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科技安全意识

科技安全意识赏析八篇

时间:2024-03-05 14:43:54

科技安全意识

科技安全意识第1篇

关键词:数字布鲁姆;安全教育;科普;数字化;科普

1引言

汉代焦赣在《易林小畜之无妄》写道:“道里夷易,安全无恙。”众所周知,“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是提高全国公民安全意识的需要。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体系被不断修订,数字布鲁姆应运而生。将安全教育科普信息化是新时期科普工作的指引方向,不仅体现在科普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渠道的新变化,还是科普理念和模式的一次洗礼。而当今社会形势下,人身安全遭遇损害甚至消亡的例子不断涌现,因此基于数字布鲁姆加强安全教育的科普力度势在必行。

2概念及内涵

2.1数字布鲁姆

布鲁姆(Bloom)在1956年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了6个层次,在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工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L.W.安德森(Anderson)等人在2001年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修订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1]。美国教育专家MichaelFisher在2009年首次提出了“数字布鲁姆”。国内学者祝智庭教授团队在2011年研究并构建了中国版数字布鲁姆,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可视化可视化,为国内教育领域工作者和所有学习者提供一些技术支持[2]。数字布鲁姆的提出,不仅为教师和学生选择数字化工具提出了依据,更为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式。从数字布鲁姆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仍然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分成6个层次,但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其能力内涵更为丰富,这6个层次赋予信息化时代新的关键行为和可能进行的学习活动及其使用的软件,分别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建”。数字布鲁姆不仅仅只包含用来实现教育目标的信息技术工具,还包括数字时代关键行为与动作,以及使这些行为与动作产生的教学活动。中国版“数字布鲁姆”体现的核心思想是让学习者选择利用适合自己的数字化工具来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数字布鲁姆作为一种理念出现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来说就是教师没有掌握数字布鲁姆的概念与特点,但其理解并运用这一理念:选用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促使学习者实现教育目标,贯穿教学始终[3]。以这个角度出发,数字布鲁姆就是一种理念,数字布鲁姆的教学活动即意味着用到了信息技术工具来实现学生的六个层次教育目标的教学活动。直至今天,多样化的数字化布鲁姆样式和数字化学习模式层出不穷,关于其内涵阐释亦不断涌现,这一创新思维模式仍备受学界关注。本文认为,数字布鲁姆是一种学习支持方式:为实现数字布鲁姆目标,不同目标层次选择运用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发生目标层次对应的数字化关键行为,进行数字化学习活动。

2.2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指采用一种和缓的说服、诱导的方式,授人以改造、改善和控制危险的手段和指明通往安全稳定境界的途径[4]。通过安全教育,可以达到控制、预防、排除及避免意外伤害事件,以维护身体生命安全的目的;达到提高警觉心态,以确保生活的安全,及工作的顺利的目的;达到由个人身体、生命,与生活之安全,进而达到团体活动、社会运作、国家生存之安全的目的。因此,安全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公民安全意识的需要。本文认为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技能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第一,安全知识指在遇到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等情况时,为了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到最低,以文字、图片、漫画和视频等形式存在的关于事实、信息的描述。安全知识教育旨在使人学会从安全的角度观察和理解要从事的活动和面临的形势,用安全的观点解释和处理自己遇到的新问题。第二,安全技能指为保障安全而实践预防危险、应急措施、事故处理等一系列活动的系统实践知识,并激励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践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使其掌握在触及人身安全的环境下能正确并安全地做出反应,以期保障人身安全。安全技能教育旨在使人学会从安全的角度观察和理解已发生的活动和面临的形势,用安全的行动处理自己遇到的状况。第三,安全思想指人对待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的理解、认识及态度,要求人们正确树立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恒的理念,了解各种安全知识技能的优缺点,扬长避短,进而促进人们重构原有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做到积极预防、冷静应对。安全思想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为安全筑起一道思想防线,从根本上控制和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3基于数字布鲁姆的安全教育科普路径

根据数字布鲁姆内涵,可以将其结构分为目标、行为、工具这3个层面来认知,目标层面分别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建6个层次;行为层面具体体现在为了达到6个层次的目标使用具有信息化时代典型特征的行为;工具层面主要表现为可以用来实现6个层次目标的数字工具[5]。将数字布鲁姆作为一种学习支持方式,映射到安全教育的科普过程中,可以为安全教育的科普过程提供新思路。根据安全教育的特点,其科普过程的活动不是所有都必须到达6个层次的目标,当然也并非所有的科普内容都需使用数字布鲁姆才可以达到科普目标,有些科普内容只需通过一部分数字化的方式来达成目标,因此只需按照科普对象对科普内容的不同目标层次需求,设置相应的学习行为,开展与科普目标层次相对应的科普活动。安全教育是一项理论化、系统化的工程,不同内容的安全教育科普需要采用不同的数字布鲁姆目标层次的行为和工具来实现。安全技能教育通过应用、理解、识记层面的行为和工具来科普,而安全知识教育则需要通过6个层次具体行为和工具的不断提高,才可以达到安全知识这方面的目标。安全思想是在整个科普过程逐渐内隐形成的,因此,安全教育贯穿整个科普过程。

