到5262万人,其中新增网民2917万,年增长率达到127.7%。据笔者实地调查,即使山区农村的经济和地理条件很差,互联网的普及速度也是比较快的。而互联网在农村道德建设方面的重要影响也日渐突出,并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

一、互联网在山区农村道德建设方面影响的主要特点

从总体上看,互联网在山区农村道德建设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几个主要特点:

(一)初期性

互联网对山区农村来说,由于普及率还相当低,因而影响面较小。在道德方面,人们主要是看到了对青少年的影响,而较少看到对成年人的影响。从区域上看,目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乡镇中心及周边少数农户,其他未开通互联网的农村基本上处于隔离状态。在农民外出打工的时代背景下,一些留守人口,特别是留守儿童,通过进城或到乡镇中心上网与农民工联络。显然,互联网在山区农村道德建设方面的影响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非主流性

从有关调查情况看,目前山区农村的主流媒体是电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取得了较大进展,部分村已经开通电话和有线电视,没有有线电视的村,用上了卫星电视接收装置。人们在劳动之余主要通过电视了解外界信息。此外,农民工外出打工本身也是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一些现代道德观念通过电视和外出打工经历逐渐传入山区农村。相比之下,互联网还是非主流的影响途径。

(三)正负混合性

人们经常将互联网比作双刃剑,就是说它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在山区农村,网络开始应用到课堂教学、远程教育、课外阅读等教育活动以及农村基层行政工作中,在义务教育、继续教育和民主法制观念的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些青少年在课外上网,以网络游戏为主,既耽误了学业,又朝着网瘾发展,进而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如言语粗鲁、顶撞师长,产生心理障碍或疾病,乃至出现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和学校是否进行教育引导以及教育引导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受网络影响的性质。

(四)产生更大影响的潜在性

一般而言,今天的山区农村青少年中,有较大部分将成为未来的农民,他们现在受到的来自互联网的影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未来农村人口的道德价值观念.一些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树立起来的道德观念,在互联网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下,迅速地被消解或否定,形成青少年道德信仰危机,如暴力游戏导致的青少年暴力倾向、网络黄和视频导致的青少年性早熟和性犯罪倾向、网络诈骗现象导致的青少年诚信意识淡化等等。

(五)应对措施的不成熟性

从目前情况看,政府在山区农村互联网推广方面一般都持大力支持的态度,其基本出发点就是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各地党政部门都启动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等,并以新农村建设试点为依托尝试了一些利用互联网对广大农民开展教育的做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客观地说,当前应对山区农村互联网推广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影响的措施还很不成熟。这主要表现在山区农村各类人口对互联网的认识模糊和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的力度不大。山区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很不充分,有的没有看到互联网的经济价值,有的根本不了解互联网为何物,有的则简单地将互联网看做洪水猛兽。而山区农村青少年要么缺乏互联网知识,要么只看到互联网的娱乐功能,只有少数受到了学校或家长的教育引导而将互联网作为学习工具。文化监察大队等机构权力有限,人员不足,经费不足,技术条件有限,难以贯彻有关管理制度。

二、山区农村社会道德建设应对互联网影响的对策

在充分认识互联网对山区农村社会道德建设的影响的基础上,社会各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将应对互联网影响作为山区农村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多管齐下,共同努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价值,积极建设山区新农村道德价值体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以媒介宣传教育农民正确认识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在山区农村的普及是必然趋势,一味拒绝和隔离互联网并不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长久之计。因此,当前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要让广大山区农民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利与弊。有的农民通过电视等渠道间接地了解到互联网的有关情况,但往往只有两个事实在他们头脑中产生了深刻印象。一个事实是,有的农民利用互联网获得了经济效益;另一个事实是,许多青少年上网导致学业无成或道德败坏。从笔者的调查情况看,许多山区农民对有网瘾的子女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要么因高压控制而导致激烈冲突,要么因自由放任而导致青少年网民越走越远,成为互联网消极作用的产品。可见,教育广大山区农民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作用是解决青少年网民道德教育难题的关键。由于山区农民文化知识水平低,很难从切身体验中掌握教育引导青少年网民的方法,所以只能通过电视等现有主流媒介教育他们如何认识互联网,如何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教育引导青少年网民。此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先期受益者的积极性和示范作用,做好互联网推广过程中的网络道德教育。

