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02 09:43:19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第1篇

关键词:生活化;场景模拟;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效果;情感运用

中国分类号:TH―39

在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结合生活化的场景模拟教学,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点,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情境教学、生活化场景互动等方式融入到教学之中,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整体培养。

一、背景分析

在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有些教师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原理的结合度运用不够,没有及时练习课外内容,学生学习的实用感不强。学生在课外知识的延伸上,教师没有及时的引导,造成学生机械化的背诵公式、理解概念,不能与生活中的各种表象相衔接,影响思维的整体宽度。情境运用是有些高校教师善于运用的教学手段,好的情境引导能激活学生内心的思维意识,尤其是通过生活化的场景模拟,能激发学生自我探求的心理欲望。但是,在当前的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有些教师只追求表面的繁华,对于真实性的生活场景理解、应用不够,造成学生理解上有偏差。

(1)专业定位模糊

从教学计划中可看出,目前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是按既培养机械方面又培养电气方面来设置课程,但是机械与电气又各自为两大学科,内容丰富,知识涉及面广,让学生在三年的时间里要系统地掌握好两大学科,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定位时应按培养方向分清主次,不应采取机电并重的培养方案。

(2)实训条件落后,实践操作训练水平有待提高

总体来看,职业院校虽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训设备,但基本是以单个实训课题为主,很少有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性实训设备,最终使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差。因此,各职业院校应尽快建立和健全综合性实训设备。

(3)缺少“双师型”的教师

在职业院校中真正“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很低,专业理论课教师不能带学生开展实训实习,而实习指导教师理论基础知识较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训脱节,教学效果不佳。

二、重要性阐述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是面向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机械零件制造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机电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中级职业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检修、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应用型高级人才。也就是说,毕业生要具备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技能。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目前多数院校缺乏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系统性的培训。许多学生在毕业后只是对机械或电气方面的知识了解,但这无法从事机电设备的综合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应实行创新式的实训教学模式,强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培训效果。

三、生活化场景模拟教学在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1、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入教学

在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生活化场景模拟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联系生活热点,将教学中与学习紧密相连的各个知识点形成情景素材,将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与事实进行各种综合时间活性的开展,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一体化教学中,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都以实践操作为主线,突出技能训练,围绕实践操作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师采用讲解、演示、示范、指导、评价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并在现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促进理论教学过程与实践教学过程的融合。引导学生在做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在操作中验证理论,同时又用理论指导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实验教学中穿插生活化的现象教学

在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过程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其中,可以构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实验模式,让学生对于各种机械的运用化原理、公式有深刻的理解,并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我动手操作的方式,加深对实验现象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各种与生活中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生活化实验教学。譬如,“PLC在机械手中运用”教学。①进行机械手拆装,现场演示机械手的结构,并作详细讲解;②到仿真实验室,运用三菱PLC仿真软件FX―TRN-BEG-CL进行模拟教学,让学生观察机械手的真实运行过程,根据运行过程编制机械手运行程;③设计一个“机械手的安装与调试”项目,在机电一体化实训室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完成机械手的安装、编程、调试等工作任务。这样多种方法配合运用,先让学生了解机械手的结构,再掌握运行特性,然后进行安装调试,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编程水平、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3、多媒体教学与生活化场景教学的创新改革

在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中,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学习兴趣展开教学,采用动画课件演示教学形成精细化的教学模式,对于电器元件与结构等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全面了解元件的功能与工作原理,让学生在视觉上深入感知,形成理解能力的综合提升。在电气控制与PLC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主要效果就是要形成电气控制、知识点、兴奋状态、求知欲等多个环节的空间要素,从情境驱动中的视听说三个方面来促进语教学活动的圆满性,充分利用教学多媒体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导入,教学实践中有众多的教学案例都表明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设施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结语

生活化场景模拟教学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的融入,并通过综合实践、实验教学、生活素材、情境引导等方式,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知识需求角度出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围绕学生的主体性知识结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形成良好的教学课堂的内外模式,对于提升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答生活疑惑等能力,具有催化剂的效应。

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第2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计算机教学 生活化教学

一、我国中职院校学生的状况分析

1、学生基础不好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的问题,很多学生选择中职学校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成绩不太理想,无法进入高中进一步深造。计算机理论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计算机操作技能需要反复训练,不断巩固,很多学生感觉到计算机学习非常困难。不少学生上玩QQ、玩游戏、看电影感到很有意思,一旦熟悉软件的应用,电脑硬件的组织以及故障的排查。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逆反心理,感觉计算机较为困难。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初中生进入中职学校以后,缺乏应有抗抗挫折能力,吃苦精神较差,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感觉到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挫折感,让学生的意志渐渐消沉,他们的自尊心又比较强,又不善于向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积极的学习,渐渐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消极心理,对计算机学习渐渐失去信心。

