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09 10:49:56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第1篇

[关键词] 放射治疗;X线照片;造影片

[中图分类号]R81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b)-072-02

放射治疗是医院肿瘤治疗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其放射治疗的质量主要由技术质量、诊断质量及治疗质量三者融为一体。因此,影响它的质量的因素也很多。随着科学技术和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与放射治疗相关的影像设备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和质的飞跃,如CT、DSA、CR等先进设备的广泛应用,使放射治疗在医院的医疗质量也将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影响到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对放射治疗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使之适应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现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放射科2008年2~6月所摄的普通X线片与造影片中按顺序抽取1 000张照片作为分析材料,其中,普通X线片800张,造影片200张;男613例,女387例;年龄20~81岁,平均46.5岁。

1.2 分析方法

由3位高年资技师对两组材料进行分析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二级甲等医院放射科X线照片质量评级标准评定甲、乙、丙级片和废片。进行逐日、逐人、逐项评价,分类统计甲、乙、丙级片和废片并予以记录。并对每例评为乙级、丙级的CR影像出现的主要缺点进行统计。当意见不一致时,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统计。

2 结果

1 000张照片中,甲级片667张,占66.7%;乙级片245张,占24.5%;丙级片69张,占6.9%;废片19张,占1.9%,总体水平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放射科照片质量评级标准。笔者对被评为丙级和废片的88张照片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和分类:摄影条件不当造成降级的23张,占26.1%。其中因摄影条件选择不当、操作失误导致降级共计65张,占73.9%。说明人员技术水平、职业道德、责任心等人为因素是造成照片质量降级的主要因素。

3 讨论

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是指保证放射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国际标准准确安全的执行。其主要内容包括质量评定,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度量评价整个治疗过程的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其具体过程是指通过对治疗设备和附属设备的性能检测和维修,对放疗部门规范指标进行监督评价,并采取必要措施,使之保持最佳水平,以达到质量保证的要求,并逐步完善提高。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是放射治疗安全和有效的关键。对放射治疗机构施治剂量的测量与对比是提高整个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诊断质量是影响放射治疗质量的原因之一,通过本组评为丙级和废片的88张照片原因分析,73.9%的原因是因为工作不细心、操作不规范所致,26.1%是放射技术中遇到的新问题,其他由于后处理不当造成。加强责任心,规范操作规程,制订数字化影像质量标准,加强新技术理论学习,合理应用后处理功能,是保证图像质量和提高诊断水平的重要环节,从而提高放射治疗的质量。

3.1 严格质量控制程度

质量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没有有效的质量控制,就不会有有效的管理。因此,为了保证放射科质量管理,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网络。科室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各个工作点设立质控医师,具体负责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根据科室的工作任务、性质和特点,分别建立相应的质控制度、标准和工作程序,并落实责任制,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质控记录,定期汇总评价,强化质控意识,完善自我检查和监督。

3.2 强化对放射设备的控制

许多临床研究证实,尽管肿瘤的类型和临床分期相同,但在不同放疗部门的5年存活率有着明显的差别,如果靶区剂量偏离最佳剂量的±5%,就有可能使原发肿瘤失控和并发症增加。为此在放射治疗中,要加强对放射设备的控制。干式激光打印机配用于放射时,由于激光胶片本底灰雾较高应注意相关摄影技术条件的选择。一般而言,应尽量选用低KV值,这样可减少胶片灰雾,并有效提高影像对比度。

3.3 统一评片标准

根据“21世纪医学影像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放射诊断QA、QC第3届全国学术会议”研讨制订的《4个部位7种影像质量标准草案》指导性文件精神,以一张标准X照片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正确的部位与位置、适当的密度和对比度、良好的锐利度和较小的失真度)和一般准则(满足要求、注释全准、无技术操作缺陷、用片分格射野得当、布局美观、密度适中等)为评片基础。我们为此应根据此条例制订详尽的高质量、高起点、适合本单位条件的评片标准。

3.4 全面提高技术员的素质

在放射治疗中,技术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定期开展业务学习,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讨论。我们为此要求技师按《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直线加速器技师考试大纲》自学,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对新分配工作的技术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独立操作。选送技术员外出进修,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做到人人熟悉机器的操作、功能和性能,培养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准确录入患者信息,规范摆位,去除异物,合理选择条件,选择最佳时机,用最佳的后处理方式处理图像。

总之,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是确保疗效的关键。近年来放射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在日常检测和治疗中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落实各项指标的定期检测制度,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才能确保治疗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于金明,殷蔚伯,李宝生.肿瘤精确放射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39-346.

[2]胡逸民,杨定宇.肿瘤放射治疗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20-133.

[3]吴开良,蒋国梁,王鹏,等.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靶体积确定的影响因素[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3,12(3):188-191.

[4]余厚军.X线数字摄影(成像)技术原理与应用之一:间接数字化摄影[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7):620-622.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第2篇

王平,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放射治疗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院协会肿瘤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委员、天津医学会肿瘤学会委员。

从事肿瘤放疗临床及研究工作23年。完成了国家“八五”攻关课题“提高肿瘤放射治疗效果”的研究。引进新技术“后装组织间照射治疗口腔恶性肿瘤”等四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成果奖,且填补天津市医药卫生新技术空白。承担和参加天津市局级课题4项,分别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编者按]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相关技术的互相带动下,医学技术的发展同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对于许多疾病,从“不治”到“可治愈”成为现实;一些治疗方法,使繁杂的大手术变得简单,如内窥镜治疗等。这就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治疗费用,提高了治愈率。

为使读者了解这些新成果新技术,并从中得到帮助,本刊将邀请有关专家陆续为您讲述。本期将介绍肿瘤放疗新技术。

写在前面: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设备不断改进,CT模拟机及X刀立体定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射波刀放射治疗等新技术先后问世和完善,放射治疗由常规治疗跨入了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新时代,实现了增加肿瘤靶区放射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保存重要脏器正常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达到肿瘤治愈的目标。放疗与手术、化疗并列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重要手段之一,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45%的肿瘤病人可以治愈,其中18%的病人运用放疗即可治愈;单纯放疗或放疗与手术、化疗相结合可以使60%~70%的恶性肿瘤病人受益。

原发肿瘤的局部控制是肿瘤治愈的先决条件,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一些肿瘤以放疗为主可达治愈,并保存器官和生理功能;对不宜手术、失去手术机会、手术后有肿瘤残留或可疑肿瘤残留者,接受放射治疗是肿瘤局部控制的重要选择。

本期由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的专家和医师们为大家介绍放射治疗的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三维适形放疗“有的放失”治肿瘤

朱 莉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使肿瘤细胞生长的关键部位DNA链断裂,致使肿瘤细胞减少或停止繁殖,以杀伤或杀死癌细胞。目前,有60%~70%的癌症病人在整个肿瘤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在肿瘤早期单独使用放射治疗就可成功消灭肿瘤细胞,使患者痊愈;在肿瘤中期放射治疗结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痊愈,而另一部分肿瘤患者即使不能痊愈,仍可减少肿瘤细胞的数量使肿瘤瘤体缩小,延缓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带瘤生存期,并使病情长期稳定;在部分

晚期肿瘤患者中,肿瘤已长得很大,不仅损伤了其邻近组织和器官,还会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因肿瘤压迫造成的面部肿胀、进食及呼吸困难、出血及骨痛等不适症状。这时,放射治疗“上阵”实施姑息治疗,不但可使肿瘤瘤体缩小,解除压迫,缓解症状,还可起到止血及减轻疼痛的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放射治疗之所以能使肿瘤细胞减少或将其消灭,关键在于给予肿瘤放射剂量的大小,其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杀伤癌组织,并且最大可能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然而,肿瘤生长不是孤立的,它的周围必定包绕正常组织及器官,传统的放疗方法在治疗肿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损伤其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而正常组织及器官所能接受的放射剂量则远远低于杀灭肿瘤所需要的剂量。为了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不受或少受损伤,就要降低放射剂量,但这样做又不能完全杀灭肿瘤细胞。这个难题是目前国内外放疗领域中研究的焦点。然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出现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三维适形放疗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现代放射治疗新技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立体形状将放射线聚焦在肿瘤内,使放射剂量分布形状与肿瘤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一致,然后从三维方向设计出多个照射野进行照射,这样既可以给予肿瘤一个较高的剂量,也可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不必要的照射。该技术凸显“三精”特点,即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及精确治疗。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可大大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减少放射反应和后遗症的发生,具有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轻,适用于体积较大、累及范围较广肿瘤的常规治疗,并且放射性炎症反应出现晚、恢复快等优点。

