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成本管理内容

企业成本管理内容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09 16:08:16

企业成本管理内容

企业成本管理内容第1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融合

一、前言

成本会计产生于19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后经济飞速发展的英国,并受到越来越多先进思想的影响,从记录型逐渐转变成为管理型,其工作重点也从以核算为中心转移到以控制为中心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本会计与先进的科学管理相融合,分离出更为细化的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有着不可割舍的内在联系,前者重在管理,后者重在控制,但管理会计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离不开对企业的控制,两者之间的界限也在一定程度上较为模糊,也就体现在内容的融合上。

二、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体系上出现融合的原因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内容上融合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19世纪末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很多企业都急于在这个机遇面前扩张自己的市场,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成本会计便在原有的财务会计与成本计算融合的基础之上开始逐步发展。[1]20世纪初期,随着管理学影响的逐步扩大,成本会计将其相关知识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来,标准成本制度就此出现,在融入后来的预算编制方面的内容,成本会计组建将工作的重点从传统的核算转变为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行业百废待兴,科学技术也因此有了飞速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起来,成本会计为了适应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不得不吸取先进的运筹学、行为科学以及相关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使自身在内容与体系上不断完善,以避免被时代淘汰。因此,出现了一种以企业经营管理为主的成本会计类型,这就是管理会计的前身。[2]在此之后,管理会计在内容与体系上与最先进的管理科学不断融合,融入现代管理理念,逐渐细分成为一门以企业管理为基础的新的学科。

第二,管理会计本身就是成本会计与管理学融合之后细分出来的领域,究其根本也属于成本会计的范畴,成本会计的研究对象主要在于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而管理会计则是在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基础之上,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利益为最终目标,对企业中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效益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与核算,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完整、系统、科学的资金链信息,从根本上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益。[3]从这一角度看,管理会计在研究对象方面比成本会计更加全面与具体,似乎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但是,成本会计也是企业中必不可少的,它在决定企业要素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两者之间在内容上出现一定的融合也就不难解释了。但值得注意的是,管理会计中对成本的研究仅局限于管理成本方面,对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成本并没有过多包含,也正因如此,成本会计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第三,从成本管理的角度看,成本管理也开始从传统意义上只研究产品成本的研究模式,转变为适应企业管理需求的研究模式,开始逐渐涉及管理领域,在内容上也有了相当大的拓展与延伸。例如,由传统的只研究生产部分的成本,拓展为研究整个生产销售链的成本;由传统的只研究绝对成本,延伸为在研究绝对成本的同时,兼而研究相对成本等。成本会计在内容上的拓展与延伸也促进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容体系上的融合。[4]

第四,从高校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教学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在内容体系上存在很多相同之处,管理会计的体系中,在很多方面都囊括了成本会计的内容。举例来说,在管理会计对资金预测分析的内容中,就包含了成本会计中对成本的预测;在管理会计对资金决策分析的内容中,也包含成本会计中对成本的决策;同样,在管理会计中对资金的预算及控制方面,也都包含成本会计中的内容。另外,标准和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中最基本的内容,显然也可归于成本会计的范畴中。[1]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中,也不乏管理会计的很多内容。例如,一部分国外的成本会计著作中,将属于管理会计范畴的投资决策分析等内容,也都加入到对成本会计的叙述中来。另外,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的作业成本法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会计学的概念与方法,也都被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纳入旗下,两者均将这些概念视为自身领域的新内容。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之所以要对其进行改革,就是因为两者在内容上的交叉为学习者带来了困扰。[5]

三、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外资企业实际工作中应用的交叉与融合

(1)外资企业财务部组织结构。财务部作为企业部门构成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严格的职能划分,在外资企业中,财务部的组织结构则更加严谨。在企业的财务组织结构中,对整个企业所有有关资金财务方面的工作和活动,都由财务部经理对其进行把控,整个财务部门在财务部经理之下分为两个大的部门,分别是财务部与会计部,财务部主管的是以企业外部财务管理为主的,有关于产品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的财务工作。财务主管之下又分出资金管理员、预算专员与税务专员等职务,对企业中相关的财务工作进行细化。会计部主管的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资金核算工作,会计主管之下又分出出纳、会计、和审计员等职务,对公司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系统管理。[6]相对应的,传统的成本会计主要用于财务部门,而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应用于会计部门,但现阶段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难以划分。

(2)外资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在外资企业的会计部门中,除设有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外,还设有应付会计、总账会计、费用会计等主要岗位。应付会计主要负责企业的客户回款登记、和会企业日常账款、整理企业每月账款病整理成表、应对预付款项的对账等工作。总账会计主要负责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员工保险资金的核算、预算资金的监督与控制、入职离职人员薪资费用的结算等工作。费用会计主要负责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审核、处理单据等工作。

(3)外资企业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的交叉融合。在外资企业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同样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交叉与重合,外资企业中,成本会计是以成本为中心的,它为企业核算出来的信息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用于完成企业对外财报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和用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相关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作用于企业内部的全方位管理,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与企业管理相关的管理成本信息。管理会计在对企业内部产生的成本数据进行研究时,主要侧重于对企业经营产生的成本、利润与企业在行业间具备的竞争优势之间的一些联系,在对成本进行管理时侧重于培养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以及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并以此为基础核算并控制成本方面的问题,在这些方面看,外资企业中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工作内容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交叉融合。

