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德育教育方式

德育教育方式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3 16:08:06

德育教育方式

德育教育方式第1篇

关键词:思想道德 教育

我们的社会提倡精神文明,我们的学校也一直在抓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但也不容忽视一些问题,问题的存在告诉我们: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放松,必须加强!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要搞清楚:学校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什么素质?重点加强哪些方面的教育?教师怎样与学生和谐相处?怎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这都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个最理想、最全面的人应该具备下列素质:对生命的认知、对个人和社会的认知、对主观和客观的认知。可以把这三种素质比作三棵树:生命树、人文树、哲学树。学校教育要从小就在学生的心灵上种上这三棵素质树,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施肥、浇灌、丰富,使其不断长粗、长高,最终成为参天大树。教育者就是要播撒种子,播种希望。

本文着重谈谈在学生心灵上种上一棵人文树,即谈谈学校应从那些方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怎样进行教育,只是谈谈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体会,敬请指正。

一、培养学生几种素质

人总要在社会中生存,与人与社会交往,我们要引导学生教给学生社会的伦理准则,和一些自然规律:个体和集体相互依存,既要考虑个体的生存和利益,又要考虑集体的生存和利益,只有如此才能在大自然中生存。怎样教给学生社会责任感?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动物中得到启迪:大雁在飞行的时候往往排成一字形,这是为什么?飞行一段时间后,后面的大雁会与领头的大雁调换位置,这又是为什么?如此教育学生总比空洞的说教有力:每个人都应该为集体作出贡献,同时也享受集体给予的力量和恩惠,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狼孩的事实说明离开了集体,智力损失不可弥补。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协作。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多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清道理,让同学们相互感染,形成优秀品德。通过学习和思考,我认为我们教育学生的德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尊、善、爱、信、谦。

尊即要尊敬他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有好多同学尊敬人是有条件的,他尊敬领导、尊敬有钱人、尊敬对他有用的人,这就要正确加以引导。作为一个老师,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在回避你,你就应该主动迎上去,跟他打招呼,我想那个学生一定会满脸通红,一定会体验到一种滋味,他今后在这方面一定会做得最好。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和谐友爱的气氛中,这种气氛要靠大家去创造。老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不能靠空洞的说教,应该为人师表,从我做起,先尊重学生,然后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善即要善待他人,善待社会。我们所有的人,都在相互依赖,无时无刻不在享受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便宜及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的社会要靠大家一起去创造,有一些家长可能在教育子女为自己谋利益方面多一些,那我们学校教育主阵地就更应该要强化教育青少年在为自己谋利益的同时不能损害别人和社会的利益。

爱即关心集体,关爱他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祖国。马斯洛的理论告诉我们:爱和被爱都是人情感的基本需求。教师应该关心爱护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深深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期望。有这样一个学生跟我说过,有时他也想玩,可一想到老师为他们操碎了心,又真的不好意思去玩了,他深深感受到了老师的期望,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了老师,回报了学校和社会。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进行简单说教,有句话说得好,道德需要道德的教化,情感需要情感的浇灌,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乐于奉献的老师,他的学生一定会热爱生活,关心集体,热爱祖国,他一定是祖国的希望。

信即诚实守信。为人处世应该诚信为本、一诺千金,人人之间要相互信任,互守信用,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自己要说话算数,我们很多时候发现同学所定的目标、制订的计划不去努力实现,所作的保证也难以坚决执行到底,这也是不守信用的表现,同学之间如果不能相互信任哪谈得上真诚友爱?学校、社会和家长应该一起努力植“信”于孩子心中,让孩子从小就讲信用、守诺言,这对孩子个人的学习、将来的事业、前途大有好处。

谦有两层含义谦虚和谦让。我认为谦虚是

一种美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古人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很多同学在成绩落后时能一鼓作气,奋起直追,而一旦取得成绩则沾沾自喜,再也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以为自己就是最好的,不肯向他人学习。这些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往往进步不大,甚至会出现大的倒退,即使自己是出众的,我们也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追求更高更强。同学之间谦虚相处还会创造一种团结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在班级形成优良的班风和学风,友爱互助,整体提高。而谦让则是同学之间化解矛盾的最好的武器。在班集体中要教育学生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大家团结一致,目标一致,携手共进。

以上五种品德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强化。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中小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是不太成熟的,一旦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某些伤害,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所以在选择教育方式时要十分慎重。我们要选择、研究教育方式,尽量减少对学生的伤害,并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二、选择、研究教育方式

1、尊重学生,减少伤害

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孩子虽小,他们也具备了做人的尊严,有句名言就表达了人的尊严:士可杀,不可辱。少儿的自尊意识早在4~6岁便已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日益提高,教育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教育学生再不能频繁罗嗦,居高临下地训斥,更不能体罚学生,这样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好多学校有一些告示牌,时见上面贴有检讨书、悔过书之类;也有些学校为了杀一儆百,在学校大会上点名批评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这样做可能对其他学生能起到教育作用,但对其本人若不正确引导,或许他们真的会变成问题学生,今后同学们如何看他们?他们会不会滑向破罐子破摔的泥潭?这都值得教育者去思考。更可怕的是他们在校内刚受到刺激,回到家,如果家长再一阵暴风骤雨,想想学生幼小的心灵如何能承受?如此这般,我们的教育完全失败了。要知道:每一个孩子对老师来讲可能只是一个,可对家长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那我们的教育真是来不得一点儿简单粗暴。

