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1 10:05:10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第1篇

 

大专学历报考在职研究生主要由4种途径:同等学力申硕、专业硕士全国联考、高级研修班、中外合作办学。

 

途径1:大专学历报考同等学力申硕

 

报考条件:具有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

 

优点:考试难度低,报名时间、学习方式灵活;免试入学,80%学员选择读研的方式。

 

缺点:不能申请硕士学位,毕业后颁发招生院校结业证书。

 

适应人群:边学边考、积累职场人脉、充实业余时间、提升自己的学员。

 

途径2:大专学历报考中外合作办学

 

报考条件:大专学历可以报考,招生院校一般对学员外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优点:无需参加国内考试,获得国家承认学位证!免试入学,师资雄厚,双语授课。

 

缺点:学费高,只可获得学位证书及结业证书。

 

适应人群:边学边考、积累职场人脉、提升学历的学员。

 

途径3:大专学历报考专业硕士全国联考

 

报考条件:大部分专业须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个别招生单位要求专科毕业生有英语四级证书、学术成果等

 

优点:可获取毕业证与学位证双证书,社会认可度高。

 

缺点:考试难度高,先考后学,严进宽出。

 

适应人群:为获得毕业证或学位证的学员,如: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职称评定。

 

途径4:大专学历报考高级研修班

 

报考条件:高级研修班对学历方面要求不高,但很在意学员职位及工作经验。高级研修班是由各大院校自行决定,选择不同课程,报考条件不一样,详情查看:高级研修班报考条件。

 

优点:助在职人员提升能力、拓展人脉、名校名师、实战课程。

 

缺点:毕业后颁发招生院校结业证书,学费贵。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第2篇

【关键词】中学历史;平和化教学;模式创新;具体方法

在新课改潮流的激荡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潮流应运而生,不可枚举的改革思潮以及鼎新措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至今时,可谓方兴未艾,蔚为大观。而由于急功近利、浮躁空泛的偏颇理念的泛滥肆虐,也导致了当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系统中的一味追求指标任务、备课设计空洞荒诞、教学途径松散敷衍、实践方法偏离实际、课堂互动气氛沉闷等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瓶颈困境。

本文就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来审视当下历史学科教育教学既存的一系列问题,师者要以以平和、理智的心态理念去面对问题、正视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切实可行的“解牛”之策,从而在有效提升学生群体学习实践能力的基本前提下,稳步推进新课改思维理念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体系的全面、稳定、协调地铺设普及。

一、本心———平和化教学途径的基本内涵与价值定位

平和化教学途径模式是基于新课改工程价值理念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模式的集合,它包含教师的教育心态思维与教学设计理念两个层面。在教育心态层面,要求教师剔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秉持踏实、务实、切实的思维导向;而在教学设计理念上,则倡导回归历史学科本身,教师需要以实事求是的基本理念去进行备课编排、课堂设计、实践反馈侧重结合历史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衔接联系,加强模式改进、方法创新,让师生群体充分融入互动协调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以平静、和缓的节奏去实现历史教学的转变。

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系统所选取的教学材料内容新颖、涉及领域复杂繁多、考试范围多元广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也逐渐突破了旧有固定的“重点人物、时间、事件标注圈划”、“难点易错集中讲解、读背”以及“大考试小测验反复巩固”的三大“王牌模块”的束缚羁绊,逐渐扩展延伸至侧重加强课堂教学的创新灵活化设计、活跃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探究实践能力以及深化历史教育教学结构人性化拓展等新层次、新方向。这种开放性、多元化的氛围态势也就为提倡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教学方法简易高效的平和化的教学途径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而新课改下的整个思维模式的转变也开始引发中学历史学科整体教学体系的视线拉伸、视野纵深、视角拓宽等显而易见的渐变,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学生群体,都不同程度地摈弃、改变了单一陈旧教学学习理念,真正“解放自我”去认知历史、体味历史、享受历史。于是我们开始在实践教学中频频感受到诸如课堂教学上的学生群体的历史人物“角色扮演”、师生群体网络化语言解读历史事件等等新鲜活泼的教学脉络的张扬跳动。这也契合了平和化教学途径方法所追求的彼此换换、充分沟通、共同提升的核心理念。

二、解棋———平和化教学途径的更新解析以及具体创设

1. 立足学生阶段实际,更新教学设计整体思维

在进行平和化教学途径方法的创设实践之前,教师需要进行整体备课规划方针的思维更新,一方面要根据新课改大纲所规定的中学历史教学要求,适时适当增删历史教材的部分内容,划定知识讲授的精准范围,将一些偏、难、杂的教学实践价值不大的内容范围予以舍弃,只需简单地进行概念解释,让学生形成基本的感性认知就可以;另一方面则要突出中学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开动脑筋、合理灵活地将一些本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历史大剧、史学综艺、野史趣闻等等要素巧妙具体地进行转化,融入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譬如可以将进来颇受中学学生群体乐道的“甄嬛传”作为突破口,教师可以利用“甄嬛体”的灵活编排,将有关雍正皇帝对于“摊丁入亩”以及“改土归流”等改革措施的要点进行风趣幽默的讲解,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自己熟悉喜欢的氛围环境中去轻松愉快地接纳消化相关知识,从而使得学生想学历史、要学历史、爱学历史。

