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08 10:17:43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

第1篇

【关键词】 呼吸系统;发热

【中图分类号】 R97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20-01

发热是内科诊疗工作中十分常见的症状,其原因按诊断学分类有: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发热是呼吸体系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4例中男29例(53.7%),女25例(46.30%),年龄14~89岁;入院前发热时间1天~1年,平均15.80±34.69天;住院时间1~55天。

1.2 病情 感染性疾病49例,90.7%(肺炎24例,48.9%;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例,18.3%;支气管扩张4例,8.18%;肺结核3例,6.12%;结核性胸膜炎3例,6.12%;肺脓肿2例,4.08%;脓胸1例,2.04%;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例,4.08%;COPD急性加重期1例,2.04%)。非感染性疾病5例,9.3%(间质性肺炎3例,6.48%;肺癌2例,2.82%)。

1.3 确诊 本组54例患者中有21例(38.8%)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常规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而有23例(42.5%)患者需要进一步通过肺部CT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共有3例(4.74%)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其中有2例(3.7%)可以确诊。本组共有8例(14.8%)患者通过以上方法仍无法确诊或患者因故拒绝行病理学检查的最终通过试验治疗明确诊断。

2 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38例,其中8例患者伴有潜在的而且较轻的疾病。存活的16例中均在某种程度上借助于体格检查,其中6 例行内科或外科治疗,10例经过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改善。存活的16例中感染性疾病6例(37.5%) 、肿瘤1例(6.25%) 、非感染性疾病5例(31.25%) 、其它疾病4例(25%)。

3 讨论

3.1 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构成 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接触最密切的内脏器官,正常成人每24小时吸入空气约10000L,而空气中含有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而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的因素增加了呼吸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因此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感染性疾病。

3.2 入院前发热时间、及发热程度与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 确定患者入院前发热时间对于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定性诊断具有一定帮助。感染性疾病一般由于起病急、病程、病程短,因此入院前发热时间一般较短。本组54例感染性疾病中入院前发热时间在1周以内的有29例(53.8%)。非感染性疾病多数起病缓慢、隐匿、症状不典型,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常常需要周转多家医院才能最后确诊,因此病程较长。本组5例非感染性疾病中,病程超过2周的有21例(55.26%)。需要特别指出,结核病(肺结核、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属于慢性感染性疾病,起病程较其他感染性疾病明显长。本组3名结核病入院前发热程度与其他49例感染性疾病入院前发热程度对比后发现,结核病在入院前发热体温37.3-38.0℃组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感性疾病,而其他感染性疾病在39.1-41.0℃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结核病组。此种差异反应出结核病在发热上以低热为主的特点。因此,入院前发热程度对于鉴别结核病于其他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意义。

3.3 试验治疗的意义 试验性治疗在临床中应用很多,尤其痰结核菌阴性的肺结核或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在无法获得病理学结果时常常要进行试验性治疗。本组54例病例中其中肺炎24例、肺脓肿2例、肺结核3、结核性胸膜炎3例,根据临床经验,除化脓性肺炎外,其它肺炎如肺炎球菌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有效抗生素和药物治疗下,2-3周(不超过1个月)肺部炎症可完全吸收,但老年人肺炎吸收较缓慢,某些肺炎治疗不及时形成机化性肺炎,支气管肺癌所致阻塞性肺炎不易治愈,病灶存在时间较长。影像学捡查常将上肺野的炎性病变诊断为肺结核,下肺野的炎性病变诊断为肺炎,临床医生短时间难以确定是肺炎或是结核,不要急于抗结核治疗。发热伴有肺内炎性改变,有效的经抗炎治疗1周左右,或更短的时间体温降至正常,可诊断为肺炎;如果体温不降或由高热变为低热,则应怀疑结核的可能,可先用无抗结核作用的抗生素治疗,一边治疗,一边作进一步检查(结核菌,其它病原微生物检查),如果查出结核菌,立即改行抗结核治疗;如果已无发热,结核菌,继续按肺炎治疗,2-3周(不超过1个月)病灶完全吸收,则肺炎诊断可以成立;反之,肺部炎性病灶经抗生素治疗仍无吸收好转,甚或恶化,在除外肺癌阻塞性肺炎(纤支镜检查)应考虑肺结核,作一些辅助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测定等、抗结核试疗有效,验证诊断。如果根据放射诊断为肺结核抗结核治疗一个月内病灶完全吸收则不可能是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炎症,病灶中有渗出,干酪坏死,吸收消散缓慢,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完全吸收。

参考文献

第2篇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佛山 528500

[摘要] 目的 探讨肺功能检测对于诊断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意义。 方法 以在该院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治疗的患儿共1 960例为研究对象,行肺功能检测,包括潮气状态下的通气功能、潮气流速-容量环的形态、呼吸动力学指标、功能残气量等。 结果 不同呼吸道疾病的肺功能特征表现不一,各指标的阳性率间也有多差异,其中,支气管肺炎患者多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改变、总气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残气量改变,但根据临床症状的差异,如阻塞或者实变,其肺功能检测也显著变化;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患儿多以小气道阻力增高为特征,其阳性率分别为58.3%、44.0%、64.0%;以大气道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喉喘鸣和喉炎,其阳性率分别为29.6%、27.3%,较其他呼吸道疾病患儿显著升高;对于肺不张患儿,其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总气道阻力升高及功能残气量异常;此外,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多表现为功能残气量改变,同时伴有小气道阻力增高。 结论 肺功能检测的实施,能够有效反映不同呼吸道疾病的特征,从而对于疾病转归、诊断、疗效评价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肺功能;呼吸系统疾病;儿童;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a)-0182-02