日常教学中,我们还会听到一些语言暴力伤害学生,个别老师一时激动,口不择言,甚至对学生人格侮辱,诸如:“笨蛋、傻瓜、无用的东西、猪”等等,这些话对学生的伤害比用刀割肉还严重,学生会终身难忘,不当的教育方式可能真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虽然老师的初衷可能是好的,恨铁不成钢也可以理解,可我们不能有意无意地去伤害学生自尊。所以,凡事我们应该三思而后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意义还在于孩子终会长大,但愿这种方式不会代代相传。试想:从来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又如何去尊重别人?那我们的民族不就变成了一个野蛮的民族?我们的文明又如何代代相传?

所以,我们在教育中要多体谅、多期待、多鼓励、多沟通,当然也不是只表扬不批评,只不过要注意方式,可以启发学生自责、反省,留给违纪学生时间去认识自我、改正自我,等等。

2、拇指赞赏,寻找闪光

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的地方,老师往往因为不太细心发现不了,从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表扬会唤起学生的自信,让他们奋发向上。老师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有意无意中暗示给他们老师的较高期望,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往往真的就会取得好的效果。相反,如果不能原谅学生的小问题,老是抓住某些事跟学生算帐,班级管理可能就会出麻烦了。我见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表现还不错的班长,一次犯了一个小小的过失,班主任一时气愤撤了他的职,从此不见了那个积极向上的男孩,他情绪低落,处处逆反,不求上进,让班主任伤透脑筋。看来,作为老师有时可以故意不看学生那些不太重要的毛病和缺点,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多跟他们交流,甚至可以多让问题学生为班级做事,给他们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才华。这些学生从小事中往往会体验到成功,增强了自信,最终可能会出现全面成功。优秀教育者为我们提供了好多批评学生的方法,避一避、缓一缓、冷一冷、笑一笑,这些都是冷静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仅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而且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和品德。如果学生过多的生活在批评中,那他同时学会了谴责;如果他生活在过多的敌意之中,他同时就学会了斗争;相反如果他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和善待他人;如果他生活在表扬、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自爱。可见,这些优秀的品德,就靠我们教育者提供环境去培养。

过去,我们往往是用命令

的式进行品德教育,显然这种方式,不适应现代教育,效果不会很明显。怎样才能打动学生心灵,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是值得教育者思考的课题。《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爱祖国、爱劳动、爱集体,为什么要爱呢?我们如何去实施呢?这不是靠老师简单的说教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去感受祖国名山大川美,从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这样爱国、爱集体的思想就会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其效果会十分明显。

三、认真学习、播撒希望

总之,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教书育人。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这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肩负这一历史重任,我们更加要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思想,探索出有效的方法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教育方式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四生教育 德育方式 研究

一、生命教育

⒈安全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增长防范知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从自我做起,构筑起自我保护的屏障,形成最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从火灾、交通安全、旅游安全、盗窃等方面出发,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对高职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使学生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⒉法制教育。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中经常发生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大学生的犯罪率在社会犯罪率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很多学生对于自己最初所作所为性质并不清楚,直到触犯了法律才追悔莫及。因此法制教育是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授必要的法学基本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⒊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某些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中小学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和高职院校竞争机制的全面引入,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日趋增大,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的心理失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导致学生跳楼自杀、离家出走、辍学、甚至犯罪。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不可避免的问题。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

二、生活教育

⒈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名高职院校学生,如果没有理想信念,那么三年的学习生活将会浑浑噩噩,未来的人生道路将会漫无目的。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学习中、生活和工作中去。加强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将理想信念牢固建立在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目标上,将来真正成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⒉感恩教育。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高职学生学会知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把感恩教育贯穿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

⒊诚信教育。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电视媒体开展各类形式的主题班会、社会实践,邀请省内外专家来校讲学,表彰先进,正面引导,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说老实话,办实际事,做诚信人;以各种主题诚信活动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依托,以道德规范为机制,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使学生做到讲诚信,讲道德,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

三、生存教育

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他们进人高职院校的初始阶段,我们就应该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指导他们逐步完成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只有对学生分阶段、分年级进行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从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发展意愿出发,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探索和设计帮助他们制定出一个长远的、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使学生在将来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够在千军万马中生存下去。

⒉创业教育。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实际上就是以生存技能为导向,让学生接受生存训练,学会生存,不仅要刚就业就实现与社会的无缝隙对接,而且要实现可持续的无缝隙对接,如果说专业技能教育主要解决的是学生初入社会的生存问题,那么创业教育主要解决的学生可持续生存问题。

四、生态教育

生态教育的目标是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调整人的行为,建立环境伦理规范和环境道德观念,教育人正确认识自然环境的规律及其价值,提高人对自然环境的情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为每个人提供机会获得保护和促进生态环境的知识、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创造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环境行为的新模式。

高职学生作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加强生态教育,把生态理念贯穿到每个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中去,使学生学会欣赏自然、认识自然环境的规律,建立与自然为友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教给他们保护及改善生态环境的技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和生态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磊,陈遇春.农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时代文学.2008(12).

