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服装专业教学

服装专业教学赏析八篇

时间:2022-11-30 23:04:57

服装专业教学

服装专业教学第1篇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的服装产业发展迅速,在满足本国需求的同时,我国的服装已远销海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加强创新,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加强监管力度,保证服装产业的长足发展。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服装的设计教育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服装业对于设计类人才的需求,这使得我国的服装产量虽然非常大,但是其设计水平却不够高。

这就对服装服装设计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学过程中,只有以创新的思维来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进行改革,才能够真正培养出服装业的优秀设计人才,为我国服装行业的继续向前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一)服装教学改革是社会形式发展的趋势

服装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改革开放以来,服装产业在社会的高度重视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服装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服装设计教育培养出的专业型设计人才一直是其坚强的后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由于服装行业各类人才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了面向世界的服装设计与生产的重要基地。

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现在的服装企业中,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就有一万三千余家,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逐渐将服装的生产与加工基地转移到中国等西方国家。在去年中,我国仅欧美服装出口额就已经突破了200亿美元。由于不同国家国情的差异,我国不能象英美等西方国家一样把培养创意型服装设计人才作为我国服装设计教育的主要目标,而是应该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把培养我国服装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当前服装设计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要提高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对于专业理论基础与设计技术,全面挖掘不同学生的潜能,使其可以在毕业后适应服装设计行业的不同职位对人才的要求。只有在充分了解我国服装行业现状的情况下对服装设计教育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才能够让我国服装教育真正成为使得服装产业平衡发展的人才保证,让这一关系着国民经济实力的重要产业得到持续的发展。

(二)教育现状

产品的设计者不仅要考虑自身所设计产品的个性化,更要考虑自己所设计的产品在生产与销售的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问题,服装的设计和消费并不是单项过程,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个双向过程。服装设计教育的这些特点决定着它与艺术教育本质上的不同。在如今的服装设计课程中,技术课程占到了将近一半。由于服装设计专业的这种特殊性,使得服装设计教育不应该仅仅考虑现有的传统教学内容,而是应该把培养出适应现代服装工业生产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自己教学最本质的目标。然而,由于我国服装设计教育体制的不健全,使得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与服装产业的存在着脱节,严重影响这方面人才的就业情况。

(三)招生现状

从沿海城市及全国各大城市研究生待遇不及高级技术工人的事实,不难看出社会对高级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可就服装业而言,在西部地区即便是简单的纯加工也较难接单,即便是接到了外单,但原材料、辅料、包装用料不能本地取料,在成本控制上不得不让商家头疼,落在一线操作工手上的利润就更是少之又少。此外,由于服装行业的季节性十分明显,导致服装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长,每天的工作时间常常在13、14个小时以上,例如2006年9月,杭州某服装厂就因为让员工超时加班而被罚11万多元。另外服装生产车间里由于各种缝纫设备的高速运转造成较大的噪音,各类服装材料上的粉尘也较多,相对而言行业的就业环境较差。对于服装专业这样一个以女生居多的专业来说这些因素自然使得考生们对服装专业望而止步,使其逐渐成了学生报考的冷门专业。因此,服装专业招生一度困难。

(四)就业形势

市场分工精细,专业设置泛而不精由于就业渠道不稳定,教学本着知识面越宽就业渠道就越多的原则,每一个专业开设了十来门专业课。而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对每门功课都只是略懂皮毛,造成在企业中适应时间长,同时也不能满足个体经济对熟练操作工的需求,在市场竞争中难以体现强势。此外,与名牌院校生相比,缺乏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宏伟的人生目标与进取心,在企业培养技术后力军的选择中难挑重任。与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相比,刚毕业大学生生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她们以为自己学习了四年理应从事设计工作。不甘于担任简单的一线工作。为此,毕业后反而落得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界――既不甘心做一线,又难有再发展的空间,往往在叹息工作环境的不理想中辗转反侧,以致最终放弃。

二、服装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工作室教学法

工作室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到了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技能,包括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作室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项目”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项目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通过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

就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服装设计是一门涵盖知识量非常广泛的课程,它是理论与实践性均强的学科,而且很多理论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理解和领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学中的项目设计很关键。

(二)订单式教育模式

运用订单式教育模式所谓订单就是在充分了解企业所需岗位、所需人才的基础上,与企业签订培养与就业协议,紧紧依托企业,通过“订单”教育培养服装专业人才。订单式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一方面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教育内容到位,教育方法多样。学校根据市场需要来培养人才,学生一旦进入就业岗位,就能进入状态,其适应能力强。另一方面减少了学生的就业压力,给学生吃了“定心丸”,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也能让学校在人才培养上避免盲目性,可以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工作

