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公益活动小结

公益活动小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7 09:42:25

公益活动小结

公益活动小结第1篇

【关键词】校园公益;社会公益;模式结合;发展趋势

0 引言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大学校园里日渐增多的暴力事件、轻生事件,大学生追求物质、精神空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现象频发,以及大学生对社会公益的认识加深,各类校园公益互助组织应运而生。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的强盛发展,国人对公益慈善的了解不断深入、需求不断增强,不少社会公益组织、慈善基金会纷纷成立。校园公益互助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在各自的平台上发挥其职能,鲜有交集。

然而,经过对高校的公益组织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校园公益由于面临资金匮乏,学校对公益组织的引导不够,组织公益社团的学生本身经验的不足等这些问题,公益活动开展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都局限于给山区孩子的捐款捐物,而且校园公益的成果往往没有凸显,结果没能及时公开,没能满足公益活动本身要求的透明,这些都对校园公益的成长不利,更有甚者打着公益的名字却做些与公益互助无关的事,浪费资源的同时也给校园公益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解决出现的种种问题,让校园公益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社会公益的引入不失为一种良策。社会公益的系统性、组织性可以为校园公益所借鉴,使得校园公益的发展更加持久;同时,校园公益可以从社会公益组织获取资金、物品的支持,以及人员的组织、培训经验。为此,探寻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即是基于将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结合的想法,寻找适合的途径让校园公益借助社会公益的力量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1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现状

目前,校园公益互助组织大多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虽然校方对其给予一定的物资支持,但由于审批程序复杂、支持力度有限,学生需要以自己的力量解决组织实际运作中存在的大量问题,这给学生组织的发展形成极大的障碍。一些学生组织由于资金缺乏、学生经验的不足、管理的不当,无法可持续发展,公益活动依然停留在“凭着满腔热血和一颗红心”的初级阶段[1],往往成立之初干劲十足,这些一段时间,之后就鲜少有活动举行。校园公益组织汇聚了一批想法各异、敢于天马行空的学生,充满激情、活力。

相反地,社会公益组织面向社会大众,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受社会各界的捐赠,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有专业的管理体系,利于组织活动;组织参加过较多公益活动,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同时,社会公益组织由于由专业人士运作管理,有固定的整套模式,组织活动较为中规中矩,创新性、活力明显不足。

由此,校园公益组织、社会公益组织的不足在二者结合之后可以得到弥补,社会公益组织给校园公益组织提供充足的资金、物品,相应的技术支持,校园公益组织将富有创新性的可行的公益想法提供给社会公益组织,加强双方的交流,为社会公益活动注入新鲜血液;二者的优势也可以在共同合作中充分发挥,实现扬长避短,相辅相成的效果。

校园公益活动的社会性、学习性、公益性,只有通过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校园公益活动不仅要使学生受益,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素质,同时还应考虑社会的需要和现实的需求,使广大需要帮助的人接收到大学生的援手,达到双赢的效果。只有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互利共赢,校园公益活动才能持续开展下去。

然而,当前国内校园公益组织与社会公益组织结合处于起步状态,即使存在,在二者结合的方式上仍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我们对于将二者模式结合的方法还需更深层次的探究。

2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的关系

2.1 校园公益、社会公益具有同质性

二者都具有自愿性与公益性。表现为它们是群众自愿参与的一种慈善的举动,以个人的自愿自觉为前提,并不是出于政府或学校的规定。它们具有利他性,不以私利为目的,而是以更多人的公共利益目标,从公益实践项目的设计初始便确立“公益”这个核心价值,具有社会关怀和服务取向。参与者普遍具有热心公益、胸怀理想、有所作为的心理特点,理想、激情与公益的结合,将激发出参与者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强大动力,使得参与者成为推动社会福利发展的生力军,并最终达到提升自我、助益他人、有利社会等目标。

2.2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具有差异性

从活动组织主体来看,校园公益的主要实施者是在校大学生,其公益活动是一种非职业化的行为,它不是参与者的本职工作。社会公益的主要实施者有一部分是志愿者,但更大一部分是相关专业人士,他们以走上了公益职业化的道路,把社会公益当作终生事业来追求。

从活动形式看,校园公益主要采取志愿服务、慈善募捐、公益宣传等较为分散的活动方式,没有形成系统化管理。而社会公益活动则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包括战略规划、项目管理、志愿服务、志愿者管理、财务管理、反馈评估的完整体系。

2.3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相辅相成,互利共赢

校园公益实质是广义社会公益的一部分,因此社会公益是校园公益等公益活动的基础,发展社会公益也即为发展校园公益提供了基础,社会公益的发展壮大为校园公益的发展提供了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保障,为校园公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校园公益的茁壮成长。当前,我国许多社会公益组织、慈善基金会纷纷成立运作,社会公益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一些高校的公益组织借助社会力量举办了有意义有价值的公益活动,比如“麦田计划”、“诚明国学计划”、“两地一心活动”[2]。这些活动由于社会力量的加入,获得更加广泛的影响和良好的公益效果。

同时,校园公益是社会公益在校园的延伸,发展校园公益也即是发展了社会公益。校园公益作为一种社会公益行为,首先就要服从社会公益的实施目的,达到社会公益的发展要求。校园公益的实践目的一定是与社会公益相一致的、相互统一的,在此基础上,校园公益又体现出其特性的一面。其活动在符合社会公益的同时,又要侧重于大学生的互助、大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体现出大学生公益互助的特点。在进行公益活动的同时,达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大学生完成自我实现的目的。很多大学生因为在校期间参加了公益活动,在公益活动中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最终选择社会公益作为职业或事业,亲力亲为支持社会公益发展,为社会公益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3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结合的案例分析――以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诚明国学计划”为例

3.1 士恒教育基金会的基本情况

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成立于2009年10月,是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昆明银海地产范雁佳董事长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士恒教育基金会为非公募性质,原始基金200万元来自于银海地产捐赠。士恒基金会以弘扬国学、发展国学教育事业、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使命。士恒基金会希望通过整合社会各界的资源,共同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国学教育环境,推动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学习和实践。

3.2 士恒基金会的主要工作

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主要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改善教学条件,进行校舍改扩建;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建盖图书馆、捐赠国学书藉;组织北京大学儒行社师资,对所捐助学校的教师进行国学知识培训;组织北京大学儒行社、云南各界志愿者在所捐助的学校进行国学推广和普及教育活动,增加学校办学特色和亮点;对所捐助学校内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提供资助;对所捐助学校内在国学知识学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对所捐助学校内在国学教研究和推广中表现出色的教师提供专项课题研修经费。

3.3 士恒基金会与高校公益组织的结合的实例

士恒基金会与北京大学儒行社、云南大学的儒行社联合举办“诚明国学计划”,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去大理、楚雄、广南等地进行国学支教活动,主要活动集中在大学的寒假和暑假,为期一周。下以2012年寒假国学支教活动为例说明。