[作者简介] 吴乃许(1971-),男,广东阳春人,本科,儿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在儿科所有疾病中占首位[1],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约为60%[2]。目前,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也与日俱增,使得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3]。肺功能检查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手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疗效评估及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客观地反映气道内病理改变及其程度,同时可间接反应气道的生理功能,从而为呼吸系统疾病检查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据[4]。目前,国外已将肺功能检查作为呼吸道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评估[5]。但国内对于肺功能检查的研究较少,尤其对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该研究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统计肺功能检查异常情况,以了解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在该院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治疗的患儿共1 9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1 107例,女性患儿853例,男女比例是1.3:1;年龄在6~14岁之间;按照疾病类型分类,支气管肺炎1 018例,支气管炎237例,毛细支气管炎 287例,支气管哮喘200例,上炎30例,先天性喉喘鸣11例,支肺炎合并肺不张 9例,右下肺炎9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4例,喉炎27例,其他108例。

1.2研究方法

仪器采用由德国耶格Masterscope Apspro制造的肺功能仪,检查指标是Vt(即潮气量)、FEV1(即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FVC、IOS强迫振荡气道阻力、FVC、MVV(即最大每分钟通气量)、MEF25-75%(即用力呼气25%~75%流速)、一口气弥散法测残气量、残总比,弥散功能、PEF呼气峰流速等,其中PEF是一项最有意义的检测指标,其和年龄、身高、体重及胸围等都相关,特别是和身高关系最为紧密.肺功能检查由肺功能室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查,所有病例都通过进行正确的相关呼吸培训,均能正确的掌握肺功能检查中吹起的方法,并测定与记录被检查者的身高,体重以及年龄与初步诊断等一般资料,从上述资料中估算出患者的预计值,再和实测值进行比较.患者检查时采取坐位、含口嘴、夹住鼻腔、连续测量3次、通过电脑自动分析数据、专业人员填写诊断报告、打印报告,并统计肺功能检查异常情况。

1.3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通过肺功能检测发现,不同呼吸道疾病的肺功能特征表现不一,各指标的阳性率间也有多差异,其中,纳入研究的1 960例患儿中,以支气管肺炎患者居多,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改变、总气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残气量改变,但根据临床症状的差异,如阻塞或者实变,其肺功能检测也显著变化;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患儿多以小气道阻力增高为特征,其阳性率分别为58.3%、44.0%、64.0%;以大气道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喉喘鸣和喉炎,其阳性率分别为29.6%、27.3%,较其他呼吸道疾病患儿显著升高;对于肺不张患儿,其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总气道阻力升高及功能残气量异常,这与其病理改变密切相关;此外,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多表现为功能残气量改变,同时伴有小气道阻力增高。

3讨论

对于儿童肺功能检查而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进行了报道,随后的60~70年代报道逐渐增多。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肺功能检查也逐渐精确化和简单化,在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价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估测预后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已成为诊断呼吸系统疾病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6]。在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早期,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从而确定气道病变,尤其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密切相关。目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是由于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肺功能检查在诊断哮喘中的重要性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导致对哮喘不能做出及时的诊断,使得众多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造成了临床上通常应用大量的抗生素以及止咳药物等来治疗,临床效果不但不佳还延误了病情。

该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肺功能检测发现,不同呼吸道疾病的肺功能特征表现不一,各指标的阳性率间也有多差异,其中,纳入研究的1 960例患儿中,以支气管肺炎患者居多,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改变、总气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残气量改变,但根据临床症状的差异,如阻塞或者实变,其肺功能检测也显著变化;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患儿多以小气道阻力增高为特征;先天性喉喘鸣和喉炎以大气道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肺不张患儿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总气道阻力升高及功能残气量异常;此外,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多表现为功能残气量改变,同时伴有小气道阻力增高,这些都表明开展肺功能检查对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以支气管哮喘为例,其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改变是慢性炎症反应导致产生可逆性气道狭窄、阻塞与气道的高反应性,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而肺功能检查不但可以客观地反映大气道或小气道有无阻塞,还可以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者舒张试验了解气道阻塞的是否存在可逆性,进而为确诊哮喘提供客观依据[7]。目前,临床上对于诊断哮喘很多仅依靠临床表现,没有客观的指标支持[8]。虽然肺功能检查对呼吸道疾病尤其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由于医务人员及患者对于肺功能检查的临床重要性尚未有引起重视,延误了呼吸道疾病尤其哮喘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呼吸道疾病患儿的肺功能检查力度不够,这可能与患儿客观依从性差及医生、患儿家属对于肺功能检查的临床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

综上所述,肺功能指标能够反应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特征,从而通过肺功能检查能有效诊断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从而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起到促进作用。因此,临床医师尤其是儿科医生以及患儿家属应重视肺功能检测,以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使儿童呼吸道疾病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朱春梅,陈慧中.婴幼儿肺功能检测[J].中国医刊,2009,44(9):9-12.

[2]Amold JH.Measurement of the alveolar deadspace are we there yet[J].Crit care med,2001,29:1287-1288.

[3]余泽明,宋丰贵,李建华,等.应重视肺功能检查在呼吸统疾病诊治中的地位[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26(4):69-71.

[4]陈一芳,考验,忻学英,等.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4(4):365-367.

[5]张皓.儿童肺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4):365-367.

[6]华山,魏 ,吕敏.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诊治中的意义[J].小儿急救医学,2005,12(5):370-372.

