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服装设计的前提

服装设计的前提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8 09:20:15

服装设计的前提

服装设计的前提第1篇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服装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职服装设计作为我国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进行各方面改革的问题。无论是软件设施的提高还是硬件设施的完善,都是提高中职服装设计水平的有效措施。而设计水平的提高,将会对我国的服装设计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我国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中职服装教育是服装行业培养人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对今后服装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起步较晚的中职服装教育作为服装设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发展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办学思想理念陈旧滞后

许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服装设计专业,但是由于缺乏高素质教研人才,导致服装专业教学安排与其他学科基本雷同,没有能够遵循服装设计专业的行业特点,尤其是局限于课内教学,许多技能性教学要求未能完全得到满足,影响了服装专业学生未来的综合竞争力。

2.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与社会发展,尤其是与服装行业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要时刻与流行元素接轨,但是部分中职学校忽视了这一要求,如制版理论教学中从教材到纸上,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而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不将其与服装制作工艺、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教学,很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境地。

3.实践经验的欠缺

现今的服装设计教育由于传统教育的束缚,未能摆脱单一的教学方式,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消费方式和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较多的是单一的理论知识,缺乏深入市场了解消费者喜好的机会。因此,在面对具体的工作时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设计出能让企业和消费者认可的产品。

4.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制约

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和相对陈旧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满足当今中职服装设计的发展要求。服装设计教学需要摒弃那些简单的、枯燥的理论式教学,将心理学、营销学、管理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融入到服装设计中,使学到的理论能在实际的运用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但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培养出来的人才和现实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建立适合服装设计专业特点的教学体系

服装设计专业具有自身的特征,教学中要体现实践性,紧贴社会发展潮流,与生产技能课更为接近。针对教学实际,教师要在完成基础性教学的基础上,广泛搜集服装设计第一线有价值的信息,并充分融入到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并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提高学生服装设计能力。

2.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

中职学校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造就高素质的实用人才,因此要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需要,走进专业市场开展实地学习,如服装材料教学可以在专业市场中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掌握效果。教师直接站在商家布料面前进行相关种类、性质、特点等方面的讲解,效果明显比课堂教学好得多。为了有效开展教学,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也要强化自身能力素质,定期深入到市场以及企业进行调研和进修、实践锻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聘请企业精通业务的设计师、制版师、工艺师为学生进行实践讲解,完善专业师资的不足。

3.中职服装设计要融入市场积累实际经验

学校要完善教学体系,加强与服装行业的合作以便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平台。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将为企业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人才,而企业为学校提供各种实习基地,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到不同的岗位进行服装设计培训,在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学到一些实际操作中的技巧以及应变能力,了解市场的需求和服装设计的具体操作过程,为服装行业的发展储备充足的后备力量。

4.更新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传统理念

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提炼出理论知识中的精华部分来进行课堂教学,为服装的设计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且审美能力和对人文艺术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对于服装设计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掌握好线条的弧度、图案的设计和色彩的搭配等技巧,对美进行恰如其分的阐释。

5.强化师资建设,灵活设置教学计划、编制教学方案,令学生掌握绘窗技能

面对目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师资匮乏的现状,我们应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创造更多的行业交流机会:如通过定期聘请行业知名设计师来学校讲座,令教师更多地参加行业内组织的各项交流比赛与成果鉴赏会,使教师走出课堂、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汲取成功设计理念与经验。在不断充实自我、丰富自我的同时,构建起一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全面的双师型服装设计教师队伍。在教学计划与方案的制定中,我们应充分依据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人才培养定位目标。通过深入实践的社会调查,了解专业的发展走向与趋势。同时聘请行业内的成功教育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真正设计出灵活、多变,适应中职学生特色,注重动手能力强化,专业知识面拓宽的实践教学方案。

服装设计的前提第2篇

前言

在服装行业当中,对时尚潮流的引领始终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而优秀的服装专业人才,则需要高校服装教学来进行培养。因此,服装行业的发展,与高校服装教学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在高校服装教学当中,服装的流行性将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充分融合了服装的流行性特点,高校服装教学才能够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和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确保服装行业拥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使其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服装的流行性分析

服装的流行性指的是在时间和空间的范畴中,服装具有较强的界限。例如,在时间范畴中,每年每季,服装的表现形式和内涵都有所变化。在空间范畴中,不同的环境和区域当中,服装的样式和内容也有不同。对于同一种类型的服装来说,每年的款式、特征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服装设计时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对即将流行的服装进行研究和设计。如果流行季结束,即使服装再漂亮,也免不了过时的命运,只能逐步的遭到淘汰。在同一时间段当中,在北方和南方、农村和城市等不同地域之间,服装的品味、色彩、款式等流行性元素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设计服装款式的过程中,应当对服装的流行性进行良好的把握。

在社会当中,与其它事物相同的是,服装的流行性也具有自己的产生、发展、衰败的发展经历。例如人们常穿的牛仔裤,就经历了宽腿、喇叭、锥形、直筒的发展。社会的观念和思潮、人们的心态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对服装的流行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每一波流行潮流的产生,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体现了人们内心潜在的需求,而且都具有一定的先兆和缘由。

