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4-01-26 15:53:20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第1篇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健康指导

胸腰椎压缩骨折是脊柱科常见疾病[1],因骨折多不波及椎管,临床表现较单纯,如果疏忽大意容易失去治疗机会,遗留下后遗症,如腰部疼痛、畸形及椎体滑脱等。采用卧床垫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功能锻炼和饮食调节相结合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就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男性年龄最大85岁,最小18岁,平均43岁;女性年龄最大76岁,最小23岁,平均40岁。骨折原因:工地上施工受伤10例,车祸伤7例,行走滑倒3例,从床上或椅子上跌伤2例。骨折类型为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2例中其他系统合并症10例,其中心血管病中冠心病4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1例。伤者身前情况:能下床行走,生活自理22例,能下地劳动16例。

1.2 临床特点 病人均有腰背疼痛,脊柱活动障碍和局部压痛,绝大多数伴有腹部坠胀感。X线、CT表现为椎体骨质疏松和退行性变,骨折部位为T7~L5,单个椎体骨折15例、多个椎体骨折5例,均为单纯压缩骨折,压缩程度为1/3~2/3椎体厚度。

1.3 疗效评定 根据病人主诉疼痛程度,腰部坠胀感,脊柱活动及X线、CT复查椎体压缩度变化情况分级计分。出院时及随访6个月~1年分别评定疗效.

2 术后护理

2.1 安置:全麻术后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硬膜外麻醉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平卧可压迫伤口止血。

2.2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应严格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并记录,每1~2h测1次;注意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尿量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术后切口应给予加压包扎,密切观察敷料的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并记录渗出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管道受压及扭曲,维持有效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合理使用抗生素,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

2.4 护理:术毕3~4人一起使患者保持水平位移至病床平卧;平卧4~6h,切口下可垫棉垫以压迫切口减少出血;保持;轴线翻身1次/2h,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成轴线,整个躯体同时转动,避免脊柱扭曲,翻身时防止引流管脱出。

2.5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 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肌力及括约肌功能,尤其注意感觉平面的变化,并与术前作比较,以便及时发现术后有无脊髓损伤加重和术后肢体恢复情况。如患者出现下肢疼痛、麻木、肌力较术前减退和感觉丧失平面升高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排除血肿形成或内固定松动植骨块脱落的可能。

2.6 疼痛的护理:术后应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程度、范围,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舒适,多与患者沟通,分散其注意力。术后切口疼痛常与咳嗽、深呼吸和改变等关系密切,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咳嗽引起的疼痛。翻身时避免触及切口及牵拉引流管。挤压引流管时用手固定引流管近端,可减轻引流管刺激引起的疼痛。

3 康复护理

康复锻炼[2]主要为腰背肌及双侧股四头肌的舒缩锻炼,腰背肌的锻炼对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腰背肌锻炼(牵引椎体),使骨折部分复原,同时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避免远期椎体恢复的高度再度丢失,腰背肌的力量增加,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减少脊柱退变的发生,避免腰背部的疼痛及畸形。股四头肌的舒缩练习,可防止股四头肌的萎缩,增加腿部力量,防止下床摔伤。功能锻炼术后1~2天开始,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可依次采用下述锻炼方法:(1)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用头部、双肘及两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术后1周左右可练习此法。(2)三点支撑法:让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足部撑在床上,而全身腾空后伸。术后2~3周可练习此法。(3)四点支撑法:用双手及双脚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一拱桥状,术后3~4周可练习此法。(4)俯卧燕飞法也叫飞燕点水法:先练颈部后伸,待稍有力后再练习抬起胸部,上肢向后背伸,以至抬起上身。以后伸直膝关节抬脚,先抬一只脚,两替抬,然后再同时抬两脚。最后头胸、下肢一起抬,两上肢同时向后背伸,肘关节要伸直,争取使两手在背后拉在一起,这样,身体的两头翘起,两臂后伸,腹部成为支点形似飞燕,故又称飞燕点水。术后5~6周可练习此法。