[2]杨一芹.新时期就业问题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3 (11).

德育教育方式第3篇

1.在平常生活中进行感恩教育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但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长辈、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没有一颗会感恩的心。

为此我们不妨言传身教,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比如叫一位学生捡起校园的一片垃圾,我会真心的说:"谢谢","学生则会笑笑或说"我应该做的"。做师长的就这样把人际交往的礼貌、感激在点滴小事中表现给学生看,影响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让学生知道别人对你做的一丁点好,都要记住,都要表示感谢。

清明节、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等是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机会,抓住这些契机,要求学生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为妈妈洗一次碗,帮忙打扫房间,与父母一起做饭,唱一支歌给父母听。有时住校时间长了,就要求学生给父母打个电话,汇报自己的成绩、收获,倾诉烦恼,表达思念。当然,这样的契机还有很多,如重阳节、劳动节以及亲人的生日等,都可引导学生去尝试着回报恩情。天长日久,报答恩情这颗美丽的种子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让学生学会参与社会实践

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更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促使学生的道德健康成长。从教材的内容上看,初中教材的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还是相当大的,学生无法真正感受理论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引导学生从分析亲历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入手,加深对课本基本知识的了解,并学会用理论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提高其认识和实践能力。由于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有相当一部分对学习不感兴趣,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集体观念,缺少合作精神等。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对"培养社会责任心"这一知识点较为冷漠且议论纷纷,认为中学生只要明白自己应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就行,至于积极主动地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培养社会责任心是长大以后的事,是大人的事,根据这一情况,我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对当代中学生责任心现象进行调查,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在中学生中培养社会责任心是一个紧迫而又重大的课题。于是以"对当代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现象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在师生共同探讨中应行而生了。设计这样社会实践,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课本知识的预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社会责任心总是从人们生活的各个侧面表现出来,即对家庭尽责、对集体尽责、对国家尽责和为社会进步尽责,我作为一名指导老师根据各组提出的要求和设想,为他们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供活动参考。

通过这次实践研究,同学们了解了同龄人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和承担社会责任现状,感慨颇多,在二十一世纪人才竞争的今天,努力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认为除了认真学习履行自己最基本的职责外,还要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去做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尽责的实事,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孩子、好学生、好公民。

3.让学生学会感悟人生

初中教材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也举了一些事例以增加生动性,但这些实例大多是伟人和先进人物的事迹,这些光辉形象离学生的生活毕竟存在着一定的时空距离,教师如果只停留在这些事例的说教中,那么,学生就会感到高不可攀。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前,让学生尝试着做一个令他们尊敬的人的专访,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聆听学生们的专访经历,共同探讨学生们所介绍的人物及访谈技巧,让学生学会感悟人生。

4.让学生学会自律

所谓自律,就是针对自身的情况,以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要让学生学会自律,课堂教学方法至少应具备三个因素:一是新鲜,二是亲和力,三是动感。新鲜,就是有特点;亲和力,就是教师的角色转换能力;动感,就是充满生命力。这就要求教学方法除了包容书本内容本身蕴涵的深刻价值外,形式上也要有独特之处。

一名学生,课上小动作比较多,时常不认真听讲。一次,上完政治课,课下,我将他叫到办公室,问他:"这节课咱们学习什么内容了?你给我复述一遍好吗?"他不加思索地回答说:"我不会,我都听不懂。""课上你认真听了吗?""没有,我基础不好,小学就学习不好,上初中的时侯,我都不想念了,我想去上班挣些钱,我家里人非让我念。""你这么小,到什么地方上班?""到饭店去打工,我家的一个伙伴就在饭店里打工。""对班上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你羡慕吗?想没想过也跟他们一样?""我羡慕他们,可是我学习基础不好。""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没有他们聪明?"他犹豫了一下说:"不是。""好,那老师帮助你把学习成绩争取搞上去,你愿意吗?""行。"当天我给他布置了一些政治方面的基础知识,要求他回家去记忆。他非常乐意地接受了 。

总之,在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的有益探索中,我始终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坚持从小处入手,坚持无声的示范性教育教学,坚持趣味性德育教学。我相信,这棵德育之树一定会开出朵朵鲜花,教师们也一定能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 "四有"新人。

德育教育方式第4篇

    关键词:德国 职业教育 教师培养方式

    目前,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具有不断学术化倾向。

    不菜梅大学的福利克斯教授指出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中存在以下几个结构性问题:第一,缺少与实践的联系:第二,缺乏实地的工作经验:第三,职业知识的应用没有参照相应的大学研究;第四,缺乏工作程序知识;第五,职业教育教师培训j内容中缺乏技术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进行了大规模的革新。这在德国大学已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领域,并产生了许多刺激教师教育改革的因素。当前,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方面主要有以下一些变化:一是增加教育学和教学法的内容。二是以科学性为基础。其重心是培养教师能力,并通过对学习环境的塑造进行培训。三是重视全球化、个性化、互联网和知识爆炸的挑战。