3.3.1 招募志愿者

通过北京大学儒行社和云南大学儒行社在他们自己的公益组织中宣传,然后有意向的学生在网上报名

3.3.2 活动流程

整体流程:

3.3.3 活动的效果及意义

对大山深处的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讲,使得这些孩子系统地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教育熏陶,汲取圣贤智慧能量,收获幸福喜乐;而这些大学生带来的外界的信息,也使得这些孩子坚定了一定要走出去上大学的理想,进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梦想,埋下了未来。从此他们的眼界不再是连绵起伏的山,而是用每天的积累为那边的生活积聚力量。

对参与支教的大学生来讲,首先,给山区的孩子上课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前期的备课准备,上课时的临场发挥也是关键,为了保证了上课的质量,大家互相听课学习,借鉴经验,这既锻炼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又锻炼了大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其次,大学生在校园里习惯了大城市的优越方便,在山区贫瘠的土地上生活,使得大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的不易,知道感恩生活的美好,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很大,同时,在克服生活中一个个困境的过程了,他们也收获了坚韧的品质。最后,增加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益于了他们树立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观念,对于他们以后的成功成才,甚至以后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都是大有脾益[3]。

3.4 对“诚明国学计划”模式的分析

对该模式的组织形式及活动的成效与单纯做校园公益的组织、单纯做社会公益的组织做横向比较、分析,分析这两者结合的优点及不足。

3.4.1 组织模式

与校园其他公益组织相比:第一,该模式弥补了一般的校园公益组织资金不足的问题,该模式的运行资金全部由士恒基金会提供,据统计,80%的校园公益组织都因经费问题,无法保证公益活动的开展,或者开展的活动覆盖的范围很小。所以经费不足仍是目前影响校园公益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二,该模式大大扩大了公益活动的影响范围和活动内容。传统的很多支教活动,一般是在学校周围,对支教的需求不大;再者,支教的大多是培养小孩子的文娱爱好,学习画画、音乐、手工等,而该模式开展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小植入孩童的内心深处。

与社会其他公益组织相比:第一,该模式充分利用了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涵养的人力资源,既解决了在社会上招募志愿者的难题,又提升了公益人员的素质。尤其是这种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工作,对志愿者有一定的知识要求,大学生参与这些活动,能很好体现大学生的独特优势。

3.4.2 结果分析

与校园其他公益组织相比:校园公益的规模一般比较小,开展的活动内容有限,受益面较小。而且据奥森的调查,63.6%的学生认为校园的公益组织对其生活的影响度很低,未能在校园形成公益的凝聚力及深刻的影响力,其次为绩效运行效果不佳[4]。而该模式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了筛选,并对选出的志愿者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提升了他们作为一名合格的支教志愿者的能力,而且活动开展范围扩大,使得受益人群不仅是是乡村的学校学生,而且包括了大学生自愿者本人,增强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丰富了校园公益社团活动,扩大了公益活动的影响力。

与社会其他公益组织相比:该模式有助于增强社会公益组织的影响力,有利于与校园公益组织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使得参加支教的志愿者有了稳定的来源,同时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服务社会的机会,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

4 结合其他模式的探讨及校园公益未来的发展趋势

4.1 其他的成功案例

4.1.1 香港“两地一心”

香港“两地一心”是由香港一群充满理想及热心的义工组成,成员大部份为在职或退休专业人士、工程人员、公务员、教育界及商界人士。彼此致力于改善中国偏远山区学童的学习环境,除建校、助学外,亦透过筹办山区生活体验的交流活动,让本地青少年有所成长及培养贡献的精神。“两地一心”曾经与云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一起,在青年志愿者协会内部招募志愿者,赴云南省楚雄市支教,并取得很好的成效。这种合作是短期性的。

4.1.2 云南省携手困难群体创业服务中心

云南省携手困难群体创业服务中心,是在云南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服务城市弱势流动儿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改善他们及其家庭在教育、健康、生计方面的现状,促进流动儿童的全面发展。

该中心与云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每个周末,由云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在云南大学招募志愿支教者,支教的人数和人员相对固定,主要是辅导流动儿童写作业以及开展特色兴趣班,比如画画班、书法班之类的。该模式是长期性的。

4.2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云南省部分高校的校园公益组织及活动的调查,校园公益有自身的人力资源及正能量,也举办了很多传统活动。比如,在校园里组织的清洁校园,不要乱扔垃圾;食堂的“光盘行动”,倡导节约粮食;废旧物品的回收,呼吁对身边朋友的关心等。但是一直没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还是摆脱不了大学社团的性质,对成员没有约束,缺乏奖励和激励,活动的策划往往也是几个学生之间的随性而为,需要固定的规章制度以形成一种“法制”。校园公益也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现在的高校大多都是积聚在大学城,所以在周边兄弟学校的某些性质相投的公益组织可以联合成一个联盟,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交流,有助于把公益活动辐射到更多的学生。这一弊端是,容易形成官僚作风,学校之间的攀比之风。而且依然存在校园社团的一些问题。

我们也在积极寻求一种更好的方式让校园公益更加透明和发展壮大。在很多案列中,我们认为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的结合是目前解决两者在公益活动实施中所遇困境的有效方式。

政府应该形成对社会公益的有效管理,对社会公益组织的建立的审核条件要更严苛一些。社会公益组织也应该面向社会招聘,形成优胜劣汰,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应该渗透公益思想,并在社会上形成影响,以权威、科学、人性、关爱的思想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同时积极在校园里面吸纳公益人才,可以在大学校园里引导公益活动,培养公益人才,使有意向投身公益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在这些社会公益组织中长期任职,解决了志愿者的断层,实现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的“双赢”,同时可以在全部各个高校中形成磁场,使更多大学生及社会成员受益。

4.3 有助于校园公益组织的发展壮大

校园公益组织依托了社会公益组织提供的资金支持,社会公益组织的文化引领,社会公益组织对志愿者的培育,可以提高校园公益组织举办各类公益活动的能力和影响力。

4.4 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大学生是文化知识全面、专用知识丰富、综合能力较高的高素质人群,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推动社会公益事业持续向前发展的强大主力军和生力军。通过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的结合,学生不仅能学到相关的公益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在相关系统的培训下参与或组织一些大型的公益活动,进行相关的公益实践培训,这就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公益理论知识,培育学生的公益情感,增强学生的公益实践能力,从而为他们走入社会继续开展公益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就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

5 结论

本文从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二者的关系出发,从理论方面探究了将二者结合的模式的客观可行性;并叙述将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结合的实践经验:诚明国学计划,通过分析该实践的成果,得出结合模式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构建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协调发展的创新模式,是目前国内校园公益发展的可行之路。近年,国内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结合运作的案例也不断涌现,比如“两地一心”、云南省携手困难群体创业服务中心,都取得一定的成果,二者结合的优势也逐步显现。基于对二者结合现状的分析研究,得出将社会公益引入校园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寻找合适的途径,将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结合,校园公益的作用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惠泽更多的大众,校园公益才能长足发展,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钟一彪.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导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5-30.