4 讨论

胸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3]是由于外伤的脊柱骨断筋伤,阻滞气机致气滞血瘀,故有腰背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由于脊柱中柱对于重力的传导,脊柱的活动及稳定性至关重要,如压缩性骨折未能有效复位可致脊柱后凸畸形,甚至椎体滑脱、脊髓神经受损。护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尤其是能否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关系到患者的情绪稳定,而正确的指导及护理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因此,护理工作者要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只有认真实施了各项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梁欣,胡广华,李会川,等.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医正骨,2001,13(3):62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第2篇

胫骨平台后外髁骨折临床较少见, 常由于严重暴力损伤所致, 治疗不当常影响膝关节功能。由于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骨折块靠台后侧,显露时比较困难,加上此类骨折临床上比较少见,目前并无统一的手术入路供选择。后外侧、内侧入路及联合入路在治疗该类骨折中表现出其优越性[1,2]。为使患者早日康复, 除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外, 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也很重要。我科自2007年1月-2010 年10月采用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28例, 现将术前、术后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8例, 男19例, 女9例, 年龄17-65岁。按Schatzker[3]分型, 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11例,Ⅳ型5例, Ⅴ型2例,其中重物砸伤5例, 运动损伤8例, 车祸伤12例为闭合性损伤,另有车祸伤3例为开放性损伤。合并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7例, 半月板损伤8例。所有患者均于伤后3-11d 手术; 术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7例病人行支具外固定4周, 余均未行外固定。

2护理

2. 1术前护理

2.1.1病情观察:本组病例仅有3例局部伤口开放、出血多,1例有创伤出血性休克。对此类开放性骨折,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皮肤的色泽、温度的改变,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及时给氧。活动性出血给予加压包扎,上气压止血带并标明时间有效地止血,尽量少搬动患者防止继发损伤神经血管,及时与医生沟通,积极配合抢救。

由于胫骨平台后髁紧邻动静脉和胫神经,对大多数胫骨平台后侧髁闭合性骨折,护士应注意观察伤肢足背动脉的搏动和足趾感觉和运动的变化已排除有无继发的神经和血管损伤。如见局部肿胀迅速且伴有足背动脉消失或减弱, 提示动脉破裂可能, 应立即报告医生, 紧急处理。同时,对于高能量损伤还要留意头部腹部和胸部等重要器官部位的损伤情况。

2.1.2心理护理:由于突发的创伤性事件,患者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家人,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患者不了解病情和预后,加上疾病所带来的种种不适,这些精神和躯体的双重打击,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甚至发生精神失常。此时,护士应在熟练地、迅速地做好术前准备的同时, 耐心地进行宣教, 介绍成功病例, 用专业知识简明扼要地讲清道理, 使患者情绪稳定, 使其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也可介绍患者和手术后已康复患者间进行交流, 吸取经验和力量, 树立信心。

2.1.3患肢制动:为减轻局部出血、疼痛和肿胀,常将患肢制动并抬高, 或采用局部冷敷。用石膏外固定时, 膝关节要置于功能位。将膝关节置于屈曲20°左右, 以减轻股骨髁对胫骨平台的压力。肢体肿胀严重, 多数患肢出现张力性水泡; 因此应将肢体在功能位固定, 抬高肢体水肿, 密切观察肢体血运, 无菌处理张力水泡, 指导或亲自进行患肢按摩, 促进水肿的消退, 防止皮肤破溃压疮而影响手术。

2.1.4备皮: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是有创手术, 需放内固定材料, 为防止术后感染, 在清刮汗毛时一定不能刮破皮肤(特别是由于肿胀严重而出现大面积张力性水泡时), 术前的皮肤破损会增加术后皮肤的感染及坏死率。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监护:任何麻醉后和任何年龄的患者都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给予心电监护, 如有异常随时报告医生, 并根据血压和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及用药顺序。

2.2.2术后心理及疼痛护理:及时反馈手术情况,护士恰当地告知手术情况,注意多传达有利信息,减轻患者的疑虑。术后随着麻药的消退,患者伤口开始疼痛,出现烦躁不安和痛苦,要及早告知术后24h内切口最痛,48h后即明显减轻,教会其放松的方法,必要时可遵医嘱适当使用有效、安全的镇痛剂。

2.2.3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术后为了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既指导家属从踝关节向膝关节挤压腓肠肌,使肌肉处于被动活动状态,促进血液回流。同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2500IU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7d。

