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生活中的经济学知识

生活中的经济学知识赏析八篇

时间:2023-12-26 10:41:28

生活中的经济学知识

生活中的经济学知识第1篇

一、“经济素质”的提出

“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而“素质”通常指的是人的内在的品质与特性。通常人们把经济素质与企业的经营水平联系在一起加以认识,往往指企业的运营能力和赢利能力。1995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精神文明研究中心举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素质”研讨会,首次将经济素质引申到人的内在品质特性这一层面上加以理解。会上一致认为“从市场经济内在运行规律上看,其客观必然性是促使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讲究效益,增强竞争意识,促进创新观念、公正观念的形成。而人们这些观念的形成又反过来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1]这便是我国学界对“经济素质”的最初阐释。由此可见经济素质的提出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属于人的一种新型发展指标,是对人的素质结构的一大丰富与补充。经济素质的实质是经济活动的人格化,笔者认为一个人的经济素质高,主要指其对经济现象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能抓住经济现象内在的本质,并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经济素质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

素质教育的提出,使我们对人才和人才培养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当今大学的素质教育正是以追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努力使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学界从基本素质出发,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结构的认识有“三素质”说[2-4]、“四素质”说[5-6]、“五素质”说[7-8],甚至“九素质”说[9]。这些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结构的不同见解,均忽视了对大学生经济素质的关注与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与实质。该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其内涵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侧重。中共十四大就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全体人民都要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常不断地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中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已初步形成。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较高的经济意识和市场观念,因此,向大学生普及经济科学,提高大学生经济科学水平,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如前所述,大学生全面发展应具有时代性,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素质教育受人的发展规律制约,也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社会各种领域都充斥着竞争与挑战。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大学毕业之后必将踏入社会,迎接社会的挑战,同时也将参与到市场竞争过程之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面对许多复杂的经济活动。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立足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系统素质教育必然离不开对当代大学生经济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行者更应该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了解一些宏观及微观经济政策与现象,具备一定的经济意识,能够从事一些基本的经济活动,努力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市场化的推动者”。可以说,经济素质既是衡量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丰富与完善。

三、当代大学生经济素质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一要立足时代背景。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大学生的经济素质结构也一样,必须依据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不断进行自我调节。时下,“我们正由计划经济型的素质向市场经济型的素质转变,对于我们来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10]。在以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必须立足市场经济的客观现实,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吸纳市场经济对人的经济素质的品质需求,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竞争风险意识、法律意识、科技意识、公平民主意识以及效率意识等。二要明确角色定位。经济运行既包括整个国家的宏观调控,也涉及到普通公民的简单经济行为。对当代大学生经济素质的教育与培养还必须依据大学生群体这一角色本身加以定位。大学生的主要身份依然是一名求学者,尚未能由学习者角色向职业者角色进行完全转化,即还不具备从事复杂经济活动的条件。所以,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经济素质,应侧重于其对基础经济知识的认知、对市场经济意识的领悟以及对简单经济活动能力的掌握。三要知意行相结合。“素质”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素质是指知识、意识以及行为能力的统一。狭义的素质则“通常被视为与知识、能力相并列的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11],专指人的各种属性的具体实现以及它们所达到的质量和水准,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具备的主体条件。为了更全面地认识当代大学生的经济素质状况,本研究在设计大学生经济素质指标体系时采用了广义的素质定义,将经济素质分为知识、意识以及能力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2?当代大学生经济素质指标体系大学生经济素质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涉及面很广,既包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认知,也包含微观经济活动能力的体现(见图1)。结合时代特征及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属性,从层次上将其划分为宏观经济素质和微观经济素质。经济素质宏观经济素质宏观经济政策与指标的认知(知)市场供求走向的分析判断能力(意)微观经济素质微观经济现象的认知(知)微观经济意识(意)简单经济活动能力(行)图1当代大学生经济素质指标体系一是宏观经济素质。宏观经济素质是指公民对宏观经济现象的分析、把握和认知能力。[12]5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离不开宏观经济大背景,可以说,人们一切经济活动都与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指标体系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是公民经济活动的方向盘与指南针,任何经济行为不能逾越这一大前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当代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理应认真研究国家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对其内容有所了解和认知。此外,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应对国家宏观经济指标有一定的认知,通过这些经济指标时刻关注国家的经济动态,如GDP总量、经济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失业率、进出口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大学生对这些宏观经济指标有所了解,有利于正确认识经济现象,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总的走向。其次,对市场供求走向也要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由于商品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市场运行也随之处于变动之中。人们对市场的分析判断将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经营与决策,对市场正确的预测和判断可以使自身适应市场的变化,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济活动,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以大学生创业为例,对很多大学生而言,创业过多地停留在激情上,真正实施成功的很少。大部分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对市场走向、供求关系分析不全面、不严谨,仅从单方面评价创业项目。因此,当代大学生理应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以及基本的预测市场变化的分析能力。二是微观经济素质。对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指标的认知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参与到现实的市场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当代大学生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微观经济素质。微观经济素质就是指“人们对微观经济现象的认知、所具备的经济意识和从事经济活动的能力”[12]6。对微观经济现象的认知包括对市场中供求、价格、生产要素、货币、消费等诸多微观经济活动及元素的了解。当代大学生要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要素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资本和土地了,还包括信息和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大学毕业生凭借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完全有机会参与到社会生产活动中,同时也有能力参与生产的分配,付出知识,获取所得。微观经济意识指的是人们对周围所存在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的看法或认识。具体来说,就是人们是否具备能够准确捕捉商机,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心理倾向。人的行为是其意识的直接反映,具备较高的经济意识,可以使人从深层次去认识事物的内在价值,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它转变成现实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主体将不可避免地直接面向市场。人们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充分丰富和提升自身市场经济意识。就大学生而言,必须具备善于观察、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的市场经济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愈加复杂,市场情况愈加模糊不清,这就要求人们具备各种能力加以应对。受传统重智教育思想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把大学生从事一些基本的市场经济活动视为不学无术,重利轻知。而大学生在校期间,虽然要立足于专业知识学习,也不具备从事复杂经济活动的平台与条件,但这并不等于他们不应该参与一些简单的经济活动。事实证明,当代大学生存在严重缺乏投资理财能力、不熟悉市场竞争规则、法律意识淡薄、对市场分析判断能力有限等问题。然而这些都是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素质。所以,为了更快更好地适应由学习者向职业者的身份转换,大学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科学理财能力,并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利用假期等闲暇时间从事一些简单的经济活动,以此来增强自己的经济活动能力。