2、计算机教学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最为欠缺的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硬件认知能力和软件应用实践能力较差,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弱。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学习有关的基础理论,缺乏相应的实践和应用意识;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理论、教育观念较为陈旧,教学方式较为落后,过分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很多情况下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给学生传授有关知识讲解,却没有给学生相应的思考应用分析的时间,更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和展示机会,缺乏一个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实践应用能力的平台。因此,中职学校学生的计算机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差,缺乏相应的锻炼机会,专业技能不强。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实施生活教学的策略分析

1、帮助学生更好地拓展视野,丰富计算机教学资源和内容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性学科,要想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仅仅靠课堂上无法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学习,无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也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得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必须不断地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案例,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意识,促进学生应用技能的提升。生活化教学就能够为学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实践当中获得更多的见识和应用能力,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应用视野,从生活中感知更加丰富多彩的计算机应用情境,感知计算机的发展变化,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

2、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兴趣是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培养应用操作技能的最为重要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计算机学习充满了兴趣,才能更好的去学习知识,才能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更好的思考和探究各种计算机应用问题,才能更好的把有关知识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学生一旦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带着非常强烈的热情去感知计算机理论,研究计算机的应用,不断掌握新知识,培养新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很多的课堂教学知识较为枯燥、乏味,学生不能够燃起计算机学习的热情,而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较为丰富的社会生活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感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价值,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基础、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的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很好地引发学生对有关计算机学习的情感共鸣。因此,一定要注重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3、创设生活化情境密切现实生活,降低计算机学习难度

计算机的很多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尤其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体系结构等学生感到很难理解,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计算机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内存储和外存储器的概念学生感到不容易理解,可以把内存储器比作教室,把外存储器比作学生宿舍,把学生比作计算机中的数据,上课学生需要从宿舍进入教室,放学了又要从教室回到宿舍。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再比如,学进制的有关教学内容时,让学生做“男生、女生”的有效活动,从班级选出10个学生参加游戏活动,一人为领队,教师随便给出一个数字,领队要从其余9位同学中找出一个男生作为1,女生则为0以从左至右的顺序排列,排队的要和给出的十进制数一致。学生热情很好,兴趣很浓,学习效果也很好。

总之,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计算机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离开了生活的土壤,计算机课程也就失去了充足的营养,教师需要重视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在生活中感知计算机的应用价值,不断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应用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发展。

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第3篇

【关键词】学习动机;调查分析;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0 引言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主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到动员、定向、维持和调节作用。不同的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对于中职学生,一方面受到就业的困扰,一方面受到学习成绩的压力与竞争。他们的学习动机如何,有怎么样的发展特点,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诸如此类问题,对于当代中职学生必定有其发展特点。所以,对这一阶段的特殊群体进行系统的学习动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理论基础

人类一个古老问题是企图了解自己与别人的行为起因。他们时常向自己发问:有机体为什么会活动?今天,心理学家都一致同意将有机体的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起因都结于它具有某种动机。因此,就这一意义上来说,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动机具有两种功能:一是,唤醒功能;二是,指向功能[1]。

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有些需要是生而具有的,但人类绝大部分的需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又称内部动机作用),指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

关于动机有几种学说包括:本能说,驱力说,强化说,成就动机论和马斯洛的雷要层次论。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选取某市3所中职学校(市技术学院、区技术学院、职业学院)高级化工和中级化工,共6个班的241人作为调查对象。被试人数分布见表1。

2.2 测查工具

自编调查问卷:中职学生化学学业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此问卷依据德怀克分类模式,结合中学生化学学习实际,参考有关研究资料编制而成。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7题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成绩目标动机;8-14题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掌握目标动机。对每一因素进行五点评定,采用五点计分,在完全符合(5)到完全不符合(1)中做出唯一选择,分数越高表明这一动机因素被学生认为对化学学习越重要。

2.3 施测

2013年1月进行测试,收回有效问卷234份。

2.4 数据处理

本研究结果运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

3.1 中职学生化学学业学习动机的一般特点

中职学生化学学业学习动机的评定等级(即各因素的平均分)见表2所示。

可以看出中职阶段学生的成绩动机高于掌握动机。中职阶段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相对成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能正确审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但就业压力很大,渴望成功的动机水平很强。