2.以生活实践为基本来源,将平和化途径模式具体化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实施平和化教学途径方法,实质上就是让本阶段的学生群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体味历史,二者是彼此独立又交互衔接的统一关系。所以在进行平和化教学的实践之时,教师需要侧重将谐音技巧、生活场景、社会经历融入这种新型的模式方法之中。譬如在讲解公元1644年李自成明朝、清军入关这一节时,就可以以顺口溜“一溜柿子”谐音化地表述公元1644年这一历史事件,同时为了加深记忆,也可以进一步阐释“一溜柿子”这种常见的生活意向其实就是八旗清军拖在身后的柿子球状的长辫。这样鲜活生动的比喻不仅使得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历史时间有了生活化的感悟,加深了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进一步诱使学生触类旁通地进行其他类似知识点的灵活记忆,可谓一举多得。

3.结合现代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模式的多元性

实现教学内容更新、方法模式转化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的前提,也是平和化教学途径创设推进的核心价值追求。所以在实际的平和化教学的模式方法的创设铺展中,教师可以将趣味盎然的历史人物轶闻故事、丰富多样的幻灯片演示、翔实经典的纪录片播放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平和化教学途径方法的表现形式与创设内容。诸如在讲解讲述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之时,就可以将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进行播放,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心得抒发、感悟分享。从而使得学生在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的同时,也加深巩固了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

三、游刃———平和化教学途径的细节要点

一方面,教师创的平和化教学的途径方法要以保证学生综合素质化发展为基本前提,要蕴含能够合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辅助学生思维发散的营养性成分。着重熏陶学生群体的人格情操、培养其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价值导向以及塑造稳固扎实的综合人文素质。这样才真正符合了开展历史教学平和化途径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中要义。

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具体的平和化教学的创设操作中,务必保证所创设的平和化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契合中学学生日常的生活场景与社交层次,不要为了凸显“多元创新”而将一些脱离实际生活的“非主流史学观”、“唯心历史分析”统统参杂糅合进入平和化教学之中,从而导致原本协调活泼的教学活动陷入“面面相觑”的“冷场”的尴尬困境。

四、结语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平和化教学途径这一环节,不仅仅是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优化,更深次的则是对当下处于瓶颈期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直接鞭策以及间接警醒。穷则变、变则通,在现阶段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需要的就是求变、实践、检验、改进。中学系统的师生群体应当联袂协作、共襄盛举,将平和化教学途径这一灵活高效的新型教学手段制度化、具体化,最终快速协调地实现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进程的积极、持续、长久推进。

参考文献:

[1]范慧舫.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教学新思考[J].剑南文学 下半月, 2011(7)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第3篇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探讨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途径,对幼儿教师教育教学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现代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幼儿教师专业化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职前教育、人职培训和在职教育。探讨这三个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对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一、职前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职前教育主要指师范教育,一般由幼师职业中专和师范大学实施。其发展途径主要有:

1.建立新型培养模式,幼师教育不仅要提高“学历”还要提高“学力”。为了使教师队伍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目前两到三年的师范学院文凭正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三到四年的学士学位以及硕士学位教育。但是澳大利亚Ken Gannicott教授和David Throaby教授在《教育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效率》中曾谈到:“至今没有证据表明教师资格水平的提高能导致教和学效率的任何提高。”由此可见,形式上提高学历水平,专业化水平未必能够随之而提高。所以,幼师培养不仅要在形式上提高学历,还要在素质上提高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2.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学校教学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完善幼师实习制度。职前教育要促进学生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的发展。但是,我们常常过于强调学科的学术性与专业性,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专业技能教育。对于完善幼师实习制度,我们需要明确教育实习的地位和作用及各部门的责任;建立固定的实习场所;设立专门的实习辅导机构,制定合宜的实习时间与计划。

3.健全幼师资格认证制度。美国霍姆斯小组曾在《明天的教师》中指出,要严格掌握师范教育的毕业标准和教师录用规格,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当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采取措施,试图建立由教师的学历制度、执照制度和职务晋升制度组成的教师资格认定体系。我们只有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注重对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查,对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严格把关,才能保证幼师专业化的质量。

二.入职培训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西方许多国家已把新教师的入职教育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并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人职教育课程和模式,从培训主体上看有导师制、岗前集中培训模式和学校中心模式;从培训方式上看有集中培训和分散培动I模式。以美国为例,现已基本形成了由定向课程、支持和辅助、训练课程、评价等四个环节构成的新教师人职培训模式。

