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发展特色农业的建议

发展特色农业的建议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58:44

发展特色农业的建议

发展特色农业的建议第1篇

>> 昆明市宝珠梨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昆明市东川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马龙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昆明市官渡区绿化苗木培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庆阳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垫江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昆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景谷县碧安乡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昆明市网球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昆明市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研究 昆明市嵩明县嵩阳街道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研究 昆明市高尔夫俱乐部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 区域特色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和县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陇南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吴忠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宁国市生态及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黄骅市冬枣产业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昆明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昆明市校园足球发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 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云南发展研究院.昆明市“十三五”时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EB/OL].[2016-12-15].http:///html/2015/0707/20587940.shtm.

[6] 昆明市“十三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A/OL].[2016-12-15].http:///c/2017-02-13/1703578.shtml.

[7] 孔垂柱.l展高原特色农业 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云南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13(1):5-11.

[8] 李继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6):14-15.

[9] 李宏,孙炎,李皎.云南省姚安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98-99.

[10] 阮建雯,可斌,张汝坤,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要求[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1):36-39.

发展特色农业的建议第2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这次绿色农业科研专家咨询会议,是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是在刚刚结束的落实今年科研课题培训班之后,是在紧张编制科研课题的过程中,为了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大力推进绿色农业科研事业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地深入展开,及时召开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必要的,又是十分重要的。刘连馥会长的讲话,既讲明了当前绿色农业发展鼓舞人心的可喜形势,又讲清了召开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虽然会议通知时间比较仓促,但是各位专家严肃对待、踊跃参与、认真准备,用实际行动支持协会工作,支持绿色农业的发展。这种顾全大局、智力奉献精神,使我们协会的同志深受感动。为此,向各位专家表示由衷的感谢。实践出真知,专家献才华。听了各位专家讲的思路和建议,我感到很过瘾,很解渴。大家所讲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开拓性、指导性和可行性,这对今后绿色农业科研的深入展开,起到了定向指路作用,达到了召开这次会议的预期目的。为此,建议协会把各位专家咨询意见汇编成书,并作为协会安排明年科研计划和长期绿色农业科研规划的指导性意见,加以实际运用。

我们协会领导委托我做最后发言,我几乎成了光荣的“最后发言专业户”。各位专家的发言真知灼见,分量很重,含金量很高,最后发言确实比较难讲,即使讲了,也显得会议有点“头重脚轻”。要有水平,有态度。我讲一百句话,能有一句话是对的,也算是为绿色农业这个参天大树,浇灌一杯水,培上一铲土。主要讲以下两件事,说说个人意见。

一、设立绿色农业科研中心的背景和意义

近两年来,协会已经陆续审批设立了九个绿色农业科研中心,还有继续发展之势。我们对“中心”重要性的认识不能满足于拿了一个本子,挂上一块牌子,找到一个来钱的路子。要了解设立“中心”的背景和意义,进一步激发“中心”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珍惜其来之不易。提出设立“科研中心”,也如同提出绿色农业理念一样,不是乱出点子,随心所欲,而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所决定的。产生的背景大家知道,宏观背景就是党中央做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三农”是重中之重的重大决策。直接背景是:近三年多来,协会有序地抓了三件大事:一是绿色农业理念的提出和初探;二是设立和建设示范区;三是绿色农业科研工作。办好这三件事,建成绿色农业模式,科技人才是根本保证。科技人才在哪里?省市农科院、农业大学,是农业科研人才集中之地。农科院、农业大学的科研需要与农业发展的实践相结合,科研成果需要转化推广,农业科研需要经费来保证,示范区的建设需要科技下乡。以上多方面的客观需要,就是“科研中心”产生的土壤和根据。前年,连馥会长到江西省去考察的过程中,与江西省张逢雨老省长、江西省农科院领导深入交谈,形成设立绿色农业科研中心的共识,可以说这是“不谋而合”、“异床同梦”,可以说这是一个杰作,一个创举。点亮一盏灯,照红一大片,井冈山的星火已经燎原。在批了设立第一个江西农科院科研中心之后,在青藏高原、河南中原、东北荒原、大海之滨等地设立了九个中心,辽宁农科院、北京农科院正在积极争取。对这件事,不认真思考,觉得好像很平常,但是,在协会不投一分钱、不给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挖掘和利用这么巨大的农业科研院校人才资源,是可庆可贺的人间奇迹。“科研中心”的设立,对于绿色农业发展,对于支持示范区建设,对于绿色农业科研的振兴,对于充分发挥农科院的作用,对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二、绿色农业科研立题的意见