3.2 中职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

中职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见表3:

看出中级化工到高级化工中,成绩目标动机依次增高,而掌握目标动机以中级化工较高。这主要是中级化工刚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学校,自身的优越感较强,并且对新的学习环境和课程设置兴趣较浓,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内动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到了高级化工中,竞争日趋加剧,加上平时考试失败的经历,原来的那种优越感和新鲜感逐渐淡化或丧失,意志处于麻木状态,从而缺乏了掌握目标动机或动力,而成绩目标动机和外部动力增强。这一研究发现,提醒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高级化工中学生的内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使他们的内在动力能充分、持久地得到发展。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为独生子女,父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并且家庭教育主要是智育,父母只要求子女成绩搞上去,其他的任何条件都可以满足,包括不用干家务或提供名牌的服装,甚至金钱的刺激等。另一方面,近年来,“知识经济”概念在各种媒体上的宣传,以及下岗现象的产生,以上这些外部条件的刺激,都促使高级化工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研究还表明,成绩目标动机的年龄主效应差异显著,高级化工学生的外部动机较中级化工学生都要强烈,究其原因主要是高级化工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成绩对他们的影响比其他任何时候大。

3.3 中职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

中职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见表4:

可以看出中职学生无论是成绩目标动机还是掌握目标动机,男生都高于女生。这与男女性别的社会角色有关。尽管现代社会努力朝男女平等的方向发展,但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对两性往往有不同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本身对自我性别角色的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即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男女学生在内部动机方面的差异也提醒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对男女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是否无意识地流露不同的要求?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男女性别在各种能力上各有优势,总体上并不存在谁强谁弱。因此克服性别能力差异上的自卑感,对女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将有积极意义。特别是面临众多男生在学习上的竞争,表现出自信心不强,甚至缺乏进一步努力赶超的动力,这种现象往往导致恶性循环,成绩每况愈下,其原因往往出于学习动机本身。这一研究分析告诉我们,在学校教育别要注重对女生的学习动机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以激发女生的内部动机,克服自卑情绪,增强学习信心[2]。

4 结论与讨论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中职阶段,适度的对中职学生施压,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同时要加强中职学生的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其次,增强学生的自我有效感。自我有效感是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要增强他们的自我有效感,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提高。

班杜拉说过,积极的能力要领是成就动机的基础。在动机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因此:1)要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并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学习中有可能获得这种机会,从而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2)树立成功的榜样。3)要有一个好的学校环境,包括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4)加强对女生的成就动机的教育。对中学生进行成就动机的培养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刻板印象,改变女生不如男生的观念。

【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第4篇

一、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有机化学课程是由很多个分散的知识点组合构成的,应注意领会每个章节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也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引导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加强有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巧用信息技术,活化化学课堂教学

学生获取和学习化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多渠道的,其中互联网上的化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应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开辟化学学习的“第二课堂”。计算机附加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被引入课堂教学领域,使用微观模拟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跨越宏观微观的思维障碍。如在回忆复习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计算机课件展示甲烷、乙烯的立体结构模型;通过实验录像再现甲烷、乙烯的燃烧,以及它们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过渡到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上。

三、突出有机化学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能力,兼顾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有机化学、赞赏有机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第5篇

同志们: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去年10月份以来,我们集中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5个月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省办党组周密部署,机关各级党组织精心组织实施,全办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按照关键是要取得实效、解决制约和影响全省农机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的要求,既认真抓好理论学习,又注重突出实践特色;既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又深入研究创新体制机制;既突出领导班子和处以上干部这个重点,又广泛动员党员和群众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既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又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基本上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取得了明显成效。对省办学习实践活动进行的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到100%。省办所属各处站学习实践活动的群众满意率也达100%。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对省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下一步落实整改措施,巩固扩大活动成果,推动全省农机化工作做出部署安排。

一、高标准、严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以及《关于全省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省办及时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科学发展、强机富农”的活动主题和“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推进农机化向高级阶段跨越”的实践载体,并召开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动员大会,在省办机关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热潮。

在学习调研阶段,省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连续组织三次集中学习,并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职工集中观看了专家辅导录像。省办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的工作开展了调研活动。各处站也都采取多种形式,注重学习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妥善处理工学矛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学习调研任务。

进入分析检查阶段以后,省办党组在组织全办深入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召开了省办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重点研究分析了这些意见和建议,并围绕活动主题和实践载体,结合工作实际,按照“四对照、四检查”的要求,进行了全面检查分析。省办党组成员还重点结合分工,查找了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检查分析,省办党组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整改意见,明确了下步科学发展的思路措施。

