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7 18:09:03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第1篇

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正式确立其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已经逐渐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

响应总理号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全国各大智库中率先出版“互联网”智库系列图书,本文摘选自全国首部详解“互联网+”理论框架的实践著作——《互联网+:跨界与融合》(100ec.cn/detail--6249575.html)。据目前全国新华书店、机场中信书店,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淘宝、微店、拍拍各大O2O渠道全线热销中,位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本书作者团队汇聚了国内一线互联网+领域权威专家,包括主任曹磊、易观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长陈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璜、互联网金融专家郭勤贵律师、传统企业转型专家卢彦联合编著,堪称“豪华”,本书是首部真正意义上讲解从“互联网+”的理论与框架到产业、企业实践的专著。以下是本书抢先试读:

百度CEO李彦宏在2014年百度联盟峰会上表示,传统PC互联网商业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挑战,用户数量不决定一切,不重视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探索,就像开着豪车酒驾,很刺激但也很危险。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尽早考虑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三个凡是”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明道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把世界交给80后”的主题演讲,他认为80后不但成为创业的主力,同时成为了消费的主力。整个世界的基本盘在发生大的变化,过去20多年里,中国的商业世界是由1962-1975年这批人所决定的,但当80后人群成为消费、流通、创业的主体的时候,原来的商业模式都会颠覆掉。

由于他们的出现,已经引发了从观念、行为、组织、关系、商业模式……一系列的改变。除非你的生意是养老产业,若你找不到打开他们市场之门的钥匙,那么未来几年的时间内,要么你被淘汰,要么你的企业被淘汰,要么你和你的企业都被淘汰!

凡是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行业都将被互联网打击

互联网打破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意味着依靠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那些供应链上的关键角色,如品牌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权力在稀释、在衰退甚至终结。价值链上的传统利益集团越来越难巩固自身的利益壁垒,传统的品牌霸权和零售霸权逐渐丧失发号施令的能力。

传统思维的核心是产品,通过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推广、大规模销售实现盈利,赚的是人口红利的钱。但是,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越来越对称,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这样的红利也就越来越少了。同时互联网把传统渠道不必要的环节、损耗效率的环节都拿掉,让服务商和用户、让生产制造商和用户更加直接地对接在一块。用户的喜好可以快速地通过网络反馈厂家,这样必然造成所有依赖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凡是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环节都将逐渐被颠覆,或者被边缘化

伴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普及,那些靠中间环节获取利润空间的企业形态将消失;那些靠长尾、闭环效应实现壁垒或垄断的行业将被颠覆;那些强制性中心制的生产与制造方式将被取代;那些通过信息不对称和特殊渠道建立的差异化优势将会消融……取而代之的,是小米的产品理念和去中心化营销、苹果的审美与极致用户体验、安卓的开放,以及特斯拉重新定义汽车产业之卓绝。

思科集团的CEO钱伯斯表示:“我相信,迅速把握‘万物互联’优势的企业和行业将得到利润增长的更大份额的回报,这一回报将是以那些观望或不能有效应变的企业和行业的损失为代价的。

凡是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既得利益都将被统统清剿

大量的传统生意之所以存在,其实往往是建立在某种市场特权的垄断,或利用了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所以工业时代,企业必须保持一定毛利以支付渠道、营销、库存等费用,例如通过广告等营销手段来打造品牌,依赖渠道分销商品,不清楚用户确切需求的情况下导致库存成本,所以,产品到达用户的成本巨大。而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成本大大缩减,去中介化风潮日盛,渠道开始衰落。如特斯拉通过社会化媒体接触用户,在自有电商销售产品,根据用户预订量分批生产产品,从而实现“零营销费、零渠道费与零库存费”的成本结构,这对于传统厂商来说不可想象。而企业往往把这部分省出来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与用户,以后续递延利润的方式获得盈利。

什么是商业模式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认为,商业模式就是如何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以及公司价值的系统。它包括四个环节:客户价值主张、赢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通俗地讲就是第一,你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第二,给客户带来价值之后你怎么赚钱?第三,你有什么资源和能力实现前两点?第四,你如何实现前两点?

华为在其2014年的趋势报告《用趋势赢未来,数字化重构新商业》中写道,商业过程纷繁复杂,概括起来包括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两大环节。在价值传递环节,主要是我们常说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则打通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缩短或者重构“传递价值”的商业价值链。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并改造了价值传递环节,实现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减少甚至消灭了中间环节,重构了商业链条。而以往这些渠道分走的利润,在今天的效率来说,是过高了。当前,互联网开始向价值创造环节进行渗透,特别是向产品研发和制作等领域渗透。

移动互联网相比于PC互联网,更大程度上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活习惯,引领着未来商业的发展趋势,PC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入口级产品获取用户,把控网络流量,最后通过流量变现来获取盈利。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通过极致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取用户,把用户变成自己的“粉丝”,然后通过跨界整合资源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最终提高用户的arpu值,形成有黏性的用户平台后再寻找盈利模式。本章节出选自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一部《“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变化的原因在于:

1)移动互联网用户量更多,但是碎片化的特征导致无效流量增加,无法通过简单的流量变现来盈利;

2)PC互联网只能通过标准产品来获取用户,而移动互联网可通过非标产品(服务)来获取用户,从而提高对用户的黏性,形成“粉丝”群,在这里粉丝是:品牌认知度高,付费意愿度高、愿意口碑推广、愿意产生内容;

3)移动互联网的强社交属性增加了用户平台的黏性。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之一“工具+社区+电商”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社群。互联网将散落在各地的星星点点的分散需求聚拢在一个平台上,形成新的共同的需求,并形成了规模,解决了重聚的价值。在信息经济下的基于时间和空间、基于兴趣、基于内容的重新聚合,这是信息开放和平台化信息交流的结果。以往按照地域、教育程度、收入、年龄、阶层来划分受众群体,如今按照兴趣、价值观、娱乐和生活方式等共同的行为方式来重新划分人群。

人们在社区中重构彼此的关系,而企业的生存机会恰恰在于参与并组织社区的构建,从中重构与用户的关系,而交易是在关系中自然发生的。所以,这个时代的商业模式要着眼于构建并深化企业与用户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产品的买卖关系。

因此,未来商业边界的核心是社群,而不是产品,每个行业中的商业创新,都源自于对同质性的消费族群的痛点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产品与服务要素的重新组合。例如小米从一开始就是通过手机软件系统来构建用户社区,而不是卖产品。

移动互联网正在催熟新的商业模式杀手锏,“工具+社区+电商”的混合模式已经浮现。“工具+社区+电商”的三位一体化模式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流模式,比如大姨妈、美妆心得、妈妈帮、陌陌…最开始就是一个工具,都是通过各自工具属性/社交属性的核心功能过滤到了大批的目标用户,然后才培养出了自己的社群,但正在成长为社区,并开始逐步嫁接电商业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简单来说,工具如同一道锐利的刀锋,它能够满足用户的痛点需求,但它无法有效沉淀粉丝用户,社区就成为了沉淀用户的必需品,而电商化则是衍生盈利点的有效方式。三者看上去是三张皮,但内在融合的逻辑是一体化的。例如微信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它从一个社交工具,加入了朋友圈点赞与评论等社区功能,继而添加了微信支付、精选商品、电影票、手机话费充值等功能。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中有三个层次,最底层以产品为中心、其次以平台为中心,而最高层是以社区为中心!这样就会出现社区商业:内容+社区+商业!内容是媒体属性,用来做流量的入口;社群是关系属性,用来沉淀流量;商业是交易属性,用来变现流量价值。用户因为好的产品/内容/工具而聚合,然后通过社区来沉淀,因为参与式的互动,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形成了社群而有了深度链接,用定制化C2B,用交易来满足需求,水到渠成。

社群商业本质是“对人的需求满足”,对于相同偏好,相同共识的人深度挖掘其需求及体验感,进而为商业模式提供基础和依据,颠覆了传统工业时代的产品导向的产业思维,社群商业的基础是需要建立共同价值观,相同爱好,并深化这种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产品仅仅是一种媒介而已。

现实中每个消费者都可能和素未谋面的消费者在某个购物社交网络中相互交流,分享他们的消费主张,形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消费社群。他们自我意识强烈,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再停留于功能层面,更想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社群商业实际上是建立在分享经济基础上,也就是说分享自己的生存状态、兴趣、爱好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分享经济的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世界中将逐渐延伸,甚至最终将影响到整个社会。这个过程中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将不断涌动,推动分享经济走向成熟。

很多人羡慕小米手机的粉丝经济、口碑营销,其实小米模式的真正核心是社群,从聚集“极客“—”科技男”开始,逐步吸引一个以百万级数成长的新生代社群迅速壮大,成为其运营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社群,小米甚至重构了从产品定位、研发设计、产品迭代更新、营销推广与客户关系、售后服务等整个商业模式。小米手机通过小米社区和线上线下的活动,聚合了大量的手机发烧友群体,这些米粉通过社会化网络源源不断地给小米手机的产品迭代提供建议,同时又在不断地帮助小米做口碑传播,这群人就是小米的粉丝社群。这是一群以兴趣和相同价值观集结起来的固定群组。他们是“臭味相投”的用户,它的特质是:去中心化、兴趣化,并且具有中心固定边缘分散的特性。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之二长尾型商业模式

长尾概念由克里斯安德森提出,这个概念描述了媒体行业从面向大量用户销售少数拳头产品,到销售庞大数量的利基产品的转变,虽然每种利基产品相对而言只产生小额销售量。但利基产品销售总额可以与传统面向大量用户销售少数拳头产品的销售模式媲美。核心是“多款少量”。所以长尾模式需要低库存成本和强大的平台,并使得利基产品对于兴趣买家来说容易获得。

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是B2C(Business-to-Customer),B是指企业,C是指消费者,是以商家为核心来推动消费,可以看到商家是整个商业模式的重点,商家去做用户调研、新产品开发,猜测消费者要什么,推出自己的商品,然后再做广告,做营销,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最后通过渠道把产品推到消费者面前,这是厂家为核心的运作机制。但是未来的商业模式,必定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C驱动B”的商业模式。

如此断言是因为互联网第一次把C(Customer)集合在一起的成本降到了最低,特别是当SNS化逐步发生之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类似需求的人聚集到一起,再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与产品,成本必然会降低。以往厂家没有办法找自己的目标客户,你要把目标客户都拢到一起成本非常高,但是现在互联网由于通过媒体,通过社交,通过互动,很多类似的人已经天然的聚到了一起,而他们很愿意把自己的需求明确地表达出来,让商家更好的服务他们。所以会看到未来的商业模式会逐步的演化成“C2B”(Customer-to-Business),也就是从大规模生产走向大规模定制,最后走向个性化定制,这个速度会越来越快。

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步向大规模定制、个性化定制去转移。定制最大的价值是在于消灭存货,因为定制顾名思义是先销后采,先有了订单再去生产,所以原则上是没有存货的。但是工业经济是一定有存货的,因为先采后销。商业模式上,这是一个效率高得多的商业模式。C2B的模式怎样实现?最终另外一个同步演化的是整个商业会从供应链变成“协同网”。工业时代典型的特点: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供应链是一脉相承的,都是线性的、单向的、命令式的。给人最典型的感觉就是线,是串联、单向的过程。但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可能因为一个标准化产品形成大量的用户。未来只有个性化的东西才有市场,信息全部透明以后,所有的信息不对称造成原有的商业模式必然被摧毁。