我国人职培训通常以师徒帮带的教学活动形式来进行。目前,人职培训又有了新模式即微格培训,指通过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对准备成为教师或已是教师的人,提供一定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三、在职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幼儿教师在职教育是对具有中等以上教育程度的在职幼儿教师所进行的再教育。  1.幼儿教师在职进修

在职进修是幼儿教师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其自身来说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在职进修一般有全日制脱产进修、部分时间翻半脱产进修和业余不脱产进修。在职进修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也是灵活多样的,一般有课程学习与编制、学科会议、专业讲座、研讨会、示范观摩课、展览活动和参观等。定期参加在职进修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也大大提高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

2.幼儿园园本培训

幼儿园园本培训的基本组织形态是以园为单位建立研究和学习共同体。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是开展园本培训的三种基本力量。为了结合好这三种力量,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方式。

(1)行动研究。即为弄清课堂上遇到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育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共同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要求幼儿教师从自身教育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来促进其专业成长。由于行动研究是在研究中采取行动,在行动中实施研究,所以极其适合幼儿教师使用。

(2)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建立在实践一反思取向的理论框架下。教师专业成长是要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再反恩中澄清概念和问题,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行动方案,从而实现自身的提升和专业上的发展。通过反思,幼儿教师能够对保教行为中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研究,矫正有失偏颇的教学行为,引发更有价值的思考与行为重建。

四、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思考

1.目前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被认为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两个独立的阶段,这就人为地割裂和孤立幼儿教师成长的连续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连续过程应该是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和在职教育逐渐实现“一体化”的过程。“一体化”不仅指的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还有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一体化;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第4篇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运用

历史故事是传承历史的重要途径,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故事”与“历史”本身之间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他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二者紧密联系。

1.历史故事的运用,有助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众所周知,兴趣是教学最好的老师,是主观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主体倾向。它是促进学生主动走进课堂,参与教学的动力。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历史故事因为其自身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幽默活泼的语言,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只要教师合理加以利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引导,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2.历史故事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重难点

历史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其教学内容具有历史性、时序性,亘古不变。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文的理解非常困难。而历史故事则通过形象生动的语句,塑造新的教学情境,以性格鲜明的人物特点,打破历史的陌生感,帮助学生重新理解,突破课本重难点。

3.历史故事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有效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历史故事的引入,学生对历史有了一定的理解,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资料和对书籍的分析、整理,把历史故事的各个环节再次进行整合、创造。

总之,历史故事被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对教学本身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历史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恰当地借鉴相应的历史故事,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陈述,能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简单的事物变得清晰。因为故事本身具有“趣味性”“娱乐性”,适当的运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走进课堂理解、识记。同时,通过历史故事的运用,可以降低知识难度,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德民.故事开发: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6).

[2]王德民.故事选择与意义生成:从张元先生讲隋唐史说起[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05).

[3]何成刚,陈伟壁,沈为慧.“于非事实中觅出事实”:虚拟故事中“虚”与“实”的思考札记[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05).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第5篇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管理学;比较;概念;理论;影响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时间里,在以美国为中心的欧美发达国家,现代公共行政学发展经历了数次规模宏大的理论纷争和范式革命。短短100多年,公共行政把其他自然、社会学科的理论和成果充分的吸收应用于自己的学科领域,一次又一次地在研究范式、内容和方法上吐故纳新、脱胎换骨。在这一个世纪里,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哲学途径都深刻影响着公共行政研究的演进,每一个研究路径都有数位声名显赫的学术大师和众多的追随者。18世纪著名德国诗人诺瓦利斯(Novalis)有句名言“一切知识、认识均可溯源于比较。”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罗伯特•达尔(1947)就向国际行政学界提出了切中要害的批评:“如果不进行比较公共行政的研究,使公共行政成为一门科学就是一句空话。”美国学者罗森布洛姆(2002)提出公共行政研究的主要路径是政治的、法律的、管理的,并对三种途径在社团布局、对个人的观点、认知途径、预算、决策、管制行政以及行政责任与伦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其实在不同研究途径中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研究逻辑:一是哲学、政治、社会、法律、历史的研究路径;二是管理、政治经济的研究路径。政治与法律途径比管理、经济途径历史悠久、强调宏观、静态研究;后者非常注重角色、系统、行为环境和行为过程的实证研究。姚莉(2010)提出政治经济学、管理学的最新进展为公共行政研究打上了实证主义的浓重痕迹。两种路径都有明显的“工具”色彩,同时也都很有影响力。鉴于此,本文以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管理途径和新政治经济学研究途径展开比较分析。把两种研究路径进行全面比较,有利于我们更深刻、系统的明晰西方背景下两种研究逻辑的历史演进、概念体系、方法特点、影响力等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国内行政学界推动管理学、政治经济学研究路径在中国的本土化和推广应用。