在整改落实阶段,省办党组根据分析检查报告中查找出的突出问题,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集中整改、解决和落实的重点工作,并明确了具体的整改目标、工作措施、责任分工和整改时限。目前,能够立即整改的工作已经进行了整改,还有部分需要到今年年底完成的整改任务,各单位也都纳入了今年工作重点,明确了具体任务时间表。

总起来看,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主题鲜明、特色突出、领导有力、措施得当、工作扎实,进展顺利,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总结活动开展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稳步推进学习实践活动

省办党组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思想重视,加强领导,行动迅速,措施得力,确保了活动正常有序有效进行。一是建立健全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制。专门成立了由党组书记为组长,其他省办领导和人事处长为成员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抽调有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活动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各处站也都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学习实践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各事业单位也都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各处站都明确了一名活动联络员。形成了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党员领导干部结合分工协助抓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认真制定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的3个阶段11个环节,结合省办实际,制定了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计划安排表,明确了每个阶段和环节的时间、内容和目的要求。在活动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活动方案和计划安排表,精心组织实施,保证活动各阶段重点突出、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扎实推进。三是加强指导检查,把握进度质量。活动开展以来,省办党组多次召开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学习实践活动。针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意见。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调度活动进展情况,掌握活动进度,加强督促指导,保证了活动健康、顺利开展。

(二)坚持领导带头,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广大干部职工做出了表率。一是带头学习。省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先后开展了六次集体学习,省办领导、各处站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原原本本地学习了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的有关文件等。机关各处站按照党组的要求,把学习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文件,开展讨论,学习气氛浓厚。二是带头调研。省办各位领导根据分工联系的农机化示范县,率领分管处站的党员干部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农机生产企业和基层农机管理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各处站副处级以上干部在学习中结合本单位业务要求和职能及工作特点,积极开展调研,形成58篇调研报告。这些调研报告有情况、有数据、有分析、有对策建议,对指导全省农机化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带头交流。省办各位领导带头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交流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的认识体会和思路措施。各处站主要负责人带头,在全办整改落实推进工作交流大会上交流了查找突出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的情况,不但推动活动深入开展,而且倡导了机关研究问题、交流思想的良好学风。四是带头分析检查。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党组书记带头发言,深入查找问题,剖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其他党组成员也都从全省农机化工作全局和各自分管工作实际出发,畅所欲言,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各处站负责人在专题组织生活会上带头发言,勇于查找自己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但确保了专题组织生活会的质量,而且形成了机关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和团结一心的政治局面。

(三)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体党员干部群众

为了使全体党员干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我们把理论学习贯穿于活动的各个阶段。在学习内容的把握和安排上,突出“一个主题”,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抓好“两个方面”,即抓好中央、省委有关文件和领导同志有关讲话精神的学习,抓好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通读“三本书”,即通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还学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为了保证学习效果,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全额。从召开动员大会开始,就把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纳入学习培训的范围,组织大家全过程参加。机关各级党组织按照“确保完成规定的硬性任务”的要求,普遍落实了每周二、四下午的集体学习制度,统筹安排理论学习和业务工作,做到人员、时间、效果三落实。离休、退休老干部两个党支部也坚持每月一号、十五号集体学习制度,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二是多样。通过召开大会进行集中动员学习、集体听取专家讲座辅导学习、结合调研深化学习、开展交流促进学习等多种形式,保证了学习效果。三是实在。学习实实在在,原原本本学原著;结合工作抓学习,提出了“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存在什么问题、怎么科学发展”四方面问题,重点放在解决后面两个问题上;边学边查,边查边改,务实不务虚。四是有效。活动中,先后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交流会、解放思想大讨论交流会、整改落实促进工作交流会,党组成员、副处级以上干部都登台交流,针对思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突出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充分发扬民主贯穿始终,是学习实践活动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一是深入发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省办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党组书记作动员讲话,省办领导、机关全体在职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党员代表参加大会。各处站都按照党组的部署安排,召开会议,研究落实措施,机关14个直属党支部都召开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参加的动员大会。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使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成为体现民意、集中民智、激发民力的过程。省办向全省有关单位、基层农机管理部门以及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民机手发函,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农机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机关各处站也按照党组的统一安排,分别结合各自业务分工,在本系统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电话随访、登门访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询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广大农民、农机手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各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召开前,再次向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征求意见建议,为开好专题生活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认真搞好群众评议。按照上级要求,对省办党组的分析检查报告,着重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实不实等方面,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基层农机部门和农机手进行了评议。发放并收回有效评议表148份,总体评价是,满意147票,占99.3%,基本满意1票,占0.7%。