(三) 调整专业结构

自入世后,服装产业的国际化,关键在于 服装教育的国际化。中国的服装教育在教学 理念、教学方式上要与国际接轨,国际化合 作办学确为一条捷径。通过教师学生的互 访、交流、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的合 作,学习国外的先进治学经验,资源共享,以 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服装教育体系”为根 本目标。展开为现实经济服务的具有国际化 特征的服装教育。由于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服装市场在趋向规范化、细分化和多样化,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专业岗位 呈多元化及动态的特征。而每位学生都需要获得工作,并渴望找到适合或满意的工作, 这正是职业教育的目的。因此,根据各种岗 位能力的要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促使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服装专业教学第2篇

【关键词】改革;人才;需求

一、中国服装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1.目前我们中国服装市场及服装相关的配饰行业市场具有相当大的潜力,服装企业的生产规模及销售规模不断增大、再加上网络销售这一新型销售方式均为服装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2.传统服装行业的劳动模式决定了现从业人员文化和技术基础的缺陷。以往传统服装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数都未进入专业的服装院校进行过系统的知识学习,大多的从业人员都是以师傅带徙弟,或进入服装企业前进行短期的岗前培训的形式接触这一行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服装业必将向专业技术型发展,迫使行业加速调整人员结构,将大批量补充打版技术、工艺技术、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等高级应用性人才。CAD技术员成为企业招聘的热门岗位,销售业采购顾问、专卖店经营主管、专卖店的橱窗设计师等新生的就业岗位也显露出不可忽视的就业市场潜力。

3.服装产业已形成多种类型,如: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或个人创业者日趋增多,就业渠道十分宽泛。

二、适应服装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改革服装专业教学

1.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应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主动适应服装经济发展需要,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主线,通过对已有教学成果的整合和深度开发,全面推进服装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课程体系的重组、教学内容的精选优化、教学手段方法更新的系统化综合性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竞争能力,掌握服装高新技术,“一精几通,一专多能”的高质量服装专业人才。

为此,本专业教学改革要面向新世纪,面向中国服装业与世界经济的接轨,面向服装生产、销售、服务企业之第一线;密切关注行业技术的高新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弃旧创新,切实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先进性,力争一定的前瞻性;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技术应用性、技术高新性,保证人才的相应持续发展性,把教改真正落到实处。

2.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1)重点突出应用高新技术对服装专业进行深度改造。

(2)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以下主要特点:就业适应面广,专业技术精,专业技术新。

(3)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深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技术,多推优秀课程、品牌教师、组织本专业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及专业培训。

(4)以“做中学,学中做”完成中等技术教育与企业上岗培训的最终叠合,使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真正实现毕业后立即就能就业,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就能很好的胜任本岗工作。

3.课程设置的更新

(1)服装设计专业,应从入校第一个学期就开设《服装人体》课程。并且把《服装材料学》合并在基础课程——《服装造型》、《服装设计基础》中,结合平时的教学去讲授。

(2)随着各大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还未开设《服装CAD》课程的中等专业学校应增设《服装CAD》课程。服装CAD即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服装设计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构思,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完成服装设计的一项专用技术。开设服装CAD课程需要有一定的硬件配置和软件要求,目前,该课程在大学中已广泛开设,在部分中等专业学校也已开设。我们应大力推广此课程在中等专业学校的开设,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学生的市场竞争力,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我们中等专业学校服装专业中开设服装CAD课程不但可行,而且很有必要。

服装专业教学第3篇

职业高中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毕业之后直接走入工作岗位,从事与服装相关的行业,有的是做服装设计,有的是做服装加工。这些岗位招收的人员基本上都是要求有经验的优先,那么职业高中的学生还要在毕业之后进行实习才能够正式的开始自己的工作。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人耐力好,有恒心,他就会在这一个行业好好的走下去。我们职业高中的教师大多数是没有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的,所以学校会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们工学结合,在学习的同时能够踏上岗位,亲身体验到服装行业的工作具体是怎样的。学校举办的校企合作可以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开展:第一,让学生通过竞争的方式参与其中,比如企业到学校招收人才,那么岗位只有那么多,学生却有很多,学校就可以通过学生提交设计方案来选拔人才,优秀的作品优先选择,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提前感受到步入社会之后的竞争压力了。第二,职业高中可以跟企业合作,共同合开一家服装店,然后将服装店交给学生管理,让他们在实际的经营当中学习到经验。