(二)以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正确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不会使用互联网,就谈不上对互联网的真正了解,也就难以在教育引导青少年网民方面做到得心应手。因此,对广大山区农民进行有关技术培训,既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步骤.当广大山区农民自己学会了使用互联网时,他们就能够了解青少年网民的内心世界,找到共同语言,开展有效沟通,在教育引导青少年网民正确上网上取得新进展。技术培训的形式,可以采取商业化运作,由互联网经营企业在乡、镇、村开展宣传和培训。也可以采取政府组织培训队伍,建立起农村基层信息员制度,由点及面,逐渐渗透,对乡镇及村级信息员进行道德教育培训,指定有关责任。还可以采取学校为中心的培训机制,以家长会为依托,定期对农村家长开展计算机技术、网络运用常识、网络文化与道德知识培训。在各种培训中,尤其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突出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如了解新闻、了解市场和就业信息、学农技、学法律、学政策等。

(三)以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占领山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

从目前山区农村整体道德建设水平看,山区农村道德价值体系正处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上,崇尚劳动、诚信好客、尊敬长者、亲缘团结等传统的道德观念逐渐受到挑战,改变现状、恋爱自由、以富为荣等新的道德观念被青年农民广泛接受。与此相应,山区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当医乏,搓麻风气往往盛行.在互联网影响还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多途径地丰富山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其效果必然非常显著。工作的主要方向,应该是继承、发扬和挖掘民间艺术和传统道德营养,引进外界优秀的艺术形式和思想道德观念。以电视节目、放电影、农民艺术节、旅游文化节等形式,切实做好文化下乡工作,占领山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少数民族地区的节日、歌舞、民间故事、风景名胜、民族特产等民族文化更是一种值得挖掘和充分利用的资源.在此方面,湖北省巴东县等一些地方政府己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以积极主动的监管措施有效控制互联网的消极影响

缺乏有力的监控和管理措施是当前互联网在山区农村产生各种消极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及《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规文件,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约束已经有了依据,但由于山区农村经济和地理条件限制,有关措施难以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山区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要求网吧拒绝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禁止网吧通宵营业、公安部门实施网监工作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乡镇以下的网吧容易失控,二是还没有应对网络家庭化趋势的相关准备。因此,积极主动的监管措施应以农村基层的监管为重点,加大监管队伍建设和监管技术开发的投入,解决工作人员编制问题、工作经费问题。对于网络家庭化趋势,应以行政手段要求网络运营商提供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瘾控制指导服务。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第4篇

---“互联网+教育”工作推进会表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做如下表态。

近两年来,****中学紧紧围绕**、市教育局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的目标要求开展工作,通过科研切入,电教开道,以“能用、管用、够用、常用”为标准,积极开展行动,扎实做好“互联网+教育”建设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校2008年建成校园局域网,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300M光纤接入到学校,现有学生机房9个,学生机558台,生均比达到8:1。2014年后所有班级都陆续配置了86寸触控一体机,并实现了100M宽带进教室。学校建成IP广播和模拟广播各一套,录课室一间,名师大讲堂二间,人工智能活动室一间,数字模拟实验室三间,学校安防系统一套,并依托电子资源网点使用及**教育云平台的推广,建立了名师工作室,达到了教师空间、班级和学生空间100%的开通率。

二、明确目标任务

(一)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培训计划。推进教育云平台深入应用和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强化网络空间培训。内引外联,成立学校教育云应用培训团队,做好与**、**市培训团队的对接与合作。同时普及深化网络空间应用,为师生注册开通**教育云网络学习空间,建立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环境。

(二)促进“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名师网络工作室、创新素养与教育精品示范课品牌效应,积极探索创新素养教育。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开展创新素养教育培训研讨活动。

(三)开展数字校园达标建设。积极开展“数字校园”建设试点,积极推动教师利用智能助手和情境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探索,同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基于**教师网络研修平台的全员智能研修,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运用,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新常态。

(四)实现党建工作智慧化。建强网上党建工作阵地,增强线上线下立德树人合力,用好网络思政平台。

三、强化工作保障

1.结对保障:推进与上海市市西中学《关于“互联网+教育”合作互助协议》的落实与实施,加强与**一中、**三中等市内外兄弟学校在“互联网+教育”建设方面的共建互助。