互联网最核心的是网,是一个并发的、同步的、分步式的、点状的、实时的配合,就会看到整个商业体系越来越扁平化、知识化、平台化。供应链也会逐步向协同网去转变,一个订单的产生,信息会被同步分享到可能跟这个订单有关系的所有相关企业。以前这么做的成本几乎是无法承受的,但是现在由于有了互联网的产品和技术,这样的信息同步传输在产品上是能够实现的。这是一个产业格局的描述,前端是C2B,后端是协同网。例如最典型的就是服装业的ZARA。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之三跨界模式

不管你们是做哪个行业的,真正对你们构成最大威胁的对手一定不是现在行业内的对手,而是那些行业之外你看不到的竞争对手。——互联网预言帝 凯文凯利

马云曾经说过一句很任性的话,他说,如果银行不改变,那我们就改变银行,于是余额宝就诞生了,余额宝推出半年规模就接近3000个亿。

互联网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产品、服务约定俗成的印象,比如火锅店可以是最好的美甲店,咖啡馆是VC聚集地,银行等待区域是小型书店。一切都在跨界,一切都在颠覆,很多跨界与颠覆,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不同行业以互联网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为基础,融入自身行业内容,实现跨界融合。

2013年,“BAT”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不约而同地跨界经营,掀起互联网金融风暴,各种“宝”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彻底颠覆了市场对货币基金的认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实现全民理财带来了便利。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用“不明觉厉”来形容互联网对金融的冲击,银行搞不清楚谁在和银行竞争,但确实竞争很残酷。在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压力下,基金、保险、银行、券商更多呈现的是“躁动”状态,不断推出新业务、更新系统、跨界合作。

苹果是一家什么企业?它是一家硬件企业?软件企业?时尚企业?还是?很难说。移动互联网时代,你很难用一个“属性”去界定一个企业,行业、企业之间的边界将模糊不清,无边界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将成为前瞻性企业的竞争制胜利器。例如,移动+汽车,将来,一切汽车都会完结网络互联,“车轮上的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全新体验;移动+金融,线上信息与线下业务进行整合,银行产品就能创造出更多的销售机会;移动+家电,未来家电内部交叉、跨界融合、终端一体化将成为趋势;移动+旅游,通过定制化城市或景区服务类APP、LBS等技术手段与游客互动,还包括依托于智能手机的旅游规划,预订和分享旅行体验;移动+……

跨界思维的核心是颠覆性创新,且往往来源于行业之外的边缘性创新,因此要跳出行业看行业,建立系统的、交叉的思维方式。用跨界的思维,突破传统的惯性思维,超越传统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才会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可以说,互联网模糊了所有行业的界限,使跨界成为一种新常态。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破坏性创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侧翼发起进攻,颠覆性破坏。互联网创新从来不是正面进攻,而往往是绕过重兵布防的马其诺防线,从侧翼发动致命一击。例如三星、苹果击溃诺基亚,并不是靠能打电话、发短信、摔不坏的手机,而是靠能上网、看电影、听音乐、拍照片、玩游戏的智能手机,它们颠覆了手机的概念。

2).以用户为中心,得用户者得天下。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之所以能牢牢占据中国互联网食物链的顶端,百度占据了信息端,阿里巴巴占据了交易端,腾讯占据了交际端,就是因为他们有庞大的用户群。

3).颠覆传统行业的竞争壁垒,借力打力。互联网大大降低了跨界的竞争壁垒。例如,传统银行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营业网点成为了用户把钱存进支付宝的工具;微信通过通讯录分分钟秒杀了移动、联通的通讯铁塔和电信牌照。

互联网企业进行跨界,不论是水平扩展还是垂直整合,都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水平扩展的出发点就是满足用户任何可以满足的需求;而垂直整合的出发点则是完美地满足用户某个方面的特殊需求。它们之所以能够赢得这场跨界竞争,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掌握用户数据,对于用户的收入状况、信用状况和社会关系以及购买行为数据等都非常清楚;另一方面他们又具备完整的用户思维,懂得每时每刻关注用户需求以及用户体验,自然而然就能够做到挟“用户”以令天下。

互联网带来的跨界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之势颠覆着传统企业,竞争随时可能从某个意想不到的角落出现,因为互联网大大降低了跨界的竞争壁垒。很多原来“八竿子打不到”的人成了你的竞争对手,你的同行早已经不是你的竞争对手,他跟你一样成为了“免费”的受害者。最大的挑战不是现有市场竞争对手的挑战,而是那些不知从哪个方向来的野蛮人,冷不丁一记免费猛拳就把你干趴下。企业在这个时代的焦虑和尴尬,无疑来自于我们正在经历的各种商业革命。过去不再成立,未来看不清晰。比“被征服”更为可怕的,是“不知道会被谁征服”。

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的发展,一切都在经历一个推倒重来的过程,你不敢跨界,就有人跨过来打劫。创新者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领域。门缝正在裂开,边界正在打开,传统的广告业、运输业、零售业、酒店业、服务业、医疗卫生等,都可能被逐一击破。更便利、更关联、更全面的商业系统,正在逐一形成,世界开始先分后合,分的,是那些大佬的家业;合的,是新的商业模式。

小米模式颠覆了制造业,打车软件颠覆了出租车业,自媒体颠覆了纸媒,余额宝颠覆了理财,或许这些颠覆有很多都还在前进的路上,也有很多会在中途倒下,但我们无法否认商业的版图正在裂变,新生的力量正在喷薄而出,在这些颠覆的背后,跨界创新成为新的潮流。

互联网带来的跨界竞争,正在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场跨界竞争,势必会重新构建原有的商业秩序,还会掀起一场重新洗牌的卡位战。产业层面的跨界,可能是来自联系紧密的产业,也可能是来自看似毫无关联的产业。你将一个收费的业务当作主营业务,但是跨界进来的公司,却在这一块完全免费,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人家根本不靠这个赚钱,你靠着这个业务美滋滋的活了好多年,但是到了最后却又是因此而死,并且不明原因。

在如今大互联时代,所有传统产业必然面临两层竞争:第一层是跨界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竞争,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之利的跨界者纷纷侵入传统产业领域,开始攻城夺地,第二层是传统产业内部的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全国性企业和区域性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互联网和大数据完全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和物理区域所产生的壁垒,使得所有企业都站在了同一竞争层面上,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还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

互联网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的颠覆传统行业呢?那是因为,从应用工具到思维模式,从产品到人才,互联网企业的效率都要比传统企业高出很多,互联网颠覆实质上就是利用高效率来整合低效率,对传统产业核心要素的再分配,也是生产关系的重构,并以此来提升运营效率和结构效率。互联网企业通过减少中间环节的方式,减少所有渠道不必要的损耗,减少产品从生产到进入用户手中所需要经历的环节。因此,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只要抓住传统行业价值链条当中的低效或高利润环节,利用互联网工具和互联网思维,重新构建商业价值链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马化腾在企业内部讲话时说道:“互联网在跨界进入其他领域的时候,思考的都是如何才能够将原来传统行业链条的利益分配模式打破,把原来获取利益最多的一方干掉,这样才能够重新洗牌。反正这块市场原本就没有我的利益,因此让大家都赚钱也无所谓。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才诞生出新的经营和赢利模式以及新的公司。身处传统行业的人士在进行互联网转型的时候,往往非常舍不得更不愿意放弃依靠垄断或信息不对称的既得利益。

因此,往往想得更多的就是,仅仅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工具,思考的是怎样提高组织效率、如何改善服务水平,更希望获得更大利润。比如传统企业转型电商,大部分考虑的都是线下经销商的利益应该如何分配,所以基本上都会搞出一个新品牌或者新的产品系列,反观那些新兴互联网企业就完全没有这样的包袱。所以我们常讲,颠覆性创新通常来自门口的野蛮人,就是因为传统企业很容易受到资源、过程以及价值观的束缚,难以实现转型。

雕爷不仅做了牛腩,还做了烤串、下午茶、煎饼,还进军了美甲;小米做了手机,做了电视,做了农业,还要做汽车、智能家居。在“互联网+”时代,行业边界正在被不断打破,跨界的大潮已然不可阻挡,一场跨界分金的盛宴正在上演!本章节出选自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一部《“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之四免费模式

互联网行业从来不打价格战,它们一上来就免费。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必须要深刻理解这个“免费”背后的商业逻辑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也是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怎样在“无限的信息中”获取“有限的注意力”,便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命题。注意力稀缺导致众多互联网创业者们开始想尽办法去争夺注意力资源,而互联网产品最重要的就是流量,有了流量才能够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商业模式,所以说互联网经济就是以吸引大众注意力为基础,去创造价值,然后转化成赢利。凯文凯利在《技术元素》中这样说:“目光聚焦之处,金钱必将追随”,在抢夺注意力资源的时候,免费模式是最有可能成功的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精髓就是能够在“免费”的背后,找寻到适合自己的清晰可行的赢利模式。

高德地图副总裁郄建军曾说;“如果想要做互联网,那么就必须要先‘挥刀自宫’,让客户端没有成本,这样才能在产品上不断创新,之后再来建立其他的商业模式,这就是互联网的生存法则”。

原来生产硬件的厂商,主要是通过硬件销售来赚取利润,比如手机和电视厂商等。但是在小米和乐视等互联网公司闯入之后,就换了一种全新的玩法,不再从硬件上挣钱,而是将用户引导进其构建的一个网络生态系统里面,通过多样化的个性化服务来黏住客户并形成消费。因此他们的硬件便可以成本价甚至更低卖给用户。这就导致TCL等传统制造厂商们,由于原来层层的渠道利益分配,很难再与小米这样的公司拼价格。

微信,通过对图片、语音、视频等众多免费模式实现了用户之间的关系交互,抢了通讯运营商的饭碗。当运营商还指望靠着用户打电话、发短信来赚钱时,微信却直接免费!移动互联网颠覆传统企业的常用打法就是,在传统企业用来赚钱的领域免费,从而彻底把传统企业的客户群带走,继而转化成流量,然后再利用其他渠道来实现盈利。

如果有一种商业模式既可以统摄未来的市场,也可以挤垮当前的市场,那就是免费的模式。信息时代的精神领袖克里斯安德森在《免费:商业的未来》中归纳基于核心服务完全免费的商业模式:一是直接交叉补贴,二是第三方市场,三是免费加收费,四是纯免费。

免费商业模式之一:直接交叉补贴。

直接交叉补贴:就是企业和商家等卖方为了在一种产品上盈利,而降低另一种产品的价格或免费进行销售的行为,从而以高获利产品补贴亏损产品。

免费商业模式之二:第三方市场。

第三方市场:是最常见的免费商业模式,在这种免费模式中,第三方付费参与前两方之间的免费商品交换,这几乎是一切媒体的运营基础,例如电视、报纸、杂志。最常见的方式是向特定的消费者群体提供免费的商品、服务或体验,并吸引对这部分消费者感兴趣的相关品牌来投放广告,所得收入部分作为成本再投入,部分作为盈利。

免费商业模式之三:免费+收费。

每个人都需要的服务就免费,比如能确保安全上网的软件,增值部分收费,比如360安全卫士进行电脑清理免费,但是如额外需要人工维修服务就需要付费。还有就是这种产品免费,那种产品收费,个人客户免费,第三方收费,个人客户免费,企业客户收费。

免费商业模式之四:非货币市场。

人们选择免费赠送的,没有寄希望别人付钱的任何东西,如:维基百科、豆瓣兴趣小组。如今,最有意思的商业模式就是利用“免费”来赚钱,不论早晚,各家公司都要找到各种方法,来利用好“免费”或是与它竞争。用雷军的话说就是用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去吸引用户,然后再用增值服务或其他产品收费,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法则,它所代表的正是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商业未来。