[2]钟一彪.大学生公益活动实务[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204-225.

[3]喻晓.高校学生社团隐研究:以J校为例[J].2009(12).

公益活动小结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烟草工作会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为根本要求,以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为重点,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认识专卖立法宗旨和专卖专营权力,理性对待行业效益,端正经营指导思想,增强自律意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树立东宁烟草人的良好形象,为提高东宁烟叶生产水平和企业竞争实力打牢思想基础。

二、总体安排和方法步骤

按照省局(公司)的要求,结合东宁烟叶公司实际,大讨论活动从6月上旬开始,11月末结束,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6月上旬至7月上旬)

1、搞好调查摸底。对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思想状况,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2、搞好思想发动。国家局、省局党组对大讨论活动高度重视,把其作为今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动员工作,使全体干部职工明确开展“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的重大意义、国家局和省局(公司)的部署要求,从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人人皆知,增强参加大讨论活动的自觉性。

3、搞好学习辅导。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烟草专卖法》,学习姜成康局长在2005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学习王玉林局长在2005年全省烟草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的效果,公司领导要带头做好学习辅导。

通过学习动员,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克服模糊认识,端正态度,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参加大讨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深入人心,使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第二阶段:文章征集(7月上旬至7月底)

在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文章征集活动。各基层单位的文章可以以领导干部个人名义,也可以单位集体名义撰写。讨论文章要有广泛的代表性,既要有主要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成员,也要有中层干部和基层职工参加。公司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在收集各基层单位讨论文章的基础上,将择优向省局(公司)各媒体推荐。

第三阶段:学习交流及检查验收(8月中旬至11月末)

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将对公司开展的大讨论活动进行专项检查,看各项制度是否健全、活动是否丰富、文章征集是否广泛、干部职工认识是否深刻、有无违背共同价值观的案例以及大讨论活动的成效。

四、切实加强对大讨论活动的组织领导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落实。这次大讨论活动,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国家局党组和省局党组都对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国家局党组提出的烟草行业的共同价值观是从全国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向全行业提出的必须遵守的准则。开展行业共同价值观大讨论活动,是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延伸,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行业政治工作的首要内容。因此,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周密安排,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确保大讨论活动收到实效。

2、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讨论氛围。充分利用报刊、板报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开展“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大讨论活动的做法、经验和成效,为大讨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促进各项工作。各基层单位要正确处理开展大讨论活动与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大讨论活动与巩固和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紧密结合起来,以大讨论活动促进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二是把大讨论活动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落实公司中心工作任务,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三是要把大讨论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烟草行业共同价值观是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着眼点,要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市场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

五、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开展“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公益活动小结第3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组织;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社会实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和地位已逐渐得到企业的认识和重视,但是,企业管理会计以何种组织形式存在?这个企业管理会计组织又在企业中如何开展工作?这个问题在中外理论界和实践界都没有得到完整的解决。因此,这些问题也就一直阻碍着企业管理会计的实践。笔者通过社会调查后认为,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就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动作机制就是企业管理会计的一个社会实践模式。现给予总结介绍,以求推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

一、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成立背景与效果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钢铁市场从供不应求走向市场结构性过剩;同时,钢铁行业的原料市场价格上涨。武钢的发展只能走内部挖潜、降低成本的路子。因此,武钢在1995年开展以“降成本、增效益”为目的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为了了解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情况和配合并保证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得到实施,武钢组建了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

自1995年到2000年的六年间,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在企业以“降成本、增效益”为目的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200多次,写出专题报告100多篇,编发简报195期,建议企业推广和应用现代化企业管理共计2303项。六年来,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共建议并下达了专项措施567项。直接经济效益18.14亿元。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配合并保证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实施,六年来,武钢平均每年节约成本7亿元,建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武钢戚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织设置与人员构成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织设置有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小组。

(一)领导小组的组织设置

1领导成员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

办公室主任:总会计师或总工程师(兼)

办公室副主任:成本处处长、企管处处长、财务部长、计划处处长、技术部部长

2专业小组(非日常性工作小组)

(1)宣传组(宣传部兼);(2)指标体系组(经营计划部兼);(3)技术攻关组(技术部兼);(4)考核检查组(企管部兼);(5)成本效益评价组(财务部)。

(二)日常工作小组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小组由6个人组成。1个企业管理学方面的博士,1个高级工程师和4个退休返聘的高级工程师(分别是炼铁、烧结、炼钢、扎钢方面的工程师)。

三、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宣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小组根据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实际情况,向领导小组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领导小组来指定某个专业小组(或组建新的小组)来就该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最后。企业按照专题小组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开展具体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除此之外,日常工作小组协助企业威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开展进行如下工作:

一是负责征集、整理并制定企业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管理策施、方法和专项管理策施、方法。

二是调查并发现企业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中的新项目。

三是组织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专场报告。

四是组织好每个月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例会。

四、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

当前,许多人普遍认为(会计教科书上也这么写的),管理会计组织都是在企业会计组织下面设置的一个与财务会计平级的组织,而且西方国家的企业组织中也是这么设置管理会计的。大家都不认为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评价。

(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可以创造性、多样化,而且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或教科书上的东西。否则。容易犯本本主义或全部西化的错误。同样,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设计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和企业实际的情况(如人力、经济条件)来设置。

(二)评价一个组织的性质关键是看它的功能而不是它的形式或其他的标准

评价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不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主要是看它的功能是不是履行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功能。企业管理会计是企业决策的信息支持系统,它为企业决策者收集、加工、处理、报告与决策相关的管理信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就是承担这个工作的组织。从上面的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就是履行了为武钢企业决策者收集、加工、处理、报告与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决策相关的管理信息。同时,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成人员也主要是以会计人员为基础,并结合多方面的业务人才组成的。这也符合管理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综合素质的条件。

(三)企业管理会计组织从会计部门下面独立出来,有利于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公益活动小结第4篇

关键词:大股东;中小股东;利益关系;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071-02

对上市公司的许多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并不是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委托问题,而是居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一、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表现

由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权利不对等,导致大股东有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条件和倾向,在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表现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利益的冲突。

首先,表现在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时的冲突。具体而言是表现在股东对董监事职位的角逐上。在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下,控股股东选派的代表很容易占据董监事的多数。上市公司董监事会成员的选任不但基本上被控股股东操纵,而且很多董监事完全就是控股股东的代表。控股股东一旦控制了董监事成员的选任,实际上也就控制了公司的日常经营和股利的分配,中小股东没有委派代表担任公司董监事等高管职务,基本上被排斥在公司经营管理之外,而沦为一个单纯的出资人。