2.制度保障:制订各班设施使用登记制度、和教师“办公电脑使用制度责任书”“各班教室教学设备使用与管理责任”,并“互联网+教育”校本培训。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第5篇

“教育即生长”这个理念实际上是立足于对人性的理解,有这么一个假设:作为人类的一个个体,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就已经具有潜在的人所共有的精神禀赋、精神能力。那么,教育就是要让这些禀赋、这些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长。具体地说,智力教育就是要让人的这种认知能力、这种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长,拥有一个自由的头脑,重点不是在知识的灌输。美育也就是情感教育,就是要让人的感受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得到良好的生长,拥有一个丰富的心灵,重点也不是那些技艺的培训。德育实际上是要让人的实践能力、道德自律的能力得到良好的生长,拥有一个高贵的灵魂,重点也不是那些规范的强制。

大概是这么一个思想,我想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一些特点,来谈两点看法。我觉得现在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是很全面的,包括交往的方式、消费的方式、学习的方式,实际上也改变了我们教育的大环境。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教育即生长这样一个理念不是过时了,而是更加重要。

我想谈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是我感觉比较突出的。第一个问题涉及智力的生长,第二个问题涉及心灵的生长。

第一个我想谈创新能力和智力生长。互联网显著的特点是知识更新极其迅速,创新因此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我们要问一下,创新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呢?其实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孤立的创新能力,你不可能开一门创新的课程,来专门培养这个能力。所谓创新能力,无非是一个人的整体智力素质的体现,其中包括很多因素,比如说,好奇心、想象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是对既有的理论质疑的能力,对事物追根究底的能力;还有综合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融会贯通的能力;还有跨界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触类旁通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其实在我们现在的应试体制里面是不受重视的,甚至是受到压制的。我觉得创新的需要已经形成了一种倒逼之势,迫切需要改变应试体制。

从智力生长的角度看,互联网时代的环境有利也有弊。互联网对智力生长最大的好处,是信息资源共享。一个善于自学的人,可以很便捷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的基本信息和最新动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兴起,各种公开课的开设,人们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师和课程。现在网络上有含量的教育公众号、APP自媒体平台,也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在网络上形成了很多自学者的团体。不妨说,互联网时代是自学者的天堂。

可惜的是,事情还有另一面,对于缺乏自制力和学习能力的人来说,互联网是地狱,不过是充满诱惑力的地狱。我们看到互联网给少数心智活泼的青年提供了创业和成功的机会,与此同时,“一将功成万骨枯”,网瘾又使大量青少年成为虚拟世界的奴隶,丧失了真实生活的能力,不要说成功,以后谋生都困难。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看法,在互联网时代,有自学能力的人会胜出,没有自学能力的人会落败,甚至会被淘汰。我一直认为,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历来只会考试的人,走出学校以后不一定有真本事,相反那些有大成就的人,在学校里面往往不是学霸,但一定是善于自学的人。这样一个规律,我相信在互联网时代会体现得更加鲜明。

那么,是不是可以不要学校教育呢?当然不是。恰恰是要求学校教育改变应试的总体格局,回归智育的本意。智育的目标是智力的良好生长,智力怎么算生长得好呢?我认为有一个可靠的征兆,就是善于自学。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面具备了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他的智力品质一定是好的。如果我们的学校把立足点从让学生被动地应付功课和考试转移到增强自学能力上来,培养出尽可能多的合格的自学者,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这就意味着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式、评价体系、师生关系等方面必须有一系列的改变。比如,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要差别化,让学生有较大的选课自由;另一方面要少而精,给学生留出自学的时间。在评价体系上,不再以考分论英雄,而是让智力真正优异、善于自学的学生在学校里面就成为英雄,孩子们都是看重荣誉的,价值导向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按照这个方向来规划教育的话,那些智力品质好的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如鱼得水,资质一般的学生成为网络牺牲品的也一定会少得多。