[7]陈一芳,考验.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2005,34(4):365-367.

第3篇

【关键词】急诊抢救;疾病谱;分析;护理

急诊工作具备随机性较强、病重较复杂、病情较危重以及可控性较小的特点,因此,急诊救治有效率并不理想,而且现今社会中,急诊抢救人数大幅度增加,提高急诊救治水平迫在眉睫[1]。本院为了通过回顾性分析急诊救治患者病历,对疾病谱构造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有效统计,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8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930例急诊抢救患者的救治资料。

1.2方法

回顾性统计了6930例急诊患者的救治资料,主要包括就诊时间、疾病构成、性别、年龄等,统计标准参考国际疾病分类ICD-10.如果患者自身所存在的疾病符合多种类别标准,则取第一诊断标准统计。

1.3抢救标准

①创伤较为严重;②存在循环衰竭、休克情况;③存在心力衰竭、严重性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情况;④存在肺梗死、急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以及严重性肺挫伤情况;⑤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以及肝功能障碍情况;⑥存在严重性昏迷以及脑伤情况;⑦存在农药中毒,或是药物中毒情况;⑧存在抽搐以及窒息情况;⑨存在潜在性高风险,或是生命危机疾病。

2 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6930例患者中,有2780例为女性患者,所占比为40.12%;有4150例为男性患者,所占比为59.88%。患者年龄介于1d-87岁之间:有638;例80岁。6930例患者中,有2082例为神经系统疾病,1021例为创伤;1007例为循环系统疾病;876为消化系统疾病;852为呼吸系统疾病;641为急性中毒;451为其他疾病,具体构成比详见表1:

除此之外,观察统计结果可知,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多发人群年龄普遍在20岁以上;创伤、急性中毒的高发人群年龄普遍介于20岁-59岁之间;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人群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而且神经系统疾病逐年呈现年轻化。

3 讨论

本次统计表明,急诊救治患者多为男性,且年龄普遍介于20岁-59岁之间,由此可见,急诊救治人员必须对中青年人群的常见病、高发病情、用药原则进行准确率了解,并结合该年龄段患者的生理特点,对其行以有效的抢救措施。分析急诊救治患者的疾病构成比可知,急诊救治患者多存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由此可见,急诊患者多为内科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的内科急诊重症护理知识,才能有效提高急诊有效率。

综上,急诊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急救意识: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反应性以及责任感,患者抵达后,可以通过明确分工,有序且有效的救治患者,这样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其次,强化专科疾病护理:①心血管疾病:护理人员要明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应急救方法,指导患者正确休息,并对患者进行有效安抚,保证患者情绪平稳,对患者相关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明确相关药物的药性以及副作用[2]。②中毒:护理人员要准确且快速的通过患者中毒症状,掌握毒物的进入时间、进入剂量、名称以及种类;构建静脉通道,确保液体药物可以及时输送,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毒物,确保患者气道畅通;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行呼吸辅助措施;如果患者为口服中毒,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行以洗胃措施,直至洗出液无气味、澄清;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以应用适宜药物对患者进行导泻、灌肠治疗[3]。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③消化系统疾病:叮嘱患者多休息,保证情绪平稳;保证患者饮食健康均衡;如果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构建双通道,补充患者的血容量,并对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进行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④儿科疾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确保患者的气道可以实现顺畅呼吸,对患者进行密切监视,避免其因惊厥出现舌咬伤、坠床等情况;如果患者存在高热现象,对其进行药物、物理降温;对患者的颅内压升高、惊厥时长、外界刺激反应、生命体征以及神志进行密切观察[4]。⑤外科系统疾病:要对患者伤情进行及时且准确的把握,给予患者适宜的伤面以及止血处理措施,观察患者的瞳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以及神志变化情况,构建静脉通道,准备随时接受手术治疗。

结语:

综上可知,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心脑血管知识,并且可以对急救器械做到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急诊要求,保证急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月强,金岚,刘俊等.4062例老年急诊患者疾病谱分析及护理启示[J].护理学报,2012,19(12):37-40.

[2]王宏秋,韩跃辉.7909例次急诊抢救室患者病谱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2):156-157.

第4篇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四大慢病之一。在中国,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国哮喘患者达3000多万,成人慢阻肺的患病率为10%,即全中国约有1亿名慢阻肺患者。但是由于医疗资源的不足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很大一部分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未能及时就诊,导致了目前诊断率低、治疗率低,死亡率高的严峻防控形势。

作为全球呼吸健康领域的领先企业,阿斯利康希望凭借其在呼吸健康领域领先的研发能力、先进的产品以及长期累积的经验与知识,帮助改善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

阿斯利康希望能够通过利用多元化渠道与平台,全面覆盖包含医生、患者、大众在内的所有相关目标受众的整合方案,帮助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及包括患者与潜在患者在内的大众群体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与防控意识,从而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就诊率与依从性。

项目策划:

目标受众:现有呼吸疾病患者、潜在患者、大众、医生与护理人员。

项目目标:

1.提升大众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度与重视程度,促进就诊率与治疗的依从性;

2.提升基层医生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及重视程度;

3.引发社会舆论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形成有利的舆论氛围,促进社会资源的倾斜与配置。

策略:

1.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的资源,推进贯穿整个行业的全面合作;

2.下沉到患者中去,对直接面向患者的疾病教育与普及进行试点;

3.大胆尝试使用社交媒体渠道与沟通形式对大众进行疾病知识宣传。

主要信息:

1.中国慢性呼吸疾病发病率高、确诊率及就诊率低,存在巨大亟待满足的患者需求;

2.慢性呼吸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公共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医疗负担;

3.患者与大众对哮喘及其治疗手段的认知存在较大偏差;

4.慢阻肺在大众中的认知度较低,针对潜在患者需要沟通基本常识,促进就诊。

传播策略:

1.精准传播与大众传播手段相结合,患者教育与疾病知识普及双管齐下:针对患者和潜在患者,采用院内宣传以及进社区等传播手段;针对广泛的大众采用社交媒体信息植入的传播手段。

2.利用关键时间节点,进行信息有效传递:利用哮喘日、父亲节、教师节、慢阻肺日等特殊的纪念日对特定话题的关注度,对具有相关性的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

媒体选择:

1.核心媒体重点覆盖,树立权威性:邀请全国核心的医药与健康媒体出席呼吸疾病联盟成立启动会,利用政府、协会、专家背书,确立项目高度。

2.社交媒体扩大项目影响力:选取社交媒体中的热门帐号,撰写符合社交媒体传播风格的内容,将疾病知识信息植入到有趣的社交话题中,优化传播效果。

3.与各类行业网站进行深度合作:定期疾病教育深度文章,确保传播影响力的时间跨度。

项目执行:

1.针对行业:2015年4月25日,阿斯利康携手世界健康基金会及十余家医疗健康领域领先企业和组织,在厦门为中国呼吸疾病联盟正式揭幕。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将集中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关注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改善中国呼吸疾病防治现状,提升相应公共健康方面的研究,最终提高慢阻肺和哮喘的研究。阿斯利康将通过对该联盟的支持,帮助完成以下重点工作:

・收集、更新相关证据,引起决策者对慢阻肺和哮喘疾病的关注,推动将慢阻肺和哮喘纳入慢性疾病管理范畴;

・加强医疗保健与疾病防控体系内的呼吸疾病防治力度;为医疗保健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向医院捐赠肺功能检测仪器;全面提升当前的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三级预防体系;

・提升肺功能检测认知与能力,探索将肺功能筛查引入社区卫生服务或列入居民年度体检范畴的可行性;与中国的地方社区卫生中心携手探索将肺功能筛查引入高危人群初级保健范畴的可行性、成本效益和益处;

・加强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呼吸疾病防治力度(针对初级医疗保健提供者)。

阿斯利康支持了由清华大学与卫计委共同发起的健康传播大会“全国记者征文”,获奖作品将被收录进“好作品集”。今年在阿斯利康的支持下,将新开设一项“呼吸疾病类好作品”,以鼓励医疗健康类记者对慢性呼吸疾病领域的关注。

2.针对大众:2015年5月哮喘日期间,阿斯利康与中国呼吸疾病联盟携手,执行了一整套社交媒体传播计划:

・制作肺功能检测H5格式小游戏,并在出租车、微信以及微博等多个渠道进行传播;

・结合哮喘日邀请微博知名画手进行漫画创作;

・利用热点话题,创作微信文章,并与多个有影响力的微信大号合作进行传播。

2015年6月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阿斯利康联合清华大学为全国的食药监部门的宣传人员提供了一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创意科普工作坊”,厘清了关于激素治疗的误区,并征集拍摄一部澄清吸入激素治疗哮喘认知误区的视频创意,获奖创意将被拍摄成视频,并在全国各个食药监平台上宣传播放。

2015年11月,恰逢一年中雾霾最为严重的季节,雾霾与呼吸健康成为了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在此期间,阿斯利康公益支持了“千人拼肺”行动,以全球最大的人体器官拼图成功挑战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籍此呼吁全社会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病更广泛和更高度的关注,营造人人参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社会氛围。活动现场,著名主持人郎永淳也作为慢阻肺健康宣传员到场,呼吁大家关注肺健康,重视对慢阻肺的预防、检查和治疗。

2015年11月,为了迎接第14个国际慢阻肺日,除了线下的“千人拼肺”活动,阿斯利康拍摄有关慢阻肺疾病知识的公益宣传片,并通过微信与优酷平台做线上投放,从而将疾病知识的科普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3.针对患者/潜在患者与家属

2015年年初开始,阿斯利康推出快乐雾化室项目,针对在医院雾化室接受治疗的儿童哮喘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哮喘知识宣传卡通画本,寓教于乐,提升哮喘患者的依从性。

2015年6月父亲节期间,阿斯利康再次联合中国呼吸疾病联盟,针对中老年人以及其子女进行一波社交媒体传播活动:

・创作了一套以漫画形式呈现的中老年人推荐体检套餐,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

・与微博名人以及微博知名画手合作创作定制化的图文,呼吁关注父母的呼吸健康

・与中老年人较多关注的励志与养身类微信号合作,呼吁老人关注自己的呼吸健康,也呼吁儿女通过送健康的方式尽孝。

2015年9月教师节期间,阿斯利康与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关爱退休教师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肺功能检查。

2015年9月至10月期间,阿斯利康携手呼吸健康联盟选择了上海5个社区的居民,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肺功能检查,并提供慢阻肺相关知识的教育,作为大规模推广慢阻肺检查进社区的试点项目。

项目评估:

2015年4月25日,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在厦门的揭幕仪式拉开了阿斯利康呼吸健康项目的序幕。中国呼吸疾病联盟的成立将集中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关注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改善中国呼吸疾病防治现状,提升相应公共健康方面的研究,最终提高慢阻肺和哮喘的研究。