生活中的经济学知识第2篇

60%―80%,知识经济,顾名思义即科学技术,当今世界各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演绎成一场知识和创新的竞争,失去了科学技术知识,犹如放下了手中的钥匙,而失去了创新意识,就失去了整个未来。在新的历史节点下,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倡导知识经济,力图抓住发展科学技术这剂良方,不断提升本国经济水平。

一、知识先导型企业产生的时代背景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影响着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不断进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由最初的简单商品交换到今天以知识为本的管理方式,仿佛经历了一个涅?重生的过程,进入新时代,企业经营更加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员工素质的不断提升。知识先导型企业的经营活动,对推动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增强企业职工科技意识,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精神,对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创建知识先导型企业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客观需求和必经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之下,传统的企业管控模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更先进目标模式,组织模式,效益模式等理念的管理方法。有学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商业活动成败的首要因素是管理,而只有以管理创新带动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会驱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知识先导型经济的概念和含义

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为龙头产业,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中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传统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总体来说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人类经济,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同时又是新的信息革命导致知识共享以高效率产生新知识时代的历史产物。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该理论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至今,日益频繁的经济活动已经证明知识经济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以此为标志的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类型。

三、知识先导型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实施

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决定了经济行为的成败,知识先导型企业将知识看作为企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由其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具有的一定的特殊性,知识不像其他资源是有形的,固定的,知识可以存在于大脑,书籍和刊物中,它可以成为指导工作的宝典也可以成为无用之物;知识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符合数学规律,知识不会因为用的人越多而变得越少,反之,它会随着使用的越频繁造成对社会的影响越深远。知识本身具有很多自身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知识先导型企业在管理上也存在着一些特点:

生活中的经济学知识第3篇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知识经济又称为新经济、信息经济,它建立在知识的分配、使用与生产基础上,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新型经济,与传统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有着本质区别。总体而言,知识经济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也是知识经济的首要特征。当前,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物质投入逐渐被知识投入代替,进而提升了经济效益,节约了物质资源。知识的掌握和传承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开展又必须以教育管理为基础。其次,知识密集型产品比例逐步增大。传统的工业经济主要以物质生产为主。知识经济则是将知识生产与物质生产有机结合在一起。合理运用信息资源与知识资源,极大地提升产品的高附加值与知识含量。通俗而言,即是说产品包含的知识日益增加,包含的物质则相对减少。再次,知识经济具有高效低耗的特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物质资源高消耗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形势必将被时代淘汰,而信息、计算机技术、电子则会逐渐普及和应用,这都可以极大地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物质消耗。当前,数字化形式作为知识经济的载体,正在改变着人们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而教育则对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探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既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题中之义。