(4)现代IT系统在外资企业对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融合的影响。随着现代IT系统的出现,在外资企业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工作内容与工作形式上,更体现出交叉与融合,主要表现在对企业各方面成本的结算与控制上,两者均通过IT系统对自己领域内的数据进行核算,减轻了会计工作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在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本身就有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了两者间的融合速度,为企业节省员工成本。

四、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体系上出现融合的重要性和融合方式

(1)内容体系融合的重要性。事实上,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内容体系上的很多方面都出现了融合与交叉。因此,完全可以将两者综合成为一种会计学上的大学科,可以称之为成本管理会计。正如上文所述,两者属于统一体系,互为关联、密不可分,管理会计以成本会计为存在基础,而成本会计以管理会计为发展扩充。[7]因此,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内容与体系上的融合不仅可以避免两者之间因界限模糊给人们带来的认识不清,还可以避免企业在选择会计时因两种会计各有优势又相互重合所带来的取舍困难。

(2)内容体系融合的融合方式。在当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内容体系上产生交叉的情况下,我国会计界的很多研究人员对两者之间的融合方式大致勾画了一些前景,从宏观上提出了应用式、板块式以及融合式三种结构的融合方式。[4]所谓应用式结构的融合方式,简单来讲就是在企业管理经营过程中,根据企业当前的现实情况与应用需要,一边融合一边摸索的编排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两者的内容体系;而板块式结构的融合方式,具体是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中一些比较重要的、有一定自身优势的重要内容分别整理起来,再各自作为独立的一部分编排到一起,成为一门新的学科,以上两种融合方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弊端,不够系统和完整,很难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8]反观融合式结构的融合方式,是先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对比和整理,之后将两者相交叉重合的部分系统分类,多余部分加以剔除,最后再根据两者之间根本上的联系形成体系,只有按照这样的方法,成本管理会计才能真正意义上取代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形成系统完整的应用体系。

五、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腾飞的步伐加快,企业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容方面逐渐发生了融合,在分析两者之间产生融合的原因、重要性与融合方式以后,结合笔者在外企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得出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合二为一,并建议出台新的教材编写大纲,整合现有会计理论知识,融合成一门新的学科。

参考文献:

[1] 牛彦秀.从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划分看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重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1(23):129-130.

[2] 罗红雨.高等院校成本会计学与管理会计学课程整合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2,02(15):68-69.

[3] 李心合.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新论[J].财贸研究,2012,06(25):245-246.

[4] 张萌.高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探讨[J].财会月刊,2013,04(19):105-106.

[5] 王林娟.对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整合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28):169-170.

[6] 李迎春.“管理会计”路在何方?――对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交叉关系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3,08(15):218-219.

企业成本管理内容第2篇

关键词:茶叶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

1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概述

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属于一种比较新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在对管理企业财务成本进行定位以及分析的过程中,能够使成本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依照国际经验,在企业财务成本当中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以及效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成本核算属于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利用企业管理层进行成本指标的实施、执行以及考核,将进一步对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目标起到一定的促进效果。如今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之下,市场经济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茶叶企业在相关经营活动中有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任务也渐渐加重。在确保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更好的使企业科学化管理的水平得到提升,这能够更好的使企业竞争力得以提升。但在企业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财务成本的比例较高,企业应当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措施,从而使财务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得以增强。在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从而在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的强化,使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使企业盈利水平得到增强,并进行市场风险的抵御。

2茶叶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是一项核心内容,在如今的市场经济财务管理应用广泛因此也就风险越来越大,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加强属于一项必然要求。财务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往往指的是企业通过相关方面的方法以及制度分解相应的财务成本内容,使其管理与操作得到规范。在使风险降低的过程中,保证财务成本的精细化以及规范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茶叶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是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2.1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以及准确性

茶叶企业属于制造业,因为制造业有较多的生产种类,生产成本也相对较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会计核算与实际的状况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无法精确反应财务状况,这些情况会导致企业的生产和决策产生一定出入。但利用精细化管理可以使财务真实性以及准确性得到确保,能够全面应对财务管理的各种状况,而且可以进一步保障资金资本的稳定安全,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使各部门的职责得到细化,并且进一步规范财务业务办理以及操作,使企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2.2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在以前所进行的粗放式管理过程中,财务工作人员的压力通常比较大,在管理过程中有较多的弊端,因此造成其并不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和流程进展,但利用财务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内容,能够将相关工作具体到细节当中,使相关工作人员更熟悉对应业务,增加各部门的接触机会,对企业工作以及业务的了解获得提升。在交流和合作当中获得进步,从而让自身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提出各方面的建议,进一步让企业获得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2.3促进企业的整体工作能力

在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时候,不仅包括一系列的财务业务管理等过程,还有其他业务以及工作方面的管理。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使企业的财务水平得到提高,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能够对部门的交流和合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部门了解自身职责,企业能够合理优化相应的资源等内容,并展开对应方面的财务管理等工作,在科学监管以及科学生产等一系列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收益。