适形调强放疗“逆向设计”治肿瘤

王佩国

调强放疗技术是放射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代表了本世纪放疗技术的主流。调强放疗通过逆向放疗计划设计,优选出最佳照射方案,将放射高剂量分布在三维立体方向上与肿瘤(靶区)的形状完全一致,同时调节剂量强度,使靶区内各点剂量均匀“布阵”,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的照射剂量,保证身体正常组织不受太大的损伤,并可以在此前提下,给予肿瘤部位更有效的放疗剂量,给癌细胞以毁灭性的打击,完全彻底地消灭肿瘤。

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是确保调强放疗准确实施的前提。调强放疗的实施步骤:①精确定位,使用特殊的装置,确保病人在每次治疗时的精确重复,通过PET―CT或核磁共振检查,精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②精确计划,与传统适形放疗相比较,调强计划设计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是通过逆向预算程序进行计划设计,即医生首先把肿瘤组织需要达到的剂量和脑干、脊髓、腮腺、晶体、肺组织等所有需要保护的组织器官不能超过的剂量等限制条件输入计划系统,经过计算机精密复杂的逆运算,给出最满意的治疗计划;③精确治疗,正式治疗前,每一位患者的治疗计划都要在仿真体膜上模拟全部治疗条件进行实际照射和剂量测量,确保剂量分布与计划设计相吻合后再开始正式治疗,并由受过特殊培训的技师负责实施治疗,保证每次治疗的精确度。

国内外临床经验表明,调强放疗具有其它放疗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适用于肿瘤比较局限,周边有重要器官的部位,如前列腺癌调强放疗的疗效与手术相同;鼻咽癌在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了腮腺、脑和脊髓的损伤,减轻了病人口干的痛苦;乳腺癌调强放疗能降低心脏的损伤;肺癌调强放疗能明显降低正常肺组织、心脏、食管等脏器的损伤;复发的肿瘤患者有可能获得第二次放疗机会而不增加放疗的并发症等。调强放疗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我院已将此项新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并成为常规治疗

手段。

机器人辅助的放射外科治疗系统――射波刀

袁智勇

近5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肿瘤的放射治疗技术得以飞速发展,而射波刀则是其中最具有突破性的技术之一。

射波刀由机器人臂、紧凑型加速器、治疗床、定位系统、呼吸追踪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机器人臂有6个活动关节(和人的上肢一致),可迅速将150公斤重的小型直线加速器移动到空间指定位置进行照射。由于机器人臂的灵活运动,可使加速器产生1200多条射线方向供选择,使剂量分布能够更好地集中在肿瘤区域,这一机器人臂通常用在奔驰等高级轿车的自动装配线上,以保证位置的精确性。

射波刀可治疗直径1~8厘米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肿瘤。它有一张可承受160公斤重量而由电脑驱动的治疗床,治疗床可沿上下、左右、进退方式平移,还具有纵向旋转、水平旋转、头脚方向倾斜等功能,这是以往所没有的技术。治疗床顶上的天花板左右各有一对定位用的X光机,以45度和135度的方向对治疗床上的病人做头部或身体照射,影像则落在治疗床右、左两个数码照相机的液晶感光板上,并快速传输至主控制台的电脑,与原先CT定位的重组影像库对比,患者的位置误差很快计算出来,通过治疗床6种运动方式的自动调整,将肿瘤移至原先设计的照射目标区,按治疗计划进行放射外科照射。

射波刀治疗室的天花板上装有一套红外线讯号接受系统,可连续记录与监控病人胸前3个红外发生器的位置,建立患者的呼吸模型。另外,根据定位X光影像采集的患者体内肿瘤(如肺癌和肝癌)位置的运动模型,通过2种运动模型的拟和,射波刀则能建立肿瘤随呼吸运动的空间位置模型,主动追踪肿瘤,在运动中治疗,这一技术借鉴于对空巡航导弹的追踪技术,在运动中持续追踪靶点的动态位置。而以往的治疗技术如X-刀、体部伽玛刀不能主动跟踪肿瘤进行治疗,也无法准确计算肿瘤的运动位置,只能扩大照射区域,以牺牲更多的正常组织及器官为代价进行治疗。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射波刀在治疗颅脑和无自主运动位置的病灶时,准确性为1毫米左右,在治疗肺部肿瘤时,平均误差为1.5毫米,比以往的X-刀、体部伽玛刀的治疗准确度提高了5~10倍。

放疗医生用射波刀对肿瘤患者治疗时,能够不断地对肿瘤位置进行验证,如果病人在不自觉中出现非常细微的位移,定位系统能很快计算出来并通过治疗床的运动加以调整。以往X-刀和伽玛刀则只能依靠患者皮肤上参考标记代表肿瘤的位置,而皮肤标记和人体内部肿瘤位置很难保持完全一致,因为皮肤本身具有很大的弹性,这一摆位方式是将人当做刚体对待,依靠它去精确定位,如果在治疗中患者出现了位置变动,通常情况下X-刀和伽玛刀都是忽略不计的。在射波刀的定位技术中,由于它是通过颅骨、脊柱骨、金属标记等刚性结构作为参考坐标的,所以,定位和治疗的准确性大为提高。

射波刀的治疗计划系统通过逆向运算,由放疗医生给出理想的剂量分布要求,专职物理师将其输入电脑,计算机去寻找达到要求的方案,所以,能够通过非等中心照射使肿瘤受照射的剂量高度适形而均匀。通常肿瘤周边能达到80%的剂量分布,以往放射外科只能达到50%~60%剂量线,而肿瘤复发与否,取决于肿瘤所受的最低剂量是否足够。

因为具有以上技术优势,射波刀对全身各部位肿瘤均可进行有效治疗,它不但与伽马刀一样能治疗颅内的疾病,而且在放疗时还可以根据肿瘤体积大小,与正常组织结构关系进行1~5次的分次照射,对体积较大的肿瘤也可实现放射外科治疗。射波刀的技术优势不但在体部肿瘤治疗时表现得更为明显,同时在对肺癌、肝癌、胰腺癌、头颈部肿瘤、前列腺癌、腹膜后肿瘤、各种局限性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等治疗时都显示出非常高的有效率。它适用于治疗全身各部位的肿瘤,只需1~5天的照射,整个治疗过程大约需要30~90分钟即可杀死肿瘤组织,是唯一无伤口、无痛苦、无流血、无麻醉和无需恢复期的全身放射手术形式,患者术后即可回家。

射波刀作为当今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技术,使患者减轻了痛苦,并带来了治愈的希望。

PET-CT,肿瘤放疗医生的火眼金睛

庞青松

最近,很多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前,被医生告知需做PET-CT检查。患者询问:放疗前为什么要做PET-CT检查?有什么作用?与放疗有什么关系?哪些肿瘤患者放疗前一定要做PET-CT检查呢?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2/3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消灭局部肿瘤组织的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范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疗靶区。它通常是通过查体和传统的影像学资料,如X线片、CT来确定的。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是解剖学的显像,同人体内的正常组织和器官一样,恶性肿瘤也处在不断新陈代谢当中,通过传统的影像学观察到的肿瘤的形状、大小和活动情况等之外,它还在微观环境下不断地进行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这是传统的影像学手段所观察不到的。通过PET-CT检查不但可以得到传统的影像学资料,还可以通过特定的功能显像剂,了解肿瘤的代谢情况。肿瘤恶性程度的高低与它的代谢情况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其代谢也就越活跃。因此,通过PET-CT检查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以及恶性程度就很有必要了。

此外,由于PET-CT检查是全身性的,我们可以了解到全身其他部位还有否肿瘤的存在,依此改变肿瘤的分期,进而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有报道认为,近1/4的肿瘤患者由于通过PET-CT检查,改变了肿瘤的分期,从而避免了接受不该进行的治疗。而对于准备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PET-CT检查不但能帮助医生确诊和了解恶性肿瘤转移情况,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放疗医生确定肿瘤治疗的靶区,即肿瘤放疗的生物靶区。它和肿瘤治疗的传统靶区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可以通过特定的功能显像剂了解到肿瘤细胞的活性以及是否乏氧、对射线的敏感基因和抗拒基因的表达情况,针对放疗不敏感的肿瘤采取适当的增敏方法,如改善乏氧、促进射线敏感基因的表达、抑制射线抗拒基因的表达等,来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第3篇