二、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管理的实践策略

(一)建立多样化的教学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直接决定教育教学管理的成效,特别是对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管理的规范有着直接影响。目前,许多学校在教育管理中过于“规范”,对不同年级、性格、能力的学生运用同样的管理标准和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若要顺应知识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在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原则的前提下,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多样化的管理制度主要是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灵活地调整和修正教学管理制度,并通过有效的措施、组织结构加以实行。多样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进而提升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推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二)建立网络型教育管理体系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逐渐普及,网络管理理念被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点。传统教学管理体系缺乏师生互动,单一僵化,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管理效率难以提升。因此,若要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就必须运用网络工具和平台构建网络型教学管理体系,以提升管理者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网络教学管理体系首先要求注重师生沟通交流。简单而言,即是指无论是在教育系统外部,还是在教育系统内部,都必须实现双向沟通,在融洽的师生氛围中有序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构建互动平台,及时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需求,并给予帮助和指导。其次,要重视学生在网络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一切教学管理活动的中心,因此,教师利用网络设计教育管理方案或计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的个性需求为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完善基本管理机制

生活中的经济学知识第4篇

摘要: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经济发展的方式,使社会日益知识化并改变人类生存方式,使现代化的发展由以工业化和城市为主要内容的经典现代化阶段发展到以知识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

关键词:知识经济;现代化;影响

1知识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现代化的影响: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

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那种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由工业经济转人知识经济,要比二三百年前由农业经济转入工业经济具有更为重大和深远的意义,知识经济所引发的这场世界经济革命也远比当年的工业革命更伟大,影响更深刻、更广泛,它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1)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转变。在传统经济里,有形的生产要素一直被视为财富的源泉,劳动力和资本被看作是产业的真正基础。事实上,农业经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工业经济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模式。二者的发展都基于对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之相反,知识经济的第一生产要素是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这种经济通过知识实现对现有资源的优化利用,并不断开发出富有的,甚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资源,从而创造出新的巨大财富。因此,知识成为最主要的资产,是新一代企业实力的主要标志。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方向由有形资产逐渐转向无形资产,知识密集产品开始成为主要的产品形式;经济竞争从有形竞争转向无形竞争,知识科技先导型企业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产品中蕴含的知识量成为竞争的基础和决定胜负的关键。美国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近三分之一是像微软公司这样的知识企业提供的。微软公司的有形资产规模很小,原材料的库存量很少,但企业资产却高达2000亿美元;相比之下,通用汽车公司拥有的庞大设施可谓雄居全球之首,而整个资产却只有400亿美元。

(2)从“收益递减”向“收益递增”转变。工业经济遵循“收益递减”原则,即按照经济“增长函数”,资本和劳动力投人必须按比例进行。如果某一方面,比如资本投入过多,就会造成“收益递减”。知识经济则恰恰相反,对知识的投入,只会造成“收益递增”。1996年美国从电脑到电话等高技术方面的投资按年率计算猛增23.8%,经济却仍然健康持续地发展。

(3)从周期性发展向持续性发展转变。工业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周期性”,工业经济从来就没有摆脱过衰退周期和经济危机周期的烦恼,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则是“持续性”,立足于基础性研究的“突破性创新”时代牵动全局,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更新或调整,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经济衰退的周期被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大大弱化了。

(4)知识经济的发展使知识日益产业化。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基本规律来看,知识产业化的进程一直是国家兴衰的命脉所在。经济的知识化和知识的经济化都是不可否认的客观规律。这一规律的含义是:在知识与经济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知识对经济的作用愈来愈大,经济的知识含量也愈来愈高,其最终的表现形式就是知识产业化。知识产业化,不仅给第一、二、三产业注入强大的活力,而且还导致出现了当今世界多极格局国际竞争的制高点——高技术产业,也可称为第四产业。

知识产业化推动第一产业实现质的飞跃。以,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在传统工业社会里是亏损和补贴产业,而在欠发达社会或地区,则是效益低下而又事关国计民生的产业。知识的产业化使情况发生了巨变:随着绿色革命的发起,出现了第二产业性质的大农业,兴起了第三产业性质的大旅游,第四产业性质的知识农业。如试管畜牧业、基因养殖业等等。

知识产业化推动第二产业不断升值。以工业、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在发达的工业社会已沦为“夕阳工业”,而在欠发达地区,却又面临高速增长与毁灭性破坏的矛盾。知识产业化不断加大第二产业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从而带来第二产业价值的爆炸性增长,并对调整发展的负面影响起到了缓解的作用。

知识产业推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以信息业、服务业、商业、金融业和文化娱乐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是全球新兴的“朝阳工业”。由于知识产业化的巨大推动作用,在短时间内,已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出现了一本万利和点石成金的奇迹,致使当代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在质量、品位和规模上迈出了很大一步。

知识产业化推动新兴产业迅速生长、扩张。以信息、知识、高科技和文化、人才元素为主体的新兴产业是前途无量的“未来工业”,目前已如滚滚浪潮,势不可挡。1994年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以后,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信息化战略。新兴产业将掀起一场翻天覆地的经济革命,并将使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新的高度。

2知识经济对社会现代化的影响:使社会知识化并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学习型社会来临,从社会结构、社会意识、社会分层和日常生活诸方面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