一、公共行政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途径与管理学研究途径的具体比较

(一)两种路径发展的历史过程比较

从管理学与政治经济学两门学科的产生和演进历史来讲,现代政治经济学发轫于17至18世纪的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现代管理学出现得比经济学晚、肇始于20世纪初,在20世纪的100年时间里发展得枝繁叶茂。两种颇有影响力的社会科学研究为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化和科学化壮大注入了强大的研究能量。管理学研究路径对公共行政学的学科贡献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典公共行政范式的构建和上个世纪8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正如威尔逊、韦伯所做的贡献,管理学路径帮助理清公共行政学的意义在于实现政府追求效能、效率以及经济的最大化;学界早期对政府内部结构的构建原则的强调、后期对治理形式私人化、公司化的建议就是为了实现治理效率。关于这一点,在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名称上可见一斑。公共行政学初创阶段的名称叫“行政管理学”,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又发展成为行政管理学、政府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管理”二字成为学科的重要标识。但是,从公共行政学近50年发展的具体历程来看,要“走得更稳健、走得更久远”确实需要借助政治经济学系统的方法和理论资源。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让政府高调拥抱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经济理论;近50年来,无论欧美还是东亚,政府和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越来越壮大、“经济性”越来越典型;政府越来越象企业,企业也可以参与公共资源的管理与供给。以城市治理为例,汉克•V.萨维奇(HankV.Savitch),保罗•康特(2013)提出城市的发展走向是由驱动变量(市场环境、政府间支持)和转向变量(公共控制、地方文化)决定的。一句话,公共管理主体、对象和内容曾经鲜明的关系和特征越来越模糊。这样全新的实践必定呼唤新的理论与之共鸣。具体而言,政治经济学方法对公共行政发展的贡献具体在于上个世纪60年代新政治经济研究方法和体系的注入,在传统的土壤中培育出了公共选择学派和新制度主义学派,制度经济、政治经济、政府经济成为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新资源。

(二)核心概念和理论派别体系的比较

管理学研究途径中的核心标志是组织结构、组织权威、组织效率三个概念,他们对公共行政学的初创和“企业家精神”政府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元素和分析方法;同时对公共行政的绩效实践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政治经济学的产权、博弈、交易三个标识概念构建的交易成本、制度选择、决策过程理论为公共选择学派和新制度主义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平台。管理学路径在公共行政研究领域大师云集、领域流派纷呈;其中传统管理途径影响下的古典公共行政范式的官僚制理论;该理论第一次系统阐释了行政管理的目标、内容、对象;对现代政府的组织设计、体制规制、职能划分有重大启发,是公共管理学、政府组织学的核心内容。绩效背景下的新公共管理思潮。该流派是20世纪90年代欧美的国家公共行政对“管理主义”的回归。该流派的核心理念是企业管理技术的采用;服务及顾客导向的强化;公共行政体系内的市场机制及竞争功能的引入。公共决策理论,尤其是预测方法与技术、决策方法与技术、项目管理等技术与方法风靡全球。这三大理论体系系统地构建了当前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管理活动的行为指导手册,而且成为MPA学员首选的热门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路径在公共行政研究领域也独领,其代表性的公共选择学派和新制度主义学派颠覆了传统公共行政研究的基本逻辑和方法体系。传统管理研究把政治与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作为被解释变量和行政改革的目标;而在政治经济学研究路径中以个人主义方法为工具,从“经济人”理性假设出发构建理论;政府和政治的行为被阐释为一种类似市场和交易的活动;政府、官僚制度与行政制度等均被阐释为重要的解释变量,而政策均衡和制度选择等具体活动过程与行为被定义为公共行政领域的因变量。奥尔森与诺斯都把经济、政治制度作为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解释变量。