其次,表现在股利分配上的冲突。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标准,应当遵循股份平等分配原则。但是,在存在控股股东的公司中,控股股东往往采取有利于自己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时机。由于股东持股份额悬殊,加之中国证券市场IPO阶段同股不同价的特殊背景,坚持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但分配结果却未必公平。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利益侵占问题,表现在控制性大股东热衷于通过派发现金股利的方式对中小股东进行掠夺。超能力派现或恶性分红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公司在经营状况不尽人意的情形下,将再融资所得现金作为红利分配,甚至借钱分红,无疑是以牺牲公司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代价来满足控股股东对私利的追求,同时也间接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不公平结果。

最后,表现在公司并购中的利益冲突。上市公司在收购过程中,收购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常常私下与一些大股东协商,以较高的溢价收购其持有的股份,对中小股东则采取漠视态度,使得中小投资者没有机会以较高的溢价出售自己的股份。目标公司的中小股东只能成为被动的参与者。在公司收购中,一切活动基本上由目标公司的控股股东主持,控股股东经常可能因得到收购公司的某种承诺或高补偿而做出同意被收购,或者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做出抵制收购的行为,而中小股东的权益常常被忽略。与公司正常经营相比,收购过程中产生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更为明显。

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原因分析

1.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权利不对等。从大股东与小股东所拥有的权利来看,二者是有区别的。国外的股权是建立在可以转让的前提下,且在二级市场上的转让非常方便。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大股东的股权转让受到一定限制,监管部门对解禁的非流通股份减持作出一些特殊规定,在转让方式上与普通股不同,公司也没有完全的股票转让自,在股票市场上,几乎不可能通过二级市场收集筹码来完成兼并或收购。大股东的权力地位和退出困难,使他们同企业命运联结得更紧密,使他们有动力掌握公司的控制权。而小股东所持有的股权流通性较好,在股票二级市场上能够轻易出手,因而小股东更关心股价的波动,而不考虑公司的管理和长远发展。这种大股东和小股东各自基于自身利益的策略,形成了事实上的小股东向大股东让渡一部分权力。

小股东向大股东让渡部分权利的结果是,一方面,让渡会带来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让渡部分权利又给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创造了可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大股东可能会侵占小股东的利益,控制性大股东通常采取分离收益权和控制权(投票权)的做法来获取控制权收益。而小股东因所持有的投票权比例太小,对公司事务的影响微乎其微,无法改变控制性股东的任何决策[1]。

2.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监督上市公司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等。大股东和中小股东都拥有公司股份,都有权对公司进行监督,但是中小股东因执行成本与收益不对等,使得他们没有动力也不可能去监控公司经营活动,因此企业权力主要集中于大股东或其人手中。虽然大股东监督经营者会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中小股东可以用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取收益,得到“搭便车”的好处,但是大股东运用控制权维持上市公司业绩并不是最终目的,大股东更多地是利用此行为来达到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即运用控制权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形式上也是通过董事会代表全体股东利益行事,但由于大股东掌握着公司董事会的实际控制权,直接对经营者的行为施加影响,实际上是控股股东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行事。一般是大股东在履行监督经营者的职能,然而大股东的监控是有成本的,上市公司无法通过一种合理的形式补偿大股东监控经营者的付出成本。但由于大股东有其自身的利益,他们在运用其掌握的实际控制权的同时,可能会寻找机会采用各种方式从上市公司那里掠夺财富补偿自己的成本,进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中小股东往往因股份太少及成本收益不对等而缺乏积极性去进行监控大股东[2]。

3.大股东有对小股东利益侵占的动机及可能性。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动机及可能性表现在:一方面,在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中,控制权与收益权的相分离是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基础。控制权私有收益大,公司发起人一般倾向于采用集中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性大股东更多的采用分离收益权和控制权(投票权)的做法来争夺控制权收益。随着大股东控制权的增长,即控制权与收益权的分离度越大,中小股东被大股东所侵占的利益越多。此时,大股东所作出的投资决策并非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这就是说,由于公司的要素投入量的一部分是为了大股东的私有收益,因而,公司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其总收益小于最大收益。因此,大股东控制权的私有收益也就成为其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而控制权与收益权的分离度更增大了大股东的侵害动机。另一方面,信息的不对称使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成为可能。在完全信息情况下,利益相关者之间是不存在利益冲突的。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大股东利用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以使公司在合约规定的模糊地带从事经济活动,实现有利于自身,有损于中小股东或其他契约方的利益的活动[3]。由于不完全信息,中小股东是无法分清(或者需要花费很高的信息费用才能分清)收益的波动到底来自正常的风险,还是来自大股东的侵害活动。这就是说,公司经营过程中风险的客观存在使得中小股东不能对大股东的外部侵害行为作出完全反应。

三、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后果

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一个后果,表现在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可能导致公司价值下降。由于控股大股东拥有公司的控制权,所以在利润分配给所有股东之前,控股股东能够将企业利润的一部分转移给自己。这种转移可能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如工资、职务消费、转移价格、个人贷款、资产转让以及一些可能的直接窃取方式等。这种转移企业利润常常并不违法,但对企业来说成本却很高,直接后果将导致公司价值的损失。

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冲突还会导致公司投资决策的非效率。对于公司来说,应该选择总价值较高的项目进行投资,但是,如果公司置于控股股东的严密控制之下,则控股大股东通常是从自己价值最大化的角度来左右公司投资决策,往往是选择总价值较低但控制权私人收益较高的投资项目。随着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中的现金流量权比例的减少,控股股东选择低效率的投资项目的概率就会增加,效率损失加速增加。若低效率和有效率的投资项目间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相差越大,公司的价值损失也越大。

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冲突的另一个后果,是导致企业规模非效率。在不考虑资金利息情况下,公司是将利润分配给股东还是进行再投资,这取决于新的投资项目是否能产生更多的利润。但是如果公司存在控股大股东,则公司的投资决策很可能因其为了攫取私人收益而发生严重扭曲。也就是说,即使公司没有较好的投资项目,控股大股东也可能迫使公司将前期利润投资于不能盈利甚至亏损的投资项目,而不是将利润分配给外部股东[4]。

四、解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为了防止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践情况,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对大股东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加强对大股东的监督是治理大股东侵占行为,减少两者利益冲突的根本措施。从内部来看,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施大股东表决回避制度、推进大股东诚信体系建设等应是目前的工作重点。从外部来看,加大对大股东的市场监管力度,尤其是对控股股东内幕交易行为的监管,严格信息披露制度,防止大股东之间为攫取私利而进行的勾结行为,建立健全大股东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

2.加强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从法律上加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建立中小股东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大对大股东滥用权力的惩罚力度,从而促进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

3.在监管手段上做到法律手段与市场手段并重。法律手段不仅应加强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更应完善保证法律制度的执行效率。在市场手段上,应充分发挥媒体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媒体的关注会迫使大股东按照社会的行为规范来活动,从而抑制大股东的侵占动机并降低侵占程度。

参考文献:

[1]鲍家友.大股东控制、控制权私人收益与投资风险[J].经济研究导刊,2006,(6).