在一线的流水线上学习到的知识是要比在教室里面听课实用得多,不仅如此,还能够亲自与工人交流,达到一种共识。学生如果以后的学习方向是服装设计的话,更应该去到一线生产线,去了解一下真正的服装生产是什么样的,在以后的创作生涯当中能够提供良好的灵感。校企结合的学习方式可能更加适合学生,不仅仅将书本上的知识学到了,还亲身体验到了。在生产线体验过后,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分享会,分享在流水线上的体验,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一个详细的总结。那么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到服装工厂了解设计服装,制作样本,设计订单,制作流水线的等等过程,再将这些与同学们进行分享。这样的话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也能够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案更加实际,体现出职业高中的教学特点与水平。

二、服装行业的学生一定要具备创新意识

职业高中的学生在校期间会学习到很多的专业知识,但是相比于大专里面的服装专业的话,还是学得比较少的了。相对于大专的学生来说,职高的学生能够早几年接触到服装的学习,并且早点踏入服装行业,只是说在文凭上差了一截而已。但是不要因为这样就轻易气馁,职业高中的学生要树立一种自信,无论在哪里,只要掌握了知识与技术就是好的。在学校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必须提高的点就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他们学习的是服装专业。

在时尚圈中,每年的流行元素都是不同的,但是大概都是在轮回的,学习服装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有这种敏锐的感觉。在服装设计方面的学生每时每刻必须要注意流行的风格是什么样的,如果一开始选择设计服装的学生不会的话,就可以参考模仿,到后期有了自己成熟的想法之后,就可以开始自己的设计了,但是自己的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根据服装的穿着人群来定,可以分为年轻化和老年化的,还能分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的服装。创新可以说是服装专业每一位学生都要具有的,有了创意学生设计出来的服装才是有生机的。服装行业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行业,这就决定了在这一行从事工作的人他的思维一定要跟上步伐,当然教师的教育思维也要跟上变化,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摈弃。21世纪不断地在进步,在改变,时代的需要让教师们培养出新型的服装设计人才,我们中国的服装市场不能够一味地被外国服装所占领,我们的学生要发挥出传统中国的力量,将中国服饰发扬光大,借鉴前人丝绸的经验。

三、以市场为导向

服装行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风往哪一边吹,就得往哪一边靠。在2017年的冬季,市场上面的女装设计元素大多数都是格子的。那么学生的学习方向就要以格子为导向,多加做这方面的练习,当然在简析的时候,学校能够提供良好的环境是绝佳的。就像是学习舞蹈的学生能够在学校的舞蹈室练习舞蹈,学习音乐的学生能够在学校音乐室里面练习唱歌,服装专业的也想在学校专门的教室里面练习服装的剪裁或者是服装的设计。服装的设计其实包括了很多的类型,每一年举办的维多利亚的秘密的走秀,就是在展示内衣的设计,我们传统的封建思想可能就不能接受这些东西。但是作为内衣界顶尖的品牌,今年就在上海举办,说明中国在渐渐的步入时尚圈。那么这或许就是学习服装专业学生的一次机会,学生一定要抓住这些机会,在学校里面好好地学习,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丰富起来,提高自身的素养。

服装专业教学第4篇

中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是整个服装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的体现及应用,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学生适应环境及社会的综合能力。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中职教学中服装专业的现状

1、设施设备陈旧

实践教学设施设备陈旧,无法和市场接轨,无法和企业需求相匹配。由于中职学校资金有限,无法购置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设施设备,学生在实践中无法接触到较新的专业设施设备,更谈不上和市场接轨。如企业在较新的技术推动下电动缝纫机及熨烫机等设备会在很短时间内吸收国外的最新产品,而中职学校不可能跟上这个需求,学生无法第一时间接触上最先进的设施设备。

2、专业教材滞后。教材滞后且单一,不合市场需求

没有统一符合中职服装专业的教材,各地区各学校都不相同,有些学校有较强的师资,会让专业老师自己编写教材,没有条件的就在书店买,不适合学生的特点及市场的需求。

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相对过时及老套,尤其表现在工艺教材上。中职服装专业工艺教材由于受到时间性、灵活性、地区性的限制,目前所采用的款式裁剪及制图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主要是考虑到其代表性及地域性,这类教材只能起到入门作用,和市场的需求及实际生活需求甚远。

目前,中职服装教学中理论内容课时量大、内容过深是普遍现象,专业实践课程的课时量较少,而且内容和方法都相对陈旧,与市场接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极为欠缺。中职服装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出现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不衔接、不连贯,缺乏整体的改革思路。校内的理论学习与校外的实训操作没有更好的沟通,这种不合理的教学管理方法直接导致对服装专业人才技能培养及与企业所需人才供需的矛盾。

3、工艺落后

不少学校的服装专业老师他们还是沿用了以前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方法,没有完整的教学方法,更没有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制作工艺较落后,跟不上今天服装发展的大潮,也跟不上企业用人的需求。