2.2.4引流管护理:为防止切口内渗血积聚造成血肿而发生感染,切口内放置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减少局部受压,以影响静脉回流,负压吸引器维持在1/3左右,负压过大、过度吸引会造成伤口出血增多,一般在术后24~48h内拔出引流管,及时准确记录引流量。

2.2.5加强皮肤护理:有部分患者患肢皮肤剥脱,内固定术后疼痛,有的合并腹部损伤,不能也不敢翻身,肢体较长时间放置一固定位置,可造成局部压迫坏死,加重患者感染及肢体坏死的机会,延误病情,严重者可造成肢体残疾甚至截肢。所以我们做好基础保持肢体功能位: 患者在入院后首先指导其保持肢体正确的功能位, 保持膝关节屈曲5°或伸直0°。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畸形, 以免影响以后的功能恢复。

2.2.6伤口护理:有两例病人后侧伤口出现了延迟愈合。究其原因,考虑为后侧伤口受压,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因此,术后早期可以用软垫把后侧伤口部抬高悬空。结合前侧伤口,指导病人侧卧休息,避免伤口长期受压。

2.2.7出院指导:对患者及家属宣讲骨折有关知识、功能锻炼方式。出院后继续加强功能锻炼, 以增强关节活动度, 定期上门检查功能锻炼及骨折愈合情况; 未在本地的患者嘱其坚持功能锻炼, 定期门诊随访, 保证出院后治疗的连续性和康复锻炼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党洪胜, 何少斌, 常巍. 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治疗[J]. 临床骨科杂志, 2008, 11(2): 171-173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第3篇

【关键词】 康复护理;骨折;自理能力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73-01

骨折是一种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因素导致骨质出现部分或者完全断裂的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骨折部位出现压痛、肿胀及瘀斑,严重者甚至部分或者完全丧失肢体功能,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受到影响[1]。我院通过对骨折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在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手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80例,其中男102例,女78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8.6±2.8岁。骨折部位:胫骨骨折42例,股骨骨折35例,肋骨骨折34例,肱骨骨折28例,挠骨骨折18例,指骨骨折14例,其他骨折9例。随机将180例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康复训练计划。

1.3.1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要和蔼、亲切,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注意聆听患者的主诉,消除患者的焦虑与不安等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向患者的家属讲解患者治疗过程中家人的支持与安慰的重要性,满足患者的爱与归属感。

1.3.2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建立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促进机体的愈合和康复。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叮嘱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防止便秘的发生。

1.3.3 健康宣教 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用易于患者理解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疾病的预后。指导患者听音乐或看书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的不良影响。帮助患者保持合适的卧位,如平卧位或健侧卧位,采取有效的制动,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患处的疼痛和肿胀[2]。

1.3.4 预防并发症 术后给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防止发生感染。合理使用弹力绷带,防止过紧或过松。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及时更换衣物及床单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1.3.5 康复训练 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制定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手术后前期可采用理疗如热敷、冷敷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疼痛和肿胀。术后1-3周,主要进行制动休息,可以小范围的按摩、被动活动,不宜进行关节活动。术后3-6周,可逐渐的进行主动锻炼,如关节屈伸活动、肌肉等长收缩等。术后6-8周,可进行负重练习、旋转等运动[3]。

1.4 疗效评价指标 通过肢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自理功能评分来评价患者自理能力。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当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观察指标差异明显,P

3 讨论

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和不适,还会给患者带来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由于担心疾病的预后而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对骨折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很有必要,但是由于骨折患者的特殊性,只采用常规护理并不能有效的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康复训练在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方面意义非凡,直接影响着患者术后的自理能力[4]。

综上,康复护理在促进骨折手术后患者早日康复和自理能力的恢复方面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9B):2398-2399.