[2]吕小庆.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J].经济论坛,2008,(14):98-100.

公益活动小结第5篇

关键词:福建中烟;精益生产;精益QC持续质量改进

精益管理是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之举和重要措施。福建中烟积极响应国家烟草专卖局深入推进精益管理的号召,要求其成员单位开展降本增效的精益化管理活动,并结合开展QC小组活动,较好推动了持续质量改进,促进精益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行业竞争的越发激烈,产品品质成为直接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中之重,通过精益管理一方面能够提升产品品质,另一方面则能够强化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经济全球一体化使各家企业必须面临更广泛的竞争,管理质量和标准受到更多关注,展开精益生产管理理论的应用研究成为必然之举。近年来,各直属公司在开展QC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引入精益管理理论,将精益管理应用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并与QC小组活动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精益QC活动。

1 精益管理概述

精益管理是指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义价值,识别价值流; 重新制定企业活动,使价值流动起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有效配置和使用企业资源,以消除一切浪费为目标,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取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1]。 它将浪费归结为浪费,即: 过剩生产、过多库存、不必要的运输、不必要的动作、等待、过度加工、产品缺陷、管理的浪费。这些浪费显性和隐性,如产品缺陷带来的残次品增加、超期报废、搬运损伤、场地货架增加、利息损失等[2]。

2 QC小组活动与精益管理的内在联系

2.1 二者的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QC小组活动与精益管理都是坚持以问题导向,注重全员参与、持续改进,都以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都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注重用过程质量保证结果质量。

2.2 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第一,精益管理推进过程一个重要抓手就是QC小组活动。开展QC小组活动,不仅可实现降本增效的效果,而且能增强员工精益理念,提高员工降支节耗的自觉性。这正是精益管理的精髓所在。

第二,QC小组活动为精益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工具。QC小组活动和精益活动均遵循合理的活动程序,QC小组活动常用的新老七种工具同样为精益管理的有效推进提供了保障。精益活动应用QC小组活动的程序、工具与方法,会使精益管理工作更加严谨。精益改善程序体现了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原则,遵循了PDCA 这一科学程序[3]。

第三,精益管理促进了QC小组活动水平的提升。QC小组活动导入精益管理理念,引导员工自觉应用精益改善工具和方法,追求活动过程的精益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全过程精益管理。精益管理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工程,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员工秉承精益管理理念,围绕消除浪费、降低消耗、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开展QC小组活动,能夯实质量管理基础,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这就拓展了QC小组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3 精益QC应用研究

福建中烟在实践精益QC过程中,坚持以QC为基础,以精益管理为导向,对卷烟包装生产过程中实行精益化设计,从在保证最低成本的情况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一)注重全员参与力度,提高精益QC的可操作性

QC小组活动与精益管理都强调全员参与。各卷烟工厂的领导重视是精益QC的关键因素,是精益QC不断深化的基础。各卷烟工厂领导在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特别是最高管理者,始终为精益QC活动提供资源支持,参与精益QC课题成果,切实发挥领导的示范带动作用。最大力度动员员工参与现场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员工层面来看,加强QC知识和精益理念教育培训,增强全员的精益QC意识。

(二)注重问题导向的原则,增强精益QC的针对性

从福建中烟推进精益QC过程来看,极大多数的精益QC源于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深化。通过比对分析发现,精益QC的课题由“问题”决定,精益QC的路径由“问题”引导,精益QC的成果的评判由解决“问题”的成效进行的。可以说,发现的问题是精益QC的突破口,也是革新的切入点。福建中烟推进的精益QC始终以问题为导向,找准改善的切入点和支点,不断完善实施精益QC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福建中烟始终将培养员工的问题意识作为重要抓手,努力引导全体员工围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问题的寻找。对于企业扎实推进精益QC活动,对现代化卷烟工厂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以精益QC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并将QC活动的程序和工具有效融入到精益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使得企业可以通过精益QC的开展做到价值的最大化。

(三)注重现场管理,增强精益QC的科学性

QC活动和精益管理都是科学管理的体现。福建中烟推进的精益QC始终注重科学管理。一是注重精益改善工具的运用。SDCA(标准化维持,即标准化、实施、检查、总结)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PDCA 是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和提升的基本、通用、管用的方法。福建中烟在推进精益QC过程中将PDCA与SDCA 等精益改善工具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两个轮子,深度应用SDCA与PDCA 精益改善工具,保证企业管理既有不断提升的驱动力又有防止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灵活运用排列图、甘特图、树图等工具,找准精益QC的切入点。二是实施精益评价。本公司积极落实持续改进原则,定期对精益管理成效进行评价,以提高精益QC的效果和效率,让企业管理保持渐进式上升。

(四)注重管理机制,增强精益QC的导向性

福建中烟始终把QC小组活动作为精益改善的重要手段,在制度上保证精益QC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充分借鉴QC活动的方法程序,促进精益QC的规范化,推动员工质量意识、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和改进意识的提升。QC小组活动目标众多,提质降本增效是其主要目标之一。降本增效,既是指降低物料消耗水平,也提高企业效益。提质降本增效的目标可以是QC小组的活动来实现,也是企业开展精益QC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几年各直属公司开展的精益QC项目,炫狼QC小组课题《降低“雅典”卷烟烟支单耗》、GREAT狼QC小组课题《提高制丝C线烘丝机出口水份的QI得分》、磐石QC小组课题《降低软红狼接装纸倒卷率》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公司给凝聚力QC小组课题《GDX2包装机回收胶水搅拌装置的研制》成果应用后,不但有效降低了胶水的浪费,而且避免了环境的污染。

4 结语

综上所述,福建中烟始终以精益QC小组的形式进行质量改进工作,努力提高企业的精益化水平,通过坚持不懈地改进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企业的产品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企业的提质降本增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协会。 QC小组基础教材(二次修订版) [M].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9

公益活动小结第6篇

随着我国证券业迅速发展,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急剧增加,他们对上公司财务信息的需要迅速增大。但上市公司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的包装上市、财务信息失真给证券发展和投资者造成很大的损失;有的盈利良好却无力再投资,却试图增发配股圈钱;有的现金分红时一毛不拔。人们对财务信息的质量提出质疑。投资者特别关注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能力及收益质量。

一、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进行分析的必要性

收益质量是指会计收益所表达的与企业实际经济价值有关信息的相关程度和强弱程度。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从信息角度,收益质量是指会计报表上揭示的收益信息、收益数据可使使用者放心使用和直接使用的程度;第二、从经济角度,收益质量是指企业的盈利能力强弱,反映收益的稳定性、收益水平和收益能力的高低。