关键词: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放射治疗;肿瘤;临床实践

近年来,肿瘤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而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放射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中的三大主要手段。研究表明,60%~70%肿瘤患者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放射治疗[1];在肿瘤治愈率方面,手术治疗贡献为22%,放射治疗为18%,化学药物为5%;所以,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2];而IGRT的出现,使得肿瘤放射治疗在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在精确定位和精确治疗方面,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摆位误差,指导临床摆位,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的摆位重复性;可以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发现肿瘤的变化动向包括肿瘤形状,相对位置,肿瘤医生可以据此适当的调整修改治疗计划,使得肿瘤放射治疗计划更加个体化,最终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1 IGRT的概念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从广义上讲,这里的图像不仅仅是指二维的X线图像,三维的CT图像,MRI图像(包括MR的功能图像),还包括超声图像,SPECT图像,PET等图像;而目前在实际的临床放射治疗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普通二维X线图像和CT图像,所以现阶段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是一种四维的放射治疗技术,它是将放射治疗设备和影像设备相结合(现在大多数设备是将影像设备集成与放射治疗设备上),是在三维放射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数的概念,利用X线的容积成像原理,采用锥形束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在患者进行首次放射治疗前,采集已经摆位充分的患者图像,和患者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图像相配准,获取配准误差并进行校正;IGRT充分考虑了肿瘤病变区及正常组织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位移误差,如呼吸运动和蠕动运动、日常摆位误差、患者自身情况及肿瘤变化而导致的靶区收缩等引起放射治疗剂量分布的变化进而对放射治疗计划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在患者首次进行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中利用各种先进的影像设备对肿瘤病变区及正常器官进行实时的监控,并能根据肿瘤病变区位置的变化及时调整放射治疗的条件,使治疗照射野紧紧“追随”治疗区,使之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放射治疗。

2 误差处理

肿瘤患者从模具制作,定位,治疗计划的规划与优化到最终的治疗,这中间有一些间隔时间,这段时间患者和肿瘤本身都会发生一些变化,首次放射治疗前进行一次IGRT,可以使肿瘤放射治疗师,肿瘤医生及时了解到肿瘤的变化动向和摆位误差,包括头脚方向(longitudinal),前后方向(Vertical),左右方向(lateral)以及患者的倾斜度(Rotation),肿瘤医生可以据此决定调整或者不调整,选择在线校正还是离线校正以及调整幅度。据科学文献和机器自身的精度,本放射治疗中心确认可接受的摆位误差为三维位移≤2 mm;当摆位误差≤2 mm时直接进行常规放射治疗,当>2 mm时,首次根据等中心参考点移床后治疗,第二次行CBCT,图像配准后三维位移>2 mm,则进行等中心校正;对于患者本身及肿瘤变化致使图像配准差异过大时,则需重新进行定位进而制作新的肿瘤放射治疗计划。

3 图像采集

放射治疗师根据患者的肿瘤病变部位和生理,心理情况,放射治疗计划确定采集CBCT图像的部位,扫描视野(Field Of View,FOV)和图像采集条件(KV值,mAs值,层厚,层间距等);特别对于儿童患者,要使用区别于成人的图像采集条件;在胸腹部图像采集时嘱咐患者平静呼吸(如果有呼吸门控最佳),不要因为紧张、害怕造成呼吸幅度过大,导致采集的图像因为呼吸运动伪影在配准环节出现系统性误差;头部,颈部,胸腹部等部位采用相应,适当的条件采集图像,在确保图像质量的条件下适当降低KV值,mAs值,缩小FOV,减小患者在CBCT图像采集过程中的剂量和时间。

4 图像配准

肿瘤医生和放射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整体情况,肿瘤病变区病理和病变性质,肿瘤靶区和邻近组织器官的剂量耐受程度,权衡确定配准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即:配准框内所包含靶区,组织结构等,可采用全部采集CBCT图像和临床CT图像(用于治疗计划的图像)配准,或者是与临床靶区 (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计划靶区 (Plan Target Volume, PTV)适当外放一定间距后进行(自动+手动)配准,同时注意ROI配准区内尽量不含有活动度大的组织器官(比如心脏);采用适当的配准模式,骨窗,肺窗,软组织窗等或者对于某些病变区域CT值相近,与非病变区CT值有显著差异的图像配准时,可以选择自定义配准即确定输入ROI的CT值范围进行精确配准。

5 规范应用

目前已经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医院开展了规范化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在鼻咽癌,肺癌等肿瘤的IGRT应用规范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合本放射治疗中心的实际情况,同时参考国际,国家标准和规范,制定了本放射治疗中心多部位,多病种的IGRT应用规范。应用规范具体包括:每个患者各个阶段行IGRT的次数和时间,扫描部位选择,扫描视野,层厚,层间距,KV值和mAs取值,适当的射野准直器,扫描起始、结束角度,重建模式(高,标准,低分辨力重建),配准框范围的选择,配准方式(自动+手动),配准模式(骨窗,肺窗或者软组织窗等),多部位、多病种可接受的误差范围,不可接受的误差采取的措施,放射治疗师和肿瘤医生等相关人员签名等。对于常规放射治疗,首次和第二次行IGRT,必须由肿瘤医生和放射治疗师同时在场进行CBCT图像采集和配准校正,以后1次/w,对于误差有较大差异时,肿瘤医生必须当即采取措施,确认无误后进行放射治疗;而对于高能量射线(>6 MV)、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单次肿瘤治疗剂量较大、大分割的放射治疗,则需在每次放射治疗前采集CBCT图像并配准,确认后进行放射治疗。

6 QC和QA

科室制定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和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制度,成立QC,QA小组,采取组长责任制,小组内成员各自负责QC,QA中相对应的项目,责任到人的模式,项目检测内容包括IGRT设备及附属设备,参与IGRT的相关人员,患者本身及患者相关放射治疗环节等;每日,每月和每年的QC和QA均应记录在相对应的文档中,以备查阅。

7 继续教育

科室内部定期开展培训和讨论会,放射治疗师,肿瘤医生和物理师之间,放射治疗师之间围绕IGRT在临床放射治疗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同行业IGRT技术开展比较好的IGRT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培训、讨论和学习;结合本科室的多部位,多病种IGRT应用规范,在肿瘤放射治疗的各个环节进行改善和提高,从而更好地服务临床放射治疗实践,提高患者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8 结论

IGRT技术已经在实际的临床放射治疗工作中广泛开展,我们在应用目前的IGRT技术的同时还需要正视IGRT本身的局限性,积极研究学习新的放射治疗技术和方法,使得这些技术方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放射治疗工作,提高患者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的临床增益比。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第4篇

【关键词】 放射科;医患关系;纠纷;防范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患双方间主客置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各类医疗机构都将“以病人或疗养员为中心”作为医疗服务的宗旨,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人们的医学知识、法律知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加之一些技术和社会的因素,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发生率迅速攀升。部分疗养院因补贴资金不足,开展了对外有偿服务。疗养院放射科在设备、技术、任务、服务内容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同时受到大环境冲击,与放射科有关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如何适应新情况、新形势建立和蔼的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是疗养院放射科必须面临的新课题。

1疗养院放射科工作特点

1.1放射科工作多为被动性检查放射科的检查工作主要由临床科室的申请进行,因此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临床医生对放射科设备特性、检查要求、适用范围等情况不是很熟悉,导致申请检查项目不当、检查部位不全面、检查准备不到位等。在此情况下,如果放射科不积极与临床科室沟通,询问清楚病情,就很容易出现医患关系纷争。如有一右手部外伤病人,外科申请右手正侧位像,放射科遵医生要求照片检查,影像资料显示未见异常,医生也未进行处理。几个月后,患者拿着其他医院显示腕部骨折的X光片找放射科理论,原来病人到了其他医院就诊,医生申请了右腕正侧位像,发现了腕部骨折征象。这就是开展被动检查导致的一例纠纷,放射科就显得很无奈。

1.2作出辅助诊断参考信息来源不足放射科作为临床的辅诊科室之一,开展的检查仅是诸多辅助检查中的一项,它有诊断依据直观、参考资料少、作出辅助诊断信息来源不足等特点。为此,放射科作出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尽可能多的病例信息资料,不能仅凭影像表现,主观臆断。如肺上阴影,就要结合化验结果、病人症状等综合考虑作出正确判断。

1.3担负治疗任务增加了科室风险随着数字减影技术不断发展和伽马刀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疗养院部分放射科已开展了介入等治疗工作,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科室的医疗风险。放射科从过去单纯检查过渡到检查与治疗相结合的医技综合科室,无论是科室管理还是技术水平,都有了新的要求。治疗中涉及到手术、知情同意、治疗效果、病人安全等更为广泛的与病人切身利益相关的医学内容,如CT增强扫描中,对于可能发生的造影剂过敏反应;在CT穿刺活检、放射介入治疗存在一定风险等。

1.4放射科与病人接触时间较短病人到放射科检查或治疗时与放射科工作人员接触交流时间短,大多项目在30 min内完成。放射科又是患者集中、流动性较大的场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难度大,对放射科工作人员来说就需要有更多的方法与技巧,如果忽视这一环节,就很有可能导致医患沟通不畅,发生误会,产生纠纷。如何克服这一工作特性预防纠纷是放射科的又一难点。

1.5检查后出结果时间不断缩短疗养院为提高服务水平,占据更多的医疗市场,开展了许多的优质服务内容,其中涉及到放射科的最大举措就是尽可能地缩短出结果时间,让患者及时地了解病情取得诊断结果。有的医疗机构从3 d缩短到1 d拿结果,更多的承诺2 h后出结果,由于医生少、时间紧、任务重、掌握资料有限等原因,容易漏诊、误诊,出现失误和差错,大大增加了放射科风险。