(三)研究逻辑与方法的比较

从管理路径的逻辑来看,作为管理的公共行政的目标是发现并不断完善属于公共行政独有的规律与方法,进而发展相应的行政管理技术。它认为公共行政活动是可以观察并能以一定的客观标准进行效率的测量和评估,并能通过客观的技术工具和手段改进效率的集体行为过程。这种技术化行政的管理理论以权威和效率为基本维度,并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而演化得更精致。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该研究路径以经济与效率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与追求,以理性化的官僚制作为自己适宜的组织形式,以对管理工具和技术的实证分析作为自己的行为方式。以奎德等学者为代表的公共政策科学的迅猛发展就是管理学研究路径发展到极致的典型例子。政策制定的要素与过程被“科学性”地高度解剖;广泛普及的决策树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最佳程度曲线、分配分析等技术,使公共行政的技术主义、管理主义色彩鲜明。从政治经济研究的途径来看公共行政实践,它就是个体理性如何实现在集体逻辑中的决策微积分。该途径开创了全新的公共行政研究视野和方法。当我们回溯历史提出疑问——最早用经济学方法研究行政问题的是谁?答案慢慢清晰:是马克思,马克思用他的资本论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的假设构建了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使用的是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随后100多年政治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学科与公共行政学密切相关的学科脱颖而出,一系列的概念例如效用、利益、博弈、均衡成为学术界的各种理论基础。无论传统还是新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路径,在理论假设提出来后,该路径会采用研究假设、模型设计、数据分析、验证假设等环环相扣的研究过程来支撑所研究的理论,为学界带来了全新的研究模式。Mur-rayJ.Horn认为在实现社会目标的过程中有效的公共管理应当确保交易费用最小化。再以艾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研究理论为例。第一步:她首先在批判传统集体行动逻辑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理论假设——在现实中,虽然每个人都是“经济理性人”,囚徒困境的存在并不能解释所有的公共资源治理现实;人们的合作预期还是非常强烈的,每个地区公共资源治理存在困境的同时也存在合作的种种可能性:尤其是在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的治理中公民自组织共同行动的可能性很大。第二步:选择重要解释变量、构建理论模型y=f(x)。把政策选择和实施达成的利益作为被解释变量y。把社会的信任、尊重、互惠转变成基本变量x,即预期成本x1、预期收益x2、内在规范x3和贴现率x4。同时把环境变量(v):影响制度选择收益评估的v1、影响现行成本评估的v2、影响内在规范和贴现率的v3。第三步:经验检验。用土耳其近海渔场、斯里兰卡水利开发工程、加利福利亚南部地下水的治理等一系列案列来验证该模型。第四步:经过修正,提出自组织治理理论的具体分析框架。显而易见,新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优点是:逻辑性、推导性强,是最接近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

(四)研究特点的比较

管理学和政治经济学路径研究的逻辑起点都始于效率、终于效率;都是为了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治理。虽然在逻辑与方法上有诸多差异,但两种研究在边际效应和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引领下,取长补短、最终形成了相对一致的见解,都强调目标、效率(效益)、绩效。两种路径都充分张扬了公共行政学的现性,都强调研究的科学客观性,而且实证研究的特点鲜明。借助于管理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逻辑,公共行政实践获得了强大的理论启发,并实现了满意的公共治理绩效。作为社会科学一方面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客观性、科学性、实用性的追求。现代管理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研究逻辑与方法恰当的融合了这两点。但不同的是,管理路径传统而且注重经验归纳;政治经济路径新兴而活跃注重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梳理。政治经济研究途径“使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利用逻辑和演绎,研究理性的行为主体如何将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机会最大化,是对非市场决策行为的经济分析”。政治经济学研究路径更强调客观性、科学性,学者们能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结构模型来论证自己的新理论假设。难怪很多学者都把经济学比作20世纪社会科学研究的“帝国主义”,这恰恰说明了新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推广性。

(五)影响力的比较

管理研究路径赋予公共行政学以客观的管理精神和现代的管理气质。管理精神在公共行政学中的凝聚使公共行政研究立足实践、尊重客观、遵循实用,追求效率;管理精神和现代的管理气质成为学界的共识。公共行政研究从一门课程发展壮大为一个专业。同时,实践中的管理成为一门技术,每一个宏观的政府组织、每一个微观的公务员在现代管理精神的感召下都希望能获得精湛的管理技艺。因此对管理的研究慢慢发展成为对一门技术的研究,最典型的实例是MPA教育的实施。半个多世纪MPA的发展把管理的精神充分注入庞大的公共人力资源体系,使得公务员队伍体现出高尚的管理气质,从而培养出规模庞大的、现代的、优质的文官队伍。董建新认为:现代经济学的经济人理论、垄断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不完全信息理论、在公共管理领域应用广泛、硕果累累。1986年,弗吉尼亚学派的詹姆斯•布坎南就因在公共选择理论研究中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来新制度主义的领军者诺斯由于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获得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009年奥斯特罗姆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获奖。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2009年奥斯特罗姆“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获奖;经济研究路径在公共治理领域开疆拓土,公共行政领域的丰硕研究成果都深深烙上了政治经济学的印记。

二、讨论与结论

任何一个现实的公共治理都是复杂而精细的工程系统;同样的道理,任何一个时期的公共行政科学都是在吸收外部营养的基础上成长和发展的。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罗森布洛姆才把“公共行政”界定为运用管理、政治以及法令的理论和过程来使其成为事实立法、行政以及司法部门的指令,为整个社会或者社会的局部提供所需的管制与办事功能。在中国的学术环境下,公共行政学平稳健康的发展历程到目前为止只有30年,是一门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社会科学。与此同时,中国的行政学专业大规模地引入西方行政学经典研究的方法与理论;对西方经典模式充满了崇拜与艳羡。但本文认为公共行政理论是现实的镜子,也是在现实基础上对现实的改造和超越:欧美行政学的经典范式是一次又一次“求真务实”的破旧立新、凤凰涅槃的升华;无论是管理途径的行政学研究范式、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都试图成为欧美科学客观主义与理论实用主义结合的产物。欧美的经典行政理论是他们行政实践和学术专研的结晶;中国也应该立足本国的行政实践、专研自身的理论产品;中国行政学术界应该稍安勿躁、秉承平静客观的研究态度,假以时日也能发展出富有特色的管理学与政治经济学研究途径。

[参考文献]

[1]马骏.公共行政学的想象力[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01).