高校服装教学的重要性

服装行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需要大量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作支撑。而在我国当前的服装领域,高校服装教学与实际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在我国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摒弃过去T台上的务虚艺术,注重服装设计的务实性,否则,我国服装设计领域将无法取得更高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纺织业的不断振兴发展,给服装产业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对服装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在我国当前的高校服装教学当中,理论和实践还没有结合更好地结合起来,相关理论知识的更新略有缓慢,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加强重视。就目前来看,高校服装教学的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不能够结合现实社会的发展,培养出的服装人才由于理论和实践脱节,因此也难以满足服装流行性的发展需求。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高校服装教学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等原因。为了能够保证充足的高素质服装人才,推动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就应当提高对高校服装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高校服装教学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

在当前的社会中,需要的是懂得工艺、版型、流行趋势、营销运作、服装设计的综合型人才,而这种人才恰恰是当前高校服装教学难以有效培养出来的。目前我国的服装设计师大多是只懂得理论知识,而实践能力十分有限的人。一名合格的服装设计人才,应当同时具备创意性和技术性,同时应当具有独到的设计思路、超前的流行眼光、多元化的服装知识,对服装的新品、营销渠道、流行趋势具有深刻认识,能够对最新的服装发展情况进行良好的理解。但是,当前的高校服装教学或多或少存在着设计理念误区,有的高校对服装设计的艺术性过于强调,没有能从服装市场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也有的高校对服装流行性迎合度比较高,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创新。在服装行业当中,为了提高服装市场的交易频繁度,服装设计师应当利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对时尚潮流进行引领。因此,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流行性的设计核心设计理念。

在服装设计当中,空间性和时间性的特点十分明显,在不同季节、不同年份、不同地域,都会存在不同的服装特征。对于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来说,不会对当前服装市场中流行的服装过度的重视,而是致力于对符合实际需求的服装款式进行设计,从而替代市场中过于泛滥的服装款式,引领新的流行性潮流。服装的流行性发展通常会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但是在高校服装教学当中,并不注重对服装流行性的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和总结,而是仍然采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单纯的对学生服装设计的技术手段进行教育和培养。这就使得高校服装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步入社会之后,无法对服装流行性的发展规律进行良好的掌握,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无法真正满足市场上的实际需求。因此,高校服装教学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差距,服装专业教学中知识结构合理性的缺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等方面。

服装流行性在高校服装教学中的应用

1.提高教师的流行性观念

对于高校服装教学来说,教师的知识面、业务表现、专业素质等方面,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想对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服装营销人才、版型设计人才、服装设计人才等进行培养,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流行性观念,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充分的应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服装教学等同与审美教学,其主要的教学目标都是对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因此,对于一名优秀的服装专业教师来说,审美观念和创造性是必须具备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主要在三个方面得以体现。其一是创新能力,包括对新服装的创造以及对旧服装的改造等。其二利用多媒体,将风格独特的服装设计通过动态、静态、拼贴等形式进行表现。其三将大量的创造性应用于高校服装教学当中,在创作当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良好的体现,在学生研究性、探索性、主动性等方面的激发上,能够有效的采取各种策略。

近年来,随着各类高校不断的进行扩招,服装专业学生的人数也得到了十分快速的增长,很多高校也纷纷增设了服装教学的相关专业。不过,由于师资力量方面的不足,使得很多服装教学专业的教师都是刚刚毕业不久的专业学生,他们由于缺乏相关的从业实践经验,使得在教学过程当中,往往过于依赖教材,与实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对于高校服装教学来说,师资力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很多刚刚进入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缺乏正确的服装潮流和市场潮流的看法,但是这些学生对于服装设计无不具有满腔的热情。因此,教师应当竭尽所能,努力帮助学生实现理想。对于学生的时尚表现和学习热情来说,教师的审美意识能够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注重个人审美意识的提升,对自身的服饰品质加以重视,在选择日常着装的时候,应当注重对自身魅力的体现,保持足够的流行性。同时,对于时尚界的流行实践、热点人物等应当能够进行积极的关注,对流行前沿的各种信息要及时全面的掌握。此外,还应当对世界著名品牌的周进行关注,对其服装设计的风格和思路进行探究,对未来的流行趋势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这样,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注重积累与获取服装领域的相关信息,对材料内涵进行正确的分析,在服装的饰品、配色、材质、造型等方面得到提高。

2.在教学成果中体现服装的流行性

要想在高校服装教学成果当中体现出服装的流行性,就要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始终贯穿服装的流行性因素。在当前的一些高校服装教学当中,由于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服装专业应当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置,使其能够将服装设计和流行性相互融合。同时,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践操作和流行性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进行重点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流行元素进行适当的引进,紧密结合服装设计理念和市场实际需求,融汇和贯通服装设计的文化、趋势、理念、方式等,在服装教学过程中实现流行性的先导因素。

对于高校服装教学中的各类专业课程,教师应当对最新的流行资讯进行熟悉和掌握,在教学中做到融合与贯穿。教师应当将设计基础、效果图绘制、结构设计、配件设计、服装发展等流行信息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能够对服装行业的最新潮流和动态进行掌握。例如,在进行服装款式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集相关的资料,对未来服装流行性的款式、色彩等元素进行了解,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服装领域当中,国际上很多权威的机构都会对一些流行趋势信息、最新的设计观点和设计理念等信息进行,而这些信息将很有可能引领新一轮的时尚潮流。因此,在高校服装教学中,也应当对这些信息加以重视,从而将流行性充分的体现在教学效果当中。