[2] 李群.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膝部骨折手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1,20:158-159.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81

2009~2010年,我科共收治15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并截瘫的病人,采用减压复位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0~65岁,平均32.5岁。高处坠落伤8例,车祸3例,重物砸伤4例,其中T11、T12骨折合并脱位6例,T12、L1骨折5例合并脱位1例,L1骨折3例,L2骨折2例,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本组病例均为青壮年,是家庭的重要角色,突然的意外伤害给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痛苦,病人恐惧焦虑,悲观失望,为预后担心,缺乏自信心,影响患者的食欲和睡眠,针对病人心理状态,护士要主动与其交流,因势利导,关心安慰鼓励病人,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序列,对脊髓进行有效的减压及对脊柱进行可靠的融合与稳定是神经恢复的必备条件[2],从而使患者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术前准备:讲解手术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规备皮,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训练病人深呼吸,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目的,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1小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严密观察创口敷料渗血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前对比,每1~2小时记录1次,如发现活动受限、麻木加重,感觉及运动缺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②注意观察切口及引流情况:注意伤口敷料是否清洁,有无脱落,负压引流管装置是否完好,引流管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引流量过多、鲜红,应考虑有出血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一般术后24~48小时可拔除引流管,术后14天伤口拆线。

康复训练及指导:术后3~5天开始行主动或被动直腿抬高,股四头肌收缩,双下肢屈伸锻炼,防止神经根粘连,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保持肢体关节功能位,术后6小时开始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各关节3~4次/日,30分/次。术后12~14天拆线,拆线后行腰背肌锻炼,如三点式、五点式支撑,带腰围下地行走,告知患者锻炼要循序渐进,强度以不引起疼痛和不适为宜,3~6个月内应需带腰围进行活动,禁弯腰,避免过屈,扭腰等活动,出院后遵医嘱按时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复诊。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①预防褥疮:外伤截瘫病人神经传导障碍,神经营养不良,易发生褥疮。术后4~6小时,每2小时翻身1次,检查皮肤受压情况,保持床铺、病人皮肤清洁干燥,骨突出处用50%酒精按摩。温水浴1~2次/日,以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受压部位垫气圈,气垫以防受压。全身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质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有利于机体早日康复。②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注意保暖,防止着凉而诱发呼吸道感染,鼓励病人作深呼吸运动及咳嗽训练。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屏住10秒,然后缓慢呼出,呼出的时间越长越好,达到最大通气量,咳嗽时双手按住胸部,从肺的深处咳出。增加肺活量训练:指导患者每2小时做深呼吸,吹气球,进行扩胸运动,必要时可雾化吸入,稀释咳出痰液,预防肺部并发症。③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病人截瘫留置导尿,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会阴应清洗1次/日;尿管护理2次/日;膀胱冲洗1次/日;更换尿袋1次/日;更换尿管1次/周,在更换尿管后应先采取各种促进排尿的方法,让病人自主排尿,在无效的情况下再行导尿。平日嘱病人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行泌尿系自行冲洗,防止泌尿系感染。④胃肠道护理:脊神经损伤,使支配肠道的神经功能减弱造成肠道收缩、蠕动、推进减弱[2]。引起腹胀、便秘、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损伤早期以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少吃产气食物,避免腹胀。同时可按肠管走向顺时针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并进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便秘者可用缓泻剂或灌肠必要时可人工取便。⑤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腰椎骨折术后约1.2%~3.6%并发深静脉血栓,其中50%可继发肺栓塞致患者死亡[3],下肢深静脉血栓常发生在术后2~3天。护理上应严密观察下肢皮肤温度、颜色、肿胀情况及有无感觉异常及早发现,及早抗凝、溶栓治疗,在护理上清醒后即督促患者行双下肢股四头肌的静态的等长收缩机足踝关节的主动伸曲活动,并辅以向心性按摩以缓解静脉回流瘀滞;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增加影响静脉回流,引起血栓。

胸腰椎骨折为脊柱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较年轻,为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病人治疗效果好坏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故对胸腰段骨折病人进行精心护理相当重要。除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还要及时指导协助病人康复训练,直接影响到病人各项功能恢复。本组15例,患者经正确治疗,精心护理功能恢复较好,生活能自理,重新回归社会,随访2~3年无并发症、合并症发生。

结 果

本组病例中合并不完全瘫痪11例,完全瘫痪4例,伤后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术后经过护理,康复训练等一系列措施,其中12例完全康复,2例丧失部分功能,1例完全丧失功能。

参考文献

1 邓幼文,吕国华,王冰.陈旧性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15(5):271-274.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第5篇