1.6放射科设备科技含量高、更新快放射科多为大型、高科技设备,合理使用、熟悉用途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要求使用和参与诊断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它的特性和应用范围。由于高科技设备更新速度快,医生、患者对其不够了解,医院和科室宣传不到位,从而导致患者对收费不理解或选择检查设备不准,没有严格地掌握其适应证。在使用时医疗设备出现错误或故障,工作人员对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及故障认识不足,轻率地进行了一些有危险的检查和治疗,因此引发医患纠纷。

1.7放射科检查治疗环境差放射科较普通病房嘈杂,有患者声、等候者交谈声、电话铃声、询问声、机器运转的响声、频繁的人员流动等噪声。加之有时患者来的集中,排队等候时就容易使患者心情烦躁、坐立不安,候诊时间长、不按顺序检查是引发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1]。加之患者由于对检查结果的担忧及长期受病痛折磨,其心理候诊时间比实际候诊时间明显延长,导致患者的不满情绪加重,引起医患纠纷的发生。

1.8放射科人员知识结构差异大为补充科室人员不足,很多疗养院放射科除有医生、技师、护士外,还有合同工、临时工参与科室工作;同时人员的职称上有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之分。由于知识结构和从事专业的差异,对同一问题或同一诊断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当病人询问时就有可能解释不同、回答不妥,让患者产生疑虑或不信任而发生纠纷。

1.9疗养院放射科设备层次差别大放射科同一种检查所使用的设备差别大,有进口的、国产的、数字的、普通的。如CT检查方面有的科室使用的是大医院更换下来的普通CT,而条件好点的单位用上了螺旋CT,螺旋也从2排到64排等。设备的差异导致了检查效果不同,诊断也就受到影响。疗养院放射科设备相对医院来说较落后,医疗设备及相关配件陈旧、老化后出现错误或故障;部分检查项目勉强开展,但效果差,影像欠清晰或形成伪影甚至误诊。特别是在不同单位检查结果有差异时很容易引发纠纷。

1.10客观的影像资料是一把双刃剑放射科诊断是依靠影像资料来完成的,既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病因,确保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的正确性;又是证明医方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失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直接证据。由于影像资料的客观性、直接性,可以说有问题就是“证据确凿”,不具专业争论性,放射科以及医疗单位往往处于被动局面。

2分析

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医疗纠纷的发生与患者、社会、医院等多方面有关,但是从放射科工作性质和新的特点来看,发生越来越多的与放射科有关的医疗纠纷,最主要的还是由于放射科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总之,放射科也不是远离医疗纠纷的“安全岛”[2]。根据以上放射科工作特点分析,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建立和蔼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取得了很好效果,仅供参考。

3疗养院放射科纠纷防范

3.1加强预防纠纷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放射科要利用科室交班和专题教育等时间,提醒和教育工作人员时时处处预防纠纷的发生,增强危机意识,培养所属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工作作风。科主任是科室第一责任人,担负人员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必须注意经常性教育工作。教育的内容要包括[3]:①政治思想教育。②医德医风教育。③放射科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④放射科各类人员职责与各项操作常规教育。⑤科室新设备、新技术、新业务知识培训等。必须把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持久地、循序渐进地在科室开展起来。

3.2开展个性化优质服务,拉近医患距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开展个性化服务。病人到放射科检查,已经不再是单纯追求诊断明确,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更看重整个检查过程中被服务的满意程度。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学会倾听患者的需求、了解患者的期望、重视患者的抱怨,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耐心地解释和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如在放射科设立专门的导检台,为患者提供咨询、引导、陪护、维持检查秩序和科室环境等服务,开通医患沟通的窗口。这样可以及时降低和化解患者的不满情绪,对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3.3落实科室规章制度,提升医疗质量放射影像医学检查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诊断治疗有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各种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应用,放射科人员更应该严格遵守医疗规章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医疗护理操作常规等,以确保影像检查质量,防止误诊、漏诊及医疗差错,避免医疗纠纷发生。如放射科坚持每天早晨阅片,疑难病例讨论,值班在岗在位和有风险、有创性检查患方签字等制度,是降低或避免纠纷发生的有效途径。

3.4坚持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放射科人员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尽快适应放射科设备科技含量高、更新快,新知识、新业务多,放射科人员少、工作量大、出结果时间紧等特点的需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加上敬业、尽职、勤勉的工作作风,才能正确分析诊断各种疾病,从根本上防范医疗纠纷。在科室同类专业建立“一对一帮带”的学习机制,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并设科室质控小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讲评纠正,实行“三点一扣”即点事、点人、点评、扣相关人员奖金。从而使科室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得到较快的提高,适应工作需求,避免纠纷发生。

3.5 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建立良好人文环境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对待患者一视同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在接诊病人的过程中,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医患和蔼、医技和蔼、科室之间和蔼的良好人文氛围。同时掌握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讲究语言艺术,谈话的声音不高不低,语气柔和可亲,语速不快不慢,语言简练而重点突出。科室开展微笑服务,赢得患者好感,医患之间、医技之间互相尊重和理解,提倡医技合作、科室之间合作,尤其在出现医技耦合性差错的情况下,分歧、意见和对医生、技术员的评价不能在患者面前流露,避免潜意识中给患者灌输了检查、诊断有问题的思想,以此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预防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1]叶平,陈默,张军华,等.放射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其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4):4895-4896.

[2]彭志远,姚国媛,梁轶琳,等.放射科医疗纠纷与防范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09,6(5):92-93.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第5篇

中山医院位于*的中山路上,这家医院占地面积并不很大,但是它拥有的设备和仪器却在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心脑血管和放射治疗中心,具有其他医院所不具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和治疗方法手段。因此,我们此次参观实习的对象选择了中山医院。

由于医院是一个特殊人群聚集的地方,病人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秩序,避免高声喧哗,以免对医院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同时,在参观过程中,要随时留心,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而不是走马观花,一无所获。

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中山医院。

这是闹市中的一个并不十分显眼的大门,院落也不大,医院中心广场树立着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后面的幕墙上书写着中山医院的历史和现状。院内绿树成荫,间或有鲜花点缀其中,气氛祥和。三三两两的病患正在午后的阳光下散步或聊天。我们的到来显然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毕竟医院里是难得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年轻人的。

中山医院设备科的孙科长欢迎了我们的到来,并且向我们介绍了此次参观的安排。我们将依次参观放疗中心、心血管治疗中心、icu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心脏电生理研究室、心脏影像研究室以及检验科等。在孙科长的带领安排下,我们开始了本次参观实习。

一、放疗中心

放疗中心,即放射治疗中心,位于地下三层,中心建筑的墙体厚达*米,均是一次灌注,无缝隙。这样的建筑结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放射线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放射治疗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指主要利用高能x射线、电子线及y射线等进行局部治疗而达到摧毁肿瘤病灶的目的。目前,恶性肿瘤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疾病,可采取的治疗方法通常有三种,分别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通过放射治疗可减缓控制的肿瘤占发病总数的*,这样的高有效性使得放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以“适形调强”为主流的现代放疗,成为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其特点为对于治疗部位的定位精确度高,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放疗又可以分为内照式、外照式、三维适形放疗等方式。据中山医院放疗中心的黄主任介绍,目前全国范围内可以提供放疗的医院共有*多家,而达到饱和则需要300*多家医院。这说明放疗在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普及,具有广阔前景。

中山医院的放疗中心由以下几部分构成:tps计划站、后装机室、加速器控制室、治疗室。病人首先要进行放疗定位,即确定放疗的针对范围,然后通过tps计划站进行计划,该过程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治疗方案的优化组合,得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相应采取内放或外放,内放即照射源发出射线,照射腔内管内肿瘤;外放是利用直线加速器产生x射线,进行治疗。

放疗中心拥有的主要放疗设备如下:

1)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sl—1型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

通过x射线透视观察,定位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是肿瘤患者在放疗前检查、制定、确认治疗计划的必备设备。

特点:

1、图像清晰:不论在低亮度,还是在高亮度条件下都能获得高质量图像。

2、各种模拟参数,显示精度高,重复性好。

3、可自动设置机架角度,源皮距sad。

4、影像增强器的扫描范围大,并可与光阑同步移动。

5、具有末帧图像锁存功能。

操作方式:

全部模拟检查均可通过电视监测隔室操作,控制台具有控制、显示数据等功能。必要时可用手控器近台操作。

2)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xhdrl8高剂量率遥控后装治疗机

后装技术最初只是应用于妇科肿瘤的治疗,后来发展到广泛应用于治疗鼻咽癌、食道癌等等腔内肿瘤,即作为内照式与外照式之间的填充。目前后装技术使放疗对于腔内肿瘤的治疗效果可达到手术水平,甚至优于手术治疗,因此成为治疗腔内肿瘤的首选方法。