目前,证券市场有很多账面收益“优秀”的企业资金周围非常困难,无力分配现金股利,甚至经营举步维艰。人们不禁要问:表面上数额很大的利润,其质量到底有多高?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如何评价?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利润、每股收益等指标都十分关注。

(一)权责发生制造成了收益质量的先天性不足

现行会计制度对利润等收益指标的计算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它以本期已实现的收入(无论是否当期收到现金)与已发生的成本(无论是否当期支付现金)进行配比,来计算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成果。如果当期收入大于当期成本即盈利。利润一般被当作度量财富增加量的一个指标,但该指标不一定有相应的现金流量。如果没有与利润相对应的现金净流量作保障,企业就没有足够的现金来保障企业运转和发展。这时企业只有利用外部市场进行再筹资为企业“输血”。若企业长期现金不足,就会引发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尽管其帐利润一直很风光。

(二)盈余管理制约了收益质量的改善

上市公司的目的是为了盈利。有的上市公司通过艰苦细致的经营管理来谋求利润,有的上市公司管理当局道德操守不良,却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操纵利润,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来谋求私利,即所谓盈余管理。这种行为不能改变真实利润。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股东和投资者与经营管理者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客观存在也难以改变。盈余管理也不能通过法律规则来消除。对于往往被“盈余管理”了的有关信息,股东、投资者和信贷人等,应有清醒的认识。

二、影响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不完全一致

现代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不直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者爱雇于所有者,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财务报表,直接对报表收益质量负责,但一般没有所有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但二者的目标并非完全一致。经营者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如薪酬、职位、休闲)最大化,“完成”公司的各项指标计划(如上市,借款,避税)而操纵利润,降低了收益质量。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依赖经营者的道德操守是不可靠的。经营者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损害所有者和投资者的利益。

(二)会计政策存在瑕疵

在会计实践中会发现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对会计政策进行不断完善。但在修订完善之前,要防止被一些不良企业利用,实现盈余管理。例如,有的上市公司以所谓期末按帐面净值计价为依据,将由于技术进步市价已大幅下跌、甚至已经淘汰的机器仍然作为固定资产按帐面净值计价,没有计提或转销减值损失,其资产价值已完全不符合资产的真正内涵。有的上市公司拥有的土地使用权等存量资产,实际上其资产预期价值是不断增值的。可我国会计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和稳健性原则,一般不准企业自行调帐。通过资产出售置换,其成本与成交价(售价)之间存在着巨大差价,按现行制度规定,此项差价可记入“营业外收入”,这笔巨额“利润”对一些业绩差的公司是了不起的利润来源。特别是一些主营业务不佳的上市公司,对类似的通过资产置换,操纵会计利润,粉饰会计报表“颜面”的行为乐此不疲。

(三)会计政策的运用弹性

会计计量不同于精确的自然科学,即使没有主观恶意的操纵,对同一类经济业务的处理,不同的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结果也是不一致的。公司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职业判断来选择会计政策。如建造合同是按合同法确认收入,还是按完工百分比法。管理当局可采取稳健的态度,也可以采取乐观的态度。如;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即是稳健的做法。相反,管理层可以按照“自利”的原则作出选择,从而操纵会计利润而降低了收益质量。

(四)会计估计的主观性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以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职业判断。需要作出会计估计的事项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应收帐款坏帐计提比例;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提取的比例;长期待摊费用的分摊期间;建筑合同收入确认比例等。管理当局可以通过这些估计来操纵财务报告和利润。

三、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一)分析关键性帐户及其数值变化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一些不良资产帐户,如: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和高龄应收帐款等资产项目必须保持警戒,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出现问题,企业存在因夸大利润而形成的“资产泡沫”;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了利润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则企业的利润有“水分”。有些帐户,如:无形资产、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各种准备金帐户等惯于被用来操纵利润。往往用其他应付款隐藏利润,其他应收款隐藏潜亏。应分析这两个帐户的余额大小。如果余额过大,一定是发生了某些异常情况。而各种准备金账户的分析应注意准备金的计提是否足够,有无大额的回转。一些上市公司当年盈利状况不佳,就对准备金不充分计提,而发生大额的回转,则往往是公司将以前年度收益转到当年,本期收益质量不高。一些上市公司不把费用计入损益帐户,而将其资本化,计入有关资产账户,影响了的收益质量,也使资产虚浮。

(二)分析公司利润的稳定性

首先要着重实现分析上市公司利润的构成主要来自于主营业务还是非主营业务。健康发展的公司其收益主要来自于主营业务,而不是非主营业务。非主营业务收入偶然性大,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没有实质性的作用。若非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过大,则该公司的收益质量将受怀疑。通过分析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在利润总额中的比例,来分析评价公司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其次,要分析关联公司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重。国内有许多上市公司都是由其母公司或地方政府将一部分企业进行资产重组而形成的。这些公司之间的联系紧密:如材料供应、产品销售、费用负担、场地租赁等方面都存在着关联交易,可以用来操纵财务报表数据。若关联交易比重过大、企业以低于公允价值的方式与关联企业发生交易,则这些公司的收益质量令质疑。

(三)分析公司的报表附注及其他信息

分析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的重要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或有事项等内容。这些事项往往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发生重要的影响,影响公司的收益质量。只有下列两种情况可以变更会计政策:1、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律要求变更;2、变更会计政策后,能够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结果、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收益质量高的上市公司,其会计政策应该是持续、稳健的,该政策对公司财务状况和净收益的计量是谨慎的。反之,上市公司为了调节利润,往往以各种理由变更会计政策。

投资者对于如管理层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变化、特殊事项的发生等非会计事项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若审计报告出现如下一些异常情况,投资者就要对公司的报表收益质量保持审慎的关注:审计报告中含有异常的措辞,如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审计人员发生变化,这些都暗示上市公司的业绩或发展趋势微妙。在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报告评语之中有异常措辞的公司,往往不久就被“ST”处理。有一些上市公司年报迟迟不见发表,聘用独立性很差的注册会计师作审计报告,勉强满足报表外部使用者(投资者)对收益的期望,这些公司有刻意做表的嫌疑,其收益质量都必须谨慎对待。

(四)注意现金流量的分析,完善现金流量指标预警

常见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通过计算得来的。如: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可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反应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质量”。盈利的目的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实用;如发展生产、分配股利等。现金流量的计算,不涉及权责发生制,会计造假是不容易的。虚假的合同可以签出利润,但签不出现金流量;关联交易可以操纵利润,往往也容易暴露有利润没有现金流入的窘境。因而,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进行评价,注重分析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的分析更加客观、更加准确。

将权责发生制下传统财务指标和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指标进行对比,如将利润和净现金流量进行对比,净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进行对比,相互检验、相互印证,鉴别分析上市公司收益质量。