3.1安全技能教育

安全技能教育是安全教育的关键一环,实现安全技能教育的科普需要数字布鲁姆的识记、理解、应用层次的行为与工具,并使科普对象对安全技能的掌握能达到识记、理解、应用的层次。基于数字布鲁姆的安全技能教育科普目标需达到3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1)识记层次是布鲁姆能力目标分类中最底层的能力目标,要求科普对象通过简单的学习能回忆并区分所学技能即可习得相关技能。如:红灯停绿灯行;工具安全用前查,用后存放要规范,切忌使用不合格;岗前穿戴防护品,损坏失效勿使用,切忌违规错使用等;2)理解层次要求科普对象能理解不同形式呈现的安全技能及其涉及的原理、规定、步骤等内容,科普对象只有理解安全技能的要求、步骤及规定,才能掌握安全技能。如:火灾逃生的四要点(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防烟熏;避开火势,果断迅速逃离火场;有效地寻找逃生的出路;趴在地上等待救援)中为什么不用干毛巾?为何要趴在地上救援而不是站着?等;3)应用层次要求科普对象利用已有模式进行操作或实践,安全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与实践才能达到应用层次,做到习得技能。如:地震应急演练,只有通过演练才能确保在地震来临时,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等。安全技能教育的科普路径的关键行为有:认出、描述、找到、指出、列出要点、添加书签、搜索、百度一下;阐述、总结、推断、分类、解释、举例、高级搜索、发表博客日志、批注、注释;实施、实行、使用、执行、运行、玩游戏、操作、上传、分享。科普对象利用百度等检索方式,检索所需习得的安全技能的相关内容,运用高亮或是添加书签,保存当前的页面,加以记忆与区分,从而获得技能;科普对象通过总结、分类与安全技能相关的知识,学习后再通过博客等网络平台来表达自己对所需习得技能的见解,举例表述解释其在不同情景中的运用,进一步牢固掌握技能;科普对象通过具体的技能操作、演练以及实践,在新浪博客上传安全技能实践相关的信息,与其他对象操作与实践过程的心得与体会,能进一步促进安全技能的习得。安全技能教育的科普路径应用的技术工具有:安全教育平台、IE浏览器、火狐浏览器、MSoffice、QQ日志、微信收藏夹、优酷、土豆、腾讯QQ、新浪博客等。

3.2安全知识教育

相较于安全技能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在范围与层次结构方面更加繁杂。安全知识教育在安全教育的系统科普过程既起到基础作用,又发挥关键作用。在安全知识教育中,科普对象不仅要通过识记、理解和应用来掌握安全知识,还要通过分析、评价和创建来发展、扩充安全知识的内涵。基于数字布鲁姆的安全知识教育科普目标需达到6个层次,前3个层次与安全技能教育相同,就不再赘述。1)分析层次要求科普对象把科普材料或相关分割成几个小部分,分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每一部分与已掌握知识的联系。如: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安全知识的优势?不同内容的安全知识应该以何种方式呈现给哪些大众?等;2)评价层次要求科普对象以既定的关于安全的准则和标准做出判断。如:学生对校园消防通道的设施配备是否完善做出评价等;3)创建层次要求科普对象利用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将各种要素整合创建成果,或者对已有的知识或技能进行重新架构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如:将乱丢未灭的烟头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可能引发火灾的安全事故案例)等。安全知识教育的科普路径的关键行为有:对比、组织、找出要点、建构、整合、建立超链接、绘制思维导图;假设、批判、检验、判断、评论、发表、合作、建立网络关系、反馈;设计、建构、制作、发明、创作、编动画、发表博客、发表视频、视频编辑、发表作品。科普对象对比以各种形式呈现的安全知识,找出其特征,确定应用范围,整合后内化;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知识检索,并能进行评论、批判等行为;通过设计、制作、发表等行为使信息化工具丰富安全知识网络资源库,进一步为安全教育科普过程服务支持。安全知识教育的科普路径应用的技术工具有:安全教育平台、XMind、幕布、腾讯QQ、微信、新浪博客、新浪微博等。