    一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方式德国职业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教师,即普通教育课教师、专业理论课教师和专业实践课教师。ⅲ1.普通教育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普通教育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师一般是在完成中学教育后再进入大学学习,也有一部分教师是在中等教育结业后,先经过双元制培训l,再获得入学资格[ 。有特殊能力却不具备高校入学资格的在职人员,可以参加一个特殊的高校入学资格考试,通过这个考试来确认学校要求的学历和能力。圆在培养的第一阶段,有志于成为职业学校教师的学生必须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学习四至五年。以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为例,学业总课时数为160个周学时,其中80个周学时学习专业方向的内容,40个周学时学习基础课,24个周学时学习教育科学,16个周学时学习社会科学。大学学习结束时,这些学生需通过相应的工程师/技师资格考试和第~次国家考试。接下来是为期一年的企业实习,在此期间,他们要学习本专业范围内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和设备设施,了解企业的基本运作,熟悉未来的职业环境,并培养良好的工作方式。

    这是双元制所要求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在培养的第二阶段,即教师预备实习期(见习期),通常为两年,在职业学校和教师进修学院同时进行。按规定,每人选择两个今后教学的专业科目,并根据所选的专业科目挑选一所能提供这方面专业培训的职业学校。在预备实习期的第一年,新教师在有经验教师的指导下上课,课时至少达到90学时。第一年结束时,校长根据新教师的教学效果,决定是否让新教师独立上课。进入第二年,根据各个学校及科目的相关情况,新教师每周独立上8—1 2节课。在预备实习期间,新教师每周必须有一天到教师进修学院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使新教师具备成为合格的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其中包括了解有关学科教学计划的内容:掌握专业教学法;能够独立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以及开展评价工作等。

    第二阶段结束前,学生需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考试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查专业知识和教书育人方面的能力;二是考查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学法以及学校法和公务员法等方面的知识。这次考试要求学生撰写课外论文,上公开教学实验课,另外还有关于教学法、教育学、学校法方面的口试等。

      2.专业实践课教师的培养 专业实践课教师的培养方式是学生在中学毕业后,经过三年或三年半的双元制职业培训l,而后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之一继续学习:① 具有三至五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后,在一年制技术管理工人/师傅学校学习。② 具有至少两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后,在两年制的技术员学校学习。专业实践课教师培养的第二阶段也在职业学校和教师进修学院同时进行。在职业学校,他们听课、试讲,逐步练习独立授课,同时还在教师进修学院学习教育学、教学法、学校法等方面的内容。学习结束后也需要通过相应的考试。

    3.德国职业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同样受到重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要求职教教师不断提高和充实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职教教师的继续教育,特别是专业理论课教师和专业实践课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新规范、新专业知识、新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4]德国各\'jt、j的法律规定,职教师资要不断进修,但是法律未强制规定教师每年的进修时间。例如,在下萨克森州,主要有三种教师进修形式,即全州集中性、地区性和学校内的进修。全州集中的进修由联邦文化部组织,每次培训旧寸间为一周左右 地区性的培训j由区政府组织,每次培训的时间一般为数天;学校内的培训l最为灵活,一般为一至两天。教师参加这些培训课程都是自愿和免费的。下萨克森州教师进修改革的趋势是把教师进修的经费~ 次性拨给学校,由学校自由支配。

    二、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启示我国近几年出台了大量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表明国家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做出了人才培养的战略调整,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及其教师培养的优势,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师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1.企业参与并成为职教教师培养的重要力量笔者认为,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教师,必须经过大学本科教育,因为一定的学历可以保证教师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知识。但是,作为培养社会需要的技师、技术工人等的职业学校教师,必须掌握相关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并能随着实践的发展提高专业能力。大学一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唯有相关企业的技术员、工程师等一线人员才能传递这种经验。因而,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并依靠企业是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

    2.保障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制度性我国《教师法》虽然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有明确要求,但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资格却没有严格的限制。在德国,要取得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除了学历要求之外,还需要具备实际经验并接受师范专业的训练,这种对教师资格的制度性要求保证了职教师资的质量。笔者也认为,职业学校的教师除了具备必需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外,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也是不可或缺,否则就不能成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或实训 旨导教师。

    3.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培养效果的评价在我国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职业教育的教师培养更是如此,这与职业教育本身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有关,也与人们长期形成的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有关。德国成熟科学的职教教师评价体系对保证教师培养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评价标准既可以作为培养教师的目标,又可以作为衡量培训l效果的指标,在需要调整培养计划的时候还可以提供及时的反馈。因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我国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至关重要。

德育教育方式第5篇

关键词:学生德育教育;重心分析;执行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的加快发展,世界范围内文化、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直接影响了在校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和健康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全社会性的引入,各级学校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升学、招生或就业压力,学生德育工作的受重视程度显著降低,大多以被动、低效率工作形式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重心被错误认知,缺乏科学有效的德育工作执行手段,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学生德育工作的科学内涵,明确学生德育工作的重心,提出行之有效的学生德育工作执行方式。