3当前茶叶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挑战

3.1茶叶企业管理者对财务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如今,很多茶叶企业的管理者都没有正确的观念,他们认为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无法提升相应的经济效益,在销售以及生产的过程中能让企业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企业管理者没有关注财务成本管理,目光仅仅停留在销售和生产等方面,导致财务成本管理没有加入到相应的体系当中,从而导致相应的管理内容发挥不了重要的作用。

3.2茶叶企业员工成本管理意识不高

在通常状况下,茶叶企业在进行财务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是企业会计部门或其他的一些财务专员进行负责,然而在这个企业当中,最为基本的员工个体往往没有加入到成本管理的范围中,因此在企业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员工成本管理意识往往不够高。另外,企业没有进行成本责任考核制度的建立,导致员工没有相应的成本管理意识。

3.3茶叶企业对劳务成本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完善

目前茶叶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茶叶企业财务成本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程度不够,无法使企业成本需求得到完善。许多中小型采用企业没有较为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系统,其往往需要依靠相应的软件来完成,或者将软件作为基础,通过FRP等内容展开管理,其管理内容注重于核算,但企业并没有重视成本偏离分析、控制力和预测等内容。而且由于财务成本信息的相关目标并不明确,无法进行管理指标的制定,造成财务成本信息数据较为混乱,导致相应的系统没有较为有利的支撑作用。

3.4茶叶企业生产周期长导致财务管理滞后

茶叶种植、采摘以及制造等有其相应的周期,因此茶叶企业不同与一般的制造业,茶叶企业产品有着比较长的生产以及加工周期,进一步导致其财务管理方面有一定的落后特征。将茶叶生产种植作为基础,其成熟周期往往需要一年,至少半年。另外,在采摘以及生产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往往会由于很多原因不达标的产品只能浪费,因为没有较为明确的责任,生产也没有办法更为有效,导致企业财务成本管理遇到相应的麻烦。

3.5茶叶企业对财务管理的审计及评价监督体系不完善

在企业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当具有一定的考评以及财务审计制度,如今,在茶叶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内容,没有进行监督体系以及考评体系的制定,没有对财务工作进行管理,导致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的积极性,无法使企业员工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激励。

4提升茶叶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茶叶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依旧处于不断完善以及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因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进行一定的总结以及探索,从而使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使其风险大大降低。在对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有以下优化途径。

4.1对各部门职责加以明确,进行财务成本的精细化管理的落实

在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之中的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将财务成本精细化分析作为前提,将相应的工作加入到不同部门的工作过程中,财务管理不能只是通过一些财务部门单独进行管理,而是需要其他部门共同展开管理。企业在实际上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有的部门都应当明确自身的责任和相关工作内容,并利用一些平台落实相应的财务数据,进一步反应到有关部门之中,使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以及联系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能够更加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落实财务成本的精细化,并提升其精细化程度。

4.2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激励机制

茶叶企业有制造业的特点,所以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相对较为复杂,因此所有的工作人员应该算进精细化管理的范畴,企业也应当展开相应的宣传工作,使员工财务成本意识内容得到提升,全身心的融入到管理过程中。在财务管理等进程当中,企业必须要确定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得到建立和健全,进一步进行较为科学的财务成本预算指标使其得到更好的完善,从而能够让他们加入到不同部门展开的工作过程中并进行分解。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员工工作目标以及工作职责的明确,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工作所具有的规范性加以促进,并进行操作流程的进一步健全。在财务监督激励等内容当中,企业也应当进一步健全以及建立相应的监督规章管理等内容,从而进一步使员工工作积极性得到根本的提升,进一步对财务精细化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效果。

4.3使人员专业技能得以提升,并进行先进财务管理系统的引入

在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所进行的过程中,应当做到的必要内容是进行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设备的引入以及展开使用,从而能够使财务管理设备所具有的系统性得到完善,进一步使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准确处理相应的数据内容。此外,应当进一步使财会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茶叶企业在进行工作人员选择进程当中,应当依照相应的选拔规定,科学合理的进行有关应聘人员的相关专业测试以及技能测试,从而更进一步进行优秀人才的选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当更好的培训相关工作人员本身具有的技能,比如企业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相关员工展开专业的培训,并进行有关课程的开设,听取相应的讲座内容,这样一来,就能够不断提升财务工作人员所具有的整体素质。

5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茶叶企业顺利发展过程中,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属于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茶叶企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财务成本更应当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财务风险影响之下,茶叶企业在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进程当中能够分析相应的财务问题,进一步明确相应的优化途径以及建议。然而在茶叶企业今后的发展进程当中,不应当只满足于现状,而应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持续完善,从而使财务管理的成本以及财务管理的风险得以降低,进一步使企业运营效率获得到大幅度提升,使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刘学宪.浅析利率市场化趋势对集团财务公司的影响[J].财经界,2013(17):154-155.

[2]杨丽莉.精细成本过程控制,提升企业发展内涵[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1):86-87.