(五)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

省办党组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结合全省农机化工作实际,确定了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实践载体。各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努力丰富活动内容,探索实践途径,创新方式方法,做到学习调研紧扣主题和实践载体来展开,分析检查对照主题和实践载体来进行,整改落实围绕主题和实践载体来推动。重点围绕“科学发展存在什么问题、怎么科学发展”,深入查找分析了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省办和各单位抓住制约和影响本单位、本系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重点进行了整改。结合整改,又连续召开了办务会和主任办公会,研究部署全年重点工作,研究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内容的创新与开拓、充实和分工,大力解决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缓慢、农机安全“三率”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前段时间,面对严峻的旱情,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坚持把农机抗旱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作为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行动,紧急动员,调度机具,落实抗旱机具补贴政策,加强对保护性耕作麦田的抗旱技术指导,全力以赴抗大旱、保春管、夺丰收,充分发挥了农机抗旱的主力军作用,得到了省政府和农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可以说,学习实践活动有力推动了农机化业务工作的开展,业务工作真正成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试金石”。

(六)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活动中,领导小组办公室注重宣传引导,加强先进典型报道,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正确导向。在**农机化信息网开设了学习实践活动专栏、推出两期学习实践活动专题宣传栏、编发活动简报19期,及时总结推广各单位活动中的经验做法,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二、突出实践特色,密切联系实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达成了科学发展共识,查找出了制约和影响全省农机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理清了发展思路,形成了一些务实管用、具有长效性的制度,对于加快推进我省农机化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一)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我省这些年来自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工作全局,全省农机化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我们要在新起点上实现农机化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新跨越,就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世界观来信仰,作为方法论来应用,作为人生观来坚持,作为价值观来遵循,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农机化各项工作中去。

(二)达成了科学发展的共识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省办广大党员干部就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省农机化向高级阶段跨越等重大问题达成了共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在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以全新的理念引领农机化发展;重点在于深入查找、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农机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键在于完善制度机制,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全省农机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一是必须继续深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必须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靠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创新培植发展优势。必须把加快推进全省农机化向高级阶段跨越置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置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中、置于现代农业和农村建设的大格局中来谋划,站在全国看**,站在全局看农机,不断寻找农机化发展的突破点,抢占农机化发展的制高点,赢得农机化发展的主动权。二是必须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指导思想,大力推进农机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适应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使我省农机化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牢牢坚持,抓好落实。要不断拓展农业机械化工作领域,实现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实现协调发展;不断完善节油、节水、节肥、节种、节药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节约环保型农业机械化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健全完善农机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全省农机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健全完善农机化发展的激励保障机制,推进农机化创新示范区建设、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等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四是必须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水平。围绕农机化科学发展的需要和农民对农机化发展的新期待,重点抓好农民急需的农机技术推广、信息服务、质量管理、行政执法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农机化服务“三农”的水平和效能。

(三)理清了发展思路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找准了制约和影响全省农机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全省农机化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农机化发展战略思想还没有全面落实;农机化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农机化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农机化全面质量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农机管理中服务意识不强。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全面深刻;思想解放不能贯穿始终;对工作和发展要求的标准不够高;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大。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全省农机化发展的思路,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要求,积极实施以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工程和农机作业规模化推进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计划”,大力推进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和农村各业机械化发展,加强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我省农机化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

(四)促进了全省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20xx年,我们国家大事多、难事多、急事多。全办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激发的活力,转化为积极应对“三夏”、“三秋”农用柴油供应紧张,农民工返乡回流增多,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等问题的有效举措,全省农机化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250万千瓦,农机总值585亿元,拖拉机拥有量达到250多万台,提前2年实现了“十一五”关于农机总动力的发展目标。玉米机收实现跨越式发展,继续处在全国领军地位;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其中,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全省实现农机服务总产值375亿元,增加值236亿元,约占整个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9%。农机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安全生产水平在全国和全省十一个行业领域中位居前列,被省政府安委会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省办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得到了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第八指导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宋晋组长指出,省农机办党组高度重视,抓得紧、抓得实;领导带头,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紧密联系农机化工作实际,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凝聚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党组民主生活会开得好,找出了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下步工作目标明确;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宣传工作做得好,为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了浓厚氛围;工作较为扎实、效果较好,指导组对此非常满意。

三、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巩固活动成果,努力推动全省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