免费作为一种营销策略乃至商业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那些具备洞察力的企业和品牌所认知和广泛运用,并创造着可观的利润,不仅仅是数字经济领域,在传统实体市场同样如此。免费模式打破了固有的“交易”一词的概念,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免费背后的真正内涵。传统企业做影响力的方式是投放广告,或者在客流大的地方租下铺面,让消费者知道自己。互联网企业大多通过提供免费但有价值的服务让用户体验并传播。互联网的一个核心观念是用户体验至上,创造机会让用户去体验,在这过程中感受到价值,把商业价值建立在用户价值之上。

免费模式的三个关键要素:

第一是规模。免费模式如果想要做到交叉补贴,就必须拥有足够大的规模,没有足够大的规模,就无法接纳足够多的付费人群维系运营。

第二是优质,越是免费的产品,用户选择的成本也就会越低,而用户抛弃的成本也就会越低,虽然是免费,但是产品自身要过关,提供的服务应该比过去付费服务更加优秀。

第三是资金,为了实现交叉补贴的梦想,你不得不在前期投入足够多的资金来进行规模推广,要不然免费就会变成速死。比如苏宁易购推出0元购书时,在逼出版社让出利润的同时,自己真金白银地向里面补贴,承担着大量的运营成本。

互联网里最可怕的武器就是免费,免费也是最难学的武功,免费是一个双刃剑,把免费用好了可以帮助你快速前进。但是用不好,很可能就被免费所颠覆。所以周鸿祎认为:“你要把东西做得便宜,甚至免费;超出用户的预期体验,就能赢得用户。你赢得用户了,就为你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很多互联网的公司刚开始都是以免费、好的产品吸引到很多的用户,然后通过新的产品或服务给不同的用户,在此基础上再构建商业模式。那么对于迫切想进行互联网转型的传统企业来说,要想生存下去,就需要通过新的价值链来建立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原来赚钱的生意可能免费,或者降低利润,然后通过原先的生意来积累人气和客户群,进而推出新的增值服务,所以未来很多企业都会变成靠提供服务来赚钱。免费模式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通过免费实现赢利,只有当免费的过程本身创造新价值,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分享到这份新创价值,真正的免费才是可行的,赢利才是可持续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谓的“免费”,只不过是在你收费的地方我免费,因为我能通过别的地方赚钱,也许赚的钱还是你的钱,也许赚的是别的用户的钱,也许赚的是广告商或者其他人的钱。所以传统企业一定要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你究竟拿什么免费?这个东西会不会变成一项基础服务?通过免费能不能得到用户?在得到用户和免费的基础上,有没有机会做出新的增值服务?增值服务的用户愿意付费吗?

如今,“免费”正悄然演变成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它所代表的正是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商业未来。克里斯安德森在《免费:商业的未来》书中:所有企业都将不得不应对免费时代的来临,要在数字经济时代抢占品牌先机,关键就在于比你的竞争对手先做到让产品免费。其实《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在《技术要免费》里早就预言说,在未来(至少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制造的一切都将免费,包括冰箱、滑雪板、激光投影机、服装等,实现的前提是,这些东西融合在网络节点中,成为网络服务的载体。虽然移动终端的利润趋近于零,但通过内置的各种增值服务,同样可以建立起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所以,今天在互联网上凡是懂得免费之道的企业,都会比较容易在这次新的浪潮中弯道超车。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之五O2O模式

O2O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渠道各自优势,让顾客实现全渠道购物。线上的价值就是方便、随时随地,并且品类丰富,不受时间、空间和货架的限制。线下的价值在于商品看得见摸得着,且即时可得;品牌可以直接和顾客接触、沟通,顾客也可以享受面对面的服务。从这个角度看,O2O应该把两个渠道的价值和优势无缝对接起来,让顾客觉得每个渠道都有价值。——1号店联合创始人、董事长于刚

2012年9月,腾讯CEO马化腾在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中提到,移动互联网的地理位置信息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机遇,这个机遇就是O2O,二维码是线上和线下的关键入口,将后端蕴藏的丰富资源带到前端,O2O和二维码是移动开发者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

什么是O2O?O2O是Online To Offline的英文简称。O2O从狭义来理解就是线上交易、线下体验消费的商务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场景:一是线上到线下,用户在线上购买或预订服务,再到线下商户实地享受服务,目前这种类型比较多;二是线下到线上,用户通过线下实体店体验并选好商品,然后通过线上下单来购买商品。广义的O2O就是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未来O2O的发展将突破线上和线下的界限,实现线上线下、虚实之间的深度融合,其模式的核心是基于平等、开放、互动、迭代、共享等互联网思维,利用高效率、低成本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链中的低效率环节。

一般而言,企业O2O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第一种是Online to Offline(线上交易到线下消费体验)模式:这是很常见的O2O模式。各种手机优惠券、打折券及生活服务类的团购APP,都是线上交易,然后到线下消费体验,如携程网的“线上预订酒店、线下入住酒店”。

第二种是Offline to Online(线下营销到线上交易)模式:随着二维码的兴起,很多企业通过带有二维码的宣传标识,让用户通过二维码扫描完成线上交易,如用户通过手机扫描苏宁的二维码标识,进入苏宁电商平台,用户在手机上完成在线购物。

第三种是Offline to Online to Offline(线下营销到线上交易,再到线下消费体验)模式:这种模式就是用户在线下看到海报信息后通过扫描二维码,到线上完成身份认证与交易,然后用户去线下的数家联盟商户完成消费体验。如在地铁口看到餐厅带二维码广告,扫描后就可实时预订座位、获取折扣,然后到餐厅进行消费体验。

第四种是Online to Offline to Online(线上交易或营销到线下消费体验,再到线上消费体验)模式:这种模拟在会展、交友、培训沙龙等活动中常见,例如,你在线上报名参与主题活动,线下进行现场体验,再到线上进行体验分享。以上四种模式仅仅是对客流、价值流在线上、线下的流转进行了粗略的划分,每个O2O企业或多或少地运用到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不能单一地将某个O2O企业划入其中一种。

2013年是苏宁的战略布局年,也是其向互联网转型的关键年。根据战略定位,苏宁开始走上了“一体两翼”的互联网转型路径,“一体”就是以互联网零售为主体,“两翼”就是打造O2O的全渠道经营模式和线上线下的开放平台。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坦言,移动互联网将推动形成现代零售业转型变革的第三次浪潮,即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O2O模式。相对纯电子商务这种过渡性商业模式,线上便利与线下体验完美融合、互联网技术应用与零售核心能力充分对接的互联网零售模式将是未来相当长时间里零售业转型变革的方向。

O2O,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配。在“信息+时空”的全新商业形态中,通过整合线下零售和线上平台:线下的零售店为优质的线下体验、扩展品类和打通支付环节,增加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和方便度;由线上到线下的过程中,通过定制化的信息推送、精准营销、优惠的会员服务和物流打通,形成消费者的良好购物闭环体验,从而提高消费者的黏性和忠诚度。

“互联网+”企业,强调把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衔接起来,通过互联网强大的组织效率与创新能力改造传统行业,尤其是制造业,将互联网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实现创新驱动。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在面临“互联网+”大潮时,普遍面临着把硬件变成服务,把功能变成体验,把用户变成粉丝的艰难转型。“O2O+”则为“互联网+”有效落地提供了一种思路:通过强调用户至上、线下体验和在线支付,O2O成功地把客户变为用户,进而变为粉丝,同时借助于粉丝经济和在线支付,通过软硬结合和追求极致体验,又为硬件服务化提供了可能性,如小米手机则是典型案例。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之六平台模式

传统经济时代,企业的方向用一句口号概括就是“做大做强”。但在互联网时代,这个口号应该审慎考虑。因为互联网时代不是“做大做强”,而更应该是做平台型企业。——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

在2014年海尔集团互联网创新交互大会上,张瑞敏提出“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三个概念。“企业平台化”即外部平台化,指的是商业模式层面;“用户个性化”指的是生产模式,现在的用户需求千差万别,随时在变,怎么去捕捉它呢?进入到移动时代,你只能不断和他交互,而且交互不好你马上就会被打倒。“员工创客化”即内部平台化,指的是组织管理层面。

平台是什么?平台就是快速配置资源的框架,因为只有在平台上,很多资源才可以快速配置,到最后就变成一个可以自循环的生态圈。平台具有两个特性:第一是开放,第二是资源。平台就是生态圈。比如淘宝,在传统零售行业里面,电商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商业的发展速度,因为电商有平台,包括三大平台:第一是信息交互平台,第二是支付平台,第三是配送平台。在信息交互平台上,所有的买家、卖家,以及厂家的所有信息都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见到。但如果到一个商场去,就不可能获得这么多信息。

1)什么是平台型商业模式。

平台型商业模式是指在平等的基础上,由多主体共建的、资源共享、能够实现共赢、开放的一种商业生态系统。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围绕搜索、电商、社交各自构筑了强大的产业生态。未来商业竞争不再只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肉搏,而是平台与平台的竞争,甚至是生态圈与生态圈之间的战争。构建平台是一种战略选择,构建平台生态圈更是大战略布局。平台型商业模式最有可能成就产业巨头,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型商业模式,包括苹果、谷歌等。

《平台战略》一书中说:两个或者更多有明显区别但又相互依赖的客户群体集合在一起的平台,它们作为连接这些客户群体的中介来创造价值。关键是平台必须能同时吸引和服务所有的客户群体并以此来创造价值。平台对于某个特定用户群体的价值本质上依赖于这个平台“其他边”的用户数量。如只要有足够多的游戏,一款家用游戏机平台就能吸引足够多的玩家。另一方面,如果有足够多的游戏玩家已经在玩游戏,游戏开发商就会为新的视频游戏机开发(更多的)游戏。平台战略研究专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A库斯玛诺对“平台”的定义是:首先要有被众多公司应用的基础技术或者产品(也可以是服务);其次要将众多参与方(市场参与者)汇聚于一个共同的目的;三是通过更多用户、更多补充的产品和服务使其价值以几何级数增长。比如QQ,用户和朋友在平台上可以分享音乐、图片、信息,可以吸引广告商。它们向用户免费提供平台,用户越多,可以收更多广告费。

张瑞敏对平台型企业的理解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放大,原因有:第一,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可以整合全球的各种资源;第二,这个平台可以让所有的用户参与进来,实现企业和用户之间的零距离。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难以捉摸,单靠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人才和能力很难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打开企业的边界,建立一个更大的商业生态网络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平台以最快的速度汇聚资源,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个性化需求。

2)平台型商业模式的五大特征。

开放:这既是判断一个平台是平台的要素,也是生态圈是否具有活力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开放才能承载各种资源,从用户到供应商,从设计、传播到涉及产业链的各相关机构及力量。开放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打破边界、让资源无障碍流通或整合的保障。

平台化:平台是载体,是聚集各种资源的地方,无平台无以承载企业、供应链各个环节与用户的交互。

网络化:网络让天各一方的人与人、人与机构、机构与机构,在信息的交互、支付方面实现零距离、无缝对接。未来,所有的商业规则都将建立在网络化之上,无网络化,无以让开放的平台产生具有爆发力的聚合力量。交互:平台是交互的场合,交互是开放的初衷与延伸。交互让平台和生态圈具有生命活力。

共赢:共赢是交互所秉持的最基本原则,是生态圈得以持续的规则保证。

3)如何构建平台生态圈。

互联网的世界是无边界的,市场是全国乃至全球。平台型商业模式的核心是打造足够大的平台,产品更为多元化和多样化,更加重视用户体验和产品的闭环设计。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方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对于平台运营商必须要问自己几个关键问题:我能否为平台上的客户吸引到足够数量的用户吗?哪些用户对价格更加敏感?能够通过补贴吸引价格敏感的用户吗?平台另一边是否可以产生充足的收入来支付这些补贴?