3)德国siemens公司primus6/15mv双光子医用直线加速器和多叶光栅(3—d)

primus是西门子公司专为调强治疗而研制的最新型全数字化直线加速器。该机为全数字化处理,自动化程度高,精确可靠,可进行高质量放疗。primus意指productivity(高效),reliability(稳定可靠),intensitymodulation(调强)和unifiedstructure(结构统一)。新的固态化技术使primus的体积较之早期的mevatronk减少了*。这意味着客户可以大大的节省机房面积,因而也就节省了机房造价。

中山医院购进这台设备耗资*多万美金。该机可以发射两种射线(电子线和x射线)进行放疗。x射线可根据肿瘤深浅选择使用不同的档位,共分6档。

4)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3000头部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简称x头刀)

5)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3000体部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简称x体刀)

angelplan-3000(a、b)系统是应用于头部,或体部的x射线三维立体定向精确放射治疗产品。独特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手段,使头部治疗和体部治疗一样精确,是真正意义上的x刀。

头环及准直器

6)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2000无框架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ct-sim)

angelplan-ctsim模拟激光定位系统是东影公司在中国率先推出的适用于x-刀、适形放疗的无框架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该系统是angelplan三维立体定位床的可替代高端产品,主要用于大型专业肿瘤诊治机构、有实力的医疗单位,也使不适合彩三维立体定位床的医疗机构有了拥有x-刀、适形放疗手段的基本条件。

系统特点:

*使用理解方便,效率更高

*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避免了机械误差

*精度高,重复定位误差极小ct成像效果很好

*可直观方便地验证定位精度

*tps结果更准确

*更专业、更科学,患者更舒适

组成结构:

*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

*检测校验装置

*校正精密量具

*定位支架与定位腹膜

*系统控制计算机

*软件系统

*windows操作系统

性能指标:

*综合定位误差可实际控制在*mm之内

*激光线可调整聚焦,标识位置激光线宽小于1mm

*重合激光线吻合误差小于1mm

*步长误差小于0*mm

7)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2000型三维常规、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3d—tps)

系统特点:

*通过dicom接口,直接从ct、mri等主机上读取图像数据并解码成治疗计划系统所需要的图像格式,大大缩短图像预处理时间,利用图像的高保真度进行窗口宽床位调整,使病灶的诊断和提取都相当方便

*提供适形野的自动设置功能,系统可根据病灶的投影形状自动给出适形野的形状,即可通过系统提供的挡块技术来实现,也可通过系统自动配置的多叶光栅来实现

*提供了实际尺寸的适形野和挡块设计图,直接用于适形铅块或挡块的制作和加工

*提供了射野的补偿调整设计,可用于多野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的制订

*提供了进行电子线和x线混合照射的治疗计划设计功能

*临床必备的质量保证系统

二、心血管治疗中心

中山医院的心血管治疗中心拥有心脏导管工作站、心脏介入治疗室等科室。

主要设备有:

1)ge公司lcvplus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lcvplus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可以实现最先进的三轴系统设计是国际上唯一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系统,具有独特的动态实时减影高效三维血管造影技术,独特的计算机最佳投影角度定位技术,独特的智能化手柄技术,配超强图像后处理工作站。

2)心电导管工作站

在线计算导管手术中获得的血流动力学数据,适合新生儿、儿童、成人。开放式结构,使得同步处理的用户数量不受限制。大容量存储能力,保存病人数据、波形和图形。开放式设计,自由输入或输出his系统和多种临床数据系统,带有血流动力学信息的图像存储和汇报功能,多种预置的分析软件,如:冠状动脉树报告软件,先天性心脏图片软件。dicom连接传输图像。

3)心内电生理仪

心内治疗时,此仪器可以实时现实当前心内指标,心内活动状况,便于手术进行。

4)美国柯达公司directviewcr900型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

传统的普通放射学通过胶片获取与存贮信息,因此若胶片损坏,则图像消失。而cr是照片时信息存贮于影像板(ip板)上,经过计算机读取与转换形成数字化图像。因此,cr具有图像后处理功能,通过调整,不仅可最佳显示被观察部位,而且可观察不同的组织结构。可直接用激光相机记录信息于胶片上,不仅可提高胶片的图像质量,而且通过激光相机与自动洗片机连接,减少操作程序,节约时间及人力。此外,数字化信息可用磁带、磁盘、光盘等储存,有利于长期保存。

该系统可在放射部门集中装载和处理多暗盒。只需在检查室或某个远程地点安装柯达directview远程操作面板,就可实现分散式工作流程。放射技师无需离开检查室就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从而简化工作流程并向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使用远程操作面板就能够输入病人资料和检查数据,扫描条形码,把暗盒装到cr900系统,然后回到安装了面板的检查室。在这里可调整影像质量,对其添加左/右记号,对影像进行再处理,而后将其送到目的地供软拷贝检视、打印或存档。

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是近年来各大医院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现代化医疗护理管理模式,是对危重和重大手术病人进行集中强化抢救、治疗的场所。国际上已经把icu的建立、床位数及设备完美度、人员素质以及抢救效果等方面作为判断一个医院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山医院院icu设床位18张,两个中央监护系统、每张床旁都配备了多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监护、治疗系统。一大批精通各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治疗及丰富临床经验的专职医师及护士,对危重及重大手术病人进行24小时的连续、严密地监护处理,以保证病人各重要脏器功能的顺利恢复,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治愈率,有效地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

icu病房的基本要求是每位病人配备一台监护仪、一台呼吸机,同时还配备输液泵、微量注射器等。监护仪联网,在护士工作站进行统一监护。将重点监护病人和一般监护病人的监护信息分屏显示。主要检测指标为: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其中血压可分为无创血压和有创血压,对于术后病患,有创血压的检测十分重要。

icu病室收治的对象为需要监测及脏器功能支持设备、随时有危及生命可能的病人。主要包括:

(1)心肌梗塞(2)持续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

;(3)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

(4)各种类型休克、循环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5)呼吸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肺水肿、肺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重症肌无力

(6)肝、肾功能衰竭

(7)消化道大出血

(8)严重创伤、重大手术治疗后

病人一般平均住icu时间3~5天,病情复杂者2~4周。

四、心脏电生理研究室

心脏电生理研究室可以进行心电长期检测、运动实验及远程监护等。

dmsto美国二十四小时动态心电监测,能长时间地监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时段,大大提高拾出率。心电工作站包括十二导同步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等,对预测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有重要意义。利用12导联holter系统,对心脏进行24小时连续的检查和记录,全天平均*万次心跳情况均可以得到记录。

对于一些特殊病人,为检查其心脏工作状况,需要进行运动实验,包括平板实验、倾斜实验等。这些运动实验可以检测运动情况下人体的心力储备能力。中山医院应用的伯利克7600平板运动机能检查出潜在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同时,心脏电生理研究室具有心脏远程监护系统,终端通过网络(电话网)连接到病人家中,可以实时读取病人的心电信息,而不需要病人离开家来到医院。这种远程监护是目前监护的发展趋势,它的方便性是最大优点。

五、心脏超声影像研究室

超声影像研究室可进行b超和彩超检测。

b超是超声显像法的一种,利用探头向人体组织发射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同时将人体各种组织反射的超声波接收还原显示在特点的显示器上形成图像后由医师辨别人体器官是否发生病变,由于b超对人体无损伤,准确率高,因此,b超广泛地应用在医学临床上。b超的清晰度表现在所能显示光点灰阶级数的多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b超所能显示的灰阶级数也由最初的8级发展到256以上。各种新型探头如术中探头、腔内探头及多类高频探头的应用,也大大拓展了b超的应用范围。

中山医院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onolineadara(亚当)数字化黑白超声诊断系统。该设备在超声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腹部,妇产科,泌尿科,表浅小器官,外周血管等。它采用先进的数字化超声灰阶成像技术,具有全声场极佳的穿透力、从近场至远场均匀细腻一致的卓越超声图像。系统通过宽频带变频探头群,优质的宽孔径可变技术和极佳的动态聚集等技术,达到了高精确度的优秀成像水平,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系统诊断。高质量图像及12英寸高分辨率无闪烁显示器为超声医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诊断依据。sonoline&nbs

p;adara为灰阶超声诊断系统中的精品,其新颖的外观,灵巧的操作台设计极具人机工程学特色,还具有轻便、易移动、多科室应用等特点并具有极强的升级能力。

该系统可进行数字化图像电影回放,内置640mb的mo磁光盘驱动器可提供精确度极高的数字化图像及数据存储,并具有数字化网络功能。该系统具备多种数字化接口以方便超声医生作各种不同的后处理。