第二个问题,我讲一下阅读经典与心灵生长。从心灵生长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也是有利也有弊。现在有些人处在“永远在线”的状态,我要提醒一点:人类创造了互联网,但上帝也有它的互联网,我们不能只上人类的互联网,不再上上帝的互联网,把上帝向人类传递的最重要信息给屏蔽掉了。我说的上帝的互联网是一个比喻,我指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大自然,另外一个是人类的心灵世界。这两个东西不能分割,自古以来,大自然孕育着人类的心灵,人类的心灵也感悟着大自然,如此形成了一个充满意义的超级互联网。中国古代哲学把这个互联网称作天人合一,或者是天人相通。由于这个超级互联网的存在,人类才有了哲学、宗教、文学等,才有了悠久而常新的精神生活的传统。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第6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机制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wifi等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品,甚至成为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校园里随处可见“低头族”、“拇指族”。这种以移动通讯、互联网和手持智能终端为基础的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让信息沟通变得即时、直观、便捷和广泛,使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而且使他们从思维方式到价值取向、从审美情趣到兴趣爱好等日益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移动互联网时代呈现出的价值观的变化、思想观念的碰撞、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将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将受此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普遍理解和接受,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奉行。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能仅仅靠说教或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简单对话而实现,必须借助有效载体和平台,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认同。

1移动互联网时代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必要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随着智能手机和校园无线网络等的推广和普及,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及日常交往的主要途径。而且大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完全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信息、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还有网络负面信息的扑面而来,给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例如大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看到的社会负面信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以及对老师传统权威的消解也是日益加深的。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认同问题,如何应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能力,引导大学生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1.1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处都可以连接无线网络,大学生将微信、微博等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床玩微博,睡前聊微信。”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使用移动网络获取信息的比例远远超过从传统媒介或教师、同学等途径。此外,移动互联网也改变着大学生的社交方式。他们通过微信、微博等交往方式拓宽自己的交往空间。这一变化不仅使同学之间的信息沟通变得即时、直观、便捷,也使得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日常行为方式的改变也影响到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大学生从思维方式到价值取向、从审美情趣到生活礼仪等日趋个性化和多元化。在此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一件可以通过简单“灌输”就能达到的事情。

1.2移动互联网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利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终端如微博、微信等具有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微信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大学生全覆盖,“微生活”成了大学生的主流生活方式。微信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日益成为大学 生获得新知识和扩展视野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利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价值观认同教育。如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可以突破场所、环境和时间的限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通俗易懂 的文字、趣味十足的漫画、生动活泼的视频等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由于交互性很强,可以通过微信群发言、转发朋友圈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还可以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正能量的传播和价值观的引领。因此,要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效率必须利用好这一“利器”。

1.3移动互联网的“无孔不入”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正在遭遇移动互联网的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从网络获取的信息远远超过了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的知识权威正在被弱化。在以往的思政课上,教师凭借年龄、专业、学科背景以及经验等优势,在师生交流中处于信息主导地位,知识渊博的形象往往会赢得大学生的信服和敬仰。但现在,建立在师生双方知识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优势格局逐渐被打破,在信息的即时互动、分享、交流等方面,大学生的能力远远高于教师,加上学生对社会负面信息的关注超过正能量信息。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和信息主动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让学生真正产生认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思政课教师改变传统授课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用道德叙事的方式,用有力的证据驳斥网络上的一些“谣言”,用身边的案例传递正能量。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产生共鸣。

1.4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负面效应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移动互联网也不例外,在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交往方式的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带来了挑战。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虽然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判断力,但对网络传播的不良、不实信息缺乏较强的辨识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容易出现盲目跟帖、传播等问题。加之自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带来的价值多元化更加剧了这些问题。目前网络上有些大V,为提高点击率和赢得人气而编造一些子虚乌有的不实信息,大肆传播和渲染一些社会负面信息,也引起了自我约束能力弱和是非判断能力不强的大学生的广泛关注、裂变式传播和扩散。这种传播和扩散如果遭遇政治信仰不坚定甚至信仰缺失、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大学生的话,情况可能更可怕。这将会改变他们原有的价值判断,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知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从认同到内化、外化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

2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现路径

既然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和事实,那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改变观念,主动迎合这一时代的变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也乘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真正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1以微信平台建设为抓手,创新认同教育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育载体,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微信平台符合大学生的需求,也适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微信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宣传部门、学生处、团委、学生社团等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校报、广播站等大力宣传和推广。在建设好微信平台的同时,要维护好自媒体平台的日常运营。还要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信公众号,通过正能量信息,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思政课教师也要利用好这一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融入微信平台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润物无声”。要发挥隐性载体的育人功能,以此推动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要积极在微信平台上积极推送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料,让大学生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理解和现实解读。以此积极发挥微信的生活化教育功能,让微 信成为高校思想工作的利器。