[2]许开轶.2015年中国行政学研究综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01).

[3]姚志友,虞炎泠.政府范式综述、比较与反思[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4(06).

[4]黄新华,于正伟.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分析范式:一个归纳性述评[J].财经问题研究,2010(03).

[5]姚莉.西方公共行政研究中的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04).

[6]艾尔•巴比,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第八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董建兴.现代经济学与公共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当前职教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旨在通过对教师专业意识的养成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来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其职业地位。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变革,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个内涵不断获得丰富和充实的过程,也是不断从专业不成熟逐步走向专业成熟的动态生成过程。近年来,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中,深切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保证,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

一、概念演变——从“教师培训”到“教师专业发展”

以往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培养基本上是承袭普通教育的模式,把教师固化为一个静态完成的培养目标,不能够看到教师在他的专业成长中的不断追求及其意义生成过程,也未能从长远对教师的成长提供具有可能性选择的价值指导。鉴于此,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在教育研究中逐渐以专业发展代替教师教育或培训。近年来,又从人力资源管理中引进“生涯发展”的概念,丰富和充实了“教师培训”的含义。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伴随着这一进程,也不断在原有基础上拓展了它的内涵。可以说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上既注重了社会学维度上的培养要求,使教师成长为专业人员,并获得社会认可的价值,又兼顾从教育学维度上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后者从“生涯发展”的角度,指出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整体发展的各个层面上因不同追求而不断成长的过程。由此可见,从“教师培训”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转变,强调的是高职教师——这一特殊专门职业的从业者,在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并强调从适应岗位的要求或具备一般的工作胜任能力到关注教师个人的专业自主发展、提高其工作动力的转变过程。

二、目标取向——从“经师”到“双师”

这里的“经师”特指具有一定资格从事文化课或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传统意义上的高职教师教育或培训基本上模仿普通教育的形式,反映在培养目标和人才的规格上,囿于强调理论知识和一般技能的养成,培养的是只会讲知识而不能有效运用知识的“经师”,只懂理论不懂专业技术和行业发展情况又客观上承担着教师角色的人,有的教师虽有专业基本技能却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在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上无底蕴可言。总之,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或培训体系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缺乏对职业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也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的课程培养方案,社会系统也未能通过教育机制对未来新教师提供明确的专业或行业发展要求的指导。正因为以往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偏狭,导致培养的教师质量和整体素质不能充分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对教师提出的基本标准及要求,教师自身的专业现状与之形成明显的悖论。教师专业发展期待教师专业素质或职业素养有一个现实的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呼之欲出,成为新型职教师资的基本形态。

三、知识基础——从学术性知识到实践性知识

在过去的高职教师教育或培训中,注重的是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技能及策略的传授,教育或培训旨在让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各种与专业有关的现成知识,教师专业的发展异化为教师简单为获得新知识、技能而学的过程。教育或培训这种外在的塑造形式僭越了教师主体的个人需要,在现代性的教师教育的技术生产过程中,企图通过专业或行业的标准规范,批量制造模铸的具有教学能力的人。这样的教师专业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学术性知识和技能的增量,却未能有效调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机械的培养机制和固化的课程内容难以在本可以生动的教育场景中生成其丰富的意义,僵化的教育方式又让教师脱离了工作的现场一味去寻找专业成长的感觉。与强调学术性知识的获得性不同,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逐渐回归对教师个人知识的重视,这里的个人知识倾向于是一种在特殊活动中通过体验、理解、感悟所形成的实践性知识,它包括了个体经验,又超越了个人因循守旧的观念,而走向对自身实践行为的反思。因此,这里的实践性知识渗透了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表现为他们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能理性判断和选择的主体作为。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不同于理论之知,也有别于技术之知,它完全内在于自身的理性反思判断力。教师成长需要的是这样一种实践智慧,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行动研究来不断发展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关于自我的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及批判反思的知识。

四、培养模式——从“双元”到“三元”