(1)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才”的作用彰显。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不同,是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它的显著特征是:知识成为创造社会财富诸要素中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要靠知识来装备和更新。知识经济的生命线是知识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在最近30年所获得的知识约等于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而未来若干年内物质和知识还会在许多领域出现更为惊人的突破。预计到2050年,人类现今所掌握的知识届时将仅为知识总量的1%,知识、技术的更新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这将导致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周期缩短和技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因此,是否具备掌握不断推陈出新的知识的能力,是否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是否能够真正形成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是否能实现社会的知识化,将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顺利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2)学习社会形成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学习他人或前人在改造世界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知识),以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毋庸置疑的共识和约定俗成的做法。到了21世纪,学习将具有全新的内涵,不仅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将大大拓展,而且它的价值和功能也大大增强。

目前,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学习社会”的雏形也随之显现。一种全新的文化景观正以方兴未艾之势发育成长。社会知识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在未来的发展中,知识越来越显示出其决定性的先导作用。农业经济的资源或价值取向是劳动力和土地的占有;工业经济的资源或价值取向是自然资源和资金的占有。现在,知识作为最主要的和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不仅应得到合理的评价,而且应该理直气壮地介入分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起新的资源观。通过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用法律体系、机构设置,舆论导向和社会风气来保障知识成为分配的决定性要素,并引导社会价值取向的变革,推动社会的知识化。

(3)改变了人类生存方式。马克思有句名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置身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环境中,整个生存方式包括社会结构、社会意识、社会阶层、日常生活等等,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的知识含量将极大地增长,而知识也会透过经济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互动过程,使人们从知识的视野观察周围的一切,从而展现出一幅崭新的世界图景。

美国媒体实验室创办人尼葛洛庞帝教授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很生动地描绘了计算机和网络带给人类的新空间,及其所引起的地球新秩序的建立,预言在数字化世界,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生活观念将成为昨日黄花,因为数字化彻底打破了封闭,缩短了距离,无远不至,无高不达。知识经济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是通过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来起作用的。当经济基础发生变革时,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调整或变革。知识经济对上层建筑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在社会结构方面:知识经济是更个性化、更能体现价值规律的经济,它将加速社会的多元化,促进国家的法治架构;知识经济在本质上更重视科学、民主、平等,这就能推动政府行为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在社会意识方面:知识经济将改变人们的观念、兴趣、风俗习惯、审美情趣、舆论导向,因此,关于知识经济的思想理论体系将逐步得以完善。

社会阶层方面:社会将根据人们的知识拥有情况进行新的分层。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财富、权力地位的状况与知识拥有的多少成正比。在一般工薪阶层中,白领的绝对数要大大超过蓝领,并形成新的产业主体。

在日常生活领域:知识性消费将占主导地位。社会知识化将导致人们素质的普遍提高和道德水平的全面改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无孔不入的广泛传播,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们文化修养的提高,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人性、人文精神、终极关怀等变得更加现实,更受人关注,工业经济时代的工具理性必将受到扬弃。

当然,知识经济也会有负面的影响,如因各种原因(包括非自身原因)而未受到良好教育的阶层,将与知识阶层两极分化;智力犯罪将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等等,这些将成为社会学家和公众关注的新课题。

生活中的经济学知识第5篇

一、经济法案例教学的特点

经济法案例教学又叫做实例教学或个案教学,是指教师将实际案例引进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剖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理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灵活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要求师生形成互动模式,生动的案例素材使课堂增添活力与生机,启发性和自主性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内驱力,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经济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实践性强

经济法案例素材的来源通常有司法系统的实际案件、电视媒体宣传的经济法类案例、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经典案例以及其他渠道搜集的相关案例,将这些案例进行简单改编,隐匿其中的真实人名、地名,就可以成为教学案例的一线素材。纯粹的经济法理论知识太过枯燥,掌握起来有些机械易遗忘,通过对具有相对真实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联系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且深刻地掌握,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类似的法律问题,学会自己灵活学习法律、灵活运用法律。理论知识本来源自于实践,最终目的也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更好地指导实践。学生面对真实案例时,犹如身临其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分析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2.针对性强

案例教学具有针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案例素材要跟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通过有针对性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二是所选案例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在生活中能够实际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领悟能力。俗语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目的就是传授学生如何在课堂内外自我学习。案例教学具有这种较强的针对性。

3.新颖性

新颖性是经济法案例教学比较典型的特点之一。经济法案例教学所选的案例通常是一些活跃在当前法律实践中的案例,而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经济活动纷繁多姿,与之相关的经济纠纷自然也是各式各样,具有超强时代性。具备这种特征的案例素材往往能够给学生一些新鲜的印象,唤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主动性。新颖性是经济活动本身特点的一种体现。