2.2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构筑思想“防火墙”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们目前正处于心智发展趋于成熟期,面对虚拟的网络空间、良莠并存的信息环境,其运用媒体获取信息、分析能力、质疑能力还比较薄弱, 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通过计算机课程及其他选修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的媒介素养得到大大提升。在此基础上,使他们熟悉传媒的特点,提高传播内容分析和媒体信息评估能力。关键是不仅要使其具备一定的信息传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其具备信息鉴别能力。思政教育工作者或相关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网络、微信进行信息获取和学习的技能,使其具备“火眼金睛”,有效辨别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甚至一些网络谣言,并自觉抵制这些信息的侵蚀。

2.3倡导网络生态文明,促进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高校不仅要从形式上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网络平台,更要从内容上倡导网络生态文明,传播校园正能量。还要提升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信谣、不传谣。移动互联网时代,刷微信逛朋友圈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元素。然而信息大潮激荡下,谣言暗流涌动,其危害不可小觑。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对各类网络谣言的依法治理和处罚作出了明确规定,即“造谣传谣入刑”。因此,大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自我判断能力,积极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的飞跃。

2.4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依据心理学关于价值观认同的理论,认同需要经历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认同的过程。行为认同是价值观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一步。没有行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不彻底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微信等平台策划和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以此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同步进行,互相促进。例如在阐述“爱国”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媒体获取爱国主义的视频资料,通过观看增强其内心的认同感,并适时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实践基地,让学生将爱国主义思想内化为行为准则,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任重而道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多元化、立体化的认同路径。只有实现认同,才能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屈春芳.徐丽丽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

[2]张琼.网络境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3]刘成荣.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20).

[4]周巍.论现代传媒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育;学生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高校的规模也在扩大,高校学生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国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年轻一代是充满活力的一代,他们朝气十足、个性鲜明,追求新的时代色彩和理念,高校必须采取创新的教育方法对其管理,以便满足学生对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需求,弥补传统教育的短板,优化调整教育管理体制,才能顺应新时代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发展。而互联网在此时凸显出它的作用,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互联网无处不在,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是一个挑战,但也是机遇,只要把握好尺度,互联网会成为高校教育管理新的发展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方便快捷,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方式,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效率[1]。

1互联网的特点

1.1内容多元化

互联网包含丰富多元的内容,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数据信息,信息包容量大,不仅能满足日常学习生活的需求,也能够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实现信息便捷互通,优化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缩短了管理时间和成本。

1.2交流快捷便利

互联网的传播交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跨国家、跨民族的交流,它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在大数据时代下,对信息的收集和归纳十分便利,高校通过互联网对学生教育管理也高效快速,如超星学习通、今日校园等高校应用软件,可以共享学习资料,交流学习心得。高校也建立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如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对学生教育管理有着积极作用。

1.3开放和自由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平台,它的环境复杂开放,能够丰富视野和阅历,但也要注意识别虚拟世界中的不利信息,劝导高校学生适度使用互联网,不要沉迷虚拟世界无法自拔。高校应该有效利用互联网的无限空间,让学生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进行学习交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劳逸结合,方便对其进行教育管理[2]。互联网是一个自由的平台,它没有中心,没有界限,学生可以尽情地享受网络空间,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发泄自己的小情绪,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缓解心中郁结,不用担心现实中的交流阻碍。也为广大师生的线下交流提供便利,方便高校教育管理。

2互联网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

2.1互联网是高校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

青年一代的大学生占我国互联网使用者的大多数,他们对新科技、新媒体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普遍可以接受新鲜事物的出现,并且能够快速适应和使用。如今,高校中互联网更是无处不在,互联网平台是高校学生获取最新信息和数据的主要渠道。根据调查显示,现在全国有八成高校大学生把互联网作为收集和获取消息的主要方式,七成左右的高校学生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沟通交流,高校官方的公众微信号和微博号成为学生互动分享校园信息的平台。高校也要利用互联网的大平台,来方便日常管理工作的进行,安排学生选课、排课,录入成绩,派发作业等便于高校老师对课程学生的管理。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沟通、学校的新媒体管理、安排工作等,节约了时间和空间,如果缺少了互联网平台,那么高校的正常工作和学生管理将变得困难,甚至无法开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影响着我们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丰富了高校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对学生的网络课程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加深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是学生增长知识和学习技能的方式之一。高校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在管理时发挥它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长处,减少它的负面因素(网络诈骗、网络、大学生贷款等)对学生的消极影响,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消极言论和反动思想。