结论

服装设计的前提第3篇

关 键 词 :服装材质 创新设计 现状 改进

服装材料是服装的基础,为服装设计中的三大要素之一。服装材料的演变与发展和服装一样,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中有重要地位。

我国纺织面料的科研工作,由前一阶段以增加产量为主题,逐步转向以优质、新品种为中心的课题研究。随着对服装品种多样化的需求,日益重视以科技进步调整服装材料结构,深化对服用性能的研究,尤其是对科技含量高的功能性研究。

目前,服装业已进入了一个以材质取胜的时代,服装的流行变化将以服装材料的创新而发展变化,它是提高服装档次的重要途径,也是追求服装高附加值的重要因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服装的消费水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们更加崇尚与追求舒适、健康、安全以及自我体现,在这种形势下,服装材料已突破了保暖、遮羞、装饰的原始功能,进而指向了功能化与智能化,追求触觉风格、视觉风格与功能化设计。WwW.133229.coM它们的出现,既可增加纺织服装企业的效益,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一、 我国服装材质创新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服装年生产能力为世界第一。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创汇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额的1/7,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1/4。我国服装出口中有一半属于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每年进口面料约60亿美元,出口服装国产面料自给率较低,仅45.18%,而且内外销服装采用进口面料的比重逐年增长。现代的中国服装,虽然产量在世界上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背后却隐藏着低附加值、高劳动强度、恶性竞争等隐患,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一支优秀的设计队伍和一种品牌营销氛围,导致服装材质与服装设计的脱节或不平衡发展。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传统观念抑制了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

1.目前服装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

1980年以前的中国设计教育,依然承袭工艺美术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其间的设计基础课程,以美术绘画为最主要的技能训练,注重通过临摹传统、写生自然等方式来进行造型方面的学习,而材料工艺方面的课程训练与社会现实存在很大距离,往往忽视了设计的创意所在。

2.部分教师和学生过分夸大服装设计的艺术性

正如贾京生说:“一些服装专业的学生至今还陶醉在单纯的‘艺术设计’理念中不能自拔。”他们崇尚艺术、鄙视技术,不清楚设计与产品的关系,不关心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和内涵。 同时,不少教师和学生误将服装教育看成是单纯培养艺术大师、展示艺术才华的教育,于是乐此不疲地热衷于各类大赛,渴望着“一举成名”。

3.服装教育中对服装设计理念的形式化与服装材质应用重视度的不平衡

第一,由于服装教育的历史原因,有很多老师都是从纯艺术领域或其他相关领域转行而来,有的是在艺术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但对其他领域的人文和科技知识背景不熟;有的虽有相关的人文和科技知识积累,但对服装本身的艺术性不屑一顾。这两种倾向均可能导致老师教学心态出现偏差,从而使人才的培养质量得不到保障。

第二,由于高校扩招,艺术生的整体数量在不断增长,而真正从小立志于艺术设计的学生比例却在不断下降,因而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下滑。

第三,在课程设置上,许多高校都是将服装材料课和服装设计课严格区分开来的,服装材料课重视对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的研究,课时量很少,理论性强;而服装设计课重视款式,尤其是造型设计的外观效应,课时量很多,导致学生和老师对服装设计理念的形式化与服装材质应用重视度的不平衡。

第四,由于种种原因,服装面料设计师的队伍已严重萎缩,他们的地位与服装设计师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造成大量人才外流,而各类院校因为毕业生就业情况不乐观便纷纷停招或撤消面料设计专业,或将其并入服装设计专业,而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因为没有过硬的基本功而较难在第一线胜任面料设计工作,面料设计人才出现空前的断层。

(二)淡漠服装品牌意识造成与市场的脱节

1.我国的服装设计师在构思材质设计时,很少有人去真正地体会生活、体会历史,而是闭门造车,寻求虚无缥缈的设计灵感。一方面,现在的高校由于扩招,经费普遍存在不足的现象,原有的采风、实习都被各种理论课所代替;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由于市场节奏的拖动,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去做长时间的生活体验和调查,设计构思来源只能是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一种观察和推理,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2.现在国内的服装品牌也很多,虽然有一些设计师能把握市场的脉搏,设计出既能体现自己的理念,同时又能体贴消费群体心情的作品,但不可忽视的是,有许多作品和品牌在急功近利的市场压力下,缺乏认真思考、缺乏仔细的调查、缺乏自己的个性,不具备和其他优势产品竞争的实力。

3.配额制的取消,让中国的纺织品与其他国家共同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由于利益集团过于强调利益得失,造成中国纺织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无品牌服装或贴牌服装等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传统优势领域,档次不高,价格低廉。因此,服装业缺乏优秀的服装研究开发能力及对服装材质的创新设计意识。

(三)落后的科技水平导致了设计潜力的局限

现代的设计与科技的发展水平是紧密相关的,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我国的面料生产尽管在数量上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新型化学纤维、天然纤维的再生,新型整理技术等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虽然电脑设计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师寻找新的设计灵感提供了更灵活、更丰富的设计平台和手段,但我国服装设计师的理工基础普遍较差,从而导致他们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机技术所提供的设计舞台,而擅长计算机技术的人员又往往缺乏对时尚的审美能力。