3.3安全思想教育

安全思想教育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层文化内涵,这项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实践工程,安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思想教育的水平。安全思想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端正态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安全思想教育贯穿整个科普过程,科普对象的安全思想教育是在对待安全技能与安全知识的学习中内隐逐步形成的。安全基础不牢,实现人人安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安全法规、安全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素质,才能做好安全思想教育的科普。基于数字布鲁姆的安全思想教育内隐于6个层次实现科普目标,数字布鲁姆可以指导安全思想教育的培训,使其向纵深发展。在科普过程中,要求使科普对象对正面案例见贤思齐,对反面教材反躬自省、引以为鉴,从而能掌握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并形成对其的态度。

科技安全意识第2篇

在现代化的今天,我国经济、科技蓬勃发展。这一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铁路运输的发展和进步。利用新兴技术来提高铁路运输速度,铁路运输效果将会更加。当然,实现这一目标应以安全运输为前提。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松懈,其是保证整个铁路运输平稳、正常进行的关键。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注重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强化。铁路运输人员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在执行铁路运输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时刻注重自身的安全性和铁路运输的安全性,针对于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很大帮助,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而从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出发,选用适合的铁路运输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铁路运输水平,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稳定、高效。总体来说,加强铁路运输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有效的保障了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型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提高铁路运输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除此之外,铁路运输方面工作人员还需要一直坚持一项工作,即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安全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艰巨性的工作,这需要铁路运输企业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能够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职工的安全及铁路运输的安全。所以说,强化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并以此来选用适合的对策,改善和调整铁路运输,这对于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很大帮助。

1.注重文化建设,提高安全意识

铁路作为我国的经济命脉,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尤为重要。为此,在铁路运输方面积极的、有效的落实安全文化建设有很大作用。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不仅能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还能够促使铁路运输向科学化、和谐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通常在铁路运输管理的过程中讲究“严”与“情”的有效结合。但在“严”与“情”的实际控制当中,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比如人们认为“严”就是管人、罚人、使得人人自危;而“情”就是不讲原则、相安无事即可。铁路运输方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协调好“严”与“情”的关系,使其在思想和心理上诱导职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使职工在工作中时刻的保证自身和铁路运输的安全。所以说,在铁路运输方面注重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有很大帮助,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

2.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铁路运行安全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铁路运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呈现出高速的、安全的运行状态。由于铁路运输方面的科技发展,相应的我国对于铁路运输的要求更高、更严格。针对此种情况,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够促使铁路运输水平提高。铁路运输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是结合当前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在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合理的引入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来对铁路信号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铁路运输效果,及时调整铁路运输中存在的不足,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高效、稳定。在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中引入计算机技术,使得铁路信号系统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数字化,这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很大帮助。

3.注重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提高安全保障措施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政府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更高的目标,铁路运输中所应用的传统信号设备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铁路运输的需求,对此,应当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网络技术等来构建新型操作平台,以此来合理的、有效的控制铁路运输,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其实,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结合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对整个铁路运输存在的缺陷、存在的安全问题、信号系统运用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考虑,进而选择适合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等,合理的开发一个新型操作平台。但是,新型操作平台可以集铁路运输信号、并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铁路运输实况信息,调整铁路运输的安全措施、处理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等,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水平。所以,即便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很困难,但也要不断努力构建,为促进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结束语

科技安全意识第3篇

邓小平理论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指的是做科技就是往生产力方向做,发现人类的生存空间和对地球以外的认知,技术是创造价值的手段,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从应用价值上看,更多是技术创新;从科学价值上看,是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

文化创新则是指推进文化的先进性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可以理解成文化创新保证科技创新,或者文化创新支撑科技创新。就科学技术和文化相比较,文化的内涵或者包容性更大。当今世界,因为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变成地球村。科技与文化的互相融合,是创新的战略。最为重要的是,文化素质的提升包含着科学素质的提升,全民科学普及是科学传播文化。

(一)科技和文化创新的社会属性及职能决定了公共服务与民生是其最重要的应用领域

科技创新引领全球使得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人类关注地球村的同时,开始非常关心自己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因此出现了许多新名词,如健康时代、绿色时代、安全时代、智能时代和服务时代等。最近,美国提出了智慧城市,中国也在谈智慧北京,科学技术要挑战这些社会问题,需要文化支撑和文化和谐。很多社会问题其实更多的是公共性问题,比如环境科学,狭义的可以理解为有益于环境的科学。还有健康科学、服务科学等,都面临着共同性和社会性,都是人类共存亡的事情,所以北京率先提出了“双轮驱动”,从科学和文化来推动城市发展,抛开创新本身来讲,都是有内在联系的。