财政部、农业部对开展绿色农业的科学研究高度重视、具体支持,不仅解决了科研经费问题,而且对科研课题的立题问题,一再提出明确要求,就是不要把绿色农业研究课题与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的农业科研课题搞重复了,搞雷同了,一定要充分体现绿色农业的内涵和特点。我们立项的科研课题,总的看是符合绿色农业理念的,但是因为没有经验,对绿色农业理念理解不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在立题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一是课题没有体现绿色农业的理念,二是课题与解决示范区建设的难点结合不紧密,三是有些课题零碎,小而单,四是有个别课题是为经费不是为绿色农业而科研。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协会领导的重视。为了贯彻两部的要求,为了解决立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协会领导决定召开这次会议,据说还有名人的指点和建议召开专家咨询会。在会上,钟雨亭副会长和各位专家的发言,都为解决绿色农业科研立题的思想路线和方向问题,讲了许多宝贵和中肯的意见,我很赞成,希望各科研中心立题时要认真吸纳。对今后的绿色农业科研工作,特别是课题立项,总的希望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绿色农业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示范区建设的实际,围绕构建绿色农业模式的综合体系建设,突出应用技术和先进技术(先进科研成果)的集成创新这个科研重点,立足于解决制约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实现“三安全”的难点,充分运用“三先进”的合力支撑,提高绿色农业的综合生产力,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多出成果、培养人才,又好又快地探索成功各具区域生态资源特色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的目标,为国家建设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为了充分发挥绿色农业科研中心的作用,为了沿着正确方向开展绿色农业科研工作,建议“中心”抓好三件事:

一是与时俱进,调整工作部署。已经设立科研中心的农科院,都已经有既定的方向和工作部署,但是现在又增加了绿色农业科研的新内容、新任务,情况变了,就要与时俱进,不仅承担绿色农业科研的单位和人员要转变,建议与农业科研有关系的科研和工作,尽量地与绿色农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早认识、早行动就会早受益。

二是对绿色农业理论要早学习、真理解。已经设立科研中心的农科院和大学,是支撑绿色农业的排头兵、主力军,必须对绿色农业这个新理念、新学问、新事物要早学一步,深学一层,即便是老科研也有一个接受新知识、再学习的问题。否则,明白人也会走偏路。

三是抓紧今年科研课题的落实。

现在,落实科研课题的培训班办完了,“两个管理办法”已经下发,绝大部分的科研课题经费马上就下拨到位了,争取本省配套资金的函件已发出去了。希望有关省的绿办、协会和科研中心要只争朝夕,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抓紧落实。原则上,今年课题落实不好的,明年课题立项不予考虑。

发展特色农业的建议第3篇

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是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主办的大型农业行业盛会,已成功举办十三届。13年来,农交会先后在6省8市举办,贸易额累计4993亿元,现已成为中国农业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品牌展会。经国家同意,第十四届全国农产品交易会暨第十二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于2016年11月5日至8日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可谓是一次高规格的盛会。

2016年11月5日至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农产品交易会暨第十二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以下简称“农交会”)。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企业云集昆明,各色农特产品亮相昆明,使昆明成为展示农业硕果的舞台,专家交流探讨的高地,商家贸易洽谈的平台,广大市民共同欢度的盛会。

本届农交会由农业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昆明市人民政府、云南省农业厅和全国农业展览馆共同承办。农交会以“供给改革、产业融合、绿色共享、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现代农业成就展示、农业交流合作、农业贸易洽谈”为主要内容,致力于打造符合“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要求的高品质农业贸易和交流平台。

据了解,本届农交会参展企业达3000余家,采购商和专业观众达到10万人,参展公众近40万人,创历史之最。实现现场贸易额699亿元,现场销售额2.5亿元,云南展团组织了153个项目集中签约,协议总金额886.88亿元。一串串鲜活而振奋人心的数字,是本届农交会交出的优秀答卷。

群英荟萃 共话愿景

本届农交会不仅是展示各省农业硕果的窗口,更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据悉,本届农交会期间共举行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暨国际农业经贸合作论坛、2016年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第五届风险管理与农业发展研讨会、第二届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中国品牌农业论坛等14项由云南省政府主办的重大活动。

创新与绿色发展,农业投资贸易合作新机遇。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暨国际农业经贸合作论坛上,围绕“创新与绿色发展,农业投资贸易合作新机遇”主题,来自各国的领导及专家学者们展开对话交流,搭建深化合作平台。

国务院总理致信祝贺。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斯洛文尼亚第一副总理兼农林食品部部长戴扬・日丹出席并讲话。

在贺信中表示,“民之大事在于农”。中国政府始终把发展和加强农业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基础支撑、改善农村公共设施和服务、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等,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我们愿同包括中东欧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更好对接发展战略,交流分享经验,进一步提升农业合作水平,切实造福各国人民。

指出,当前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日益深化,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与交流、投资与产能合作、特色农畜产品生产与贸易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本次会议“创新与绿色发展,农业投资贸易合作新机遇”的主题,回应了国际社会对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共同关注和期待,有助于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发挥互补优势,为促进区域和全球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及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罗富和说,长期以来,中国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了粮食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持续健康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世界繁荣稳定也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将始终秉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提升与世界各国包括农业在内的各领域合作水平。中国愿与包括中东欧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和平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陈锡文,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长陈豪,省委副书记李秀领,省政协主席罗正富等出席。

韩长赋就加强农业投资与贸易合作提出3点建议:一、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农业双向投资;二、坚持互利互惠,促进农业贸易发展;三、坚持创新驱动,深化农业科技合作。未来5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市场拉动、政策促动,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对外开放,鼓励企业扩大对外农I投资和贸易,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提升农业合作水平。