4、教学理念

落后教条的教学观念,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教学方法死板机械,尤其对初中毕业生来说,正是对尊重事物充满好奇,充满幻想的年龄,有较大的开发空间,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5、供需矛盾

服装企业用人急迫与中职毕业生低就业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服装企业需要大量的一线熟练的缝纫工及技术人才,由于种种原因技校服装专业逐渐停办,无法为企业输送更多的服装技工人才,再者由于服装技工工资较低、劳动强度大、企业规模小、知名度低等,导致技校毕业的服装专业学生在企业工作的比例极低,跳槽频繁,所以服装企业都存在用工不足、生产岗位开工不足等问题,企业用人,按工种招工、定岗,中职教育没有进行针对不同工种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岗位定位模糊。例如去年广州东莞年后就出现用工荒,服装企业有些因此无法完成外企合同,有些因此停产甚至倒闭关门,如果近年中职学校服装专业的状况不改变这样的状况还将会延续。

多年来中职教育延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教学方式,对企业需求的研究很少,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品种始终如一。这当然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6、师资建设力量薄弱

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前提,专业教师必须了解企业生产的最新工艺和技能,走出去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必须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单位和部门的任务情况等,了解这些任务是通过何种技术手段以及何种技能来完成的。

三、教学改革措施

服装专业教材改革:教学改革首先要对服装专业教材进行改革。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是指工艺加工、生产实习、综合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提炼理论,离开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是首要任务,其次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服装工艺》课要根据不同服装款式分类,对制作程序有理有据,图文并茂,图示要浅显易懂,使学生容易接受,并对课程有兴趣,工艺要保持传统的优势工艺,再吸收国内外较新的工艺流程及制作方法,使《服装工艺》教材能推陈出新,有新鲜的营养。教材改革应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改革教材中陈旧的款式及工艺方法,采用较新较前沿的工艺制作手段。

应对原有实践教材进行增删修订,删除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编写出新的实践教材,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业者必须主动分析,认真及时地研究和调整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内容,主动靠近、贴合服装行业的实际,紧跟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配件、新式样,了解企业技术革新情况,并及时了解市场需求, 同时,应根据企业所需,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服装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掌握领域内的最新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达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在教师中积极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校服装实践教学改革中应提倡一体化教学模式,职业教育当中开设的专业理论课,是为技能训练教学服务的,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用理论知识支持职业技能的学习,实行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教学优化的原则,非常切合我国加快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使学生知其然也知所以然,更快、更扎实地学会技能。例如毕业设计用一个教师一手完成,从设计、制图、裁剪到制作等全过程,即从理论到实践,使学生通过同一教师的传授及指导将所教的理论知识再通过实践得以实现,完成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提高服装教学设备及实践场地的投入,实践设备应齐全,并适应服装市场的需求,对没有更多资金投入的中职学校应和企业合作或租赁设备及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学生在校期间应尽早到企业实践。对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的认知,了解市场需求,感悟市场脉搏,对自己所学专业也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分几个阶段进行实践,先了解企业状况及环境,再进行专业课的实践操作,最后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了紧跟技术进步,吸收最新的动态,为适应先进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服装专业也必须做好多媒体配套工作。在现代服装实践教学当中,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在网上可以寻找大量相关素材,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可以使学生获取超出过去许多倍的信息采集量,通过大量的图片、课件、案例,同步展示进行教学,直观性地传达知识内容的信息,了解更多市场预测及动态,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也可学习制作课件,可在网上互动,将有用信息制成光碟或上传到网络,这样就能使学生对课堂所学东西更感兴趣,更愿意与老师交流,对学习也有了主动性。

重视职业观念的转变。要使中职服装专业教育能够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首先要在转变思想观念,对实践教学有正确、积极的认识,摆脱“纸上谈兵”的教育现状;其次,要明确中职服装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理念,保证中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要转变传统实践教学中单纯为验证理论教学效果的传统思想,把实践教学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只有在观念上改变并加以重视之后,实践教学才能很好地开展,效果才会凸显出来。