找到价值点,实现立足。

回顾腾讯QQ的整个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所有的平台企业一开始都是从满足一个点的需求出发的,先解决一部分人的共性需求(社交),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成为这个领域最好的公司。然后在慢慢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客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客户来使用你的产品,来通过你的产品或服务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就会逐渐地走向平台之路,但是在这个过程始终没有改变的是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和满足,对于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这样以后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个平台型企业。

建立核心优势,扩展平台。

在平台的基础上,建立起如技术、品牌、管理系统、数据、用户习惯等自己容易复制别人很难超越、边际成本极低或几乎为零的无形资产优势,才能增加平台的可扩展性。在网络效应的推动之下,使平台迅速做大,以实现更大的平台价值。腾讯以即时通讯工具为平台,聚集了数以亿计的用户,其平台模式的核心不在于技术,而是在于对用户心理需求的准确把握。因为QQ,腾讯抢占了PC时代的用户心理高地;因为微信,腾讯抢占了智能手机时代的用户心理高地。

衍生更多服务,构建生态圈。

在建立起来的平台上,构建更多高效的辅助服务,能增强平台的黏性和竞争壁垒,最终形成平台生态圈。如百度通过为用户提供搜索、游戏、音乐、旅游、视频、地图、百科、输入法等多种免费服务构建了平台生态圈。而其中的每项服务都是一个入口,都可以将用户引入,之后再影响其使用更多服务,最终形成对平台生态圈的完全依赖。如此,让用户牢牢地粘在百度的生态圈平台上,而使其他意欲挑战其单一平台服务的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平台战略升级,巩固生态圈。

当你不具备构建生态型平台实力的时候,那就要思考怎样利用现有的平台。平台不是一天建成的,平台生态圈更不是一天建成的,对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不要轻易尝试做平台,中小企业不应该一味地追求大而全、做大平台,而是应该集中自己的优势资源,发现自身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瞄住精准的目标用户,发掘出用户的痛点,再设计好针对痛点的一系列引爆点,则可以高效地打造核心用户群,并以此为据点快速地打造一个品牌。

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2007亿,利润达到150亿,增幅39%,利润增幅是收入增幅的三倍。海尔集团轮值总裁周云杰告诉《商学院》记者,这得益于海尔商业模式创新和平台化的转型,特别是在企业平台化转型方面,海尔打造了三个平台,第一个是智慧家庭平台,第二个是价值交互平台,第三个则是海尔集团从过去制造产品转化成一个制造创客的平台。”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电商企业;对策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与经营手段,有着传统商业模式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如成本低、覆盖广、全天候、全方位等等。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潮流,补充与替代传统商业。电商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电商小微企业的经营模式大多采用的是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轻资产运营模式。首先,电商企业大多成立时间不长,抗风险能力不强,经营模式单一且多以贸易型模式为主;其次,电商小微企业经营风险高,利润率低,对产业链上的供应商的依赖度高;最后,电商企业由于规模小,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规范,资产积累不足,缺乏可供抵押和担保的固定资产。

一、“互联网+”模式下电商企业的发展趋势

1.互联网为电商企业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支付宝、余额宝、借贷宝等相继出现,互联网金融平台在短期内积累了大量的资金,由此开启了电商深入拓展金融类产品的大幕。尤其是拥有自己的支付平台的电商,无论是技术、安全还是资金,都给电商提供金融服务打好了基础,如京东推出了包含京东白条、项目众筹等功能的京东金融平台,支付宝也针对淘宝卖家推出了信用支付手段等等。电商兼具了越来越多的银行功能,越来越多的P2P平台涌现,这些都让我们看到,未来电商的发展趋势。

2.产业群互联网化将带动电商企业的发展

互联化帮助各产业链缩减了其中一部分环节,甚至是促进了上游和终端的直接连接,削减了中间成本。生鲜电商就是非常不错的例子并颇具潜力,种植商可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面对用户,用户可以通过电商平台了解生鲜产品的生长过程,买到更为放心的食品。产销不平衡造成经济损失,农副产品因交通、天气等因素导致滞销,但同时另外一个地方却因为产量降低导致价格上涨。此时如果电商平台将生鲜产业链串联起来,促进这种不平衡的改善,十分有意义。所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企业的发展也将势不可挡。

3.电商企业实施合作共赢策略

电商这一依托线上交易的互联网产物只有与线下建立联系,才能说是建立了完整的产销链。但是传统商务从线下走向线上容易,但在线上占据绝对优势的电子商务如何走向线下,铺好线下的路子,需要面对的问题则十分具有挑战性,目前电商建立的线下实体店,大多数属于一个脸面工程,很难在优化用户体验,增加服务品类上有所建树。万达、百度、腾讯战略合作形成WBT联盟就O2O展开合作,集合了万达的线下优势以及百度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腾讯平台的社交优势,这将是一次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由此,随着如今多个平台的多方合作战略,又将是电商企业发展的一大机遇。

二、“互联网+”模式下电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外部环境还需改善

调研发现,电商环境还不成熟和企业自身能力不足制约了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电商企业初始投入过高和电子商务信息化基础薄弱,电子合同执行和监督难,当前电商企业存在资金不足融资成本高、平台交易管理安全性差、物流配送措施不健全等问题。此外,网络安全是一个突出问题,安全和保密技术上难以让人放心,黑客威胁需要加强安全防范。

2.专业人才跟不上需求

反映在电商专业人才缺口大,以及培养体系不合理。为解决企业电商人才短缺问题,企业招收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中,往往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在电商业务操作中结合提升。

3.行业竞争规范缺失

网络电商区域跨度大,产品重叠、服务交叉、功能相近的情况十分普遍。在产品质量、企业信誉和品牌都处于成长阶段,且在电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市场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容易发生。

4.网络平台维护服务费过高

电商企业普遍反映,营改增后税负有所减轻。但是,在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较快的同时,企业经营利润增长不快甚至亏损,费用成本增长较快主要反映在用工成本、融资成本和平台维护费等方面。特别是自身网络平台建设投入大或借助阿里巴巴等网络平台维护费过高,主要是平台广告费、推广费、争位费等的投入较大,市场处于无序状态。此外,商品运输费、仓库租金提高也影响企业的经营收益。

三、“互联网+”模式下电商企业发展的对策

1.明确电子商务政策导向

(1)政策上鼓励与扶持。从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奖励与优惠有交叉,也有重合,部分领域呈现叠加效应,但是,资金效率与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通过基层产业政策的平台,可以将有限的财政资源整合起来,按照产业细分、重点引导、规模激励的原则,分阶段、分地区集中力量扶持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

(2)要素分配上倾斜。从营销模式转换的角度看,电子商务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投资主体,只要有足够的市场与利益,各种资本都会在这个领域投入。但从外部环境建设、产业配套角度看,在土地、资金、水电汽、道路设施和相关要素分配上要给予必要的倾斜。主要是支持发展与“电商换市”高度相关的物流业发展,鼓励物流业快速成长。

(3)税费上优惠培育。从现行国家的税法体系看,属地纳税是我国的税务立法原则,但电商销售的全球经营使纳税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可以通过梳理国家在高新技术、特殊领域等税收优惠政策,就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项目进行整合、包装,向优惠政策的范围靠拢,支持企业或者项目获得相关的优惠,以提高电商的竞争力。

2.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1)加快商业诚信体系建设。首先充分利用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司法平台、金融平台等行政性信息,对诚信企业与个人进行展示,以政府公信力为个体诚信提供支持,降低电子商务参与主体的诚信成本。二是定期交换电子交易平台的诚信与违约信息,作为单个主体的诚信评价补充,方便交易主体查询,为建设诚信提供技术支持。三是通过收集全国各地民事诉讼判例、违约仲裁、失信等多方面个案信息,以个人身份证、企业法人代码等为唯一性建立电商诚信平台,提高电商主体的违约成本,维护电商的诚信形象,提高电商的外部竞争力。

(2)切实维护知识产权。强化知识产权维护能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机构,开展经常性维权。设立知识产权维权基金,通过公开招投标,维权赔偿分成等多种形式向社会购买维权服务,最大限度地增强维权能力。实行侵权公示制度,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受理知识产权权利拥有者的投诉,经查实确为侵权的,在通过司法等渠道追过的同时,将侵权主体的名称、法人代表、注册地、经营范围等信息在公共网络平台上予以公开,增加侵权主体的违法成本,提高电商的识别能力。

(3)强化政府公共活动的支持。以政府公众服务网站为依托,为电子商务提供形象宣传、信息展示等方面的支持,将电子商务宣传纳入城市形象宣传范畴,结合各种活动、展会加以推广,为电子商务活动开展提供便利。通过政府网站、公共服务网站等电子平台、地方网络社区等媒介,宣传电商形象,吸引消费人群,降低电商为吸引消费群体而支付的流量购买成本。

3.构建平等竞争的发展环境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都是企业商务活动的组成部分,要鼓励产业做大做强,提升竞争力,不是就特定产业给予特殊的支持与照顾,而是平等各产业、各个主体的竞争环境,让优秀的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脱颖而出,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群体。构筑扶持产业梯度退出制度,使产业发展具有自生能力,完善要素配置市场,构建平等产业竞争环境;完善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营造守法经营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8).

[2]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3]李耀东,李钧.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02).

[4]周凡恒.中国电商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4,(5).

[5]全理科.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电商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5).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第3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经济崛起,凭借其快捷、便利性迅速占领零售市场,造成了传统零售业绩的大幅下滑。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6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67亿,相比2015年增长12.9%,并且我国的网络购物市场现在仍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趋势,在此背景下,传统零售业的市场份额必将进一步缩水,甚至一些实体店成为顾客进行试用产品的场所。另一方面,随着电商企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用户体验差、物流配送不及时等问题也早已浮出水面,成为阻碍电商发展的障碍。

在实体与电商存亡的争论不休中,苏宁却处变不惊,甚至“逆势而行”。早在2013年2月苏宁就创新性地明确提出了新零售的商业模式-“店面+电商+零售服务商”。回顾过去的2016年。苏宁在零售业界的业绩惊人,营业收入高达1485.85亿元,与2015年相比上涨了9.62%。线上业务同比增长60.14%,公司连锁店坪效同比提升19.49%,超过八成的苏宁易购直营店在去年12月实现了单月盈利。苏宁的佳绩无疑为互联网时代下零售行业的发展增添了信心。

二、概念界定及分析视角

商业模式一词虽早已在1957年出现,但由于研究目的、角度不同,迄今为止,对于商业模式概念的界定尚无统一共识。本文对商业模式的内涵理解如下: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环境之下,为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企业能够持续赢利,而整合企业内外各要素,构建高效完整、具有竞争优势的系统体系。

商业模式的三个特征是:(1)整体性。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要注重发挥整体系统的协同效应,而不是只关注其中的单一要素;(2)独特性。商业模式能够为客户带来独特价值,可以向顾客提供附加价值,也可以是产品和服务的独特组合;(3)创新性。企业应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商业模式,改变其中的某些要素,给企业带来更多有利的发展机会。

基于以上探讨,本文选取苏宁云商为例,对其商业模式创新的策略进行分析,以对互联网时代下的零售行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有效建议。