4.多元性

经济法案例教学的多元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案例素材来源多元化,它可以是电视媒体传播的与经济法有关的案例,可以是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处理的与经济法有关的案例,可以是历史上流传与总结的经典教学案例,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渠道搜集的跟经济法有关的案例;二是对案例理解的意见多元化,不论是法律学者还是外行人,基于对法律认识的不同理解,针对同一案例往往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基于不同的认识角度对同一案件的理解也会各持己见。

5.科学性

经济法案例教学方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科学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纯理论知识的传授,一方是教师根据教材授课,另一方是学生听从教师的讲授,通常是单向性的知识流动。案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更具有科学性。结合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案例教学方式更能拉近学生校园生活和社会认识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刻灵活地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知识互动,不仅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教师也从学生那里获得更多需求与经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经济法教学中的案例素材选择存在的问题

经济法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热烈的互动,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但是实际案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无法达到案例教学预期的效果。比如,学生对案例缺乏兴趣;或者自身掌握的知识欠缺,无法对案例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等。改善经济法案例教学的方法不仅要从教师授课水平上分析原因,也要注重案例素材的选择。分析案例素材选择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与时代和生活相距较远

新颖性与时代性是相对应的,但是尚存在一些案例素材的选择欠缺时代性,即跟不上时代快速的变化。例如,21世纪却仍然大量选择21世纪之前的案例,未免太过陈旧,所描述的事件与学生所面对的环境相差太大,这样的案例无助于学生通过案例了解现实的社会,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时代经济相联系。经济活动和经济法规相对灵活多变,因此要求案例素材要具备新颖性、时代性。当然,此种说法不包括那些具有历史性、稳定性的、经典的老案例。

(二)难以大范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经济法规范的是经济活动领域里的各种事项,经济活动本身表现形式多样,变化快,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由于教师要考虑案例所包涵的知识点尽量多,难免会忽视案例本身的趣味性,致使学生对案例教学乏味而不喜欢学。另外,课堂上能够发言表达自己观点的人通常是少数,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或者大多数学生都一一发表自己的观点,通常是让学生自己讨论,然后选择其中一部分发表意见。当案例缺乏趣味性,而讨论期间课堂显得自由,难免会出现课堂纪律松散,学生随意聊天而不加入案例分析的情形,这样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三、如何选择经济法教学中的案例素材

案例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需从多方面完善案例教学方式。论文仅从案例素材选择上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完善经济法案例教学,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成果。

1.案例素材需具备典型性和启发性。典型性是指所选择的案例素材能够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在今后遇到同类经济法问题时能及时联想到相关的案例,找到相关的法律理论知识。通常法律具有一般性,而案例具有个别性,只有典型的案例相对更接近法律的一般性。而启发性是指通过个案的分析能够给学生一定的启发,自觉思考相关的问题,增强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典型性和启发性是相互联系的,通常典型的案例素材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2.案例素材需具备趣味性。上文对趣味性缺乏的分析表明,在案例教学中趣味性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不可小视。针对同一个理论知识,有无数的案例可供选择,教师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搜集既包含将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也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以保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就有助于挖掘其潜力,更深刻地把握知识,同时又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融洽的氛围中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3.多选用发生在身边的案例素材。身边的环境是学生相对熟悉的环境,来源于身边的案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实际特点,有助于学生更轻松快速地找到理解的入口,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一般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具有普遍性,学生面对这些事件的时候往往更有动力去了解和找到解决的方法,以期将来再遇到类似事件时知道如何用所学的经济法知识解决。熟悉的素材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也拉近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有利于学生改变思维方式,学以致用。

4.所选用的案例素材应当以正面教育为主,抵制消极作用。法律往往离不开纠纷、争议,而这些又必须面对社会中一些消极现象的存在。教师要把握好案例素材的选择及其传授的方式,尽量做到以正面教育为主,通过案例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传授学生区分积极与消极,选择积极与抵制消极的方法。因此,在案例素材的选择上应当注意素材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生活中的经济学知识第6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终身学习

世纪之交,各国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很多人都将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力求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如果我们缺乏终身学习的态度,那么,我们就难以推动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科学技术也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的有效结合,踏踏实实学习新知识,然后将其灵活引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一、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资源的占有成为了新时代下很多企业能否得以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知识时代快速发展过程中,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的有效融合成为了我国提升竞争力的核心。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一部分人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他们逐渐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这就严重影响力社会的进步。我国有一部分人员终身学习意识较差,他们得过且过、寻求安逸的生活,忽视了知识经济背景下自身素养的提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大家的学习意识,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1世纪,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企业发展趋势良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都离不开知识经济与终身学习的有效结合。知识是一个国家获得长远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且在国家经济发展当中,知识经济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今,很多人都将知识经济与终身学习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两者相互渗透,最终促进了国家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因此,我们不能够忽视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它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经过调查显示,有的人因为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这就导致了有的企业在核心技术上或者科研上迟迟没有进展。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知识经济背景下,我们应当鼓励大家努力学习知识文化,始终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推动的知识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经济下如何实现终身学习