【关键词】掌骨骨折;康复护理;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0-0110-02

手掌骨折多由于直接暴力如打击或者挤压伤所致,一般分为单一或者多个掌骨骨折,骨折类型一般以横断和粉碎较为常见[1]。对于掌骨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石膏托固定法和克氏针内固定法,但该种方法不能有效的维持骨折部位,给患者带来很多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功能锻炼。为不影响患者掌骨功能锻炼,笔者对收治的96例掌骨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不影响患者术后患肢的活动,同时配合康复护理,使患者的掌骨功能较好的恢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96例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1.5±5.4)岁;左手42例,右手54例;患者受伤原因:挤压骨折34例,打击伤21例,砸碰伤30例,刀割伤6例,绞伤5例;患者的骨折均为新鲜骨折,其中67例为开放性骨折,29例闭合性骨折;患者入院进行病理检查,其中第1掌骨骨折24个,第2掌骨骨折27个,第3掌骨骨折31个,第4掌骨骨折14个,第5掌骨骨折19个,其中近节指骨骨折32个,中节指骨骨折44个,远节指骨骨折39个。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原因以及部位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在患者的臂丛麻醉气囊止血带下采用内固定手术,手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即常规检查、术后指导、炎症处理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具体的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2.1护理患者在手术后,应该将患肢抬高,通常采用自制的吊带固定,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使得患者的回流速度加快,减少患肢水肿现象的发生。

1.2.2疼痛护理在患者手术后,随着麻醉作用的消失,患者的患肢将会面临巨大的疼痛,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解释疼痛是手术后必然的生理病理现象[2]。由于疼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使患者更容易放弃患肢功能的锻炼,从而影响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给予患者服用一定剂量的止痛药,鼓励患者主动按照正确的功能恢复锻炼方法进行锻炼,达到康复的目的。

1.2.3术后功能锻炼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基本病情恢复情况,鼓励患者进行简单的康复功能锻炼,如指导患者前臂以及手部肌肉的屈伸练习,使患者能够慢慢进行握拳,逐渐恢复指尖的各部分功能,同时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皮温、血运、运动以及感觉情况。由于术后功能锻炼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内固定手术为患者的康复功能恢复锻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护理人员在这个时期,要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在患者水肿消除后,在患者疼痛忍耐范围内进行最大程度的锻炼,并采取手功能锻炼仪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掌骨功能的恢复。

1.2.4理疗护理给予患者采取红外线热疗灯进行理疗,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手循环情况,在患者术后第二日进行理疗,每日2~3次。每次20~30min,在使用红外线热疗灯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手的温度进行距离的调整,一般灯头距离患手35~45cm,避免患手被高温烧伤。

1.3功能评价根据有关文献必定[3]:优:患手掌骨所累及的手指屈伸功能范围达到正常屈伸范围;良:达到正常屈伸范围的3~4级,关节活动度达到原有的40%;可:达到正常屈伸范围的2~3级,关节活动度达到原有的30%;差:低于正常屈伸范围0~1级,小于原有关节活动度的3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随访3~6个月,患者的手指间关节以及手掌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9.5%,对照组患者指间关节及手掌关节评价优良率为7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术后指间关节及手掌关节功能评价对比

[例(%)]

组别 例数 优 良 可 差 优良率

对照组 48 31(64.5) 12(25.0) 4(8.3) 1(2.1) 43(89.5)

观察组 48 24(50.0)* 11(22.9) 10(20.8)* 3(6.3) 35(72.9)*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讨论

掌骨骨折治疗的重点在于骨折复位后的康复功能锻炼,传统的手术治疗,由于手术固定技术的落后,固定材料对患者术后的康复锻炼具有极大的影响[4]。因此,患者在治疗后收到的手术效果不理想,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采用纯钛金属板对掌骨骨折处进行内固定术,能够使骨折手术后取得坚固的稳定性,不影响患者的活动锻炼,同时配合术后康复护理,加强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能够使患者的手指运动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由于手部的运动功能比较复杂,因此,术后的有效锻炼能够有效减少骨折部位组织的粘连,增加关节的活动度以及手部肌肉的力量,能有效地缩短了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减少了患者术后因固定不牢固导致的并发症。综上,在掌骨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手术中配合康复护理,使患者在术后能够获得有效地康复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熊春梅,田华卫.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康复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5,04(08):634-635.