(二)民生可以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提供巨大的现实和潜在市场

健康科技现在提到了议事日程。实际上将来人类要倡导的是绿色生活、健康生活,当然有健康文化。现在服务科学方兴未艾,指服务于生活、文化。还有老年科技,这些本来是特定的区域,放大讲特定的人群,有足够的数量才能形成文化。老龄化是北京未来较长时间内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和民生问题,普惠型老年服务需要科技创新来提高效率,需要发展针对老年群众的创新产品,而老年服务创新本质上是根本创新,需要技术模式,特别是文化的多重协同创新才能实现。同样类似于环保、健康、安全等共同领域。可以说,民生领域离不开科技支撑,它具有文化的特定性,需要文化内容的创新。科技跟文化创新的社会属性和职能就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公共性领域是最重要的领域,也是目前全社会非常关心的领域。民生领域的创新很多都具有公共产品或公益性、制度性,也就是说“双轮驱动”创新一定会涉及到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另一方面,民生领域的创新往往具有网络性和基础性,一旦创新成功,消费巨大,市场巨大,反过来又会极大促进这个领域的创新。

二、城市安全文化研究探讨

北京是政治中心,同时又是文化中心。有发达的科学教育事业,优质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需要大城市文化。这种文化应该在首都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传承历史又带有首都城市特有的精神状态。从安全科技角度上,北京还应该有安全文化。不久前国务院学术委员会专门把安全科学作为了一级学科。从科学技术角度上讲,安全是一门科学,同时安全产业已在中国逐渐地兴起。安全文化是一种安全的精神标志,是物质和文明的共同行为。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应当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城市人民的安全与环境意识,形成尊重自我和尊重社会的安全价值观。

(一) 安全是一项事业也是一门产业

中国的安全可以理解成是两个字组成的,一个是安,一个是全。“安”更多是指社会的意识、心理,“全”是指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权。前者偏向于意识范畴,后者可以用科技来解决。

一个文化的大城市,增强全市人民安全意识才能形成特有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开展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因此,可以把安全文化理解成是一个软件工程,目前在中国最著名的大学里尚找不到纯粹叫安全的专业,希望安全和关心安全的科学家走向社会,进入市场,采取多种形势,从安全角度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播,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另外创造新的文化氛围进行安全教育,清华大学现在已开设了安全职业教程,还有工程硕士的课程。安全教育里安全文化应该是主要问题,对安全教育的投入应该首当其冲。

“双轮驱动”带来了认识的转变,安全既是一个事业,也是一个产业。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新转化,带来了安全的新的课题与再认识。安全文化形成产业的附加值很高,通过提高人的安全素质,达到安全科学普及的目的。所以安全科学普及和安全教育系统,安全知识与信息化通过媒体传播,以及安全咨询与安全评估都是顺应了满足人们尊重社会、相互尊重的需要,其具有知识产业的基本特征。

(二)安全文化是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安全文化在英语里是一个专有的名词,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率先提出来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安全文化源于科技和文化的相互依托,相互包容。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发生以后,全球又开始提安全文化。科学家当年发现了原子能,认为可以利用核能,认为科技是能够保证安全的,但是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所以国际原子能结构提出了安全文化。也可以说如果没有科学的传播,就没有公众文化的提升。人类是在自己战胜自己的前提下才能生存,而不是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当中生存的。安全文化在国际上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标志。我们能够纯粹靠科技解决北京的安全吗?北京地铁不光是措施的问题,更是文化的问题,是乘地铁的人的文化。

科技安全意识第4篇

至今,人们对于安全原理的认识还处于最初级阶段,发展安全文化的一个最重要任务就是要探讨清楚安全的基础原理和规律。目前,安全理论界已认识到如下安全科学原理。

安全哲学原理:即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安全的哲学道理和原则。远古人类的安全认识论是宿命论的,方法论是被动承受型的;近代人类的安全认识提高到了经验的水平;现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甚至能够超前预防。有了正确的安全哲学思想的指导,人类现代生产与生活的安全才能获得高水平的保障。

安全系统论原理:包括安全系统原理、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协同学、事故突变论等安全系统科学的机制和规律。从系统论的角度,不仅研究清楚事故系统的要素及其结构和关系,更要探讨各种技术的安全系统要素及结构。认识事故系统,对指导我们从控制事故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动、滞后的,但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则更为理性,更符合科学性原则。安全控制论给我们揭示了事故控制和防范的规律,安全信息论是安全科学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安全协同学和事故突变理论还处于研究和探索之中。

安全经济学原理:是阐述事故损失的规律与评价技术,安全的效益理论和投入产出规律;研究与事故相关的非价值因素的价值化技术;研究不同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时期,事故保险(伤亡保险、财产保险、意外事故保险等)的运行机制及其与事故预防,实现本质安全的关系和动作机制等理论。安全经济学的理论对国家安全投入政策的制定、指导企业有效地控制安全投资结构,为企业提供安全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支持提供理论基础。