三、苏宁云商商业模式创新案例

1.苏宁云商的背景资料

苏宁云商全称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90年,历经27年,从开始单一的空调店发展为综合的大型零售企业。为应对互联网大潮的冲击,扭转自身业绩下滑的趋势,2010年2月1日,苏宁对外了自己的网上商城-苏宁易购。2012年,为加速苏宁易购“去电器化”,苏宁开始进行多品类零售探索,商品种类拓展至母婴、百货、图书等,全面满足客户要求。2013年2月,苏宁率先提出了“店面+电商+零售服务商”的商业模式,并将原先的“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2013年6月,苏宁决定实施线上线下同价战略,这一决策象征着苏宁线上线下双重商业模式开始全面运作起来。

2.苏宁云商的商业模式创新措施

(1)融合实体店与电商平台

云商模式主要借助实体店和电子商务平台这两大平台:实体店包括苏宁云店、苏宁常规店、母婴和超市专卖店、苏宁易购直营店,截至2016年末,苏宁各类实体店面已达3678家;;电子商务平台是指苏宁易购这一网上商城。如果实体店与电商平台互不相干,那么苏宁的电商平台将会抢夺实体店的客户流量,得不偿失。为实现二者融合,充分利用资源,苏宁采取了如下措施:

第一,线上线下同价。线上线下同品同价,会员制度一致,消费者可以线上下单,线下取货和客服,也可以线下体验,线上付款购买,这样既打消了消费者的疑虑,也避免了线上线下的客流冲突;

第二,线上线下资源互补。线下实体店除了作传统的销售、服务外,还会承担物流、仓储、体验、展示功能,既能实现线上线下的物流、库存的共享和互补,又能满足客户对于真实体验的要求。

(2)重视顾客需求,反向定制

过去苏宁像其他的大多数零售企业一样,靠低价从供应商订货、然后再低价卖给消费者来盈利,因此曾在零供关系中一度处于被动地位。为改变受制于供应商一边倒的格局,苏宁决定抛弃过去依靠低价促销吸引消费者、复制扩张店面吸引供应商这一策略,转而去研究市场上的顾客需求。变市场博弈关系转为以有效满足用户需求为主导的合作模式。苏宁还会训练员工通过微博与消费者互动,员工还会鼓励消费者在线注册,以便可以对顾客的消费行为进行数据分析。

一个成功的案例是:苏宁通过对消费者的购买喜好、习惯、频次的追踪,锁定年轻女白领、年轻妈妈、Kitty粉丝三类目标客户,推出可以下载诸如清洗丝袜、毛绒玩具等多种洗涤程序的HelloKitty智能洗衣机,颇受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最近,苏宁已和海尔、美的等近百家品牌商建立了数据牵引的供应链机制,让消费者成为“产品经理”,大数据则是产品设计生产的“数字化图纸”,进行反向定制,保证产品能够精准供应市场。

(3)重视物流,巩固开放式平台发展

开放式平台与自营平台相比,运营成本低而毛利率高,可以提高电商整体的盈利能力。苏宁易购与其他电商不同,除了与商家进行品牌、支付、系统等?Y源进行共享外,于2012年7月,苏宁首先推出了“三免”政策(免年费、免平台使用费、免保证金),全面吸引商家入驻。

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也是吸引商家入驻和巩固平台发展的关键要素。对于零售行业而言,如果没有物流,那么互联网将会无法落地,另外,安全、快捷的物流服务也是提高用户体验的重要一环,因此物流是重中之重。苏宁早年就重视仓储物流的建设,苏宁斥资在全国建立多个物流基地,建成辐射全国的物流网络。2015年苏宁上线“苏宁快递”,主要是为苏宁易购的上游供应商、入驻的商铺提供相关物流服务。2016年“双十一”前,苏宁云仓向媒体开放,作为亚洲最大的智慧物流基地,苏宁云仓可实现日处理包裹数量181万件,订单最快30分钟出库,人均每小时处理包裹数目可达1200件,已经超出其他同类智慧物流仓库的10倍以上。2017年,苏宁收购天天快递,完善苏宁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体系,给苏宁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巩固了开放式平台发展的战略。

(4)调整组织结构,管理扁平化

互联网时代下,顾客需求变化快,需要企业建立快速反应的组织结构,实时把握用户需求。为配套新模式,苏宁云商对组织结构做了全面改动,变“矩阵式结构”为“事业群组织”。在大区层面,苏宁进一步扁平化管理,把三级管理(大区、子公司、营运部)缩短为两级管理(大区、城市终端),大区管理更加柔性、扁平化。此外,苏宁新设了16个大区,增加了100多个城市终端,使得主干和毛细网络更加完善。2014年,苏宁再次调整组织结构,设立红孩子、商业广场、PPTV等八大直属独立公司,相对独立运营,进一步打破组织壁垒和流程障碍,快速抢占市场。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苏宁云商进行案例分析,并且结合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本文认为互联网时代下的零售行业应当把握机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是大势所趋。本文认为:

1.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电商并没有改变零售业的本质,电商的发展实际上带来了技术和渠道的变革。如今消费者既要求购物便利、快捷,又追求真实的体验,显然单一的电商或者实体店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电商、实体店二者缺一不可。零售企业要意识到只有将线上的便利性与线下的体验进行融合,才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发挥二者优势,获得顾客青睐。

2.重塑和谐共生的商业生态系统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零售企业应积极搭建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服务平台,通过深度分析、挖掘大数据精准把握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并向供应商提供市场深度数据。因此,互联网时代下,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不应当只追求简单的买卖获取利益,而是应该合作,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从而实现共赢。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第4篇

2009年底,摩根士丹利《移动互联网报告》,宣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自此,大量企业和团队开始关注并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但由于移动互联网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介入该领域的企业遭遇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其中,商业模式不清带来的挑战尤为突出。

为什么移动互联网企业会面临商业模式的困境?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及竞争环境的改变是这些企业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要真正实现突破,移动互联网企业应从商业模式的原生态、持续性和生态化三个方面入手。

保卫“原生态”战略优势

移动互联网企业面临的最大瓶颈就在于,抄袭完国外的模式后,却不考虑应用的本地化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缺乏“原生态”。

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企业大都采取“模仿”国外同类型企业的做法,其商业模式通过C2C(Copy To China)简单移植到国内市场,这导致企业经营没有或缺少原生性,从而陷入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困境。例如国内模仿美国签到服务Foursquare的大量移动互联网企业,目前就面临用户规模不足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国内人际交往模式跟国外的不同。

除了企业在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时需要注意原生态定位,一些先于其他企业进入该领域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也应该考虑强化商业模式的原生态,避免被山寨。例如2G时代知名的3G门户和UC浏览器,它们在WAP时代很好保持了领先性,也具有一定的原生性,但随着3G时代到来,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介入该领域而使得它们的商业模式被山寨,从而陷入到市场丢失、用户体验不突出等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困境。

对一个移动互联网企业来讲,模仿或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应该尽量保持商业模式的原生态,应结合自身的资源与能力,形成与竞争对手或者山寨企业不同的差异化特征。

小米手机是保持商业模式原生态的成功案例。一方面,小米手机模仿苹果采取自行设计并寻找代工的方式,针对中国市场特点确定了2000元以下的定价,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特的产品定位;另一方面,小米手机放弃了苹果专卖店加网上销售的方式,简化为网上销售的模式,成功降低渠道成本;最后,小米手机在移动应用方面进行布局,推出了手机操作系统MIUI和聊天工具米聊,但它没有贸然投入巨资到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而是采取较为低调的示弱手段。

如果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原生性较好,可以使企业具有一定的差异化,留下大的改善提升空间,时间也比较充裕,不过这并不说明企业可以坐等成功的延续,而应该对产品及服务不断改善,强化原有商业模式定位带来的优势。

持续创新提升产品杀伤力

但并不是说,将一个国外的商业模式抄袭过来并做好本地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商业模式想要不断成功,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

介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建立基本的商业模式后,应通过持续改进产品提升价值,为保持商业模式竞争力提供更多的元素,避免竞争对手介入自己的核心领域,导致同质化竞争的升级,影响企业盈利的实现。

苹果公司是从核心持续改善产品的最佳案例。在推出iPhone和iPad核心产品后,苹果不断为现有产品提供升级产品,为了强化核心产品价值,苹果还建立了软件生态系统,持续改善硬件产品的用户体验。正是通过不断改善的商业模式,苹果有效避免了竞争对手低价竞争的挑战。反观传统手机厂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公司,由于缺乏围绕核心产品改善的策略,纷纷陷入了商业模式困境。

号称最大手机厂商的诺基亚,虽然跟随苹果商业模式也推出了软件策略,但由于三心二意的应用没有强化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反而拖累公司丧失了发展方向。美国领先的手机制造商摩托罗拉也在去年落入了互联网公司Google手中,成为了Google的附属品,这也跟摩托罗拉缺乏围绕核心持续改进的策略有关。

不仅智能手机公司难以避免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困境,纯粹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也时有失败的案例。在WAP时代处于领先的3G门户曾经获得IDG大量的投资,但由于管理团队没有及时围绕核心改善产品,而是通过多方出击的方式介入到大量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使得其商业模式缺乏延续性,导致3G门户目前成为一个被遗忘的移动互联网企业。

从移动互联网实验室重点跟踪的50个移动互联网案例来看,大部分移动互联网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获得竞争优势,避免被对手山寨,削弱了自身的差异化优势。研究及实践证明,产品或服务生态化是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可行方式。

善用“生态化”制胜法宝

最后,当通过持续的创新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后,如果想要做大做强,就需要由单一的产品覆盖到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

大部分企业经营者非常羡慕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江湖地位,期望在移动互联网复制类似的竞争优势,避免简单的价格竞争。要达到腾讯类似的江湖地位,移动互联网企业应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去认识商业模式的构建和创新。

苹果是构建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最典型的成功案例。苹果通过提供核心的硬件产品及软件服务,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在竞争对手跟随提供硬件产品和软件服务的情况下,苹果仍然有能力避免竞争对手挑战其竞争优势。例如,苹果的平板电脑iPad虽然比竞争对手亚马逊的Kindle Fire贵一倍,但其市场份额仍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这不能不归功于iPad加iTunes及App Store形成的生态系统。

类似苹果的成功还不多见,例如目前还不清楚模仿苹果的小米手机能否获得成功,但期望生态化的移动互联网失败案例随处可见。

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一直想引入社区化运营模式,并且还尝试建设了一个无线音乐微博平台,但最终也在集团公司统一运营移动微博的收缩策略中不了了之。

对于中国移动的创新项目移动MM、飞信以及无线城市,目前据称也处于生态化转型阶段,其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为什么苹果生态化策略获得了成功,而其他企业鲜有成功案例?