企业成本管理内容第3篇

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与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桥梁纽带,它与金融市场的发展紧密相关。成功的财务管理都是在高度关注当下金融市场的动态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在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现状,从而为企业本身寻求更加宽松的资金运作空间,以达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活动。与此同时,管理会计不仅仅涉及到企业资金的管理,而且还涉及到企业员工的管理。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不同所在。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内容交叉的原因

1、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管理会计,两者的管理对象都包块企业的资金,所以两者在管理对象上的相同性是导致两者在管理内容上的交叉的主要原因所在。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都是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具体涉及到会计的六大要素,并且两者的研究方法都是定量分析法。内容的相同性、方法的相同性,由此两者在内容上的交叉是在所难免了。

2、理论工作者也在不断地对本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导致两门学科再是所涉及到的内容上的交叉性。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方向也在不断的细分,在细分的同时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的深入,从而也导致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地扩张加大。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交叉的解决对策

在对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异同点说明以后,我们明白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管理内容上产生交叉是在所难免的,那么产生了这中交叉以后,企业应当如果采取相应的办法来解决呢?对此下面我们将一一阐述说明。首先我认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的总体原则是:不仅仅要降低两学科在内容上的重复部分到最低,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并且将各个方面的知识按照实际情况有效的衔接起来,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为此本文将在下面提出两种具体的解决办法。

1、传统管理会计学的课程内容全部与财务管理课程相融合,两门课程合并为财务管理。目前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都是不断的扩充和深入,这也导致管理会计在慢慢的延生到两个分支:传统管理会计、新兴管理会计。将两门课程融合为一还具有如下一些优点:有利于有效的把握两者的关联,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将两者内容结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完成的体系流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企业资金管理的本质和内容,从而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校效率。

2.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交叉内容的协调。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交叉内容相互协调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工作的重点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各自的管理内容上,也应当做出明确的区别,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如果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会计信息,侧重点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其工作内容主要就是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而财务管理的主要是为企业财务的有效管理提供具体的解决办法,其侧重点在企业的资本经营方向,其工作内容主要是涉及到对企业的资金活动的管理上;

第二: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具体的管理对象也有着区别。对此,我们完全可以对企业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交叉内容做出有效的协调管理。

四、结语

企业成本管理内容第4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企业财务成本

一、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概述

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是一种新的财务成本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通过进行更为细化、更为精确地研究分析、定位管理企业的财务成本,来实现企业预定的成本管理目标。根据国际经验,积极运用精细化管理到企业财务成本中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受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改革的影响,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企业的日常管理任务越来越重。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对于保障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成本管理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有必要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此强化财务成本管控,积极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企业会计核算实践中,充分发挥成本控制在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中的积极作用,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与控制具有重要地位,企业管理层需要强化成本控制,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增强企业盈利水平,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将精细化管理有效运用到企业财务成本中,能够进一步强化成本控制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企业成本核算能力,同时对于进一步明确成本控制分工责任,分解成本控制指标,提升成本控制的执行效率以及执行效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成本核算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主要是通过企业管理层积极实施成本指标、考核以及严格执行等一系列措施,来有效促进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在实施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明确。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覆盖了企业生产的整个环节,不仅仅包括产品生产、销售等产生的成本,同时也包括管理成本等其他成本。在实际管理中,不少企业对于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的内容范围把握不准,对于成本控制中控制内容不明确,给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且往往将事后分析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难以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管控,覆盖面较小,而且管理效率相对较低。会计核算中成本控制的对象不够明确清晰,会计核算中成本控制情况不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状况,相关会计信息也不能够表示真实的企业情况。

其次,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的手段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实现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需要借助于信息化、定量化等技术手段,否则难以真正实现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的优势,当前不少企业在实施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时,缺乏系统有效的预测手段以及研究分析,财务成本核算存在不规范、不准确的情况。这些都会制约着成本控制的时效性,难以真正地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成本核算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实施精细化成本核算的手段有限,难以有效做到成本控制在企业会计核算应用中的有效监管,给企业的成本控制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不少的困难,直接制约着会计信息的可靠、全面和真实,影响到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提升。不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跟不上精细化财务成本核算的要求,不能够为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

三、强化企业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的建议措施

首先,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精细化财务成本核算的方法,并明确企业精细化财务成本核算的内容。企业应当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来具体制定。企业要有效实现精细化财务成本控制,就需要在掌握企业价值流环节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企业成本控制的的内容,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方法,并通过核算企业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及时提供可靠真实的信息来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要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财务成本中的应用,就需要管理者在进行精细化会计核算时科学合理地确定成本控制的内容,并采用适当的核算方法。并在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和优化信息环节,确保成本核算信息的有效及时衔接,尽量将企业的生产营业活动都反映到企业会计核算系统中。

其次,将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积极运用到企业日常管理中,积极发挥其科学化管理作用。企业要想实现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就需要企业成本核算会计工作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以此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及时汇总、整理、分析。企业要依据企业成本控制需求。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从成立之初就面临着各种风险和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将会计核算与企业管理目标和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精细化财务成本化管理水平,切实为企业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切实发挥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的作用,企业管理层还要分析自身价值流情况,提升运营效率和效益,切实为提高经营效率提供支持。