在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基础上引入彩色多普勒技术就形成了彩超,简称彩超。彩超可以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在临床上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其主要优点有:快速直观显示血流的二维平面分布状态;显示血流的运行方向;有利于辨别动脉和静脉,识别血管病变和非血管病变,了解血流的性质、方向与速度,能对血流的起源、宽度、长度、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心脏彩超可以诊断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肌病、心肌炎、肺心病、晕厥查因、心律失常查因、小儿川崎病、心脏肿瘤、心包病变、甲亢性心脏病等,是冠心病高危人群常规体检方法。对心脏杂音的病因诊断可以提供直观的依据,是心脏病体检的重要手段,同时它可常规用于心脏手术中的检测,同时可指导心脏病的临床用药,还可帮助临床判断垂危病人心功能情况。

中山医院采用的是美国惠普公司的hp55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这台设备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功能十分强大。

六、放射科

放射科日常进行各种常规透视摄片。此外还开展各种特殊检查,如消化道钡餐、钡灌肠、静脉肾孟造影、胆道造影、erp、脊髓造影、下肢静脉造影、瘘道造影等。双螺旋ct检查,能对各类胸部、腹部、骨关节、颅脑疾病作出准确的检查,得到三维信息,能进行ct血管成像(cta)以及介入治疗。通过同相关科室合作,可进行各种先天性、后天性心脏血管疾病造影检查及诊断,如“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诊断”、“婴幼儿先心病造影检查及诊断”、“膝关节造影及支气管造影检查与诊断”等。

放射科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philips公司的通用x光机telediagnost

主要用于对消化道、泌尿道等管腔进行透视成像。通过高压激发x线进行透视成像。具有影像增强器,连接影像工作站,可随时放大、缩小和标记,这是优于普通x线成像设备之处。

工作方式:

*可三面接触病人,有利于ercp检查或者四肢血管造影

*床面在任何位置均可进行数字化或非数字化断层摄影

*直觉式操作界面

*内置式病人踏脚板

主要功能:

*栅控透视(gcf)能以最低的剂量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dsipro产生优异的图像

*可进行脊柱和结肠重组

2)elscin

t公司(已被ge与marcomi公司兼并)双层螺旋ct

elscint公司的这台设备采用了其独有的twin技术,即发双层螺旋ct扫描技术。

双层螺旋ct扫描比普通ct扫描成像更清晰,检测效果更好。本仪器使用水冷。在检测前,需要向病人静脉注入含碘的造影剂以便于成像。

3)bennett拍片机

普通x线拍片机。连接cr系统,部分数字化。它是从传统相片向数字相片过渡阶段时期不可抛弃的设备。

4)柯达cr系统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是x线摄影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到80年代cr才逐渐发展起来。cr的基本工作原理是x线透过人体后,射到影像板上,并形成潜影,再将照过的影像板置入激光扫描机内扫描,将图像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转变成图像,此图像可用三种方法显示出来:

*通过监视器(荧光屏)直接阅读

*用多幅照相机直接将影像照到胶片上

*用激光照相机直接将影像信号记录在胶片上。

影像的储存可采用光盘,磁带和磁盘,但以光盘储存最好,因为光盘储存的信息20年以上也不会发生影像质量变化。

影像板的构造:

*表面保护层,它可防止荧光屏受损伤,多采用聚脂树脂类纤维。

*辉尽性荧光物质层,它在接受x线后产生辉尽性荧光,并形成潜影。采用的辉尽性荧光物质bafxeu++(x=cl,br,i)等与多聚体溶液混匀,均匀涂布在基板上,表面复以保护层。

*基板,相当于x线片基,它既是辉尽性荧光物质的载体,又是保护层。多采用聚脂树脂作成纤维板,厚度在200~350um。基板为黑色,背面常加一层吸光层。

*背面保护层,其材料和作用于表面保护层相同。据国外经验,一张影像板大约可用200*次。

cr的优点:

*空间分辨力高

*灵敏度高

*射线量少,只是平片的1/5~1/20

*处理速度快而不需暗室处理

*储存方便,可靠和时间长

虽然cr的效率不及dr,但它的低价位仍使它成为一个颇具价值的选择。小型的医疗机构或者希望分阶段实施pacs的单位可以购进cr,当设备接近使用年限之后,再更换为dr。

七、检验科

检验科由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临床检验、基因诊断室及血库组成,现有实验室面积*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余万元。检验科主要拥有大型全自动生化分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等设备。

检验科采取统一集中的方式放置设备仪器,这主要是为了便于统一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对于精密电子仪器,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不能忽略,尤其是湿度因素,不适当的湿度会对仪器造成损伤。

这次参观实习,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平时只出现于书本上、图片中的各种医疗仪器设备。参观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复习、不断将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的过程。一些过去只知表面意义的名词终于在现实中得到了直观的认识。这样的实习使我受益匪浅。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第6篇

关键词:模拟定位机;检测宫颈癌;常规放疗;摆位误差;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H7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025-02

1摆位误差概念简述

摆位误差包括患者和照射野区域里一切具有不确定性质的因素,主要针对治疗机器来说。摆位误差中的改变包括以下内容:设备机械误差,例如治疗床、机架、激光灯等;人为误差,例如模拟机、计划系统、CT机、加速器操作者能力及经验等;测量剂量误差,例如具有差异性的剂量测量措施、验证机制等;④传输数据误差,例如模拟机、计划系统、CT机、加速器在传输时出现的误差。分次治疗摆位时随机与系统误差是导致摆位误差的根本原因,随机误差出现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每次接受治疗时其重复性之间出现的差异、位置的维持、器官运动及操作者技术水平等都是随机误差的影响因素。放疗机器系统本身存在不相符因素是导致系统误差最直接的原因,例如模拟机和加速器没有处于一致状态,模拟定位时与加速器引发的误差等,患者模拟定位时位置与分次治疗位置存在的不同,只有定期对放疗机器设备进行检测才能使其具备良好性能,有效降低系统误差出现的机率。

2宫颈癌常规放疗摆位误差

宫颈癌放疗过程中如果出现随机误差就会引起剂量分布的改变,降低部分肿瘤控制率或者提升正常组织并发症出现的机率。因为患者射野及在照射摆位里存在偏移,导致部分组织存在机会于射野外,部分组织于射野中,还有部分组织于射野内或射野外。在施行常规宫颈癌放疗时,如果设计靶区面积是15cm×13cm,射野及允许偏移数值为8.0mm。那么就存在两种布野策略:射野面积长度及宽度分别提升1.6 cm,也就是增加照射体积。正常组织耐受剂量会伴随着体积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要适当降低剂量;若标准野和正常组织损伤维持相同,就应该酌情减少靶区剂量。这种策略通过扩大照射野来获取全部靶区,患者很多正常组织将会遭受过多照射,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而且肿瘤靶区不能实现预期根治量。若仍旧使用15cm×13cm的射野面积,那么将会因为射野偏移或移动减少靶区边缘剂量,提升靶区边缘肿瘤细胞复发机率。因为同时存在摆位误差,应该通过扩增CTV边界,也就是PTV基本上都能让CTV获得处方剂量。

宫颈癌照射误差引发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种:肥胖患者体型改变、腹式呼吸、皮肤体表标志线粗细差异、医生及操作者选择标准画线的差异、操作者视觉误差、患者双腿距离差异、患者体型轴线差异等。患者由于摆位及体内器官运动导致的误差在8.0mm范围之内就可以满足标准要求。剂量会使肿瘤及其周围正常器官发生些微改变,例如肿瘤或正常器官收缩、充盈降低、肺扩张现象等,因此在完成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要再次进行准确定位。如果患者体内存在食物、积液,或者进行排泄等都会使肿瘤区域发生改变,医生及操作者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必须要进行验证,符合预期治疗方案要求才能继续进行治疗。根据一些调查资料及数据可知,大约有百分之二十患者的摆位误差都会超过10.0mm,然而正常射野边界余量也是10.0mm,因此10.0mm是最大的容忍限值。若按照标准规定将摆位误差控制在5.0mm左右的话,将会有百分之二十九的患者需要进行调整,这个比例的数值是比较大的,从而可以通过对摆位施行拍片验证来满足。