[2]曹彦花,任永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11(15):741-742.

[3]闫玉明,张伟平,廖勇,等.指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骨伤,2011,03(25):890-891.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第6篇

【关键词】 髌骨骨折;围术期;护理体会

髌骨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 占全身各部位骨折的1.65%;临床治疗多主张早期手术复位、牢固固定和术后早期锻炼, 以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1]。膝关节处血供丰富, 如护理不当, 极易引发术后关节肿痛、膝关节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 因此术前、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髌骨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6月~2012年12月间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74例髌骨骨折患者, 对其围术期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髌骨骨折患者74例, 其中男53例, 女21例, 年龄14~65岁, 平均(37.2±8.3)岁;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皮下淤肿, 膝关节屈伸困难, 交通事故致伤58例, 摔伤13例, 其他原因致伤3例;其中无明显移位骨折15例, 采取石膏外固定, 明显移位骨折59例, 包括横行骨折32例, 粉碎性骨折21例, 下极骨折6例, 术后行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36例, 克氏针钢丝固定18例, 中空钉加张力带固定5例。

2 护理方法

2. 1 术前护理

2. 1. 1 心理护理 骨折多为突发意外暴力所致, 患者的身心痛苦较大, 加之陌生的医院环境和未知的手术预后, 易使患者产生恐惧不安的负性情绪[2]。医护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 就骨折情况以及手术必要性、注意事项、预期效果等做耐心细致的讲解, 以消除患者顾虑, 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2. 1. 2 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清洁舒适, 认真核对患者信息, 带领患者及家属熟悉医院环境;告知患者手术时间、术前禁食及注意事项;对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卧床排便指导和训练, 防止术后便秘和肠梗阻发生。

2. 2 术后护理

2. 2. 1 术后监测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温度、感觉及运动状况, 外固定的松紧度是否适宜, 一旦出现血供异常需立即查明原因, 对症处理。给予伤口常规止血包扎处理, 密切观察有无红肿、渗血等情况, 定期更换敷料, 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 2. 2 疼痛及肿胀护理 术后早期疼痛剧烈者, 可遵医嘱使用止痛剂缓解痛苦。但尽量避免止痛剂的使用, 可对患肢周围组织进行按摩以缓解疼痛。疼痛通常在术后2 d会自行缓解消失, 应告知患者以消除恐惧感[3]。另外, 术后肿胀致使绷带过紧也会加重疼痛, 适当松解绷带会迅速缓解此类原因所致疼痛。指导患者于膝下垫软枕, 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10~15°, 有利于静脉回流, 可有效减轻患肢水肿程度。

2. 2. 3 生活护理 骨折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 预防局部感染。指导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的清淡膳食, 多饮水, 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保持伤口及皮肤清洁, 及时更换床单被褥, 按摩受压部位, 防止压疮产生。

2. 2. 4 康复指导 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加快静脉回流, 利于肿痛缓解和关节功能恢复。本院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制定了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计划:术后第二天即开始健侧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 患者掌握正确锻炼方法后自行锻炼患侧;待外固定解除后, 开始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 忌用力过猛;每日对髌骨进行适度推动按摩, 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术后1周可下床锻炼, 拆线后可逐渐加大步行量。此外, 配合舒筋活血的中药熏洗外敷, 能够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4]。指导患者出院后按计划坚持锻炼, 定期复查;石膏外固定于术后1个月去除, 术后半年视骨折愈合状况拆除内固定。

3 结果

7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9~24个月, 72例患者膝功能恢复完全, 2例老年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 遗留轻微疼痛。

4 讨论

髌骨是髌骨关节完成屈伸功能的中间结构, 能够保护膝关节, 增强股四头肌伸缩力, 对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髌骨位于关节浅表, 外来暴力易致骨折, 早期手术复位固定和术后早期锻炼, 能够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形态和功能。对髌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康复锻炼等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能够获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建伟,熊波.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16(6):442-449.