2.2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

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作用,也对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发生冲击,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对传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是一个挑战。我们必须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创新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继承发展出适应我国高校学生教育发展的新出路,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3]。此前,我国对高校运用互联网新科技,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方针政策,支持互联网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但要注意权衡利弊,不要被不法分子“钻空子”,来蛊惑学生思想。如今,互联网用它的飞速发展来展现它的技术优势,可以说,高校脱离了互联网大平台,那么对学生管理将变得举步维艰,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高校管理者不能墨守成规,要顺应时展,合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打破限制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枷锁,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进行创新,用新理念新思想占领互联网的制高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让互联网和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运用信息传播和心理培训等辅助手段,将高校学生教育进行系统的完善和调整。让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迸发新的生机,开拓更广阔的天地,可以更加迅速地适应社会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优秀青年。

2.3互联网让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化

互联网拥有方便快捷的优势,使得高校教育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变化和日常需求等,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优化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研究新的工作理念和方式。互联网技术让高校教育管理实现科学化和合理化,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收集。例如,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能够运用互联网平台采集学生基本情况的数据,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方便与学生交流沟通,并对学生出现的思想波动和心理问题实现远程指导和帮助。高校在互联网时代下,可以快速了解国内外的重要事件,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最新政策和方针,紧跟祖国的步伐,并向高校学生传达和执行最新思想和指示。互联网与毕业生的就业和考研也是密切相关,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老师可以将最新的招聘信息和相关专业岗位空缺资讯告知毕业生,让其做好相关准备,把握机会,以免耽误就业;查询各大高校的考研信息,让学生对专业和要求进行全面了解,做好考研复习和复试,并对落榜同学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

2.4互联网让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范围广泛

高校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开展活动,如网上比赛、建立网址、贴吧讨论等娱乐形式,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也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建立校园网络英语角、心理咨询邮箱和校园主页网站等,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发扬良好的校园风气,增强自身素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掌握高校教育的发展动态,各个高校进行友好的互动,了解各个高校的管理动态,对工作经验进行分享,实现信息无障碍共享。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社会发展系统的结合,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在学生管理、学生教育中的主要作用。互联网能够塑造信息的立体性,使得信息更加形象、清晰,帮助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向向社会收集和传播。例如,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时,将信息网络公开透明化,学生的奖学金评选、助学贷款、特困生补助和社会资助名额等评选公开,学院工作评比、学院表彰评奖等将结果公开监督,将信息透明化,通过网络让大家进行监督,加强工作的公平性和民主性。

3结语

高校要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打造出符合高校实际的特色教学理念,用科学技术和丰富学识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完善优化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切实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为学生服务,是新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信息的优势,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把互联网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提升人才体系培养的质量,与社会用人单位加强沟通,做好人才输送和人才对接,调整、推进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杜泓.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7):45-46.

[2]李萍.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现状;建议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如线上支付,线上资金筹集以及线上理财等金融服务,是传统金融业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以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代表精神的,以传统金融业的在线化、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化和金融生态圈新型化为主要业态表现的,以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为核心模式的新兴领域。具有透明度高、参与广泛、中间成本低、支付便捷、信用数据更为丰富和信息处理效率更高等优势。

二、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现状分析

1.社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了解程度

对社区居民进行走访宣讲以及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社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得到数据:9%的社区居民表示对互联网金融知识完全不了解;79%的社区居民表示对互联网金融有所了解但了解很少;12%的社区居民表示对互联网金融很了解或了解较多。通过此数据可以分析得到,绝大部分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了解甚少,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力度不足,范围较小,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需进一步走出束缚,走进社区,走到居民生活中。

2.对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结构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社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了解的结构,我们对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进行了年龄段及其职业划分,得出数据:对互联网金融知识完全不了解的人群中有95%以上为60岁以上的退休老年人,他们大多表示“自己已不再当家作主”,家庭财政全权交由儿女负责,更不懂得电脑及互联网技术,平时关注此方面信息很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有所了解的人群中大部分为30岁-50岁的中年人,而这些人中75%为男性,他们有着稳定的收入,表示平时关注时事新闻及此方面信息较多,会进行此方面投资,而此年龄段的女性表示虽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了互联网金融的知识,但并没有特别关注,平时不太关注时事新闻,对投资理财参与较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表示很了解或了解较多的居民中有72%为30岁-40岁的居民,他们大多有较高的教育文化水平,更易接受新鲜事物,平时接触电脑、智能手机等较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经常性进行金融投资,其中不乏从事金融、证券等行业的相关人士。