3模拟定位机上检测宫颈癌常规放疗的摆位误差

在模拟定位机上校对时,患者的摆位条件如垫肩、加固定器等应与定位和照射时的条件相同。模拟定位机除各种机械结构、尺寸参数与治疗用加速器、钴-60治疗机相同外,其源轴距、源皮距、源托距等都有一定的调节范围,以便与具体的某台治疗机取得一致,实现真实模拟。另外,模拟定位机的放射源是与透视用X线管球相似的低能量,可在屏幕上清晰显示病变和重要组织结构在任何照射位置的空间相互关系,便于直观、清楚地发现不合理的设计参数并及时修改。宫颈癌常规放疗分为源皮距照射和等中心照射。课题将源皮距照射方式分为有真空垫仰卧照射、有真空垫俯卧照射;无真空垫仰卧照射、无真空垫俯卧照射。等中心照射分为有真空垫仰卧机架角0°对体表照射、有真空垫仰卧机架角180°对体表照射;有真空垫仰卧机架角0°输入定位时射野大小照射、有真空垫仰卧机架角180°输入定位时射野大小照射;无真空垫仰卧机架角0°对体表照射、无真空垫仰卧机架角180°对体表照射;无真空垫仰卧机架角0°输入定位时射野大小照射、无真空垫仰卧机架角180°输入定位时射野大小照射;等中心真空垫仰卧三周后重新定位机架角0度输入定位时射野大小的照射、等中心真空垫仰卧三周后重新定位机架角180°输入定位时射野大小的照射。在模拟定位机上,根据灯光野在盆腔皮肤上的投影用画线笔勾画出不同照射方式的体表野,并采集照射野的定位图像,将其保存在模拟定位机的计算机里。对同一病人,从第一周开始,在条件和步骤完全模拟治疗摆位的条件下,每周三次在模拟定位机上重复摆位摄摆位验证图像。模拟定位图像和验证图像能较清楚直观地记录了患者的照射野大小、形状、中心、照射野及人体解剖之间的关系。利用肿瘤邻近的位移性小、易辨认的骨性标志点判断误差大小:将真骨盆内的左侧骶髂关节下缘确立为参考点A。采用笛卡尔坐标,在定位图像、摆位验证图像上,设患者左右方向为X轴,头脚方向为Z轴。利用模拟定位机工作站计算机的测量工具测量出定位图像与验证图像同一患者骨性标志点A到X、Z轴的垂直距离。将验证图像骨性标记点A到X、Z轴的垂直距离与同一患者定位图像骨性标记点A到X、Z轴的垂直距离进行比较,求出误差。

4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以往验证图像验证照射野准确性形式无法观察整个器官运动周期中靶区移位情况,目前最先进加速器治疗机已经开始装备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统,该系统一种能够减少照射误差的新技术。固体探测器和液体探测器开始用于EPID的设计,该图像处理的显著特点是可以将模拟定位机和TPS输出的DRR图像与加速器治疗的实时验证图像对比,尤其是使用“双图全览”功能,可以很方便判断误差。一般运用射野照相(PF)和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统(EPID)进行摆位误差分析,射野照相定义为:定位照相,验证照相,双曝光照相。定位照相是指正式照射之前预照数个机器跳数的照相过程。通过及时检查定位片和校正大的摆位误差;大多数直线加速器都采用双曝光照相,在正式治疗前将准直器分别开到一个比实际照射野大的位置和一个与实际野大小相同的位置分别预照几个跳数,这样就可以同时看清射野内外的解剖结构,以此判断出摆位误差。

5宫颈癌放疗过程避免出现摆位误差要点的有效把握

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根本目标,在于给肿瘤区域足够、精确的治疗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受照射最少,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放射并发症。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是对整个治疗方案进行精心设计和准确地执行,保证患者体内得到计划设计阶段所规定的靶区剂量大小及其相应的剂量分布。宫颈癌常规放疗是一项施行步骤繁杂,困难系数较高的治疗技术,相关数据的准确性是确保获得理想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具备高技能的人才队伍,才能促使治疗工作顺利进行。专业人才队伍中应该包括医学物理师、放射肿瘤专科临床医生、剂量师、放疗技术员、护理师、维修工程师等,同时还要注意结合放射诊断医生及外科医生技术力量。

6结束语

放疗技术与生物学因素对肿瘤治疗完成后的复发机率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由于生物学因素的构成等各方面较为复杂,因此在我国肿瘤临床治疗中一般选择对治疗技术进行控制来推动获得理想治疗效果。经由对常规放疗中出现摆位误差频率较高的情况开展针对性研究,能够切实提升摆位的准确程度,让肿瘤处于可控状态,减少对其四周正常器官及组织可能遭受的放射性损伤,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兵,曾自力,王勇兵,林锋,梁世刚.模拟定位机检测宫颈癌常规放疗摆位误差的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2011(02)

[2]杨波,赵涤非,张福正.改良放疗体膜固定装置的摆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04)

[3]汪志,唐虹,李锐,洪浩,孔令玲.利用模拟机对493例患者摆位误差的测量[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04)

[4]张大权,王建文,胡作怀,梁茂红,晏涑.肿瘤精确放疗过程中位移误差与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02)

[5]上官小玲,张强克,徐建国.胸部肿瘤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的原因与控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04)

[6]刘兵,曾自力,王勇兵,林锋.模拟定位机检测宫颈癌常规放疗摆位误差的研究(综述)[J]. 医疗装备.2009(01)

[7]杨海松,聂晓历,刘利彬,陈宝录.不同匹配方式对宫颈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12(02)

[8]葛宁,陈福慈,原锦,张继青,王凤鸣,邓威.利用Elekta-iViewGTTM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摆位误差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05)

[9]杨波,邱杰,王欣海,管秋,庞廷田,张福泉.OBI系统在放射治疗摆位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装备.2008(08)

[10]张大权,刘兴文,廖炜烈,梁茂红.模拟定位机下铅挡射野验证片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01)

[11]Kobayashi K,Furukawa A,Takahashi M,et al.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uterine cervical cancer:clinical efficacy and factors infuleneing response.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003

[12]Katsuhiro Kobayashi,Akira Furukawa,Masashi Takahashi,Kiyoshi Murata. 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Uterine Cervical Cancer: Clinical Efficacy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Response[J],2003

[13]Kobeyashi K,Furukawa A,Takahashi M,et al.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uterine cervical cancer:Clinical efficacy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response.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003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第7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现状;未来;综述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40-01

随着医学影像学飞速发展,它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由X线、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CT、数字减影血管造成影及介入装置、磁共振成像所组成的医学影像学家族已经成为临床主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医院现在化的重要标志、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及医院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现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展望综述如下。

1 医学影像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新型射线(a kind of new rays)。并于11月22日为夫人拍摄了一张手部x线照片,也是人类第一张x线影像。随后,x线被广泛的应用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形成了放射诊断学和放射治疗学。x线还用于疾病的预防、康复和预后随访。在医学之外,还用于x线衍射分析和工业探伤等多种用途。因此,x线的发现对人类作了重大贡献。1971年亨氏菲尔德发明了CT,将传统的X线的直接成像转变为间接成像,从而奠定了现在影像学的基础,随后出现的MRI、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等影像学技术,以及近期出现的分子成像和光成像,使医学影像学在显示形态学状态之外,还能完成组织器官功能检查,并最终在分子和细胞水平显示组织、器官的化学成分和代谢变化。

2 医学影像学现状

曾经在我国长期使用用的x线透视检查的应用逐年减少, 大型医院或者发达地区的中小医院已逐步取消透视, 而代之 以x线摄影检查, 且以DR检查占主导地位。传统 X线造影检查被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所取代 首先是 X线脊髓造影检查被 MRI所取代;其次是多排螺旋CT和MRI结合光学内镜逐步取代 X线消化道造影、经静脉肾盂造影和胆道造影等检查;然后是 DSA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逐步被CT血管成像和MR血管成像所取代。 伴随设备的逐步普及,CT已经成为临床(尤其急诊)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MRI具有无创伤、 无射线辐射危 害,成像参数多、获得的信息量大,软组织对比度最佳等显著优点,是最活跃的影像学研究手段,已经成为很多重要疾病的确证诊断方法。超声以其设备普及、价格低廉、无创伤、无射线辐射危害、可在病床旁边实施和便于复查等优点, 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主要的影像学筛选检查技术。以早年的CT为起点,CT、MRI等设备开始提供横断层面影像。同时,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今天已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把上述的信息“重组”(reformation)为三维的、分别显示兴趣结构的、带有仿真色彩的,甚至以内窥镜的信息模式显示的“直观信息”。举例说,一个重度创伤的病人可能会有骨折、颅脑损伤、内脏损伤、血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今天,只需用CT从头到脚在数十秒钟内完成采集,病人即可回病房作急症处理,而放射科医师可使用一次采集的信息分别显示出骨骼、颅脑、内脏、血管等结构与病变,并给急症医师提供“直观的”兴趣结构的三维的、彩色仿真的诊断信息。这样的信息已经超越了大体解剖学的可视能力,达到了即使在手术刀或解剖刀下都不可能完全洞察的水平。