两个方面的原因阻碍了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生态化的实现。一方面是企业或者业务负责人并没有清晰的生态化意识和思路,仅仅是感性地认为应该模仿苹果生态系统的做法,采取开放的模式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但实际操作中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中国移动的无线城市生态化尝试。另外一方面,即便这些移动互联网企业坚定了生态化发展策略思路,但他们往往低估该策略所需要的资源能力,并且对生态化进程也过于乐观,从苹果生态系统演进进程来看,自从苹果2008年开始生态化建设,也是花了近3年的时间才真正成型。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第5篇

网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社会各个层面展现出了技术力量的无穷魅力,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势不可挡的网络化浪潮,而网络化浪潮最重要的一个显现是网络化商业模式的发展。随着工业经济时代向互联网时代的演进,企业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颠覆与变化是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主题,传统意义上可依托的壁垒被打破,知名电子厂商被兼并、倒闭的消息接踵而至。在不断变化和演进的网络化商业模式中,成功企业的例子表明,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将以共创共享为核心。这种价值创造方式体现在不仅是厂商单方面地提供价值,也需要让消费者参与到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实现厂商与消费者的价值共创与价值共享。

中美两国网络化商业模式的对比

1.背景差异

中美两国由于发展历史和社会制度的差异,网络化浪潮的背景也在多方面存在不同。总体而言,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良好的科研环境、成熟的市场体系及完善的法律体系,为高科技和风险投资创造了资源配置合理、竞争相对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国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尚有不足,政府有时对市场干预过多,法律制度更需完善,因此在市场环境方面与美国比仍有差距。但网络化浪潮在中国的发展极为迅猛,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已大量进入互联网初创企业;政府鼓励顺应网络化浪潮提出了“互联网+”的国家战略举措等。虽然众多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是套用和借鉴了美国公司的商业模式,但面对不同的国情,中美两国的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共性与差异。

2.价值创造的共性

虽然中美两国网络化的背景不同,但就两国整个互联网行业来看,网络化所蕴含价值创造逻辑大体相似,体现为:

首先,互联网为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搭建了一个交互平台。基于交互平台,一方面,消费者可通过平台搜索到大量不同类型产品和服务并加以比较,从而降低消费者搜寻成本,提高消费者效用;另一方面,企业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产品与服务的最优配置和个性化定制。网络平台的建立,有助于拓展企业和消费者间信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性。此外,网络平台的建立还使得消费者直接参与到价值生产和分配中,不仅为其提供更多定制产品,还有助于丰富消费体验,提高感知价值,如小米“预付e定制”的商业模式就是其中一例。

其次,网络化进程促进了社会化网络群体的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个特定的互联网社区,从而让有共同语言和共同需求的人借助这些网络平台更加及时有效地沟通交流。当某一用户需求与其他用户兼容时就会产生网络效应,随着兼容用户数量的不断扩大,网络外部性表现得越发明显,一旦一个特定网络群体在规模上领先于其他竞争网络,这一更大群体就会成为行业标准。此外,互联网社区不仅为客户提供交流群落,企业也可以从中积累用户对产品的看法,从而优化产品和服务,如小米社区就是典型案例,用户通过小米论坛提出对小米手机、小米系统的意见,参与到产品的优化迭代过程中。

最后,网络实现了商品集聚,将企业以前无法顾及的80%的市场(产品或者客户)集合起来,塑造成为一个新市场。传统的“二八定律”在互联网时代下不再适用,互联网商业越来越关注“长尾人群”,这部分人群需求得到满足后,会产生归属感、存在感和参与感,虽然小众消费能力不强,但在互联网聚合影响下,同样带来了强劲的消费能力和影响力。

3.演化过程

一方面是网络化进程的对比。

美国企业的网络化发展进程,历经约30多年时间。美国的互联网企业起步于1994年,里程碑为杨致远创立全球第一家互联网公司 Yahoo。第一阶段为1995年至2000年,是其互联网发展创新时期,是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时期。这一时期互联网企业是以技术为主要导向,并持续关注收入增长,通过风险投资进行筹资。这一时期的互联网企业多为企业家创业,首先进入市场的企业能获得较为明显的“先入者优势”。第二阶段是2001至2006年,是以Web2.0橹鞯嫉氖逼冢这一阶段是美国互联网企业的巩固时期,此时美国的互联网企业主要是以商业为导向,最大的特点是一些大的传统企业加入电子商务,媒介机构及功能加强。第三阶段是2006年至2009年,美国互联网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全面重组,Google等大企业通过收购及兼并创新型互联网企业实现转型,并且控制大部分网络平台。此时美国的互联网企业主要以品牌和网络为导向,“鼠标加水泥”混合型战略成为主导,战略跟随者优势加强,大部分消费者可以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免费服务。第四阶段是2009年至今,以Facebook为主导的 SNS 时代开启并逐渐成为主流,以Twitter为代表的移动微博客、Groupon团购等深入日常生活。这一时期为再创新时期,以观众、客户、社区为导向,持续关注观众和社交网络增长,中小互联网企业被大公司兼并收购,该阶段是一个以大型互联网公司为主导,小型网上媒介公司繁殖并租借大型公司的商业过程。“鼠标加水泥”混合型战略在传统零售市场扩展,由于传统网络商的跟进,“先入者优势”又重新在新兴市场体现。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其起步里程碑为1995年张树新创立第一家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瀛海威。第一阶段是从1995年至2002年6月,其特点是商业模式、赢利模式未成型阶段。互联网企业尚不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明确的赢利模式,以建立及发展扩大用户规模和流量为基础,处于赢利模式的探索阶段,互联网企业无一盈利。这一阶段的代表事件是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开始以资本形式冲击全球市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可用“输血阶段”来形容,主要为风险投资及创业者向互联网市场单向投入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从2002年至2007年,Web2.0和搜索革命出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商业模式、赢利模式逐渐成型且网站开始赢利。互联网企业在寻求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发掘了以网络广告、短信服务、网络游戏为核心的赢利模式。从2002年7月搜狐公司宣布开始盈利起,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先后实现盈利,新浪、网易等企业均于2002年11月起实现盈利。彼时中国几大主流网站共同与主要的赢利模式均是通过捆绑电信运营商实现短信服务。此阶段的里程碑事件是百度于2005年8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创造美国股市的奇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二阶段可用“造血阶段”来形容,国内宏观环境及基础设施逐渐完备,使造血功能有条件逐步完善。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从2007年至200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为“输入和输出、造血功能之全架构循环体系”逐渐完善的阶段,并形成了良性循环,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寻求突破创新,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成型、时机成熟。此阶段代表事件是阿里巴巴上市,淘宝进军美国市场。第四阶段是从2009年至今。此阶段的特点为电子商务与SNS、微博、团购等多领域结合的发展趋势,将开拓更多网络商业模式和赢利模式,移动互联网及4G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此阶段的代表事件是新浪微博诞生,并在实时传播性上超越传统媒体,逐渐发挥媒介主流的功效。这是互联网造血体系开始大规模运行的阶段,诸多互联网企业盈利;Web2.0 的 SNS 企业、微博、团购开始成长为互联网市场的主导力量。

比较中美两国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路径,可以看出两国发展路径大体相似,但中国在Web2.0和移动Web之间,比美国多经历一个电子商务的完善期。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有着较为发达的金融体系、成熟的市场经济、完善的法律体制,使电子商务在发展初期即作为主导模式,一直贯穿美国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历程始终。而中国因为各方面宏观和微观因素及条件的不成熟,风险投资的匮乏、政府扶持政策的滞后,加之网民对电子商务这一概念的接受需要经过一段普及期,中国早期的电子商务几乎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各大互联网企业均处在烧钱和亏损的探索阶段。而中国的电子商务完善期,正是各大互联网公司逐步实现盈利、互联网各种商业模式开始成型的市场阶段:阿里巴巴构建了涉及零售、金融与技术在内的互联网生态;腾讯依托社交网络,拓展出了游戏、视频、文学等涵盖消费者娱乐生活全方面的互联网服务;小米等初创企业凭借极致思维、用户思维,在大公司的环峙下突出重围。

另一方面是商业模式驱动类型对比。

市场规模、用户规模、无形资产、现金流是影响中国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因素,属于用户驱动型商业模式。与中国互联网企业所侧重的不同,市场增长率、用户关系、核心活动、产品及服务等是影响美国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因素,属于技术驱动型商业模式。

美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是技术驱动型,没有创新,就随时面临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淘汰的境况。美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意和创新大多建立在原创基础之上。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均形成了一种激励创新和奖励创新的机制和氛围。诸多创新的雏形出自于校园,且很快能够被挖掘、发现并获得资金支持。美国互联网的第三方创意开放性平台API应用已非常深入和广泛,且法律体系完善,技术创新能得到较好的保护。美国知名的互联网企业都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并拥有先进的技术,往往研发出颠覆式的产品与服务。例如苹果公司的iPhone颠覆了传统手机行业,产品设计堪称典范并引发诸多效仿;亚马逊公司的Jungle搜索功能、一点通技术、个性化推荐服务、Kindle电子书也引领了在线图书销售的技术浪潮。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是用户驱动型,这与中国巨大的用户规模基础和潜在市场规模有关。尤其是在互联网企业发展初期,追逐用户规模成为最直接而快捷的赢利方式。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大多建立在学习美国同类互联网企业的基础上,再在本土化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创新和变革,即不断地“微创新”。对比苹果公司,小米公司更为注重论坛的建设,消费者通过论坛、微博等途径参与到硬件的测试反馈、软件的迭代更新中。在小米手机单品爆款大获成功后,小米又借助自身品牌与粉丝经济推出智能家居等多元化产品。对比亚马逊公司,当当网的检索技术与推荐技术尚有所不及,书评系统也未进行有效过滤,更缺乏如Kindle电子书等具有影响力的产品。相比于技术上的革新,当当网更为注重战略定位调整,拓展百货业务试图吸引更多消费者。

网络化商业模式的下一片蓝海

如果说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的前提下,用于整合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结构体系,那么网络化商业模式则是在充满不确定性且边界模糊的互联网下,通过供需双方形成社群平台,以界定组织边界、维护组织稳定并实现连接红利。

1.技术与商业模式互动,创新商业模式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上升,商业模式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要想在血战的红海市场中进入蓝海市场,烧钱模式是不能持久的,必须创新商业模式才能在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网络化的浪潮下,企业的大部分商品不会像传统企业一样以实物形式进行交易,而更多是以电子形式进行交易。因此,之前作为传统企业利益来源的设备等有形资产已经不能再提高企业竞争力,研发能力、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起重要作用。研发能力等无形资产初期投资大,具有较高的沉淀成本,边际成本极低,这一特性往往使得无形资产投资呈现边际报酬递增的特征,并表现出更强的规模效应。互联网时代技术商业价值转换不H表现在商品或者服务上,还体现为将技术、知识、信誉乃至信任等无形资产融入到业务流程和经营中。在网络化浪潮下,企业在创新商业模式的同时,需要重视技术创新,实现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良性互动,才能迈入蓝海市场。

2.“互联网+”背景下,打造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平台。“互联网+”是我国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成果和标志,互联网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延伸,使传统产业的产品特征、价值创造过程、竞争状况、市场需求等发生改变,产业界限更加模糊。随着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互联网不断应用到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创造了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的发展生态,也对商业模式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互联网+”打造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平台,也是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契机。

对国企的启示与指引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互联网新概念和新形态层出不穷,有三个因素起着关键作用。第一,风险投资。美国不仅是世界上风险资本与风险投资的发源地,而且它还拥有当今世界最强大的风险资本市场。20世纪70年代初NASDAQ的创建,不但为硅谷的企业提供后续融资的巨大资金来源,还为风险资本家的退出机制提供了便利高效的交易场所。第二,高等学校提供的人才储备。人才是互联网创新的决定性因素。硅谷多数的互联网公司认为,能否获得人才是决定他们选择公司地点的首要因素。斯坦福、 UC伯克利、麻省理工和哈佛等著名学府是美国互联网创新的源头。第三,政府对互联网创新起到推动作用。在比尔・克林顿担任总统期间,美国互联网蓬勃发展,克林顿签署了许多重要的法令鼓励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互联网应用最发达的国家,了解美国互联网发展史,借鉴美国的模式和创新,探索、发掘、创立网络化浪潮中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框架和实用工具,可为网络化浪潮下中国国有企业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积极利用和创造网络化商业模式发展背景,从而使国企更好地应对多变的全球竞争环境。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第6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模式