3.社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了解途径

社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了解途径:39%的人表示通过电视新闻、广播等媒体;15%的表示通过杂志报刊等纸质媒介;28%的居民表示是通过互联网了解;18%的居民表示是通过朋友介绍或在日常生活中有使用及投资。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人们还是较多的通过传统形式了解互联网金融知识,通过这些方式了解的知识很大一部分具有片面性及自主选择性,且居民表示对于了解的内容都是凭自己理解揣度,出现的一些专业语言等更是不明白,甚至有时看不懂“这是干什么的”,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这反映了互联网金融知识仅通过三言两语的新闻报道及广播广告或文字性的内容进行普及是远远不足的,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应有专业人士,经过严格的培训,以亲民利民,普通群众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方式进行。

三、对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的相关建议

1.互联网金融机构加强自治,建立强有力的内控机制

与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截然不同的是普通群众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态度越来越怀疑,这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来源于互联网金融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便利快捷的同时,交易安全问题屡见不鲜。比如手机电脑等在线支付,可能发生病毒侵入、微信号被盗、个人信息、银行卡的用户名密码账户被不法之徒窃取等问题,这些都可能严重泄露使用者个人隐私,对移动支付者造成财产损失。因此,互联网金融业务在提倡创新时,应注重规范,在强调便捷时要重视安全,在追求效率时要注重质量,在开展业务时应要求诚信。这就需要从事互联网金融的机构加强自治,建立强有力的内控制度,设计合适的软件,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及其财产安全。

2.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强化监管模式,加强监管力度

不同于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的传统金融行业,应对发展迅猛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未有较为合适、完善的监管体制。造成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平台混乱,“跑路”现在常常出现。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强化监管模式,加强监管力度已变成亟待解决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于此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所涉猎的领域及内容建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制定监管细则,完善监管内容,强化监管模式,可建立法律条款及细则,加强监管的力度。此外,互联网金融监管还要处理好政府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

3.建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机构

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并非只是高校以及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工作,更是社会问题和大众责任。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工作,缺少明确的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组织领导者,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相对分散,教育内容局限,缺乏统一协调性。针对这一问题应学习国外先进的金融教育方式,建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机构,定期及不定期的开展活动对社会群众进行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公共的互联网金融知识,提高大家对互联网金融的全方面认识。

4.丰富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宣传的形式

目前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工作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应提高对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工作的重视,继续深入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社区”“送金融知识下乡”等现有活动,与此同时,学习英美等国的经验,充分发挥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新兴媒体手段,建设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平台,设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热线”,开展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活动。将金融教育融人居民日常生活,充分调动自律协会、民间团体、从事互联网金融的机构等广泛参与金融教育。

5.注重按需开展多元化的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目前,各类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活动大多都是泛泛而谈,在没有进行充分的地区和人群基本情况调研的情况下,没有针对性的宣讲教育。进行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时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面临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多元化的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如在中小学生中普及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知识,提高青少年互联网金融意识;对于高中生及大学生开展竞赛,挑战杯等活动,培养发掘互联网金融人才;在经济较繁荣的城市高开区等区域,针对较高收入人群,开展讲座,帮助其在互联网金融大时代下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对于农村等经济落后,人们文化水平较低地区,重点普及实用性较强的互联网金融知识以及如何识别和防范利用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活动的知识;对于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者普及互联网金融贷款及中小企业融资知识。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亟不可待,如何更好的进行互联网金融的普及教育工作已然成了急迫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总结而言,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可从两个大方面出发,一是改善互联网金融本身存在的问题,弥补互联网金融的缺陷,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自身的发展,这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建立对互联网金融完善的监管体系,互联网金融的触角伸到哪里,监管就到哪里;需要互联网金融机构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技术,诚信经营,增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二是学习国外经验结合我国自身情况加强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这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以及高校、社会群众等的共同努力提高我国国民的互联网金融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