包括新华社、解放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医药报等在内的28位来自专业、大众、财经媒体的资深编辑记者们参与了此次揭幕仪式,共同聚焦中国呼吸疾病防治及CARD项目的进展。活动共取得了38篇原发报道,获核心网络转载75篇。《生命时报》、《北京青年报》、《健康时报》和《t望东方周刊》等核心媒体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大幅的深度报道。

5月和6月,阿斯利康先后借力哮喘日、父亲节进行的呼吸系统疾病知识普及和传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现了阿斯利康和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在普及慢阻肺和哮喘诊疗知识的战略部署。

以“咳痰喘久不愈可能是哮喘,应尽快去正规医院进行肺功能等检测确诊”为普及核心内容的哮喘日疾病意识活动从5月1日开始,持续时间长达15天,通过漫画、图文、游戏等形式,在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以及上海市出租车后座屏幕、阿斯利康内部等进行展示。活动期间,共原创图文漫画5篇,其中包括3篇微信图文信息、2篇微博漫画,#深呼吸做自己,关注哮喘日#话题当天在热门话题榜前十位置连续停留4小时,阅读量近600万。至活动结束时,微博、微信相关内容的阅读量总共超过1000万,逾10万人次参加了图文或游戏互动,1450万人通过触动传媒出租车后座屏幕看到了哮喘疾病意识活动,了解了哮喘疾病的症状和诊疗方法,提高了哮喘的防治意识。

6月,随着父亲节的来临阿斯利康又顺势开展了一波社交媒体慢阻肺知识宣传。目前,慢阻肺是中老年人群发病率很高的疾病,为了提高中老年患者积极防治慢阻肺的意识,也为了让子女更好的关爱父母健康,宣传活动主要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关于“关注中老年人高发病率慢阻肺、传播中老年人体检知识、关爱父母身体健康”相关主题的图文和漫画。全国8个微信公众号的图文引发大量网友参与和评论,2个人气微博账号的原创漫画得到10个粉丝过万的微博账号转发,阅读量均在1万以上。微博、微信总阅读量达到883.5万。通过传播慢阻肺疾病和健康体检的相关知识,引发了网友对于慢阻肺的关注和重视,了解了父母进行定期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5篇

呼吸是人体生命体征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供给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呼吸与人的生命同始终,从新生儿的第一声哭啼,到生命终结时的最后一声叹息,人无时无刻都在呼吸;同时,人体新陈代谢又是无氧储备。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约有4200毫升血液,血氧含量约为840毫升,仅供身体使用3分钟左右。

呼吸是人体获得氧气的唯途径。但人体在一天24小时的呼吸量并不是恒定的。睡眠医学已证实,正常睡眠时无梦睡眠和有梦睡眠交替进行,身体在神经和内分泌的调控下,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兴奋与抑制也发生交替变化,呼吸节律变得慢又不稳定,肺通气量降低,血氧含量减少。身体如存在有潜在的疾病,夜间睡眠中容易发作。病理性睡眠时,如睡眠时打呼噜,或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身体病理生理的变化,更易出现肺通气量降低,血氧含量显著下降,使体内组织器官和细胞处于缺氧状态。大脑和心脏对缺氧极为敏感,如果脑供血和供氧完全中断,在8-15秒内人就会丧失知觉,4-6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因此,睡眠呼吸综合征患者容易出现夜间脑梗塞、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急性肺水肿、心功能减退和心衰,导致夜间猝死。

睡眠打呼噜(鼾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对姐妹病,其中又以后者危害最大。下面详细给读者介绍打呼嗜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定义、诊断和并发症,使大家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全面了解,及早诊断和治疗。

鼾症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

睡眠医学证实:鼾症中憋气型打鼾、习惯性打鼾和中、重度鼾症病人,20%-27%伴有呼吸暂停。鼾症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初期阶段,二者属于同一疾病的不同时期,鼾症出现得越早,睡眠呼吸暂停发生越早,病情越严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以睡眠中呼吸反复停顿为主要特征的系列症候群,又称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通过多道睡眠呼吸仪监测呼吸暂停或出现低通气指数(即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与低通气次数)。呼吸暂停是指口鼻气流每次停顿≥10秒钟;低通气即通气不足。是指口鼻气流信号强度下降50%以上,持续时间10秒钟以上,同时氧饱和度较基础水平下降4%以上。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呼吸每小时停顿次数≥5次;2,或成人7小时的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累计≥30次。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分型、原因和特点

通过多道睡眠呼吸仪监测,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分3种类型。

①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指由于大脑的呼吸中枢功能障碍或支配呼吸肌的神经病变,造成睡眠呼吸暂停。常见于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肿瘤、脑炎和心衰等疾病。这类睡眠呼吸暂停大多没有鼾声或鼾声很轻,不引起人们重视,但对健康的危害更大。

②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为睡眠呼吸暂停最常见的类型,占90%以上,主要由于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有明显打鼾。

③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既有中枢型呼吸暂停又有阻塞型呼吸暂停。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并发症

打鼾与睡眠呼吸暂停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一种严重的源头性疾患,易引发下列多种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减退和心衰、夜间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夜间猝死、脑卒中等。

呼吸系统疾病:咽炎、急性肺水肿、夜间哮喘、呼吸衰竭等。

神经系统疾病:夜间多动症、过度嗜睡、癫痫、脑梗塞、脑出血、痴呆症等。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血液系统疾病:血液黏度增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夜间多尿症、尿蛋白、阳痿、障碍。