以往我国高职教师的职前培养实行单一的专业教育,现在看来远不足以符合时展的需要。教师专业的发展包括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发展,仅用4年时间很难达到两者的完善。教师教育年限的延长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尤其是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师范类课程,特别是专业课教学法课程更有待加强。鉴于此,适时延长教师的职前培养年限,实行“专业教育+师范教育”的二元模式,以提高职教教师的学历层次,似乎成为其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这种“二元”模式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促进教师学历结构的普遍提升,但它仍有着比较严重的弊端,就是在意愿上过分偏重了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失了实践技能的专业养成,不利于职教发展所倡导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因此,目前针对“二元”模式的不足,有学者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尝试提出“三元”培养模式,即通过大学、职业学校、企业共同来培养合格的职教师资,是三方相互利用优势资源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三元”模式从理论上初步完善了“二元”模式在职教师资专业发展进程中的缺憾,策略性地解决了当前困扰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但它还仅是个别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可能实施的结果,不具有成熟的模型和较为普遍的推广价值。“三元”式在实践上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职教师资培养的启发和指导,主张职业学校、大学、企业三方的合作共同来为师范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其职业发展的专业发展环境,同时也为在职专业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体验学习的平台。

五、培训途径——从封闭单一到开放多样

以往的职教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通过职前学校教育和在职的学校培训来进行,培训途径显得单一,呈现封闭式的特点。尽管也有校企合作的形式,但它与现在意义上所倡导的校企合作则大不一样。原有的实施途径是国家主导下的教师教育和培训,基本上企业参与的是该企业所办的学校,它更像是一个企业内教育的形式,而没有或完全没有市场化的特征。今天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则通过多种途径展现出它的极大丰富性,除原有路径外,还拓宽了职教教师培养的多样化渠道。同时与大学的链接,也为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有利于改善其学历结构的重要途径,这在“双元”模式的养成教育中有明显的体现。另外,与企业的合作中借鉴国外的很多思路,也不局限于那种固定的一对一的形式,而是一种相互多元选择的路向。例如,目前的中外校企合作办学就为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可利用其优质资源实施培养的视界。近年来,立足于校本培训、专家指导的形式是一种新的途径,它在根本上主张通过行动研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试图从教育或培训的方式上弥补标准化培训带来的缺陷。这种对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渗透了一种“人人都可以成为教学专家”的理想化追求,也为职教教师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实际而又可行的专业发展的途径。

六、发展评价——从学历达标到自我评价

以往高职院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程度评价的指标就是看教师通过继续教育或培训后是否达到一定的学历标准,如研究生学历达标率是多少、职称结构如何等等。其积极意义在于:一方面,学历在文化传统的视域里是一种社会身份及地位的象征,高职院校通过这种学历要求的方式激励教师为提升职业地位促成其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学历达标为学校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筹码,它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声誉和形象,一定程度上内在地形成新教师人职门槛,从而促进职教师资专业发展。但学历达标一旦被僵化地滥用就会改变其原有的意义,极易异化为一种与能力考核本身无多大关联的形式。因此,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在改进学历达标机制的前提下,应尽量寻求一种能通过评价者本人对自身评价来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途径。这种由外在到内在的评价转向反映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考核的务实倾向。

以上从六个方面透视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逻辑及发展趋向。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是在批判反思传统教师专业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形成的“以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为核心;以‘双师’资格为目标取向;以实践性知识建构为基础;以职校、大学、企业‘三元’合作为培养模式;以多样发展为途径和以自我评价为主体”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观。可以说,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观是对当前我国职教发展与变革的时代要求的回应,是对高职教师个体专业自主发展的现实需要的回应。

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校层面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外在的条件、政策等方面促进教师的发展,而真正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从外部压力下的提升转变为自主自觉的专业发展。近年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尝试,包括构建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改革教师评聘制度和待遇制度、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等,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积累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丰富经验。当前有关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呼吁层面,缺乏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深度挖掘,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策略和实践操作研究得较少。例如,如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变化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开展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性研究等等。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还需要有更多理论上的突破和实践上的有效操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张祥明.对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重新审视[J].教育评论,2005(01).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第7篇

进入名企就真的那么难吗?其实不然。因为职场上还有很多敢于闯荡的人,在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收获了丰厚的工作经验。这让我们感悟到,求职就是一场特殊的马拉松,因为它只有终点,没有起点和路线。选择怎样的路线以及一个好的起点就是胜出的关键。通常我们可以选择的求职途径包括以下七种:

途径一:海投简历网申

最常用的方式。投递过程有两种方式:1、发送简历到指定邮箱。2、填写对方公司的网申表格。招聘网站和求职社区都是很好的网申信息获取途径。网申时必须海投,如果你只投了一两家你很感兴趣的公司职位,那你能够拿到offer的机会微乎其微。

途径二:宣讲会展现个人魅力

宣讲会是我们了解目标公司招聘职位信息和公司文化的好时机。同时也是我们认识HR的好机会。当然了,宣讲会中HR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能否在众人环绕的HR面前展示你自己,这就要看你的个人魅力了。有些公司会在宣讲会上收取简历,甚至直接进行笔试。所以如果有时间的话,要多参加公司宣讲会。