安全管理学原理:现代社会能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的科学原理,如安全法学的基本原理,安全法制的基本规则;安全管理的组织学原理;国家安全管理的棚制及理论;企业安全科学管理的模式及体系;安全行为科学的原理;台理安全投资的保障机制等。

安全工程与卫生工程原理: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理论原理,在安全科学技术学科是相对完善和成熟的领域。安全工程技术原理是针对不同行业的生产技术及工艺,研究相适应的安全原理,如防火原理、防爆原理、机电安全原理等;卫生工程技术原理主要是与职业病相关的物理和化学因素的理论的规律,如防尘原理、防毒原理、噪声控制原理辐射防护原理等。

科技安全意识第5篇

树立大消防观念的社会意义

树立大消防观念的社会意义在于保护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常言说火烧一日穷,而且火灾还可危及生命,因此,大消防观念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大消防反映了社会大经济的客观要求。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已从小生产发展转变成社会化的大生产,的大经济时代。但无论任何时期都强调生产自有生产以来就产生了的消防安全管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现代经济不只是生产,而是一个动态的大系统,它包括市场调研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工厂生产、储存运输、流通销售、市场服务(含技术服务)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消防安全的文章可做,忽略了某一环节的消防安全保障,都可能会给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带来潜在的隐患,甚至会贻误整个经济活动的顺利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就消防论消防”的狭窄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交叉、协同、优化意识,从单一型的“自我功能完善”的综合型的“协调系统总体功能发展,以达社会消防优化”转变。显然,只有用大消防思想统揽全部经济活动中的消防安全工作,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把消防安全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为社会大经济提供本质安全服务,才能实现这一转变。大消防有利于推动消防科技进步。消防事业能否有大发展,关键要靠消防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提高。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密切结合,要求消防科学技术向整体化、系统化发展,走综合化发展的道路。许多学科同时研究一个问题,一门学科又需要同时研究许多对象。各学科的交叉、渗透,既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也是消防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消防管理观念限制了人们的眼界,没能把消防看成是一项很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办消防要靠全社会的支持。事实说明,消防工作只有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上,才能得到新的发展,仅靠公安消防科研和监督部门来促进消防科技进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专业消防部门与社会加强联系发展的作用。不断扩大消防部门与社会的联系和信息沟通,以专业消防科研部门为龙头,拓宽消防科技进步合作领域。对重大消防科研项目(含消防软科学的研究)采取联合攻关,共同推动消防科技进步。

树立大消防观念的基本途径

从增强民族消防意识入手。近几年来,我们对消防工作的全民性,社会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消防安全也摆到了一定的位置,但对人的消防安全主体意识的发掘与民族消防意识的培养仍有所忽视。远行机制基本上是公安消防向企事业、个体经营单位和职工群众作单向灌输。企事业单位本应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主角,却成了配角,对本部门、本单位内消防工作往往是处于听命、受检的被动状态。由此带来的问题,一是企事业单位的自我安全意识得不到尊重,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会产生反消防的意识、即对消防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二是职工群众的民族消防意识得不到强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消防安全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导致大量人为火灾事故的发生。树立大消防观念,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形成消防社会化的大气候,使工厂企业个体私营从法人代表到每一名职工都能按国家消防法和本省消防条例及各项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建立良好的消防心理素质,认真履行应承担的消防义务,自觉接受消防监督,以此提高社会消防安全保障系数。从娃娃抓起。在日本,人人自小接受消防训练。据有关资料介绍,日本现已有8000个儿童俱乐部和6100个少年俱乐部,负责对5~6岁的儿童和小学5年级以下的学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启蒙教育和消防基本技能训练。日本教育部还编写了有防范火灾知识的课本,作为每个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籍。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应该着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少看儿童消防知识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少年之家、少年宫、儿童娱乐中心等教育阵地,寓消防知识教育于娱乐之中,使少年儿童从小就受到熏陶。重视舆论的监督作用。各种消防图书、业务资料、录像及报纸杂志的大量出版发行,扩大了消防社会宣传阵地;既增加了消防工作的社会透明度,又促进了消防观念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自然渗透。相比之下,对违反消防安全的各种言论和行为却缺少强有力的舆论监督。致使消防工作在一些部门和单位仍然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一些本不该发生的火灾事故却不断发生。树立大消防观念,要十分重视舆论的监督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到舆论工具,及时表彰在消防工作中的先进人物,模范事迹,及时揭露和批评违反国家消防法规、规范的错误倾向和做法,不断增加公民的参与意识。