精神心理疾病: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性格异常、行为怪异、躁狂症、抑郁症。

消化系统疾病:胃食道反流病。

其它:操作性意外事故,如交通事故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目前解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机制,是“上气道开放和关闭力平衡理论”。正常情况下,人的气道就像是“翘翘板”的两头,维持咽喉气道扩张的肌肉活动大于咽喉气道塌陷的肌肉活动,有利于气道维持开放状态,气流通畅;相反,维持咽喉气道塌陷的肌肉活动大于咽喉气道扩张的肌肉活动,气道维持闭合状态,气流不通畅。

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特点

①有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病史,或反复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病史:②睡觉时张口呼吸、鼾声粗响不畅,或憋气(呼吸暂停)、憋醒易惊、遗尿、易怒:③学龄儿童可有头痛、乏力、嗜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佳;④双侧扁桃体肿大:⑤体态多肥胖、瘦小。

第6篇

[关键词]肺栓塞; 误诊; 疾病分布;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 R56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041-02

肺动脉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PE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因此漏诊、误诊率较高。PE误诊现象虽已引起重视,但有关PE误诊疾病的分布特点的研究在国内外文献中报道不多。为调查了解我国PE的临床特点、误诊概况,寻找防范误诊的规律,笔者收集了2006―2010年5年间国内中文医学期刊中有关PE的误诊文献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利用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发表的有关PE的临床研究及误诊、漏诊病例报道,逐篇阅读全文,排除误诊个案报道和单纯误诊病例分析,同时具有收治总例数、误诊例数及误诊疾病统计及分析。共检索命中相关文献23篇[1-23],病例1137例,其中男679例,女458例,男女比1.48:1,年龄15-91岁,平均60.8岁。

1.2 调查方法对命中文献逐篇阅读全文,登记PE总病例数、误诊例数和误诊疾病,分别计算误诊率,采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并统计所有病例的症状、体征等。

2 结果

2.1 误诊率 1137例中误诊703例,占61.8%,各文献报道误诊率33.3―87%,见表1。

表12006-2010年中文医学期刊23篇肺栓塞

误诊文献的误诊率

2.2 误诊疾病PE误诊为心血管系统疾病392例(55.8%),呼吸系统疾病274例(39.0%),神经系统疾病20例(2.8%),其他系统疾病及诊断不明17例(2.4%)。703例误诊疾病构成: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252例(35.8%),占误诊疾病的首位;肺炎135例(19.2%),为第二位;其他依次为心力衰竭70例(10.0%),胸腔积液、胸膜炎32例(4.6%),COPD 28例(4.0%),心肌炎23例(3.3%),脑血管病18例(2.6%),X线胸片显示肺部阴影性质待查17例(2.4%),支气管炎16例(2.3%),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4例(2.0%),肺心病12例(1.7%),哮喘11例(1.6%),肺部肿瘤、风湿性心脏病各8例(各占1.1%),支气管扩张7例(1.0%),心肌病6例(0.9%),肺结核、呼吸衰竭、漏诊各5例(各占0.7%),肺结核、晕厥原因不明、主动脉夹层各4例(各占0.6%),咯血待查3例(0.4%),癫痫、猝死、高血压病、肺不张、诊断不明各2例(各占0.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阿斯综合症、过敏性休克、胆结石、肋间神经炎、肝硬化(失代偿)各1例(各占0.1%)。

2.3 临床表现(1)主要症状: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863例(75.9%),胸痛398例(35.0%),咳嗽272例(23.9%),痰血或咯血182例(16.0%),心悸、出汗166例(14.6%),晕厥122例(10.7%),烦躁或惊恐、濒死感119例(10.5%),头晕、头痛31例(2.7%)。(2)主要体征:心率>100次/min 369例(32.5%),呼吸频率超过20次/min 298例(26.2%),紫绀243例(21.4%),肺部音227例(20.0%),颈静脉怒张、肝肿大142例(12.5%),血压下降131例(11.5%),P2亢进121例(10.6%),发热94例(8.3%),呼吸音异常(减弱或消失)67例(5.9%),深静脉血栓体征59例(5.2%),胸腔积液体征48例(4.2%),心尖部及三尖瓣收缩期杂音35例(3.1%)。

3 讨论

3.1 误诊概况 PE是肺血管疾病中的常见急症,极易误诊和漏诊,据有关学者报道,即使在现代先进诊断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其误诊率仍高达70%以上[24]。现在我国也日渐重视,但是其误诊、漏诊率仍较高,据统计PE生前确诊者仅占10-50%,因此早期正确诊断肺栓塞极为重要[25]。本组数据显示总误诊率为61.8%,误诊前4位的疾病依次是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252例(35.8%),肺炎135例(19.2%),心力衰竭70例(10.0%),胸腔积液、胸膜炎32例(4.6%)。冠心病与肺炎仍占据了PE误诊疾病的前两位,与既往国内循证医学调查结果相一致。

3.2 临床特点 PE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差异也非常大,常常突然发病,可无任何先兆;轻者仅有胸闷,重者可猝死。本组数据显示,呼吸困难仍是PE的最常见症状,其余依次是:胸痛、咳嗽、痰血或咯血、心悸及出汗、晕厥、烦躁或惊恐及濒死感、头晕头痛。典型的三联征(胸痛、咯血、呼吸困难)较少见,因此在立临床上过分强调肺栓塞“三联征”容易造成误诊、漏诊。主要体征依次为:心率>100次/min、呼吸频率超过20次/min 、紫绀、肺部音、颈静脉怒张或肝肿大、血压下降、P2亢进、发热等。由于PE症状体征多种多样,给临床初步诊断带来困难,造成PE的误诊时间较长,有资料显示,PE患者平均误诊时间为1.86年[26]。因此,对PE的临床表现不仅要从多个时间段进行纵向分析,更需要对多系统疾病进行横向分析,方能全面认识PE的临床特点。