1.考察收益质量评估的相关指数

(1)营运指数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经营应得的现金的比率。

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应得现金

经营应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若营运指标小于1,说明一部分收益尚未取得现金,以实物或债权形式存在。而实物或债权资产的收益质量小于现金,因为它们是否能够变现及是否足额变现是不能肯定的。必须指出,仅靠一年的数据未必能说明问题,需要进行连续多年的比较。若某上市公司该指数多年一直小于1,甚至为负数,则该公司收益质量相当低下,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

(2)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摊销)

该指标衡量实际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水平的程度。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应在1左右。如果偏离较大、指标异常,则公司收益质量有疑问。

(3)经营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现金流量÷营业利润

该指标有较强的配比性,比率一般应大于1。若与标准差异很大,且连续多年经营现金流量远小于营业利润,则该公司收益质量低劣。

如果这些指标数据不良,与传统财务指标揭示的意义差距甚远,则足以揭开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画皮”。

2.审阅现金流量表,进行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分析现金流量来源及其结构,具以评价公司经营状况、创现能力、收益质量。

(1)现金流量的分布情况

首先,分别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量的比重,了解现金的主要来源。一般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收入占现金总流入量的比值大,说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财务风险低,现金流入结构合理;其次,分别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支出、投资活动现金支出和筹资活动现金支出占现金总流出的比重,具体反映现金流出的方向。一般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支出的比重较大的企业支出较为合理。在持续经营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应为正值,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值,但当期现金净流量为正值,则该公司是通过非商品经营手段获得现金,可能是通过筹资等手段来弥补经营性亏损造成的现金不足。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总流入量

比值大,说明该企业主营业务突出,销售看好。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流出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一般情况下,购销正常时该比值应接近销售成本率。比值小,说明该企业销售毛利大,现金回笼良好;比值过大,在赊销、赊购相当的情况下,反映企业可能销售不畅,产品积压。

3)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上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

比值反映企业收入增长情况。比值大,企业成长性良好。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职工的工资等÷经营活动发生的现金流出量

该比值很小且长期存在,则该公司主营业务处于劣势,发展潜力有限。

(3)现金流量指标的进一步完善

笔者认为,现金流量指标还很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开发,形成系统性系列指标,以帮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收益质量的考察。下表这些指标对帮助识别权责发生制下比率计算的不实、鉴别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公式 一般指导意见

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 指标越高,企业销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坏帐损失越小,指标过小,应收账款风险大,利润不实。

固定付现费用支付能力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各项税金的现金)÷各项固定付现费用

比率小于1,说明经营现金日益减少。面临生存危机。可能存在的问题:经营萎缩,收入减少,负债沉重,利息过高,员工富余,日常支出控制不力,投资失控。

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指标越高,利润的实现程度越高,可供企业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增加量越大,比率过小,利润可能有水分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净值÷资产总额 指标越高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指标过小,企业冗余资产大或资产虚浮

总之,现金流量指标和以利润为基础的传统财务指标可以反映不同维度的财务信息,投资者应当综合运用这些指标,同时结合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选择每股净现金流量和每股税后净利润双优的个股作为理性的投资品种。

应当指出,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主观性很强,受分析者的风险偏好影响很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可以量化的客观指标,不同的投资者分析结果可能不同。而且,对收益质量分析的作用也不能过于夸大,仅仅是对上市公司投资质量、投资前景诸多分析中的一种,必须和其它各项分析和企业整体环境结合起来,才能得出科学的决策。

参考文献:

[1]王乔,张卫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操纵行为探析.会计研究.2002.12.

[2]王峰娟.浅谈会计政策及其收益质量的影响.商业研究.2010.1.

[3]门容.上市公司编造会计信息的识别.财务会计导刊.2008.2.

公益活动小结第7篇

关键词:社区公园 景观设计 精品化 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生活居住环境品质日益受到关注,能生活在一种和谐、舒适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社区休闲广场、社区公园、小区绿地等在城市绿化更新过程中不断涌现。而随着社区公园精品化项目的不断增多,社区公园精品化发展所具备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社区公园精品化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其中所涉及到的经济效益有哪一些?而我们又该如何城市社区公园精品化建设当中实现其经济效益与价值的全面提升呢?以下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对社区公园精品化建设的经济效益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

一 社区公园精品化思路

高度重视居住区绿色环境,全面建设生态、绿色住宅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社区公园的规划已成为城市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社会公园的设计与其他规划设计一样,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涉及到环境空间氛围的创造上,力求自然、和谐,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人与自然和谐。同时社区公园将人们居住环境的绿化作为城市环境绿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单纯地追求绿化量的增加,更要注重绿化的精细化、精品化、景观化,如在规划构思上,注重绿化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将浓厚的文化气息蕴含到绿化景观之中,文化建园也是园林绿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规划布局上,合理优化绿化布局,适当充实、调整和更换适宜当地生长的绿植,常绿植物与有色植物相结合,增加绿化景观层次,并适当设置花架、休闲座椅、园林小品等景观,同时结合居民停车需求,增加铺装道路面积,做到既美观又方便居民生活;在材料运用上,多选用新型、环保的园林景观构成材料,精美园林与节约型园林相结合,绿化建设与便民设施相结合,以精品化建设为目标,在社区公园、小区休闲广场等各类社区公共绿地建设上引入现代园林生态绿化的先进理念,注重生态园林与周边环境、功能的和谐统一,塑造生态、园林文化艺术,突出人与自然共生、城市与自然共存的特点。

二 社区公园精品化设计的经济效益

作为现代生活当中人们生活、娱乐及休闲的一个重要场所,社区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化建设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许多小区楼盘当中提升楼盘品味、吸引消费者的基本结构。正如我们所了解的一样。社区公园当中通常以植物景观的设计为主,通常结合历史文化的融入及便民设施的配置。而社区公园精品化的发展,使其生态效益、实用性及便民性的特点更为突出。

通常情况下,社区公园是免费、开放的休闲场所,所以从本质上来讲,社区公园不存在营利性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社区公园不具备产生经济效益的可能性。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看,社区公园建设、投入使用及维护保养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经济学问题主要体现在两点,即投入成本与间接效益。而社区公园的精品化的发展则为社区公园间接效益的提升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一)成本投入

随着社区公园精品化要求的不断提升,社区公园建设在植物景观设计、造型要素的组织与策划、环境空间氛围的创造以及整体的规划构思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社区公园精品化建设要求公园中各种景观设计需要与相应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力求在绿色景观当中体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另外,与住宅小区相结合的社区公园精品化建设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实用性,设置相应的停车位及休闲场所。很显然,要满足社区公园精品化建设的这些新需求,其建设的成本投入自然也应当随之增加,然而,在精品化建设思想的指导之下,社区公园精品化建设需要在满足以上的条件下,实现成本投入的最小化,以便于提升社区公园的整体性价比。