作者:曾繁英 单位:哈尔滨市公安消防支队南岗区大队

科技安全意识第6篇

一、宣传主题

规范生产,依法经营,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及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违法行为和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保障源头农产品食品安全。

二、主要内容

1、开展农产品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结合《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普法宣传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知识普及宣传。特别是针对当前生产主体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现状,重点宣传不同的责任主体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法律后果,突出强调农产品生产主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以增强法律的震慑力。

2、开展农业标准化技术宣传和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结合农产品品种和农时季节,举办各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强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宣传和技术指导,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避免农产品中药残超量而危害生命健康。

3、开展打击生产经营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违禁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非法添加违法行为专题宣传。努力提高生产经营者遵纪守法意识,督促其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对生产者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增强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假劣农资识别能力,及时组织开展业务工作培训和快速检测技术培训等。

4、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以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为主题,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科学合理使用农资和识假辩假农资知识,送法律下乡进村,送科技入户到地。查处并曝光一批假劣农资产品和违规违法行动。积极推介一批诚信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和放心农资产品,正确引导广大农民合理选购农资,科学使用农资,安全从事农业生产。

三、宣传培训途径或方式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科技下乡、生产技术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资经营人员培训、印发宣传资料等机会和方式大力开展农产品食品安全宣传与培训。

四、工作要求及其他事项

1、依照法律法规宣传。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布时,要按照《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通过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布平台信息。

科技安全意识第7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开放式实践教学;兴趣-跨越-反咀;多样性教学;虚拟实验室

0 引言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各国安全部门与军方的高度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人员刻不容缓。我国教育部、科技部、工业与信息化部都把信息安全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教育部2005年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将建立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保证体系确定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之一。

信息安全是一个“以信息安全理论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信息工程和信息安全等理论体系为支撑,以国家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安全防护为应用方向”的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群体系。作为一个全新的本科专业,信息安全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 信息安全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需求

信息安全专业实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特征:既有跨学科的知识内容,又包括安全技术和恶意威胁技术正反两方面的实验内容。这对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内外一些机构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卡内基梅隆大学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涵盖计算机、通信、社会学等领域,是典型的跨学科实践教学。詹姆斯麦迪逊大学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既包括安全程序设计技术,也包括恶意代码模拟技术,强调培养学生的攻防程序设计能力。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信息安全技术类课程都包含一个研究开发项目,由学生和老师构成一个团队来完成,项目完成后,项目结果和报告需要对外,项目由整个团队维护。在国内,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将信息安全专业开设在计算机学院内,以自身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平台为保障加强学生的信息安全实践能力。上海交通大学拥有国内唯一的信息安全工程学院,雄厚的实力为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其开放性、多元性、纵深性在国内高校中堪称一流。

然而,大多数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院校并不具备如上所述国内外名牌大学的优厚条件,因此必须研究和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开放式信息安全实践教学方法。

2 信息安全实践教学的开放性特征

2.1 基础知识的开放性

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之上,信息安全实践也相应地必须以计算机技术实践为支撑,任何信息安全技术都不是孤立的。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恶意代码分析等技术都要求学生对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基础专业课程有全面的认识和体会。换言之,高校的信息安全实践教学在技术层面上应该是一个开放性过程,必须和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实践高度渗透;但由于办学条件所限,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通常是在大学二、三年级并行学习计算机基础专业课程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或二者问的时间缓冲非常短,这就对信息安全实践教学的开放l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专业基础知识的开放性实则是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问题——如何既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学习并掌握传统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又保证学生能够尽快从传统计算机专业领域中“走出来”进行信息安全的实践锻炼,再“走回去”将实践能力应用到实际的计算机系统中。我们应在尽可能保持教学课程稳定性的前提下,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2.2 安全技术的开放性

信息安全专业应包括密码学、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3个子学科,其实践教学也必然要围绕着这3个方向展开。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信息安全实践教学都侧重于密码学,包括密码算法的设计、实现、评估等。而对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的实践教学却主要局限于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一些现有的信息安全工具这一技术层次上,缺乏诸如编码实现防火墙、病毒检测等深层次的实践。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名学生可以很好地编程实现一个密码算法,但将此算法应用在一个有界面、可操控的网络安全系统中时却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实践教学方法过于侧重理论算法,忽略了信息应用环节,对于开放式、多元化的安全技术领域缺乏一定程度的覆盖;因此必须探索开放式安全技术实践教学方法。

开放式信息安全技术实践要求教师队伍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实践的内涵,无论是密码学还是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都是实践性极强的领域,算法与系统在信息安全中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教师必须在这一问题上处理好理论算法与实践应用的关系。此外,学院应创造锻炼学生多方位实践能力的机会,积极寻求合作单位,探索多样化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方式。