陈豪在致辞中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进,云南正从内陆边缘地区变为对外开放前沿。近年来,云南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六大板块”欣欣向荣,“云系”农产品飘香海内外。此次论坛,给了云南很好学习交流机会和极大鼓舞。我们将不断加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添光彩,为建立与东亚和南亚两大区域互联互通作贡献。

波兰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部长克里什托夫・尤盖尔,德意志联邦食品与农业部议会国务秘书彼得・布莱塞尔,缅甸农业部部长昂都博士,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副主席钱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先后发言,充分表达了深化农业领域长期友好合作的强烈愿望。论坛由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主持。

来自中东欧16国的农业部长、国外驻华使领馆和企业界代表出席论坛。云南省程连元、李邑飞、张祖林、罗黎辉、何金平、刘建华等领导出席。

会后,“16+1”农业部长(代表)们发表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昆明共同宣言》。

“互联网+”助推农业腾飞。“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与“互联网+”相伴而行,农业能否找到新方向、迈入新境地?11月5日下午举行的2016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给出了答案。

论坛上,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表示,要尽快形成统筹线上线下农业发展的推进思路,大力推动互联网与“三农”工作融合,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屈冬玉还就“互联网+”农业如何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他指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根本动力是市场化,企业和农民是市场主体,核心动力是科技创新,在信息进村入户、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农业农村大数据和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等重要工作中,要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加快形成产学研用协同攻关的创新机制,切实把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祖林在论坛上表示,这次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对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云南省将牢牢把握此次机遇,紧紧围绕中央、农业部等部委关于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政策要求,充分调动和整合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各类企业的积极性和各自优势,在信息采集、数据挖掘分析和成果产业化应用上积极探索,加快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农业的各环节、各领域,发挥好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的作用,努力提升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农业新型资源要素的功能与地位,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国际高峰论坛支招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转型跨越。11月6日,由云南省政府主办的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昆明举行。

出席论坛的外国嘉宾有:斯洛文尼亚副总理、农林食品部部长戴扬・日丹,老挝国家农林部部长连・提乔,缅甸农业畜牧与灌溉部部长昂都,斯里兰卡国家农业部部长瓦桑萨・阿鲁威海尔,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副部长武文心。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论坛上讲话。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秀领致辞。云南省政府副省长张祖林作专题推介,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罗黎辉出席。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主持论坛。

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和“三农”领域专家学者,国内外和云南省近百家农业企业、金融机构、协会商会、政府部门代表参加论坛。

陈锡文说,近年来,云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国际上广泛开展了交流合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云南在下一步工作中牢牢把握国家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引进和研发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增强农业资源开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生产更加符合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不断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层次和水平,助推云南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屈冬玉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这对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云南科学谋划全省“十三五”农业发展,更加注重农业科技创新、金融与资本市场创新、市场渠道创新,推动农业发展与互联网有机融合,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农业对外开放和互利合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希望云南省各级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服务,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李秀领表示,云南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指示要求,充分发挥气候、资源、物种、区位等诸多优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强化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支撑,加快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转型跨越。本次论坛对于促进云南与国际国内现代农业发展深度融合、互促并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业开放与合作,不断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张祖林表示,随着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步伐的加快,云南区位优势将更加显现,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农业将成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云南省将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开放农业项目为载体,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强化政府支持与服务为保障,创新“政府引导、中介跟进、企业参与”,“近远结合,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不断提升云南农业开放合作与竞争能力,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戴扬・日丹等外国嘉宾表示,愿与云南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在种植业、畜牧业、农田水利、生态旅游等方面加强合作,广泛开展农业科研和管理模式交流,推优┎品贸易持续增长,深化互惠互利伙伴关系。

每场论坛的召开都是思想的碰撞,在热烈的气氛中产生智慧的结晶,助力中国农业大踏步往前迈进,同时也为云南农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范本。

各类展区 百花齐放

本届农交会动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全部场地用于展览,展出面积约7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览面积约6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约1万平方米。参展团组45个,包括33个省级展团(含台湾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国际展区和扶贫、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农产品地理标志等11个专业展团。国际展区有来自中东欧、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以及法国、德国等36个国家参展,境外参展企业达300余家。其中,波兰、斯洛文尼亚、巴西、德国、法国、马来西亚、匈牙利等国均以国家展团参展。

云南馆尽显风采。长期以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发挥云南独特的地理优势、气候优势、物种优势、生态优势和开放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近年来,云南省“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六大板块快速崛起,“云系”特色农产品“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名片蜚声海内外。

为集中展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把云南农业的潜力和优势充分地展示出来,本届农交会专门将6号馆设立为云南展厅,集中展示全省各州市名特产品。主要有来自斗南的鲜花,东川的面条,文山的三七、辣椒,普洱的茶叶,大理的话梅、乳制品,昭通的苹果、红薯粉、笋、花生油,玉溪的橙子,丽江的玛咖,迪庆的牦牛肉等等。

其次,花卉作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力量,本届农交会特意设立了斗南分会场,充分发挥“云花”品牌效应,还重点展示“拍卖交易”“电子交易”“对手交易”等三种花卉交易模式。