[2] 张真.106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医学信息, 2011, 4(1):1480-1481.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第7篇

关键词:四肢骨折;手术治疗;舒适护理;应用效果

四肢骨折是骨科一种常见疾病,包括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其中上肢骨折包括肱骨外科颈骨折、锁骨骨折等,下肢骨折包括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颈骨骨折等[1]。四肢骨折患者若护理不当、病情检查不全面则很容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栓塞等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科学护理对骨折愈合尤为重要[2]。现将我院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资料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8~76岁,平均(56.7±1.2)岁;上肢骨折28例、下肢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8例、闭合性骨折32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8~72岁,平均(55.7±1.8)岁;上肢骨折20例、下肢骨折20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30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骨折护理,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生命体征监测等基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

1.2.1 术前护理 术前及时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手术方案做好对应的护理方案,预测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准备好应对措施。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交流沟通,认真解答患者的疑问,告知其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充分休息,安抚患者,缓解其不安恐惧的心理,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牵引患者还要注意是否出现水泡、压疮、感染等。对于部分心理状态不佳的患者要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护理。患者在外力导致骨折情况下难免担心留下残疾,护理人员要正确引导患者的心理,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

1.2.2 术中护理 保持手术室温度在22~25℃、湿度在50%左右,保证环境舒适,以轻松的语言进行沟通,稳定患者情绪。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术式选择最佳,避免压伤,还要合理摆放衬垫物与支撑物,保证固定点及着力点不影响手术操作、不影响患者呼吸、不压迫神经或静脉,避免软组织压迫及牵引。加强患肢托扶,保证牵引用力轴线一致。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尽量避免使用电刀以免烧伤,应用止血带时要注意力度及时间、位置,预防压迫臂丛神经。

1.2.3 术后护理 术后要清洁患者体表血迹,合理包扎创面。告诉患者手术顺利、骨折对位良好。护送患者回到病房,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对接。① 饮食护理:在术后疼痛、创伤、卧床等因素影响下,多数患者胃肠蠕动减弱、失语下降、营养吸收不佳,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静脉输注的护理,还要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易消化类食物,补充机体营养需求。② 皮肤护理:骨折引起的疼痛、皮肤受损、不能移动等会引起局部压迫坏死,提高肢体坏死及感染的发生率,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截肢、残疾。护理人员要做好皮肤护理,必要时应用气垫床、定期为患者翻身和按摩,保证床铺干燥整洁,做好预防压疮的护理。③ 功能锻炼:对于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来说皮肤存在一定损失,容易并发感染,不利于骨折愈合,加之疼痛导致骨关节僵硬或肢体萎缩,前期需要正确的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可局部按摩锻炼患肢关节屈伸活动。在皮肤愈合后可进行物理疗法促进皮肤组织修复,促进患肢神经感觉恢复。下肢骨折患者拆除外固定后可适当锻炼患肢关节,降低致残率,保证生活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

2. 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6.5±0.9)周明显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8.8±1.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977,P0.05)。

3. 讨论

四肢骨折患者若护理不当、病情检查不全面可导致血管神经损伤、失血性休克等,对患肢功能及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围手术期术式护理以全程为患者提供舒适满意的护理服务为宗旨,针对患者每个治疗及护理环节进行科学护理,保证患者身心舒适,让其在生理、心理上都能得到全面的护理照顾,最大化减少不利因素,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骨折愈合[3]。研究表明舒适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进行的前提,是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的保障[4]。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

参考文献:

[1] 成 越.舒适护理在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29):6466-6467.

[2] 王玉芝,王加荣,刘淑丽.音乐护理在围手术期病人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8):135.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第8篇

[关键词] Solis椎间融合器;Hangman骨折;手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 R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b)-0076-02Hangman骨折又称创伤性枢椎滑脱,是枢椎椎弓根部的骨折,占整个颈椎骨折的4%到7%,常用的治疗此类骨折的方法是从颈前入路椎间骨置入钢板进行内固定[1]。寰枢关节承受着颈椎一半的旋转功能,从力学角度分析颈椎产生的张力和压力的平衡点位于枢椎椎弓的根部,使得这一部位成为解剖中的薄弱之处,当应力超过其所能承受范围时就会发生骨折。由于寰枢关节掌握着头颈部的活动和旋转,Hangman骨折势必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和心理上的痛苦,目前也一直在探索一个较佳的手术治疗方案[2]。为探讨在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中应用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该研究对2013年1―10月间来该院利用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来该院利用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经CT检查均排除了合并骨折的情况。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6例,女性1例,他们的年龄在18~45岁,平均(28.12±1.58)岁。这些骨折患者中有3例因交通事故造成,3例因坠落导致骨折,1例被重物砸伤头部所致,其中有2例患者主诉四肢有麻木感,其他患者没有出现神经受损的现象。根据Levine-Edwards骨折分型在这些患者中有5例为Ⅱ型,2例为Ⅱa型[3]。