中图分类号:F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96-02

Small micro enterprise Internet financial model innovation path

Du Qing-xia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Zhengzhou 450006,China)

Abstract: Small micro enterpris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With the ascension of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conomy, traditional financial model already can't satisfy the needs of small micro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s no longer adap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mode, solve the financial problems facing small micro enterprise.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micro enterprises, exert its continued leading rol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small micro enterprise Internet financial model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From actu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wo kinds of suitable for the small micro enterprise Internet mod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how to carry on the small details of micro enterprise Internet financial model innovation are proposed

Key words: small micro enterprise Internet financial model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急速提升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电子商务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便是互联网金融的急速发展。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在巨大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也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建立起了独属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经济力量薄弱等原因,引起的抗风险能力差、存活时间较短等普遍问题。将小微企业的金融资源等,通过互联网整合联系,利用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发展信贷信用,为小微企业在解决金融问题的道路上开辟了新的方向。时代是发展变化的,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随着时代变化而创新提升是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发挥小微企业对国名经济促进作用的得重要举措,是经济建设中所必须进行的。

二、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分析

面对国内市场小微企业持续长久的发展态势,进行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当前较为流行的两种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为基础进行分析,以寻求更全面的更彻底更有效地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路径。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它包括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新兴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属于此类范畴。

(一)网络联保模式

网络联保模式,即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小微企业基于相互间的信任了解,承诺彼此监督而组建的金融联盟。这一联盟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具体运作,联保模式成员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融资活动,共同承担信贷责任。当联保成员中有个体无法偿还贷款债务,其他成员自觉承担连带责任。在这之中,电商平台一方面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等问题提供了渠道,一方面也方便了银行了解小微企业的信用情况。

网络联保模式是基于成员企业间的信任基础建立的,加强了联盟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了联盟成员拖欠贷款、拖延还贷时间甚至弃贷落跑的风险。成员间约定的连带责任制度,也能激励各企业相互监督这一机制的有效运行,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不仅如此,该模式下小微企业成员进行信贷不需抵押实物,充分解决了小微企业因固定资产匮乏而形成的贷款难问题。同时,借助电商网络平台,小微企业因贷款申请而耗费的精力大大减少,有效地提高了带宽效率。而且,在平台内联盟成员的每一次交易都有记录,信用体系公正严明,银行等金融机构可实时查询,公正又便捷。

(二)网络信用池信贷模式

网络信用池信贷模式,即电商平台扮演借款人和贷款人双重角色,一方面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活动,另一方面将贷款分发给小微企业。所谓网络信用池,就是电商平台将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聚集起来的网络形式。当网络信用池内的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时,电商平台就会汇总这些信息后,以平台名义向银行借贷,并通过计算好的融资利率,按比例放贷给小微企业。在这种模式下,电商平台要承担小微企业无力偿还贷款时的连带责任,向银行支付欠款,同时可追究小微企业还款。网络信用池中的小微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是各自独立的,并不用承担其他企业的相关责任。

电商平台统筹借贷和放贷,大大减少了小微企业融资借贷的困难程度,有效地提升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不仅如此,银行不需要了解小微企业的具体信用程度,只要掌握电商平台的信用情况即可,将小微企业的信用调查和管理等工作交给电商平台,大大减轻了银行的工作负担。

三、小微企业的网络金融模式创新建议

随着网络金融模式的不断发展,小微企业融资借贷等金融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成长的小微企业,网络金融模式的创新程度仍然不够,这其中依然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小微企业、电商平台和金融机构等都需要不断提升,以晚上网络及容模式创新,降低小微企业的金融风险,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培育企业发展优势。指导小微文化企业以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为导向,以创意创新为驱动,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在开展特色经营、创新产品特色和服务、提升原创水平和科技含量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激发企业创新意识。鼓励小微文化企业把握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发展趋势,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服务。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具体步骤如下。

(一)小微企业的深入分析

为促进网络金融模式的创新,小微企业本身也应进行一定的优化提升。当小微企业有融资借贷需求时,要谨慎选择金融模式。认真对比各个网络融资模式,进行优劣分析。在进行参与之前,深入了解各网络融资模式细则要求、借贷流程和注意事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网络金融模式。

例如,在网络联保模式中,小微企业作为参与者应首先熟悉联保模式内各成员的基本情况和信用程度。在参与时尽量避免出现其他成员拖欠贷款等问题,连带自身承担责任风险的情况。同时,要尽量选择成员较多的网络平台,最大程度减轻自身的连带责任带来的风险影响。不仅如此,小微企业要认清网络金融模式中受益方除了自身还有电商平台这一事实,在选择网络金融模式时,要充分考虑电商平台的收益份额,如果电商受益过高,甚至侵占自身利益,要学会主动放弃,以寻找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机构。

(二)电商平台的优化提升

在任何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电商平台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电商平台要建立规范化的网络信用体系,深入了解和掌握小微企业的网络交易需求,详细划分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对信用信息进行集中管理,以防范小微企业的违约风险。除此之外,小微企业的企业效益经济能力也应成为电商平台的关注重点,以此来评估该企业的还款能力。

例如,在网络联保模式中,若目前联保中的企业成员信用情况和且效益等均处于较低水平,电商平台应适当增加成员数量,最大程度的降低因个别成员违约而为其他成员带来的连带责任风险。这样一来,成员违约风险降低,联保成员的整体平均信用提升,电商平台也会随之受益。在网络信用池模式中,电商平台作为主要承办方要不断提升自己,优化自身的网络信用体系,完善贷款利率合理性。不仅如此,要大力加强信用监管体系,对信用池中的小微企业加强审核管理,防范信贷风险。

(三)金融机构的高效决策

完整的网络金融模式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在进一步创新的道路上,金融机构要努力完善自身的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在为小微企业进行金融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分析考察,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的还贷能力,避免违约风险。同时,要积极参与到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去,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推动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为小微企业带去更多资源。除此之外,要严格审查电商平台的信用机制,以确保小微企业、电商平台和金融机构三位一体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和顺利运行和创新发展,促进互谅网金融的稳定发展,以推动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建立帮助小微企业发展是符合时展需要的。我们应从金融机构、电商平台和小微企业这三方面入手,逐个提升以促进整体发展,推动小微企业的互谅网金融模式创新,以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和国名经济建设。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有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压力。互联网金融在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之间提供了有别于传统银行业和证券市场的新渠道,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分析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信用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和更多样化的产品,有效扩大了中小微企业、个体创业者和居民等群体受益面。要鼓励互联网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开展融资支持。积极落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政策,建立市区两级互补性风险补偿资金。

参考文献:

[1] 晏妮娜,孙宝文.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决策优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7).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第7篇

 

一、“互联网+”引领内外贸市场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大型企业实行“互联网+”模式难度较大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在电商领域比大企业参与程度较高。我国商务部根据往年数据预测,2016年我国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增长30%左右,实行年贸易额6.5亿元左右,且跨境电商将占中国贸易进出口的20%左右。在“互联网+”模式下,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在外贸订单中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传统大企业的外贸订单将逐渐被中小企业分割。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注册的90%经营主体均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而鲜有大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注册。即使部分大企业已经开始关注“互联网+”模式,并希望通过创新模式提高效率,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但大企业商业模式的革新需要面对许多阻力,如自身惰性、历史惯性、革新成本等,无法放弃传统的商业模式和既得利益。

 

2.国内外发展环境有待完善,现有体制机制不适应“互联网+”

 

目前我国现有的市场环境、市场体制并不适合实行“互联网+”模式的改革。现如今我国的跨境电商经营主体不断增加,相关部门对跨境电商产品商品的监管也相继出现问题。跨境商品以保税方式进入我国市场,需要接受工商、质检、税务、海关等不同部门的监管。但目前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使商品入境手续更加繁琐。此外,跨境电商商品都通过邮局渠道经营,而邮局仅仅提供总包清单和路单,从而导致部分商家将商品以个人物品的形式入关,海关也就无法进行监管。

 

3.法律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互联网+”模式在我国还处于初步阶段,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健全。目前我国仅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子签名法》等少数几部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但这几部法律中对跨境电商的交易行为、税收、消费者权益等问题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存在较多的区别,在交易方式、结算方式、流通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对电子商务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不法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法律漏洞,在网络上虚假广告、诈骗信息、销售虚假劣质产品等,严重破坏了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原则。此外,在通关监管、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税收管理、专项统计等环节也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严重影响了“互联网+”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进程。

 

4.行政管理方式亟需创新

 

政府传统的监督管理方式并不适应“互联网+”新模式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对外贸易主要以数量、规模较大的商品为主,在进出关时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和高额的费用,且结汇、退税等环节手续繁杂。而“互联网+”模式下的电子商务产品商品数量小、规模小,交易次数较多。传统贸易的监管方式增加了电子商务交易手续的复杂性,例如审批手续时间长、申报手续繁琐等。在申报审批环节中,我国海关的管理系统只适用于传统大宗贸易,而对于“互联网+”模式的跨境电子商务并不适用,如报关审批等环节数据量较大,管理部门无法快速的整理分析数据,不利于监管。在物流运输方面,邮政申报还没有采用电子申报,传统的纸质申报减缓了商品运转的速度。此外,我国当前的服务体系并不能满足“互联网+”新模式的需求。但“互联网+”模式下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还未完全形成,大多都以传统贸易的业务模式为主。跨境电子贸易需要全球统一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快速的完成数据的传输和交换,通关、退税、外汇、融资等方面能够同时完成,加快贸易的运作效率。

 

5.产业基础配套较为薄弱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跨境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基础设施水平,二是数据与标准接口的基础设施水平。我国明确提出“宽带中国”的发展战略,积极完善网络宽带设施的基础建设。但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互联网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此外,跨境电子商务对数据的传输和交换速度要求较高,所以数据与标准接口无法实现统一将产生滞后性。当前国际贸易中,已经存在较多的因接口不统一而导致数据滞后和效率低下的问题,阻碍了“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传统贸易也逐渐向“互联网+”模式转变,对跨境物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我国目前跨境物流只适用于传统贸易方式,而与跨境电子商务配套的物流企业还比较少,尤其是缺乏竞争实力较强的大型跨境物流企业。跨境物流与国内物流相比,配送时间较长、运费较高、跟踪信息无法实时传送、商品无法退货、换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支付工具也是跨境电子商务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支付工具有支付宝、财务通等,而这些支付工具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并不适用。所以我国还应思考如何引进国际性的支付工具,解决跨境支付难题,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促进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1.正确认识“互联网+”,积极适应“互联网+”

 

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互联网+”模式具有全球性,匿名性、虚拟性和无纸化等多种特点。所以这种新型模式的实施存在较多的未知风险,值得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相关部门深思。作为企业和消费者,当无法估计新型的贸易方式对自身造成的影响时,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都难以接受新模式。尤其是新型模式实施初期会影响自身现有利益时,企业和消费者更倾向于传统贸易方式,不愿放弃自己的现有利益。所以应正确认识“互联网+”模式,积极适应“互联网+”模式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贸易方式将会逐渐被“互联网+”新模式取代。“互联网+”新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对产品、业务方式实现创新和改革,也能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贸易成本,实现国际化的分工与合作,提高生产效率。此外,“互联网+”模式也能对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实行改革,创新出新的管理手段和市场规则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建设出新的体制机制。而传统产业引入“互联网+”模式,也可以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标准和政策等各个方面注入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带动传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制定良好的政策、改变监管模式、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对新模式的发展给予支持和空间,积极适应“互联网+”的发展潮流。 2.建立开发包容的市场环境和科学有效的监管方式