斗南分会场不设标准展位,由呈贡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管委会牵头,按照“统一组织,分点实施”“展商结合,就地参展”的方式组织。共设3个展区和1个参观点,分别为斗南・花花世界展区、昆明盆花苗木展区、昆明斗南盆景花卉生态园展区和昆明花样农资参观点。在斗南・花花世界展区安排了以“晒萌宠斗肉肉”为主题的多肉植物组拼大赛,同时还设计了以影像方式记录花与自然、生态、人文、风情点滴,展示世界春城花都之美的摄影大赛和插花大赛。

据统计,4天时间分会场及参观点入场人数总计123600人,销售额总计3831.3万元。共接待国内外参观团33个,总计465人,其中国外宾团2个,共计16人。共发送免费公交接驳车446辆次,免费接送游客4100人次。会展期间,分会场秩序井然,各种赛事活动、文艺演出均己安全、顺利、圆满举办完毕。

国际馆备受青睐。馆内有德国、法国、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波兰、巴西、土耳其、越南、菲律宾、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摩洛哥等36个国家参加展示。本次参展的展品丰富多彩,包括大家熟知和喜爱的马来西亚榴莲干、炭烧白咖啡,泰国的菠萝、酸角、椰子、香蕉干。法国的红酒,越南的腰果、咖啡、酵素酒,韩国的烧酒、冷面,尼泊尔、土耳其的丝巾等上千种展品,引得无数市民前来购买。各个国家围绕推动产业,促进合作的宗旨开展了一系列的洽谈宣传活动。

农产品地理标志展区亮点纷呈。农产品地理标志是重要的区域特色农产品资源和品牌,是农业知识产权和农耕文明的重要体现。为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本届农交会设立农产品地理标志展区,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牵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组织,展区形象特色鲜明、产品特色突出。

农产品地理标志展区以“产自特定地域、彰显独特品质”为主题,面积2000余平米,133个展位,设全国综合展区和地方精品展区。全国综合展区主要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进展成效进行宣传展示;地方精品展区分30个省级分展区进行展示。展区整体性强,通过吊旗、色彩、标识等元素,向观众展示一座宏大的“地标城”,同时体现各地的地域性、独特性和文化性。

值得一提的是,展区产品全部为已获得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地方精品,涉及350余个产品的近400家单位带标参展。近年来的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产品、全国品牌价值评价上榜产品及拟提交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名单产品纷纷参展。

扶贫展区成亮点。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扶贫是完成脱贫目标任务最重要的举措。党中央、国务院把产业扶贫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通过产业扶贫工程,实现300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有关省(区、市),强化发展指导,组织编制规划,出台政策举措,创新体制机制,全国上下形成齐心协力、抢抓时机、务实推荐产业扶贫的强劲态势,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为展示宣传产业扶贫工作成就,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营销,推动交流与合作,在农交会上设立扶贫展区。扶贫展区以“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为主题,以“展示成果、推进交流、促进贸易”为宗旨,以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革命老区、干部挂职扶贫地区等为重点,共邀请150多家企业参展,为社会各界了解和关注产业扶贫提供窗口,扩大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产业扶贫工作更上新台阶。

亮点涌现 成果显著

本届农交会是一次精彩的盛会,其亮点和所取得的成就将是中国农业发展篇章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国际化显著,国际影响力增强。本届农交会国际展区面积、参展国家、国际采购商数量均创历史之最,共有来自法国、德国、俄罗斯、韩国等36个国家的300余家企业参展。展会邀请了200多位国际采购商到会,其中全球重点采购商达40位。斯洛文尼亚、波兰、保加利亚、德国、匈牙利等30余个国家的农业部长、副部长出席。展会期间,还举办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经贸洽谈会、中德农业联委会等系列活动。

品牌化彰显,营销推介力度加大。本谜够崦企名品集中亮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千余家,“三品一标”产品近万个,参展产品均是最能体现地域特色、代表中国农业品牌特征的精品。为提升农交会的营销功能,进一步加大品牌农产品的推介力度,促进产销衔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本届农交会首次精心设计了大型品牌推介活动――省部长联合推介品牌农产品活动,届时农业部领导、各省(区、市)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领导将联合登台推介品牌农产品。此外,组委会按照“品牌化”思路重新修订了参展产品评选办法,按照品种品类组织参展产品金奖评选和品牌产品等活动,评选出了近300个参展农产品金奖。

专业化提升,贸易洽谈氛围浓厚。为顺应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本届农交会新增了扶贫展区和农业金融创新展区,专业展区达到11个。为了营造更好的贸易洽谈环境,首次实行了贸易洽谈和销售分区,并在销售区按照品类布局。此外,销售区首次按照“生鲜果蔬、粮油米面、肉蛋奶鱼、糖酒茶饮、土特优新、食品食材”六大类进行分类布展。

信息化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交流共享。展会加大信息化元素,运用信息化手段,积累大数据,扩大受众面。农交会作为平台和桥梁,将各类涉农主体聚集一堂,通过展示新技术新产品,交流新思想新理念,洽谈新项目新业务,推动优势合作,促进互利共享,对于拉动农业产业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本届农交会还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同步开展线下线上对接营销活动。