2.3 实践环境的开放性

信息安全实践教学中经常涉及一些恶意代码实验,学生通过对这些反面技术的剖析,达到防范威胁的目的。恶意代码实验本身如果控制不当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在传统的授课理念中,信息安全实践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依靠隔离的实验环境使恶意代码实验不影响正常的信息环境。然而,封闭的实验环境通常都需要高端的物理设备,目前多数高校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度升级物理设备来隔离信息安全实践环境,且过度的封闭性试验不利于信息安全专业开放性的知识技术传授;因此必须探索合理的开放式信息安全实践环境构建方法。

信息安全不仅是一个新兴学科,也是一个敏感学科,因此必须拥有一个合理的实验环境,使恶意代码实验不影响正常的信息环境。换言之,一方面,为确保信息安全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保证信息安全实践的开放性,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充裕的条件下进行实践锻炼;另一方面,单纯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又会降低实验环境本身的安全性,这与信息安全自身的指导思想相矛盾。因此如何协调信息安全实践教学中的开放性与安全性的矛盾,是信息安全实践教学方法需要研究的问题。

3 开放式实践教学思路与方法

3.1 采用“兴趣-跨越-反咀”模式促进知识基础的开放性

知识基础的开放性对教学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本科通常为4年制,对信息安全专业而言,学生既要学习网络安全、密码学、信息系统安全等课程,也要学习计算机传统基础课程,还要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工科基础课程。传统培养方式是在大三上学期才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大三下学期学习信息安全专业课,时间的紧迫性导致难以把握实践活动的时机。

“兴趣”指鼓励学生从低年级(进入大二上学期)开始培养自身对信息安全领域的兴趣,依托学务指导机制,以学务指导老师的课题和研究方向为中心,以学生兴趣为纽带,不拘泥于基础性和专业性,通过兴趣小组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跨越”指学生根据兴趣在学习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课程时就参与到解决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等实际问题中。具体题目可由学务指导老师指定,也可以根据指导老师所带的毕业设计课题以及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课题来选取合适的内容。这一阶段不过多关注学生知识基础的丰富性,而是提前让学生开始锻炼实践能力,跨越式地从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

“反咀”指当学生跨越式地进行实践锻炼后,一方面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跨越模式导致基础知识的缺失,学生会在实践活动的深入过程中感到知识的欠缺。这一阶段就开始引导学生以反咀方式将正在学习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用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2 通过多样性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技术能力

信息安全涉及的技术领域较多,应进行多样性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技术能力。

(1)拓宽学生自身的知识领域,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培养。例如,依据国家信息安全人员最高资质认证CISP(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要求,引导学生学习信息安全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知识;教师还可根据自身主持、参与的科研课题总结实践经验,以实训、讲座等形式按照前述的“兴趣-跨越-反咀”模式传授给学生。

(2)开展多样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采用兴趣小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去;组织挑战杯、ACM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等赛事吸引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既拓宽了实践教学的方式,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

(3)合理利用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如工程硕士的培养在学术上并不侧重专业知识的深度,而是要求他们在实际工程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经验,这正是全日制在校学生所缺乏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指导工程硕士的机会,请他们为在校本科生作实践培训,既督促了工程硕士自身的工作和学习,也丰富了本科生实践教学的内容。

3.3 以基于“虚拟实验室”的开放式实践环境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信息安全实践教学往往需要比普通计算机实践教学更为苛刻的软硬件条件,可采用“虚拟实验室”的模式开展多方位信息安全实践教学。

首先,可利用虚拟实验室技术避免开放式信息安全实验中的安全干扰,避免恶意代码实验的不良后果。虚拟实验室将中间数据保存在虚拟存储区域中,当实验结束时,虚拟存储区域自动撤销,从而保证每一次实验都有一个干净的环境,同时避免了实验设备承载过多的存储载荷,降低了实践成本。

其次,利用虚拟实验室技术可有效降低开放式信息安全实验的物理成本。开放式信息安全实验有较高的硬件平台要求,成本较高,安全风险也较大;而在虚拟实验室内部,所有安全实验对实验者来说是开放性的,但其实是封闭在一个特有的环境即虚拟实验室中。即使虚拟实验室遭到破坏,也不会对真实的实验环境造成损伤。如可采用虚拟机技术降低计算机配置数量、节约成本,并对单机实验进行保护;虚拟专用网技术可以降低大规模组网的成本,并对开放性的网络安全实验进行防护。

最后,可利用虚拟实验室技术锻炼学生的安全防范技术能力。虚拟实验室技术本身也是一种信息安全技术,涉及数据保护、操作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可以把虚拟实验室的搭建过程作为一个信息安全的实践课题,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完成,课题所需费用不高,利用成熟的虚拟机技术,VPN技术均可搭建适合要求的虚拟实验室。