一、学生德育教育的科学内涵

德育教育是指根据各级学校学生处于不同成长发展阶段的实际,针对该阶段学生的实际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总称。思想教育是指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判断认知,根据自身实际树立不同层次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德育教育的首要目标。政治教育是指学校通过系统的教学,增进学生对我国社会制度和相关的国体、政体、民族、阶级等,培养学生应有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情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是德育教育的社会性目标。法制思想是指根据我国现阶段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状况,为了改变我国公民法制意识普遍淡薄和低下的情况,帮助我国在校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保证其能够有效维护社会集体和个人的法律权益的教育内容,是德育教育的法制目标。道德教育是指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学校实际教学和外部舆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内心的责任义务感,产生社会普遍认可的、正确的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保证学生的实际行为被道德约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工作的本质是根据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和利益平衡的需要,通过各类德育教育主体帮助德育客体获得德性品质的互相作用的过程。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既满足学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生存技能主观需求,发扬人性与启迪潜能,又符合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实际的客观需求。

二、根据现阶段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工作重心

(一)从社会因素方面分析

首先,从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间的碰撞和交流来说,我国未完善的思想道德价值体系受到的严重的冲击,在学生中,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化和自由化思想被畸形传播,受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价值观腐化情况严重,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思想、生活的现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科学的价值体系被忽视,错误的价值取向慢慢改变了学生的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其次,从市场竞争机制的全方位引入来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依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还不完善,且学生缺乏有效的、敏锐的辨别能力,很难抵制来自经济市场的各种诱惑。尽管市场经济提升了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敢于竞争的意识,但更多的学生被金钱至上和物质崇拜思想所影响,模糊和淡化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道德建设、社会建设的理想信念,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个不良行为在校园中频繁出现。最后,我国和我党政策、方针、路线的大力度宣传丰富了在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拉近了学生和社会、国家的距离,增进了德育教育的实效。但是,一些庸俗、消极、反动的非主流的思想观点和内容也存在一定市场,且没有得到有效的规制,在大部分学生心理普遍还不成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强但辨别能力弱的情况下,德育教育工作遭遇了严重的困难和挑战。

(二)从学校因素方面分析

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开设方面,大部分学校迫于升学、招生、就业等压力,只是片面被动的响应国家号召和政策,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德育教育教学时间短,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现象严重,学生受学校和老师影响必然也会忽视德育教育的应有作用。其次,学校缺乏德育教育应有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大部分学校单方面将资源投入在智力教学上,不追求校园文化和环境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厚度、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隐性的关于学生德育教育的文化修养和精神风貌培养力度不足。最后,大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行政性,没有长期的德育教育规划,学风教风创建工作的展开完全取决于政策方针的指引。

(三)从家庭环境因素方面分析

在家长的教育方式上,大多数父母将对子女的高期望值直接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要求上,以物质、精神等有偿奖励的方式督促学生学习,成绩好则给与各种满足,成绩差则呵斥、责骂甚至殴打,极易使子女产生心理负担和逆反心理。

三、学生德育教育的科学有效执行方式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德育教育理念

要实施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执行手段,必须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根据时代特点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认识到德育教育不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社会和家庭应肩负起必要的责任,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学生是所有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突出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应有人格、尊严和个人利益,才能不断强化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同时,改变传统的强制灌输式德育教育,重视隐性课程的教育,在具体工作中要推进学生管理自主化的德育理念,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教育、服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踏实、进取的精神,培养有利于全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

德育教育的顺利展开必须强调内容多元化和时代化,不仅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名人、名言效应进行教化,而且要重视对西方优秀文化的吸收和科学引导,用一种科学的、宽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重视学生对自由和权力思想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博采重长,取其精华,舍弃糟粕,来帮助我国在校学生健康成长。德育教育的方式应该多样化和社会化,要合理利用大众媒体的娱乐导向作用,学生群体的求知欲高、思想活跃、易于并善于通过大众媒体接受信息和新鲜事物,学校应该注重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关注学生的舆论动向,增强学生抵制不良因素的意识和决心。同时,要重视丰富校园文化环境,强化艺术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德育教育活动,如学术报告和讲座、学习研讨等。

(三)重视的学校德育教育队伍的培养建设

要为学校德育教育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履行为学生服务职责建立系统化和人性化的评价机制,保证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评价功能的拓展化。这样可以有效调动教师参加德育教育理论学习和业余培训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真情付出,养成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形成。高素质、稳定的学校德育队伍可以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教育,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对学生德育工作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袁向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2011(12)

德育教育方式第6篇

采取何种形式进行教育,这是由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所决定的。在壮族地区,道德教育常用下面独特的方式来进行:

(一)以歌传教。壮族长期没有自己统一的文字,传承文化最主要的载体是山歌,“以歌传教”就成为壮族传统道德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壮族山歌具有传授知识、教化和解决纠纷的功能。如《劝农歌》“泥鳅不能怕泥土巴头,做人不要嫌弃屎脏身”,告诫人们劳动要不怕脏累;时政歌紧跟形势,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乡用山歌“夫妇一胎办法全,生男育女是平权;若还个个生男仔,结婚哪处找姻缘?”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丧事仪式歌《目连经》唱出父母生儿育女的艰辛,传授孝顺父母的道理;等等。壮族人“稀讼狱”,“以歌代斗”,用对歌的输赢来解决纠纷。

山歌的内容来自群众生活,通俗易懂,旋律、句式优美、易唱易学,耳濡目染,没有文化知识的人也能容易学会。从我们到靖西、德保、西林等地的调查来看,目不识丁的壮族老太太、老公公也懂礼节,能用伦理道德思想教育子女。他们的伦理道德思想,很多内容直接来源于他们经常传唱的山歌。

(二)以故事传教。壮族长辈会利用睡前、亲人团聚、纳凉等时间,以讲故事形式向儿孙们传授伦理道德。壮族的许多故事都含有做人思想,如《两姐妹》《两兄弟》《贪心的朋友》《贪心变蛤蟆》《兄弟分猫》等,批判兄弟、姐妹、朋友之间那种自私、欺诈和贪心的行为,教人要互助、互让和互敬。《刘三姐》是壮族地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妇孺皆知的故事,它教育人要有不怕困难,不畏,勇于抗争的精神,才能过上幸福生活。

故事为人人所喜爱,它能够满足人的征服欲望,给人上进的力量;满足人的好奇欲望,给人留下美好的理想或幻想;满足人对未来的憧憬,给人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讲述伦理故事,不但愉悦人的精神,而且能够让人在美的享受中接受做人的道德规范。

(三)以文体活动传教。壮族人在重大节日、婚庆、乔迁大喜,特别是在歌圩上,都要举办对歌、抢花炮、抛绣球、舞龙舞狮等文体活动。举办活动的目的,一是娱乐,二是教人做人道理。如板鞋舞,是为了培养人们和谐、团结协作精神而创造出来的。传说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为了加强壮族士兵的纪律性,培养协同作战的能力,她命令每三名勇士同穿一副木板鞋“齐步跑”,来训练士兵整齐的步伐,使之步调一致,从而战胜倭寇,为国立功。后人效仿瓦氏夫人的练兵法,穿板鞋竞技以自娱而产生板鞋舞。又如蚂(虫另)舞,其起源据说是人们对为人类作出贡献的青蛙的肯定,出于保护青蛙的目的而模仿它动作的舞蹈,具有保护生态的道德教育意义。所以,参加一次文体活动,不仅能增长见识,而且能使人在欢娱中受到很好的道德教育。

(四)以情景传教。壮族人会根据情景,随时随地向年轻一代展开道德教育。在餐桌上,父母教育子女要给老人或客人盛饭、夹菜,把好吃的菜让给长者,吃饱后,要叫长者“慢吃”;在路上,若看到路上牛粪插有树枝,茅草边上打有小结,便告诉子女,这表示那些东西已经有了主人,不能再取;若遇到长者,便教子女问安、让路,并给予帮助。值得一提的是,壮族家庭教育非常重视榜样的作用,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常说“你看人家××多听话,多勤奋”;看到别人在建造房子,会教育子女说:“这是家庭和睦,勤俭持家的结果”等,这种做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以规(约)传教。壮族善于把道德规范纳入族规村约之中开展教育。如宜州市洛东乡坡榄村韦氏祠堂族规规定:“一议:凡我族众……礼当先重人伦,分别尊卑。男女老少,各守廉耻,不得私通奸淫,逆理,玷辱门风等弊……二议:……礼宜同心相友,不得挟嫌勾生食熟,私心向外,勾贼劫抢,盗窃分赃,以及诡计暗害……”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乡十三寨共同订立的乡约规定,严禁乞丐、烂崽、窝赌、强蛮横行、放牲畜踩禾苗、奸淫偷盗等,否则,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如龙脊乡乡规规定,盗窃要受到罚款、写悔过书、肉刑、革逐的惩罚。处罚一般由寨老主持,重罚在神圣威严的祠堂里举行,各村群众都来看,这不但给犯者以身体上的痛苦,而且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有的惩罚在今天看来是不人道的,但乡规(约)的不少内容在当时起到了维护壮乡良好社会秩序的作用。

二、民族院校德育借鉴壮族传统道德教育方式的必要性

民族院校德育效果不理想除了具有一般院校所具有的共性原因外,还有自身的不足,主要是脱离学生的地域性、民族性,脱离学生受本民族传统道德影响这个实际来实施教育,割裂了个性与共性、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我们过去往往只是用汉族的共性的教育方式而不注意用壮族等少数民族传统道德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壮族等少数民族学生,这会打破学生原有的心理中介,是违反民族教育发展规律的,影响了德育的效果。因为“每个民族都是从自己丰富的民族文化中接受道德教育,沟通人际、代际关系的”。