在11月8日下午的总结大会上,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祖林表示,云南首次举办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农业行业盛会,这次农交会主题明、规格高、规模大、活动多、保障强、影响深,实现了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贸易的办展宗旨,打造了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的高品质农业贸易和交流平台。云南省有幸作为东道主省份,充分展示了彩云之南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加快走出去步伐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难得的机遇。尤其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云南省从展会筹备开始,就始终坚持“精品、开放、节俭、高效、务实”办会的原则,本届农交会办会费用比以往同类展会节约30%。

据了解,本届农交会共举办了40余场次农产品推介活动,实现现场贸易额699亿元,现场销售额2.5亿元。云南展团组织了153个项目集中签约,协议总金额886.88亿元。

发展特色农业的建议第4篇

关键词:资源县政府;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政府行为

本文以资源县为例,以其在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不足为对象进行研究,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资源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所具有的优势

(一)地理条件优越与区位优势明显

资源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适宜发展特色农业。该县处在珠三角的边缘区,华南四省(区)的中心位置,因此有利于开辟东南亚各国市场,为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创造有利条件。

(二)种植的品种新、效益高

经过几年的引种、试验示范,已筛选出适宜该流域发展的红地球、维多利亚、美人指、红玫瑰等欧亚种红提品种。红提种植从建园到收益,每667㎡投入0.7万元左右,第一年建园,第二年有收益,并能收回或基本收回建园成本,第三年进入丰产期,受益时间长达20年以上。而百合、西红柿的发展也走上正轨。

(三)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该县属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农业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人工费用较大,劳动力便宜,相对减少了生产成本,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二、资源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规模较小,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该县红提、西红柿、百合等特色产业在生产上基本上是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缺乏统一管理。

(二)品牌培育不够,缺乏品牌战略意识

随着特色农业产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就难以立足市场。

(三)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该县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

(四)营销网络系统不健全

由于缺乏健全的营销网络系统,农户了解市场信息的渠道闭塞、销售渠道狭窄。因此该地区农业产品的销售都是以自主销售为主,导致销售价格不统一,农户之间的无序竞争,自主定价能力下降,销售效益得不到很好保障。

三、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县级政府发展经济的功能定位不足

该县政府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缺乏对特色产业的规划,招商引资渠道狭窄,这就导致了该县特色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同时在树立品牌战略的过程中,政府也没有很好的履行发展经济的功能。

(二)市场监管不力,农户权益得不到很好保障

该县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未建立良好的市场准入制度。因为未做好市场监管工作,导致劣质苗木充斥市场,给农户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三)科技投入不足

该县之所以出现技术人才短缺现象主要是资金受限,政府在科技方面投入不足造成的。由于资金有限,该县农业部门的农技骨干无法获得先进的农产品种植技术,知识老化严重,无法适应新产品的种植与培育要求;同时该农业部门也没法吸纳和引进新生力量。

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县政府行为的建议

(一)制定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及有关招商引资等政府政策

资源县政府应根据当地所具有的优势条件,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政策,农业产业的整体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规模标准化,招商引资政策。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县级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本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创造有利条件。

(三)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要加强对于苗木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苗木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苗木要进行检测,严禁劣质苗木进入苗木交易市场,保证农户得到优质合格的苗木,使农户的权益得到良好保障。

(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要加大科技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加强对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和农户们种植特色农产品的技术培训以及农产品营销和农业经济管理的培训,在做好引进高产、优质特色农产品新品种的基础上,对不同时节的品种进行合理搭配。

(五)树立品牌培育意识,做好特色产品宣传工作

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是政府一项重要职能,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对该县的特色农业产品进行宣传,提升其品牌知名度,为该县的农产品获得更多销售渠道、更大的销售市场,促进该县的特色农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发展特色农业的建议第5篇

(一)成立领导小组,落实相关责任。__乡及时成立评议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人大主席任副组长,乡人大主席团其他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调查工作小组。

(二)积极动员,统一安排部署。2015年7月27日,召开__乡人大组织开展工作评议动员会,参会人员有乡村社干部、县乡人大代表以及部分精准扶贫户代表,对评议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和工作部署。

(三)深入各村社开展调查工作。2015年7月27日-8月3日,乡人大主席团组织调查组先后深入__、五星、大屋、南溪四个村。通过召开会议、个别座谈、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对近三年以来,我乡扶贫攻坚开发工作情况开展了评议调查。汇总和梳理调查、听取的意见并形成评议材料。

(四)组织召开集中评议和测评工作。2015年8月7日,乡人大主席团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县、乡人大代表、村社干部以及部分贫困户代表对被评议单位近三年来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工作情况进行集中评议和测评。测评结果满意达84%。

(一)新村建设规划不尽合理,群众参与不高。

公路沿线和高山社建设标准不一致。规划实施随意性大,特色亮点不够突出,群众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能够积极投工投劳,主动配合。个别村在农村建设中侧重基础设施、美化亮化等“面子”工程,对发展主导产业和引导致富能人返乡创业重视不够,各村主导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水平低、效益不高现象,难以形成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