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次集中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从时间安排上看,省办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学习无止境,思想解放无止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对科学发展观学习的结束,也不意味着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已经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了。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还不够全面、深入、系统,指导全省农机化科学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创新发展的思路不够宽、措施不够多。我们的工作,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相比,都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其他先进省份相比,也有一些工作落于人后。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如东北几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不如江苏;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水平不如内蒙;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水平不如西北几省;抓农机合作社工作力度不如河南,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不重视不行,不抓紧不行,不下大气力也不行。下一步,我们要狠抓整改措施落实,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努力推动全省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一要加强学习。要把学习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要深化省办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和完善省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党组成员带头学,督促处级干部学,带动全办干部职工学,在机关上下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要注重对上级工作要求的学习和研究,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外省工作动态,注意吸收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不断充实自己,改进工作,努力走在形势的前头。二要加强调查研究。**农机化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全国前列,但是,我们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如何保持领先优势,使优势更优,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弥补不足,解决短腿问题,变劣势为优势,更需要深入研究。要进一步深化省办调研型机关建设。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围绕工作重点、难点,深入基层、农业生产一线和农机生产企业,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和群众学习,不断总结提炼基层和群众好的经验、做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指导全省农机化发展的能力。三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解放思想是拓展思路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农机化的大发展。要“敢想”,即敢于打破常规,抓住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显著加大为农机化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把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与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合起来,用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开阔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要“敢破”,即敢于破除保守落后、思想僵化、因循守旧的思想,破除阻碍农机化发展的一切思想障碍和观念痼疾,不断地超越过去,突破先例,牢牢把握农机化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要“敢干”,即树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不干则已,要干就干最好的,干就要争取第一名,不断推进农机化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农机化发展的前列。

(二)加快推进农机化向高级阶段跨越

根据农机化的评价标准,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降到20%以下的阶段为农机化高级阶段。目前,我省的现状是,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生产全程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玉米机收虽然在全国遥遥领先,但机收率也只有35.8%,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就更低了。从另一方面来看,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偏低,就是说,农业从业人员比例还比较高,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为了加快推进农机化向高级阶段跨越,省办确定,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实施“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计划”,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工程,推动农机装备总量的增长和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整体提升步伐,大力推进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全面发展;继续推进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抓好农机化示范区和经济作物机械化创新示范建设,开好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和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现场会,进一步加快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步伐;努力抓好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机作业规模化;大力组织开展农机新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技能培训,为农村从业人员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条件;全面加强农机化质量管理,着力构建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大力抓好农机安全“三率”整治工作,尽快解决农机安全“三率”水平低的问题,夯实农机安全生产的基础。

(三)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在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农机补贴政策实施、农机化质量管理、农机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中,都要把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一是要把补贴政策的实惠不折不扣地送到农民手中。今年,国家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6.5亿元,资金数额显著增加。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部省有关规定,规范工作程序,坚持阳光操作,加强督导检查,提供优质服务,把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二是要有效保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认真组织实施《**省农业机械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健全农机化质量投诉网络,规范投诉机构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机化质量投诉受理工作;积极开展农机“打假护农”、“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评选和“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着力打造放心农机产品和放心农机维修网点,扶优限劣,使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三是要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生命财产的安全。要以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为契机,以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整治提高农机“三率”为突破口,加大措施,狠抓落实,降事故,保安全,使农业农村经济和谐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平安致富。

(四)大力加强省办机关自身建设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第6篇

【关键词】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课堂效率

前言:

初中学生处在十三四岁的年龄阶段,根据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课堂上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喜欢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生物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初中生物课堂呼唤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中让生活做“小老师”。

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就是在课堂中,教师通过挖掘教材的生活资源,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创设符合教学目标的现实生活情境去启发、引导学生,将学生从日常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

一、生活实例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课程导入会像磁铁一样吸住学生,使之产生兴趣,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

在学生的生活中,有很多生活例子都包含着丰富的生物知识,运用这样的生活实例导入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时,可以运用这样的生活实例导入:

1.北欧人的鼻子和我们的鼻子形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患重感冒时,往往用嘴呼吸,早上醒来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

3.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

这样的生活实例学生很感兴趣,好奇心驱使他们积极思考,调动其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二、巧用生活化语言,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如何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呢?巧用生活化的语言,能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产生快乐的火花,体会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植株的生长”时,可以引用“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水无肥一半收,有肥无水看着丢”,来说明水和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巧用这样的俗语,课堂就会增加几分诙谐,会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学生学习也倍感轻松。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谚语、俗语、成语都蕴含生物学知识,例如:“大树底下好乘凉”、“是药三分毒”、“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蜻蜓点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针见血”、“望梅止渴”、“谈梅止渴”、“要想水果长得好,还得昆虫花中跑”、“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等等,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内容时都可穿去,都有利于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三、源自生活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