3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各种医学影像学设备向小 型化、专门化、高分辨力和超快速化方向发展,MRI和CT的全器官灌注成像得到临床普及应用。虽然目前MSCT主要生产厂家的设计理念和主攻方向不一致,导致彼此设备的差异巨大,但是可以预测,在不远的将来,CT机的构造(包括发生器、X线球管的结构和数量、探测器种类和排数等) 将发生实质性变改, 也许球管和探测器的旋转速度更快,使MSCT的时间分辨力突破50 ms大关,使心脏得到真正的“冻结”,而探测器材质的改进能显著提高MSCT的空间分辨力。 各种介入治疗成为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集诊断与治疗一体化的医学影像学设备也在不断成熟和普及, 使疾病的诊断更加及时、 准确,治疗效果更佳。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外科手术方案、 由影像导航 系统直接引导外科手术入路、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并在术中直接应用MRI对病灶切除范围进行现场评价会逐渐普及应用。在影像学网络化的基础上,医学图像处理将成为常规,而服务器软件取代工作站,实现多点同时后处理,并使图像后处理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伴随远程影像学的普及和宽频带网络的应用,医学影像学图像的远程传输更为快捷,图像更加清楚,影像学科医生可以在家里或者在出差旅途中完成诊断报告。

分子成像是医学影像学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伴随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会有多种组织、器官特异性对比剂问世,这些新型对比剂能显示特定基因表达、 特定代谢过程、特殊生理功能,其毒副作用更小、对比增强效果更佳、诊断的特异性更强,真正实现疾病早期诊断。开发疗效监测对比剂(或称分子探针),以在最短时间得到治疗的反馈信息, 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疾病的靶向治疗。除PET外, 其他医学影像学技术也能直接用于药物的研发和监测疗效,在活体早期、连续观察药物或基因治疗 的机制和效果,以利于药物筛选和新药开发。此外,分子成像方法和图像后处理技术将得到持续改进,并开发出用于分子成像的影像学新技术。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展还将导致影像学科内部人员构成发生变化,物理师、数学家、生物医学工程师、计算机专家和循证医学专家占影像科室人员的比例越来越高,针对某种重大疾病可以组建包含内、外科和影像学医生的新型科室。医学影像学检查不仅在诊断与治疗的环节发挥作用,而且可以在疾病预防、健康体检、重大疾病筛查、健康管理、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方法选择、疗效评价、康复等环节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医学影像学科的地位必将不断提高。参考文献

[1] 贺延莉,王亚蓉,殷茜,等.T-PACS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势[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6):657-659

[2] 刘卫宾,韩冬.浅析普通X射线摄影及其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1):115-115

[3] 蒋震,沈钧康,宦坚,等.医学影像学研究生读书报告的方法学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0):1179-1181

[4] 高艳,李坤成,杜祥颖,等.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比较影像学的重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79-80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第8篇

方法:将相关设备和软件连接成医学数字影像传输(DICOM)网络;DICOM服务器与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连接成Ethernet网络;二者再通过集线器连接成PACS。

结果:最终实现了放射科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网络化、数字化,且在整个放射科的结果处理中完成了无胶片的革新。

结论:比起传统的放射科工作管理模式,以网络化为主的工作方法在提高放射科工作效率方面更为明显。

关键词: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放射科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26-01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在放射科中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几年,因为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使用在临床治疗中的疏忽而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放射科中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使用工作中的管理不当,导致工作中出现失误所致[1]。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正确规范使用以及合理管理是确保放射科工作安全、可靠的最主要的前提。因此,提高放射科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工作水平和效率是极为重要的。近几年,已经有相关学者发现将放射科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对于提高放射科工作质量的提高所作出的贡献是明显的。我们通过对我院放射科将网络化应用于医学影像设备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进行简要探讨,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设备。使用数字化医学图像采集设备为德国Simens公司Magnetomopen0.ZTMRI,Plus4Somatom螺旋CT;ToshibaAukletCT,CoroskopT、O、PDSA;其通讯方式采用的是局部网络通讯技术,可直接产生和输出高分辨率数字化原始图像,在SunAdvantageWindows(简称AW)工作站分别可存储、打印、浏览及后处理。

1.2方法。建立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eation system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它以DICOM服务器为中心服务器,按照DICOM30标准将CT、MRI、DSA等数字化影像设备联网,通过细缆连接到主干电缆上形成总线拓扑结构的DICOM网络;DICOM服务器与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通过双绞线以集线器(HUB)为中心连接成星形拓扑结构的Ethernet网络,二者再通过集线器连接成星形总线拓扑结构的PACS,供中心存储,打印,浏览,管理及后处理.使用WindowsNTServer/Workstation4.0软件可以在浏览图像后直接书写诊断报告,医疗诊断报告主窗体上的输人项如姓名、性别、年龄、CT号、检查序号及检查日期可直接从数据库获取,报告日期由系统自动生成、科别、报告模板等项通过下拉菜单选择程序提供了撤消、剪切、复制、勃贴、消除、全选、字体等编辑功能”用户可通过1个或多个关键字段检索和调阅诊断报告。

2结果

我们通过将上述的设备和软件按照上面提到的方法进行安装后,通过对其进行多次的调试和实验处理并进行了整体的工作评估后,最终实现了放射科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网络化、数字化。在放射科的整个医学影像过程中,实现了数字化图像在PACS内的传送、中心存储、打印、浏览、管理和后期处理。并且,其后期检测报告的书写也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其打印和共享也实现了网络化。在整个放射科的结果呈现中完成了无胶片的革新。

3讨论

3.1根据网络化的优势以及结合我院放射科的特殊性,可以将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在放射科管理中的优势归纳为如下几点:

首先,当今的世界在每秒钟都发生着变化,知识结构、信息技术、科技创新,时刻都在向前进步着。在这种大环境下,放射科对于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使用与管理不能停滞不前,而要积极主动,勇于发展,敢于发展。可以说,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实现网络化就是在不断进步的过程。所以,将网络化结合到放射科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使用和管理中上是符合当下医学发展进程的,其标志着在当今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医学影像学也是在向前进步的,并且在该学科中的每一个行为主体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其次,与传统的放射科管理相比,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有着许多难以比拟的优点:①传统的影像图像处理上基本是以胶片为主,需暗室冲洗、烘干、归档等,这无疑增大了图像处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在胶片的保存和使用方面,科室不得不建立一个庞大的区域来放置胶片。在管理上时而会出现错档、丢失等。而网络化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管理则摒弃了胶片式的影像图像处理,实现了数字化的图像呈现。影像结果就算经过长时间的存储其信噪比特性也不会变坏,且任意调用不丢失信息、从而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对胶片等硬拷贝的手工管理方式。通过这种影像管理,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止丢失和片损情况的发生,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②传统的影像图像处理在管理上存在着混乱和不规范,经常会发现胶片的丢失、变质、资源难于共享等缺点。这不但丢失了对病人复诊和其他医师认为有用的诊断信息,而且由于是手工登记,会耗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且出错率难以降低。而网络化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管理则实现了数字化的书写功能,克服了手工书写报告字迹潦草的缺陷。同时,便于图像传递和交流。实现数据共享,发挥教学医院教学和支持作用,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医院的诊断质量、效率和教学、科研水平。

再者,在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要通过各个医院与科研院所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来进行的。然而,当前大部分医院在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还是存在着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的现象。这种诊治方式是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以及医院的长远发展。而将网络化融入到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管理中,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状。网络化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管理可以将影像图片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医院间医师的相互交流与协作,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更有把握的诊断并可做到更为准确的对症治疗,从而提高了患者治愈率,并减少了误诊的发生。而这种开放性的特点,正好满足了医院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不断丰富并完善着医院院际间相互交流与协作的平台。

3.2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我院网络化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管理工作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工作人员对于网络化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管理工作业务不精。因此,医院应该高度地关注如何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这方面的工作,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一些必要的业务技能培训,可以经常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网络化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操作专业技能培训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去参观学习网络化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提高工作人员对于网络化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管理的认知和认可程度;要积极开展一些工作研讨活动,让工作人员之间能够进行网络化管理的经验交流,积极讨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3近年来,提高放射科工作的质量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研究。医院放射科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治疗工作的成败。当今,提高放射科影响诊断工作水平,加强网络化的管理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学者广泛关心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文峰[2]等通过对该院放射科工作进行PACS管理后发现,PACS可以有效的提高放射科工作的水平程度,实现了放射科医学图像的数字化和无胶片化。兰琦[3]等则通过对该院放射科进行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管理后发现,通过对放射科的图像管理进行科学的、合理的且有针对性的网络化管理后,实现了数字化图像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内的传送、存储、报告的规范化和计算机化,实现了图像无胶片化。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通过对我院放射科进行网络化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管理后,最终实现了放射科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网络化、数字化,且在整个放射科的结果处理中完成了无胶片的革新。

4结语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推进,医院放射科的管理工作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的关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通过网络化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管理在放射科的工作管理中取得了长足的研究进展,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近些年,已经有相关医疗科研工作者发现,网络化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管理在医院诊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比起传统的放射科工作管理模式,以网络化为主的工作方法在提高放射科工作效率方面更为明显。相信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院放射科的管理工作将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高培毅,林燕.计算机辅助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处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