在这样充满竞争力的时代,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它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想要在这充满竞争的时代里获得较快的发展,我们就应当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努力学习,吸收新的知识,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智慧。很多专家学者对知识经济下的终身学习进行了研究,如何有效地将两者联系起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成为当前很多专家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将结合有关研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试图找到培养人们终身学习的意识的有效策略,将我国的科学技术以及知识等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1.拓展网络学习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无法离开互联网,它是一个非常便捷的互动平台,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自由地沟通和交流,而且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各种各样有趣的信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大数据具有较大的价值,它有效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或。各行各业都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努力生产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资源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大大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成本,同时还确保了资源的实效性,因此被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认可。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很多教学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这些资源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云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网络有效地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是知识经济的大市场,在网络中,人们可以实现快速便捷的沟通和交流,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咨询好知识。所以,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拓展网络学习,培养人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人们沟通、交流、学习建立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广泛性、崭新性、即时性及便利性都是知识经济下网络的重要的特点,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媒介来学习知识,丰富自身的内涵。2.建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想要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就应当努力学习多种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和内涵。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人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应当建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来吸收知识,灵活应对社会的各种进步和发展。唯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生存于现代的知识社会。如今,我们已经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应当有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正确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那么,如何才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建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呢?首先,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观念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应当为孩子做好榜样,多读书、多学习,从小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学校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应当教学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唯有具有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方能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形成学习的习惯,这将是达成知识经济社会的瑰宝。

三、结语

我们已经处于一个经济和知识快速发展的时代,多种多样的科学技术都得到了提高,这些都源于人们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不断学习和探究。无论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作为一名青少年,我们应当热爱学习,努力学习,踏踏实实地完成学习任务,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韩艳.国外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7(18).

[2]郝美丽.终身学习——人力资源开发方式的选择[J].当代经济,2007(6).

生活中的经济学知识第7篇

关键词:旅游经济学;辅助教学;密切

F590-4

旅游经济学是旅游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这与旅游的多元化发展密不可分。在旅游经济构成多元化,旅游市场大众化,旅游产品个性化的今天,经济学知识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通常情况下,作为分支学科,旅游经济学的学习需要具备旅游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因此,高校旅游专业多选择在二、三年级开设该课程。事实上,在旅游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在教材教案的准备,课堂教学的讲授,学科实践的安排,课程知识的考核等方面会依据各自的教学经验及专业特长偏向旅游学基础或者偏向经济学基础。在授课前,学生如果已经学过了旅游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两门学科知识储备相当,这是相对理想的。但如果缺少哪一门知识的储备,在旅游经济学课程学习中,学生可能会不自觉地将旅游学和经济学内容人为划分,依据自己的判断,或强化课程内容中旅游方面的基础知识,对经济学内容的学习浮于表面,一知半解;或注重旅游活动的经济本质,疏于对影响旅游发展的自然及社会因素的考虑。究其原因,旅游学作为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源于实践应用,理论性弱于经济学。而经济学的实践性也不及旅游活动能够感观呈现,令人耳熟能详。从这个角度考虑,旅游经济学是要将经济学深刻的理论基础通过旅游社会实践活动反映出来,研究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其相关规律。笔者试图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探讨将旅游现象与经济理论密切结合的方法,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把握方向,打开思路,在旅游经济学的课程学习中获益。

旅游经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是旅游专业学科体系的重要构架,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可以从授课方式(包括案例教学,课程网站自学)到课程实践,课程考核,以及试题库、案例库建设等多个教学环节入手,将旅游学和经济学知识充分结合,实现课程学习的目标。鉴于该课程特点,探课程辅助教学方法如下。

一、加强案例教学,建设案例库

对于旅游经济学这样一门需要理论实践结合,典型呈现的课程来说,案例教学无疑是教师们的首选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案例的发掘十分重要,不仅要揭示旅游现象的经济本质,还要分析产生相关经济状况的旅游要素。比如:通常认为汇率升值会导致目的地旅游人数的减少,进而降低旅游外汇收入[1]。但事实上,对人民币而言,人民币的升值会抑制入境旅游,但如果汇率变动的幅度较小,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并不大。而中国旅游产品和服务价格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比较便宜的,因此,即使人民币升值,入境旅游者数量也不会因价格效应而明显减少。累似的案例在旅游经济学中十分普遍,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中对案例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外,建设与地域特色相关的旅游经济学经典案例库,有助于教师对旅游经济现象的典型性、整体性、应用性和前沿性的把握。总的来说,加强案例教学,建设特色案例库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传授旅游现象的经济内涵,矫正学生因知识不对等造成的理解偏差,从而实现旅游学和经济学密切结合,将旅游经济学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共同呈现。