4 开放式实践教学的意义

在基础知识方面,开放式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科建设。信息安全这一新兴学科只是暂时挂靠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一级学科下,从长远发展而言,信息安全应该作为一个一级学科进行建设。因此,信息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在知识基础层面上一定不能是封闭的,必须是高度开放的。

在安全技术方面,开放式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促进信息安全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制的完善有着积极的作用。可利用开放式实践教学突破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实践内容单一的局限性,进行涵盖密码学实践、网络安全实践和信息系统安全实践3大领域的综合性实验,探索多元化的实践培养机制。

在实践环境方面,开放式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信息安全专业办学效果。探索并解决开放式信息安全实践教学环境问题,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信息安全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克服现有办学条件下的实践条件受限问题,提高办学效率。

科技安全意识第8篇

【关键词】生命安全教育背景与意义 教育方法 教育效果

生命教育源于20世纪初,西方兴起的死亡学和死亡教育、生死教育。西方国家的生命教育研究趋于身心健康取向、生死取向、伦理取向、宗教取向、社会取向等。我国生命教育取向于生存技能、生活技能、健全人格、提高公民素质为目标。

时展日新月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承受着各种压力,排解压力,保持健康的身心是现时代要解决的难题。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国家越来越关注民生和人文,到处可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标志。提升国民素质,归根结底是提升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生命教育应该从小开始,生命教育应该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生命教育应该在实践活动中展开。青少年时期是学知识、长本领的黄金时期,也是生命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科渗透生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教育的最佳途径。

学科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搭建为实现生命价值而努力的舞台,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研究,挖掘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资源、找出学科渗透生命教育途径、研究学科渗透生命教育方法,实现有效渗透生命教育的目的。

1.挖掘学科渗透生命教育资源,扩大生命教育领域

首先、开发学科渗透生命教育资源,扩大生命安全教育领域。政治学科教学中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增强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人身生命安全的能力。生物学科教学中增强保健意识,提高保健能力。地理教学中学会保护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理化教学中丰富环保知识,学会废弃物处理方法,养成节水节电习惯。体育教学中学会正确的锻炼方法,增强体质,培养毅力。音乐教学中学会合作、学会和谐,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提升生命质量。语文教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办事的原则,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追求生命的质量。历史教学中,通过人类发展史,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生命的质量。

其次、丰富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理论,增强生命安全教育意识。通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过程,丰富保健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环保知识、控烟知识、传染病知识、交通安全知识、防电知识、防火知识、防水知识、防雷知识、防震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增强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关注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再次、参与学科渗透生命教育实践,提高生命安全教育质量。通过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回收垃圾制作手工制作、清理白色垃圾、争做环保使者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合作。通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培养爱护人类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有责任、有爱心的文明公民。

2.拓展学科渗透生命安全教育途径,增强生命安全意识

首先,班会课,认真贯彻生命安全教育。在学校校长是安全第一负责人、主管安全的领导是主要负责人、而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管理的直接负责人。所以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离不开班主任,班主任要加强安全教育的最佳时间应该是班会课。利用班会、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的阶段目标,有效实施安全教育,不但能科学掌握安全知识,还能提高安全教育质量。

其次,团队课,养成积极心理品质。中国共青团是中国青年的先进组织,参加团课学习与活动,能够树立健康的信仰和伟大的志向,培养团结、向上、奉献的高尚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更加关注生命的质量。

再次,心理健康课,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习、生活环境的复杂,增强了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学生早熟不断引起教育界的困惑,所以学校教育必须认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有教师、有教案、有教研、有心理咨询室,还得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提高,自立、自律、自学能力增强,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

此外,利用信息技术课,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网络安全威胁。如:个人隐私盗用、网络病毒、黑客攻击、不良文化传播等现象。所以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加强网络知识科普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学会如何分辨有害信息,增强网络安全道德意识。

3.丰富生命安全教育方式,增强安全教育针对性

3.1 丰富生命安全宣传方式。定期利用板报、手抄报、广播、国旗下演讲、示板、专栏、视频,宣传生命安全知识,使安全教育常规化、系列化、实效化,使学生足够引起重视。

3.2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法制安全讲座、控烟讲座、传染病预防讲座、饮食安全知识讲座课,还严密组织防震、防火疏散演练,增强生命安全预防意识,提高生命安全事故预防能力。

3.3 开展生命安全技能培训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食物中毒应急技巧、公共卫生事故应急处理方法、自然灾害应急方法、校园暴力应急处理方法的培训,使学生掌握意外事故应急技巧,提高保护生命安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