二、 现状的改进及构想

(一)以素质教育为源头,改进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以往沿用的以美术教学为主体的设计教学模式,虽然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国际设计的平台上,拿知识经济的标尺去衡量,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少差距。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模式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要作出相应的改进。

1.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调整课程体系和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我们必须就目前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按照宽知识、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最核心的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2.重视服装专业人才感觉的敏锐性

作为设计师要培养自身敏锐的观察和感觉能力,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千姿百态的服装形态中适时敏锐地提取影响服装变化的因素,学会分析不同服装各自的特色,理解其独到之处。培养设计师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要求设计人员具备极为敏锐的嗅觉,在浩瀚繁杂的信息海洋中抽取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需有一双能操纵现代化设计工具的双手;在确定设计构思时应具备前瞻性的市场眼光。

3.加强《服装材料学》教材的编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服装材料学》基本上仍属于《纺织材料学》框架结构,从纤维、纱线到织物,以结构与性能为主体,而在结合服装、服饰等专业特点的深度上显得单薄。因此,如何与服装设计、制作工艺、服用性能、市场预测、流行色等有机结合,改变目前服装教育中对服装设计理念的形式化与服装材质应用重视度的不平衡现象,应是21世纪《服装材料学》教材编写的重要课题。

(二)以市场为导向,把服装材质的理性与服装艺术设计的感性结合起来

综观近50年内我国服装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我国服装生产和出口连续名列世界首位,又是世界最大服装消费国,其中服装材料中的纺织印染制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国是“以量取胜”的服装出口大国,同时存在低档面料出口、高档面料进口的现实,客观上与先进国家存在差距。

我国服装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服装设计师重视面料的表观再设计”,“服装面料设计师重视面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的再设计”,没有将服装材质设计的理性与服装艺术设计的感性结合起来,很少有合二为一的思想。在此笔者呼吁,在设计院校中要尽快恢复纺织品设计专业的设置和招生,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完善设计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在重视服装设计的同时,必须一视同仁地提高纺织品设计师的地位,逐渐恢复、壮大他们的队伍。

(三)借助科学、艺术、技术的联盟为服装材质的创新设计提供平台

1.借助计算机智能模拟创作系统,可进行服装材质视觉风格的创新设计,它速度快,修改方便、容易,能利用“文件库”“工具箱”中的各种素材及技法进行处理,可以启发、丰富设计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配色效果好,可为小批量多品种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利的技术、物质保证。设计师可在图案、色彩、肌理的处理、创新方面开创无限广阔、自由的新天地。

2.网络的普及为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奠定基础,设计者可从网上获得各种资料与信息而丰富自己的设计灵感,还可以把某些作品发到网上,与网友交流创作,这种互动式、共享式的交流方式活跃了创作的源泉,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谓一举多得。

3.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实用艺术,在总体原则上,具有一般实用艺术的共性。在服装材质异变的创新设计中,以中西方艺术历史为资料背景,设计师对空间造型艺术、色彩搭配艺术、图像的感知艺术等的领悟能力不同,就决定了设计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自身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奠定它的创新性。

4.手工艺成为服装材质再设计的要点,在后工业时代,对批量化、规格化、非个性产品的厌倦,使人们重新呼吁设计的人文精神和高情感价值回归。现代人对手工工艺的渴望,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文化的需求。约翰·加利亚诺说:“在这个科技爆炸的时代,有一股力量驱使人们转身追求手工细节和工艺手艺。”作为迪奥高级时装的首席设计师,他为该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在手工裁剪、手工缝制、手工修改的流程外,又在面料上追加各种装饰细节,精雕细刻,耗工费时,为服装设计增添了神奇性和魅力,并增加精神文化的价值,显现出另一种服装设计理念。

三、未来服装材质异变创新设计中的几个代表性方向

21世纪的服装材质是随着应用领域的需求变化而发展的,“以人为本”是其设计宗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个性审美的要求,对服装材质的讲究程度也越来越高。综观国内外服装材质设计的现状和国际贸易的运行趋势,我国未来服装材质异变创新设计的代表性方向有这样一些特点:自然化、艺术化、多样化、仿制化、轻薄化、功能化、环保化。

结语

材质创新是现代服装艺术中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传达的是一种感觉、一种哲理、一种理念、一种潜在意识。科技的发展和现代艺术的流行与交融,为材质创新提供了创造源泉。材质创新设计方法引导着未来服装设计的方向和趋势。现代服装设计,已从以往追求款式的多变转变为追求面料的个性风格。服装的流行、服装的造型都将以面料为先导而发展变化,使用创新面料是提高服装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服装面料的创新设计已成为当今服装设计的关键,谁能把握准确、应用到位,谁的产品就能领先于世,创造新时代的服装风范。意大利著名的服装设计大师、迪奥服装公司首席设计师费雷于2001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服装博览会服装论坛上曾说:“目前以及在不远的将来,服装在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以及款式设计上开发的领域将越来越窄,而更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是将新材料的开发、不同面料的组合与服装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新意的时装。”

参考文献 :

[1]刘国联主编.服装新材料,中国纺织出版社

[2]陈燕琳,刘君编著.时装材质设计,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服装设计与工程编写组.服装设计与工程,东华大学出版社

服装设计的前提第4篇

1 现代女装品牌设计的特征

1.1 传统韵味与时代气息的完美融合

传统的服装元素并未随着服装设计的新潮化而淡出,反而随着各国对本国文化的重视而越发的高调起来。在高端的社交服装中引入装饰品,比如刺绣、珍珠、钻石等奢华的配饰,将给女性服装在品味和个性方面有一个大的加分。