在教学中,如果采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可以使教材的知识通俗化、生动化,增加课堂活力,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生活”中“细胞控制物质进出”时,可以利用地瓜和地瓜干这样常见生活素材。当我们吃地瓜和地瓜干都有甜味,为什么?原来地瓜晒成地瓜干时,只有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散失到空气去了,而细胞中的糖类物质并未通过细胞膜到细胞外,所以地瓜干也具有甜味,由此学生就容易接受了“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又如:在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时,可以利用水果长时间放置会发霉、腐烂这样生活中常见的素材。水果发霉、腐烂原因是什么?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什么物质?细菌和真菌在这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根据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难得出:水果发霉、腐烂是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有机物被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细菌和真菌起分解作用。通过这些源自生活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觉得生物就在身边,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生物的快乐,并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了新知识。

四、课堂学生活动生活化,引发主动探究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将学生活动作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用智慧选取和利用日常生活资源,设计出贴近生活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鸟”时,鸟适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本节重点,课堂中可以设计这样学生活动:纸和纸飞机哪个飞得更高更远?通过折纸飞机比赛,什么样的纸飞机飞得高远?让比赛胜利者讲述他纸飞机特点:

1.纸材厚薄适中;

2.纸张大小适宜;

3.飞机翅膀与机身比例适当;

4.机头尖。

最后教师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高远,必须解决纸飞机重力、空气阻力、动力三个力,而“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呢?

这样的活动设计很快引起学生共鸣,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主动探究,共同归纳得出鸟适合飞行的主要结构特点。

五、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生物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学生探究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在原实验基础上加以改进或延伸,尽可能地在实验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学习“消化和吸收”时,课本中有个探究实验“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如何激发学习主动性?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中午在家吃饭时细细咀嚼,或在课堂上带几个馒头让学生细细咀嚼,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大米饭或馒头的味道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样变化。学生感觉到味道变甜了,为什么会变甜?这样大大激发学习主动性,他们动手探究的欲望陡增。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第7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职院校;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作为高职院校化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有机化合物应用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鉴定、分析有机化合物就成了化学分析常规的工作。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它在材料能源、工程技术及环境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质及化学分析、检验等工作奠定了基础。作为具有初高中化学基础能力的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查找分析信息的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科学的热情,是高职院校化学教师必须面对以及克服的难题。本文就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有机化学》教学实践进行一些探讨。

1情境教学法简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最终发展学生的认知机能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从1960年以后开始已经为英国的外语教学界所采用,并逐步扩展到更多的学科领域的教学实践中。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单纯的语言来传授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尤为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常常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1]。有些老师不乏满腹珠玑,但讲起课来平淡的语调,使整节课成为“独角戏”,而讲台下的学生却显得兴趣缺乏,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异常。笔者认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与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相比,情景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它是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础形成的。该理论认为,学习者获得新知识主要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而是自身在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下,搜集一些必要的学习材料,并与学习情境相结合,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获得。“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一种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2]。通过创建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去学习。在整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实现主动学习,教师能动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内容,并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举一反三[3]。因而,情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其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或问题为动力和手段,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延伸和扩展,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4]。

2情境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以高职有机化学教学中“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为例,从“问题导入—启发思考—共同分析—交流评价—构建知识”五个具体教学环节进行实施。

2.1问题导入

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5]。”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从身边熟悉的实例入手,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从而获得一定知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是学习有机化学的第一个重要概念,单纯的文字概念及其枯燥乏味甚至难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在组成上有什么特征?”通过导入问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来思考,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2.2启发思考

在完成问题导入之后,教师应创设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例如,一首打油诗“地沟油的油条,苏丹红的蛋,三聚氰胺的奶,甲醇勾兑的酒,双氧水的立虾,尿素的豆芽,石蜡翻新的米饭,硫磺熏的馒头。和这些相比,毒胶囊实在只是个小小的新发明而已……”,在这些食品添加剂中哪些是有机化合物?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特征,先自己总结得到有机化合物的概念。通过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

2.3共同分析

在进行具体分析前,教师将每八个学生分为一组,要求各组组内讨论“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哪些是有机化合物?”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过程,鼓励学生参与交流,然后整组协作,共同分析总结。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从旁指导,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2.4交流评价

在分组进行分析后,要求每组指派一名学生对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其它小组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要对每一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得出出有机化合物的概念,进而引出关于有机化合物的两个经典定义。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2.5构建知识

通过讨论总结发现: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引出有机化合物就是含碳化合物这一概念。在整个情境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学生参与,教师引导,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配合形象化的图片等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3结束语

笔者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有机化学》教学中,经过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改变了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情境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索及研究,教师的的主导性地位变为更多地引导、评价,并适时总结、归纳。另外,情境教学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主动地查阅材料参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参与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化学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学琴.浅析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方法与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10):30.