3.3 误诊原因分析①临床医生对肺栓塞疾病的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未能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②对危险因素早期重视不够,如骨折、创伤、手术、恶性肿瘤、长期卧床、偏瘫等。③PE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对诊断缺乏特异性,同时部分PE患者常合并在其他心肺疾病基础上,因而容易造成误诊。④对辅助检查认识不全面。如血浆D-二聚体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合并多种疾病时D-二聚体极少正常,对PE诊断意义不大。心电图表现多样化,典型“SI QIII TIII(I导联s波变深,Ⅲ导联出现q波,Ill导联T波倒置)”图形少见,临床上易将心电图表现的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误诊为心衰、心肌缺血或心肌炎。

3.4 防范误诊措施 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及诊断意识,不断总结临床经验,进一步认识PE临床表现的非典型性及常规辅助检查的局限性。②要重视PE的危险因素,警惕原有疾病的突然变化,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以便全面分析,正确诊断。③注意疾病的鉴别诊断,对PE可疑患者,应及早完善相关检查,如血气分析、心电图、D-二聚体、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检查肺扫描等。④加强院内各科室的合作,及时诊治,可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漏诊率。

参考文献

[1] 李相芬,刘新群,刘志廉.急性肺栓塞68例临床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3):267-268.

[2] 薛伟珍,任洁,王计良,等.24例肺栓塞误诊分析及防范[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8):711-713.

[3] 任桂花,刘红丽,窭少.肺栓塞41例误诊分析[J].l临床误诊误治,2006,19(1):22.

[4] 温伟,张新超.50例老年人急性肺栓塞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6):431 -433.

[5] 陈艳明,王士雯,陈琪,等.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2):1079-1080.

[6] 刘先发.肺栓塞误诊2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1):4177-4178.

[7] 原雪晴,温德志.基层医院诊治肺栓塞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30):7356-7357.

[8] 孙彦华,高蓓兰,刘锦铭.肺栓塞误诊69例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6):99-101.

[9] 康娟,刘义.肺栓塞28例的误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5):77-78.

[10] 周鸿江,邓家强.肺栓塞25例误漏诊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12):32-33.

[11] 胡鹏飞,钟广芝,陈振平,等.肺栓塞误诊2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625.

[12] 张静芳.肺栓塞2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3):3052.

[13] 沈维敏,李向阳,龚瑾,等.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其漏、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3):272-273.

[14] 许俊萍.急诊肺栓塞3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3):8257-8258.

[15] 史金英,张丽娟,耿江辉.急性肺栓塞34例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4):69-70.

[16] 符秀虹,郑茵.肺栓塞误诊原因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5):472-474.

[17] 孟建淑.肺栓塞58例误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9,4:59-60.

[18] 张力,韩伟,纪万军.肺栓塞诊断及治疗66例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药,2009,22(2):200-201.

[19] 祁红辉.肺栓塞29例误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6):512-513.

[20] 杨鹏伟.老年肺栓塞2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13):33-34.

[21] 郭巧玲,王存贵,王连珍.97例肺栓塞误诊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8(2):26-27.

[22] 赵文治.急性肺栓塞误诊25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9):1251.

[23] 孙虹,赵红梅,朱莎.36例肺栓塞临床诊治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6):325-326.

[24] Rodger M,Wells PS.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J].Thromb Res,2001,103:225-238.

[25] 马希涛,马利军。李荣堂.呼吸内科急症的诊断与治疗[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25―137.

第7篇

第十六届、十七届世界猪病大会有许多关于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专题,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已成为影响全球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头号疾病。类似这种由多种病原、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将是今后养猪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猪的呼吸道疾病被认为是困扰猪场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从病理学上,按其发病部位,可分为3种主要类型:鼻炎、肺炎、胸膜炎。不同病原侵袭不同生理部位,造成靶器官损伤或全身各系统病征。在生产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1)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MH),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猪链球菌病(SS),进行性萎缩性鼻炎(AR),猪肺疫等;(2)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PRRS),猪伪狂犬(PR),猪流感(SI),猪瘟(HC)等;(3)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等;(4)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二.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因素

猪呼吸道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传染性、环境、管理以及遗传因素等。

1传染性。 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中,可通过接触传播,包括购猪、人员和物品等在猪场间的流动,也可通过空气在不同猪群中传播。引起PRRS的病毒可通过传播。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原体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PRCV)等经空气传播,其传染性可达数公里。许多气候因素,如风向,风速,可以促进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

2环境及发病的季节性。 周边地区有屠宰厂及肉食品加工厂,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对猪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猪舍小环境控制不良,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0 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2%等,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有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Bille等(1975)发现冬季仔猪肺炎发病率远远高于夏季。丹麦屠宰场的资料证明,气候对呼吸系统疾病有影响,胸膜炎在夏季发生率最高,冬季最低,萎缩性鼻炎在秋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最低。但总体来说,在秋末、冬季、初春时,猪舍空气干燥,粉尘大,换气与保温的矛盾处理不当,常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3管理。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外引种猪有时会引起整个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猪舍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混群应激,非全进全出(AIAO)的饲养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消化道疾病可降低机体对肺炎的抵抗力,据屠宰发现,曾患有肠炎的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Aalund等,1976)。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猪群免疫程序是否健全,保健是否科学,免疫水平,营养状况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4.遗传。多数研究表明,呼吸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受遗传影响。有临床观察表明,纯种汉普夏猪(Hampshires)比约克夏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低(LundehEim和Tafvelin,1986)。约克夏猪比长白(Landrace)猪对萎鼻(AR)的易感性高(LundehEIm,1979;Smith,1983;Straw等,1983)。中国编辑。