服装专业教学第5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新形势;教学改革

近两年来我国服装出口率下降,而国内传统服装经营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电子商务模式成为服装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与改革,从服装设计理念到服装设计思路以及服装设计实践都必须紧跟时代总趋势。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设计人才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也应当与互联网、自动化服装生产相吻合,这样才能为我国服装市场源源不断的输送血液,促进我国服装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新形势下我国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服装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柱,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衰退,我国服装行业也从鼎盛时期逐渐转冷,面临着向国际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国内服装市场受电子商务的影响其传统经营模式饱受挑战,电子商务的极大便利性致使服装的流行周期极大的缩短,服装设计的时效与寿命也不断锐减。当前高校却并未能在短时间内结合服装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做出有效的调整,尽管大部分服装设计院校都试图迎合当前服装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对服装设计教学采取更接地气的教学调整,但这些调整无疑是艰难而浅薄的。仅仅从教学时间、课程安排以及增加实践教学时间等方面做出较小的调整依然难以满足未来服装市场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新时期的服装设计人才必须拥有敏锐的设计的思路和新颖的设计理念,同时拥有深厚的设计功底和熟稔的设计技巧,更需要具备独立完成设计创新的实力。这就要求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给予学生思维上、实践上、服装相关流程熟悉程度上适当的教育,否则,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将成为未来服装市场的硬伤,严重阻碍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显然,当前,我国服装设计院校并不具备这样的教学思路,更无从谈教学实践。

二、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服装设计专业是非常注重创新与实践的一门专业,只重视理论讲解而轻视实践无疑是难以满足服装行业发展需求的,纵观国内外优秀的服装设计大师无不是设计理念新颖、设计作品经典、设计细节精美的行家里手。因此要培养出真正优秀的设计师,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改革势在必行。既然要进行改革,就需要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的解析,其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在一般人看来服装设计就是裁缝、衣服样式的制造者。事实上服装设计是技术、艺术、潮流的高度融合,服装设计师与裁缝千差万别。但略有在我国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过程中,往往对设计理论过分重视,而对设计思维、设计实践则只是略有涉及。服装设计院校的课程安排往往也是理论课程占绝大多数课时,而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启发、动手能力培养相关课程则少之又少。这不仅难以启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培养学生设计技能,甚至对学生实际设计能力是莫大的打击,而该类院校培养的学生往往与社会脱节,进入社会后也难以成为有用的设计人才,极大程度的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第二,教学内容传统守旧。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倾向理论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但就其理论内容来看,十年如一日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不分阶层的教学模式简直味同嚼蜡。理论教学内容过分枯燥传统,而新教学内容又十分缺乏,特别是对流行性服装行业相关技术与内容的教学十分匮乏,这导致高校培养的服装设计人才与服装企业难以对口接轨,在就业阶段备受打击。第三,教学方法单一。大部分服装设计院校的教学方法是单一而传统的,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在讲台夸夸其谈,学生在台下鸦雀无声,是各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模式。这与当前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严重不符的。学生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难以独立进行服装设计,也难以获得设计创造性,换言之,在这样的教育摇篮里难以产生优秀的服装社人才,这又与服装设计院校开展服装设计专业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第四,教学成果验收体系缺乏。服装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是传授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学科,学生在学校接受几年的专业教育,到底收获几何?有没根据教学目标如期的获得教学知识?这需要高校定期的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学校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从中发掘教学的不足之处。然而,当前多数高校的考核也仅仅是以理论考核为主,对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考核严重缺乏。这容易给院校和学生双方都造成教学成果的假象,本专业教学更难进步,对院校专业教育的改革是即为不利的。

三、新形势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1、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呼应素质教育,在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艺术能力的高质量设计人才作为专业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适应服装行业对于服装设计、生产、管理、销售、开发等岗位的人才需求,让本院校学生走出学校大门即可成为各服装企业的热门人才。基于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分配,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实训,并开展服装设计赛事,积极促进学生动脑、动手、动用一切技能,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进程中成为未来服装行业的中流砥柱。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服装设计院校课程设置并不是越复杂、越多样越好,应当通过与服装企业的深度接触,同时对服装行业当前发展趋势充分了解,以调研、考察为手段,根据当前服装行业与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课程设置。针对不同的发展方向的服装设计人才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课程。而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应当开设不同深度的理论与实践课程,避免各方知识的重复教授,是学生产生疲乏情绪。3、加强教学实践教学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将来面临的岗位是多样性的,从服装设计到服装生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和岗位都对服装设计人才有所需求。特别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服装设计相关岗位又有了新变动。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知识教学时,应当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到各服装行业的岗位进行实践,充分了解服装行业的每一个流程。这里所指的深入服装行业的岗位了解服装行业流程并非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进入服装企业进行见习,而是应当由学校与服装企业进行接洽,教师带领学生在企业内进行细致的教学讲解,甚至进行动手实践。通过不断的与社会进行接触,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服装设计的生命力,对服装行业的发展也具有切实的体会,才不会在走出校门的瞬间茫然失措。此类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为学生将来就业方向提供指导,学生在具有就业方向与目标后,学习状态更积极。因此,实践教学的教学成果是可观的。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专业分流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结语: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服装行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需求更趋向个性化,对服装新颖度的需求也更旺盛,服装的流行周期极大的缩短。高职院校面对日新月异的服装市场需求,培养具有创造性、实践性、艺术性的优秀设计人才迫在眉睫。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从服装行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出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课程与教学内容有所侧重。高职院校只有紧跟时代潮流,紧随服装行业发展趋势才能不断进步,顺应时代积极的进行改革,才是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杨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纺织报告,2016,04:54-56.