1.2 方法

1.2.1 手术配合 手术前需要准备好的器械有:双极电凝、颈椎基础器械、磨钻、外送器械等,护士应严格检查器械是否备齐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插管全麻,从甲状软骨上缘至胸锁乳突肌前缘作一直径4 cm左右的切口,钝性分离至枢椎椎体下1/3部位,置入牵开器的螺钉,保留C2~C3之间的骨性终板,清除其间的椎间盘;在髂前上棘处钻孔取骨,将切口洗净,向孔内填入明胶海绵止血并缝合切口。将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检测其稳定性,然后冲洗切口,在负压条件下引流并缝合切口。

1.2.2 护理服务 术前护士到病房询问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情况,了解患者状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整个手术流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鼓励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手术时护士先认真核对患者各项信息,在麻醉前告知患者各种注意事项,安抚患者的紧张担忧情绪,患者麻醉复苏后随时了解患者的需要,尽量宽慰患者的忧虑情绪,嘱咐患者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护士要根据医生的操作方便及患者的舒适度将患者置于一个正确的,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2 结果

前来治疗的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进行的时间在60~130 min,平均为90 min。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在100~200 mL。在手术前和手术中都没有因准备不充分或手术配合不当而导致手术失败的情况发生,合理恰当的护理方式使得所有患者术后的情况都很稳定。

3 讨论

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存在许多争论,很多学者倾向于不稳定性的骨折需要采取手术治疗这一说法,不稳定骨折指的是移位超过3.5 mm及所成角>11°的Hangman骨折。目前手术治疗可划分为颈前入路和颈后入路两种,颈后入路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比较适合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患者[4]。颈椎承受负荷的多半都是通过前柱来传导的,因此在治疗Hangman骨折的患者时重建前柱的稳定性是关键,在由颈前入路进行治疗的手术中,从咽后入路能够充分显露颈椎,有利于钢板的固定,但是这种手术方法操作繁琐,损伤神经的可能性大,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为了使手术的操作过程方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采用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的方法来治疗此类骨折[5]。这源于融合器小而精致的优点,使得手术的切口不必太大,显露部位不用太多,大大缩小了可能致损伤的范围,减小了对周围组织的伤害性刺激;同时,Solis椎间融合器的植入使得枢椎椎弓根部骨折部位的两个断端相互靠近,使接触面积增大,很好的促进了骨折的愈合。除此之外,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患者营造了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使患者及患者家属以乐观豁达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术前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稳定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手术过程中护士的仔细检查与医生的配合,术后护士对患者的密切关注及对其家属的嘱咐,在整个护理工作中护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优质的护理服务配合制定的手术方案使得手术能够顺利的完成[6]。通过对该研究中17例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以看出,所有患者的手术过程都顺利的完成,并且患者的手术效果都很好,手术时间不长同时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也不是很大,这些都说明了护理服务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单纯的手术治疗是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的[7]。综上所述,在Hangman骨折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利用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配合手术中的操作以及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服务能够保证整个手术高质量的完成,值得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厚杰,蔡小军,张军,等. Hangman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7):554-560.

[2] 黄阳亮,刘少喻,梁春祥等.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J].山东医药,2010,50(28):17-19.

[3] 唐建华.Hangman骨折分型改良及其临床初步应用的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1.

[4] 姚利兵.Ⅱa型Hangman骨折前路融合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及力学改变[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7):650-651.

[5] 黄阳亮,刘少喻,梁春祥,等.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附10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0(28):17-19.

[6] 蔡少丽,林少玲,邱秀清.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配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3):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