二、利用网络资源,搭建课程平台

除了课堂电子课件外,能灵活呈现课堂内容的方法还有建设课程网站。在校园网络化时代,建设课程网站,引导学生课外自学,是辅助旅游经济学课程学习的又一手段。网络课程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文本、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仿真软件等多种媒体,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化解课程的难点(课程指导、课程学习、课程练习、问题思考、相关知识点的链接、教学互动等)[2]。旅游经济学课程可以根据旅游专业特色,收集旅游活动的典型案例、视频、动画,结合经济学知识,制作网络短片,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将旅游现象的社会思考提升到经济理论层面。总结课程内容,突出课程重点难点,将旅游经济学的内容更为直观地呈现。还可以补充相应的习题和互动问答,形成有效的课外学习。借助网络平台,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实现旅游经济学的课外教学及互动。

三、建设课程试题库

无论是教材、电子课件、课程网站还是案例库,教学设计者都会将课程的知识点凝练成习题,供学生作答,这种习题集就是建立试题库的重要依据。试题库建设有助于更加规范教师的出题形式和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旅游经济学试题库的建立除了要做到对课程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外,更要将旅游学和经济学内容充分结合,考查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灵活程度。如案例题中,将旅游学和经济学知识混搭,知识点相互交叉;判断题中,将旅游经济的个别状况与其他经济现象混淆;还可以增加根据旅游经济案例作答的综合选择题和以某个旅游经济漫画为题材的问答题或写作题。通过增加试题的多样性,考查学生对旅游经济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也根据学生试题考核的反馈情况,完善旅游学和经济学密切结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四 、开展课程实践

对于旅游专业来说,课程实践是学习知识的另一辅助方式。教材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印证是对知识最好的消化。通过课程实践,将旅游经济学理论知识呈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培养学生走向社会与社会沟通交往的能力,这一点对于旅游专业来说十分重要。旅游经济学的课程实践可以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放在课程教学中或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在课程中开展,有助于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相对应,帮助学生更好领悟所学知识,但时间受限,可以采取进行专向调查,走访等形式;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的实践中,时间相对自由,活动也可以深入展开,学生可以通过在旅游企业内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真实体验经济环境对旅游的冲击和旅游活动的经济效应。由于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环节相对其他专业开展得比较成熟,所以就旅游经济学课程而言,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小而精的课程实践,更有助于辅助课程教学。

五、注重挖掘美的元素

挖掘“美”是旅游经济教学所特别强调的。旅游活动的画面感能够填充经济理论的平面感。案例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网络教学突出教学资源的画面感,漫画试题体现教学考核的灵活性,课程实践丰富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这些看似平常的教学方法无一不是在挖掘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美”,勾勒“美”来引起学生的关注,感受“美”来丰富学生旅游经济学认知,分析“美”来揭示旅游经济现象,实践“美”来深切体验旅游活动的经济关系。在旅游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中,需要不断挖掘 “美”来激发学生热情,传递学习能量。

需要指出,针对旅游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教学辅助方法要丝丝入扣,为课堂教学服务,体现旅游经济学的教学主旨,不但要揭示旅游中的经济现象,还要引导学生发掘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旅游业发展规律。因此,旅游经济学的教学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网络课程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借助旅游活动的画面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将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丰富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形成更有效的教学互动。

参考文献:

[1]杨睿,汇率变动对国际旅游业的影响研究综述 [J].商场现代化.2011(2):12-14

[2]王艳芳,网络课程建设研究. [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0):41-42

生活中的经济学知识第8篇

经济法课程相比较,在课程内容安排、教学重点以及教学要求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该在其课程内容体系安排、教学方法的更新和多种教学手段的采用等方面重新定位和思考,以切实满足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对相关经济法律知识的需求,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模式。工商管理类专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于各类工商管理类

专业人才的经济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之能运用经济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工商管理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是实现工商管理活动法治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高素质、宽基础、懂经济、知法律,会管理、善创造、能应变”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111。正因为如此,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多设置了经济法这门课程,都趋向于将经济法课程确定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程。

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多只是简单地将法学类专业同名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移植,很少有人研究基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特点的经济法课程体系、教育手段和方法,导致目前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的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存在经济法总论与经济法部门法律制度脱节,经济法具体法律制度与案例教学不能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师生联系不紧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制约了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与法学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相比较,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有其独特性,本文拟从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等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探讨。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特点

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是讲述这一部门法的理

论。制度以及规范的法学学科,但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与法学类专业经济法学课程的性质和设置目的不同,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也不相同。通过与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比较,明确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特点,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课程内容涉及法律范围更广泛和综合

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基本内容涵盖经济

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部门以及国际民商法等知识。具体来说,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导论,介绍法理学基本知识、民法基本知识、经济法基本知识。第二,市场主体部分,介绍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企业破产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三,市场行为规制部分,介绍合同法、证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知识产权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第四,宏观调控部分,介绍财政法、税法、价格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范围上看,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内容要远远大于法学经济法课程所包含的具体子部门法。因此,相对而言,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即它不是一门独立的单一的学科,而是包括多门法学学科专业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2.教学重点偏重法律知识的实践应用性