[2]陈福北.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情境设置与技能提高的探究[J].广州化工,2011(40):195.

[3]赵辉爽,刘巧云,等.高职《有机化学》课程项目化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9):80.

[4]吴颖.提高化学学习积极性初探[J].职业教育:教材教法,2007(02):72.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第8篇

1生活教育的涵义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他认为现代化的生活是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生活。这个生活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含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个三个方面。我重点阐述生活即教育。这个理论是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改造而来的,但又有所不同,陶行知先生更强调生活对教育的重要性,是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的。

2生活教育理论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2.1计算机课程本身特点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中有很多高度概括的抽象概念以及方法理论。譬如在教授《计算机原理》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要跟学生解释什么是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除了我们一般会拿出直观的一个计算机来进行实物教学之外,学生从思想上对硬件及软件的进一步认识就颇有难度。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入生活教育理论,将“硬件”比作是人的“躯壳”,“软件”比作是人的“思想”。让学生试想一下,躯壳和思想都是人必不可少的,缺一不可,如果缺少其中之一都将不成为人。那么,这里我们所指的人也就是我们的计算机系统。这时就可以告诉学生,这就是为什么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和软件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了。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概念,引入生活教育的理论,让一个个抽象难理解的东西变成我们生活中所熟悉的能轻易感受到的实物或者经验,这样,我们的教与学就变成了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利用这样的方法,把我们计算机课程中难懂的难理解的方法过程生活化后,学生便会觉得越学越有意义。我们老师的教也会变得更有成就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就达到了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2.2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新课程理念要求,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本身的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活动范围,了解和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动态,使学生形成投身于信息化建设和创新活动的愿望。

3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途径

3.1情境创设生活化

学习兴趣的激发重点要依靠这堂课开始的情景创设。计算机课程内容普遍都比较枯燥,这导致情景的创设往往都脱离现实生活,也因为这个很多学生上课不愿意听,不愿意上计算机这类的理论枯燥课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课程开始的时候,精心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我们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将好的情境创设录下来,这样老师们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又避免了重复劳动。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运用于此本人认为最为合适。例如,在讲解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时,我们可以设计个小游戏,带动学生进入课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将男生设为1,女生设为0,请若干的男女生上来,另外找一名同学将我们通常用的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的男女生队列。一开始我可以示范,后面课程的深入过程中,我可以找同学上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自己解决来充分掌握二进制的转换这个难点。通过这个情境的设计,同学们上课气氛热烈,大家也都愿意上来一试身手。通过这个也让大家明白计算机原理与生活的关系,从一开始害怕学习到后面的愿意学习。

3.2理论讲解贴近生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

课堂应是生活的课堂,它所探究的问题是从生活中来的,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学生的质疑才会源于生活,学生的思考才可能反馈于生活,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探究的目的结合生活,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地进行观察、尝试和验证等的学习活动,引发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3.3教学素材源于生活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获取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思维就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上机操作机会,不要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计算机知识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的道理,有些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时候,学生在学习完word的知识后,能够在课堂上制作出精美的电子板报,可是一旦走到生活中让他去完成一次板报的任务,学生就有些犯难了,学生为什么觉得很困难呢?就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局限在课堂上,缺乏对生活的认知。例如说,我们可以直接将学校中制作板报的要求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出电子板报来,素材源于生活,通过教学,又让学生的知识高于生活,这个不正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嘛。其实作为教师,时时处处为学生以后的生活着想,你就会想方设法将自己的教学与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有些是我们学生已有的经验,这样让他们学习起来肯定比光读书来的精彩的多。总之,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在课堂上充分利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以及他的相关的理论体系,对我们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创建“生活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中学习计算机知识,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生活化的教学走进计算机课堂里,既是新课程的要求,又是教育的真谛和源泉。只有做到教学与生活接轨,才能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在现实的生活中去实践从课堂上获得计算机知识。

引用:

[1]郭鹏飞,郭真真.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9):112-113.

[2]陈进.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2(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