另外,企业还应当重视对与企业日常成本管理的监督检查。明确企业成本控制、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健全包括内部牵制制度、资产清查制度、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等在内的相关会计制度,要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仔细研究企业的整个生产环节和生产流程,对各个环节的价值创造情况进行摸底排序。并将企业精细化财务成本核算的内容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提升精细化财务成本的质量,使得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既能满足企业管理层科学决策的需要,同时又能严格符合会计核算的计量要求。

总之,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提高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精细化财务成本核算中的作用,为企业健康有序运行,增强竞争能力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企业成本管理内容第5篇

关键词: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环境报告

目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对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不仅评价企业的经济绩效,还评价其环境绩效。随着国际社会对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标准不断拓展和完善,国外企业为应对激进环保组织的责难,也在不断完善其对外披露的环境报告的内容。因环境成本是环境报告的重要内容,笔者对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进行阐述,并探讨国外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方式与内容,期望对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有所裨益。

一、环境成本的内容

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1998年2月在第15次会计文件《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指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罚款、罚金、赔偿等将视为与环境相关的成本,不属于这一环境成本的定义范围,但应予以披露。这一定义以明确环保责任为中心,将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开支列为成本核算对象,明确了环境成本的内容。isar建议环境成本披露的内容包括:(1)成本项目,企业应将确认为环境成本的项目类别加以披露。(2)会计政策,与环境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应予以披露。(3)其他内容,对于报表中确认的环境成本的性质应予以披露,如对环境损害的说明、要求企业对这些损害作出补救的法律和规章的说明、对据以计提准备的现有法律和技术可能发生变化的说明。

微观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一般具有如下特征:首先,环境费用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环境资产的减少;其次,环境费用的发生是间断性与持续性并存的。生态资源保护费用是伴随着环保活动的进行而发生的,表现出间断性特点。同时,自然资源的耗减与生态资源的降级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在会计核算上具有持续性。因此,微观企业环境成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所消耗的环境资产价值。第二,过度消耗环境资产或环境污染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损失。第三,其他环境相关支出。就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具体要求而言,环境成本一般分为以下几类: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生态资源降级成本;资源维护成本;环境保护成本。

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

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运用较早,特别是一些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推动,使得环境成本在披露形式、披露内容等方面都趋于成熟并逐步规范化。

关于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最早的国际标准是英国1992年颁布的“环境管理制度”,对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实施和维护提出了明确要求;1997年英国的“环境报告与财务部门:走向良好务实”,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报告标准做出了指导性的规范。欧盟1993年的“环境管理与审计计划(emas)”,鼓励成员国企业设立环境目标和政策并由外部独立机构验证和颁证,emas规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是企业的义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标准目前是较为完整并获得公认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国际标准,它包含6个方面内容: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计;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方面的产品标准。环境标志ⅱ型和ⅲ型产品要求企业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清单和产品生命周期影响分析做出相关的企业产品环境成本报告。1992年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在《环境会计:当前的问题》中,提出了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会计、环境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等方面的意见。1993年isar印发《跨国公司的环境管理》研究报告,介绍了部分跨国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公布的环境资料情况。1998年isar《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就环境成本的定义与信息披露做出相关规定。丹麦于1995年制定了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绿色账户法案》,要求大约1000家企业年度环境成本报告;瑞典和荷兰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挪威对商法进行了修改,规定企业在年报中负有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责任;德国准则协会(din)于1997年提出了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指导思想

,作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准则;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于1992年起实施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表彰制度。日本环境省2003年的《环境报告书指导方针》已经成为日本大公司环境成本会计和有关计算指标、环境信息的指南。

三、国际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方式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实践经验,目前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在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出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又可扩大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思路,以此为契机,会计披露逐渐进入以财务报告形式为主体的新的发展阶段。财务报告披露由两部分组成,即财务报表披露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前者处于主导地位,后者构成必要的补充。其他财务报告包括辅助资料和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主要向企业外界提供相关的但不完全满足会计确认标准的会计信息,如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财务预测报告、简化年度报告等。由于财务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和企业经营行为的复杂性,国际会计委员会(iac)在其国际会计准则第一号《财务报表列报》第91条第3款规定: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必须提供不在财务报表内列报,但对于公允地反映报表内容确是必要的附加信息;第94条规定: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内容包括或有、承诺和其他财务方面的披露以及非财务方面的披露。这些规定皆为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法律基础。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会计报表附注部分是对财务报表公允性反映的必要补充,而环境成本披露对于企业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影响是随着企业外部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披露的形式和内容也没有固定的做法。因这种信息披露方式比较灵活,它一直被西方诸多企业运用。

(二)以环境会计报表形式披露

这种披露方式主要在欧洲和日本的一些企业使用,目前西方许多国家规定了企业必须披露的环境指标体系,并通过立法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如丹麦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企业在上交年度财务报告时必须附有一份环境会计报告,以监督企业履行环保义务。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主要信息包括企业对能源、水资源、其他原材料的耗用情况;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向大气、水、土地等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企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环保措施等。为此很多企业编制环境会计报表详细披露企业在会计年度内的环境管理成果和现状。以日本nec公司的年度环境报告中的环境会计报表披露为例,环境成本披露项目分为6类:

1、生产环境成本。主要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成本、资源有效利用控制成本、资源再循环使用成本(如污水处理再使用成本、其他资源的再处理使用成本等)、污染控制成本(如污染防止费用、依法缴纳的费用、化学物质控制管理费用等)。

2、环境管理费用。包括以预防污染为目的的所有技术措施费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费用、从事环境管理的人工费用、iso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贯彻和环境审计费用、各项环境培训教育费等。

3、科技研发费用。主要指对工艺的技术改造使环境影响减少的支出,包括科研投入、环保产品的设计费用等。

4、社会公共费用。为社会环保公共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如社会环保捐助和信息的费用等。

5、环境损害费用。由于污染物排放引起环境效用降低的价值损失应由本企业承担的费用。

6、其他有关费用。主要包括超标排污缴纳的排污费和其他环境税、环境罚款支出;环保专门机构的经费;环境问题诉讼和赔偿支出;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因污染事故造成的停工损失。

此外,环境会计报表还应披露会计年度内环境保护项目和设备投资额以及占总投资额的比例。

(三)以环境成本报告形式披露 这种方式是企业编制单独的环境成本报告披露本年度的环境成本信息。通常,环境成本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政策和目标。包括企业关注环保法律法规、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建立环保导向的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思想等内容。

2、环保方法与成本。披露企业为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采取的方法和支出的成本。

 

; 3、产品管理与设计。披露企业产品的环保设计理念和成果,包括产品设计、包装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内容。

4、环境管理与参与。包括贯彻落实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情况;污染排放管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管理、环境的法律法规约束;企业遵守环保法律的情况、相关人员参与环保的情况;企业为改善社区的环保状况所做的贡献、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在环境问题上的沟通情况等内容。

企业通过此种形式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主要表明企业的环境策略在其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环境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如戴尔电脑公司提出的3r环境成本管理战略,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就是依据这种方式披露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

通过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对环境成本披露内容和形式的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会计信息披露发展动因是会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因此,企业环境成本的披露也是因为外部会计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必然产生的结果。

第二,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原有披露方式上的改进,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若完全脱离原有的财务会计披露标准也是不现实的。

第三,会计披露的范围应该避免范围和内容的无限扩大和披露的低效率,因此,环境成本披露方式应受到披露成本的约束和信息使用者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和时间的约束。

四、改进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建议

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规范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会计准则及相应操作规范方面的规定,造成的后果是国内企业对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几乎处于空白和混乱的状态。为使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与国际接轨,笔者对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出以下建议。

(一)逐步完善与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有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7条和第31条指出,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公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68条提出,上市公司应关注环境保护、注重公司的环境责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003年9月颁布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明确了企业必须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环境保护方针、污染物排放总量、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环保守法、环境管理等,企业自愿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资源消耗、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企业环境的关注程度、下一年度的环境保护目标、当年致力于社区环境改善的主要活动、获得的环境保护荣誉等环境信息;中国证监会1997年的“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一号<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的通知”和1999年的“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六号<法律意见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修订)》的通知”中对企业经营活动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企业是否因违反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而被处罚等环境信息的披露做出规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相关法规相比,我国的法规要求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时机上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鉴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立法工作并注重法律法规的实务操作性,促进更多企业自愿披露环境成本会计信息。待时机成熟时,我国也应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对必须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企业以及披露内容做出相关规定,借以规范企业对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与2006年财政部相继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一样,我国可以考虑制订环境会计准则,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企业披露行为有法可依,并为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供统一的标准。

(二)注重运用货币性指标披露环境成本信息

西方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企业在报表附注中仅以文字说明的形式披露环境成本与环境绩效,因报告内容涉及大量的环境经济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令一般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很难理解。建议我国企业在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时,应注重运用货币性指标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环境成本的财务影响有更直观地了解。具体披露内容包括:

1、环境成本现

实发生数额。在本会计年度内,发生的环境成本的合计数及其分类,包括环境污染罚款数额、购买环保设备的金额等。

2、环境成本潜在发生额。根据专业人员的估计,企业因环境污染可能承担的潜在损失。

3、环境成本变动情况。与上年度相比,环境成本的变化额和变化率,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环境成本的财务影响有更完整地了解。

4、环境控制效率。主要指环境成本/污染排放物的减少数,该指标衡量企业每减少单位的环境污染物的成本。

5、环境行为效率。主要指环境利润/污染排放物的减少数,该指标衡量减少环境污染排放带来的实质性利润。

6、经济生态效率。主要指销售额/环境改善影响量化数,该指标整体衡量企业经营活动和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环境改善。

(三)单独编制环境报告披露环境成本信息

因环境成本的披露与传统财务会计的披露在披露范围、披露内容、披露标准等方面有差异,笔者建议企业单独编制环境报告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以便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直接反映企业环境管理的理念、方法与绩效,这样环境报告与财务报告共同组成企业年度报告的内容。环境报告应披露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绩效(如环境投资、污染排放、资源消耗、环境友好产品的研发等)、环境会计体系、环境审计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成本管理内容第6篇