有资料表明:去势公猪对肺炎和胸膜炎的发病率比母猪高10%,可能是去势造成的应激及其引起的激素变化导致了这种差异。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确诊呼吸系统疾病应依据病史,临床观察,实验室检验和尸体剖检包括屠宰时检查等做综合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

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制

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控制,应在整个猪群中消除病原或降低猪群的感染压力,同时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能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订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1.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体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及猪群的保健等。

2.猪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 。饲养人员应极大限度地减少流动。减少出入场频率,禁止串舍串栋。

3 .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 。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疫情, 结合猪群母源抗体水平及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病原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种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免疫剂量和有效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

4 .科学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加强和改善猪群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提高猪群对疫病的抗病力。

5.预防性用药,防患于未然

五 .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猪群的治疗对策

(1)有些呼吸道疾病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 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来控制其它病原的继发感染。

(2 )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饲养,精心护理,防止病原扩散。对于治疗无效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僵猪,及时淘汰。

(3 )药物群控防止继发感染:可在母猪围产期饲料、仔猪料、育成猪料中定期添加敏感药物。对某些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可采用脉冲式给药。常用的药物有支原净、加康、氟甲砜霉素、泰妙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等,根据病情选用单一或联合用药。注意:对于即将屠宰上市的猪只,考虑好药物的休药期。

第8篇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2013年,国内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针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其肺炎、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肺结核等等疾病的就诊指南已经广为人知,现将2013年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为主要的研究成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3年的儿科呼吸系统的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来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有效的应对措施。

2结果

通过分析,最终决定在肺炎、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肺结核、哮喘、肺间质性疾病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3讨论

3.1肺炎 肺炎在儿童中发病的概率较高,发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根据以往的研究,表明组链球菌感染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对其的研究不够深入,不过,SARS在我国流行后,我国开始深入研究冠状病毒,特别是对病毒的研究更加的多见,有学者通过研究北京周边地区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发现其中有病毒NL63基因,这一研究表明儿童呼吸道感染和病毒NL63基因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1]。同时,禽流感病毒肺炎的出现使得人们对此病毒的诊治有了新的认识和经验积累。有密切接触史,如果出现了长时间的高热、剧烈咳嗽、肺部显著变化的儿科患者就要诊断是否为禽流感病毒肺炎。由于以往甲型流感病毒较为普遍,研究人员主要对甲型流感病毒进行了深入研究。支原体、衣原体也逐渐的在儿童呼吸道分泌物中被发现,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支原体、衣原体可以感染呼吸道。这些年的研究也证实了在儿童病患中存在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对于这一点,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2]。

3.2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 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是非常多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除了哮喘这个因素之外,还有很多的原因会导致气道狭窄。临床上,很容易把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等等的各类疾病判断成是哮喘,所以,对于诊断哮喘,需要明确的知道病因。婴幼儿反复哮喘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类:呼吸道病毒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健全[3]。一般来说,针对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的病因是比较难以定夺的,因为比较复杂,所以,在病因的诊断中,哮喘患者接受治疗时候的反应,以及是否是阳性家族过敏史,这些因素是区别哮喘和非哮喘的一个可参考的因素。

3.3肺结核 肺结核作为一种慢性的传染病,其原因多由于感染了结核杆菌,这些年,结核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依照有关资料显示,3个人就有可能有1个人患上结核,如果人体遇到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更加容易患上该疾病。儿童的年纪比较小,不够注意个人的卫生,比如,不勤洗手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感染疾病的概率。儿童在公共场所很容易感染到结核杆菌。针对儿童肺结核患者,要提高治疗的效果,一定要使用正规、联合的治疗用药方法,治疗的时间通常要达到6个月,肺结核治疗药物对于儿童肝脏的副作用较大,所以在用药的期间一定要注意检查儿童的肝脏情况,一旦发生肝脏异常,就要停止用药。同时,要协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4哮喘 小儿哮喘发病率是非常高的,经常是由于微生物的感染、生活习惯、吸入气体等等的原因导致哮喘的发生,随着物化吸入治疗研究的深入,该疾病治愈的概率也得到了提高,死亡率大大降低[4]。

3.5肺间质性疾病 间质性肺炎是肺部感染性疾病,按解剖来进行分类的话,算是比较罕见的,但是从发病率来看,有不断攀升的趋势,病死率也比较高,对于患病比较轻的患者能够存活3~5年,如果发病比较迅速,有可能在六个月内就出现肺广泛纤维化,从而导致死亡。通过统计分析,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也在攀升,导致感染的因素是微生物感染、药物、吸入粉尘、大气污染,同时,有可能会出现继发结缔组织类的病症。国内对儿童肺间质性疾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今后,对该类疾病,要多家单位、多学科的联合起来研究和分析,有必要的时候还要和成人呼吸科进行联合研究,从而深入分析儿科肺间质性疾病的分类、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4结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在今后的医学发展中,要对儿科呼吸系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完善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体系,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再历.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03.

[2]李静,陈正贤,王首红,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3,0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