(二)扶贫攻坚项目实施难度大,任务艰巨。

我乡共有精准扶贫156户558人,分布较散,各村社均有涉及,贫困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生产生活条件差、素质偏低、思想相对保守、致富门路不多。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始终存在,群众因灾、因市场等因素影响而致贫和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三)农业结构单一,尚未形成真正骨干支柱产业。

我乡群众经济来源以打工和种植业,特别是以种植玉米和洋芋等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传统的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弱小,其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增产不增收。

(一)立足村情、突出特色,推进示范村建设打造新农村。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逐村逐社充实完善规划,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用规划引导新村建设,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原则,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加强项目整合和资金捆绑,鼓励、支持、引进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新村建设。要结合实际制定出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长、中、短”适合本地优势的产业,努力建成一批民风民俗、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打好扶贫攻坚战。

紧紧抓住秦巴山区集中连片开发战略和市纪委帮扶的良好机遇,严格落实择贫而扶、扶贫到富原则,让贫困群众切实享受到国家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提升贫困群众和农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用好用活信贷扶贫政策,全面推行小额贴息贷款。不断完善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办法,确保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创新模式,强化考核,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真贫”。

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模式,按照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和一个示范点一个发展模式的总体要求,着力突出政策扶贫,产业扶贫,技能扶贫,信心扶贫,增强帮扶实效性。增强考核制度,强化督促考评,增强工作能力,推动精准扶贫深入发展,确保按制度完成各项帮扶目标任务。

发展特色农业的建议第6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既要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又要谋划未来五年工作,既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要攻坚克难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欢迎大家阅读。

 

同志们:

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党组(扩大)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我们今年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分析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研究抓好下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举措,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召开这次会议意义十分重要。

今天全局系统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规格高,会议规模大,会议准备的很充分。刚才,各位分管同志分别汇报了各自分管的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大家既讲了工作好的一面,也分析总结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讲的很客观、很全面、很实际。下面再讲几点意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既要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又要谋划未来五年工作,既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要攻坚克难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召开这次会议,我们既要总结好工作亮点,又要找准工作不足,既要通盘考虑、认真贯彻落实好2020年“收官之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又要认真谋划落实好下一步工作盘子。大家要担当履职、尽职尽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把“三农”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和省农业农村厅的要求,印发了《2020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X农〔2020〕X号)(简称:“2020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60条”)。我们确立了全年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以及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立足党中央赋予X建设首都“两区”、打造“X一翼”的战略定位。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建设首都“两区”为引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突出“改革创新、乡村振兴、特色创优、绿色发展”工作主题,全面把握“始终突出发展主题、全面提升工作水平、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确保实现创新突破”工作主基调。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着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创优农村发展环境;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空心村”治理,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要突出这个“一体两翼”的战略主题,汇众智、集群力,画好同心圆、打好组合拳,努力为完成“三大历史任务、交出两份优异答卷”作出新贡献,集全力助力确保全市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从大家汇报总体情况看,我们实现了“双过半”。细细总结有这么五个方面亮点:一是思路清晰,二是底数明了,三是举措过硬,四是目标明确,五是责任落实;再具体讲就是:思路开阔、举措创新、态度端正、精神饱满、精力集中、重点突出、狠抓落实、效果初显“32个字”的鲜明特点。在关键时期,我们要时刻把市委、市政府交付给我们的各项目标任务铭记于心,时刻把我们新时代“三农”工作需要着力破解的各方面难题铭记于心,时刻把立足首都“两区”建设、加快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紧迫要求铭记于心。上半年过去了,下半年工作摆在我们面前,下半年工作怎么干,我简单讲讲下半年的工作方针、工作原则和工作重点。年初,我们还印发了《2020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目标指导性计划表的通知》(X农〔2020〕X号),大家要对标对表,紧盯目标任务,切实抓出实效。

一是我们工作的方针是抓重点,攻难点,强弱项,促发展。

二是我们工作的原则是提高站位、瞄准大目标,拓宽视野、构建大格局,强抓落实、力促大突破,以民为本、实现大发展。

三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是用5个“要抓好”来表述:第一,要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第二,要抓好农业绿色发展;第三,要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要抓好农村综合改革;第五,要抓好产业扶贫工作。

我们承担的农业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方方面面,但我们要根据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大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善于解决矛盾中的主要问题,也就是“牛鼻子”问题。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问题,大家一定深入、深入、再深入地研究好我们的特色农牧业如何绿色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一定要研究好、谋划好、落实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改革内容,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到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我们农业农村工作的着力点应由生产侧向供给侧转变,这是新时展的必然、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具体讲是“一要秉持、两要加强、两要抓好”:

第一,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我们市情况而言,当前十分紧要的问题是我们在完成全市农业农村“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要认真研究编制好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在我们过去粗线条的拟定产业发展思路和产业发展方向的情况下,一定要认真研究、明确我们的奶业、马铃薯、蔬菜、肉业“四大优势产业”,种业、草业、禽蛋产业、特色种养业“四大特色产业”和中药材、藜麦、食用菌“三大新兴产业”的产业规划布局的问题;一定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首都“两区”建设的定位,认真按照“以水定产、以水定市”这样一个工作理念,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研究理清我们什么产业不能做、什么产业不能干的同时,尽快明确什么产业可以做,什么产业可以干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要弄清楚“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要把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机的统筹起来,把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的协调起来,要明确产业布局,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要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效益、和谐、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形式;绿色发展是在效益、和谐、可持续前提下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就我们X的具体情况而言,农业绿色发展,我们要以标准化建设为前提,以“一控二减三基本”为抓手,以“两品一标”建设为重点,以建设首都“两区”和筹办冬奥会为契机,着力抓好我们X的绿色发展。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来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抓农业绿色发展,我们要走X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就是我刚才讲的,前提、基础、重点和抓手一定要明确,通过几年的发展,使我们X的农业转轨变形、转型升级、绿色崛起。

第三,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建成小康社会以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的重要提前和根本保证。我们X农业农村之所以长期欠发展,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基础设施差。我们现在正在从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空心村”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等一些工程、一些项目,都是为了巩固提升和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的具体举措。站在这样一个高度和现实来思考、来讲,我们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既是我们工作的难点,同时还是我们应当着力去破解的工作难题。我们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来,通过持续不断地投入,通过持续不断地运营,促使我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较短时间内有一个大的变化,以此改变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生产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第四,要抓好深化农村改革。改革是需要永远深入研究的课题,是一个永不停步的工作,是抓好“三农”工作的“金钥匙”。农业农村改革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抓。从目前的情况看,农业农村改革是我们工作的短板和弱项,我们的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多项工作处于全省后位,我们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我们的农村集体收入空白村的消除等多项工作在全省排位都不在全省先进序列之中;尽管同志们已经下了功夫、花了不少力气、负出了不少努力,但是,因为我们底子薄、基础差,我们的各项工作需要持续加速。然而我们农村的建设、农业的发展又需要依赖改革来增添动力、释放活力,所以农村改革这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半年要摆在重要位置,把它放在关键的高度,认真地去推进、认真地去抓。

第五,要抓好产业扶贫工作。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核心之举和治本之策。我们已经明确了“1234”的产业扶贫工作总体思路,在今年的产业扶贫工作中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抓典型、建机制、求覆盖、求突破,把我们的产业扶贫抓出新高度、抓出新广度、抓出新亮度。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的精力已向产业扶贫集中和倾斜。在抓好现代农业产业扶贫的情况下,要抓好全市产业扶贫的统筹协调,把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的事情做好,把我们的产业扶贫抓好,为我们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巩固提升贫困人口收入提供治本之策。

发展特色农业的建议第7篇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抓基地、强龙头、拓市场,选准着力点,从加大扶持上入手,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1、总体规模增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县各地把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抓手,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形式,注重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全面发展。20xx年底,全县拥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500余个;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达到9.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达10万余户;约占全县总农户数的30%,其中直接带动农户5.1万户;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全县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年增加收入达3.1亿元。

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通过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县涌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20xx年,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在这6家龙头企业中,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4家,达5000万元以上2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5家,达1000万元以上的11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7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9家,达500万元以上的12家,300万元以上的达6家; 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个数发展到78个。这些龙头企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是我县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在带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推动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安全和培植农产品知名品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中坚力量和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柱。

3、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全县已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如46万亩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养殖、80万平方米菌菇,33万亩双低油菜,46万亩水稻、20万亩芝麻、10万亩花生、10万亩大豆、12万亩果业、5万亩油茶、3万亩茶叶、年产20xx0吨禽蛋、300万羽水禽、10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6万头肉牛、12万亩瓜果、10万亩湿地松、3万亩花卉苗木、2万亩药材共18个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并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8.56亿元,其中养殖业总产值22.34亿元,粮食总产量456875吨,油料总产量40800吨,生猪饲养量超过98.14万头, 农民人均纯收入5527元,比上年净增500元。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全县出现了合作社、协会、联合体等多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势头。到20xx年底,全县拥有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5家,其中,农业部示范点5家,省级示范点7家。按行业划分,种植业27家;畜牧业73家;渔业9家;其他6家。拥有社员和会员1250户,带动农户1.2万户,农民社(会)员人均纯收入8500余元。

5、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各地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注重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更趋牢固和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趋于多样化,主要有合同形式、订单形式、合作方式按利益返还形式、股份合作和按股分红形式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日趋活跃,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利益、实行行业自律和行业保护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式正逐步向“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办企业的方向发展。

二、存在问题

1、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弱。一是我县省级龙头企业尤其是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实力偏弱。二是企业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我县2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50%左右是加工型企业,而且这些加工型企业中又是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小、竞争力弱,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也较弱。

2、企业融资困难,银企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县龙头企业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融资困难。一是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大 多数产值在亿元以下,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二是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致使银行对龙头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担保机构实力较弱,担保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获取贷款的机会。

3、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尚未建立起市场运营机制。目前我县农业龙头企业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不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种方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过程中必将因市场的波动而出现较大的变化。另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由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通常比较关注短期收益,农户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很多与龙头企业签订的种养借贷合同难于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今后几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时期,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特色产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县将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培植龙头、引资发展、优化服务、形成合力等方面,使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有一个新的提高、新的跨越。