关键词:连锁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内容;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074-02

连锁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管理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人才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等四个方面,每个层面独立运作,具有有别于其他管理内容的特征,但又与其他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连锁企业管理的整体态势。财务管理作为连锁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是连锁企业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做保障,就不可能有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有效顺利开展,取得连锁企业管理绩效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本文主要根据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分析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探讨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构建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策略,以期为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一、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

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产生于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过程,并且会随着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要全面了解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内涵,就必须深刻认识和全面掌握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

1.系统性。连锁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包括诸多内容的动态过程,按照类型可以分为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对象、手段、方式、目标等方面,这些方面并非简单叠加、随意组合,而是基于一定的目标和原则有机结合起来的。也就是说,这些方面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共同决定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系统性还表现在其构成要素之间通过联系结合能够形成特定的关系结构,并随着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处于变化状态。不同的发展时期需要不同的关系结构,需要合理调整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构。构成要素之间组成一定的关系结构就会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形态。不同的关系结构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形态,不同的功能形态满足不同时期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需求。

2.复杂性。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系统性决定其复杂性,具体而言就是构成要素的复杂性、要素关系的复杂性和功能形态的复杂性。构成要素的复杂性表现为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发展时期需要不同的构成要素,且对于单个要素需求的数量、规格也具有呈现出不同性,这些不同性更多表现为复杂性。要素关系的复杂性表现为连锁企业财务管理构成要素之间的结合、组合、排列方式会随着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不断变化。连锁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要保持连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合理调整财务管理构成要素之间的结合关系,否则就会制约连锁企业的正常发展。功能形态的复杂性主要是由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关系结构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3.目标性。任何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目标性,这种目标性既可以表现为短期的目标性,也可以表现为长期的目标性。无论是短期的目标还是长期的目标,都可以具体化为经济目标和非经济目标。经济目标表现为连锁企业财务管理追求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它是连锁企业财务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非经济目标表现为连锁企业财务管理追求的社会价值、社会效益、生态价值、生态效益,它是连锁企业财务管理追求的重要内容和方面。随着连锁企业发展的纵深化,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对非经济目标的追求将越来越明显。连锁企业财务管理之间的竞争也将越来越表现为保证连锁企业实现非经济目标之间的竞争。

4.平衡性。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系统性表明了连锁企业财务管理构成要素之间的结合与组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更多表现为一种动态过程中的平衡性。各构成要素基于连锁企业生存发展目标的整体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财务管理角度来讲,就是管理者结合连锁企业各部门的发展实际,按照地位平等、利益均衡的基本原则,合理开展财务管理;各部门也应该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开展经营管理活动。

二、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可以将其主要内容概括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流动资产管理、成本与费用管理、经营活动分析五个方面。

1.筹资管理。资金是连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资金作支持,连锁企业生存发展必然会受到制约和影响。然而,仅仅依靠连锁企业自有的资金是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且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旦投资失败就会带来破产的风险。为此,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筹集资金。概括而言,连锁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效益;二是偿还债务;三是满足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要实现这三个目的,连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企业自留资金、外商资金等渠道,可以借助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和融资租赁等方式来实现筹集资金。

企业成本管理内容第7篇

民营企业(Private Enterprise)简称为民企,指的是所有非公有制企业。当前我国除了“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之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基本都属于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企业资产所有者结合自身利益,在确保资产所有权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将企业资产进行使用、处置或者收益等等。与其他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在企业投资管理方面,民营企业主要具有短期投资、对内投资等特点;在企业利润管理方面,民营企业比其他企业更加注重对成本的控制,这种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成本资金的增长幅度较小。 

二、当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主要存在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不完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比如当前很多民营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执行,闭门造车的问题较为严重。民营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民营企业自身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性使得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仅仅停留于表面,对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不完整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于企业业务的表面,没有结合我国民营企业实际特点进行整合和创新,甚至很多民企没有全面预算管理,缺乏计划性;没有制定公司战略,自然也不会有财务战略;没有绩效考评体系,年终奖的高低全凭老板对某人的印象打分。管理的内容片面、匮乏,比如在民营企业账务处理方面,对民营企业账外资金和业务管理的相关内容较为含糊隐蔽,这就形成了一个缺口,使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不够全面。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价值和作用,财务管理的力度和财务管理的质量较差。 

同时,民营企业成本核算基础薄弱,民营老板无奈之下只好严格把控采购和成品出库两头,对于生产领用及产成品核算采取“肉烂在锅里”的态度,但由于产成品成本核算不清晰对销售定价带来困难,定价不准也削弱了民企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的个人水平能够直接影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综合质量,唯有需要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特点,不断引入更多具有高技术水平、高素质涵养的综合型人才,才能够适应当前时展的需求和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但是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夫妻店形式的很多,男主外、女主内,男的任总经理,女的任财务负责人,同时不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也很难招聘或留住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财务管理人员本身没有较高的财务管理能力,同时对财务管理的认知程度较差,自身素质和能力有待提升,这种问题直接影响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 