[2]梁燕.行业新趋势下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J].艺术设计研究,2016,02:121-128.

服装专业教学第6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服装专业教育 教学改革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职教要发展,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以便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迫切需求的需要。

一、中职教育现状与企业用人需求的矛盾

1.服装企业用人急迫与中职毕业生低就业之间的矛盾

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存在用工不足、熟练缝纫工短缺、员工跳槽频繁、生产岗位开工不足等问题,但是中职学生在服装企业工作的比例极低,大部分企业不足2%。一方面服装企业招收不到需要的、足够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有些学习了三年专业技能的服装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又纷纷离开,仅有不到10%的毕业生升学或从事与服装行业相关的工作——这是对社会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分析:毕业生不从事服装专业工作的主要原因是:⑴、专业知识不够全面,无法适应企业的要求。⑵、服装企业员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偏低。⑶、服装企业的工作环境与毕业生的理想有较大差距。⑷、企业的规模小、知名度不高等。

2.学校教学体系与实际生产流程的矛盾

毕业生觉得在学校学的知识跟工作中应用的不一样,到企业中还得跟工人师傅重新学习,经过了三年的专业教育却仍然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分析:服装企业用人,要求的是完成某工种工作的从头到尾的工作能力,它可能涉及服装材料、服装心理学、服装工业管理、服装结构等多门学科知识中的一部分。而中职服装教育大都采用学科课程教学。对于所授知识在企业中是如何组合、如何运用的不甚关心。其原因是教学体系没有体现“就业导向”。

3.中职服装教育培养的品种单一,与企业人才需求多样化的矛盾

企业用人,按工种招工、定岗。中职教育没有进行针对不同工种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岗位定位模糊。

分析:多年来中职教育延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教学方式,对企业需求的研究很少,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品种始终如一。这当然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专业课程的整合

服装设计课程:

将服装色彩与服饰图案、服装构成基础、服装美学、服装材料、服装画技法、服装设计、服装服饰史、手工染绘、形象设计知识拢和在一起。这有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掌握服装设计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服装结构课程:

依据服装企业基层的管理人员、样板工等职业岗位实践的内容开发校本教材。以针对企业工作岗位的服装工作流程为教学主线,由简单到复杂,并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提供模拟的情境教学环境,内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从头到尾实际操作的直接经验。

服装缝制工艺课程:

依据服装企业基层的管理人员、样衣工等职业岗位实践的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删去原有授课内容中难度较大而不实用的部分,加入工艺单的编写等内容。以针对企业工作岗位的服装工作流程为教学主线,并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提供模拟的情境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从头到尾实际操作的直接经验。最后参考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以标准化目标教学的标准定人、定时进行考核。

2.选修课程的整合

在第二、三学期开设服装设备、服装市场营销等课程作为限定选修课。限定选修课程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学习。在第三、四学年开设自选选修课,培养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获得2—4项不同的专项技能。这些自选选修课以职业资格导向,以模块形式组合,以考取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为考核内容之一,使学生掌握多个单项技能,从而达到技能的复合性,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3.实习课程的整合

实习课程要“仿真”企业生产的实际,运用模拟的情境,促进学生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这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意义上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考核

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主要采取现场操作等综合考核方法,单纯笔试的形式应该减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与社会技能证书考核相结合,以职业技术中级工证书作为主要考核项目来评价教学效果。

三、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反思

在进行服装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结合专业课程,完成实践环节。关键要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师资建设: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前提,专业教师必须了解企业生产的最新工艺和技能,必须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单位和部门的任务情况等,了解这些任务是通过何种技术手段以及何种技能来完成的。

2.定单式教育模式的筹建:定单式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教育内容吻合企业要求。学校根据市场需要来培养人才,学生一旦进入就业岗位,就能进入状态,适应能力强。同时减少学生的就业压力,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

3.多样化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的构建:从培养人才的精细划分入手,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统一修完必修的课程内容后,根据其自身的特长及优势再选择专业不同方向的学习内容。