(二)间接效益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一样,一般情况下社区公园建设不会带来直接性的经济效益,作为开放性的休闲场所,社区公园无法成为售票游览的特殊景区,也不能作为商品直接销售,所以,社区公园只能借助于其自身的特点来获取相应的间接效益。

这里所谓的间接效益主要包含几个方面的组成内容:首先,从住宅小区配套的社区公园来看,其可以通过精品化的设计和别具匠心的建设,作为吸引消费者的两点,辅助楼盘的销售,可以通过设置停车位,通过出售或者是出租停车位的方式获取效益,也可以通过在社区公园附近或者是直接在公园当中建设相应的便民服务中心及娱乐中心的方式来实现社区公园的经济价值;另外就城市规划建设当中的社区公园建设而言,社区公园在对人群的聚集方面,具备一定的优越性,而正式这种对人群的聚集,则可以有效带动周边商业区或者是休闲娱乐中心的经济效益。

理论上来看,社区公园精品化发展可以通过对投入成本的有效控制,及其间接效益的大力发展,来实现其经济效益水平的全面提升。那么,从具体的操作上来看,应如何在社区公园精品化建设的进程中,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呢?

三 社区公园精品化举措

社区公园建设的目的就是为附近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流等活动的空间环境和场所,所以社区公园的精品化首先必须要考虑的是居民的生活和休闲的要求。社区公园的绿化,在考虑到美的要素同时,更要充分考虑社区里的主体人群的需要,只有了解了这种需要,再从这种需要出发进行设计,进行必要的美的处理,才能达到居民满意的效果。在这一建设原则的指导之下,要在社区公园精品化建设的进程中实现其经济效益与价值的全面提升,则需要从其成本控制与间接简直的管理方面入手。

(一)成本管理与控制

从某一角度上来看,社区公园精品化建设过程中,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建设项目最终的投入成本,而成本投入情况又早已经影响着其自身所具备的经济效益与价值。所以,在不断推进社区公园精品化管理的同时,加强其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与质量,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也是尤为必要的。但成本管理作为一项工作量较大的系统性工作,不仅贯穿于社区公园的建设过程中,社区公园投入使用及日常的维护中也涉及到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首先,从社区公园的建设上来看,其成本管理工作几乎等同于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环节的成本管理工作,其成本管理所涉及到的方面主要有施工人员的薪资报酬、施工材料成本管理、施工设备成本管理、合同成本管理等方面,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时候,必须对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每一个岗位的具体人员总数、薪资标准进行规范,做好建设材料的采购及管理工作,避免因材料选购及材料管理不当,而造成成本水平的提高,另外,施工设备作为施工环节中重要的成本组成部分,必须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以避免因设备损坏或丢失而造成成本的变相增加;

而从社区公园的投入使用及日常维护工作上来看,其成本管理工作就相对简单一些,主要包含社区公园工作人员的薪资及日常维护费用两个部分,尽管字面上来看,比较简便,但实际操作中,资产的折旧,设施的维修及更换费用等也是相对繁杂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每一项成本支出进行有效的记录,做到有支出就有凭证,从而使成本投入得到有效管理。

(二)间接效益的提升

社区公园建设要实现其间接效益的提升,借助于其自身所具备的对人群的聚集能力,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则是较为有效的手段。

对于一个能满足实用、美观、精品原则的社区公园设计,不仅要求所创造的环境氛围更健康、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综合规划,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不同需求,同时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营造适于精致的户外生活环境,通过设置健身区运动场、儿童游乐场、休闲广场以及小绿地等公共空间,满足人们驻足、小憩、玩耍的需求,引导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产生。

而这些自发性或者是社会性活动可以说是在社区公园精品化建设进程中实现其间接经济价值全面提升的重要着力点。所以,与住宅小区相配套的社区公园的建设而言,应当尽量结合人们的需求,在公园附近或者是直接在公园当中设置相应的健身场所、休闲中心、便民中心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使人们的一些日常需求在小区之内或者是社区公园内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满足,进而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社区公园简介效益的提升;

对于城市基础建设行的社区公园而言,要实现其间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则需要在选址、设计方面进行特别的考究,通过社区公园来带动周边商业区或者是休闲娱乐中心的快速发展,如果是城市新开发的区域,则可以在社区公园建设的同时,对购物中心、休闲中心、美食广场或者是步行街的带动经济发展的配套场所进行开发建设,以便于带动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内容、娱乐休闲的方式也随之丰富多彩,社区公园精品化建设不但要解决公园绿化的设置,更要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以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这样人们在社区里生活才会感到愉悦和快乐,这样一来,也可以有效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社区公园间接经济效益及价值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鲍鲁泉等。城市街头绿地的新发展及规划设计对策[J].规划师,2001,17(1)。

[2] 金柏苓,张爱华.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张建霞.浅析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设计理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4).

[4] 万小南,杨松.关于居住小区环境创新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6.(18).

公益活动小结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符合小公民年龄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儿童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环境中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在参与活动中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学做中国人,学做现代人,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活动目标及内容

(一)总目标:

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全校儿童中以“我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以“四小”为内容,以“四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公共场所)行动为活动方式,培养新世纪合格小公民。

(二)具体目标:

以“四小”为内容,结合温馨教室的创建,开展争创“优秀队集体”。

1、做父母的“小帮手”。

懂得爱父母,关心亲人,父母下班回到家表示问候,亲人生病主动问候并照顾,对父母和亲人为自己所做的事懂得感谢。培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龄前学会自己洗手、脸、脚,自己吃饭穿衣,上学后,逐步学会独立处理属于自己承担的事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浪费东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不提家里经济状况不允许的消费要求;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尊重和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2、做文明礼貌的“小标兵”。

培养民族自豪感,了解祖国地理、历史文化;树立国家观念、培养民族责任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前景,懂得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讲文明、懂礼貌,衣着整洁,举止文明,注重仪表;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说脏话;学会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吃饭让长辈,上车让老人等等。诚实,不说谎话,做错了事情要承认,以真诚得到别人谅解;遵守承诺,讲求信用,办不到的事情要说明情况,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做到。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不做妨碍他人工作和休息的事,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上车、购物要排队,过马路走人行横道,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不吸烟、不喝酒,不进网吧和儿童不宜的娱乐场所,不迷恋于网上游戏和聊天;学习遵守国家的基本法律法规,不做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法制和社会公德,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对违法和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要劝阻。

3、做小朋友和同学的“小伙伴”。

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善于广交朋友,喜欢和伙伴一起学习和娱乐;心中有他人,有同情心,同伴有困难要主动帮忙,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分担忧愁,要关心低年级同学,当好大哥哥、大姐姐。倾听、尊重、接纳别人意见,学会宽容理解;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懂得关心集体,懂得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培养团队精神,善于与他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