1、充分发挥政府和职能部门的作用。重点强化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观规划和引导,一是重点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在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过程中,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愿合约、利益联动、风险分担、共同发展”的取向从利益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两方面入手,对其市场主体行为加以指导。二是引导市场加速建设,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市场网络,建立健全流通服务体系,形成一个以批发市场为主框架、以各农贸市场为支撑、以各商贸城为网络、以农民产销组织为补充的四大市场流通服务体系。三是注意对主导产业的引导、培育和发展,而不是一哄而起、盲目上马和盲目投资。四是建议县政府设立产业化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贷款贴息、新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加快特色和市场竞争力大的农业产业建设。第一,把畜牧业做成强势产业,大力发展生猪、(奶)牛、家禽生产,对新建的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猪舍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对新建的存栏能力100头以上的(奶)牛场,对新建年出栏100万只以上的规模家禽养殖场,建议县财政给予8—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二,把水产业做成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鱼蟹、黄鳝、甲鱼等特色渔业。对新开发集中连片养殖基地,养殖300亩以上的;对新开发甲鱼养殖、黄鳝网箱养殖连片300亩以上,且带动农户100户以上的;建议县财政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三,着力抓好蔬菜、食用菌、水果、油茶、茶叶、药材、芝麻、花生和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对新开发集中连片300亩以上且获得无公害级别证书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议县财政给予6—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四,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抓好“一大四小”工程,充分利用本地林业优势发展效益农业。

3、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配合省、市产业化办实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工程,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对新获上级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他组织;建议县财政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4、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供销社、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协会,建议县财政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

5、多渠道筹集产业化发展资金。目前我县龙头企业大多是个体私营性质的民营企业,经营较为灵活,初期发展较快,但发展后劲不强。其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管理不强,20xx年,我们将鼓励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实行股份制经营,走大联合大发展之路,同时,协调金融部门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对产业化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困难。同时,筛选重点项目组织申报,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发展特色农业的建议第8篇

促土地流转。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

“农业这个传统产业将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市市长赵风楼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调整农村生产关系,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这一重大举措将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城乡、工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把农业的经营主体转向专业大户、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组织等,实现土地、生产要素的有序流转。”

“农业从来都不是弱势产业。但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与产业化相悖,专业化程度不够,效益不高,形成‘农业解决温饱、工业才能致富’的错觉。”赵风楼代表说,“看一看承德从山杏种植中孕育出的‘露露’,山楂种植中培养出的‘怡达’,就不难感受到农业产业化具备的发展潜力。”

“促进土地流转,正是解决农业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够,产业化种植加工模式难以开展等问题的良方。”全国政协委员、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认为,农业现代化配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将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极大地促进县域内以农业为源头、需求为导向的“农源型”产业发展。

“政府应在这一产业发展进程中扮演推动者的角色。”赵风楼代表建议,县级政府应加快做好土地确权工作,同时结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引进并支持相关领域企业,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新技术应用,实现种植养殖生产标准化和产业化。“县级政府一定要送政策、帮项目、促增产、助脱贫,要善于引导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组织农民办(企业)。抢抓农业现代化机遇,为县域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

强财政保障,要吸附力更要承载力

全国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认为,潜力巨大的城镇化进程,有望成为下一个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最强大和持久的内生动力,也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错过的重大机遇。

“农业现代化将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更多农民将转化为产业工人,加上‘农源型’产业等迅猛发展产生的吸附作用,小城镇的发展和扩张自身动力将越来越强。”王海波委员建议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积极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增强吸纳能力,放宽中小城市户籍限制,降低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就业和定居的门槛。

“在城镇化进程中,县级政府不仅要善于抓产业引项目,更要加强城市不可或缺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一些代表委员指出,不能片面理解城镇化,将城市建设等同于“搞房地产”,造成“有城无产”等问题。

赵风楼代表还建议,适当调整中央、省、市、县财政收入分配比例,壮大县域财政实力,使县级财政有能力为县域工业发展提供配套建设,有能力引进人才,有能力引导工业企业的发展。

抓特色产业,从壮大集群到抢占高点

“发展好县域经济,要走特色化道路。”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市长杨慧告诉记者,目前,县域经济占衡水全市经济比重达到77.3%。通过长期发展,衡水形成了丝网、玻璃钢、皮毛等十大特色产业,且在细分市场都占有较大份额,基本形成了“一县一业、一县两业、多县一业”的格局。

“县域经济的起步,往往伴随着特色产业的集群效应,但当产业规模发展到一定水平,会遭遇新的发展瓶颈。”杨慧代表认为,经过多年发展,许多地区的县域经济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

“县域经济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如果没有危机意识,产品、技术、装备、管理落后,就有可能丧失竞争力,甚至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必须主动加快优化升级步伐。”杨慧代表建议,发展县域经济,应注重抓龙头企业培育,通过招大联强引进行业内领军企业、集中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等措施,打造“行业巨人”。同时要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特色市场建设,加速由单纯生产基地向研发、物流和营销中心的转变。同时,下大力气抓技术改造和管理改造,引导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