途径三:多参加校园招聘会

招聘会分为校园招聘会和社会招聘会。校园招聘会上的参展单位通常都是和学校的诸多专业非常对口的,而且都是针对应届生的,应聘成功几率非常大,所以推荐大家多去参与。而对于社会招聘会,不仅参展单位、需求职位良莠不一,而且应聘者也鱼龙混杂。也许和你应聘同一职位的就有很多学历不高、年龄很大的社会人士一同应聘,对于初入社会的应届生而言,你绝不会喜欢这里的。所以不推荐大家把时间耗费在参加社会招聘会上。

途径四:企业实习积累工作经验

很多公司都提供实习岗位,而这些表现优秀的实习者都有机会转为正式员工。对于大二、大三的同学都可以利用空余时间或寒暑假去找份实习工作,一方面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增加社会经验,更有机会在毕业之后转为全职。

当然了,越牛的公司对实习生的要求越高,就像玛氏这样的公司,实习生的招聘和全职招聘都是同样的筛选标准,所以求职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应届生会面对的,大二、大三同样也会面对这样的压力。早作准备是最好的选择,不要用年级低这样的借口逃避现实。

途径五:内部推荐成功率非常高

内部推荐的成功率非常高。可以通过你的亲朋好友、师兄师姐、学校、导师等关系获得内部推荐机会。这样的推荐通常直接进入终面环节,所以在求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这也提醒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人脉的积累。

也许你会想要依靠个人能力去找工作,不希望依靠别人的帮助,以证明你的能力。我只能说,如果你有机会更快捷直接的获得职位,那你能有更多时间在你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现自己的能力。究竟如何选择看你个人的意愿了,现实一点不会错的。

途径六:上门自荐或有贵人助力

这就是cold visit.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以及足够的勇气,那就选择这种最直接的方式了。也许你会被前台拒绝,但也许就会遇到你的贵人。除了花费一点时间以外,你还有什么损失呢?成功率相对网申要高很多的。

途径七:商业竞赛可获高层青睐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第8篇

一、积极参与新课程理论的学习

学校组织的基础教育通识培训给我们实验中学的老师提供了一个平台,学校购买了一些课程改革前沿书籍,给我提供深入学习前沿理论的机会。在学习前沿教育理论过程中,陈照星校长和教务处主任陈彬彬针对课改疑难问题对我进行理论学习指导。通过理论学习,提升我的教师职业生涯的质量。

姜正川主编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解析洋思中学的成功之道》写到洋思的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何做个会教的老师?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觉得当个会教的老师深层含义应该是不仅仅教会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学会通过何种途径掌握知识。“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在老师眼里没有差生,老师只承认学生的差异,那就是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力,老师就能够挖掘学生潜力,在这样的关怀下学生就会感到有奔头。

二、立足课堂实践,展现新课程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以人为本,要求弘扬、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我看完这段话后深受启发,我指导学生编演的一个剧本是《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鹞鹰之死》我要求扮演魏征的学生想方设法拖延时间,而扮演唐太宗的学生要想方法打发魏征走,但要求台词符合历史情景。各班各显神通,到表演时候更是爆笑镜头多多。有的超出我预测的范畴,但是又合情合理。十一班的唐太宗扮演者要求还得配一个太监,是啊,哪有大臣直接闯入皇宫。结果学生没有人愿意扮演。只好老师充任,“启奏陛下,魏征求见。”“哪个魏征?”我愣了,皇帝不知道重要大臣?“我玩鹞鹰入神忘了。”从这角度确实符合情景……

这在课改以前,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尝试这种学习方式。他们不再感到学习历史是沉闷的历史年代和事件。他们把历史知识用历史剧的方式表达出来,穿越时空去体会古人的人文精神。

三、参加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素质

陈大伟主编的《有效研修》提到“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根本力量,‘教师开展研究有三个基本途径:通过系统的自学;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最后一条途径尤为重要。’”“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林崇德语)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碰到疑惑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做课题有助于教师养成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工作习惯,自觉改进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有意义的教学反思。

我参加了朱旭老师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生学习活动科学化与学习素养养成”子课题“南安市中学历史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素养养成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在此课题中我重新审视新课程下如何做一个新型教师。我以李晶主编的《有效教师》中提到几句话勉励我自己:胸怀理想,矢志从教;热爱事业、追求卓越;以德立教,奉献中积累;乐学好学,学而不厌;悦纳自我,自强不息;童稚之心与长者风范;平和之心与坚韧精神;坦诚开敞,善于交往。

2010年12月我参加研讨会,在洪濑中学听林春梅老师的课,这是一堂总结阶段的示范课。在同伴互助中大家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历史教学学生不仅是在历史课程中的学习素养的养成,更重要的是终身学习素养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