民族院校德育本身所教授的内容总体上看是好的,关键是没有能够找到把内容很好贯彻落实的中介——教育方式。德育的开展必须借助学生已有的中介,如民族禁忌、生活习俗、一些相对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才会进入到学生的心理世界,才会最终对学生产生作用。中介的作用十分巨大,它对外来的影响十分敏感、强烈,有时甚至接近于一种精神本能,直观而感性地决定对其亲疏取舍。1995年,贵州省思想政治研究会课题组进行的一项调查就证明了这一点。调查发现,学生受到本民族风俗习惯影响和影响深切的占被调查对象的66%,如对艺术(音乐、美术)作品的选择上,喜欢传统古朴的和现实主义的占50%;喜欢喝酒的学生占65%;在中学时谈过恋爱(包括父母包办)的学生占30%。中山大学李萍教授把现代道德教育的原则归结为可接受性和发展性两条原则。可接受性的基础是所教育的内容,尤其是教育方式与受教育者的情感和道德需要相吻合以及吻合的程度。

民族院校与一般高校相比,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学校一般设立在民族地区,主要招收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种专门民族人才。从壮族地区高校的情况来看,学生不少是壮族,长期受到壮族文化的影响。具有壮族的民族性格和道德心理,这是我们开展德育的“落脚点”。所以,作为德育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民族心理特点出发,采取那些与学生已有的德育的心理基础相对应的,诸如以歌传教、以文体活动传教、以习俗传教等相同或相类似的教育方式,才会得到学生的确认和接受,才会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三、民族院校德育借鉴壮族传统道德教育方式的措施

壮族传统道德独具特色的教育方式,收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对此,我们要借鉴、吸收其合理因素,加以改造和利用。

(一)借鉴壮族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做法,在实践中开展德育。壮族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通过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渗透,使人们在参与生产、生活活动的过程中,让道德观念潜移默化而内化为个人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我国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先生指出:“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生活即教育;美国著名学者杜威说:“学校中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

课堂教育十分重要,但源于生活的道德教育最具有生命力。笔者所在的百色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一是在学生人学、入团和入党,或在百色起义、邓小平同志诞辰等特殊的日子里,组织他们到百色起义纪念碑、纪念馆和粤东会馆(红七军军部旧址),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利用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攻坚取得的成果,组织学生参观平果铝、百色水利枢纽、广州市帮扶的田林县六隆移民安置地,以及同志两次视察过的、异地安置而走上致富路的田阳县永常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三是根据学生多民族成分的特点,组织学生参观考察靖西、隆林、西林等地各民族友好相处的“同饮一江水”、“共耕一块田”、“合修一条路”的典型村寨和村屯,进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教育。四是利用那坡县黑衣壮居住地、隆林县德峨乡的苗族村寨、乐业天坑群等自然、人文资源,组织学生开展采风活动,进行民族风情教育。五是组织学生代表到学院支教点去体验生活,到通水、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和修建地头水柜大会战现场参加劳动,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这些做法,学生有新鲜感、实在感和震撼感,他们能够充分看到党领导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够激发自信心和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

(二)借鉴壮族道德教育情景化和“寓教于美”的做法,在美好校园文体活动中渗透德育。壮族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根据不同的情景来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以“歌化”、“故事化”、“活动化”等美的方式展开,隐蔽性强。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德育的渗透性作用,他说:“人如果离世绝俗,就无法实现其善行,勇敢、节制、正义、明哲诸善德实际上就包含在社会的公务和城邦的公务和城邦的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德育的渗透工作。

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校园环境。环境既是教育活动的条件,也是教育的内容。我们要借鉴壮族传统道德情景教育的方法,有意识地把道德教育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按照科学性、教育性和有效性的原则进行校园环境建设,造就一个既有人文气息,又有道德教化效果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成为一本活的德育教科书。

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文体活动不仅能够培养人们的美感,净化和美化人的心灵,激发人们追求高尚的情操和奋发向上的志气,而且能够增强人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勇敢、团结和进取精神。民族院校德育可以在民族传统节日,如三月三、中元节、中秋节,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举办民族歌舞、民族体育、民族手工艺制作等活动;在妇女节、青年节和建党、建军、国庆等重要节日或纪念日,组织师生“唱红歌”、“看红片”、“走红路”,在良好节日氛围中,利用各种文体活动特有的美,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举办文体活动,除了文体专业学生外,应该不重技能,重参与;不重竞技,重观赏;不重结果,重风格。

三要开展形式多样、格调高雅,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和现代文明规范为内容的学术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活跃学术气氛,而且可以影响教师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导向。

(三)借鉴壮族道德教育制度化的做法,建立有效的德育监督、考核和奖惩机制。壮族传统道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有切实可靠的乡规民约作制度保障。邓小平非常强调制度的作用,他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在劳动还是谋生手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上的他律强于自律,自律要靠他律来维持。“在规范伦理学中,道德他律的直接涵义,就是指人或道德主体赖以行动的道德标准或动机,首先受制于外力,受外在的根据支配和节制。”新加坡能够成为享誉全球的文明城市,除了进行道德宣传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外,主要是制定并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运转良好的公共法规和制度,对违犯社会公德及法规的一切不良行为,如随地吐痰、电梯内吸烟、损坏树木等不良行为都施以重金处罚。