传统的服装职业教育体系运行多年,易使人产生思维定势,大幅度的教学改革必然会产生各种问题。如校企合作不顺畅、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学校要与用人单位一道努力,把教师引向或推向社会和企业,要充分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经验,结合专业的特点努力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一定会不断进步,走出一条既符合社会需要,又利于自身发展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顾红亮、周屹.杜威教育主体观及其启示.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25卷 第1期

【2】 邹曙光.服装专业口径教学模式的设想与探索.服装设计师,2001年第10期

【3】王珉、潘先伟.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10期

【4】 穆红、顾韵芬.服装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辽宁高职学报,2006年第3期

服装专业教学第7篇

关键词:服装;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综合能力

J523-4

目前社会服装专业对服装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服装设计类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具有创新意识、灵活的思想,能将服装技术与生活艺术相融合为一体,并且在实践中能为企业不断设计新的服装产品;另一方面是技术性人才,如打板师、样衣工、车间管理员等这类人才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把服装设计转化为服装产品的技术人才。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服装专业人才与服装行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出现脱轨现象,之间的差距较大。服装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较差,服装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不成熟,很难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高校服装专业的教师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看准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尽量参与社会的企业当中。结合企业来进行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加强实践教学形势,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提炼理论,离开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首先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及目标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社会企业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联系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重点突出实践性教学过程及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由浅到深的内容体系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教材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例,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的教学,达到服装总体课程的平衡指数。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体系。

二、对实践教材内容的修订

本校所用的教材都是旧式的老教材,有的服b教材用的虽然是新版本,但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对此,对原有实践教材进行梳理修改,删除内容老化、教材结构不合理的服装专业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实践知识,编写出新的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实施的实践教材。使教材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服装知识水平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更新

更新老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采取以下实践教学方法。

1.教师理论性与示范性互补的教学方法

教师将乏味枯燥的服装工艺专业理论与具体的服装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相结合,互为联系及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服装理论的理解,提高其学习实践专业课的能力及兴趣。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展开思维丰富的想象,开拓学生的理论及动手能力发展,把已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及讲授,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学生差异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层次的具体实践性示范指导。这种理论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互补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2.传统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加深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幻灯、图片、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大大的缩短理论教学时间并且扩大教学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研究及练习。

3.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方法

开展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从而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某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考核等教学。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造性思维,设计出新的服装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分层次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指导法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现有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档次和分小组进行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实践、分层次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次指导、分层次检测和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实践内容、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分层次教学的设置应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为依据,要因材施教。

四、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企联合,组织学生到服装厂实习基地进行实践研究。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通常可分为车间实习和专业技术实习。车间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阶段,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第二阶段是专业技术实习,以服装生产(服装设计、服装裁剪、服装工艺)基本技能为主,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服装专业教学第8篇

关键词:服装教育 课程实践 实习基地 教学模式

服装院校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快速发展的服装产业

我国服装业经过20年的发展和探索已经成长为世界服装产业大国,生产量、消费总量、出口总量均进入世界前列。不断壮大的服装企业需要大批有实战经验的设计和技术管理人才。中国高等服装教育现有的格局和教育体系,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服装产业的步伐,新一代的cad/cam技术,网络信息化管理技术,国际贸易规则和品牌经济效应对中国的服装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服装高等教育只有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相关的课程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出与服装产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专业人才。

(二)服装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

1.我国服装高等教育一直沿袭艺术设计学科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长期以来“重艺轻技”,严重缺乏对学生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一味强调效果图的绘画技巧和服装的戏剧效果,使学生设计流于形式而脱离实际。由于片面强调和追求设计的艺术性,长期以来服装教育形成了一个极大的误区:把服装教学当成“作品创作”教学而非产品设计教学,使大多数设计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无法落实。许多设计只是为了获得足够的视觉效果而肆意夸张和解构服装与人体的关系,缺乏对服装本身的理解能力,缺乏对服装材质的认知和把握,缺乏对服装的市场价值和功能的了解。正是由于这种实践环节的缺失,与之相关的面料、辅料的选择和搭配能力也相形见绌。

2.现存的服装教学分割了“教育和实践”这一整体。课程设置不合理,公共课比重大,专业课比重小,造成专业与实践环节比例的不平衡;由于国内服装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地处不发达地区的服装院校因其产业背景薄弱的原因,教师本身的市场概念和实践经验无缘提高,实践基地的建立更是“一筹莫展”难以落实;企业因管理和效益的原因不愿接纳过多的“生手”,学生难以集中在一个企业实习,分散的实习地点让学校和指导教师难以掌控实习的效果,加之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自律能力的缺失,校外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服装高等教育与市场和产业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对传统专业进行调整、改造并赋予新的内涵,已成为服装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教育理念