1.2 简洁大方的同时突出个性美

首先,女性意识的逐步觉醒,造成了女性衣着打扮的多样化。同时,随着现代审美情趣的变化,现代女性已经不再满足于花色纷繁的服装,设计简单、颜色素雅的服装开始越来越受到女性的欢迎。舒适的宽松型服装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展示出女性的健康灵动之美。所以运动型服装占据了一部分女性服装市场份额。

1.3 女装男性化元素的增多

目前女性的经济越来越独立,很多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同时,女性服装的男性化趋势,彰显了女性对于事业的追求,这种趋势随着设计理念的转变和设计思路的成熟,开始成为了当前女性服装设计的流行趋势,女性事业心在服装上的展示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2 TPO着装规则在现代品牌女装设计上的应用

2.1 TPO规则的时尚性

TPO规则是当前流行的一种高端服装设计思路,结合当下的全球化的潮流,成为了全球性服装品牌的标准配置和突出特点。众多国际品牌的新款服装大多都是在直接或者间接地遵循TPO的设计规则。TPO规则的内核就是让人们在服装的衬托下,更好地实现与周围环境、地位、时间、地点等的和谐统一。一般来说,TPO的使用规则在男装中的体现更为明显,在女性服装中的体现不明显。目前很多女性服装设计者受到审美观的变化,开始有意无意地借鉴男性服装设计的优点,与女性服装的设计标准进行杂糅,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2.2 TPO规则在现代女装品牌中的应用

近年来,女装设计师通过对TPO规则的深度理解和挖掘,引入各种文化因素,在领口、袖口等细节方面进行改良,通过服饰来展示女性的自信和健康。男女服装设计思路的糅合,虽然初看较为杂乱,但是如果混合得当,就能发现蕴含在无序下的秩序,这种设计思路在创新的同时又与原有的设计思路产生较强的关联。

2.3 TPO着装规则下的品牌女装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1)完整性:女性服装的品牌发展到目前都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风格,体现在产品设计、款式特点、装饰特色以及营销手段。

(2)规范性:与非品牌服装相比,品牌服装遵循着规范性的管理机制,从设计到营销,团队运作带给品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必须严格保持产品团队的规范性。

(3)计划性:首先,品牌女装有着固定的进销网络,因此要受到供货商和销售商的制约,这就使得品牌拥有者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品牌的产品设计和计划的完成中;其次,要通过严格的保密和生产计划来确保产品的后续运作能够按计划铺开。

服装设计的前提第5篇

关键词:装饰工艺;服装设计;运用分析

一个人的穿着可以反映其品位和爱好,所以现代人在物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多,并且不同的场合需要穿不同的服装,装饰工艺也在服装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服装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人们的喜好,把色彩和装饰完美运用于服装中,同时结合环境的不同设计出符合大众需求的服饰装饰。目前,装饰工艺可以分为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对于现代服装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目前最受欢迎的装饰工艺

虽然装饰工艺的种类很多,但是随着人们要求的提高以及更为重视服装的美感,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主要采用几种装饰工艺满足人们的需求。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装饰工艺,这些装饰给原本普通的服装带来色彩与美丽,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水平和幸福感。1.1刺绣装饰。刺绣装饰是传统装饰工艺中的一种,早在很多年前就被运用于服装行业中。刺绣装饰工艺主要是用针和线在服装上进行个性化装饰,最为普遍的就是在服装上绣上不同的图案和花纹以达到美观的效果。例如,在江南一带刺绣装饰以苏绣为主,利用不同颜色的丝线在服装中勾勒出美妙的图案,让服装更具美感,更受人们喜爱。根据材料以及手法的不同,刺绣工艺也分为很多种,刺绣工艺主要反映的是当地传统文化以及历史信息,在刺绣的同时还可以镶嵌合适的装饰品,增强服装的美感。1.2缝合装饰。缝合装饰是最为普遍的服装装饰,从日常的服装中就可以发现多个缝合之处。首先,缝合的主要目的在于完成服装生产,把舒适的面料设计为满足人们需求的衣服。其次,缝合的作用在于打造更为合适的服装,利用缝合控制服装的大小以及曲线,展现人们的好身材,提高服装的舒适度和美感。在一般情况下,设计者需要针对不同的服装面料进行不同的缝合装饰,以达到理想的设计状态,设计更加完美的服装。此外,缝合的手法多种多样,设计者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选择不同的缝合手法。1.3其他装饰。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我国的服装工艺也引进了许多新颖的装饰手法。在目前的服装装饰中不仅有刺绣和缝合,还有更多的现代化工艺,如腰带、蕾丝花边、宝石镶嵌等,给现代化服装增添了丰富的内容。根据设计的不同以及人们需求的不同,有时在同一件服装上会采用多种装饰手法。装饰者需要将多种装饰有机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不冲突的图案与装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达到良好的服装效果。