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课程设计必然

根据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法学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其学习本身强调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相较于法学经济法对理论性的高度关注,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特别注意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辩证关系。课程不宜也没有必要过深地介绍法学专业理论,而是侧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必须的法学基础知识和常用的经济法律法规。

5.教学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主和通俗易懂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启发式教学,在介绍必要的教学内容的同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来示范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注重分析方法的传授,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和法学视角,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自我建构知识与拓展能力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经济法在教学中要注意适当补充作为非法学专业学习法律所必需的知识,适当介绍各种法律制度制定的理论依据及其意义,并注意避免使用生硬难懂的法律术语。要尽可能将复杂问题使用通俗易懂的一般性语言作深人浅出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模式的思

考与建议

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而言,应该

着重研究经济法课程建设如何与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相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应该以配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导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

1.课程内容设置要体现出实用性和包容性,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是作为学科基础课

设置的,考虑到工商管理类人才未来参与社会工商管理活动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经济法课开设前并没有学习相应基础法律知识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要打破纯粹法学意义上的学科分类,体现课程的实用性与包容性。既要学习法学专业体系中的“经济法”、“商法”,还要学习“民法”中的法人制度、法律行为制度、制度、所有权制度、时效制度等基本法律制度。另外考虑到上述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与之相关的程序法律制度在经济法课程内容范畴中也是不能缺少的。

在课程学习内容安排上,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

法课程应当以商法制度为主要内容,全面讲解商事主体、商事行为等商法制度;考虑到学生的法律知识状况,有必要先行介绍部分民法知识为学生提供应当具备的基础法律知识,最后再辅之以民事、行政及仲裁等法律知识;同时设置相应的经济法内容,讲解宏观调控法律制度。这几个方面制度内容的设置于内容本身而言彼此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是可以彼此相容的;于学生而言应当具有的法律知识体系也是实用的、相对完备的。内容设计上更加丰富,也充分体现了课程开设的目的,完全能够满足相关专业人员对经济法律知识的需要,由此其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

2.教学方法应该以范例教学法为主,注意知识讲授的通俗易懂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应避免采用,要让学生从原有专业思维方式中跳出来适应法学的理性思维,准确理解掌握法律知识,而且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121。要改变学生对法学类课程死板枯燥的固有印象,惟有“范例教学法”才是首选的教学方法。经济法范例教学即是将精选出来的示范性、典型性的经济法重点法律制度和案例材料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个别来说明一般,使学生能由点到面,从部分到整体来理解和推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够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I引。这种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和热情,鼓励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去检测和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更能引导学生从重点知识的学习人手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特点和方法,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其他经济法知识奠定基础。应说明的是,在工商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中引入范例教学法,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多媒体教学等,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性的东西,借助这些东西理解并解决一些结构相同或类似的单个现象。

另外还应当注意,要将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

课程的教学与法学专业经济法的教学区分开来,不仅仅是在内容上的不同,更蕈要的是在讲授难度、方法上的区别。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讲授,必须立足使学生掌握在未来工商管理活动中应当具备的经济法律知识为教学中心,注重知识点的讲授、注意知识的难易度、讲究讲授知识的通俗性。因此,经济法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具备相应的经济法律常识,而非成为法学专业人才。

5.教学手段的丰富化和现代化是提高经济法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发挥范例教学方法的实际教学效果,必须配合采用丰富多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教师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课掌教学成为师生双方平等式、对话式、探讨式、互动式教学场所,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手段如下:

(1)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研究。以案说法、以案讲法,形象、生动、深刻地讲授经济法律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准确理解与掌握,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提供保证。当然,案例教学必须以大量典型的案例为依托,由此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文件,除r课程体系下的实用教材外,相应的教学案例库或者案例教辅材料也是必备的。

(2)专题讨论:组织学生对经济法中的重点、焦点问题迸行讨论。程序是教师事先拟订讨论题目并将其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撰写发言稿,讨论时要求学生登台发言,在学生各自表述完他们的观点及论据后,教师再作点评和总结性发言。专题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逻辑思维、文章写作、法律论证等能力,更有利于加深其对经济法律法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多媒体教学:经济法课程应该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购买教学光盘、制作教学课件、录制电视台播放的“今El说法”、“经济与法”、“庭审现场”等法制节目,编辑整理制作成与课程教学目的相适应的教学视听资料等方式进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直接再现社会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明了法律和现实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明确学习法律的意义,坚定法律信仰和社会使命感。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注重案件的发展过程,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法官、学者、律师“以案说法”中将使其所学的法律知识融会贯通,增长法律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法律逻辑思维能力、法律逻辑判断能力,运用经济法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