1.服装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尚产业,它需要快速出击、快速反应、快速调整的机制与之相适应。服装高等教育应该针对社会和企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合服装产业发展的创新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2.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学、科研、服务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科研、实习高度地融合起来,科学合理地划分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的比例,突出学生实习、实训课的数量和质量。

3.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和单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清理和重建,以重点骨干课程、精品课程的组合为中心,精心打造优势学科,整合教育资源,聚集优势力量,拓宽办学思路,强化学科建设,创建人性化、宽松自主的教育机制,使服装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

(二)整合师资队伍

教师是立校之本,要提高教学力量就必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与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组织一支由社会知名人士、优秀企业家、高级专业人员组成的外聘教师队伍,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带动校内师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引进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聘请外籍教师,鼓励教师出国进修深造或到工厂企业实践,教师有了国际化的视野和丰富的实际经验,才可能带动学生进行创新和发展。

(三)加快现代教学设施的投入

1.建立与相关学科配套的先进、齐全的教学实验设备,如cad/cam设备等,以便学生在就业前就能够了解和掌握与之相关的技术和经验;建立先进完善的现代化信息系统,以确保时装资讯信息来源的快捷。

2.引进大中型企业必备的各种特种机器,如:粘合机、绷缝机、窄边机、编织机、整熨设备、削皮机、皮草缝纫机等。因为现代服装设计不仅仅是款式造型的设计,同时也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设计。时装的流行往往会结合新的工艺表现方式的流行,如近年来,夏季流行的各种薄软面料的时装,运用的多为窄边工艺;大量的针织设计中采用的绷缝技术和皮草服装的缝制,都离不开特种设备的支持。

(四)大力发展专业特色

根据院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与服装产业的背景,借鉴国外成熟的办学经验和模式,由单一化的课程向多元化转换。落实学分制的改革,提供范围广泛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选修课,提高学生选课的自主性;采取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深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找准教育目标,发挥教学优势,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1.国内服装市场和产业发展日趋细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服装教育的发展,所以服装专业定位需要明确和逐步细化,如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分为不同的主攻方向:女装设计、男装设计、童装设计、针织服装设计、皮草服装设计等;服装工程专业可分为工艺制版、女装制版、男装制版及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

2.深入生活及生产实际,了解消费者的衣着变化,了解新面料、新工艺、新设备和生产管理方法及消费趋向,掌握国内外流行信息,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提高科研水平,确保立于专业的前沿。只有教师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才可以防止空洞的理论讲解,更有效地培养出实用型的专业人才。

服装实践教学建设的途径

(一)建立课程实践的教学模式

1.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突出教学内容,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实践环节,如:服装设计课可以根据教学任务,以主题设计的形式,使设计概念研究,市场和流行趋势研究,材料、色彩研究,款式造型研究,结构设计与制版研究,工艺制作等内容与课程贯穿起来,形成一个从设计开发到成品制作的完整的设计过程。

2.服装立体结构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原理、成衣工艺等课程,应该相应配置一定学时的实践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完善吸收课堂教学的内容;开放工艺室,安排专业教师进行全程指导。

3.调整单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的操作和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传统的服装材料课程侧重理论,内容枯燥,缺乏动手能力的训练,很多学生学过之后仍对面料无法识别,不知如何运用。应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可以尝试让学生分析纱线和纤维组织结构的教学方式,强化材料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布料的各种性能、特点、成型状态、风格特色及鉴别方法的讲授;改变以往理论考核的方式,而是要求学生寻找各种类型材料,完成面料样品手册,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设“面料再创”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各种材料和缝制手段在已有的面料上进行创意设计;要及时引进最新的服装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同时介绍各类服装材料的市场价格、印染及后整理等知识,使基础知识教学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专业教学需要以及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服务。

(二)建立企业实习基地

1.学校可在一些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并把企业的服装设计师、版型师和工艺师等技术骨干聘为专业指导教师。按学生各自的情况调配好实习地点,每个地点多则10至20人,少则三五人。同时,给学生编组,以便在实习过程中进行具体的指导,侧重解决实践中的疑难和普遍存在的共性化问题。

2.建立专业工作室的教学实践模式,如服装设计工作室、形象设计工作室、服装结构工作室、市场策划工作室等,由专业教师主持和管理,学生分班或组加入其中,承担企业的设计任务和技术管理工作,结合市场开发新的产品。这样既能使科研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又能使教学有的放矢,避免了空洞的教学课题和科研项目,为师生提供了用武之地,同时检验了教与学的成果。

3.与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建立服装设计研究所,学校主要负责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企业负责产品销售。由于学生的设计经验不足,需要安排专职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合作中要深入企业,结合市场,真正建立起学校与企业间的桥梁。