2如何将服装工艺运用于服装设计中

2.1刺绣工艺的运用。在服装设计中,人们传统上更为喜欢刺绣工艺,将刺绣工艺运用于服装设计中更具优势以及鲜明的特征感与艺术感,保证服装设计的效果。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巧妙地将刺绣与各种花纹图案有机结合,将设计灵活运用于服装的各个部位,在保证服装舒适的同时增添服装的多样化装饰以达到独特的视觉效果。例如,镂空的刺绣图案、各种活灵活现的花纹、逼真的画面等,把精美的画面通过刺绣的手法展现在服装中,凸显服装的立体感与艺术效果。由于刺绣工艺受到广泛喜爱,许多大品牌将刺绣工艺看作最重要的服装设计工艺,同时研究人们的日常习惯与爱好,设计出更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刺绣服饰。同时,设计者考虑到人们的心理需求,可以将刺绣花纹设计在明显的位置,如袖口、领口等,彰显穿者的品位。但是刺绣工艺更加适合具有一定文化韵味的现代人,不太适合出现在童装和运动装上。所以,设计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服装上运用刺绣工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同时,刺绣工艺需要和服装完美搭配,不能出现冲突或者另类的刺绣,不然会降低服装的美感。2.2缝合装饰的运用。缝合装饰手法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要求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缝合以达到人们的需求和美观效果。在很多情况下,几条普通的线条就可能达到缝合装饰的效果,使得服装更贴合人们的身材。设计者应该注意在不同的服装材料上使用不同的缝合装饰手法,因为服装的面料有许多种,不恰当的缝合装饰可能会破坏原来的服装材料,或者影响日后的穿着效果。在连衣裙以及一些女士衬衫上常采用细褶缝的手法,强调立体美感,而在腰带和肩部的设计上常采用褶皱缝的手法,利用自然的褶皱突出服装的特色。设计者在实际的缝合装饰操作中应该学会灵活变通,考虑服装的材料以及客户的需求设计出合适、美观、舒适的服装。2.3其他装饰工艺的运用。不同风格的服装适合不同的装饰工艺。腰带、钻石镶嵌、蕾丝花边等装饰工艺适用于不同场合以及不同原料的服装。对于腰带设计,设计者需要考虑到服装的类型,根据实际的穿着效果考虑是否应当加上腰带。例如,腰带更适合运用于大衣和风衣中。在大衣中运用腰带设计可以让原本臃肿的大衣显得更为细长,优化穿者的身材线条;在风衣中运用腰带则可以让穿者显得更为干练,提高气质。在钻石的镶嵌设计中,设计者需要考虑更多的内容。就当代人的消费状态而言,有很多人消费不起真正的钻石,因此设计者可以采用钻石的替代品,如人造玻璃等,设计者可以利用合适的线条材料,将这些物件固定在服装中,强化服装的装饰效果。最后,蕾丝花边装饰更受到女性的喜爱,设计者应该在女性的服装中加入适当的蕾丝设计,避免在男性的服装中加入蕾丝。设计者可以根据服装面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蕾丝图案,根据服装的颜色选择合适的蕾丝颜色。同时,设计者需要研究目前大部分女性的蕾丝审美要求,不可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蕾丝工艺,这只会让原本的服装掉价。同时,在同一件服饰中可以采用多种蕾丝工艺,增强服装的美感。

3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对于服装的设计工艺的要求越来越多。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现代人的服装需求以及审美标准,将合适的装饰工艺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同时,设计者应当重视装饰工艺对于服装行业的影响,充分利用装饰工艺达到美化服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聚红.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34-37.

[2]曹立辉.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天津纺织科技,2012(2):41-43.

服装设计的前提第6篇

关键词:延伸设计;服装设计教学;运用

所谓延伸设计,指的是在预先构思好的设计方案基础上,对其进行延续伸展的一种设计方式,得到更多设计方案,对于设计思维的散发、设计形式的提升有着较好效果。在传统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创意思维浅显、创作灵感难以持续以及片面重视细节等问题,应用延伸设计,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促进服装设计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服装基本结构延伸设计的运用

服装的基本结构形式主要体现为实用性、简洁式和对称式,在结构原型上,有内衣原型、裙装原型、上衣原型以及裤装原型集中,裁剪方式则以平面裁剪为主。对于服装基本结构,延伸设计应用方法有:

一是对服装着装功能进行解构延伸。服装本身具有的功能包括认知、审美与实用,其中,用功能是最为重要的,而延伸设计与此恰好相反,并不注重实用功能,将原来侧重于保暖、拉合等作用的实用袖子、拉链等部件视为装饰品,不再局限于固定的位置、数量,将其与创意结合形成新的结构形式,得到更为美观、时尚的服装作品。

二是对服装主体部位进行解构延伸。在服装基本结构中,领、袖、衣身、底摆与过肩等都是主体部位,是单个存在于固定位置,根据延伸设计理念,可以通过叠加、拆解、移位与夸张等设计手段,创造新奇怪诞造型,得到新的设计创意结果。

三是对服装零部件进行解构延伸。零部件指的是服装中细节设计部位,比如拉链、开叉、口袋等,在基本结构中,大多只注重起功能实现,通过延伸设计,利用翻转、增大、缩小、颠倒或者增加层次等方式,增加零部件的装饰效果,改变传统设计模式,也是获取新设计形式的有效方法。

二、服装创意结构延伸设计的运用

服装的创意结构指的是与基本结构不相符、新颖奇特的服装结构形式,多见于时装会中,采取的多是不不对称设计方式,结构缝位置并不固定,表达抽象,裁剪方式多为立体裁剪,具有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在表演、比赛和展览活动中应用较多。在服装创意结构中,延伸设计的运用体现为:

一是对常规结构进行打破重组。在服装创意结构中,设计师可以不再局限于基本结构的限制,随意发散自己的思维,根据常规基础结构,利用不对称、相差异等设计方式,创造具有新奇外观、结构奇特的作品。但是,创意结构设计并不是没有原则的,不能只孤立的运用单一设计元素,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元素创新与其它设计元素有机统一起来,保证服装主次关系不被破坏,影响整体观感。

二是追求服装的唯美。服装创意结构多用于展示,美感是其追求的主要效果,所以,可以将艺术设计形式美作为设计的最终目标,大胆创新,利用多样化结构、创新表现手法、改变装饰图案、搭配面料材质等多种方式,来得到唯美的设计作品,

三是做好服装性能与创意的融合。在创意结构设计中,存在过于重视个性表述,一味追求原创、独创和自我价值的设计情况,设计的作品在实用价值方面较为有限。但是,服装创意结构设计是可以与服装性能间保持统一的,在创意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性能、生产以及使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能够起到丰富设计作品内涵、意义的效果,更容易被消费者所认可,对提升服装设计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三、服装无结构形式延伸设计的运用

所谓无结构服装形式,指的是在不考虑人体三位数据基础上,将服装通过抽象几何体形式展现出来的,其忽略了服装的合体性,追求自由的表达形式,造型简洁、平面,结构缝、褶裥与省道都可以自由设置组合;在裁剪方式上,结合了平面与立体剪裁,注重量感,通过横穿竖放结构线,来改变整体视觉效果;在面料上,多选择具有弹性好、相对柔软、肌理效果佳和有光泽的类型,借此来讲服装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感展现出来。服装无结构形式延伸设计的实现方式有:

一是结构剪裁的意向化。在无结构形式中,由于不再遵循传统结构安排,在结构剪裁中,就有了许多空间,学生不需要再按照数据公示进行平面剪裁或者按照人体三维来立体剪裁,只需要遵循人体运动基础,可以充分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去创造新的设计作品。但在此过程中,也不是毫无要求的,需要从生活体验、知识积累中提出灵感,保证设计的作品符合现代美学、哲学思想,能够被人们有效接受。

二是采取超前构思手段。在服装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其模式永远不是固定的,超前构思是引导服装设计发展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无结构形式中,为超前构思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超前构思,大胆创新,对服装进行重新定义,尝试前所未有的设计,是符合现代服装界快速发展形式的,对学生的成长也有着重要作用。

三是面料特性感悟利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服装面料带来了极大方便,面料的种类、质感都得到极大丰富,也给服装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选择。在服装无结构形式的延伸设计中,加强对面料的感悟,根据面料性能去进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人体运动,发挥面料特点,得到具有独特设计风格的作品[3]。

服装设计的前提第7篇

民族文化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出发,凡是在民族融合、发展与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民族内的人民集体创造、继承、再创等反应本族的文化精神、民族心理和风俗习惯,具有此民族特色的文化成果的统称。在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长河里,民族特色这一支流永远夺目璀璨,激情四起。它所带来的美,不仅是特色,而且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内涵。经过漫长的历史检验,这些民族特色逐渐成熟,民族特色之美逐渐被人士所接受认可。民族特色之美主要由文化内涵来诠释。通过民族文化与服装设计教学相融合,把民族特色之美融入到服装设计中,民族文化的内涵通过特定的纹样造型、结构、色彩等形式的表达,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设计师将具有特定内涵的传统图案的装饰造型、 色彩及工艺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在服装上,使民族元素在现代生活的审美中得以升华。

2 民族文化素养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培养

服装设计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求学生对不同地域的文化有所认知,有针对不同民族文化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在教学大纲中属于专业必修课。目前,国内服装设计院校大多数以培养学生的服装创意设计方面的能力培养,侧重学生设计技能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侧重服装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根据教学实践来看,这种培养方案容易产生一个误区,学生缺乏宽阔的文化视野及民族文化素养,设计出的服装缺乏人文关怀,服装即是商品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载体,在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能满足人们对民族文化的需要,唤起民族情感。因此,针对目前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宽阔的民族文化知识面,能够设计出充满民族文化内涵的服装。在教学设计上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以民族文化为纽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模式注重民族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教学内容以突出民族文化与服装设计相融合为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增加民族服装设计实践创新内容的比重。具体改革如下:

2.1 加强学生民族文化的理论素养

民族文化承载着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信仰等综合信息,在理论教学阶段,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浓厚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能动性。理论教学分三阶段:第一阶段,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传统民族文化的视觉符号特征,要求学生对照图片进行识别不同民族文化符号的视觉差异,掌握基本的民族文化知识;第二阶段,掌握基本的民族文化知识后,选择两种不同的民族的吉祥文化符号进行比较,分析其各自的差异,并进行小组讨论;第三阶段,对分析的吉祥文化符号进行传承与创新,在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设计理念及表现手法,进行再设计。根据课堂观察、课后问卷反馈,学生在理论课时中学习兴趣很高,在民族和不同民族文化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后面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服装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2.2 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元素的提炼