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对策 

新时期背景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可以通过完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丰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内容、提升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以及创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等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完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性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阻碍性的因素,所以新时期背景下,要结合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行适度的改革和创新,更新经营观念。更新经营观念,首先就要从领导开始,从企业的投资者开始,避免重技术轻财务的观念继续存在,并做到完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管理规章,使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杜绝财务管理不当或者财务管理缺失等问题的存在。 

同时,在制定了完善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需要严格按照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本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对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管和查处,及时解决财务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改善财务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实时的监督和及时的反应,从而使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更加完善,深入到实际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当中,渗透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当中。新时期背景下,民营企业需要引入更多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借助计算机进行全面财务管理,提升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综合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丰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内容 

企业成本管理内容第8篇

1.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定位分析的立足点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成本领先战略。以战略发展为目标导向,通过有效的方法,让企业在行业中凭借成本优势,获取更多的竞争主动权;二是差异化战略。多元化的市场环境,强调企业在产品性能、销售体系、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符合行业需求的产品性能,以更好地获取市场,增加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重点集中战略。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中,市场细分作为重要的战略手段,通过目标定位,让产品针对某一特定消费领域,提供特性的消费需求。这样一来,企业不仅可以夯实竞争优势,而且在重点集中战略的引导之下,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2.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作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框架中的基本内容,旨在确定企业的价值链,进而明确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因此,价值链分析强化了企业成本管理,并在竞争优势与成本优势的双重条件之下,为企业创造高效率的创造价值。具体而言,价值链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业价值链分析。将价值链分析延伸至企业上下游,为企业改善各方关系,进而形成良性的作业连;二是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通过对企业竞争对手成本的测算与比较分析,对自身的优劣进行明确,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三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强化对如何提高增值作业效率、降低成本消耗与浪费等的分析。

3.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成本动因的识别、分析,强化对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具体而言,成本动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性成本动因。该动因对于企业基础经济结构起到决定性影响,其所包括的技术、经验等要素,为企业的成本结构分析构建了基本框架;另一类是执行性成本动因。该动因影响并决定了企业操作程序的成本动因,其包括企业的产品结构、厂房建设等要素。从一定层面而言,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成本动因分析的延续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战略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但从实际来看,很大部分企业在战略成本管理上,缺乏良好的思想认识,忽视了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首先,企业缺乏战略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战略成本管理流于形式,难以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有力支撑;其次,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落实不到位,未能有效地运用到战略分析、战略评估等工作之中,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力难以充分体现;再次,企业在战略成本管理上,缺乏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在人力、资金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投入与支撑,以至于战略成本管理难以实质性开展。

2.战略成本管理缺乏全面性,企业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强调企业各部门主动参与、协调配合。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呈现出财务部门“单肩挑”的尴尬局面,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且缺乏良好的协调配合,以至于战略成本管理难以全面落实。(1)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只由财务部门承担,会计人员负责成本预算、对比等工作,而与之联系密切的采购、销售等部门,却鲜有参与,以至于战略成本管理难以全面而有效落实。特备是成本预算编制,缺乏各部门的参与,导致成本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性,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2)战略转变存在滞后性,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更多地是被动应对,而缺乏战略的及时转变,以至于企业在战略成本管理缺乏“战略”的显著特性;(3)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视角存在局限性,“战略性”不足,且管理的全面性不够,出现战略管理“四不像”的尴尬情形。

3.产品成本控制不到位,忽视售后服务的重要性。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所在,也是企业战略性发展的有力支撑。产品成本控制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在于产品的设计与研发等环节。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企业在产品成本控制仍不到位,缺乏足够的重视。企业在产品设计、研究开发等环节的成本控制不到位,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企业缺乏对售后服务的重视,以至于售后服务未纳入战略成本管理之中。这样一来,企业虽然在售后服务中节省了一定的成本支出,但售后服务不到位所带来的品牌形象受损、顾客流失等问题,对于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这也强调狠抓落实售后服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三、强化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的策略

1.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意识,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应正确的认识当前的市场形势,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主动构建核心竞争力,以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很大部分企业仍沿袭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注重以目标利润为导向下的经营管理,以至于成本管理滞后于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意识是突破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也是契合企业改革发展的必要措施;其次,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战略性,应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也不能与市场需求向相脱节,而是注重战略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基于战略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图,从中可以知道,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与实现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强调战略目标导向下,成本管理的有效落实。

2.营造良好的战略成本管理环境,强化产品设计、研发阶段的成本控制。

当前,企业对战略成本管理认识不到位,战略成本管理的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因此,企业要强化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地位,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在成本预算编制等环节,应实现各部门积极参与、各司其职,确保成本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做好教育培训等工作,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提高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工作。与此同时,产品设计、研发阶段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强化这些环节的成本控制,对于企业战略发展十分重要。

3.强化知识资本管理,落实非生产环节的成本动因分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强化知识资本管理是企业战略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要以战略的眼光,强化对知识资本的开发、管理,促使知识资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有机结合,提高核心竞争力。此外,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涉及面广,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非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要对非生产环节的成本动因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分析,并对结构性成本动因有进一步的了解。充分考虑成本动因分析,让非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落到实处。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