我国生活中出现的道德无序和失范现象,其原因不能仅从个人行为中去寻找,而是制度本身有缺陷造成的。如果“败德”行为有利可图,而遵从和弘扬道德者总成为吃亏者,这本身就反映出制度伦理的不健全。诚信档案和“道德银行”的建设使用,以及《物权法》对拾金不昧的规定:拾得遗失物者,应当返还丢失者;丢失者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者或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等,是社会构建赏罚严明的机制,保证德行成为社会的通行证的有效做法。

(四)借鉴壮族道德教育传媒化的做法,强化现代化传媒手段在德育中的应用。壮族传统道德教育善于利用山歌、故事、文体活动等大众传媒手段占领人们思想阵地。原国家教委课题《当前我国大中小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成因、对策的研究》总体报告揭示:社会文化因素特别是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学校道德教育活动和思想理论教育的影响。无独有偶,上海市文明办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的青少年喜欢动漫;96%的青少年上网。在生活和娱乐方式上,42.2%的受访者认为受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的影响最大,位居第二的是同学和朋友,而教师与家长影响力则位居倒数第一、第二位,分别只有1%和3.7%。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传统道德教育方式进行升级换代,以方便、有趣、快捷和有效的方式来包装德育内容,抢占网络、社团、宿舍等阵地,使学生随时随地就能够接受到教育。实际上,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美国,用传媒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是其强项,用影片和动画等一切媒介手段去宣扬它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优越性。

德育教育方式第7篇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既教会学生学习,又教会学生做人;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主体教学方法,让其有自主思维和意识的参与,把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达到教育人的良好效果。德育与美育渗透的具体方式:

1.结合教材,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例如《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这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骥和驽马”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通过这篇文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充分利用教材,向学生传输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例如:学习《荷花淀》这篇课文时,就有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赞颂那些敌后方的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劳动妇女,她们不争荣誉,无怨无悔。甘在最底层支持抗日这项人类最伟大的事业,颂扬她们勇敢机智、无私奉献的精神。

3.充分利用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行德育与美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展现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录音、感情范读、学生诵读,师生共同接受作品熏陶感染,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来调动学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蕴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潜化在学生的心里,教会学生做人,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无比热爱和赞美的感情。对赤壁江山的赞美,对当年在此鏖戗的英雄豪杰如孙权、刘备、周瑜的赞美,实际上就是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德育与美育渗透的形式更加生动,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明显。现行教材,十分重视教育性、直观性,教材图文并茂。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组织教学,可以使形象更为生动,内容更加丰富,其教育教学的效果也会远远超出教材的期望值。

5.充分利用作文教学进行德育与美育渗透。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与美育的责任。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地感受和体验,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与超越。

6.充分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例如培优抚差,因为人数较少,就方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辅导,自然德育与美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中教师可以通过写评语来指导学生,鼓励学生,使之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

德育教育方式第8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d the significance and means of teacher's morality construction through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improving teachers' quality, ameliora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strengthening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work, improving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establishing the mor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typical. We also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ity construction and moral penetration. Completed the infiltration of medical moral education in physiology teaching by using Cases Teaching, ethical teaching of animal experiment, formative assessment for moral exam, and linked up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morality with medical moral education.

关键词:师德建设;医德教育;生理学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morality;medical moral education;physiology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258-03

0 引言

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疗卫生人才的重任。教师在教学育人中处于中心地位,在知识、技能和道德等方面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因此,师德水平高低是直接关系校风、学风,关系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教研室结合学生和本学科的特点,将师德建设和在生理教学中医德教育融合在一起,并对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作出了积极探索。

1 加强师德建设是现今医学院校的当务之急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因有些高校更注重教师学位和科研成果等硬件建设、教师待遇偏低等问题,易出现 “君子谋食不谋道”的心态,以至于师德有滑坡的倾向[1];对学生,正值青春发育后期和人生观初步形成时期,是一个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发育阶段[2]。此阶段的大学生心理机制还很不健全,意志控制力比较差,易受到教师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师资工作的当务之急。师德是教师拥有的“教书之德、育人之德、学术之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我校始终把师德建设列入学校中心工作,在第三次党代会中着重强调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医学院校的重要性,并围绕以上“三德”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提高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等方面加强师德建设,其具体措施如下:

1.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学高为师”,元学何以为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孔子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教师追求的境界。因此,教师要主动加强自身修养,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获取广博的知识,从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全人发展”。

1.2 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在师德修养中有章可循 学校要以制度、纪律引导和约束教师向更高的师德修养方向发展。通过制度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师资管理体系。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明确要求,制订科学、有效、可行的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对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师的岗位职责均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引导教师自觉履行。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建议在全院每年评选师德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活动,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职工予以表彰和奖励,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和示范作用;在同等条件下,对师德优秀的教师在评聘、职称评审和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师德考核指标体系,并将其标准化、数量化,通过学院、系、教师、学生不同权重打分,给予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存入本人档案,作为教师聘任、培养、出国、晋升、晋级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三是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能上岗,其“内部津贴”、晋升、晋级都要受到影响。所有这些无疑会推动教师更新观念,促进师德修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