在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后,需要把民族文化与服装设计进行融合,提取民族元素进行服装产品设计。由于民族文化元素众多,根据服装设计的特色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民族元素进行专题教学,如民族服装图案提取、民族服装款式提取、民族色彩提取及民族特色服装工艺提取等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教学及探讨,让学生掌握如何提取民族元素方法,掌握把民族元素应用到服装中去的设计创新能力。

以民族服装图案提取专题教学为例,采用案例教学法,用图片资料展示不同设计类别中应用民族图案的案例,从而开阔学生的视线。以优秀设计作品作为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并鼓励学生从民族文化中吸取灵感,合理的把民族元素与服装设计相结合。这部分训练可分三个阶段:(一)民族元素资料整理: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不同民族文化区域的典型图案,建立民族文化数据资料库;(二)课堂演示: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师在电脑上演示提炼民族元素图案,并把图案进行设计应用到服装中去。让学生掌握从资料图片―提炼―设计等完整的过程及方法。(三)学生练习:教师课前做好准备,从世界各民族选取具有典型特色的40个民族,要求每个学生挑选其中一个民族进行民族元素调研,提取这民族的特色图案元素进行设计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从课堂及学生作业反馈来看,学生能够以民族文化作为灵感来源,从世界各民族文化艺术倾向中吸取元素应用到服装设计的色彩、款式、工艺、图案等方面中,锻炼学生眼―脑―手相结合的能力,提高了学生针对民族元素进行服装设计的能力。

(图1,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书法元素进行创新 )。

2.3 民族风格服装的产品开发

服装设计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的设计理论和技能外,还要使理论与市场相结合,了解服装企业的基本操作方法、产品特色、市场定位、品牌的风格、产品的组够及上货计划等。因此,在民族风格服装的产品开发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市场,在掌握好基本童装设计能力的前提上要做民族风格服装品牌的市场调研,首先从专业服装市场(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中去认识商品的特点及民族风格服装的设计要求,了解民族风格品牌的运作。经过小组成员及教师的认真分析得出调研结果,再根据各成员的特长,进行小组分工,模拟某一民族品牌做出下一季度的产品设计方案,并以成衣的形式呈现。通过调研―设计方案―产品等教学过程,使学生正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以后设计出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服装产品奠定基础。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在结合理论讲授、市场调研、案例分析法、团队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市场结合,提高学生设计出具有文化内涵的服饰产品。学生能够以民族文化作为灵感来源,从各民族文化艺术倾向中吸取相关设计元素应用服饰产品的款式、色彩、材质、装饰等方面中,并使民族元素转换为市场价值,提高服饰产品的附加值。

服装设计的前提第8篇

1如何将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鉴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对服装设计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时刻以市场经济的需求为导向,加强服装设计教学重点实践环节,提高服装设计教学的质量。1.1根据市场经济要求改革课程设置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适应服装市场的需求是服装设计课程设置的关键所在。服装设计教学要摆正教学目的,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将学生培养为面向生产和市场的高级服装应用型人才。在课程的设置上要进行大胆的改革,特别是调整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理论课程的设置要适度,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有市场针对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当前我国很多院校在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都以绘画基础教学为主,课程比例最大的是色彩、素描、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等课程。甚至一些专业选修课还安排了园林设计、陶艺、书法等与服装设计专业联系不紧密的课程。这些课程占据了服装设计专业大部分的课程时间,而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课程安排却严重不足,例如服装生产管理、立体剪裁、结构设计、服装造型等。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市场的认识模糊,对面料性能、流行预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认识严重不足。为了加强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服装设计专业要先从调整课程设置开始,削减部分理论课程,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例如服装结构设计、服装CAD、电脑设计等课程,并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适应市场经济对服装设计教学的要求。1.2提高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开设第二课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结合市场经济的需求,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的机会。例如在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学生的款式结构设计制成实物,对学生设计作品的可行性进行具体的验证。在学习服装工艺制作时,可以鼓励学生对服装制作工序上进行讨论,提出创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第二课堂是将课堂教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一个好方法,例如举办服装设计大赛、定期举办时装设计会等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参与第二课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时装设计的潮流走向,了解服装企业和服装市场的运作。1.3拓展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当前服装设计教学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理论教学水平较高,实践教学水平较低的现象,教师自身缺乏市场经验,对服装市场不了解,这也造成了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经济联系不紧密的现象。因此,要从提高教师的市场把握能力和实践能力入手,提高教师对新设备、新工艺、新观念的掌握能力,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学习可以经常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入服装企业进行学习,定期给教师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如有必要,学习可以聘请一些服装企业的相关人士来担任兼职教师,使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经济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1.4勇于挑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项目教学法是一项先进的教学方法,服装设计教学要勇于适应市场、直面企业。服装设计教学可以与服装企业展开直接的项目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将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成果与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结合起来,共同进行服装产品的设计项目开发,提高服装设计教学的市场衔接性。通过与企业进行直接的项目合作,也为服装设计毕业生找到了一条培训、实习与就业的道路,学生通过项目合作学习,提高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对服装市场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有条件的学习还可以开展国家化的市场项目合作,拓展服装设计学生的眼界,为学生提供更为开阔的服装设计思路,在与市场和企业交流的过程中对服装设计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2结语

服装设计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能够适应服装市场需求的服装设计师,这就意味着服装设计教学绝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不断加强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推进服装设计教学的改革和完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应服装市场的发展需求,推进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

作者:张文俊 单位:湖北城市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