 

市场环境和政府监管是推行“互联网+”的重要影响因素。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互联网+”模式的发展。“互联网+”能够最大化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实现生产生活要素的信息共享,使市场经济运行模式逐步转向开放式、共享式。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新模式相结合,能推进传统产业的快速转型和改革,建立起互联网体系。“互联网+”能够有效的融合市场各个行业,以融合促创新,成为推动市场各个行业创新改革的新力量。同时,应尽快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展现“互联网+”的公共服务能力。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方式能建立开发包容、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具有市场监管职能,所以推行“互联网+”政府应在市场监管方式上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公共体系与互联网的联接。我国目前的市场监管部门较多,各个部门没有实现信息共享,造成业务重叠,使政府部门无法对市场进行有效管理。如跨境贸易中物流运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交易能否快速、顺利的完成。所以邮政系统应建立商品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录入商品的入境口岸、到港时间,到具体的数量、体积、申报、处理等信息,便于个人与海关实时对商品进行查询和监管。跨境贸易商品涉及海关、税务、工商、质检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性,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制定统一的管理政策,提高监管效率,共同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3.完善法律标准体系

 

法律法规的完善有利于“互联网+”的顺利推行。跨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要求国家应尽快完善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法规,约束、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弄虚作假的不法企业。完善的法律体系,应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主体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各个交易环节,并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等方面。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确立标准体系,对电子商务中的交易、物流、通关、结汇等各个方面实行统一的管理方法。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制定的税率政策也不同。大多数跨境商品国内外的价格相差较大,《进出口税则》对部分商品实行降税,实行单一税制,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利于跨境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物流企业应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监管方式,提高物流配送质量,完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4.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方式

 

“互联网+”新模式要求政府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服务体系,简化申报审批手续。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有效地提升商品运转、流通速度,有利于管理部门对跨境电商进行分类管理,提高了通关的便利化程度。此外,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与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共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升数据的传输和交换速度,加快贸易的运作效率。对于政府要公共信息和数据,应对消费者实行公开制度,利于消费者实时查询。同时,在通关、退税、结汇等环节上,企业、海关、工商、税务和外管等相关组织应利用信息共享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共同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5.鼓励配套行业发展,引导企业增强竞争力

 

“互联网+”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带动国内外贸易、物流运输、第三方支付等各个行业的共同发展。新型模式的推行,对相关配套行业的要求也更高,促使配套行业改革管理模式、创新技术水平,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国内贸易企业应积极发展跨境贸易,大力开发国外市场,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形成跨境电子商务集群综合发展趋势。物流行业应提高物流运输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服务质量,引进智能化的物流技术。我国应积极引进国际支付平台,鼓励国内支付平台推行跨境支付,建立成熟的支付模式。

 

三、结语

 

“互联网+”发展战略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发展我国的国际贸易,实行传统产业改革创新,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同时,新型模式的推行将促使我国跨境商务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模式的完善和健全,建立信息化共享平台,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共同发展。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第8篇

各大商业银行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准备大力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以拓宽业务渠道并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核心,绑定供应链客户群时,却发觉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和一些有实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已经开始借助其自身的平台和多年累积的交易数据和客户数据占领了小微企业融资的一席之地。目前,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正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对众多供应链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社会上的借贷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整合,并且为进一步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打下坚实的硬件设施基础和软件流程操作基础。互联网平台提供商比如以P2P为代表的拍拍贷和阿里小贷,一些规模较大的电子商务企业比如京东商城开发了其自有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其他主流的电子商务企业比如苏宁易购和亚马逊等也将自身的电商平台向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转化并逐渐开放,面临传统商业银行融资难的情境,小微企业更倾向于这种最新的融资模式并纷纷入驻这些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012年,P2P网络贷款服务平台已经超越了200家,其平台Online业务的交易额度已经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而参与其中的投资者的人数也超过了50000人次。由于统计的仅仅是“线上”业务,加上无法准确统计的“线下”业务,交易总额的数量还将是“线上”业务的数倍。京东商城在2012年年末开始向广大小微供应商推出其供应链金融服务,并向各大商业银行取得总计高达5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包括:订单融资、入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委托贷款融资;京东商城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到2013年为止已经向广大小微供应链提供了近80亿元的融资规模。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的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基于P2P网贷和电子商务企业主导的小微企业融资,相比于已经出现的以银行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模式不同,其主要依附的手段是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如移动支付、大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依托其交易平台上庞大的交易数据和客户信息,促进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三流有效融合,通过出色的信息技术使得资金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更充分的使用,同时由于信息的透明性可以降低资金风险,形成面向供应链上游到下游的综合集成的金融服务,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闲散的资金,其信用保障则来自于平台企业的信用和相关部分的监管。而传统的银行为主导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则侧重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的引入,即“1+N”模式,对处于供应链不同层次的企业提供以核心企业信用为担保的存货抵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服务,其资金来源主要来自银行雄厚的资金资本。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融入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操作理念的发展空间十分可观,特别是处于供应链纵向延伸方向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巨大的,且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灵活性和弹性,对于供应链垂直方向细分的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或专业化的互联网网贷平台开发较为快捷便利,能够满足供应链上小微企业的融资个性需求,这种模式将是今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之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具有更便利的特点,简化了传统银行主导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信用评定等手续,其交易成本低、资源配置效率高等优势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由于互联网金融直接面向具有融资需求的广大小微企业,其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者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挑战,以往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收到了新兴模式的挑战,也为各商业银行的下一步融资服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如今各大银行也纷纷试水,改进传统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是最早将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服务进行线上平台化的商业银行代表,除此之外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以及兴业银行等也开始将其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形成了以银行供应链金融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商业银行发展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同时,已经开始走向向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道路,由于电子商务平台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海量的线上交易数据,也构成了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估的信息基础,而银行所需正式电子商务企业所拥有的这些数据信息,两者供需匹配,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合作,比如京东商城已经进行了POP平台的发展,主要是为各大小微供应商提供短期贷款和其他融资服务。因此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已经成为未来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发展的趋势,且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诸多可行的供应链企业融资创新模式。本文提出若干具有可行性的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创新模式的发展方向。

二、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

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目的是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解决在其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其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资金流不畅或融资渠道狭窄所导致的核心企业自身的主营业务周转和公司运作效率的问题,让企业从上游的采购、生产等环节到下游的销售、回款等环节的每一个运作流程都能顺畅进行。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关注嵌入小微企业供应链的各项融资成本和结算数据,根据这些成本信息对供应链的整体成本形成过程构造出优化策略方案,而此方案的组成则是由融资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以及具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共同在信息技术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平台上公共完成的。在由核心企业和小微企业组成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中,包括银行或者互联网金融平台商最关注的往往是供应链中最具资信的核心企业,而其所面对的服务对象则是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关系稳固的长期合作的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所依托的正是供应链中的大型产业集团,利用其对大量上下游小微企业的数据掌握能力和其自身对金融市场、金融行业的风险分析和控制的专业技能,对其所要进入的供应链融资项目进行系统而整体的分析和全面的风险评估,特别是在风险控制方面,互联网金融平台对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需要对核心企业的较为系统全面的资格审查,同时亦会针对供应链的上下游具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客户进行真实性的审查和涉诉检查。此外,互联网金融平台还会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要求核心企业为每一笔融资款项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并要求核心企业承诺承担连带担保的责任。根据互联网金融的不同范式,我们提出下列细分的具有可行性的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融资方案:(1)核心企业担保下的小微企业P2P网贷存货质押融资模式。首先,有融资需求的供应链企业需要在P2P融资平台进行初始注册从而成为会员。P2P网贷平台提供商可以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为担保(很多情况下,供应链核心企业本身即可作为P2P网贷提供商),在考察供应链企业的融资需求后,将供应链企业信息和核心企业的担保信息通过网络给放款人;或者平台提供商通过搜集大量供应链企业的融资需求信息,将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并为一单向银行提出融资需求并以各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作为担保。核心企业担保下的小微企业P2P网贷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主要的适用企业为交易信用较高的企业,这种模式本身也引入了核心企业的资信,对于信用较好的小微企业来说能够使其资金占用进一步减少,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业务线上化,信息较为透明,风险较小。(2)核心企业担保下的小微企业众筹存货质押融资模式。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利用互联网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此模式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主要参考万科的房地产众筹模式,有融资需求的供应链企业在P2P融资平台进行初始注册后。P2P网贷平台提供商可以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为担保,在考察供应链企业的融资需求后,将供应链企业信息和核心企业的担保信息通过网络给放款人,其中放款人可以是需要购买此产品的客户,而放款人通过众筹购买此产品可以享受折扣优惠。这类产品适用于价值较高,使用周期长的产品同时能够使得交易的时效更强,周期更短,同时能够盘活企业资金,且整个流程线上化,信息透明风险小,同时终端客户可以享受较高的折扣优惠。通过核心企业缴纳保证金和承诺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形式,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供应链融资可以获得更加稳定和更加优质的供应商,避免在销售的旺季出现因为原材料或零部件供应中断而出现产品断货的尴尬局面,这些互联网融资创新模式实质上间接地提高了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经营收益。

三、小微企业的互联网融资策略

相比于分散的单个中小企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在其他金融机构处获取较高的授信额度和信用评级,可以以更低的利率获得资金支持,同时利用核心企业担保来降低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既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新的融资渠道以弥补供应链中的资金薄弱环节,又能使互联网平台从金融增值服务中获得利润回报,实现多方共赢。(1)在核心企业担保下通过电子订单进行抵质押融资模式。担保方式主要是采用缴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可追加抵质押担保或第三方保证。交存保证金的具体比例按照申请企业的评级结果确定。供应链核心企业对与进行交易往来的小微供应商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小微供应商与核心企业进行交易后可以生成电子订单,由小微供应商通过电子订单在线上想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申请订单融资,互联网金融提供商对小微企业和其所在的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进行资信审核后可以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电子订单抵质押融资的还款来源为该订单的业务销售回款,属于自偿易融资。这种融资模式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的风险要点在于电子订单的可靠性和对订单产品价值的评估。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交易信用记录较好,产品价格较为稳定的小微企业。通过电子订单抵质押模式,小微企业可以减少企业资金占用。(2)小微企业P2P应收账款池融资。由于供应链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其经常向上游小微企业供应商延长账期,形成了小微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小微企业可以把应收账款通过转让或质押的方式转移给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平台提供商在对众多核心企业进行信用考核的情况下,并通过核心企业核对应收账款信息后为小微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对于同一供应链上的众多小微企业来说则是应收账款池融资。这种模式与明保理模式是相似的,其担保基础是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资信。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其实是代替供应链核心企业垫支货款,对于那些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的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这种融资模式较为适用。(3)在核心企业担保下向互联网金融平台申请委托融资款项。这种模式需要供应链核心企业和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的合作,有供应链核心企业向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资金,由互联网融资平台依托其积累的客户信息和数据项供应链上符合资信条件的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款项发放。这种模式中互联网金融提供商仅仅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合作伙伴而获得手续费等中间费用,风险较小。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核心企业提供了自由资金,担保方式则根据小微企业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同时供应链核心企业通过与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商的合作可以掌控的小微企业的历史海量的交易信息和数据,也可通过信息对接直接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自己进行自由资金发放,较为灵活方便。这种融资模式类似于阿里金融,其通过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形式来向其阿里巴巴、淘宝以及天猫商城的商户来提供小额贷款。对于依附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小微企业来说,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供应链融资的效率更高,能够迅速为其自身打通资金瓶颈,提升资金周转率并以此来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更加加固其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关系,使得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